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总结

请欣赏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总结 篇1

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的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和不道德的行为在互联网上传播,如暴力、色情、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所有这些,都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把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应用在各种事业的发展上,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之一,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渗透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从细节抓起,制定了严格机房管理规定,教育学生爱护机房设备,对故意破坏机器设备的举止进行严肃的批评处理。同时反复向学生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防止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损坏。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计算机的使用规程,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者应当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实践教学的每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计算机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主要存在两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中学计算机基础薄弱,学习进度跟不上整体进度,进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了恐惧感。另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沉迷于网络和游戏。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我耐心地启发和指导他们迎难而上,鼓励他们大胆地操作,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此类学生在反复操作中锻炼坚忍不拔的意志,积极求索的`精神,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在机房座位安排上,将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形成“一帮一”的局面,督促学生之间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德。

对沉迷游戏的学生,我们不横加指责,而是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让他们能够通过兴趣进行有效的学习。如利用金山打字游戏促进学生的打字练习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在实践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带着比赛的任务完成自己的作品。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在于,任何一个大的项目仅靠一人是很难完成的,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对此,我还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选出一名组长,交流评价按组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与各种渠道的思想教育效果都是一致的,只要我们都能在学科中渗透进德育教育,学生在知识、品德、心智各方面就都会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总结 篇2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思路,改变过去为只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德育的意识。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让德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事例1:刚上完课的机房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用语。

造成上述局面原因有:在机房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由于贪玩而来去匆匆,不按要求开关机。分析原因,采取取以下对策: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不断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及小组的协同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有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第三注意每节课上课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电脑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四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不能随意输入,如在“文件管理”和“文件存盘”的教学就蕴含着培养学生分门别类地管理文件、为文件取个好名字的好习惯的目标,教师若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

二、联系生活,结合教材,发掘教材的育人因素。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的时候,要尽量选取与最近时事有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创意。

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从第一节课就给学生布置下长期作业,收集与奥运有关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制作一个以“我与奥运”为主题的演示文稿。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大胆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通过对幻灯片的制作,学生增强了热爱祖国,奋发向上意识,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联系生活,在课堂中增设课堂德育环节,我们的课堂德育渗透就会变得色彩斑澜。

三、、注重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学生完成作业后,经常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有时删除、修改别人的文件。有的玩游戏,没有成就感。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

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完成作业后,常去玩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经过讨论确定需要做的事,然后各自分工。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自己解决不了,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求救。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编排一份班级小报,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等。任务应该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计算机的学习使用。例如我们在讲到FrontPage时,让学生自由分组,最多五个人,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班级小报,结果学生自由组合并且分工合作在很好,对于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后每一个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思想汇报专题当然有的活动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外,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精神,根据我学校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进行“手拉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习较好的同学来带动学习计算机兴趣不足成绩差的学生,使他们既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长进,又有政治思想方面的提高。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课外作业要独立完成,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组织课外兴趣小组,集体的竞赛活动,并由学校开办的业余电脑科技活动课。广泛吸收学生参加,要求兴趣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在网际交流中强化网络道德

事例4:学生上网课很难控制,不按要求操作,玩游戏,浏览一些不良网站,看美女图片等等。

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在课堂中组织不当,监控不力造成的。从深层次分析,是学生缺乏信息取舍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十分低下。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所以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消极的思想、黄色图片或小说、不负责任的言论、耸人听闻的“新闻”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首先要安装防护软件。其次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网站,第三教师要和学生建立网络沟通,例如E-mail、博客、BBS等形式。教师在利用网络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总之,在中学信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总结 篇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信息技术很多消极的影响,如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散布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等等。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渗透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现将本学年德育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要使他们知道这样做是能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再次,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道德。

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时,让他们知道病毒的危害,认识到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要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此外,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黑客”行径是不道德的,是犯罪。教育学生不要成为网络的破坏者。另外,还要教育学生网上活动也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用语文明礼貌、不讲脏话。

三、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的协作精神和理性的用网意识。

计算机技术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也有学生不惜放弃学业,为寻找网络中虚拟的爱情与友情而离家出走……。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要沉迷恋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加强与同学的交往。

四、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做跨世纪人才的志向。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产业(简称:IT业)发展还很薄弱,通过举例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长大后为我国的计算机产业作出贡献。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总结 篇4

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的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和不道德的行为在互联网上传播,如暴力、色情、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所有这些,都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把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应用在各种事业的发展上,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之一,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渗透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从细节抓起,制定了严格机房管理规定,教育学生爱护机房设备,对故意破坏机器设备的举止进行严肃的批评处理。同时反复向学生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防止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损坏。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计算机的使用规程,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者应当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实践教学的每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计算机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主要存在两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中学计算机基础薄弱,学习进度跟不上整体进度,进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了恐惧感。另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沉迷于网络和游戏。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我耐心地启发和指导他们迎难而上,鼓励他们大胆地操作,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此类学生在反复操作中锻炼坚忍不拔的意志,积极求索的精神,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在机房座位安排上,将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形成“一帮一”的局面,督促学生之间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德。

对沉迷游戏的学生,我们不横加指责,而是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让他们能够通过兴趣进行有效的学习。如利用金山打字游戏促进学生的打字练习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在实践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带着比赛的任务完成自己的作品。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在于,任何一个大的项目仅靠一人是很难完成的,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对此,我还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选出一名组长,交流评价按组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与各种渠道的思想教育效果都是一致的,只要我们都能在学科中渗透进德育教育,学生在知识、品德、心智各方面就都会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总结 篇5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思路,改变过去为只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德育的意识。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让德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事例1:刚上完课的机房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用语。

造成上述局面原因有:在机房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由于贪玩而来去匆匆,不按要求开关机。分析原因,采取取以下对策: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不断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及小组的协同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有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第三注意每节课上课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电脑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四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不能随意输入,如在“文件管理”和“文件存盘”的教学就蕴含着培养学生分门别类地管理文件、为文件取个好名字的好习惯的目标,教师若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

二、联系生活,结合教材,发掘教材的育人因素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的时候,要尽量选取与最近时事有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创意。

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从第一节课就给学生布置下长期作业,收集与奥运有关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制作一个以“我与奥运”为主题的演示文稿。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大胆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通过对幻灯片的制作,学生增强了热爱祖国,奋发向上意识,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联系生活,在课堂中增设课堂德育环节,我们的课堂德育渗透就会变得色彩斑澜。

三、、注重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学生完成作业后,经常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有时删除、修改别人的文件。有的玩游戏,没有成就感。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

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完成作业后,常去玩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经过讨论确定需要做的事,然后各自分工。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自己解决不了,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求救。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编排一份班级小报,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等。任务应该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计算机的学习使用。例如我们在讲到FrontPage时,让学生自由分组,最多五个人,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班级小报,结果学生自由组合并且分工合作在很好,对于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后每一个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思想汇报专题当然有的活动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外,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精神,根据我学校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进行“手拉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习较好的同学来带动学习计算机兴趣不足成绩差的学生,使他们既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长进,又有政治思想方面的提高。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课外作业要独立完成,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组织课外兴趣小组,集体的竞赛活动,并由学校开办的业余电脑科技活动课。广泛吸收学生参加,要求兴趣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在网际交流中强化网络道德

事例4:学生上网课很难控制,不按要求操作,玩游戏,浏览一些网站,看美女图片等等。

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在课堂中组织不当,监控不力造成的。从深层次分析,是学生缺乏信息取舍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十分低下。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所以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消极的思想、黄色图片或小说、不负责任的言论、耸人听闻的“新闻”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首先要安装防护软件。其次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网站,第三教师要和学生建立网络沟通,例如E-mail、博客、BBS等形式。教师在利用网络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总之,在中学信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总结 篇6

《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工作总结》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计算机技术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也有学生不惜放弃学业,为寻找网络中虚拟的爱情与友情而离家出走。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要沉迷恋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加强与同学的交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信息技术很多消极的影响,如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散布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等等。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渗透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现将本学年德育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要使他们知道这样做是能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再次,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道德。

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时,让他们知道病毒的危害,认识到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要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此外,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黑客”行径是不道德的,是犯罪。教育学生不要成为网络的破坏者。另外,还要教育学生网上活动也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用语文明礼貌、不讲脏话。

三、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的协作精神和理性的用网意识。

计算机技术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也有学生不惜放弃学业,为寻找网络中虚拟的爱情与友情而离家出走……。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要沉迷恋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加强与同学的交往。

四、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做跨世纪人才的志向。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产业(简称:IT业)发展还很薄弱,通过举例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长大后为我国的计算机产业作出贡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