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的文章

请欣赏荷香的文章(精选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荷香的文章1:荷韵莲香秋色媚

文/俞慧军

秋水泱泱,荷香飘逸的午后,与几位文友来到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荷塘月色湿地公园采风。进入这片江南最大的荷花主题湿地公园,映入眼帘的是千亩荷塘经过冬的历练、春的滋养、夏的烤灼后的秋艳浓妆:荷池脱去了春夏的嫩芽,穿上了秋天深蓝的盛装,片片荷叶活脱脱似一个个半老徐娘,展示着秋波荡漾下的绰约风姿。秋天的荷花星星点点,以红色、粉色、褐黄色为主,虽没有了初夏满池荷花映日红的执着与热烈,却多了几分秋海棠般粉里透红的俊俏与妩媚。那高高在上的莲蓬,碧绿的、深蓝的、浅褐的、嫣红的……

在一池秋色的荷塘之中,莲蓬的世界与人世间的差异又有几何?莲蓬的生命看似仅有一年,却因莲子在秋风中沉入淤泥而重获新生,犹如凤凰涅盘;而人的生命看似有漫漫一生,却因命运多舛而难继薪火。莲蓬真能胜比人寰,人又真能如莲蓬随意?莲蓬大多立于荷叶之上,顶着秋阳,迎着秋风。也有藏匿于荷叶之中,害羞恰似待字闺中的姑娘,等待冬季来临之前把自己嫁啦!那个嫣红的莲蓬姑娘第一个出嫁,接着,那些浅褐的、深蓝的、碧绿的莲蓬姑娘在冬天到来之时备足嫁妆,一个个把自己嫁了,秋风是她们幸福的伴娘。

我对莲蓬情有独钟,即兴赋诗:“碧叶红花母子贵,荷香抱月静听歌。伊人不知莲心事,欲借秋色作嫁衣。”在微凉的秋风中,静静聆听飞翔于夕照下千亩荷塘上空鸟儿的悦鸣,轻轻漫步于莲塘荷香四溢、沁人肺腑的栈道上,悄悄走近挺立于碧叶之中自由摇曳的荷花与莲蓬。此情此景,触发我联翩的浮想:南朝乐府《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卢照邻《曲池荷》中的“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孟郊《乐府三首》中的“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李白《采莲曲》中的“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王昌龄《采莲曲二首》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等优美诗句在我的脑海浮现。

秋阳落入荷塘,晚霞映射在广袤的千亩荷塘上,陪同采风的相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老裔笑呵呵地告诉我们: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已先后举办了5届江南采莲节和第23届全国荷花展,300余种荷花水生植物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2013年的8月11日是荷花的生日,凡是8月11日出生的人到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可凭证免费游园。我边听介绍边从一位采莲人的手中接过一只水灵灵的莲蓬,随手剥开一粒莲子,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莲子肉糯软甜美,唇齿留香。莲全身是宝,藕、叶、叶柄、莲心、莲房入药,能清热止血;莲心有清心火、强心降压功效;莲子有补脾止泻、养心益肾功效;莲藕可作蔬菜食用或制成藕粉。

采莲人告诉我,莲子虽好,采摘却不易。全靠人工站在齐腰深的泥水中用手采摘,扔在身后的筐子里,筐满了再背到岸上。采莲人穿着厚厚的水靴水裤,在太阳下曝晒数小时,个个都变成了黑人。我问采莲人为何不划船荡舟采莲?答:由于荷枝与荷枝之间的空隙很小,划船荡舟和机器操作都会伤害到荷花与莲子,因而千百年来在荷塘收获季节,人们都采用手工采莲。许多远方的客人来到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要货,一般莲蓬七八元一斤,剥好的莲子价格贵些。看着荷塘里一群辛辛苦苦忙碌的采莲人,我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他们才是我们这次采风题材的主人公,是他们用智慧与汗水为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绘制出年年岁岁的璀璨画卷。

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举办的江南采莲节有“诗画荷塘”、“观荷采莲”、“乌蓬船绣娘”、“荷塘亲子”、“荷韵莲香”等游园活动,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夜幕下,荷塘畔,我们在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莲香品茗馆品尝着荷叶茶的清雅与馥郁,也品味着秋夜荷塘月色的温馨与绚丽。相城夜,荷塘月,莲子香,秋色媚。

荷香的文章2:荷香家园

文/廖武荣

三月末,水乡的孩子们都来了一场心事。

幸好殷勤的风带来了讯息,但如此的隐约,孩子们的眼睛都变得晶亮:百顷湖面上,荷已露角?

一路急走,恬静的湖面上,新荷疏立。叶面未伸展开,尖尖的,卷着一腹的心事,不想打开,静静的含着羞意,低着头。

风微笑着,轻轻地扑打着孩子们光洁的小脸,笑我们一路上急碎的脚步。

每一年暮春,我们总是觉得等待的时光太慢,柳条儿绿了,桐花儿开了,新荷还躲在湖底下懒得起身。那种等待的心情,甜蜜里合着焦虑,欣喜里合着忐忑,就像初长成那年的第一次约会,等真的看到要等的人儿就在眼前时,我们却又傻傻地愣住了。任风吹皱湖面,层层叠叠的波纹,就是岸上的孩子心头上的喜悦,一浪接一浪的荡开,荡开!

用不了多少日子,荷叶长得挤挤挨挨的,连天的荷叶,让家园浸在荷香里,风起时,浓了,风停时,淡了。它们长得越来越茂盛,一柄柄荷叶像儿时亲密的玩伴,揽着肩,贴着颊,伏在彼此耳边没完没了的悄悄话。风不时儿赶过来,问:“都讲了些什么?”绿荷摇动着,不语,像极了我们当年突然大笑时前俯后仰的身影。

荷花开了,天气也变得像孩子们的喜乐,一霎儿爽朗的晴,一霎儿急骤的雨。

我们都到湖边的柳林里捕蝉、捉知了、打仗,一个个地下湖,摘柄荷叶,举在头上是伞,扣在头上是帽子,中间挖空套在脖子上,就成了件墨绿的坎肩,反挂到腰间就成了件锵锵的战袍。于是把自己想成一个威猛的将军,或者把自己想成一个少年的英雄,手中挥舞的柳条儿也成了一柄仪义的软剑。

突然间天上乌云四合,雨水来得仓促,伙伴们嘻笑着在湖边的草地上奔跑。雨点嗖嗖的落在荷叶上,不一会儿,银色的水珠一串串从荷叶上泻下。一场雨让孩子们在天地间欢喜雀跃,雨和着我们的笑声,满世界的痛快淋漓。

雨点稀了,太阳从乌云里挣扎着逃出来。荷叶上残留着雨水,浑圆的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每一粒就是一颗水润的珍珠,风掀动着荷叶,雨珠乍然落下,无滞无障,像少年时的一颗心,没有一丝忧愁渗得进去,滴落在已宁静的湖面上,起了一圈圈涟漪。

雨过天晴,彩虹在天上,孩子们的快乐到了极致,“看呵!看呵!”虔诚仰望天空,如此眩目的色彩,让孩子们震撼,自然和美的力量摄人魂魄。

荷花落尽,采莲的船下水了,形如菱角,两头尖尖,孩子们却安静了,在荷叶林里穿梭。太阳落山了,颤悠悠的从小船上站起身,四处张望,伙伴们都淹没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喊一声:“唉!回家了!”声音也变得颤悠悠的,四下应和声,南北西东。

莲蓬采尽,秋天来了,家园的荷香尽了,只是这些水乡的孩子们又怀了一场心事!

荷香的文章3:风吹荷香来

文/烟雨迷濛

那一天相约去荷园看荷,人还未到达荷园,那淡淡荷的清香就先一股脑儿沁入我们的心脾,然后大片挤挤挨挨的荷叶夹着亭亭玉立白的、粉的荷花毫无夸张取宠之意地映入眼帘。我们坐上只容三五人的小舟,水路弯弯曲曲,小舟在荷花荡里缓缓向前。摇橹女子一袭青花衣裙典雅大气,和着水的气息湿润着那时年轻的我们。

幽深的水被我们惊扰,一圈圈在眼前躲闪着荡漾开去,偶有白色的鸥鹭无声无息地拂过水面,眨眼之间没入浓密的荷叶丛中。雨后看荷,是那个扎着羊角辫不听大人话丫头的最爱。清凉的雨后,趁着大人午睡,一个人赤了脚,傻傻地拎着凉鞋,悄悄溜出家门。门外树上的知了好像告发似的拼命地叫着:知了……知了……我真的很讨厌它,却不得不放慢脚步,怕惊扰了它引起大人们的注意,秘密行动就会落空。

邻居家的池塘里长满了茂密碧绿的荷叶,荷叶上新鲜的雨珠,犹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水晶球,这样的小水晶球被雨后的阳光照着发出迷人的五色光彩。清丽耀眼的粉白色荷花站在不远处不动声色地望着我,荷花旁还偎着饱满又骄傲的莲蓬。那个时候的莲子又苦又涩,我是一点都不喜欢的,我只想来看看美丽的大荷花,狠狠地闻闻它的清香。那硕大的荷叶下,还藏着几枝羞羞答答未全开的粉红色的花苞,真想揪下一朵带回家插在花瓶里。旁边还有一枝顶着唯一的一片花瓣,浅浅的风一过便跌跌撞撞飘落到河面,不知道何时就成了护荷的淤泥。满塘的风景叫人欣喜若狂的同时又让人心生爱怜,闻着微风送来的阵阵清爽荷香,就这样痴痴地看着荷塘中随风摇摆的荷花,不知不觉就靠近了池塘,更不知怎么就扑通掉进了河里,后来是怎么被路人救起的我至今无从知晓。

风轻轻吹来荷香,如烟的往事在心中飘游,绿水荡漾的地方常常有荷花入到梦中与时光一起渐渐老去,只是荷塘边青砖黛瓦的人家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样。

荷香的文章4:荷香

文/彼岸蒹葭

酷暑盛夏,日子与日子之间,如此胶着和闷热。不过,暑热里还是有一桩美事——赏荷。每年冒着酷热,顶着炎日,我也要开车几十公里去看她。为着那缕荷香,一入夏我便魂牵梦绕,心里念叨着,可别错过了花期呀。

今年来得早了些。方圆几十里的水塘,只有几朵荷花零星地开着,大半还是花骨朵,害羞地躲在荷叶下。那么多浓绿的叶片,密密匝匝,是一张又一张大圆盘,在阳光里起伏,水浪一样波动,幼童的梦一样干净无邪。它们挤挤挨挨,铺天盖地,那么密——夏天里还会寒冷吗?

不,不是冷,这一大片铺展的盛大的绿不过是烘托,出场的主角是她——你看,这儿一朵,那儿一朵,粉红的,洁白的,高低错落,亭亭玉立,娇美,高洁,飘渺。风吹过,有清清淡淡的香气四下里流动,洗涤肺腑,让人顿觉“清风生两腋”,遍体清凉。

荷的美是一种安静之美。满塘的荷,香氛流淌,气场极大,却又无声无语。我不知道拿什么去形容它们的美。古人的诗词歌赋里太多荷花的身影。荷花的绰约风姿,都被我们的前人写尽了。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吟诵之间,便有荷的气息在字里行间流动。鱼儿在莲叶间嬉戏,仿若夏日情意萌动的男女,于是有了“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晨的微风中,小荷才露尖尖角,已经勇敢地挺出了水面,十分清新可爱,娇俏如青春少女。

我尤其喜欢王昌龄的这首:“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每读这首诗,我都恍惚觉得那朵朵荷花分明就是身穿绿色罗裙的少女,自己想唱便唱,想舞便舞,至于歌声和舞姿吸引了谁,她自己浑然不知——好一个天真烂漫的荷香女子!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十分令人向往。我从未有过夏夜赏荷的体验。试想,月色皎洁,荷塘边垂柳依依,树影朦胧,荷塘里弥漫着一层淡绿的雾霭,夜风吹送来荷花的清香,这时,在荷花盛开的湖畔长久驻足,一呼一吸间,全是荷的气息,该是多么美好。

荷花之美,即使香消玉殒,萼残瓣落,亦是可以入诗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菡萏香消翠叶残”,连凋零萎谢也一样充满美感,能让人生出无限遐思,恐怕也只有荷这种植物了。难怪《红楼梦》里,黛玉只爱玉溪生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那份清绝确实令人倾倒。

周敦颐笔下,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是一种人格品质的象征。荷花虽出于淤泥,但清静无垢,朵朵沁出馨香,美得端庄、郑重自持,是多少士大夫追求的人生境界。

说到这里,便自然想到了佛。《四十二章经》中,佛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她身穿白衣,端坐在白莲花上——那盛开的白莲正是一颗纯洁的菩萨心,以一缕荷香引领我们脱离尘世之苦。

伫立荷塘,我思绪万千。还是回到荷自身。荷是无言自美的女子,我是一株沉默寡言的植物。长久的凝神与注视中,我内心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温暖又亲切。荷的清香,是平庸生活里吹过来的一阵抒情的凉风,让倦怠焦躁的身心顿时得以舒展。原来,荷香是可以安抚人心的。我知道自己为什么对她牵肠挂肚了。

看了荷花,喝了荷叶粥,晚霞布满了西边的天空。于是,心满意足回去了,然后格外精神抖擞地把日子过下去。不过,心田里已然清香一片。

荷香的文章5:留得荷香飘满屋

文/李凤仙

雨中的荷塘甚是有趣,雨点滴落在荷叶上“扑扑”有声,颗颗晶亮的水珠挤在荷叶脐部,水晶球样滚来滚去,真个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荷叶不沾水,多大的雨都没有湿淋淋的模样,原来荷叶表面有层膜,可防水呢。有资料显示,科学家仿荷叶结构研究出的纳米防水材料,已实用于很多领域,不曾想,田田莲叶不仅奉献美色清香,还把绣球抛到了高科技的实验室。

六、七月份,粉红纯白的荷花颦婷于碧荷之上,鲜妍盛开的、含羞待苞的,远观悦目一片。靠近的许多双眼睛,让高洁自爱的莲赧红了粉面,却又忍不住探探脖子,躲躲猫儿,各种风姿吸引着“沉醉不知归路”的人。荷香从窗棂里,门缝里游进去,沁香着满屋。

太阳翻掀着日历飞速地更新,不知不觉中,“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了。于是,情感丰富的文人笔端沉重了许多,惆怅也慢慢滋生眼底眉尖,面对日渐香消玉殒的花,枯破败残的叶,忆往昔的风流妖娆,百媚千娇,不觉伤“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悲“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我却不然,尽管荷昔日风采不在,但是我却以另外一种方式留存了它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洁净大美——荷香。

留存荷香,首选在荷叶色衰之前制作干荷。制作干荷,我家是祖传了,奶奶传给妈妈,妈妈又把制作方法教给了我,所以,荷香对我来说,是时时涤心荡肺的。

留得荷香,要如水煮爱情,倾心倾意。采摘荷叶,犹如寻觅知音,八月的荷并非全部合意,得在色泽老嫩上恰如其分,经验丰富的相中的清荷很难走眼,有一见钟情之妙。切不可机器采摘,得人工精挑细选,才会无杂质纯正。清洗不可偷懒,要细致一片片在流水下洗净,然后剪成小片,蒸笼里略蒸,太阳下晒干,翡翠样的干荷出炉啦!制干荷的季节,醇香四溢。

干荷置于小布袋,悬于室内通风口处,幽幽的荷香就满屋满房了,暮色里归来,沁人心脾的荷香里,疲惫荡然无存,如品香茗,如沐春风,好心情也渐渐从心底弥漫开来。

适时收摘的干荷,大部分卖给药店,留足自己需要的装入密封较好的容器内贮存,不会霉变毁坏,此乃存香也。

养荷的过程是拾情储性,而常有荷香相伴,就是怡情怡性,眼里有荷,心中留香,就不会喟叹岁月打磨出的荷只有“残败”的遗憾啦。

荷香的文章6:一湖荷香醉瓜圻

文/余凤兰

一座盘旋如龙的湖泊镶嵌在碧绿的田野中,秀气、纯朴而安静,像一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小家碧玉。这里没有纷至沓来的脚步,没有各种探询的目光,多少年来在浩渺的苍穹下,它将一湖清澈的碧水滋养着周边的万物,静若处子而又飘然灵动,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以原生态的姿势沉睡在“畈上”。它没有九寨沟的山青水秀,没有千岛湖的纯净高雅,没有天山天池的仙意十足,但它一湖碧水荡漾着的灵性和神性、圣洁和自然,带给人们无尽的享受,它就是蒲团乡的瓜圻塘。

绿色的画轴里,瓜圻塘是迷人的。在赞春、赏夏、悲秋、吟冬的四时里,瓜圻塘最美的季节莫过于夏天。一湖碧荷仿佛铺开的一幅绿帏,盛开的荷花、含苞的荷花点缀其间,清澈的水中,游动的鱼群、时而潜入水中的水鸟、凫水的野鸭、形影不离的鸳鸯,久久驻足的云彩、周边散落的村庄,这些都构成一幅美丽的油画。是的,在荷花绽放的季节,一寸寸光阴被荷香浸透,一寸寸土地被荷香浸透、一座座村庄被荷香浸透,这一湖荷香随来往的岁月,淡定从容地弥漫着自己的花事,飘逸浩渺地漫漶无边无际的心语。这一湖荷香,它见证了历史的兴衰、熏染着田野水乡风光、醉了世代在此劳作的人们。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荷香湖色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了清凉与宁静。与荷香相依流年,看历史岁月携一缕荷香于辗转的岁月从容走过。当年孙权称帝吴都,在这荷香四溢的土地上,广种瓜类。西瓜、南瓜、香瓜、黄瓜、菜瓜等,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土质肥沃,或许是因为这湖碧水的滋润,瓜类成熟后水分足,口感好,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瓜乡。《武昌县志》记载:瓜圻在武昌县西南十里。何颉诗序云:吴王种瓜于此。有送瓜沟,今名宋家沟。多少年来,荷香与瓜香一起氤氲着农耕文化,丰富了吴都的历史。

在瓜圻塘的东北角,有一座寺庙,原名南瓜寺,后更名为瓜圻寺。该寺建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证,但是它承载着一方民众的佛教信仰,规范着信众的定力和戒律。与一湖荷香相依,与一寺清净相随,素心冰清、淡香出尘,薪火相传的经音传递着祥和安宁。站在寺前,看瓜圻塘莲叶田田、莲花朵朵,听佛堂钟磬梵音,诵经声阵阵,让人不禁心声感念:人生要努力前行,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如眼前的这一湖碧莲。

如果说瓜圻塘是一条盘旋的水龙,那么瓜圻这块陆地就像是一条旱龙,两条龙匍匐在几大湖间相嬉,而晏公庙呢?多少年来就伫立水边,目睹两条龙迎风沐雨。晏公庙在瓜圻塘的西南角,建于何时以及何人所建都没有文字记载。相传水神宴公为江西临江府清江人,面目漆黑,平生嫉恶如仇,曾入宫做官,后告病回乡,不想刚登舟就突然逝去,一月后到家开棺不见尸体,人们认为他已升仙。一次,明太祖乘船遇到风浪,紧急中忙求神保佑,却见一艘船来渡他,艄公说他是宴公。之后,明太祖封宴公为平浪侯,此后,宴公便是平定风浪、保障江海行船的水神。瓜圻是典型的水乡,敬奉水神宴公,以求行船捕鱼平安是情理之中,何况流传着有关宴公灵异的故事,更让人们笃信无疑。

“其民朴勤,半以耕渔为业,或荷锄瓜圻,或趁墟夷市……”,《乾隆武昌县志》邵遐龄序中记录了水乡人民的勤劳质朴。他们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荒种地、围湖造田,瓜圻成为了繁衍生息的一块生命乐土。碧绿的原野,葱茏的树木,金黄的稻田,满湖的荷香,散落的村庄……这些都让瓜圻成为历史画卷中的一页,瓜圻的传说或历史故事又是这幅画的画外音,响在历史的纵深处,弥漫着淡淡的荷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