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秋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立秋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立秋的文章1:淝河秋样

文/章校中

立秋的时光,静悄悄地爬上植物枝头,绿意慢慢褪去,往事成熟泛黄,一些不愉快的记忆在飘落。大地在拥抱起泛黄的诗句时,同时也埋藏起飘落的惆怅。把不愉快抛进淝河里,再让秋阳清清爽爽地揉碎在河波里。于是,我的眸子不漠然,也清清爽爽地欢欢喜喜地看这秋天的模样。

白日靠着西山,挥着一缕炊烟的手帕,从农家新村渐浓渐淡。田野坦荡,一脸皱纹带笑,一如吸斗烟的老汉,把夕阳装进烟斗里燃烧。淝河给大蜀山打手机聊天:“从肥东到肥丝(西),买了一个老母之(鸡)……”合肥话被风拉长,拉长淝河两岸。晚风,秋色,被次第打开,就见满枝枫叶摇头晃脑,那是在唱一首首红扑扑的民歌。

农家新村里,小院土狗伸着红红的舌头在等待迟归的主人。是谁调皮啊,在中国的情人节里,蹲守葡萄架下,想窃听古人的私情心语?此刻,那躺在小院的镰刀,闪闪亮亮,正准备收割一年的爱情。斗笠,道道岁月的风雨磨痕,已作古物收藏,一如一朵竹莲花,开在农家的屋角里。农谚被粘在墙面,涛声依旧而响亮。院里有口井,斑驳青苔,一定封盖了许多故事。我把耳朵贴在井沿上,井下一片寂静。于是,我攥着历史的井绳爬进岁月的深处,我看见了,那是爷爷过去、过去流下的一汪泪水在闪亮。

这个时候,一张宣纸,在淝河的夜色里铺开,我的思绪一如田野成熟的稻子在疯长。秋风,一遍一遍地在梳理,耐心而细致,梳出一河的碎波细语,梳出一河的银光闪烁。新月一弯,落在小河里沉沉浮浮,这就是淝河的小舟,它不打捞过去的泪水,她装满了现在河两岸的万家灯火,在秋的淝河里流动不尽的欢乐,还有生出新的萌芽在枫叶上红着张扬。

月亮向山上爬去。是谁在月下吹笛?一曲《一条大河波浪宽》,洋洋洒洒下两岸。这是为秋来的抒情,还是为等待的顾盼?天气预报,今夜,月亮将要隐去变作镰刀,一场小雨将会淋湿磨刀石。于是,田野睁着欣喜渴望的眼睛。

这个时候,淝河流淌的不是月光,而是把一颗又一颗沁凉的眼泪,在河面上翻来覆去,揉搓打磨,又无声无息地悄悄掩藏……

关于立秋的文章2:做一名古典的女子

文/矜持的风筝

立秋节气以来,气温渐渐凉爽,利用周末的空闲时间,将衣柜中的应季衣服整理整理,看着一柜子的衣服,近几年买的衣服面料好像全成了棉麻,样式基本都趋于轻文艺,复古的款式。

四十多岁的女人,女儿已经上大学了,与丈夫之间已变成了亲情式的关心,性格从年轻时的急躁不搁事,也已被岁月腐蚀的温吞了许多,特别想从紧张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喝喝茶,写写字,跳跳舞,有时候,看着偌大的房间,穿着仿古的衣服,做着自己享受的事情,我真怀疑自己不该是一个现代的职场女人,而是一名穿着古典服装,在绣楼里弹琴作诗作女红的古代女子。

其实,做一名古典的女子,可能是自己这两年来特别向往的事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手机、微信、抖音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手机上的各种购物、抖音APP,微信圈里名目繁多的工作群以及各种应酬饭局,让人在八小时之外也依然充斥在这些氛围里,没有了在静谧时光里读《平凡的世界》、《简爱》、《窗外》、《射雕英雄传》等小说的兴趣,没有了全家人在饭后休闲的散步,全村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欢乐。

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一天,对丈夫撒娇说,你给我找一个带有小院或露台的房子,我要在这样的房间了悠闲的品着下午茶,吃着点心,做着手工,那怕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摘摘菜,想想事,打打盹也好,可是作为一个实在的人,丈夫只是认为我是一个矫情的人,他也只会用那你住到农村去这样的话来敷衍我,想想,这辈子可能只能是遗憾了。

哎,我想做一名古典的女子。好奢侈!!

关于立秋的文章3:初秋的夜晚

文/雪中梅花

已经立秋多日了,骄阳依然在天空撒野,白天的气温甚至比夏天那时还高。然而,一到夜晚,一丝丝吹来的凉风,才让人感受到一点点秋的味道。几日的忙碌,终于等到一个可以放松的周末。现在有这么清凉的夜晚,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不由走上屋后那条清静的小路。淡淡月光轻轻地散满小路,银光点点。我抬头望着夜空中,那枚弯弯的月亮,心中涌出无限的感慨,季节在悄然无声变换了,岁月的痕迹也慢慢爬上自己的额头。不自不觉中已经走到了秋天了,心中不由滑过一抹淡淡的忧伤。

风从树叶的缝隙间荡过来,凉凉的,柔柔的,吹在人身上舒服极了。月亮的清辉似水一样在田野里流淌。薄薄的轻雾如纱般漂浮起来,四周朦朦胧胧的,让人仿佛走进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小路若有若无,在脚下蜿蜒而去。田野里弥漫着庄稼成熟的香味,让人倍感惬意。有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轻轻鸣唱,声音细细微微的,像从地下发出的颤音。远处,农家窗户的灯光,一一束束地透过夜幕照过来,给这温馨的夜色增添几分迷人的魅力。

我陶醉在这寂静的夜色里,心儿沐浴在清凉的月光中,静静地入眠。此时,什么都可以不想,任月光柔柔的手,轻轻拂过心间。让时间慢慢的凝住,去尽情享受夜晚带来的那份宁静。心静如水,淡泊明志是一种人生的高境界。我在这美丽的秋夜里,对它有了感悟。我想,年轻时,在追求人生的目标时,都有些好高骛远,那颗浮躁的心从未静下来过。几次挫折的打击后,就变得心灰意懒,失去了信心。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慢慢经过岁月的磨砺,就会明白。如果能静心思考,坦然面对挫折失败,坚持不懈去努力,那可能将是另一种可喜的结果!

也许,生活也像这绵绵长夜似的,让你在静静的夜色里,慢慢去品味。一开始一切都是模糊不清,让你看不清楚。随着夜雾加深加重,把你包裹让你无法挣脱。你在无力的挣脱中,被消磨掉了棱角。慢慢云消雾散了,月亮的光辉普照大地,前面的路已经依稀可见。于是,你在静心的等待中,终于看清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路边的棉花地,棉叶在月光下泛着点点银光,像满地撒满了碎银闪闪烁烁的着实好看。我的心中也豁然开朗起来。前面渠道里潺潺的流水声传来,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动听。就像有人在弹奏一曲欢快的钢琴曲,轻盈流畅,给这凉凉的秋夜平添了一丝温馨的气息。月儿弯弯的笑脸已经升到中天,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在田野上洒下银白一片。黑夜像完全被溶化在月光之中在,四周亮如白昼。路边的景物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在白与黑的色调之间流动着。像古老的中国水墨画一样,给人一种恬静、淡雅的清静之美。

小路默默在前面等我。我深深沉浸在这风情月高的夜晚,轻轻哼起一首欢快的歌。路边高高的玉米沙沙作响,像在给我伴奏。天空繁星闪闪,像在给我鼓劲!刚出门时,心中那缕淡淡的忧伤,早已被这美丽的夜色冲淡。在这凉风习习秋夜里,我这颗浮躁的心,已在柔柔的月光中,淡定下来,学会坦然的去面对一切。就是岁月留在额头那么一点点印记嘛,又算得什么呢?反而,我还要感谢岁月的恩赐。

夜凉似水,浸润万物。仿佛周围的一切都迷醉这夜里,寂静无声。唯有我轻轻的脚步声,像敲碎了路边草丛中小虫的美丽的梦境,引起四周轻微的一丝骚动。大榆树高高的树影,投下斑驳的黑影,光怪迷离,让人浮想联翩。不远处,小屋的温暖的灯光,一闪一闪的像在召唤我。我心头不由一喜,加快了脚步,把一地银光留在身后。

关于立秋的文章4:流年似秋

文/静看云飞

早已立秋了,可仍然时而燥热时而浸凉。历年来的秋都是如此。立秋过后,扑面而来的应该就是桂花的香了。那沁入心扉的甜甜的香味,总是那么让人陶醉,让人思绪万千。夹带着一种念想,好似不经意的就让自己跌入了回忆,沉沉的如梦般的久久不愿醒来,又是一年秋了!

桂香混合着各种各样的气味充斥在空气中,麻木了很久的心,感觉到了烦躁,好端端的香,就这样给毁了。想想那池塘里的菡萏,风华了一夏的典雅,此刻却也在秋风中摇曳着那华丽丽半枯萎的伞,不禁许些悲凉,居然额头汗津津的了。

闻着花香,感觉秋的凉意与夏的炙热。不知道这秋与夏的交织何时才能让心灵深处的那扇窗沉寂下来?时光流逝,窗却关不住那一片片的愁绪,偏偏要俯身去看那暮光下渐去的影……人生何苦?

人来人往,拥挤的世界,生命在尽情的升腾,周围是充满活力的阳光。谁在歌唱?又有谁在张望?流年似秋,流年如水。其实自己也在歌着舞着,不过是歌的音符弥漫着萎靡和懒惰,舞着的身躯不再激情罢了。昨晚看《好声音》了,看着看着,突然想到是谁说的:世界是年轻的,人生却是自己的?是的,世界是年轻的,它永远为充满活力的人而年轻;人生是自己的,自己年轻,人生就永远年轻!

关于立秋的文章5:初秋的夜晚

文/张继

已经立秋多日了,骄阳依然在天空撒野,白天的气温甚至比夏天那时还高。然而,一到夜晚,一丝丝吹来的凉风,才让人感受到一点点秋的味道。几日的忙碌,终于等到一个可以放松的周末。现在有这么清凉的夜晚,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不由走上屋后那条清静的小路。淡淡月光轻轻地散满小路,银光点点。我抬头望着夜空中,那枚弯弯的月亮,心中涌出无限的感慨,季节在悄然无声变换了,岁月的痕迹也慢慢爬上自己的额头。不自不觉中已经走到了秋天了,心中不由滑过一抹淡淡的忧伤。

风从树叶的缝隙间荡过来,凉凉的,柔柔的,吹在人身上舒服极了。月亮的清辉似水一样在田野里流淌。薄薄的轻雾如纱般漂浮起来,四周朦朦胧胧的,让人仿佛走进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小路若有若无,在脚下蜿蜒而去。田野里弥漫着庄稼成熟的香味,让人倍感惬意。有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轻轻鸣唱,声音细细微微的,像从地下发出的颤音。远处,农家窗户的灯光,一束束地透过夜幕照过来,给这温馨的夜色增添几分迷人的魅力。

我陶醉在这寂静的夜色里,心儿沐浴在清凉的月光中,静静地入眠。此时,什么都可以不想,任月光柔柔的手,轻轻拂过心间。让时间慢慢的凝固,去尽情享受夜晚带来的那份宁静。心静如水,淡泊明志是一种人生的高境界。我在这美丽的秋夜里,慢慢悟出些道理。我想,年轻时,我们在追求人生的目标时,都有些好高骛远,那颗浮躁的心从未静下来过。几次挫折的打击后,就变得心灰意懒,失去了信心。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慢慢经过岁月的磨砺,就会明白。如果若能静心思考,坦然面对挫折失败,坚持不懈去努力,那可能将是另一种可喜的结果。

也许,生活也像这绵绵长夜似的,让你在静静的夜色里,慢慢去品味。一开始一切都是模糊不清,让你看不清楚。随着夜雾凝重,把你包裹让你无法挣脱。你在无力的挣脱中,像河里的卵石一样被消磨掉了棱角。慢慢云消雾散了,月亮的光辉普照大地,前面的路已经依稀可见。于是,你在静心的等待中,终于看清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路边的棉花地里,棉叶在月光下泛着点点银光,像满地撒满了碎银闪闪烁烁的着实好看。我的心中也豁然开朗起来。前面渠道里潺潺的流水声传来,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动听。就像有人在弹奏一曲欢快的钢琴曲,轻盈流畅,给这凉凉的秋夜平添了一丝温馨的气息。月儿弯弯的笑脸已经升到中天,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在田野上洒下白茫茫一片。黑夜像完全被溶化在月光之中在,四周亮如白昼。路边的景物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在白与黑的色调之间流动着。像古老的中国水墨画一样,给人一种恬静、淡雅的清静之美。

小路默默在前面等我。我深深沉浸在这风高月清的夜晚,轻轻哼起一首欢快的歌。路边的玉米叶沙沙作响,像在给我伴奏。天空繁星闪闪,像在和我一起唱歌。刚出门时,心中那缕淡淡的忧伤,早已被这美丽的夜色冲淡。在这凉风习习秋夜里,我这颗浮躁的心,已在柔柔的月光中,淡定下来,学会坦然的去面对一切。就是岁月留在额头那么一点点印记嘛,又算得什么呢?反而,我还要感谢岁月的恩赐。

夜凉似水,浸润万物。仿佛周围的一切都迷醉这夜里,寂静无声。唯有我轻轻的脚步声,像敲碎了路边草丛中小虫的美丽的梦境,引起四周轻微的一丝骚动。大榆树高高的树影,投下斑驳的黑影,光怪迷离,让人浮想联翩。不远处,小屋的温暖的灯光,一闪一闪的像在召唤我。我心头不由一喜,加快了脚步,把一地银光留在身后。

关于立秋的文章6:立秋以后

文/潘玉毅

看到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晒自己绘制的扇面和诗文,我便知道又一年秋天近了。画扇是立秋的习俗,书上记载:“立秋,宜插花,宜听琴,宜画扇,调养情致,平心静气。”立秋前后,天气的变化十分明显,过了立秋,溽暑消退,晚风初凉,风物长宜的秋天就要登场了。

中国人讲究“破而后立”,立秋如同一个分水岭,宣告着夏天的“破”和秋天的“立”,这从属于两个季节独有的声音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夏日,知了和青蛙平分了昼夜,你在日间聒噪,我在夜里喧闹。但是秋风一起,秋虫纷纷从洞里爬了出来,双强对立的局面逐渐演变成群雄割据。相比而言,夜里的势力似乎更强大一些,夜幕降临以后,厨房、书房到处都是“咕咕”“呱呱”、“曲曲”“秋秋”的声音。它们并不藏身于室内,却无时不在我们耳边。而日间,除了人语、车马之声,蝉叫渐渐地稀疏起来,直至消失,仿佛它们再也无力鸣噪。这一番强与弱的角力,新与旧的更替,象征着一个季节的结束和另一个季节的开始。

汉语里有个词叫“新秋”,秋天年年都至,但每一年的秋天都是全新的。当时光由初秋转入深秋,很多小动物纷纷消失了,蝴蝶、蚊子、萤火虫,虽然偶尔还能听得几声秋蝉,却是越来越稀、越来越弱。慢慢地,秋风起了,菊花黄了,鲈鱼肥了,蟹脚痒了,河边的草消失了,石头一块块露了出来,霜附在石头上,便有了“风霜高洁”。

我们素来喜欢用“秋高气爽”来形容秋天,可见秋天给人的感觉除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伤感,更多的时候是空旷的、明朗的,宛如打开门见到一室的“窗明几净”。秋天有很多独具特色的事物,譬如露珠、枫树、落叶。“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挂在草尖上的露珠,经风一吹,“啪嗒”一声,掉落在地上,微微有凉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与“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肃杀不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美丽。至于落叶,草木无声,有时飘零,当蝴蝶飞跑了,它们都变成了没有翅膀的蝴蝶。

立秋以后,虫声唧唧,如夜里的读书声。闲读之际拾得一个好句:“洗砚之时曾染指,种花以外不低头。”读书人清高自许,与秋相仿,不攀附、不低头,令人激赏。然而到了深秋时节,稻穗深深地埋下了头,人们也埋下了头,忙碌起这一年的丰收。与高昂的头颅一样,沉稳、谦逊,成了立秋之后的又一道风景。

关于立秋的文章7:黑麋峰记——立秋

文/海燕

阳光正好,它们懒懒地依在大地上,又斜斜地拢上人的臂膀,抚上人的脸颊,影子也随它们摆布,一点点地移动时光的距离。风是流动的细微的凉,立秋节虽到了,却尚未改变山中风景的颜色,叶子们还是绿得那么深沉,可能秋刚有点意思,冒出一点头,还来得不够烈的缘故!天空却完全与平日不一样,白色的云朵像蘑菇一样层层叠叠地从蓝色的坯布里冒出来,它们快速地变换身形,并如水般流动着,从此处到彼处,像被风推着往前跑一样迅速。光从云朵中透出来时,仿佛也有了蓝天的色调,这样它变得更柔更暖,但光也只是凑一时之兴,没过多久它就闪开了,任由云朵积聚又飘散,等风缓过劲来时,云朵就不大动身子了,它们慵懒地挂在天空中,明净而清纯,在蓝竹布的底色里,像一位女子般安静而空灵。

车在山路上约走了四分之一的样子时,右边有一块木牌,木牌由两根木杆子支撑着,罗汉坝三个字凑在这一块牌子上,字笨拙却有特别的意味。这块牌子边,有一条路的分支,它的宽度足够一辆车往里开。你不要以为罗汉坝就真是坝,它是这里的地名,有一户农家借着这地名,这依山傍水的好优势,办起了农家乐。这名字挺美气的,罗汉坝农家乐的主人并不知道这名字的来历,我问了好几个人,一概不知情。我想这里应该是有故事的,就冲这个美气的名字也应该有故事,特别是一个山腰处的岩石旁,有居民在那里供奉着供品,这里应该是罗汉神仙来过的,为地方办了好事,所以大家记着他,供奉他。这一供奉就成了家族的传承,子子孙孙都这么供奉着。

去年来罗汉坝时,这里还只是农家常住房子,一幢白色的砖瓦房,没想到仅几月未到,这幢房子竟被改造得古香古色,还加修了长长的廊道。前面一个小池塘依附在廊道的底下,支撑起廊道的几根红柱子倒映在水面上,随微风而打着隐约的马赛克。房子在这里虽然是新改造的,却依然与自然融合着,特别是后山的树,蓬勃地将房子掩映了,像母鸡护住孩子般地护住这些房子,大山的养分太足了,连雾都像营养剂一样被大山中的树吸收了,现在它们绿得那么强势,那么热烈,特别是那些老树的叶子,像掺了胆汁般浓郁。

池塘里的水也绿起来,与池岸边的草相连,其色泽像是打翻的绿彩,在末端搅和些水质,使其淋漓成池塘一样。亭子内的石凳石桌比我早到,等我坐下时,光阴似乎垮下一大截,周围全在暗影里,我的顶子上,也就是凉亭的顶子上,盖的全是棕树皮,一层一层地叠加上去,假山和石头,就像原来就长在那里,并且已有亿万年,因为绿苔与攀爬植物已在上面砌上了窝,而流水也已经将石头腐蚀,流水是从石头中间冒出来的,它不停地涌出泉水,朝石头低矮的一边流去,这就是传说中的石头泉,泉水将整块石头上的植物浸润,使它们成为了石头的一部分,一点也不突兀,并在上面成家、生子,侵略了岩石原本的色泽,现在岩石是黯绿的。等阳光从树缝里打出来细细的几束,投在亭子间时,亭子瞬间就亮了,连里面的人物似乎也一下子更美起来。

亭子边上,有一个小菜园,瓜架上的菜叶,已逐渐枯黄萎糜,藤蔓失去了原有的生气,瓜架上的几个小瓜,孤伶伶地挂在枯藤上,已没人愿意去望上它们几眼。唯有肥水坑的边上,一个男人正在用木瓢舀着坑内的粪水往木桶内倒,木瓢的木把长长的,男人用完后将瓢随意丢在粪坑边,瓢悠闲自在地浮在上面,晃荡了几下归于平静,一点也没有嫌弃粪坑的样子。菜地里的空心菜倒是长得茂盛,莫非是伴着粪坑的缘故?男人施肥过于顺手,就多施了肥,将菜叶子养得肥嫩嫩的,前向的雨水过后,这些叶子又鲜绿又肥美,至于将它们催肥的养料是什么,倒没人去计较了。

一群灰鸭子嘎嘎叫唤着从溪的对岸往这边赶过来了,它们的姿态憨厚而笨拙,跟着头鸭义无反顾地往前赶,几只小黄鸭毛茸茸的,也急匆匆的往前赶,速度却明显慢了好几拍,溪流中突出的石子使它们走得并不平稳,其中一只随着石子的倾倒翻下了溪水,可它仅只扑腾几下翅膀,又若无其事地追前面的伙伴们去了。溪流并不宽,也就四五米的样子,鸭子过溪流实在是太任性了,不需要架桥搭木条什么的,可人就不行了,幸好这溪上有一座石头桥,桥的那边有一个大菜园子,种了各式各样的菜,刚舀粪水的男人正在往菜兜子上泼肥,他很专注,完全无视于我们的存在。

别开菜园子往山上走时,一大群鸡子们向我涌过来,似乎是看中了我的红丝巾,又或者是想向我讨食,见我手中空空如也,不过是发出逗引它们的声音而已,失望的鸡子们才慢慢地四周散去。几只黑母鸡,温吞吞的,它们在我身边叽叽咕咕地转来转去,或许是想我变戏法似的拿出谷粒来,莫非它们的主人也是这样逗引过它们?它们是没有人类的思想,要知道,当它们的主人引逗它们时,可能正是想将其宰杀呢!要知道,党参、人参切片,加上红枣、枸杞炖黑母鸡,那可是大补的鸡汤,山上的妇女怀孕,家人最喜欢给她们食补的就是老母鸡炖汤了。鸡棚的后面,有几棵高大的梧桐树,它们的叶子阔大而招摇,在微风中嗦嗦地响,树冠底下到底有几片叶子是黄了,正处于将落未落的状态,或许一场大风,就能将这梧叶吹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的就是这梧桐叶,它总要比别的树的叶子预知秋的到来,为了应应景,也该在这天被风吹落几片叶子,让人知道“立秋至,梧叶落”,可不是古人随便说说的。

正好在溪岸边转累了时,罗汉坝农家乐的姑娘们喊我们进去喝茶,顺了她们这份心意走进去,端上来的正是我最喜欢的芝麻茶,茶未入口,已闻茶香,等我将芝麻与黑麋峰的云雾茶叶吃个干净,又溜到厨房,点了韭菜煎蛋、辣椒炒肉、红烧丝瓜与青椒苦瓜,再加一个酸菜猪肉汤,午餐简朴,却令我们胃口大开,吃了两大碗山上自产的晚稻米煮的饭,每个菜都是它们原有的味,像小时候,在奶奶的灶下,等着吃她端上桌的菜,连白菜叶子都被我们风卷残云,就像现在这样,连汤汁都不留,一律拌进米饭中吃光了。

市里的帐蓬节也赶节气,在立秋这天组织,当我们傍晚时分来到潇湘天池下时,正有近百顶帐蓬准备在假日宾馆前搭建,毕竟是立秋至,傍晚风鼓起帐蓬往一边倒,有很多游客担心晚上去参加晚会时帐蓬被吹翻,搭建好的帐蓬他们又开始收拢,等近晚七点时,帐蓬就被拆得只余下几顶了,它们的色泽非常鲜艳,开放得像一朵朵花。夜很快击退了所有日光,冷包裹着黑从天边袭卷而来,晚会不在假日宾馆,等我绕过五陵酒店,寻到森林宾馆时,只见那里正张灯结彩,自助餐也已准备完毕,参加帐蓬节的旅客们正三五成群闲聊着,晚会在几个姑娘小伙的带动下,嗨翻了天,黑麋峰的夜几乎被他们唱亮。孩子们兴奋极了,端着自助餐上配送的饮料与瓜果,在交错的霓虹灯中穿梭,偶尔霓虹灯打亮他们的脸,照见他们欢快的面孔,这些城市中生活的孩子,他们何尝享受过这种自由自在的乐趣,这种与大自然相拥,与大地相吻合的回归,将孩子们的童趣点燃,或许这就是帐蓬节组织者的用心用意!

已深夜,晚会的欢乐还未结束,我顺着黑麋峰的黑一路下山,在这薄凉的秋夜里,风中的湿雾扑面而来,一片黄色的梧桐叶终究是被风吹落,在山风里打了个卷儿又朝车子的挡风玻璃袭来,再顺着山风不知飘落至哪里,它们在山里凋零,在山里化泥,在山里养育了几棵不知名的小草,它的一生,没有尽头,无限延续!

关于立秋的文章8:桃园有爱

文/刘国峰

时间飞逝,眨眼间已经立秋。又到了家里桃子收获的季节,对于收获劳动成果来说,本该是一件高兴的事,可心里却又泛起了愁云。往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也只是下班后偶尔抽空回家,到桃园帮忙打理一下。最头痛的是看着满树诱人的桃子成熟,却为销路犯愁。水果商贩抓住桃子不易久存,果农运输难的弱点,无情低价打压果农,让本该收获的喜悦,变成了人们无奈的惆怅。

由于孩子小,妻子脱不开身,而我也在外工作无法顾及家里几亩山地桃园,不免着急上火。多年辛苦打理的桃园不能眼睁睁看着荒废掉,所以只能利用晚上下班回家,去桃园里杀菌、打药、除草,实在没空时,便请邻家婶娘帮忙打理,总算勉强支撑着。

如今又到桃子成熟的季节,回想去年一帮文朋诗友帮着预订销售桃子的场景,不禁眼中酸涩。可不能总是麻烦大家,可也不能眼看着桃子因为滞销,而白白损失大半年的收成。总得想个办法解决桃子的销路。

正愁着如何找寻销售桃子的门路时,本地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微信平台,转载了我一篇关于桃子销售过程的温暖故事,一时间在网上热传开来。而这件事也被本地12349爱心义工团的好友们得知,碍于自己是义工团执行团长,也不好坏了团里禁止私人宣传盈利信息的规矩,所以我并未做出任何反应。倒是细心的团友们,看出了我为桃子销路犯愁的事情。

这样以来,便有团员开始主动帮我联系销路。从最初的团员亲友到街坊邻里,再到在义工团微信群的扩散,看到了大家的热心情谊。一位年长团友曾对我说:“刘团长,你在工地做着那么危险劳累的工作,还时刻不忘对公益事业无私奉献,又得下班回家打理桃园,很难想象你是如何支撑的。你家的桃子销路,你放心,我们所有人都会全力支持你!”

看到团友说这样的话,除了感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一刻的心情。其实,无论桃子是否顺利售罄并不是关键,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被公益大爱的传承所感染,人间温暖已经开始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

接下来的几天,不断收到团友整合的预订信息。点点滴滴的爱心传递,逐渐蔓延开来。虽说桃子数量远远超于订购,可至少这已经让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大家那份浓浓的情谊。

每每走进桃园,郁郁葱葱的桃树上,挂满成熟待摘的桃子,满园桃香随着阵阵山风飘散,心中五味杂陈。那一刻,汗水与泪水的交织融合着感动,思索着付出的不易,感受着坚持的欣慰和大爱传递的温暖,也会触景生情,不禁眼角湿润。

关于立秋的文章9:立秋的幸福

文/李海波

每年的这个时候,母亲都会很虔诚地做着什么。母亲似乎感觉到果实就要成熟了,生怕收获的季节瞬间消逝。

小时候,家在偏僻的山村,家境不宽裕,立秋这天,母亲总会给我们做好吃的。说到好吃,无非是母亲用米碾成粉,再添加面粉、玉米粉等,先是做成够一人吃一个的汽巴馍,然后再用这些剩余的粉做一大锅粥。在当时,就算是一顿很丰盛的佳肴了。

以后读书念初中,我也知晓了立秋的涵义。因为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这天起,秋天也就开始了。不仅气温开始下降,而且在我国的中部地区,早稻开始收割,后季稻也开始移栽。我明白了母亲对“立秋”的虔诚意义。在那天,一切植物已孕穗、打苞,并随着温度的变化逐步走向成熟。为了让农田里有个好收成,母亲就用祈祷的方式,求得丰收的到来。

参加工作了,母亲总会在立秋那天提醒我们兄妹三人:“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希望你们工作平安,生活幸福,收入多多,家庭美满……”

也许母亲一贯的“立秋作风”感染了我们,成家立业后,我们兄妹也会在立秋那天想起乡下居住的母亲,想起母亲一定又在为我们兄妹祈求事业的丰收。我们都会想起用电话给母亲报声平安:“妈妈,我的工资又发了,而且比上月多了些,还有结余存进了银行……”此时,电话那头的母亲只是一个劲地说着:好,好,好!

忽然有一天,我瞧见母亲的满头白发时,才下意识地感觉到了母亲的衰老,佝偻着背,走起路来蹒跚不定。好多时候,我都会暗自落泪,母亲一生为我们兄妹操劳,现如今,虽说生活条件好了,却依然保持着她先前能有温饱就知足的俭朴作风。

也许是母亲年岁已高,也许是母亲的记忆大不如从前,或是今年的立秋来得太早;或是我今年无意间查阅了立秋时的日历。这天,我没有像母亲一样去祈求秋天带给我们的收获,而是很虔诚地祈求上天能给母亲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幸福的晚年……

关于立秋的文章10:立秋

文/陈俊

一番暑热之后,终于有了一场久违的雨。清晨我回到已很久没来散步的沿河公园,一树花在雨中明艳,想不起来那树的名字,花的名字。夹竹桃的花和木槿的花一直是开着的,从暑热开到秋凉。

落水桥的两根灯杆上拉着条横幅,横幅上写着:珍惜生命,预防溺水。横幅被雨淋湿了,中间向下垂着,两边打着皱,有时被一阵风吹着又像充了气的皮球,没有风时软塌塌的,像一个有气无力的老人。所以还是喜欢它被风鼓起,激荡着像个青春期的男人。

从上游冲下来的水,饱满,骚动,黑黄,带着泡沫、青苔、水草和旋涡。青萍早被冲走,一丁点不剩。各种水鸟在有涡纹和流纹的水面上快乐地飞来掠去,有几只白鹭浑水捉鱼,转眼隐入草丛不见了。河边的柳树似乎在雨后更丰满了,灌了迷魂汤似的,柔情万端,风情万种。在风中摇动一头浴后的柔发,随风飘动,凤冠霞帔,有一种迷人的雅姿媚骨。昔日青青今在否?当然在,经风历雨后顶端的柔枝似乎更加的柔若无骨,被风扶弄,前飘后荡,柔情万端,像一排排美少女。叫人不能不让人想到“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的诗句,想到“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怎堪折”。

公园里的林木明显感觉老气横秋起来,没有之前的那种朝气,那种单纯和憋足劲的欢乐。虽然草木繁盛,却盛到了顶头,埋下了由盛转衰的针头线脚。

往日这里是晨练人的热闹。练拳的,练剑的,练扇子舞的,练羽毛拍子带球的,三个一团,五个一伙,老头老太放着音乐,翩翩起舞,乐不思停。而此刻这里和我一样宁静沉寂,只有轻声细气地雨声和风声。这些年我什么都没学会,除了散散步和坐下来思考观察,我什么都不会。其实中年之后,我们都不得不面对自己,如何培养起一个健康快乐的爱好,丰富一定会孤单起来的晚年生活。但我的现状注定我只能在文字里起舞或栖身,只能面对冰冷而又热烈的文字,注定独行多于群舞。

当我坐在公园被昨夜的风雨一遍遍打湿而无动于衷的靠椅上,它有些水迹泪痕地迎纳了我的疲惫。独自一人,痴痴静静坐着发会呆,体会着椅子上渐渐浸上来的湿气。一枚树叶无声地落下,也带着湿重和泪痕。我随即感觉那是一个生命在坠落,我听到空气中微微的苦馨和轻声的哀叹。

河边有一个钓者,是一个胖胖的老头,我每次来都看到他笑眯眯地盯着水面,心无旁骛。雨后阴晴不定,只有他带着不变的期待来到河边,我不知道他能否钓到鱼,也许他根本不为钓到鱼,而只是享受那一份钓的过程的怦然心动。他的眼睛盯着细雨打着水花的水面,那么从容。我不由走过去仔细观察起来。

胖老头带着旅行帽,穿着背心,赤着粗壮的胳膊站在河边钓鱼,沿河边是木头搭建的景观道,有栏杆围着。他撑开一把遮阳伞,把伞柄绑在栏杆上,晴天遮阳,阴天遮雨,但那把伞只是摆设,他在离伞四五步处拋下鱼钩。钓鱼杆细长柔韧,可伸缩,显然是买的专用的钓具,不像我们小时候砍一根竹子就做成钓杆。他将长长的钓线和浮子甩到河心,就将钓杆放到钓杆架上,这样省力气。眼睛盯着浮子,在水面上细致地辨别着哪是溅起的水花,哪是浮子动。他看清了浮子动,才用手拿起钓杆,鱼咬到钩,把浮子往水里拽,他不紧不慌,手里一带暗劲,轻轻往上一提,一只小鲫鱼便被他提出河面,提上岸来。一个也冒着细雨散步的老太太路过,她停下来站着看,一边搭讪,一边自言自语:“还真钓到嗻,他管么天都钓到嗻,他管那里钓都钓到嗻。”

雨忽地就停了,这初秋的雨还保留着夏雨的脾气,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只有等到秋意浓了时,它下起来才十天半月,纠缠不清,绵绵无尽。

雨停后的公园里空气清新,小鸟乱叫,东边的天空有一片片浅墨的云遮着阳光,偶尔有从云隙里射出来的光线,并不烈。见天晴定,钓鱼的胖老头放下钓杆,收了伞,与几个过来看热闹的晨练的人聊着天,他拿出烟散给聊天的人,自已也点上一支,悠然自得地抽着。那个老太看了一会便继续晨练去了。河边是一幅闲钓图。

钓鱼的胖老头斜对面有一排乱石铺子,陆续有女人下河来洗衣裳,红的桶,蓝的桶,白的桶,粉色的帽子,洗着或绿或黄或白的衣,她们的身影或被细雨朦胧而更有韵致,或被雨后的晨辉映射得更有风情,她们倒映在河水里的身影构画出一幅写意派乱涂的浣纱图。而天晴起来,她们更加惬意,互相间一边大声地聊天,一边搓揉着衣衫里汗水的杂质,棒槌声声此起彼伏,像合奏着一支打击乐,而这一切都在雨后的和风吹拂中更加迷人。

我返身回到坐过的椅子边,弯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枚落叶,一边端详着一边想:立秋了,又到立秋了。一些叶子会金黄的落下,一些叶子还会挂在枝头,我们都是在路上,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在大地上各自都留下了不同的悲欢。

关于立秋的文章11:一雨成秋

文/紫夏浅荷

一、立秋

忘记是在哪一场雨水里,夏秋完成了季节交替。好像昨天还夏蝉声声萦绕耳畔,而一夜雨之后,便于万绿丛中隐匿了歌喉。更有几片不知名的叶子忙不迭的跌下树梢,随着渐起的秋风且歌且舞且逍遥。

好像每年的秋天都在夏的阴影里成长,正午的时候,都会闷热至极,也就是人们常提及的‘秋老虎’之说。而今年,秋天却那么从容的转身,仿佛昨天还被酷夏骚扰,而今天就已秋风习习,让人倍感舒爽惬意。

真的是天凉好个秋。天空朗晴成一片蔚蓝,白云悠悠散散,垂在天边。秋高气爽,风轻云淡,不觉给人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

休闲的午后,坐在阳台上,插了耳麦,让一首单曲在耳畔循环,任凭乐声袅袅;偶尔翻一两页书,很是心不在焉,不去刻意记住文本的内容,只为寻一脉书香,陶冶自己的情操;也偶尔抓几朵菊花茶,看它们在莹白的杯子里,慢慢舒展,慢慢把自己绽放到从容。不经一刻工夫,满眼的菊开,挨挨挤挤的争相浮上水面。也或许忘了家糖,偶尔想起,随手掷一两块冰糖,看糖落下去,菊花又那么迅捷的连成一体,颇有波澜不惊的意味。也偶尔,懒散一下,不去拿糖,就让自己细细品味一下菊的本色本香。

很多时候,都刻意的想寻求什么,并试图想知道永远的距离。可是就像我们常说的幸福,我们常把它比喻成手中的沙粒。握的越紧,流失的越多,适得其反,我们摊开手掌,不去刻意的强求与挽留,它却乖乖的躺在你的掌心里。阳光下,更是能漱沙成金,满眼的金灿灿。

幸福很简单,简单才幸福。一首歌,一本书,一杯茶,一缕暖暖的阳光,再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休闲时光更让人陶醉,更让人流连忘我吧。

二、秋分

入秋以来,好长时间都是暖阳铺地,雨水仿佛被晾晒得没有了呼吸。记得去年中秋的时候细雨绵绵,一轮月圆被挡在了雨帘之外。中秋月不圆,自是有几分叹惋。加之去年中秋母亲刚刚离去,中秋之夜那种凄凉的心情无以言表。人不能总活在过去,虽然偶尔的想起,也会泪如雨下。今年的中秋,回了老家,一大家子人挨挨挤挤团团圆圆。那一刻才深深地体会到,有一种幸福,就是珍惜当下。

今年中秋月圆人更圆,虽然天空有些阴暗,一场雨还是成人之美的没有落下来,倒是朦胧的月色更添几分神秘与美好。

昨天,孕育了几天的秋雨终于缠缠绵绵的从悠远的空中落下来,凉凉的雨丝,瑟瑟的秋风,让一身单衣顿显薄凉。气温徒降,让人不觉有了深秋的寒意,走在大街上,竟然有人裹了冬装出来。“二八月,乱穿衣”真的应了那句老话。从不关心节气,也不喜欢问黄历今夕何年。不经意的翻报纸,才知道已然是秋分了,按时令算,秋天已经行了一半路程,不觉就从心底生出几分感慨,时光匆匆,流水而逝。

秋天总是很短,好在今年的秋天没有秋老虎的淫威,还让人着实舒服了些时日。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一过,日子变得又短了些,秋风里少了几分惬意,多了几许薄凉;阳光里也少了几分骄纵,更多了几许柔和。

翻开衣橱,随季节更衣,无需刻意打探下一个节气,只用心过好每一天,冷暖自知,任凭时节更替。

关于立秋的文章12:醉美神农,清凉之旅

文/xyf771107

虽已立秋,天气仍热得不一般,阳光白得肆无忌惮,蚊虫没了生存之地,蝉儿都懒得歌唱,人们都躲在空调房内足不出户。

这如火的季节,谁都想哪里凉快哪里呆。妹妹提议来个家庭游,于是通过朋友、网络四处搜集资料,做足了功课,最终约定前往神农架来一场清凉之旅。

据说,神农架因华夏始祖之一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治疾救民、教民稼穑而得名,是中国内陆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绿洲,绝世的风景、古老的传说和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构筑了神秘的神农架。

[官门之山风姿绰约]

驱车赶往神农架,到达木鱼镇已是正午两时左右,匆匆吃过午饭,便经宾馆老板的推荐迫不及待前往官门山。

景区入口,生动逼真的野人雕塑--母爱醒目地映入眼帘,活灵活现,让人误以为真,奔跑至面前才顿感自己的愚笨--真要有野人在这人流中出现,岂不是天下大乱?

车直奔山顶,一路清风相送。关上空调,打开车窗,任沁沁凉凉的风窜入车窗肆意扫荡,身心是轻快的,呼吸是自由的,车内的闷热一扫而光。外甥在车内蹦蹦跳跳,开心得合不拢嘴,笑眯眯的眉眼可爱而生动,那表情狠不得立刻摆脱这狭小空间的束缚,纵情于山水之间。

到达山顶,清楚地感觉山上山下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秋天,一个是夏天。急切地下车,闭上眼张开双臂深呼吸。风在寂静的山谷中低吟浅唱,掠过寸寸肌肤,心底掀起层层灵动的诗意。放眼四周,谷幽林密,葱茏的植被在风的吹拂下层层涌动,纵横的沟壑若隐若现。从山顶至山脚,一条澄澈的河流贯穿始终,河的两侧山峰林立,林木葱郁,河道内流水潺潺、清凉袭人。

顺着游道悠然漫步,梅花鹿、大鲵、鲟等珍稀动物吸引了三三两两的游人驻足观看,更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他们还不吝给这些宝贝们投放食物,可爱的小家伙们便调皮地回应,惹得笑声串串,回荡山间,清脆悦耳,萦绕久久,余音袅袅。

一路欢歌笑语,风轻云淡,野人洞已近在眼前,大家齐声惊呼。怀着丝丝忐忑进入洞内,幽暗的通道透着些许的阴森,栩栩如生的布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原古时代生活的模样,忽明忽暗的光亮让过往的行人大气都不敢出,讲话都很小声,生怕惊了那些安静的"鬼魅",可还是忍不住这里瞧瞧、那里看看。

从洞内出来,一片明朗的天让悬着的心着了地,哗哗的水流声悠悠传来,声声拍打着轻盈的心岸。寻声而走,一条宽长的瀑布映入眼帘,若珠帘散落一地的晶莹,远远便能感觉那似梦飞花带来的铺天盖地的清凉。近了,那一幕声势浩大的飞瀑若诗意的奔涌,清清楚楚地在眸间心底丛生着美丽。肆意飞溅的洁白,在微笑,在歌唱,在舞蹈,在奔跑,在召唤,仪态万千,包围静若的心扉,召告着这个世界的澄澈与美丽。想要与它更亲近,俯下身用指尖承恩那份流淌的清灵,眉眼淡淡的清湿,裙角上浸染的凉薄,似乎有了些诗情画意的味道。

欣然陶醉于这一片盛大的清凉,在淡淡的霞光中更显生动和明丽。浑然忘我之时,看到四周人潮涌动哗声片片,成群的游客带笑而来。大家争相在瀑布前合影留恋,摆出不同的表情,放射着谜一般感人的快乐,才知此景是真的非一般迷人。风声四起催促着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被水花泼溅的一身荡起颤悠悠的凉,不觉抱紧了双臂。

身后意犹未尽,眼前又精彩上演。马路两旁陡峭的崖壁上成排的蜂箱,远看仿佛一排排小悬棺,走近,便感觉到生气。据说,这正是中蜂(中华蜜蜂)的家。有的蜂儿,围着蜂箱嗡嗡吟唱,守护着它们的家园,可对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闯入与打扰,似乎也并不抗拒。有的蜂儿,围绕着那些风情摇拽的各色小花,忙碌地采摘着那些甜蜜蜜的幸福。

一路走走停停,又听到溪水潺潺,直滴进心灵深处的纯净与美好。抵挡不住那份清澈的诱惑,拖了鞋光着脚丫便迫不及待地下了水,不料轻触的是沁骨的凉,惹得我掂起脚尖在水中摇摇欲坠,忍不住阵阵窃笑,就是不舍上岸。俯下身,清澈如镜的水面倒映出自己难得的笑魇如花,虽单薄,却亦足够吸引自己。

下到山脚,已是傍晚时分,薄暮轻笼的天边透着深遂的蓝,目光掉入时光的最深处,安静而美好。

[云雾神龙柔情荡漾]

清凉世界,凉风习习伴着幽香入眠。一早,便神清气爽赶往神龙顶。

山路弯弯,盘于秦岭之脉,雄踞巴楚之巅。青翠环绕的盘山公路,被装点得风姿绰约,若巨龙一般迤逦而行。路旁,山花烂漫频频点头,迎接八方来客;偶有飘飘洒洒的叶儿在前方引路,透着早秋的风骨,无限妖娆;起伏延绵的群山如玉带般迎风飘荡,荡起一浪又一浪的生动。

据说,远古时期的神农架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将它抬升为多级陆地,成为大巴山东延的余脉。如今,寒武纪地质结构保存完好,原生和次生生物群落在此生生不息,制造着丰富的游氧,润泽着一方天地。

秀美神农,重在一个"神"字,以神奇、神秘、神话、神境闻名天下,此出彼没,变化莫测的云雾,更是神来之手、点睛之笔。

最美那片蔚蓝的天,越到高处,越感觉山天相接的壮阔。目之所及,清楚地感觉山的柔美与天的广袤融为一体,互为依托,温暖地靠近。似远又近的天空,千姿百态的云朵悠然散布,有的似轻盈的棉絮堆成梦幻的洁白,有的似飘逸的雪花晕开冰洁的浪漫,有的似柔美的白纱裙串起灰姑娘的梦……错落有致,徽徽浮动。在这份自在的游弋里,我看到一种干干净净的孤独,还有一份无悲无喜无忧无惧的回归。

云蒸霞蔚,生平第一次见到了高山云海的壮观与美丽,在心中荡起迷一般的美丽,感觉山在飞、人欲仙。静静仰望着天空,无声的水雾缓缓游移,如烟似梦,似近又远,忽上忽下,来去不定,袅娜娉婷,变幻出不同的模样,若江南闺秀,倩影难觅。这份静静的飘移,有着诗般的含蓄,若一只软绵绵的巧手把天地揉为一团,又好似天然的调色板,在苍穹上任意泼墨,喷薄而就,随心所欲地画梦写诗,勾勒出自己喜欢的模样。好生羡慕,突涌奇思玄想:若能剥落下寂寞的外壳,如此这般自在轻盈、心儿无缰,驰骋在无垠的天幕,贪婪地亲吻那一幕幕美仑美奂的飘渺,调集所有的视觉、听觉、感觉,那该会是一番怎样的眉目清亮、润肺舒心?

群峰低伏,薄雾漫游,云海翻滚,而那若隐若现的山峰,像轻舟,像岛屿,漂浮在海面上,恰如蓬莱仙境,使人神魂颠倒,痴痴醉醉不知今夕是何年。远处,一缕微光穿透而来,在云雾深处打开一道门,变幻着如仙如幻的图案。待阳光苏醒,云雾便乖巧地收敛了潜藏的野性,如孝顺的女儿簇拥着母亲,温顺地摆弄起五彩缤纷的裙钗,翩翩起舞,魔方般变化出不同的图案,天地一片光辉灿烂。

呼吸是很简单的事,而立于神龙顶的自由呼吸,绝对是一件很美的事。无需刻意,只要立于山间任何一个角落,清露的甘甜、碧草的清香、山花的馨柔,伴着清风的薄凉,都会毫无误差地钻入你的鼻喉,潜入你的心脉,初秋的美妙便在心间柔柔呈现。

山,是刚毅挺拔的象征。而此时,"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令我生平第一次感觉到山的柔美。与其说登顶山峰,不如说漫步林间,犹如置身草原的平坦与空旷。环顾四周,没有巍峨高耸的山峰,没有直入云霄的大气磅礴,只感觉自己与山同高,与天同在,浩瀚延绵的绿意将我温柔地包围。

风很劲,绿意汹涌澎湃,荡起我轻薄的衣裙,撩拨长长的发丝漫天飞扬,阻挡我遥望的视线。眼角带笑,想象着若在此放羊牧马、悠然放歌,以天为盖地为庐,是否就少了些红尘的牵绊,多了些游走江湖的洒脱?

已是花开荼蘼的季节,而眼前,却是盛大的山花遍缀、生香萌动,一片秋色斑斓。粉的、白的、紫的、黄的各色小花,在大片大片的绿中动荡着魅惑与妖娆,有的簇簇丛丛,有的零零碎碎,有的鹤立鸡群,有的忽隐忽现,有的孤独凛冽,有的娇俏含羞……醉了山川,灿了双眸,美了心扉。尤喜那安然静逸的野菊,于空旷的山谷中散发清香缕缕,从不嫌弃山野的贫脊,自然而纯朴,刚劲而专一演绎着生命的绚丽。

山下,灼灼热浪迟迟未散。而山顶,秋意浓,秋衫薄,秋阳醉,不胜凉风的娇羞,一个个身影在秋风中颤颤悠悠,却挡不住奔跑的步伐,掩不住快乐的表情,正所谓"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

平日登山,只感觉一览众山小,内心升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磊落与澄明。而登上神龙顶,茫茫林海中,犹如在平地自由穿行,苍劲挺拔的冷杉、古朴郁香的岩柏、雍容华贵的梭罗、修长柔美的红桦、风度翩翩的珙桐、独占一方的铁坚杉,枝叶繁茂,遮天蔽日,编织着绿色丛林,孕育着一方清凉。

欣然步入没膝的草丛,风儿荡起层层叠叠的美丽,青草依依柔柔滑过裸露的肌肤,撩拨心底沉睡的渴望。蜂儿、蝶儿在草丛中嬉戏追逐,不知名的昆虫神出鬼没,牵动温柔的视线,一切和谐安静自在安详。

这些静默的植物,是大山的守护者,它们跳动着生命,舞动着风霜,静观天下沉浮,独领鄂西北风骚,绘就了神农画卷。

幽幽山风,潇潇如歌。松涛阵阵,隐约传来天籁之音,有远古的海啸,有火山的低吟,有人类远祖的呼唤……置身于此,仿佛自己是一个访古探幽者,想要感受这一方挥毫泼墨的神韵,聆听那击鼓而歌的神曲。

风景,会永远在那,而人,终要离开。络绎不绝的游人纷纷拿出相机,咔嚓咔嚓记录下每一个瞬间,如花笑靥定格在这片玉洁冰清的世界,幸福的味道昭然若揭。

车在画中游,人在景中醉,一路睃巡,一路惊叹流连。神农架,以它独特的灿烂而沉静的方式,彰显着它无尽的魅力。

[香溪之水清莹若梦]

神农架,山为魂,水为魄,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写就不朽的神奇。

若说神农架的山是泼墨大写的男人,粗犷苍劲,豪气冲天。那么,神农架的水则是工笔写意的女子,温柔娇媚,干净澄澈。那么,香溪源,绝对是不容错过的盛景。

天然清澈的香溪源,因哺育过世界四大文化人之一屈原和我国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而闻名于世。《兴山县志》载:"昭君临水而居,恒于溪中浣手,溪水尽香"、"香溪水味甚美,常清浊相间,作碧腻色,两岸多香草",故名"香溪".

走近香溪缘,鸣泉飞瀑先声夺人。入口处,那一个巨大的扇形瀑布格外吸引眼球,而它的上游,水平如镜,绿得透亮,溪底形状各异的石头清澈可见,不禁想起《石头记》,似乎可以感受它们的魂魄,感受它们安静陈列的外表下无限波涛汹涌的故事,那片清莹莹的干净让你忍不住想要在它寂静的温柔中沉溺。

逆流而上,游人熙攘,摩肩接踵,移步移景,惊喜连连。潺潺流水一直不歇吟唱,肆意飞溅的清凉时刻冲击着感官。林荫密布,阳光淡淡从枝丫的缝隙间洒下影影绰绰的温柔,遍布于奔涌澄澈的清凉里,美妙地柔和。

清泉泔洌,细流不止。流泉飞瀑,诗意优美。看着香溪河水,犹如置身人间仙境,那些时急时缓的浪花朵朵,散着前世晶莹的梦。有的,被溪间的碎石隔成细小的白花,一朵追着一朵,竞相追逐,无忧嬉戏;有的,被矗立的巨石汇成喷薄的巨大水流,气势如宏,若天女散花般落下不尽的温柔。

香溪源的水,是真清,清得可以窥见你心底所有的秘密。于这片盛大的晶莹剔透里,掬一捧清凉浸润你多情的脸庞,那份清幽的甜蜜便了然于心。那凉,是尘世的凉。那甜,是心底的泉涌。

溪边,拾阶而上,古木参天,奇峰竞秀,云游风绕,溪沟纵横,奇花异草竞相开放。可见,这是幽谷清溪、花香遍野的灵秀之地。所以,才溪水飘香,风送芬芳。

一路上,我们见到当地开垦了众多的茶林,呈梯田状节节攀升,层层叠叠的绿透着别样的风情。从当地百姓的口中得知,神农架产茶历史悠久,香溪源头所在地便是著名的茶叶这乡。因了这香溪之净水、高山之云雾、万木之芳香、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才造就了神农奇峰茶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

清清香溪水,尽得百草之精华,尽融神农之精神,渴饮香溪水不仅能使人貌美如昭君,更能使人崇高如屈原。于此,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逢三月香溪河畔桃花盛开,河水中可看到一种淡红色的鱼,此鱼身分四辨,形似桃花,故名桃花鱼。王昭君在回乡省亲后准备起程时,正是香溪两岸桃花盛开之日,她触景生情泪如泉涌,临行时站立船头、手弹琵琶,倾诉着眷恋,向亲人挥泪告别。此时,两岸桃花纷纷飘落水中,随着琴声化作桃花鱼,鱼群围着船儿,一直护送她远去。

也许,缘于这美丽的传说,香溪池边,游人纷纷用自备的水壶打捞着清凉,亦是打捞着一份美丽的希翼。

这绝美的天然,是大自然最珍贵的恩赐,早在唐朝便被文人墨客名流誉为"天下十四泉",著名诗人徐迟题写"香溪源"于此。

后记:观原始洪荒之貌,赏幽绿秀野之景,品神农文化之韵,探野人传世之迹,应是神农架的精髓。而"野人",永远将会是神农架的奇幻、神秘之所在。

神农的美,美在内蕴,美在厚重,美在含蓄,美在清凉,美在朦胧,美在仙幻,让我们醉卧在大山的魂魄里,无尽享受。

关于立秋的文章13:午后蝉鸣

文/马科平

时光走过了立秋时节,一阵风过,捎来了高亢的蝉声。它仿佛从遥远的天边而来,声音简单明快,很有穿透力。短暂的停歇之后,它又开始歌唱,不厌其烦的歌喉把我带回了乡村的午后。

家乡人管蝉叫知了。吃过午饭,人们小憩,村子变得安静起来。鸡在树荫下刨出的土窝昏睡,黑狗软绵绵地爬在地上,张嘴吐舌,闭目养神。只有知了肆意的欢叫声,从院子的椿树、柿子树、榆树、槐树上传来,像是在弹奏一曲动人的乡村音乐,传遍村里每个角落。

趁娘歪在椅子打盹,我不再假装睡觉,小心翼翼从炕边翻身下地,光脚轻挪,蹑手蹑脚走出屋门,找到藏在老榆树背后早已备好的捕蝉器,一溜烟跑出家门。

捕蝉器其实简单,一根竹杆,顶端有铁丝弯成的圆圈,收集几张新鲜的蜘蛛网,粘到铁丝圈,用手一触,黏黏糊糊,正好用它来粘住薄薄的蝉翼。来到树木茂盛的村北城壕,搜寻知了的踪迹,午后日头炙烤得人通体流汗,脚下泥土蒸腾起阵阵热浪。

午后知了叫得欢畅淋漓,整个村子都是它的声音。仰起脖子,循着声音在树丛中追寻,有早到的小伙伴,像潜伏的侦察兵示意我注意。知了爬在褐色的树干上嘶鸣,看似忘情,实则不然,一旦觉察到风吹草动,便警觉地停止鸣叫,悄悄蛰伏起来,身上的颜色与树干混为一起,很难发现。

我们比知了有耐心,头顶烈日,身体静止不动,眼睛一刻不停地四处搜寻。过了一会儿,可能经不住同伴的诱引,知了暂时忘却了眼前的危险,继续开始忘情歌唱,暴露行踪。

锁定目标,心中一阵窃喜,我们屏住呼吸,手举竹竿慢慢靠近,距离差不多时,快速把铁丝圈扣在它的身上。当接触到知了的一瞬间,摆动竹竿,让更大面积的蜘蛛网粘到翅膀。被粘住的知了渐渐动弹不得,只好束手就擒。

在村子里这般来回游荡,每棵树都投去审视的目光,小胳膊、小腿和浑身的皮肤晒得象熟透的苹果,黑里透红。捕获到的知了,找些茅草、树叶,生火烧烤,味道鲜美。

岁月叠加,往昔斑驳,远离家乡,悠扬的蝉鸣竟一下子从生活中消失了。依窗凭栏,耳畔传来蝉声,感觉亲切生动,眼前浮现过去历历往事,缅怀那逝去的时光……

关于立秋的文章14:怀念那平房瓦屋的雨声

文/寒江蓑笠翁

立秋前后是天气最酷热的日子,可是昨天,突然下起雨来。预报是中雨,且连续两天,气温骤降,一下让人享受到秋的凉意。外面雨大,无法出门,只能独倚窗畔,一杯清茶,让雨丝敲击淡淡的思绪……

忽然回忆起多年以前,住在平房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基本上都是在家乡的平房瓦屋里工作和生活的。而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我在古镇南坝曾亲自组织工匠修建了两间平房瓦屋。一间九柱,一间十一柱,门前植千丈树十株,后有一个小小的花园。修建的艰辛虽然没有作家高哓声在《李顺大造屋》中描写的那般曲折,但对我的人生磨练则是后半辈子没有过的。记得修房时我特别在意对瓦的要求,每匹瓦呈青灰色、敲打起来必须声音轻脆,并搭配玻璃明瓦数匹,弥补采光…最让人惬意的是每遇雨天,不仅雨点击打青瓦声如银铃,且从明瓦中可以看到雨水在瓦上淙淙流淌,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在家乡县城还是绵阳,都是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楼房里,听到的雨声,是雨打在窗外雨蓬上的声音,听不到雨声击打小青瓦的轻脆声,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灵气,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在慢慢地沙化。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我旧习未改,总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年轻时喜读古诗,很羡慕古代才气横溢的诗人能从听雨的细微中提炼出诗情画意!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索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人生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总以为翻不完,可在转眼间,故事就已过大半。繁华易逝!让雨把心的沧桑洗去;让雨把烦恼冲刷干净;待天明,会发现:心澈如泉,心明如镜,心朗如天。

关于立秋的文章15:秋访仇池山

文/温小牛

七月初二,节已立秋,令在中伏,时值西和乞巧盛会,城乡异彩纷呈。久闻仇池之山,颇多传闻故事,然三进其县而不至。印象仇池形势,乃为绝塬之上一阔堡。适逢友人相陪,携妻造访,甚幸!

晨八时许,车出汉源古镇,南向而行,溯漾水,经十里乡、洛峪镇,途皆峡谷。沉云低垂,间或有雨,时大时小,时阴时晴。忽见二巨峰锁道,嶙峋怪石,鹫岭也。鹫岭者,鹫之栖岭也。友人言,尝见秃鹫立石,黑岭黑鹫,如鬼门关。诚可谓“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

沿西汉水西南行,至大桥镇,远望仇池,耸竦嵯峨,狮崌云端,上下翠绿,中色褐紫,山体如筑。扶山带水,盘旋而上,路悬空间。愈高,见河谷村庄屋舍若烟盒,若棋子。及至山顶,豁然开朗,纵目群峰突兀,方见仇池面貌。

仇池之险,洛峪之河与西汉之水自东西向南相交,岷山与秦岭相汇,一头衔山,三面临水。大寨小寨,隔河相望,虎踞山脊,遥相呼应,望之皆若古堡,实则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矣。

仇池之峻,《水经注》云:“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若覆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登顶峰,极目八峰崖,类若蒲叶,此古之百顷山矣。俯视仇池与八峰间,诸岭藏深涧,岭岭有脊道,条条如土龙,此前人攀仇池之路。临绝崖,两股颤颤,膝盖酥软,心惊肉跳,不可再观矣。

仇池之奇,《水经注》亦云:“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号。”《太平御览》曰:“上广百顷,地平如坻,其南北有山路,东西绝壁百仞。上有数万家。一人守道,万夫莫向。山势自然,有楼橹却敌之状。”仇池之山,形若船体,飘乎万千沟堑间,故有上、下码头之地名。今其上有千人,土里刨食,或耕田,或以果蔬为生。见夫妇老者,年岁七十,头戴柳枝,伏地挖芋。夫缺左腿,问其缘故,言碾场为碌碡致残截肢。重山阻道,无可想象,生命竟如此顽强。

仇池之异,有泉百眼,不降不溢。无根之水,号曰天池。俗语云,山有多高,水亦有多高。又见一瀑布,天地之灵气,于此山大彰矣。

仇池之灵,有圣人出,伏羲降生之地;有天将折,形天葬首之所。伏羲崖有伏羲庙,古今传有三目神。伏羲爷乃人宗,马王爷三只眼。是龙是马,难以说清。然龙马精神,民族之根也。伏羲崖类若麦积山,形如狮子蹲。崖上有庙,联曰“生于仇池,长于成纪,此山鉴人文肇始;俯则法地,仰则观天,八卦开宇宙光明。”横幅则为:“仇池之根,扶基华夏,护佑子孙。”亦见蜈蚣长五寸,周游岩上。又一道姑,不知高龄,自言已庵居三十余年。道姑养几只鸡,种几畦菜,于白云深处,信守一念,怡然自得,亦是一种生活态度。

游走仇池,身边山花烂漫,四野郁郁葱葱。白云朵朵飘于眼际,鸟鸣声声啼于耳边。赏景而生情,临境而怀古,真桃源一处也。

古来占山为王者多,以山名国者鲜。仇池之国,吾乡清水氐人,吾妻杨氏之姓。有腾、驹、千万、飞虎及诸子孙于此割据。凡立五国,历十八世,三十又三主,三百八十有六年。此魏晋南北朝之事也。五国者,前后仇池、武都、武兴、阴平国是也。立国之大峙,凭仇池势险,地域闭塞也。

人之大眼者多,以大眼命名者鲜。杨氏大眼,“少有胆气,骁捷,跳走如飞然。”此奇人“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无不惊叹。”武二打虎,盖酒壮英雄胆。“北淯郡常有虎害人,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其人力胆也。又传“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仇池之大倚,诸将之威名,武功之高强也。

地之偏者甚,因势而匪者必众。民国有匪酋马尚智者,仇池山下大桥镇马集村人氏。其人好色好烟好滑竿,劫财不害命,打富不济贫,不吃窝边草。人称三好三不马上治。马氏作恶半生,终吃耳门一斧,呜呼毙命。友人指山下伸于河水一舌形地言,此乃马氏故宅所在,拆除却是近年之事。

地之险者,向为负隅之依。民国末年,西和县长张氏孝友效法前人,故伎重演,退守仇池。终为人民政府招降起义。由是观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诚可信矣。吾观秦之剑戈,迄今锋芒仍露,然终不过于博物馆中供人观视尔。

看景思古,不觉大半天。友人中途致电妻弟,已备美餐。土鸡炖得正烂,面条擀得柔韧,佐以山野之菜肴,美酒相敬,甚为感动。兴致所至,心中不觉涌上老杜诗一首,曰“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同访者,陇南高君,西和袁君,妻杨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