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请欣赏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篇1

一、主要工作及做法

(一)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州各级职能部门依托项目支撑和劳务产业政策,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农民开展引导性培训,切实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一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截止10月底,全州外出农民工总数85.09万人,比去年同期的88.21万人减3.12万人,劳务总收入94.66亿元,比去年同期87.19亿元增7.47亿元。20xx年,全州预计外出农民工总数89万人,劳务总收入达126亿元。

(二)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围绕全省新型职业

过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送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返乡创业人员、科技示范户共31名分别赴上海市、河北省星光村参加由中组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为期7天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有效开阔了学员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坚定了带领乡亲脱贫的信心;另一方面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种养殖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我单位坚持分类施策,将重心由课堂培训向现场培训转变,组织贫困群众深入农民田间学校,第一时间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真正实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截止10月底,共投入资金30万元,完成培训370人,完成任务数550人的67.2%。预计全年可完成贫困地区技能扶贫培训600余人。

(五)夯实培训载体建设工作。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农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培训载体,是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一大布局,是探索培训方式的一大创新。截止目前,全州挂牌认定实训基地45所,其中,农民田间学校39所,农业创业孵化基地6所。通过建立培训载体,保证了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学习培训,推进了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的紧密结合。

二、主要成效

(一)提升了农民素质。以农广校(农培中心)为主体的各培训机构因地制宜设置培训专题,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让群众能听懂,愿意听,学了就会用。学员普遍反映,课程设计精准,授课教师水平高,能够跟老师面对面交流,学到了不少“干货”。如,xx县xx村委会的xx名贫困户,通过培训后,决心回去种植紫丹参。

(二)开阔了农民视野。通过对现代农业的参观学习考察,开阔了农民的眼界,增长了见识,让农民真正转变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充分认识到培训的.意义,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三)搭建了交流平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每个班次都是一个很好的农业产业交流平台,同一产业学员们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涵盖了生产、营销等方方面面,即使不同产业之间,根据产业链原则,也能有效的互相利用。

三、存在的问题

(四)促进了产业发展。通过培训,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热情,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发展。

(一)项目资金下达时间晚,影响工作的正常推进。

(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滞后。虽然各县市制定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但对学员培训后的认定不及时,动态管理跟不上,扶持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三)贫困户参训率较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其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户参训率较低,有的地方甚至不发误工补助费就不参加培训,导致了越是边远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无一技之长。

(四)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各级财政对培训工作经费投入少,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间长、工作量大,要求高,大多数县市无力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和投入更多的培训补助资金,导致培训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

(五)培训机构底子薄,方式不够灵活。部分培训单位基础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高素质双师型人才少,个别培训单位培训方式呆板、教条,吸引力不强,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四、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我们将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重点依托、省、州农业生产发……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篇2

今年来,全市开展各类农民培训2226期,培训农民17.9万人,占年计划的109%。其中:

(1).培训务农农民11.6万人(完成57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培训13000人等);

(2).农劳转移培训2.5万人;

(3).农民工培训2.3万人。

(4).完成农村中职招生13000人和成人大专本科20xx人。

市农教办在桃源回维新村、柳叶湖白石村、临澧杨板乡、文家乡和武陵芦山乡等市级示范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培训8期,培训1200余人。

一、主要工作特点

1.突出新型职业农民抓提升培训。今年来,全市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及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462期、培训1.5万人次。通过培训,西洞庭管理区发展了9个规模并已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石门县作为全国百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县已完成试点,整市推进已全面展开,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5期,培训235人。市农教办、市蔬菜办联合在常德职院举办了蔬菜设施化栽培技术培训班,近120人参训。市农机局重点开展了国家惠农政策、农机化法律法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知识培训以及现场演示会、观摩会170余场(次),共培训15680人次。市水利局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知识培训,局长陈安生到场授课。

2.突出主导产业抓技术培训。为进一步提升粮棉油、猪渔禽等传统主导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我市围绕主导产业抓培训,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216期、培训5.66万人。桃源县在漳江、沙坪等4个片区举办全县种粮大户培训班,每个片区集中培训三天,共培训种粮大户1000余人。市农科所在临澧县、安乡县等建立长期示范基地9个,示范面积1.58万亩,进行水稻生产技术讲座29场次,培训4434人次,其中种田大户2327人次。市科协安排了25万元的农村科普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初预算,在《常德科普网》开辟了专门的“实用技术”培训栏目,完成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推荐工作,获国家、省获奖补资金185万元,建成了5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并给予每个站2台电脑的奖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突出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举办了培训班三天,听课人数达到230人。

3.突出产业化管理抓高端培训。市农教办与市扶贫办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招生50名中专学生,并发放大专文凭。为着眼长远,紧跟发达农业水平,组织了40民农产品加工企业总经理赴浙江宁波大红鹰学院培训。全市举办农民合作社及企业管理培训班219期、培训1.2万人。石门县从柑橘生产大户、合作社及加工企业中推选30名人员到湖南农大为期二个月学习充电。市农教办与市农村经营管理局组织了43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赴山东潍坊学习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学习,全市培训农民合作社会计等管理人员等达1504家。

4.突出农民创业抓技能培训。主要是抓好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就业。津市市在灵泉镇关村举办一期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培训,90名学员顺利结业,并全部在和平生物有限公司实现就业。鼎城区举办“收入倍增”技能培训班,128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以水电安装、焊接加工等多专业技能培训。市妇联积极推进全市小额担保贷款的再次启动,为农村创业女性提供创业贷款847万元。在常德职院连续举办了三期“订单手工织品加工技能培训班”,聘请全国妇联巾帼关爱行动和千县亿万妇女创富计划主要策划人王阿妹等授课,300名编织爱好者接受培训。

5.突出调查研究抓培训氛围。朱晓平副市长撰写的《突出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农教办副主任王志刚、武陵区农教办王艺霏撰写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新常德创业梦》等2篇文章在全国获一等奖,还有4篇文章获二等奖和优秀奖,推介了常德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和亮点。全市在湖南农村网发文268篇,获全省第一名。

二、取得的成效

1、更新了观念。大批农民通过各种培训,已有30%以上开始创业。同时通过法律和思想道德培训,增强了思想道德观念、遵纪守法观念等,减少刑事案件10%以上,减少邻里纠纷20%以上。

2、增加了收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增加了农民收入,预计xxxxx4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到10784元,同比增长12%。

3、社会效益明显。据各区县(市)农教办提供培训对象统计,培育出的创业大户有17658个,培育出的经济实用人才有42020人,培育出的农村各类经纪人3885人。经教育培训,农民成为流通大户有7275人,成为技术大户有19755人,成为科技示范户有16499人,成为农机手有24238人,成为农民企业家的有1994人,自主创业的有27639人。

4、促进了经济发展。经过培训后的农民成为支柱产业得以发展的主力军,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澧县形成的葡萄支柱产业、桃源县形成的大叶茶支柱产业、汉寿县形成的"中华甲鱼之乡"支柱产业、武陵区形成的`蔬菜支柱产业、安乡县形成的淡水珍珠支柱产业、石门县形成的桔橙支柱产业等,都与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的教育培训密不可分。

三、xxxxx5年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以培育“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本农户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实效实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体系,切实做到“培训一批、提高一批、致富一批”。

2.目标任务。全市完成17万人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其中务农农民10万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20000人,落实好“445人才培养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5700人;完成农劳转移培训5万人;完成农村中职招生1.3万人、农村成人大专本科20xx人;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高级职业农民专业”班,每年培训500人以上;各区县(市)农广校职校开设“中初级职业农民专业”班,每年培训5000人以上。广泛开展“美丽乡村”文化观念、政策法规和思想道德建设等讲座,普及面达到60%以上。

3.主要措施

(1)抓好统筹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长效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工作考核机制和目标责任管理,加强统筹协调职能,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由“分散突进”变成“整体合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

(2)创新培育机制。从过去简单“培训”向全程“培育”转变,即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的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全程培育。

(3)加强体系建设。根据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实际,按照“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要求,整合相关资源,强化农广校办学培训职能。

(4)抓好考核监督。将农民教育培训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量化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落实政策的考核。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篇3

一、主要工作及做法

(一)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州各级职能部门依托项目支撑和劳务产业政策,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农民开展引导性培训,切实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一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截止10月底,全州外出农民工总数85.09万人,比去年同期的88.21万人减3.12万人,劳务总收入94.66亿元,比去年同期87.19亿元增7.47亿元。20xx年,全州预计外出农民工总数89万人,劳务总收入达126亿元。

(二)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围绕全省新型职业

过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送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返乡创业人员、科技示范户共31名分别赴上海市、河北省星光村参加由中组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为期7天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有效开阔了学员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坚定了带领乡亲脱贫的信心;另一方面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种养殖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我单位坚持分类施策,将重心由课堂培训向现场培训转变,组织贫困群众深入农民田间学校,第一时间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真正实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截止10月底,共投入资金30万元,完成培训370人,完成任务数550人的67.2%。预计全年可完成贫困地区技能扶贫培训600余人。

(五)夯实培训载体建设工作。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农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培训载体,是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一大布局,是探索培训方式的一大创新。截止目前,全州挂牌认定实训基地45所,其中,农民田间学校39所,农业创业孵化基地6所。通过建立培训载体,保证了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学习培训,推进了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的'紧密结合。

二、主要成效

(一)提升了农民素质。以农广校(农培中心)为主体的各培训机构因地制宜设置培训专题,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让群众能听懂,愿意听,学了就会用。学员普遍反映,课程设计精准,授课教师水平高,能够跟老师面对面交流,学到了不少“干货”。如,xx县xx村委会的xx名贫困户,通过培训后,决心回去种植紫丹参。

(二)开阔了农民视野。通过对现代农业的参观学习考察,开阔了农民的眼界,增长了见识,让农民真正转变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充分认识到培训的意义,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三)搭建了交流平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每个班次都是一个很好的农业产业交流平台,同一产业学员们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涵盖了生产、营销等方方面面,即使不同产业之间,根据产业链原则,也能有效的互相利用。

三、存在的问题

(四)促进了产业发展。通过培训,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热情,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发展。

(一)项目资金下达时间晚,影响工作的正常推进。

(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滞后。虽然各县市制定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但对学员培训后的认定不及时,动态管理跟不上,扶持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三)贫困户参训率较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其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户参训率较低,有的地方甚至不发误工补助费就不参加培训,导致了越是边远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无一技之长。

(四)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各级财政对培训工作经费投入少,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间长、工作量大,要求高,大多数县市无力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和投入更多的培训补助资金,导致培训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

(五)培训机构底子薄,方式不够灵活。部分培训单位基础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高素质双师型人才少,个别培训单位培训方式呆板、教条,吸引力不强,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四、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我们将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重点依托、省、州农业生产发……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篇4

我办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强化行政推力,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为娄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其次就是加强教学管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培训效果。另外就是积极争取项目培训,提高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提高培训效率,不断提高全区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努力打造一批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农民。

主要目标任务是: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和工作督导制度,对“党建引领,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在详细制定工作计划和分解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督促各乡镇认真落实、扎实做好培训各项工作。计划完成20个村的培训,培训1500人。

二是继续争取省农广校“优质湘猪”产业发展领军人才培训项目,培训65人。

三是进一步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建引领,送教下乡”活动培训方面的'政策法规和重要意义,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切实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全区农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措施。要进一步严格培训操作程序,加强对村级培训资金监管,建立详细的培训台帐资料,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培训工作各项经费的落实到位,使我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道路。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篇5

我办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强化行政推力,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为娄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其次就是加强教学管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培训效果。另外就是积极争取项目培训,提高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提高培训效率,不断提高全区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努力打造一批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农民。

主要目标任务是: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和工作督导制度,对“党建引领,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在详细制定工作计划和分解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督促各乡镇认真落实、扎实做好培训各项工作。计划完成20个村的`培训,培训1500人。

二是继续争取省农广校“优质湘猪”产业发展领军人才培训项目,培训65人。

三是进一步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建引领,送教下乡”活动培训方面的政策法规和重要意义,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切实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全区农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措施。要进一步严格培训操作程序,加强对村级培训资金监管,建立详细的培训台帐资料,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培训工作各项经费的落实到位,使我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道路。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篇6

今年来,全市开展各类农民培训2226期,培训农民17.9万人,占年计划的109%。其中:(1).培训务农农民11.6万人(完成57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培训13000人等);(2).农劳转移培训2.5万人;(3).农民工培训2.3万人。(4).完成农村中职招生13000人和成人大专本科20xx人。市农教办在桃源回维新村、柳叶湖白石村、临澧杨板乡、文家乡和武陵芦山乡等市级示范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培训8期,培训1200余人。

一、主要工作特点

1.突出新型职业农民抓提升培训。今年来,全市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及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462期、培训1.5万人次。通过培训,西洞庭管理区发展了9个规模并已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石门县作为全国百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县已完成试点,整市推进已全面展开,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5期,培训235人。市农教办、市蔬菜办联合在常德职院举办了蔬菜设施化栽培技术培训班,近120人参训。市农机局重点开展了国家惠农政策、农机化法律法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知识培训以及现场演示会、观摩会170余场(次),共培训15680人次。市水利局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知识培训,局长陈安生到场授课。

2.突出主导产业抓技术培训。为进一步提升粮棉油、猪渔禽等传统主导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我市围绕主导产业抓培训,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216期、培训5.66万人。桃源县在漳江、沙坪等4个片区举办全县种粮大户培训班,每个片区集中培训三天,共培训种粮大户1000余人。市农科所在临澧县、安乡县等建立长期示范基地9个,示范面积1.58万亩,进行水稻生产技术讲座29场次,培训4434人次,其中种田大户2327人次。市科协安排了25万元的农村科普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初预算,在《常德科普网》开辟了专门的“实用技术”培训栏目,完成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推荐工作,获国家、省获奖补资金185万元,建成了5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并给予每个站2台电脑的奖励。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突出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举办了培训班三天,听课人数达到230人。

3.突出产业化管理抓高端培训。市农教办与市扶贫办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招生50名中专学生,并发放大专文凭。为着眼长远,紧跟发达农业水平,组织了40民农产品加工企业总经理赴浙江宁波大红鹰学院培训。全市举办农民合作社及企业管理培训班219期、培训1.2万人。石门县从柑橘生产大户、合作社及加工企业中推选30名人员到湖南农大为期二个月学习充电。市农教办与市农村经营管理局组织了43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赴山东潍坊学习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学习,全市培训农民合作社会计等管理人员等达1504家。

4.突出农民创业抓技能培训。主要是抓好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就业。津市市在灵泉镇关村举办一期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培训,90名学员顺利结业,并全部在和平生物有限公司实现就业。鼎城区举办“收入倍增”技能培训班,128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以水电安装、焊接加工等多专业技能培训。市妇联积极推进全市小额担保贷款的再次启动,为农村创业女性提供创业贷款847万元。在常德职院连续举办了三期“订单手工织品加工技能培训班”,聘请全国妇联巾帼关爱行动和千县亿万妇女创富计划主要策划人王阿妹等授课, 300名编织爱好者接受培训。

5.突出调查研究抓培训氛围。朱晓平副市长撰写的`《突出职业农民培训重点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农教办副主任王志刚、武陵区农教办王艺霏撰写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现新常德创业梦》等2篇文章在全国获一等奖,还有4篇文章获二等奖和优秀奖,推介了常德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和亮点。全市在湖南农村网发文268篇,获全省第一名。

二、取得的成效

1、更新了观念。大批农民通过各种培训,已有30%以上开始创业。同时通过法律和思想道德培训,增强了思想道德观念、遵纪守法观念等,减少刑事案件10%以上,减少邻里纠纷20%以上。

2、增加了收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增加了农民收入,预计xxxxx4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到10784元,同比增长12%。

3、社会效益明显。据各区县(市)农教办提供培训对象统计,培育出的创业大户有17658个,培育出的经济实用人才有42020人,培育出的农村各类经纪人3885人。经教育培训,农民成为流通大户有7275人,成为技术大户有19755人,成为科技示范户有16499人,成为农机手有24238人,成为农民企业家的有1994人,自主创业的有27639人。

4、促进了经济发展。经过培训后的农民成为支柱产业得以发展的主力军,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澧县形成的葡萄支柱产业、桃源县形成的大叶茶支柱产业、汉寿县形成的"中华甲鱼之乡"支柱产业、武陵区形成的蔬菜支柱产业、安乡县形成的淡水珍珠支柱产业、石门县形成的桔橙支柱产业等,都与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的教育培训密不可分。

三、xxxxx5年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以培育“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本农户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实效实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体系,切实做到“培训一批、提高一批、致富一批”。

2.目标任务。全市完成17万人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其中务农农民10万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20000人,落实好“445人才培养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5700人;完成农劳转移培训5万人;完成农村中职招生1.3万人、农村成人大专本科20xx人;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高级职业农民专业”班,每年培训500人以上;各区县(市)农广校职校开设“中初级职业农民专业”班,每年培训5000人以上。广泛开展“美丽乡村”文化观念、政策法规和思想道德建设等讲座,普及面达到60%以上。

3.主要措施

(1)抓好统筹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长效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工作考核机制和目标责任管理,加强统筹协调职能,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由“分散突进”变成“整体合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

(2)创新培育机制。从过去简单“培训”向全程“培育”转变,即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的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全程培育。

(3)加强体系建设。根据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实际,按照“一主多元”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要求,整合相关资源,强化农广校办学培训职能。

(4)抓好考核监督。将农民教育培训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量化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落实政策的考核。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