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散文

请欣赏阅读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阅读散文1:阅读春天

文/于金玲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便爱上了这个春天。三月里油菜花,灿烂而金黄,为春天镀上了无限的光芒。爱上春天,爱上春天里五彩缤纷的日子,被春风拾起的鸟语,拥抱着春天的每一个日子。蒲公英的心事,也在春天里放飞。

一丝丝的春雨,拨动着春天优美的旋律。多么像从古诗词里走来的美女,千丝万缕的思绪里,有说不尽的乡愁。用尾巴剪春风的燕子,正在老巢上衔着新泥。江河奔跑着清新的韵律,九曲回肠的曲调里,歌唱着对春天的赞美与温润的情谊。

乡间的春意,已经醉上了柳梢。不要惊动春天,不要惊动如月色一样的心。醉人的春光里,花开的香四处奔跑。一片片返青的麦苗,正在春天里窃窃私语。爱上这个春天,不需要任何的理由。小草们竖起的旗帜里,我看到了一个盛大的春天已经悄悄的来临了。一朵朵的桃花,探过岁月的枝头,仔细的打量着春天。桃花肆无忌惮地盛开着,开放着春天里,唱一曲春天的歌谣吧!与春天紧紧的站在一起。从岁月深处走来的春风,四处张望着,将温柔的情感,洒遍春天里的每一个角落。

有谁能阻止一颗种子的理想,只要是春天来了,他们便迅速的将自己的思念膨胀。没有了羁绊,没有了束缚。悄悄的与土地说着自己的情话。

春天里,我一次次的闻到油菜花的芬芳。它们紧紧的簇拥在一起,盛开在春天里,黄黄的满是三月的表白。灿烂的金黄色,令春天眼花缭乱。一片麦苗,用返青的绿意轻轻的将三月覆盖。春天深处最美丽的风景,是画家随手一泼的墨。

所有的日子都在春天里发芽,生枝展叶,并在春天里一节节的升高。在春天里,我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比喻无限好的春日。在诗人的眼里,春天是连成一阙春日暖暖的诗。在画家的笔下,春天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在风起的时候,仔细的阅读春天,阅读春风,阅读春天的泥土,阅读春天……

阅读散文2:阅读——人生无尽的冥想之路

文/左马右各

在这个上午我忽然有了一种想法,也可以称为是想对人生或者说是生活表达一点自己的看法,奇怪得很,我从来都没有这样严肃地想过这个问题。我会对人生有看法吗?虽然在不同的场合或者说是在某些时候我曾经间接或直接的表露过一些模棱两可的似是而非的关于人生的想法,但真要我把对人生的看法系统的或者是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进行一番表达,我还真不知道该是如何。这样说像是我是一个对人生没有看法的人,似乎在这个世界上谁要是说对人生没有看法,无疑会被人认为弱智,要不就会被说成痴呆。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怎么会对人生没有看法呢。但事实是要我表达对人生的看法,在我看来无疑是一件十分荒唐也很滑稽的事情,我根本没有能力。

这样说过之后,我不得不问自己:这是否就是虚伪。但内心里的一个声音坚决地对此予以了否定,这稍让我有点心安。我是否会从别人对人生的看法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呢?这倒是很有可能,因为那么多人对人生和生活表达过看法。这时我想到了毛姆的一段话:“人的自我主义使他不愿意接受无意义的生活,当他很不幸地发现自己不再能信奉一种可以为之献身的、自在而且至高无上的力量时,他便在那些跟他切身利益有关的价值之外又设立了一些特殊的价值,目的就是要使生活具有意义。”在我的理解中这样的一段话无疑表达了一种智慧的对人生的看法。毛姆强调了一个人生的意义,没有意义在他看来是不能接受的。追寻人生的意义在根本上就是人生看法的一种。不过仔细揣摩毛姆的这一段话会发现在他对人生做出了一个看法的智慧表达之后,他或多或少又透露出一份狡黠,这似乎是在说一个人生意义是重要的,但一个人生又不全在一个意义上,虽然最终“的目就是要使生活具有意义”,但这个意义是带有疑问的,也是值得怀疑的。盲目才是人生的最大问题。

很多人都迷恋作家对人生的看法,而作家表达人生看法的方式似乎也较为容易使人接受,因为他的看法大多在作品里,由作品中的人物说出,这样作为读者的个体就会被来自作品中人物表达的一个假象所迷惑,恍惚会认为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他们在某个方面对人生有了一种惊人的一致。《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之所以获得那么多人的认同,就在于他表达了一种自己对人生的最朴素的看法,他是这样说的:“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长得倒是比眉毛长。”虽然表达这样一个看法时他不无牢骚,但很多人感到在这一刻许三观说出了他们心里的话,也许在很多时候这样一句话或者说一个想法来到过他们的嘴边,但最终他们缺乏勇气说出来,许三观给出了这样一个让他们满意的事实。写出这本书的作家余华却并不认为许三观表达的是一种人生的看法,他认为许三观说出了一种对平等的看法,虽然平等也是人生的看法之一,余华自己也说他写了“一本关于平等的书”,之前,他像是还说过这样的话:“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犹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对于同样一本书,在作家那里已经出现了看法的不一致,那我们是否还有理由来相信作家呢?在我们没有获得对人生和生活的更好的看法之时,还是相信为好。因为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会这样反复无常,把随意改变对人生的看法当做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人生更多的时候不是在看法里,而是在行动中。这样看来关于对人生或者生活的看法就都是动态的,虽然在一个表达出现之后,它又回到一种静态的观照中。这很有意味。

是不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对于不同事物的看法等同于对人生的看法呢,想应该是这样的吧。比如对死亡的看法。死是和生同样重要的问题,对死亡的看法有时无疑就是对人生的看法。在这样一个既深刻又严肃的话题面前,还是史铁生说出了最为透彻也最为清醒的见识,他这样说:“……关于死……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史铁生写在《我与地坛》中一段话,关于《我与地坛》这篇文章,韩少功说过这样的话,对于当年的文坛,有没有其它作品都不重要,有这样一篇文章对于当年的中国文坛就是一个“丰年”。史铁生用另一种方式赞美了死,说它“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史铁生表达了一种对死的看法之后,韩少功于跟进中表达了一种对这种看法的比说出更为直接地肯定。当从两颗心灵中出发的道路在交叉后重叠,是不是把一条人生的道路铺展的更为广阔和瑰丽了呢?生活就是这般不断在意外中获得启示,赋予生命和灵魂在向无限地探寻与延展中摄取感知未来的力量。

在我重复了这么多人对人生或生活的看法之后,似乎我更不知道自己对人生是否有过一个看法,也许应该称为观点。我一点都不避讳地说,此刻我是茫然的。内心像是被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不安攫住,面对这像似深渊一般的疑问和折磨,我是否必须做出回答。我不是一个善于避重就轻的人,由此心灵常常会被一种来自莫名处的沉重压迫,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个解脱。我经常会在黑夜被疑问和困顿折磨的发烫的时间里问自己,你的灵魂里是不是装满了虚伪的液体?

在圣经《创世记》开篇里有这样一句话:“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对于这样一句话,我的理解是爱。爱才是最终照亮这个世界的光芒,那么爱就是最无关于人生的观点或者看法的一个观点和看法了。这样说似乎有些悖谬,也有一些荒诞。写了这样一句话之后,我似乎没有能力再说下去了,因为我无法找到一个继续下去的理由。就在这时,我像是无厘头一般想到了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故事,它来的那么突兀,以至于我自己都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继续驾驭一篇文字的方向。我想到王小波,想到了王小波一封给李银河的写在五线谱上的信,我还是引一句吧,起码能够缓解我内心的尴尬与惶惑,他这样写到:“……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瞧,这个家伙多么浪漫。如果两个人的爱和一生,是一支唱不完的歌,那这是不是一种人生或者生活的看法和观点呢。

我似乎还是没有能力来肯定或者否定,但这却会让人陷入一种对人生和生活的没有尽头的冥想中。

阅读散文3:向来缘浅 奈何情深

文/田丹

阅读提示: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有这样陌生而又熟悉的岁月,回过头去,却看不到曾经在一起的痕迹,尽管曾经你们都那么用力的在一起过。这句话就像是星星(化名)的人生写照,不知不觉间,她和楠从认识到现在七年了,时间快得让她无法预及这一切!七年里他们从无话不谈的朋友变成了恋人,却因一场误会分开了,明明曾经那么熟悉的两个人,如今见到却装得比陌生人还陌生。近日,星星向记者倾述了她的情感故事。

懵懂的青春

我和楠是同级,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倩,便渐渐熟识起来,成了很好的朋友。那时候的我从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之间会发生那么多的故事。

那时候的我们,同校同级不同班,却总是在课间十分钟聊天,在周末一起出去玩,当我遇到不知道如何解的数学题的时候便向楠请教。

楠和倩的成绩总在年级前十,我却总是在中间,不上不下,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这群成绩好的朋友,我的成绩在提升着。就这样,在青春的长河里,在思想的跳跃里,我慢慢知道了有一种情愫叫做——暗恋。

我总是故意拿着题来找楠讲解,然后认真地看他讲题的样子,我的思绪却不知飘向了何方。我总是在课间路过楠的教室去厕所,只为多看他一眼。那时候我渐渐明白,我是喜欢楠的,但却不能说出来,因为我们都只是高中生。

时间的流逝,让我们转眼到了高三,大家都在备战高考。高考结束了,楠顺利考上了理工大学,而我却落榜,选择了复读。复读的日子里,楠偶尔会回到这个小城来看我,给我缓解压力;也会在周末给我打电话,给我发笑话,会在早上打电话叫我起床看书。我想高三的日子,除了枯燥无味的背书、习题之外,楠的陪伴便是我唯一的温暖。还好,最后我也来到了楠上大学的城市上大学,哪怕不是一个学校。

在一起的时光

那年大一,楠给了我上大学最美好的一个开始,因为他对我告白了。他那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想认识的三四年里,楠总是默默地站在我背后,就算我们天各一方的日子里,心里却始终有着彼此。于是,我们就那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了。

每个周末,楠都会转几趟

公交车到学校

来看我。他教我骑单车,教我溜冰,教我写草书,教我怎么去爱

一个人,还教我

认识了什么是陪

伴……

那时候,我们一起吃饭,逛街,溜冰,骑单车;那时候,我们一起为朋友和彼此庆祝生,那时候,简单到只需要一句“你一直在”,就是一片天堂。

还记得楠看到我手机坏了没钱换的时候,他做了两份兼职,连过年的时候都去打工,只为了给我换一个好一点儿的手机。

楠非常细心,他会在我生气的时候,动员我身边的闺蜜,甚至亲人来说服我、感动我,他会在我“大姨妈”来了的时候给我准备开水、红糖、红枣;会在我生日的时候给我礼物……

缘浅情深

楠为我做了很多很多,在别人看来,我被这样一个男孩子爱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可是,别人不知道两个人的相处是需要沟通、信任、理解和宽容。

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做朋友有五六年,可是真正做恋人的时光却短到只有三个月。因为彼此的相处不合适,因为我们都是好强的人,因为楠是那么大男子主义。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男女朋友一大堆,可楠却限制了我的交际。因为一天不联系他,他就怀疑我和别人约会去了,为此经常和我吵闹。我理解楠,从小父母在远方,没安全感,所以一直忍着,直到那次,楠说我和朋友涛关系不正当。

我是真的生气了,涛也是楠多年的好朋友,可楠对我们却没有一点点的信任。最后,我们大吵了一架,然后分手了。

后来,在楠的挽留下我们复合了,可没多久还是会为同样的问题闹分手。最后一次分手时我对自己说,也许我们真的不适合做恋人。此后,楠总是说着不联系,却总是联系我,如今的我们,分开了,毕业了,回到这个认识的小城,却没有再见面过。

尽管每次走在黔江这个不大的城市里,我却总希望抬头可以看见楠,希望在某个街角能够邂逅楠,可是,终究没有再遇见。

分手,毕业,各自安好,楠,你没有错,我们的感情是一段青春的旅行,是记忆里的陪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记者手记

星星告诉记者,“或许一开始,我就该只和楠做好朋友,那样至少我们还可以像以前一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做最熟悉的陌生人。至今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楠就那么不相信我。”诚然,对于有些人来说,做朋友比做恋人更好,但如果楠对星星多一点的信任,星星能更加约束自己的交友,或许他们会成为很幸福的一对。爱情就要相互信任,既然走在一起了就不要互相猜度,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就需要互相迁就,接受彼此的一切。因为信任是爱人之间真正的纽带,信任,建立它可能需要很久,打破它却只在一念之间。如果你已经拥有了爱人这样默默的信任,请好好珍惜,别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因为有的人一旦走远,就再回不来,否则人生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

阅读散文4:愿用一生去阅读

文/汪春蓉

童年的夏天,整日流连在小伙伴家的图书堆里。连环画里的一个个故事如一颗颗剥开的花生奶糖,浓香诱人,而我似个贪婪的小孩,恨不得一口气全吞下,直至落日的余晖像橘色的归鸟落在窗台上,才恋恋不舍起身。走出屋外,篱笆上遍开的金银花扑入眼帘。童年早已远去,而落日余晖、袅袅清香与甜甜的故事共同编织成生命之初最美的记忆,在岁月深处若隐若现。

在深感前程渺茫的中学时代,是书籍赋予我蓬勃力量。上初二时,在机缘巧合中,偶然读到一本外国文学名着——《牛虻》,自此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书中字里行间沸腾的爱国热情让我惊喜领略文字的魅力,我震撼于一个人可以为了心中的信仰不惜牺牲生命。牛虻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激发我去无畏追寻心中梦想。每每回首青葱岁月,阅读时的如醉如痴、澎湃激情便又重临心头。

师范三年,心无旁骛地浸淫在书中,书又成了哺育我长大的食粮。生吞活剥咽下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是一杯醇酒,需要慢慢回味。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洋葱,有一股辛辣的味道。三毛和席慕蓉是少女时代的甜蜜和忧伤,恍若闪烁在天边的星星。而泰戈尔和冰心犹如一缕缕清新的晨风,日日拂过我诚挚的心尖。

毕业分配,命运的波澜把我推送到青山连绵的偏远乡村。在孤单中,青春如月迷津渡,书便成了我精神的慰藉。一遍遍读《飘》、《简·爱》、《红楼梦》、《傲慢与偏见》、《围城》以及张爱玲的《传奇》,勇敢乐观的美丽思嘉、清高矜持的简小姐、才华出众孤标傲世的黛玉如我的挚友,向我倾诉灵魂的密语,陪伴我度过彷徨青春时光。

初为人母,在亲子共读中,儿童文学如一只轻快的小舟,载我涉过光阴之流重回童年渡口。跟着爱丽丝走进兔子洞,与鲁滨逊一起沦落荒岛,陪海蒂帮助克莱拉站起来,为小公主撒拉陷入窘境依然保持高贵惊叹;潜入比矢车菊花瓣更娇艳的海水中,慨叹小人鱼为了获得爱和永生的灵魂化为泡沫升入高空;在快活的豆蔻镇,欣赏大象在街上闲逛……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大多浸润着沉重忧伤,给我的性格晕染上浓厚的忧悒色彩。而儿童文学带我游弋在多姿多彩的阅读之河,尽情享受生命的轻盈活泼。

教书益久,热爱益深。为寻求专业发展之道,阅读不再仅仅拘囿于文学,视野渐拓展到教育学。有幸读到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特级教师的心灵低语仿佛在呼唤着我,去踏上没有终点的精神之旅。循着闫老师的阅读足迹,我如饥似渴地开始了教育阅读,并将阅读所得付诸实践。愿意像小林宗作先生一样去倾听小豆豆们稚嫩的生命之音;学习苏霍敏林斯基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我在读中彻悟,爱心和智慧结合,才能创造教学艺术。

喜欢黒塞柔和若风、明净如泉的文字;敬仰罗曼·罗兰用美构筑出神圣的精神殿堂;强调人内在拥有的叔本华让我对思想者倍加推崇,而最近阅读《语文:回望与沉思》,让我慨喟叶老“语文工具论”的时代局限和“立诚论”的凋零,促我思考潘新和教授倡导的立足于表现与存在的“言语生命论”真是E时代的语文梦想吗?我渴望深入语文教育学领域,在语文之流溯洄求索,洞悉语文教育的奥义。我仿佛看到光辉灿烂的文学、哲学、教育学如一座巍峨高山横亘在远方,登上高峰的小径,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上天赋予每个人两条命,一条是物质生命,一条是精神生命。物质生命是外在的,显性的;而精神生命是潜在的,隐性的,如平静海面下的冰山,常常被人忽略。唯有在书籍的浇灌中,精神生命才能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渐渐茁壮。

岁月流逝无声,那个贪婪的小孩不觉已至壮年。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中年的心境如澄碧夜空,宁静广阔,无遮无蔽,正是读书好时节。读过的书像群鸟扑喇喇飞过,心空留下了翅膀的划痕;未读将读的经典如夜夜升起的月亮,微笑着凝视我,召唤我去以生命的有限体悟大道的无垠,以自身的渺小探寻真理的伟大。

在阅读中,蓦然发觉,最快乐的时光,是从容地细品喜欢的文字,每有会意,心底便绽开明媚的花。对未来最美好的怀想,是皓首白发,依然坐在一架碧绿的葡萄叶下,捧着一本书慢慢看,任清风轻拂书页,偶尔,日影如一只浅金色的蝴蝶停留书中,又引发我无限的遐想。

在阅读中,觉察生命如纤细的常青藤坚韧地不停向上攀援,心灵微尘在阅读新雨中常常被洗刷一新。因为阅读,目光依然清澈如水;因为阅读,梦想如童年夏天不落的太阳,依然闪烁光芒。向书籍致以深深的谢意,愿用一生去阅读,在读中作无止境的心灵漫步,借用朱光潜先生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

阅读散文5:陪孩子阅读

文/林海清

小女快满五岁时,已经认得很多中文字词,可以自己安静看书(大多是图画很少的儿童经典文学如《西游记》《金银岛》《苦儿流浪记》之类的),带她去逛书店,她可以一待两个小时,乐不思蜀。

在此和大家分享我们家的亲子阅读过程。

一开始,我只是单纯的乐于和孩子分享书中趣味,所以从孩子婴儿时期,我就会“生动”的讲故事给她听,边讲边逗她玩,在她小小的心里种下“书,是有趣的玩意儿”种子。

我也学着尽量解读孩子当时的需求。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开始自学《学与玩》,曾经要求我念故事时要指着字,一个一个字念,这样等于要花三倍以上的时间才能念完一本故事书,但我还是耐着性子边指边念了好一阵子。之后,孩子就有样学样的自己指着字念了起来,所以她的拼音和中文认字学得很快,建立了能“自己读书”的信心后,她就更加热爱阅读了。

连去诊所看诊,她都能黏着医师放在候诊区的童书不放,我知道一本书没读完那种意犹未尽的感受,所以常常看诊完拿好药了,还待在她身边陪她看完手上的书才离开。

有一阵子,原本看书会老老实实一字字“读”出声音的孩子,突然在看书时含糊快速的念过,且常常漏一段又接下一句的,我跟孩子的爸爸说,孩子不是粗心也不是性急,她可能正经历将阅读“内化”的过度期呢。果然不久后,孩子看书就不再读出声音,而且能专心的沉浸在书中而不受周围环境所影响。

很多朋友羡慕地说:“这样你就轻松多了。”其实不尽然,买书给孩子之前我必须先读过孩子读的书(看看用词遣字是否优雅,情节转折是否顺畅),孩子虽然会自己阅读了,我每天还是得给孩子讲几篇故事,对他们来说,依在父母身边,听着、看着爸妈一人分饰多角的卖力表演,孩子不但享受着故事,更在小心灵里收藏着和爸妈共享一段专属时光的快乐。

故事中合理或不合理的地方也要用心引导孩子去思考和发现。例如,我问过孩子:“国王为什么只看年轻人英俊、富有,就把女儿嫁给他?”孩子想了一下说:“他们应该先交朋友看看比较好……”孩子接触的故事愈复杂,其中就有愈多人性和寓意,藉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故事,让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传递。

我也爱看书,所以懂得尊重她阅读的需要,她有自己的书柜、明亮的灯光、宁静的环境。我并不期望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是个功课好的孩子,我知道书本会是她进入古今中外世界的捷径;会是她不用亲身涉入就能体会人情冷暖、就能学着逆向思考的训练场,会是她能沉淀心情的庇护所……

只要孩子在身边,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就从今天开始,跟孩子快乐的分享故事,一起来体会亲子阅读的神奇魔力吧!

阅读散文6:听我讲个故事

文/和江琴

在大家阅读的过程中,会读到很多故事,可以说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当然,我也会从书上看到很多故事,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童话故事,叫做《小猫去上学》,这篇故事讲了一只小猫到远处的森林里上学时遇到的困难。下面就让我讲一下这篇故事吧!

一只小猫经常问妈妈:“妈妈,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去森林里上学了。”

过了几个月,小猫可以去森林里上学了,就迫不及待地去问妈妈:“妈妈,我可以去上学了吗?”猫妈妈说:“可以呀!你去上学吧,这是你的书包,不过去森林上学的路上很危险,你要注意安全呀!”小猫便说:“好的,妈妈,我会注意安全的。”

说着小猫就背上书包去森林里上学了。走了一会儿,就到了小河边。小河上没有桥,小猫过不了河,就不能到森林里上学了,小猫就把河边的石头扔到河里,踩着石头过河了。走了一会儿,到了一片有荆莿的地方,小猫趴下身,慢慢往前爬,一不小心,被莿刮走了一块衣服,小猫慢慢地爬出了有荆莿的地方。又走了一会儿,便到了学校,小猫看到了学校,就飞快地跑到教师里上课去了。

之所以我对这篇故事印象深刻,是因为这篇故事告诉了我,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了困难,都要勇敢面对。

阅读散文7:阅读生命

文/吕佳洵

阅读天,阅读其旷达;阅读地,阅读其宽广;阅读海,阅读其深奥。我阅读的不仅仅是书,更是世界。

躺在花园摇椅上,望着星空,享受难得的惬意。忽然,在这月色朦胧的画卷中,平添了一抹洁白。仔细看去,它的身躯娇小柔嫩,仿佛我的眼神也会伤害到它。我跑到了它旁边,它那染着月的颜色的鹅黄花瓣轻颤着,在我面前开放了。

它的花瓣修长洁白,层层叠叠,滑如绢,轻如羽,提着白色纱裙,翩翩起舞,踏着红尘,去鬓花颜。淡黄色的花蕊,柔嫩得吹弹可破,星光在这一刻仿佛也黯淡了。它的身边暗笼一层金黄,如同一个刚出世的精灵,纯洁无瑕,纤尘不染。不被尘世沾染,更不被世事懈怠。

风过之时,花瓣如白色涟漪,梦幻流连。绿色的茎叶更像一个闪烁霓虹的舞台,托起倾城容貌。它像一位仙女,牵还红尘,纯净绚丽,初次踏上人间。在这个无人问津的夜晚,杂草丛生的花园出生,会不会太可惜?

我拿出手机,输入“纯洁、美丽、绚灿、夏夜”,两个字映入眼帘:昙花!

我静静地看着它,稚美的样子好像正向我微笑,那么纯真,那么热情,那么火裂,好像要爆炸开来。不经意间,它又匆匆凋谢了,把一生托付于这次无与伦比的绽放。

这一刹那,曾经“昙花一现”的疑问在我心里有了答案。我觉得我不只是在看昙花的开放,更是在阅读一个人生,对昙花来说,是生命的意义。

别的花都会收敛地开放,再活上许久。唯独它,付出所有,创造短暂的却无与伦比的精彩。或许,这就是人生。

花园里那幅画卷又恢复了此前的状态,但我再也不能欣赏它,因为心里已被它的灿烂所充斥。

阅读散文8:阅读一座山

文/董保纲

这些年,我的足迹多次踏入太行山区。行走在山水之间,便会想起清代张潮的名句“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阅读太行,心中常常豁然开朗。山,青崖如黛,赤壁若霞;水,凝碧清澈,潺潺缓缓。这分明是一幅幅水墨风景,这分明是一行行的灵动文字。它绘制的是一幅意蕴深厚的国画,它书写的是一篇耐人咀嚼的文章。

一座山就是一部书。2012年初春,当我再次走进天梯山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我打开得太晚了。此前,倒是有过两次游览天梯山的经历。遗憾的是,每次都是匆匆一瞥,相当于只是浏览了一下书本的封面。

坦白地说,天梯山这部书的封面不够艳丽。论高度,它只有海拔500多米,比不上天河山、紫金山、云梦山的巍峨;论秀美,它的外表缺乏高大厚密的植被,比不上其它山的青翠。但是,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如果你真正的走进去,读进去,才会发现其中丰富的内涵。

山,千姿百态。有雄壮的风采,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山的性格也是包容的,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走进天梯山,你才会了解它独特的个性。

天梯山的迷人之处在于山洞。地下的洞,地上的洞,让你感受自然的神秘与历史的悠远。泛舟溶洞,你肯定会屏息凝神,一步三叹,因为你走进的是沉睡了亿万年的神秘空间——千奇百怪的岩石,给你多少想象的空间,也给你多少无言的感慨。徜徉在远古洞群,洞连洞、洞套洞,曲折回环,幽深莫测;洞中遍布石花石瀑石钟乳,肖人肖兽,千奇百怪,目不暇接。有的如密林竹笋,有的如倒挂金钟,有的如徐徐瀑布,有的如颗颗菠萝……洞内的石壁上,如粒粒珍珠镶嵌,含露欲滴。

天梯山是沉默的。慧心者多口吃,说得不多的人,他的内心往往丰富多彩,他的思想往往充满了智慧。山不论大小,都自有其世界,这世界往往因为山的沉默而不为人所知。简单的人只会一个劲地赞叹山的高大、山的宏伟,却很少去想山是凭着什么才高大、才宏伟。山经久不变地横亘在天地之间,不言不语,却总能让人不自觉产生一种敬畏和仰慕。这便是天梯山外表的沉默和内心的丰富融合的结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天梯山上,三皇姑的传说和当年牛皋在此地抗金的故事一直被当地人津津乐道。山壁上,依稀斑驳的石刻,镌刻下一段历史。触摸石壁,其实是在触摸一段历史。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潺潺的溪流,是它默默的诉说;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那怒吼的山风,是它激情澎湃的演说;那大大小小的石头,都是一行行文字,是它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天梯山不高,从山下到山上,据说有二百多级台阶,这些台阶直立、陡峭,你用脚步丈量着台阶,其实也是在丈量自己的耐力和毅力。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一步一步的攀登之中,你会有不同的发现,攀登一步,就距离山顶近了一步,回头看看,就有几分轻松与欣慰。渐渐地,你眼中的景色就有了变化。在山下看,在山腰看,在山顶上看,一样的景色,看出了不一样的风景。景色没有变,变了的是你的视角和心情。天梯山就是这样,没有过多的拐弯抹角,更多的是直上直下。但是,付出汗水与努力之后,你才会领略到奇美的景致。

阅读天梯山,阅读这一部称不上巨大、厚重的书卷,依然能够感悟着天地之间的真理,静下心来聆听天籁之音,让灵魂受到山间风雨的洗礼,让纯净的山间云雾将心中的杂念淡化掉,让我们的视野胸怀俱澄澈。

其实,天梯山也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名着、一幅龙飞凤舞的佳作。天工造就的天梯山,是自然赐予我们的神奇的礼物。好书,不仅要浏览、粗读,还要精读,细品。读山,要行走、登攀、近瞅、远眺、思考、联想。读山,是乐,是趣,更是境界。

山脉是地球灵敏的神经,也是造物主最为杰出的雕塑之一。山是一位不受时空限制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亲历者。不管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不管昼夜更替,春夏秋冬,从不张扬。山最知道有容乃大的道理,它不推让每一粒细沙,不拒绝每一片落叶。人们常说大海胸怀广阔,可大海潮起浪涌,变化无常。而山以包容天地的胸怀,向万物施以无限温暖,所以高大宽厚,“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至理也。

读山久了,你就会懂得: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或壁立千仞,或舒缓平和。山就在那里,不是让你去征服,你也永远无法征服任何一座山,那山仅仅是给予我们一次次攀登、阅读的机会。每次攀登、阅读,都是一个自我与另一个自我的对话。但就在攀登、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渐渐懂得,什么是沧海桑田,什么是放下与自在……

因此,当你厌倦了阅读城市钢筋水泥的时候,不妨走出这座城市,去阅读一座山。

阅读散文9:阅读之乐

文/吴梓豪

最近,我在看一本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主人公是一位教授,他在一次意外中偶然上了“鹦鹉螺”号,从而进行了一次海底大冒险。“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是个与世隔绝、隐居水底的人,他的“鹦鹉螺”号十分先进,还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和世界上少有的价值连城的珍藏品。从此,他们展开了神奇的海底探索。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阅读是多么的快乐。阅读书本,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阅读这些文字经典,就像是进行了一次人生的奇幻之旅。在旅途中,有欢乐与希望,也有忧愁与悲伤,只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快乐的时候,我喜欢读书,使自己尽情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心儿就像活泼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在地遨游;难过的时候,我喜欢读书,读着读着,豁然开朗,心儿就明朗起来,忘却了难过。

我们要主动去读书,读好书,才会有好的收获;我们要养成每日三读的习惯,早晨要读书,中午要读书,晚上也要读书,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对我们也会有帮助,总之,就是要多读书,爱读书。

走入书中,其乐无穷!

阅读散文10:向“淘气包”学习

文/顾芗

这两天,我阅读了一本书——《淘气包埃米尔》。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伦纳贝亚的埃米尔。他有圆圆的蓝眼睛,红扑扑的圆脸蛋,卷曲的浅色头发,这一切都给人一种听话的印象。但埃米尔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淘气包!

读完这本书,我完全了解了埃米尔,他是那么顽皮,把自己的妹妹当国旗升到旗杆顶,把猪血扣在爸爸头上,把青蛙放在送咖啡的篮子里……但他又是那么勇敢、正直,他帮助长胡子的女士捉住了横行乡里的盗贼“麻雀”,为孤寡老人准备了丰盛的圣诞晚宴,惩罚了母老虎般的济贫院女领班……他还是那么善良,像母亲一般照顾快要死去的小可怜儿——一只小猪……

埃米尔永远是埃米尔,总是戴着“猫子”(帽子)扛着“墙”(枪),一年到头淘气闯祸,却永远是孩子们的开心果。在他身上,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面:勇敢、正直、善良……

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碗。妈妈问:“是谁打的?”我却不敢回答,没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我多么应该向勇敢的埃米尔学习呀!

现在有许多同学,包括我,虽然并不淘气顽皮,看似很乖巧,却缺少埃米尔身上的勇敢、正直、善良……我们要向“淘气包”埃米尔学习!

阅读散文11:阅读让灵魂安静

文/刘俊科

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已经渐渐远离了原有的阅读习惯,取而代之的是感官刺激和碎片化的资讯。阅读危机正在来临,曾经的“风声雨声读书声”渐行渐远了。

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摆脱大环境的影响。但是,一个人如果一味随波逐流,也就失去了自我。阅读也是如此。我1976年入伍的时候,读书还是件很奢侈的事儿,没有多少书可读。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可以报考地方院校了,我记得当时的作文题目是《我要读书》,至今我对出题老师的用心良苦都保持着敬意。“我要读书”,不仅是个人的心声,也是一个时代的呐喊。从此,我就开始了我的阅读,以前的零零碎碎看书,还称不上是阅读。“我的阅读”,就是自主而自由地阅读。正巧的是,我调到了团宣传股工作,团里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书库,但是书的质量是很高的。我一下子见识了托尔斯泰、马尔克斯、司汤达、雨果等大师的作品,还读了一些我国的古典名着。

这一段时间的阅读,给我带来了创作的欲望。我就试着给《人民海军》报投稿,第一篇散文《买蟹》,就在“水兵”副刊发表了。这篇一千多字的小稿,给了我继续写作的勇气,从此,我就走上了创作的道路。

阅读不仅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文字欲望,更深的影响是对灵魂的滋养。因为阅读,让我的思想不再飘浮,思考更具力量。灵魂可以有所安顿,情怀也具有了人文精神。

随着职务的提升,工作的担子愈发重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阅读。再忙,也会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积少成多,读精品读经典,并跟我的工作紧密联系。我在团政委和旅政委的位置上,就给官兵讲过《赏诗养性》《读书养气》《人文情怀与战斗精神》等,寓教于文化,也是事半功倍。

我从水兵到海军大校,几十年的军旅之路,阅读一直陪伴着我。阅读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阅读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让我保有了一颗安静的灵魂。因为,阅读是在安静中进行的,同时带来的是思想的激烈澎湃。只有深入的阅读,才可以获得这一份安静与澎湃。在人生的路上,即使坎坷,也不会沉沦;即使顺利,也不会骄横。

在浮躁面前,有多少人在做着有效地抵制呢?说到底,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其内里是一颗热爱思考的灵魂。阅读就是对浮躁的抵制,安静下来的灵魂,是为精神储蓄力量。叔本华说过:每一个活在世界的人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以自己视野的极限作为世界的极限。大概这就是灵魂上的差异吧。

阅读散文12:阅读之乐

文/陈爱芬

关于读书,每人有每人的习惯。而我虽是一个普通人,但却是个书虫,看书常常是囫囵吞枣,自己不才也从未妙笔生花,但每晚睡前看书,做梦却是香的。

上学时期,我曾经给自己定下读书计划,因为小地方学校的图书室藏书不多,除了学术工具书外,可选择喜欢看的书不多,决定先选择从外国诗歌如普希金、雨果、歌德等人的诗歌先看起,再选外国文学名着,有些书晦涩难懂的就略过。后来又选择按分类来看书:知青革命年代类、战争类、名人类,校园类、爱情类、历史类、侦探类、文学名着类、哲学类。出来工作后网络发达,可看的电子书也非常丰富:职场拼斗、人际处事、投资理财、育儿经验、智慧人生、婚姻家庭、星象风水、美容养生、禅解感悟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我最喜欢躺着看书细细品味,看书如同探宝,还能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情感。红楼梦我曾看了三遍,喜欢里面感人肺腑的诗歌词赋,曾经一段时期自己如同林黛玉,伤恨悲秋多愁善感,惆怅感伤的心都是碎的。还好有不同的书类让我走出爱恨情愁,感受不同的异域风情、春花秋月、大漠孤烟、金戈铁马行侠仗义、呕心沥血奋发图强等等书,享受着书中带来的清新愉悦、热情澎湃、神秘离奇、惊心动魄、诙谐幽默、感悟至深-----常常宛如身临其境,感觉自己也穿越其中不知身在何处。

阅读能点亮人的内心世界,能指引着未来和方向,从美文中享受触动心弦的感受,在超越时间与空间中了解各种文化和风土人情。阅读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事迹进行比较,从中吸取知识,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素养,当自己碰到类似问题时也可以当作借鉴,从物欲横流现实生活的混乱中,健立自己的价值观。不是每一种药都可以医治好病,但阅读好书给人的启迪和帮助有时比药还管用。

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可见好书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书看多了,自然就耳清目明,我在获得太多人生感悟的同时,自己也步入不惑之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书的感悟和理解会更加深刻。

由于自己是书虫,常常两耳不闻窗外事,忘记了自己生活工作中也该审时度势表现自己,找找可以依靠的大树,拍拍马屁请贵人相助什么的,而是沉浸在文人墨笔下烟雨江南、前尘往事里,忘记自己也活在需要经营人际关系的地球上,似乎自己在火星生活,远离着尔虞、烦躁和喧嚣,尽情享受文人笔下的闲情逸致、豁达乐观、恬淡优雅、远见卓识……

可能自己早已不可药救,空闲之余,不管屋外暑气蒸天亦或风雨交加冷风瑟瑟,心静如水,一边听着轻音乐,一边看书,就着一杯清茶是何等惬意!此中之乐,然又千金不换也。

阅读散文13:我到过你生活的城市

文/田丹

阅读提示

总有一些人,活在我们的记忆里,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却总在不经意间想起。为了忘却那段割舍不下的爱恋,国庆期间,记者的好友语去了一趟昔日恋人所在的城市——武汉。在这里,她感受着曾经的点点滴滴,她突然发现,原来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她想要的,只是让自己的心没有遗憾。

偶然相遇,如此美好

“曾经,我一直以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把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分开。”语说,“后来我发现再美好的爱情,得不到家人的祝福都是不会幸福的。”这个国庆节,语再次去了武汉,就是想给自己的过去做一个了断,从此开始新的生活。

刚上大学时候,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孩,难过的时候总是喜欢一个人背着包包到处旅行,就是在这样的火车旅行中,我认识了琦(化名),这个我曾经最爱的男孩。

那年国庆,我应好朋友之邀去武汉玩,刚下火车,有人从背后拍了我一下,回头就看见琦一脸微笑地对我说:“同学,你的裤子脏了。”我回头一看,发现月事提前来了,不知觉把裤子都弄脏了。看到我又急又红的脸,琦解下他的外套替我围在腰上,然后又跑去给我买卫生巾。

直到琦跑回来,我还处于震惊中。我不明白他怎么这样热心帮助我一个陌生人。你知道吗?后来我发现他和我朋友竟然是一个学校的,那时候,我认为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缘分,我就那么义无反顾的爱上了他。

父母反对,被迫分手

语低头一边玩着衣角,一边笑着说,脸上满是幸福。“此后的日子里我在西安、他在武汉。我们靠着QQ、人人网开始了一段感情,每个长假他都会来西安看我,每次都会带着我最爱的玫瑰花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们的远距离恋爱坚持了两年,直到他大学毕业来西安才算结束。那时候我才大四,他在学校外面租了一间房子,一边找工作,一边照顾我的饮食起居。那时候,他总说等我毕业就带我回家见父母,然后我们结婚。我也一直认为我们以后会结婚,却忘了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最难过的是父母那一关。

大学毕业后,我跟琦回武汉见家长。他母亲吃饭的时候问我,你们以后打算结婚了在哪里住呢?我顺口就说当然回黔江老家了,因为之前琦答应我,说我在哪里他就在哪里。然而,听到我的话,琦的母亲脸色当时就变了,此后对我也不那么热情了。

琦百般挽留,我仍坚持要回黔江找工作,因为爸妈身体不好,不在他们身边我不放心。九月,我回到黔江,顺利地找到一份会计的工作,我高兴地打电话让琦过来时,他却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他说,他需要时间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让我给他时间。我这一给就是两年,我们都不愿意为彼此放弃家人。

去年底,琦跟我提出分手,我愣住了,但却不得不答应,因为我知道,我们之间如果没有一个人妥协,就注定不会有结果。

不留遗憾,我到过你生活的城市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以为的不一定就是事实。但我仍然感谢琦曾经带给我那么多美好的回忆。”语无奈地说。

人有时候就是一个矛盾体,在一起的时候我以为不能获得双方父母的同意是对我最大的打击,分开后我才明白,原来他离开我才是对我最大的打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无法接受我们分开了的事实,总是在梦里梦到曾经那些美好的回忆,我总是笑着从梦里醒来,又在眼泪中睡去。

身边的朋友见我如此,积极给我介绍对象,我也试着去见了几个,却总是临阵脱逃。我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年。直到听人说,忘记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独自一人去你们常去的地方。

于是,这个国庆节我再次踏上了武汉,不同的是这次身边没有琦陪着我。我独自一人在户部巷吃着最爱的臭豆腐,登上黄鹤楼看琦曾经最爱的风景,一圈圈坐着公交车绕着武汉走。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我知道,这一次我是真的要和过去告别了,再次走完琦生活的城市,此生再无遗憾。

从武汉回来,一冲进房间我就开始把有关琦的回忆收起来。其实我该早一点去武汉的,因为不管早晚,我们终究只能活在彼此的心里,再也回不去当初。所以,我必须和过去告别,而告别的最好方式就是再去一次我们最爱去的那些地方。

记者手记

许多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不是因为不够相爱,而是现实逼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分手。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我们,我们必须学会去面对现实,或者像语一样选择一种方式让自己从此放下,因为只有彻底放下,才能有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而在此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照顾自己。

阅读散文14:我阅读我快乐

文/杨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一直都被我深深铭记。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我一直都酷爱阅读,每每拿到一本好书,我就会徜徉书海。

阅读是一种快乐。阅读经典美文,我仿佛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仿佛和书中的人物在进行对话,仿佛让我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前几天,我刚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三天光明对于我们来说不值一提,但对海伦·凯勒来说却显得弥足珍贵。3天,短短的3天,海伦要实现的愿望确是那么朴实无华:她要看一看为她打开世界之窗的安妮·沙利文老师,她要看一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她要感受一天平凡的生活。我不禁被海伦朴素的愿望打动了。原来,真正感动人心的,都是身边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景。就像罗丹说的:“自然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总是沉浸在电视、电脑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却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景。我们总是在网络中和陌生人聊天,却总是对身边最亲近的人的关怀视而不见。海伦用她最感动人心的语言、最美的眼睛提醒了我,多注意身边无处不在的快乐和幸福。

我阅读,我快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