请欣赏关于春雨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春雨的散文1:春雨三章
文/蓝雨
1、
窗外,树杈上点缀着稀疏的叶子,绿鹦鹉依然站立着,今天不是三只,只有一只,孤零零地,在雨中。它时而抖抖头上的雨珠,时而扑打着翅膀,在枝桠上旋转着,双脚小心翼翼地滑行,枝桠也是湿漉漉的,它偶尔隔空鸣叫两声。
它的同伴仿佛得到召唤般,也飞来,飞到另一个枝桠上,它们没有站在一起,对于它们来说,这就是陪伴。
雨,越下越大,其中一只鸣叫一声,两只绿鹦鹉同时飞离枝头,往低处浓密的树枝飞去。留下零星的黄绿叶子在雨中随风飘舞。
雨,一个大帘子般垂挂下来,远山、雾气、屋檐,都在这帘子中,滴滴答答的雨水声,多么美妙。整个世界就是水的世界,一个安静的世界。
2、
此时,最合适的就是给远方写一封无需回复的信。
雨,带来的不是悲伤,而是一份绵长,雨雾中独有的安逸、清闲。如若不是一个人清清静静地,你无法体会雨给你带来的安宁。
你可以冲泡一杯茶,可以看一本书,或者你什么都不用做,就是在发呆也是一件美事,我选择的是后者,就是什么也不做,静静地坐在书房里,看着窗外,天幕上垂下的雨水,润泽大地,润泽我的心。
万物都在雨中生长,而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在被雨水的浇灌中等待成长。
也是在正月,同样也是这样的雨雾天气,我们去往偏远的一个古村落——石兰古堡。
雨雾无声无息,丝丝绵绵地落在我们头上、肩上。当一个童话般的古堡石门烟雨迷蒙中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仿佛来到一个世外桃源般欣喜。
一条蜿蜒的石阶从山路边分开直接通到石门口。雾气弥漫开来,石阶、石门、及横亘在石门墙壁上的藤蔓也浸润在春雨中,我们就这样在雨雾中行走、探寻……
春天,春天,在我们的低语中唤出了山路边怒放的油菜花。
3、
春天是适合有雨的。雨水,给早已干渴的大地一场透彻的淋浴。
雨水,给我带来另一大片的寂静。
那是去年夏天,在广西,我们坐着大巴从东兴市去往北海的路上,途径北部湾时,忽遇暴雨,天瞬间暗下来,天地间迷蒙一片。
车正飞奔在北部湾大桥上,桥外就是浩瀚无垠的南海。
车窗外北部湾大广场上的标杆飞掠而过,广场外的海已看不清,但依然可以感受到烟波浩渺中的那份博大。
坐在车内的我看着车窗上的雨水分开又汇合,无数条的小溪流瞬间在车窗上形成,仿佛世界除了雨水,再也没有别的了,整个世界安静极了。
此时,我还是坐在春天的窗口,看着丝丝线线的春雨,给尘世,给我带来无限的静默与遐思……
关于春雨的散文2:细篾斗笠
文/吴遵智
一笠春雨催农人。
像针脚般的细雨下了半个多月,我想起,该去给父亲买顶斗笠了。
我的父母还在乡下,田土都是他们在料理。虽然不多,但一亩三分地也得抢农时。农谚说“犁田莫躲雨,收割别歇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去年春天,我给父亲买了件雨衣,衣领上的帽子可以戴在头上。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下田种地很少穿戴这件雨衣,因为不透气,闷得慌。
我来到市场,正逢赶集,各种农用竹编制品挨挨列列,堆成一片。斗笠,大的小的;箩筐,高的矮的;筛子,圆的方的。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三穗多竹编,源于这里竹多匠人多,这里是文化部命名的“竹编文化艺术之乡”。三穗的细篾斗笠更是享誉一方,主产地在瓦寨,从清嘉庆年间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传统品牌。这里斗笠以细篾、棕丝、光油为原料,编成网格。圆形、斜檐、尖顶,美观耐用、轻巧方便,能遮雨避日。瓦寨细篾斗笠不仅是生产生活用具,而且是工艺收藏品。1984年,瓦寨斗笠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访华美国总统里根。瓦寨也因此出名,被誉为“斗笠之乡”。
我斜身穿进人群,高高的几堆竹笠前,两位头包黑帕的老妈妈相互招呼着:“么劳嘎响?”“买劳,么哟劳”。这是苗语,意为“你来赶场?”“我来,你也来”。其中一位稍胖老妈妈,拿起一顶中号斗笠向摊主问价,摊主伸出右手,勾下拇指,大声说:“四十”。“四十去呀,我去年和你买,不是三十五吗?”。摊主回答说三十五买不到,今年涨价了,编个斗笠不容易,破竹篾、编架子、别顶、夹棕、夹纸、镶边、染顶、上油光等都是请人,现在油贵,人工费也贵,所以要四十。
我拿起一顶中号斗笠,摊主向我推荐堆放在旁边的大号。说这个雨天晴天戴在头上,都好活动,尤其适合钓鱼的人。我问摊主价格,摊主说五十。老妈妈放下中号,拿起一顶大号,说四十五卖不,如果卖,买三顶。我也顺势说道,如果四十五,我也买三顶。
老妈妈买了三顶大号,我也买了三顶。付钱时,我多付五元,是帮老妈妈付的,不用找零。我想起我的母亲。对待农村朴实的老妈妈,我始终心怀敬意和悯爱。
老妈妈感激我,说本来是只想买两顶的。最后又决定买三顶,是因为她听摊主说大号戴在头上,钓鱼时好活动。老妈妈说她有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喜欢钓鱼,所以多买了一顶。听了老妈妈的话,目送着她拎着三顶斗笠远去的背影,我百感交集——斗笠的丝丝细篾,不正像是慈母的缕缕情思吗?
拿着三顶斗笠,我回到了家。妻子问我多买一顶干什么,我说自己用。妻子说用不上。我说用得上,要是早买我早用上。我告诉妻子,这么久来一直下雨,我外出照相都是扛着雨伞,很不好使。尤其是前两天跟领导下乡,细雨中,当我戴着草帽冲到领导面前举起相机时,同行的人群中,有的投来诧异的眼光,似乎觉得我这种款式不适宜。当时我心想,我不应该戴草帽,应该戴雨笠——我是人间自在人,江湖处处可垂纶。扫空紫陌红尘梦,收得烟蓑雨笠身。陆放翁的这首《溪上小雨》,从小我都喜欢。
我买给父母的两顶细篾雨笠,父亲戴上了,他翻犁的田已剩不多。母亲是去挖笋子时戴的,那天我又正好回乡下老家,母亲说挖两个让我尝新。其实笋子蕨菜我今年早得吃了。
回城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不知那个老妈妈的斗笠送到她儿子手里了没有。更不知道她的儿子是否还记得在小学课本里读过的《斗笠》: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不斜的身影。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斗笠里有我编进的鸟鸣/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来自故乡的声音/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
……
关于春雨的散文3:家风无声化春雨
文/秦志峰
“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是父亲的口头禅,也是我们祖辈留下来的座右铭。
爷爷秉性耿直,开朗,为人好抱打不平,做事一丝不苟。我几岁时,家里有几分自留地,养着十多只羊,花甲之年的爷爷,放羊,拾柴,种自留地。几分自留地硬是被爷爷割成了一块一块的菜田,这一垅是土豆,那一脊是茄子,埂坡上栽着洋葱,西红柿,豆角结的一打一打的繁。爷爷种的菜瓜,瘦弱的瓜秧上菜瓜一长就是一尺多长,每一次的菜瓜摘回来,洗净切成段,吃起来又脆又甜,即解渴又充饥。那些年爷爷的菜瓜既是蔬菜又是主粮。爷爷为人豪爽,每次有邻里路过菜田,总是大方的赠送一些蔬菜给人家。爷爷也是村子里闻名的老好人。爷爷以身作则,做什么事都是尽职尽责,放羊不光赶着自家的,邻居谁有事请他帮忙代着放羊,他都不推辞。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困难之时帮人一把比啥都强。”爷爷也是庄子上出了名的公道佬,他就事论事,向理不向人。谁家婆媳不和,夫妻闹仗,乡里乡亲的吵架拌嘴的,都是爷爷评的理和的事,爷爷在庄子上威信很高,从来做事都是以自己为先,他爱说“自己能过去别人自然就过去了”。爷爷的五个儿子谨遵自己父亲的家训,一个个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维护着家族美好的传统。
爷爷走了,父辈们继承了“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的优良传统。父亲不好言语,他一生默默坚守着家族长子的责任,对兄弟们和自己子女们从来都是有一口好吃的,省着让一家人都尝点。他教育我们的同时从不忘自己的父亲,“向你爷爷那样做一个直骨人,做一个让人人都想的人……”这是父亲教导我们兄妹时说的最多的话。我父亲虽然不识字,不懂秦唐汉史,但是他的人生哲学,他与家族荣辱与共的理念,他所说的家族凝聚力都是以一个长子,一个大哥,一个父亲的形象以身作则的。父亲的节约,惜物,做事情的严谨,做人的耿直,是我和我的叔叔兄弟们最最实用的榜样。
记得弟弟七八岁吧,因为邻居家小朋友的玩具枪特牛,弟弟人精明又会动脑子,便和小朋友玩纸牌打赌,最后小朋友输了就把自己的玩具枪输给弟弟了,结果人家大人因为此事出口不训骂脏话。爸爸让弟弟给人家道歉把枪还给,弟弟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就是不道歉,记忆里那是父亲第一次出手打自己的孩子,弟弟流着鼻血给人家道了歉。父亲心疼抚摸着弟弟红彤彤浮肿的脸缓缓的语气铿锵有力:“儿子,爸爸今天打你,不是你做错了什么,是你根本就不应该那样做,别人的东西再好咱都不能稀罕,你爷爷一辈子再穷都不拾别人地头的一根柴,一定要长记性……”父亲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维护着一个大家庭的兴荣,教育着自己的五个孩子。
如今,父亲老了,我们长大了,我们的孩子也都成了人,而我们家族的这句“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的家训却永远不会老,六十多岁的父亲没有和他的兄弟们红过脸,对他的子女更是没有用父权掌管过所有事,父亲默默无闻,父亲任劳任怨,父亲一直用行动诉说着一个人生哲理,我们作为他的孩子,更是把这些优秀的美德看在眼里,记住在心里,用在最真实的行动上,不贪图别人的便宜,节约节省,乐善好施,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家风无声化春雨,滋润心田辈辈传!
关于春雨的散文4:杏花春雨两相逢
文/谢汝平
杏花和春雨就像一对恋人,因为有着长久的守候,才有了今春的约会。春雨苦涩,杏花单薄,两者在初春相遇,让人们知道能够长久相恋是多么不易。从古至今,每一朵杏花都离不开春雨的滋润,每一滴春雨都在寻觅相识的那朵杏花。不过还好,经过严冬酷寒的杏花,还能等到春雨从天而降,等来相知的爱人,然后开得羞涩而矜持,让我们看到春雨和杏花之间的亲密,这或许就是爱情的力量,在自然界里以一种方式存在着。
杏花是纯朴勤劳的乡间女子,含苞待放的幼时艳红如霞,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这才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佳句。但是杏花淳朴的本性在那,遇到春雨开始绽放时,就像出嫁的新娘,粉红嘟嘟,煞是美丽,随着日子一天天逝去,它的色彩由粉红而淡红,逐渐变成如同水洗的洁白。那是一位即将做母亲的女子,也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平凡女子,待杏花和春雨生的孩子青杏出生以后,杏花完成生命的更替,悄然隐退。而作为父亲的春雨,还得为了呵护孩子成长付出艰辛努力。春雨经过清明的悲伤,经过梅雨时节的迷茫,逐渐成熟起来,待孩子成长起来的时候,春雨已经变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那就是夏雨了。它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劳力,更像一位背井离乡的打工仔,为了家庭的幸福,在夏天的异乡打拼,在秋天的他国寂寞,在冬天的回程路上遭遇险阻。但是家在那,杏花还在等着它,只要春风一吹,春雨落到杏树的枝头,便又是一副其乐融融阖家欢乐的景象。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先生的诗句令人伤感,尽管春雨和杏花得到爱情的美好结合,却仍然充满忧伤。令人伤感的不是饱含凉意的春雨,倒是那被叫卖的杏花。读这句诗,就像看到千年历史长河里,那些食不果腹、破衣烂衫的百姓出卖自家儿女或妻子一般。这种景象是真真实实发生过,文字记载的也不在少数。好在我从没有见过有人叫卖杏花,如此美丽的杏花,有谁舍得出售呢?但愿春雨和杏花的生活,如我所愿般幸福美满。倒是元代四大诗人之一的虞集写下“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的名句,让人感受到春雨和杏花有着美丽的心灵和美满的生活。有道是“一花一世界”,花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幸福人生,杏花和春雨并不局限在江南,他们的美满在每个人的心里,如果可能,在杏花春雨相知相爱的时节,让我为它们撑上一把油纸伞,守护它们的忠贞爱情。
关于春雨的散文5:春雨醉华浓
文/陈慧玲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淅淅沥沥,滴滴答答,一场丝丝密密的春雨,仿佛画家手中的画笔在洁白的宣纸上沙沙作响,在一夜之间,山绿了,水绿了,矿山也绿了。又仿佛是魔术家施展的神奇魔法,小小的魔棒轻轻一挥,刹那间,山青了,水青了,矿山青了。推窗望去,远远的、近近的,满目新绿含翠欲滴,笼罩在薄如蝉翼的晨雾中,让人美得心疼,美得心醉。远处的晨风丝丝袭来,潮湿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多想就这么静静地站着、望着、想着,让一肩长发伴着思绪飞扬,陶醉在唐诗宋词的字里行间。有清风,有细雨,有花香,有鸟语。在芳香扑鼻的花间寻觅一只蝶儿飞过的芳迹,在如烟似练的流水间看飞燕斜穿柳丝。如果,还能再撑一把油纸伞走在干净的街巷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自己会不会也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中所描写的有着丁香一样的芬芳,有着丁香一样哀怨的女子呢?
捧一抹晨曦,邀一缕清风,挽一袭白云,于春天的路口,用我一世的笑靥,笑迎轮回里熟悉而又陌生的你。于桃花深处,浅弹低吟。于冰清梦里,雪舞华裳。你怎经我指尖的一树桃花沾雨,怎经我一袖的漫天花瓣?
在漫漫细雨声中,在朦朦烟雨雾中,淡淡的我为你轻唱一曲《月满西楼》。是否你也会陶醉于绝美的诗词,是否你也会心醉于浓美的春雨……
关于春雨的散文6:春风软,草色浅
文/洛水
东风微醺,春雨如酥,种子酒足饭饱,都懒洋洋地伸开手脚,也掀开了春天。
从春到冬,要走很远,但从冬到春,也就种子转个身的距离。人生如梦,草又何尝不是呢?“冰雪融化,种子发芽。”这么多年,我记住的仍是启蒙读物里的《春天》。小草年年如约,我却回不去了。“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那些草儿才是春天最虔诚的朝佛者。
我在乡野长大,目睹过很多生命的诞生,孩子、牲畜以及草木。但我的好奇和热情,只招致大人的嫌弃,能插上手的,也只是给草儿“接生”。生命的孕育都很相像,哪怕只是一棵草——— 浇水、松土、拂去压力,然后你心急如焚地等,它却羞答答地走走停停。是贪恋泥土的温暖?还是恐惧未知的世界?春天里,我比一棵草还急切。
草的形态各异,那是后天的成就。初生时,它们并没区别,小心翼翼探出草尖。春风和煦,阳光温暖,它们很快与春天打成一片,那浅绿嫩黄,也成为初春最温馨、动感的色彩。
根据初生的形态,植物学把草分成两类:单子叶和双子叶。这种方式很生硬,我还是喜欢母亲的分法。那削尖脑袋、急吼吼上长的(单子叶),是男草,就像我,长得快,却是须根,心浮气躁,讨人嫌;那慢条斯理、伸出一双手的(双子叶),是女草,就像姐姐,长得慢,但脚踏实地,招人爱。草也罢,人也罢,打出生起,就奠定了一生的底色。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乡人喜欢用“见风长”形容孩子长得快。这同样适于草。
风过处,有快有慢,那抹烟绿便有了层次和飘渺感,春天也多了空间和内涵。草长春色浅。因为浅,才有期盼;因为浅,才有可塑性。生命的蓝图,都是从浅入深,深入浅出。
韩愈的《早春》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是草儿的“天堂”,小雨如酥,似母亲的乳汁,小草怎能不“见风长”!可是,遥看近却无。为什么?这是草的小把戏。女草羞赧,男草顽皮,一个羞涩地躲,一个顽劣地跑,你当然抓不到,近不得。
朱自清说:“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不是这样!那是春光乍泄,怎么算“偷”呢?春天到了,小草也要上学了。惊蛰的上课铃响后,它们就陆续赶过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吸着露珠,蘸着阳光,歪歪斜斜地勾勒出“嫩嫩的,绿绿的”春天。
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饮足酥雨,草儿也起床了。换上新衣,换种心情,换个天地。或羞涩,或顽劣,那些不谙世事的草儿,都是春天咿呀学语的样子。
关于春雨的散文7:春雨断想
文/屈绍龙
在春风停地呼唤下,一场春雨现身了。
干渴一个冬天的北方大地,终于有滋润嗓子的机会了。耷拉脑袋的麦苗,立马又来精神,容光焕发,面黄肌瘦的模样,已无踪影。
最耐旱的蒲公英,花朵金黄耀眼,时而孤单怒放,时而结伴绽放。贴着地面的苦苦菜,锯齿状的叶面,努力不停地向四周扩散。
杏花等不到春雨的影子,不耐烦地提前凋谢了;桃花在翘首期待,它们盼到春雨,鲜艳的桃花,纷纷而落。如若是在大观园里,肯定有不少柔情女子,为此伤心落泪。
乡村的梨树稀少,在庭院里,偶尔有一棵就是一片粉白,一树雪花,麻雀就立刻围拢过来了,“叽叽喳喳”地看春天特有的景观,春天的胜景,不一会儿,地面上就纷纷落下片片雪花。
紫色的梧桐花,不知何时在枝头悄然绽放了,像下垂的风铃,挂在树的枝头。没有形成庞大的花团,花香似乎在孕育中成长,香味好像在春风中凝结,还没有来得及释放。
在村外,长长的沟壑两旁,茅草像一把一把的尖刀离开地面,有了一定高度,虽说不是墨绿,但那种淡淡的绿色,就看到春雨对它们恩赐。
枸杞的枝条上,鲜嫩的叶子,形成一个庞大的阵势,从沟壑的两侧无限延长。早就听说枸杞的嫩叶,是一道美味的菜肴。在清明节祭拜先祖时,看见那个阵势,我真想停下来,把那嫩叶占为己有。一场春雨的浇灌,枸杞立刻苏醒过来,像一个含苞待放的少女,像一个顶着露珠仙草。
在我们北方枸杞叶,就是南国的明前龙井、碧螺春,甚至大红袍,它历经一个冬天的休眠,充分吸足土壤中的养分和微量元素,一场春雨过后,枸杞叶不仅绿翠柔软,而且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蕴藏在叶脉的每一个细小毛孔。枸杞自然而然地成长,农药从不侵扰它,捋下的嫩叶,沸水过后,滋味鲜爽,香气馥郁。《本草纲目》上有云:“除烦益志,补五老七伤,壮心气。作为茶饮,止消渴热烦,壮阳解毒。”读《本草纲目》方知枸叶苗是不可小瞧珍贵补品。
几番跃跃欲试,最终没有忍心对枸杞叶下手,忽然,一只鸽子从枸杞丛中“扑棱”一声飞出,不知它躲在枸杞丛林中是觅食,还是与同伴玩迷藏,看鸽子的情形,心情是那么舒畅,或许,是清晨,或许,是一场雨水之后,鸽子飞行不远,就停下歇息,在地面上散步,姿态显得优雅。
山坡被雨水冲洗得崭新,鲜嫩的野草光亮耀眼,一股清新的气味,沁入心肺,浑身有一种舒畅豁达的感觉。
一只只山羊在低头啃草,休眠一个冬天的野草,每一叶片,每一根茎,每一滴液汁……是洁白的奶液。它们不再挑剔,它们不再东张西望,它们不再抬头望脸,它们不再被主人打骂……
在村外山坡上,清晨就听到布谷鸟在村的不同角落鸣叫,叫声此起彼伏,它们站在高大的白杨树上鸣叫,声音似乎传播得更远、更悠长。
麦田里虽说野兔可以藏身,但在这场雨水后,野兔不再躲藏麦田,湿漉漉的麦苗,早就不是它们的家园。这对野兔来说,是一场微小的损失。
农民脸上皱着多日褶皱,今日舒展来了,见面劈头就说:“这场雨,金贵!”“春雨贵如油”在理,还是老俗话在理,说完嘿嘿地笑几声离开了。
看似一个神经病人,看似一个自言自语的人。其实,就是这场春雨惹下的祸端。
在村中央,一个偌大的水塘,塘地的泥土,卷起一个又一个泥饼,比晒干的鱼鳞不知大多少倍。一夜之间,水塘真的蓄满了水,虽说水是土色,水是浑水;虽说水塘的漂浮物,像变样的浮萍在游荡;虽说水一时半会难以澄清,给人一个真面目,农民面对着满塘的水,依然没有丝毫的厌烦之意。
冬日,季节变得像一匹衰老的马,已经失去原有色泽和光亮。这时的冬天,好像是一个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旅人,开始安顿下来。天气总是摇摆在阴与晴之间,太阳如同虚设。
面对冬天,就怀念雪,就像进入春夏怀念雨一模一样。冬天如果没有雪就等于土地上没有庄稼。雪也像鸟一样,如今的冬天呼唤不来雪,也挽留不住雪,现在的冬天风很多,风,它不像是一位过客,它不匆匆而去,而是在冬天久久地徘徊,好像迷失了方向,风挟带着泥沙、尘土不知向哪里去。风是冬天的一位诗人。
我们常常怀恋冬天,我们常常怀恋下雪的日子。雪片毛茸茸落在地上,积上厚厚的一层,多日不化,纯洁的世界仿佛是大地在不时地向人们还原它的本来面目。孩子们可以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走在雪地上变能听到一种动人的音乐。
年轻爱玩的农民带着猎狗追迹逐去追赶野兔,寻求冬日的一种刺激。调皮的孩子们就在场院扫开一片,支上筛子去罩因有而无处觅食的麻雀。冰到处可以见到,去滑冰,去小河里砸开冰洞掏鱼。回想我儿时的冬季,似乎很干净,冬天看不见风沙、尘土。现在的冬季日渐退化了,沉闷,压抑,迟钝,雪是一种奢侈品,降得短促,溶化迅速。过去的一切都在日渐消逝,这对新一代儿童是一种天性的损失。
持续几天的春风,千呼万唤春雨,露出笑容。新萌发的植物像从大地中渗出的水,还未溢出陈年的枯草丛。在这样的季节劳动,感觉舒畅和轻松。此时,清新的空气滋润着喉咙,肢体也跟着运动起来了,血液涨到了每个血管的顶部,人们感觉有力量要发挥出来。
树木忽然间,换上新装,杨树的每个枝条上都有发出淡褐色,香椿的嫩芽在努力伸展躯体,各种树木的枝条上都有春天的迹象。
地面上的荠菜,挺着无数细小的白色花朵,在田埂、在路旁、在山坡,像细碎的印花布不规则地铺放在地面,它们给人提示着自己的存在。
春天要给大地带来花朵,要给乡村带来温暖。春天一路向北方走去,春天释放了被禁锢的河流、土地和生物。春天,使所有受寒冷虐待的生命得到了解放。
春天的威力,就是如此强大。
如今这场春雨来了,我想过不多久,地面上就会呈现出一个立体感动态自然景象。
布谷鸟,在田野间鸣叫,麦子在它们的音乐声的传播中,一天变一个模样,一天一个变化。古代蜀国国王杜宇死后仍然惦念农时,他化为子规,也就是布谷。飞过田野和村庄,昼夜啼叫,催促人们“赶快播谷”。不久,麦子就会拔节,野兔更能够隐藏身体了,土地也像一位骄傲的父亲一样通过麦子感到了自己在向上延续。作为北方冬天旷野的一道醒目景观的褐色鹊巢,已被树木像档案馆对待自己的秘密一样用叶子悉心掩藏起来。远处树丛中响起啄木鸟的只可欣赏而无法模仿的疾速叩击枯木的声音,相对啄木鸟的鸣叫,我一直觉得它的劳动创造的这节音量有强而弱、频率由块而慢的乐曲更为美妙动人。
如果没有这场春雨的到来,啄木鸟疾速叩击枯木的声音,我们不知何时能感到美妙动人呢?
关于春雨的散文8:怀念祖母
文/郭西明
十七年前一个飘着春雨的二月天,祖母离开了我们。
记得那年春节过后我去离家百里之外城里学校读书去了,就在开学两个星期时的一天收到了哥哥的来信说祖母病了而且很严重。得到祖母病重的消息我忍着内心的悲痛,马上向老师请了假,到了车站坐上回家的车。
早春的天,乍暖还寒,那一天,天灰蒙蒙的,天空中还飘着蒙蒙细雨,我从县城步行回到家。就在我踏进家门的时候我看见门前放着一口漆黑的棺木,我的眼前一黑泪水顿时流下来,我哭着跑到屋里,只见祖母静静的躺在堂屋的地上。姑姑和父亲坐在旁边看着奄奄一息的祖母。我趴在地上哭喊着:奶奶---奶奶---。只见奶奶微微的睁开眼睛无力的望望我。似乎要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可是祖母最大的力气也只是睁开眼睛了。姑姑说,祖母已经七天不吃不喝啦,就等再见见我这个孙子呢!是啊,祖母在最后的时候还惦念着自己的孙子!
我的回家仿佛减轻了祖母的病,我在家的两天里,靠着打点滴祖母似乎又好了许多,时不时的睁开眼睛看看亲人。父亲说:你现在正在上课,还是不能耽误你的学习,早点去学习吧!我带着对祖母的不舍去了学校。可是谁知道就在我返回学校的第三天祖母离开了人世。由于我刚刚走,那时又没有电话,家里人就没有办法再告诉我。在祖母下世的时候没有能够送上祖母这成了我一生的遗憾。
祖母在世的时候最疼爱我们兄弟们。因为在我们村里就我们一家是外姓人家,祖母年轻的时候祖父就去世了到年老了能看着我们兄弟们长大能不高兴吗?记得我们小时候祖母最勤劳不过啦。祖母常常告诉我们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我们家总是天不明就起床,我们总是吃过早饭再去上早晨的学,别人早上放了学才回家吃早饭。每天早上祖母起来烧锅做饭,打扫庭院,喂牛喂猪忙个不停。
我最难忘记的时小时候我常常坐在祖母的怀里,祖母在纺棉花,听着祖母的纺车嗡嗡作响,看着一根根棉花絮在祖母的手里一拉一拉就成了一根长长的细线,那时我觉得祖母真的了不起,那就是一种魔术。那时我最喜欢的还是纺车上用来盛油的一个小瓶子,因为纺车上的锭子要不断的滴上点油。那小瓶子实际就是现在打针用的装青霉素小瓶。可是在我幼时的记忆中我总想把那个小瓶拿来玩,有时趁祖母不注意我把小瓶拿下来玩,一不小心就把里面的油弄豁在地上了,少不了祖母的数落。喜爱那小瓶子的一个原因说来可笑,那时间邓小平还没有上台,经常听说打倒邓小平,打倒邓小平。我一直认为那个小瓶子就是邓小平吧!在祖母的怀里我慢慢的长大了。
在我们读书学习的日子里,祖母虽然不识字可是常常会让我们给她读书听,她会让我们告诉她每天学习了什么,听着我们背书的声音,看着我们做作业,她会很高兴的。因为那时候我们家里很穷,平时很少能吃上一次肉,等到有客人来时割点肉或杀个鸡,除了给客人吃以外,她从来不舍得吃,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我们兄弟们吃。说是让我们吃了好聪明,就能学习好了。
祖母的一生清贫,从我记事起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没有享过一天的福。直到去世也没有照过一张照片,这成为我们做孙子的最大的遗憾,如今我们在怀念祖母的时候只能在我们的记忆中慢慢回想她的音容笑貌,回忆她的点点滴滴对我们的深深的爱。
如今又是一个春天,又是一个飘雨的日子,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祖母来。亲爱的祖母啊,你在天国过的还好吗?
关于春雨的散文9:春雨到处新韭香
文/吴晶晶
春雨连着下几日,树头的栀子花白了,田里的韭菜越发绿了。
站在田垄上,春风含雨,氤氲而来。远处,绿意盈盈。零星几点蓝的黄的小野花,随风微微颤动。一大片绿油油的韭菜带着晶莹剔透的水珠,被绵绵小雨滋润得愈加鲜亮了。
老农走过长长的黄泥小道,肩上扛着亮闪闪的镰刀。脚落,刀起,韭菜就轻轻松松地被割了下来。
割了下来,上城来卖。
湿漉漉的菜场门口,常有老农从三轮车上起下韭菜篓子放在路边,一杆秤,一筐韭菜,韭菜肥壮,绿得打眼。绿韭菜旁边,是通红的甜椒,油亮的紫茄子,黄澄澄的生姜。
下班的人看到了,就顺便买一把韭菜,挑几颗甜椒,要一点肥夹瘦的肉丝,再捎点儿鸡蛋,回家就是一桌荤素得宜的下饭菜。你走进楼梯,一股油爆新鲜韭菜的特有的香味儿就会钻进你的鼻腔,你闻一下就知道,这家炒了韭菜,还打了两只蛋,做的是韭菜炒蛋黄。
韭菜这东西,很便宜,家家都吃得起。它一年四季常有,但数春天长得尤其好。有人嫌它味道浓浊,格调不高,不似香椿清远,其味悠长。所以恶者谓之臭,道家就把它列入五荤一类,与葱蒜同科。
但事实上,喜欢吃韭菜的人多,而且雅俗共赏。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就写他颠沛流离得遇故人,故人遣儿女“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炒上一盘,再蒸上热腾腾的黄粱小米饭,小酒一壶诉流年。比起郑板桥“天寒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碗炒米送至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的炒米酱姜,更添一层俗世沉浮的沧桑之感。
梁实秋迁居台湾,仍怀念北平东兴楼的韭菜篓子——“面发好,粗大的韭菜叶一概舍去,专选细嫩部分细切,然后拌上切碎了的生板油丁。蒸好之后,脂油半融,晶莹的碎渣使得韭菜变的软润合度。”其实就是韭菜包子,做得细腻合法,所以分外诱人。不过韭菜是需要猪油炒的。素油炒,不香。
多食韭菜增食欲,促消化,还能补虚益气,长精神。很多人在夜间烟雾腾腾的烧烤摊上,喜欢要上一碟烤韭菜,来压住深夜的些微寒气。
韭菜做汤,味道也不错。但做法与炒菜大相径庭。油要少搁,少油少盐,汤要清。韭菜切碎切细,才能突出鲜味。
有一个亲戚的女儿,小时候最讨厌吃韭菜。因为家里每当春天一到,饭桌上雷打不动的固定项目就是韭菜蛋汤。一听说要开始喝韭菜汤了,她的小脸就苦得皱巴起来。一晃七八年过去了。据***妈说,自从她外出留学三年,一回家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嚷着要喝一碗家里做的韭菜蛋汤!
关于春雨的散文10:眷恋的春雨
文/雨中兰花
银滩,想不到竟然下了两天的春雨,让我赶巧遇到了。看那么雨,飘着!如丝如絮,轻轻袅袅,颇有一番“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感受。
远天,浅灰色,浓郁的云彩,是眼底的色调。远的、近的,那一片片的绿意笼在雨雾里,朦胧成一幅泼墨山水。
桃花、杏花,隐在深深浅浅的绿里,一串串的粉红,余香袅袅;间或能看到那一朵朵的紫色相搭的槐树,兀自矜持着淡淡的忧伤。沾了雨丝,白的、紫的,载不动这突遇的清凉,一朵朵、一瓣瓣,幽幽飘落。
这样的烟雨天,适合沏一杯茶,花茶,一杯茉莉沏就的淡雅。天外,雨是淡的,不急不缓。室内,人也是淡的,不浮不争。端坐自己的时光,把一盏茶从炙热喝到薄凉,杯中花的香气也由浓转淡,慢慢、慢慢的吐尽最末一丝芬芳。喝到最后,残茶倾地,那花还带着水的温润,彼时含香,即便散了,也是不悔不怨的姿态,温温婉婉的清。
这样的烟雨天,适合沉湎一首曲。音乐,是浸润到心灵的魂,它是生命内心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听一首歌,记忆里的点点滴滴,牵绊着的丝丝缕缕,在每一个音符的娉娉婷婷里,无处藏匿。歌曲里唱着重逢的故事,一次相逢一回老啊,说着说着,岁月忽已晚,红尘中行走,心都老旧了,浸润的丝丝儿凉,早是等不起了,等不起!那句“来日方长”,只做了安慰的注脚,说一次,眼圈红一次,无须再多说!此时,心却是清明了,仓促拎起的背囊装满了凡世尘俗,都是身不由己。累了,就该学会放下,兀自坚持,只是负累,累己累彼。放进时光,念着,不与他人语,思与不思,一个人的寂寥,老在心里吧!
这样的烟雨天,适合写一些矫情的文字。在时光的册页里,装着青葱岁月,也装满年华渐远。在时光里行走,渐渐地越是不喜多说话,仿佛怕得罪起什么人了,只是每日里,沉静着,捡一个安静的角落,不扰人,也不被人扰。赏心的,选个隔岸的位置,远远地观望:不出一语,不说一句,远近相安。人群里,越来越做不出强颜欢笑的脸,热闹的尘世,习惯了低下头来,专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诗歌里,那最是低头一笑的形态,只是掩尽那抹孤独。关于一些内心晴雨的日记,越写越短,甚至不再触及,那些有着浓烈,激荡人心的色彩的字词,也是早已不再去用。
曾经用文字记录的过往,一一翻看,透着青涩,那些炙热的、伤痛的,那些用文字许过的温柔,再回眸,浓重的墨渍在时光里打磨,颜色都淡了,几近若无。我的文字,突然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我不知道该把这些曾经辛苦的记录,如何安放。到得此时,终于决定暂时把文字搁置,有限的空闲时间交给泛着墨香的纸张书本。该仔细读些书了,不为附庸风雅,只为心寻一处清幽的所在!我与文字的相约,不远,就在某个季节的转角!
这样的烟雨天,适合感怀。文字的道路,一路走来,幸遇许多乐于用文字交流的朋友,QQ群里,感谢那些相随相伴的时光,我每一次文字里流露的小情绪,总有朋友的理解和鼓励,无论欢喜或者伤痛,有了一句句懂得的心语,我的世界不再孤单彷徨,每一个朋友留下的印迹我都已经珍藏,我,记得!我并非是善言的人,可能也会让朋友感觉孤傲,如果这样,我很抱歉。那些仔细看过我的文章的朋友们,然后一句淡淡的:“我不会说谎,只是喜欢文字”的朋友,我更是记得。就算从没有过交谈,又有什么关系,文字已经为我们串起友谊的珠链,已经搭起心灵的桥梁,你们默默地支持是那熠熠的光,照亮我静寂的世界。朋友,识或不识,一点相知既是永久。
雨,轻轻、柔柔,淅沥沥不惊醒谁的清梦。我用这片片,碎碎语,串起片片断断,安放在四月末端,安放于春的深处,许下一抹温柔,许给文字,许给眷恋的春,也许给一段尘缘记忆。
关于春雨的散文11:乡村四季歌
文/和弦
春雨稀稀疏疏地飘落在双肩,轻柔的微风中夹杂着轻微的花香和泥香,沁人心脾。从高处往下看,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小草破土而出,悄无声息地装扮着这度过了一个单调季节的村庄……
一到春天,各家各户开始耕种。这时的故乡气候还没有完全暖和,依旧有一丝冷气眷恋地留在了春天,这时的早晨是最美好的。当第一缕阳光渗透了大气层进入村庄时,烟囱里一缕缕炊烟与阳光交融在一起,照映在田野上,农民伯伯开始了一天的旅程。
夏天是水草肥美的季节。村里的人把家里养的牛、羊放出来,给绿油油的草地上镶上了一颗颗星辰,给这沉闷的夏天增添了一抹亮色。阳光照映在水波粼粼的池塘上,水面的倒影跟水里的鱼儿玩捉迷藏,为这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凉爽。
一转眼秋天到了。那高傲的高粱此时也低下了它的头,一眼望去,各种的庄稼交融在一起,金灿灿的光照映在农民伯伯的脸庞上,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自然的画师画得无可挑剔。
果园里的那一个个小精灵,绽放出一个个笑脸,在向农民伯伯炫耀它们的成果。一群蜜蜂在忙着运输果实里蕴含的能量,连那蚂蚁大家族都在蚁王的带领下去帮助农民伯伯捡拾谷粒,好不热闹。
“呼……呼……”一阵强烈的风吹来,土地上只剩下忙碌的人们,那风吹得树伯伯的脸生疼,一场不大不小的霜使树伯伯在空中瑟瑟发抖。每个人出门前都要把自己裹得像个棕子才肯罢休。此时放眼望去,温暖的阳光照在刚生成的露珠上、瓦片上,给村庄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夜晚的村庄是那么安静,只听得见一阵阵风在经过树梢时发出的声音,各路星辰的来临使夜空变得更加璀璨,月亮也躲进了云层去休息,窗户里传出了轻微的鼾声,只留下了一片村庄的安宁。
关于春雨的散文12:春夜喜雨
文/黄玉才
一枝红杏沾春雨,几条绿柳醉东风。一声春雷,昨夜下了一场沥沥春雨,春天的脚步近了。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农谚中的四季八节,土家人记得滚瓜烂熟。在季节鞭子的抽打下,农人一季接一季地农耕,重复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作艰辛……
楼外花园里的玉兰、海棠、山茶、月季、桃花、李花、樱花,在春雨的洗润下,万紫千红迎春开放,春鸟啼鸣,鸟语花香,送来了春的喜讯;遍地的春光,让人感到美丽的季节来临了。
春寒峭料,乍暖还寒。前几天还是三月阳春,春风和畅,幽兰飘香,昨夜一场春雨,滋润着巴渝大地冬眠的土地,土家山寨万物在春雨里迎春疯长,竹笋破土拔节的声音,花开的声音,悦耳的鸟鸣叫声,水流的声音,雨打芭蕉的声音,风声、雨声、水声、鸟声,万物生长的声音,在季节指挥棒的挥舞下,合奏出一曲动人的闹春乐章,让人感到春光明媚,给人以盎然生机。
“红袖添香夜读书”,别有一番情趣。一杯明前绿茶,嫩绿的茶尖在杯中翩翩起舞,一股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伴着窗台上幽兰的清香,沁人心脾,飘来缕缕禅意。在滴答滴答的春雨中,伴着雨声读书临池,“雨过琴书涌,风来翰墨香”的诗情画意,在芸窗里弥漫,毛笔伴随春雨的韵律,在洁白的宣纸上腾挪飞舞,点横撇捺升腾为流动飞舞的线条,洒下一片春光,笔底云烟,腕底墨花,跃然纸上,开得春意盎然……
正在此时,从雨帘中飘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朗朗读书声,嫩稚的童音,伴随点点滴滴的春雨,飘来“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春雨贵如油,暖风中的春雨滋润着万物生长。更喜的是,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如春雨普降神州大地,惠及千千万万的农民。“精准扶贫”这场春雨,就让千千万万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农民,滋润到了久旱的甘露,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在春天里播种……
国家“精准扶贫”的这场春雨,也滋润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国家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像春风吹遍石柱土家山寨,像春雨甘露洒向故乡,滋润着家乡。
关于春雨的散文13:一场春雨飘然而至
文/陌上红尘
凉凉的寒意再次袭来,可是,随着雨的丝丝落下,心底的暖,悄悄地溢满。
几场罕见的大雪相继持续,拉长了冬日和春天的距离,于是,这个冬天,显得尤为漫长,寒冷,乏味。这场雨,来的如此及时,心,泅在一段不变的时光里太久了,变得呆滞,麻木,没有了生动和丰盈。
站在阳台,看放学的孩子们嬉闹着把手中各色的伞花开在绵绵的雨里。笑声,雨声,在敲打窗,声声悦耳,仿佛在叫醒沉睡许久的心灵,轻轻开窗,几滴雨点,落在脸上,冰凉微寒,几许凉意,沁入心脾,而后,转成如玉般地温润,把醉人的暖,贴在脸上,心上。深呼吸一下,似乎闻到泥土的气息,微微的雾,还没有全散去,清风又起,雾雨蒙蒙,宛如置身烟雨江南。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古代文人对于春雨的描述,那般细微,精致;静静地,感受雨的滋润,“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样的述写,极致到了禅的意境;“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清风徐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春雨,自古就是文字的最爱,我们,自然也是免不了俗套一番,罗嗦一下,可是,谁又能不承认“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呢!
一场春雨一场暖。
春雨,带来的是温暖,更是希望。门口山上的迎春花儿该开放了吧?小草是否也在萌动着破土而出呢?郊外的麦田也在享受着深情的滋润吧?那远方的燕子,你们梳理好翅膀,准备好旅行的行囊了吗?那江南打着油纸伞的姑娘,你是否还像昨日一样徘徊忧伤?
沉浸在绵绵的雨里,思绪轻舞,如丝如织,编织一座城,编织一段如雨的文字,浅忆一段旧日时光,时光在老去,我也在老去,季节的轮回里,感知生命的触摸,安然的享受岁月静好,淡淡的面对红尘凡俗,皈依灵魂的宁静,拥有一份从容,沉淀一份美好。
关于春雨的散文14:春雨
文/赵美香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仿佛是调皮的云娃娃把老天惹怒了,使他一天到晚阴沉着脸;又像老天把云娃娃打哭了,使她整天抽抽噎噎,清泪涟涟。小雨时而无声无息,时而淅淅沥沥,下得地面湿湿的,冷冷的。这是小冬送给春姑娘的一份小礼物,在春姑娘还没有到来之前,便让世界变得干干净净。
雨渐渐大了。当我上完课后,不得不用塑料袋遮住头。大滴大滴的雨点缀成一根根鞭子抽在玻璃上,打在大地上,落在小花上。雨水伴着寒风,一齐冲向玻璃。透过玻璃窗,外边什么都看不清了。只听见寒风嗖嗖,只看见雨滴点点,俨然一副冬末春初的景象,这就是春天的征兆。春雨,哦!我的心情愉悦极了。
渐渐地,雨声小了,雨点儿排队列的场面也疏了起来。“啪嗒,啪嗒……”再看玻璃,雨点儿已经渐渐滚落。哈一口热气,往上面写一句“春天来啦”,仿佛整个世界都干净了许多。
啪嗒,啪嗒……
我愿做一朵可爱的花,享受春天给我带来甘甜的水,我愿做一只小小毛毛虫,食用着嫩嫩的叶片,随时准备蜕变为美丽的蝴蝶……但是,我是人类,我欣赏着这春意盎然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