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年初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年初文章1:“老去”的牙
文/和智楣
去年年初,韩剧《五个孩子》开播时,我正在闹牙疼。其实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只是每次用冷水刷牙,牙总会很疼。常常是一口水刚含到嘴里,满嘴的牙都仿佛一颗颗从牙床钻进大脑,疼得我龇牙咧嘴。
三四年没见安在旭了吧,所以在《五个孩子》里乍一见他,我还有点不适应。人到中年的安在旭,在镜头里已略显发福,原本稍尖的下巴,如今就像是一道圆弧,几乎没了棱角,活脱脱是个大叔的模样,让人唏嘘不止。不过后来转念一想,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都是在奔流不息的时光中泡着的人,谁又能躲得过衰老?
回想起来,应该是刚上大二时。那年,仿佛只是一夜春风吹过,滚滚韩流便席卷了整个校园。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分清南北,校园里、校园周边的大街小巷,凡是有音乐的地方都会不时飘出几句韩语歌词,而韩剧更是首当其冲地成为人们挤破头追的热播剧。我就是在那时,和寝室的女孩们一起夹杂在一众貌似疯狂的姐妹中,认识安在旭的。
记得那时我的牙还很好,冷热酸甜交替着往嘴里塞都没问题。长沙的冬天很冷,零下几度的气温,没有暖气携风又裹雨。可就在那种天气里,我照样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乐滋滋地往街边一站,迎着路人异样的眼光,边哈气边津津有味地吃雪糕。
那样的年纪,眼里非黑即白,见不得灰色的暧昧。所以,爱会爱到极致,所以,才会爱上安在旭。确切地说,是爱上韩剧《星梦奇缘》中由他饰演的“小民哥”。
当年才二十几岁的安在旭,在剧中留着长刘海,身形消瘦,下巴有棱有角,桀骜不驯却深情不改地爱着女主角,那份为爱奋不顾身的执着,的确能圆每个女孩的梦。记得学校附近的小影院播放《星梦奇缘》的大结局,当“小民哥”唱着一曲《Forever》穿过人海,一步一步走向女主角时,在场的女孩眼中全都泛起了泪光。
可惜岁月催人老,一晃十多年过去,如今那个深情款款的“小民哥”也老了。就像我的牙,当年大冬天还能在长沙街头利索地咬雪糕,如今即使是三伏天,用冷水漱个口都会疼得让我发怵。所以去年有大半年,我都在为治好牙而努力。抗过敏的牙膏换了一种又一种,听说牙不好是因为缺钙,我便开始喝牛奶、吃钙片。总之,能想到的招数都用了,可最后,每次用冷水刷牙时,照样疼得我龇牙咧嘴。
正当我倔强地与那嘴“老去”的牙抗争时,“大叔”安在旭演的《五个孩子》却越播越火。
不得不承认,韩国家庭剧还真是啰嗦,每星期两集的《五个孩子》去年竟播了有半年。曾经为爱不顾一切的“小民哥”,在剧中已是一个中年单亲爸爸,当邂逅一个离婚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擦出爱情火花后,两人的家族间发生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矛盾冲突。
已有些老态的安在旭,想必已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年华老去,完全没了昔日“小民哥”的桀骜任性,确实把那个谦和地夹在家人、孩子和爱人间,却温暖乐观地积极通过和解与关爱寻找幸福的单亲爸爸,演得惟妙惟肖。于是,在那些努力与“老去”的牙抗争的日子,看人到中年的安在旭在屏幕上一路微笑着披荆斩棘走向幸福,成了我最好的止疼剂。
毫无疑问,懂得挑剧本的安在旭又打了一个大胜仗,让那句“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的老话再次演绎出一个传奇。想想也对,既然衰老已不可避免,何不干脆拥抱衰老;既然演不了桀骜小青年,何不干脆演个中年暖爸?
等《五个孩子》在一片叫好声中落下帷幕时,我已能心平气和地放弃坚持用冷水刷牙,而是学丈夫改用温水刷牙。那天,当我用温水刷牙,丈夫探过头来打趣地问:“不担心老得会掉牙了?”我终于能很淡定地两眼一瞪,含含糊糊地笑着回答:“掉了就装假牙!”
年初文章2:在芙蓉说芙蓉
文/旷代书虫
年初因工作调动来到芙蓉,就一直想抽空写点关于芙蓉的文字,前些日子见芙蓉花开的艳丽,遂决定就先从芙蓉花开始。但由于生性疏懒,初稿写成多日,一直没加以整理,直到近日,在乐清日报拜读李振南主席写的《雁荡名花木芙蓉》后,见想说想写的给写了个七七八八,如再不整出点二二三三来,恐怕我的计划又得流产。二来还是基于对芙蓉花经年的感情,于是还是敢冒李主席大作在前头的压力,写下这么篇豆腐篇章。
之所以对芙蓉花有一种经年的感情,是因为儿时我家院子里有几株高大的木芙蓉,每当白露前后,万千朵芙蓉花次第开放,先是青绿色的花骨朵,继而露出一抹动人的嫣红,待完全开放时却又转为白色,不久又转为粉红色,继而转为大红色、最终以深红谢幕。一个多月的花期万千朵木芙蓉如变脸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向我们展现一惊心动魄的视觉大宴。
记得小时候我还问过我爸,为什么我家院子里要种芙蓉花,而不是樟树槐树什么的,那些树长大以后不是可以卖钱吗?记得爸爸当时是这样回答我的?爸爸当时是这样回答我的:“因为奶奶是芙蓉人,家门口也有几株芙蓉花,由于虹桥离芙蓉有几铺(十里路的别称)路,爷爷怕奶奶想家,就特地种上几株。20多年来,每当见到芙蓉花盛开,我就会想起奶奶,想起那曾经给了我温暖和舒适的老房子及院子……
芙蓉花分为水芙蓉与木芙蓉,水芙蓉亦即荷花或莲花,现在我们所说的芙蓉花指的是木芙蓉,而宋元以前芙蓉花大多是指水芙蓉,亦即荷花或莲花。芙蓉镇是个千年古镇,芙蓉镇名即来源于雁湖景区的一块酷似于莲花的山峰,故方圆几十公里就以芙蓉命名。水芙蓉在芙蓉则相对要久远一些,姑且不提芙蓉民间传说中的芙蓉仙子的故事,从前的芙蓉池就曾是一片遍植莲花的水面,其原名花江即为之佐证,只是吾生亦晚,见不到当时的盛况。
木芙蓉亦即我们经常提到的芙蓉花,芙蓉镇包括雁荡景区遍植木芙蓉是近些年才有的事,以水芙蓉闻名却以木芙蓉众多给人映像,实际上是个美丽的误会,沧海桑田,山川更易,花江水面原盛极一时的水芙蓉也不复可见,而随着芙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后人包括历届政府很想为这块美丽的地方增添点美丽的因素,木芙蓉便取代水芙蓉成为芙蓉花唯一的代言人。由于同名的缘故,再加上木芙蓉艳丽无比、傲霜绽放、入诗入画等特点,进而成为我们不二的镇花,无论是虹桥还是清江到芙蓉的入口两边,抑或是村间田头,都不乏木芙蓉的影子。镇域入口更是花树成荫、夹道相迎。当下这个季节,正是芙蓉花开的季节,粉红鲜红相间的硕大花骨朵更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当然这个美丽的误会还得感谢一位芙蓉籍领导的大力促成,是他通过有关部门斥资数十万,才有今天这段美丽的风景线。
说到芙蓉花,又不由得让人想起芙蓉人的“钻头”精神,一样的不怕险阻、一样的奋发图强,这或许是当初那位领导为什么要在芙蓉遍植芙蓉花的另一原因吧!
年初文章3:发超了
文/刘兵
年初,上面给社区拨了一笔数额不大的款子,主要用于夏季“送清凉”。上面一再强调,要做到专款专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入伏后,气温猛地上升到三十六七摄氏度。这么热的天,我想起那笔钱,现在不是送“清凉”的大好机会吗?
主任罗大妈到外地的避暑景区开会去了,我请示副主任老王,买了些消夏用品和西瓜、饮料等,慰问了在马路上值勤的交警和在露天作业的环卫工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昨天上面又打电话来,鉴于这阵高温持续时间长,要组织各社区统一送“清凉”,这样声势更大些,媒体还要作报道,要我们提前准备好。
放下电话,我一下子犯难了,只好请示主任罗大妈咋办?她惬意地喝了口凉茶,摇着头说:“发超了?没想到今年遭遇极端天气吧?联动送‘清凉’我们还是要参加。你以社区的名义跟银行借点款,下半年我再找辖区龙头企业拉些赞助,设法还上。小伙子,教训哇!”
年初文章4:三年初中行万里
文/王克俭
1952年至1955年,我在陕西省蓝田中学初中部上学,三年步行万里路,尽管已过去近60年了,但仍记忆犹新。
我老家金山乡北仓湾村地处蓝田县城以北横岭地区一个小山沟,距离县城有23公里路。那时的蓝田县只有县城一所省属中学。我从金山小毕业后考上了县初中部。那时刚解放不久,农村普遍都很穷,要供个学生上学困难重重。父亲不让我继续读书,要我在家帮他务农,说能识几个字就行了,山里娃还上什么初中。我也拿不定主意。后来在舅父的说服下,父亲才勉强同意我继续上学。既然父亲同意了,我也下定决心克服困难,把初中上完。
那时蓝田中学高、初中各有12个班,1400多名学生,我就读于初52级丁班。全校学生不在食堂搭灶吃饭的有300多人。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在山岭贫困地区,家里穷,搭不起灶,背馍吃。我是其中之一,每周都要回家背馍,往返一次就是46公里,每月4次,即184公里,一年除了寒暑假外上学9个月,3年下来就是1万华里。
那时从我老家到县城要翻山越岭走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步行近5个小时。因为背的馍多,时间一长容易发霉变质。当时背的馍多是扁豆、小豆掺些麦面的杂粮馍,很少吃上纯麦面馍,三年初中吃尽了苦头。
每次回家背馍,天气晴朗还好一些,如遇上雨雪天气就更难行走了。记得上初一的一个周六回家背馍,走到半路天下起了小雨。那时没有雨伞、雨鞋,出门就戴顶草帽。当时雨越下越大,离家还有近5公里天就黑了。泥水路寸步难行,又累又饿,翻过深沟,过了涨水的小河,才回到家里,脚上穿的母亲做的粗布鞋早已被泥水粘掉,一只脚也被路上的石子划破流血,周身上下全淋湿了,衣服脱掉能拧出水来。母亲见状伤心地落下泪水。虽是秋天,我全身冷得发抖,换完衣服就躺在用泥坯盘的土炕上,盖上被子取暖,等母亲做饭吃。这时父亲又埋怨我说:“不让上学非要去,自讨苦吃。”母亲听后狠狠地说了父亲几句:不安慰心疼娃,还说风凉话,哪像个做父亲的。我听后也伤心极了。第二天雨停了,吃过中午饭背上杂粮馍,又走在返校的泥泞路上。
三年初中毕业后,我又考上了有助学金的陕西省长安师范学校。
1958年之后,金山乡也有了初级中学,念初中再也不需要去县城了。改革开放后,从金山乡到县城修通了公路,开了公交车,孩子们到县城上高中都乘公交车,半个小时就到了,而且都在学校搭灶吃饭,再也不用背馍步行了。
年初文章5:岁尾年初
文/柏峰
有年初,就有岁尾。理由无它,天行健,有起端必有终端。
岁尾,天气虽冷,却是英国诗人雪莱所预言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信然。大地积雪的季节,也是“当春乃发生”的时候。若是要验证,极简单,只需轻轻拂开那厚而轻盈的雪花,湿润的地头冷不丁就迸出了一星、两星蒙眬着绿意的幼芽。这,便是春天的前哨。
或许这样说比较合适:岁尾既是年初,年初也是岁尾。日月循环,首尾相连,本就是这样的道理。毕竟是年尾,很是希望犹如老年间那样,来上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把困扰人们的阴霾一扫而空,出现一个“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世界来。可惜不凑巧,天老阴沉着,就是看不见飘雪花。想体味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那样富有诗意的生活,也只好作罢。
有位诗人,把枯黄的落叶比喻成回馈土地的金币,真是巧妙。此刻,手持一杯清茶,临窗,看着大树上遗留不多的“金币”,在寒风里,一片一片地回馈土地,愣是出神:土地一定在计算着大树的落叶,数数“金币”的多寡,这是土地滋养的最好的回报。
忽然想到,岁尾年初,该是检点自己的劳作了。春夏秋冬,晴雨霜雪,昼夜交替,“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工作几何,读书几何,所垒文字几何?漫漫历史,人何以自立,何以回馈?多些反躬自问吧。
年初文章6:大年初一门声响
文/莫小米
那时我刚进报社,那时我尚年轻。
大年三十看春晚放鞭炮守岁,初一却没得懒觉睡,一早被门铃声闹醒。一连好几年。
那时也没有空调地暖,从热被窝里哆哆嗦嗦爬出来开门,不免心里嘀咕。
来者80岁,热爱科技,是个发明爱好者。他发明的类型,都是从节省能源着手,时隔多年,具体我也忘了。只记得我采写了关于他的一篇小稿,他的希望不是挣多少钱,而是这些发明能为社会所用。报道后有厂家找过他,采用他的创意投入生产,给他的报酬现在看来微乎其微,他也高兴。
这位老人年年正月初一来给我这小辈拜年,随带一罐麦乳精,年年都是一罐麦乳精,有时还过期了。估计是他的儿女孝敬他,他舍不得吃攒下来的。对这样的老人,当时嘀咕,后来门铃声不再响起,心里还颇牵挂。许多年了,每到初一都会想起这个老人。
也是大年初一,也是门的声响。
单元楼里,住着一位老伯,是个退休老师,无婚无子女,外加耳背。喜好早锻炼,每天一早出门,那关门声整幢楼都听得见。
有年初一,关门声没有响起,到晚上都没有。难道老伯生病没出门?
楼下住的一对小夫妻,平时受干扰最大,尤其是假日总被吵醒,这天没听见,心里却不踏实。上楼敲门,没人应,下楼走走,没遇见。
临睡前,写了张纸条:“某某老师,您好,今天一天没听见您的动静,想念您了,回来到我家来聊聊天好吗?楼下小辈。”塞进老伯的门缝里。
第二天没人,第三天没人,小夫妻急了,报告社区,社区请来开锁师傅,同时请了警察和医生,以防意外。
屋里没人,大家松了一口气,可是老伯去哪儿了?问询了附近医院,也没有。
直到初五的傍晚,小夫妻终于听到了一声门响,整幢楼在家的人,也都听见了。小夫妻奔上楼去,一会儿,很多人出现在老伯的楼层。
老伯弄明白前因后果,一迭声地说对不起,又愧疚又开心。原来他是被远房亲戚接去过年了。
在农村,鸡犬相闻,在都市,相闻的往往是邻家的开门关门声。
大年初一门声响,既是打扰,也是牵挂。
年初文章7:生活的姿态
文/何燕
从年初开始,疫情便在忽远忽近处蔓延。每天听国际新闻,了解在不曾去过的某个角落正在经历战争、游行、饥饿抑或阴谋。我的小世界太过闭塞,平凡到不值得一提。在宇宙的辽阔里,我生存的世界小如尘埃;在时间的无涯里,人类几十年的寿命更是沧海一粟。正因如此,我倍加珍惜生活的过程。
漫长的假期里,我在心里祈祷能如期上班,一切如昨就好。假期里,我每隔几天就去爸妈家一次。回家的路两边绿树成阴,田间地头盛开着各色野花。那天开车带着儿子经过花丛,索性停下车去采一束野花。我拉着孩子的小手,穿着碎花长裙站在田野里,有种说不出的幸福。生活的美不过如此吧!有风景看,有人陪我看风景,前方有人等我,我的花有人期待,我们也就活成了一处风景。到了妈妈家,儿子把鲜花送给姥姥,放在家里新置办的小桌上,瞬间将美好提高了两度。
妈妈是个爱花的人,小院子打理得像一幅田园画,就这样我们都成了画中人。房前的花引来了蝴蝶、蜜蜂,院子顿时热闹了几分。门外,路两旁的花开得正艳,格桑花在风中摇曳,向日葵仰着笑脸,鲁冰花小巧别致,庭院荷花亭亭玉立。女儿说:“那些经过姥姥家门口的人都会停下来照相或录视频,说这花太美了,要发个视频到快手上,让外面的人也看看咱们美丽的新农村。”我也看到,这美的成就感,让老妈脸上的鱼尾纹看起来都是灵动的。
我和弟弟骨子里都有点不切实际的浪漫和单纯,也许就是因为妈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努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在平凡里挖掘出深藏的艺术。我们就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但我们一定要做个幸福的普通人。归根结底,幸福是刻在骨子里的,农民可以很幸福,工人可以很幸福……没有幸福感的人,身处繁华仍然会觉得落寞。同样,幸福不是谁带给我们的,幸福是一种能力,一个人可以很幸福,两个人在一起可以很幸福,一家人在一起一样幸福。就算生命中有人退出也一样,可以继续自己的幸福。希望我的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用心,感受到幸福的真谛!中午吃饺子,我和两个孩子一起喝饮料,儿子的杯子轻轻碰触我的杯子,说道:“祝你快乐!”那一瞬间,我真的很快乐,小东西好可爱,难道说他也懂得什么是仪式感?
假期里,我每天陪着两个孩子觉得很累,偶尔想偷偷懒,便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这下自由了。早晨躺在床上听鸟叫,起床后坐在阳台读美文,旁边放着我送给自己的野花。自由的味道真好,晚饭后去做个脸,回来跑两公里。老毕说:“你这生活也太美好了,又是健身又是美容的。”我干脆地回答:“那当然,如果我还是单身我就有更多的时间赚钱享受,爱自己。我笃定我会给自己幸福。”
时间好快,抓着三十岁的尾巴要珍惜呀!读书、看电影、旅行、陪孩子长大、陪父母变老,我真的很忙,但也不能忘了体味幸福,太多的细微幸福都值得回味。如果一直往上看,自己就生活在尘埃里。知足常乐,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就给我很多很多的钱。如果这些都没有,健康也是好的。
转身望去,阳台上那一盆小花,日日开放,生命力极强,断了的枝叶放在泥土里会生根发芽。好喜欢这样的生命,向阳而生,随性而活,不在乎有没有人欣赏,都野蛮生长,努力绽放。人也该如此,别人的眼光与想法与我何干!我有我的姿态,我不是擎天的大树,那就做努力绽放的小花,旁人的不屑或诋毁,从来不会影响我沐浴阳光!
年初文章8:大盗
文/王佩
年初,我和爱人倾其所有又贷了35万买了这处闹中取静的房子。住进来三个多月了,竟然从没见过对门邻居一面——那扇门始终紧闭着。
年底的一天晚上,我和爱人饭后散步回来,依床半卧,人手一卷沉浸书中。四周静悄悄的,突然,对门传来开锁的声音,左旋右旋,估计是长时间不用,钥匙有点难开了。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打开。过了不到几分钟,主人又匆匆下楼,又过了几分钟,主人又匆匆上楼,然后又是匆匆下楼,又是匆匆上楼,如是三四回,主人终于下楼而去,还是没有住在这里。
我和爱人都觉得这家人有点奇怪。
临近春节,尤其夜里,对门开开关关,上楼下楼,特别频繁。但每次,主人好像都不在这里过夜。
一天晚上,已是深夜,对门又传来开锁声,好像声音特别特别的轻,有点刻意的感觉,爱人好奇,问我:“不会是小偷吧,你猫眼里去看一眼?”
我悄悄地跑到门前,猫眼里往外一瞄:只见对门正好开着,主人站在门里,面朝门外,正吃力地往门里搬整整一箱的茅台酒……
当我看清那人的面孔时,不由大吃一惊——昨天晚上我和爱人一块看的电视上,放的不正是这个人吗?昨天晚上,市里举行“清风颂暨廉政模范授奖大会”上,第一个上台领奖的就是这个人!
爱人看我皱着眉头回到床上,问我:“不是小偷吧?”
“哪儿是小偷,是大盗!”我重重地回答爱人。
年初文章9:那年初中的我们
初中虽然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还是想写点东西以此纪念那段幸福的岁月。
三年来,我们从素不相识变成了最好的朋友。三年间,我们憧憬着美美好,挥洒着汗水。追逐着梦梦想。校园中,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们坚实的脚印,每一颗大树小草都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这段岁月。初中我们真的 很幸福……真的真的
时间过的还真是飞快啊!一点面子都不给我,转眼三年又两年过去了,其实老早就想写篇日志,用以纪念初中三年的友谊。结果却一直拖到了现在,由于本人实在是文采不行一直在思考着怎么写!还有就是有点懒!
那年的夏天天气很热,可是我们在一起很高兴,一起飙车,一起偷樱桃,还记得那节叫人烦透的90分钟一节的大课么?我最喜欢的就是数学课了,因为数学老师管的松,我们最后面的铁三角那叫一个疯狂,上课读小说,一起唱歌,一起睡觉,一起侃大山,多么悠闲。
蒙蒙之中,似乎又回到了一班那温馨的课堂上,懒散的我趴在课桌上抬着头,讲台上,化学老师正在滔滔不绝,自娱自乐的讲着什么,手舞足蹈,唾沫横飞,轻轻一扭头,就可以看到张建豪同学在课桌下忙着自己的业务,手指不知疲劳的在手机键盘上飞舞,向前看去,大鹏和许云鹤隔着二里地都在交谈着什么。他们中间一个埋头苦干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线里,那是赵立国同学正在做那看了就头疼的数学题。视线像左,梅迪迅速的掏出耳机麻利的解开,一会又弯下腰将一只耳机塞入右耳,享受着当时的流行曲。我的右上方一个淡定的身影一直怀抱着双肩,睡意浓浓,那就是被我们公认的‘睡神’张悦同学了。
‘下课’,老师没好气的说道,班长喊了一声起立,我们懒散的站起来‘老师再见’老师不耐烦的鞠躬,还没等老师头抬起来,多数人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课间大多数人会自觉的跑到学校厕所,总有别的班的同学会来像我们蹭烟,就像真情的想念一个许久没见的朋友,这时他给你来了个电话,内容是向你借钱。
体育考试,我们来到了良乡二中,常老师给我们一人发了两块怡口莲,哈哈,其实她给了我三块,冲我说了一声‘加油’。二中人很多,好不容易才到了咱们班,1000米长跑显示出了咱们班的团结,前两圈我们排着队跑,不允许任何人掉队,最后一圈冲刺了,有的同学跑不动了,我们互相搀扶着,一起到达了终点,最后,我们都及格了,我还跑了个班里第四,哈哈。
往事历历在目,每当夜深人静的夜晚,我总会细细的品味,我们的故事像一部老电影,当我陷入其中时,我们好像正围坐在一起,一次又一次不知疲惫的傻笑着……
三年共同走过的日子,有太多事情值得你留恋,在哪个厌恶的交道中学,你有没有往别人身上摸过洗脸水?学校的歌唱比赛,心中有没有一点小紧张,小兴奋?学校厕所抽烟有没有被老师发现请家长,写检查?春游时有没有好几个人把自己带的好吃的拿出来一起分享?因为有我们的陪伴与分担,所以,我们始终是快乐的!
刚入学时我们希望时间过快些,能够早日毕业,时光流逝,黑板上面的中考倒计时已经没有几天了,现在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停留,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上学,吃饭,睡觉。如今,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怎么就变成了一张薄薄的毕业照?我多么希望毕业照上的你们又能够重新站起来,拍拍我的肩膀,像我微笑,一起回到那间教室,再上一堂属于我们的数学课。
现在的我依然记得拍毕业照那天的情景,阳光明媚,我们小心的站在桌子上,努力睁大眼睛,嘴角微微上扬,照相师按下快门,把我们永远定格在那美好的画面里。
年初文章10:回望与憧憬
文/王本道
年初岁尾之时,每一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间回望总结过去一年的收获或是遗憾,憧憬筹划着新一年里的种种打算。
“流光容易把人抛”,时间是个神秘的东西,视而难见,叩之无声,一年的365天,看似漫长,实则短暂。作为一个普通人,每天过的都是上班、务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和国际形势、国家大事相比,大家更关心的是物价、房价的涨幅,以及股市行情、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每一个个体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所构成的人生底色,无不折射着这个社会的多元与丰富,反映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变革的时代,难免让一些人生活的脚步出现紊乱,传统美德受到挑战,因此,在回望之时未免黯然。比如,感觉一年间的日子循环往复,没什么两样,职位没升,薪水没涨,车子、房子没买上,付出未必换来收获,日复一日的奔波、操劳,不知因何而为之。
事实上,盘点过往,人人都会有收获,有失望,有成功,有失败,有欢悦,有悲伤,何况,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物质丰盈,生活富足,让人们的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回顾物质和精神都匮乏到极点的时代,了却衣食之忧都是一种奢侈,全国几亿人轮番看那几部“样板戏”尚且是一种享受;而如今,餐饮、娱乐场所比比皆是,大街小巷的行人打扮入时,年轻人谈情说爱的方式也变换着花样,越来越多的人却感到生活处处不如意。究其原因,是三十几年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吊高了人们的胃口,物质欲望的膨胀也使得许多人的精神生活愈加空虚,让他们忘记了物质以外还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回望过去,憧憬未来,应该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有质量?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除去物质层面的盘点,我们是否忽略了这样的问题,自己一年来,面对社会万象有哪些新的感悟,抑或是看过几部好的艺术作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有了哪些改变?在抱怨与愤懑的同时,我们是否也捕捉到了个体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幸福,以及社会前行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太阳的每一次升起,都意味着崭新的开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明天,都有支撑着自己前行的梦想。尤其在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又一个春天即将到来之际,那么多未竟的事业等待我们启航,那么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们欣赏。人生的价值也不仅是竞争、拼搏和对物质的追逐,城市不只是名利场,不妨沉下心来,从浮躁转向宁静平和,平息这个社会上无休止的喧嚣,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快乐和幸福。人总是要有一些精神追求的,尤其在社会转型期,更需要我们点亮心灯,确定价值坐标,涵养公共文明,去实现我们每一个个体细小的梦,以及这个伟大时代的梦。即便偶遇磨难,直至受伤,也不必沮丧绝望,方寸之中的精神力量会时刻拽紧希望之帆!
“水流云在,月到风来”,一幕幕细微而又诗意的生活场景是需要明净的心情去体味的。世间的一切喧嚣、污秽、残缺、晦暗都将被皎洁、静谧、和谐的清辉所覆盖。尽管有些目标未必能实现,带着一颗心真诚地生活,凡事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幸福也就不远了。
年初文章11:大年初一走亲戚
文/杜明权
我们这里的乡俗,大年三十中午全家人吃团圆饭,晚上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年夜饭后守岁,家境好一点的人家子夜时分还燃放烟火,辞旧迎新。新年初一的早饭,全家人又热热闹闹地聚餐吃饺子。香美爽口的早饭一过,人们换上新衣服新布鞋,精心梳妆打扮一番,姑娘们花枝招展,男人们整整洁洁,就可出门了。我们这儿的人叫出门,就是离开家门出去走走亲戚,或逛庙会,或趁着春节时间出去游游近处的山玩玩近处的水。
人们常说:常走动才更亲嘛。忙乎了整整一年的人们,在春节里终于有了问亲访友和放松自己的时间了,除了正月初七以及元宵节在家过外,正月里半个来月的日子,都可随意出远门,联络亲情友情,问寒问暖,快意地把酒话桑麻,更是新郎新娘拜年的好日子。
孩童时代,我最喜欢出门走亲戚。或者牵着父母的手跟着父母,或者追着哥哥姐姐,甚至勇敢地独自出门。虽然才五六岁,虽然山高路远,但我什么都不怕,一心只想着出门当客人,好耍好玩还有好吃的,备受亲人的关怀和照顾。
我们家的亲戚很多,仅仅父亲那一辈就有八九家。父亲的兄弟姊妹多,入赘到母亲家的。爷爷婆婆那一辈的亲戚也多。婆婆的娘家很远,有六十多里地,但只要安排我去,我绝不怕山远路远,从早晨麻麻亮走到日头中天,走痛了双脚,走饿了肚子,走得两眼直冒泪水,也不要大人背,坐在石头上歇一口气,我又勇敢地前行。有些年,婆婆爷爷就预先通知亲戚们到我们家做客,免得走不过来。走不过来的亲戚,大多安排我们孙子辈的,带上小礼去串门。实际上,孩子们都成了在亲戚间联络感情的使者。
我最喜欢去的是舅舅家,虽然有二十多里隔山隔水的路途,但当时我几乎年年都去。爷爷婆婆没有生育,领养母亲为女。母亲成年后,将女入赘的父亲。这才有了我们几兄妹。我母亲只有一个哥哥,就他们兄妹俩。在我出世之前,外婆外爷就已离世,母亲的娘家只剩下舅舅。舅舅成家后不久,舅母生下表哥就撒手人寰,舅舅新续了舅母,可是不久,舅舅也离开了人世。后舅母又入赘了新舅舅。舅舅那个坎坷艰难的家终于成立起来了,没有断香火,除开大表哥外,新舅舅舅母又生育了五个孩子。我每年走亲戚,我去了新舅舅舅母家,他们从来没有把我当外人,总是关怀备至,有好吃的给我吃,天气寒冷了,就在灶房里烧一大堆柴火叫我们烤,不让我冷着了饿着了。我们一大堆表哥表妹叽叽喳喳做游戏打跳,舅舅舅母总是满脸笑容地看着我们,从不会有一丝的烦躁。那时,家家户户都比较贫寒,每天的饭食舅舅舅母尽量变换着食材煮着给我们吃,酸菜红薯稀饭里有大米小米有豌豆黄豆,吃起来十分可口,并且每天多煮腊肉,让餐桌上尽量有肉吃。我每年带过去的小礼,挂面或一小刀肉,他们又让我照旧提回家去,临走时还给我五角或一元的压岁钱,那时小学一期的学杂费也就一两元,我在父母面前仅仅报个数,可以私下里留着买我喜欢看的小人书。
很多年以后,新舅舅舅母相继辞世,我因常年在外地奔波谋生计,都没有在他们在世时看望过他们,每至年关佳节,总是有无尽的怀念之情萦绕胸间,对他们曾经的精心呵护和恩典无一丝回报,遗憾之情涤荡心魂,默念至此,愿他们在天之灵幸福安康。
年初文章12:陪妈妈孵太阳
文/肖俊锋
90岁以后的老母亲前年初病就多了起来,痛风、骨质疏松等疾病向她袭来。去年3月一跤把左大腿摔骨折了。
感谢医术高明的医生,母亲的手术总算顺利成功。看着整天躺在病床上的母亲,想起前几年我经常面对两位与母亲年龄相仿的老人,她们也因病长期卧床不起以致瘫痪在床直至辞世。我要想方设法让母亲尽可能活得有点质量。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母亲手术后的三个多月,我特意请教了主刀医生,询问病人是否可以适当下床活动一下?得到肯定答复后,我就考虑要行动了。哪知长期卧床后的母亲却没有了前几年的那股活力,几次三番推出理由不肯下床。
母亲识字不多,但素来要强。我用几年前她在自己小区如何进行健身活动的事例来夸奖她。受到鼓励的母亲开始试着下床了。两腿刚着地,母亲无法站稳,我在后面左右吃力地扶着她,连续几天试验后,她总算能站稳脚跟了。下一步就要开始挪动双腿了,从一步一步起头,到后来让她依靠助步器每次能走出20米至100多米,如此成绩别说得到同室病友的羡慕,还得到护士、医生的夸奖。
几个月前,病中的母亲又得了脑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右腿麻木不听使唤了。我担心起来,能否让老母亲恢复脚力?见到来给她进行康复活动的医生,我不断地请教、询问,每次到医院,我首要做的事情就是给母亲四肢进行上下左右百余次的活动。我知道这些活动量远远不够。母亲稍微能站得住,我就让她扶着轮椅、我在她身后抱扶着她随着轮椅艰难地向前移动。
天冷了,老人走出温暖的病房很容易感冒,我把母亲全副武装起来,用被子包裹着,推到避风地方去晒晒太阳。我本人毕竟是奔七的人了,看到轮椅上的母亲晒着暖融融的太阳,始终靠墙柱站立着的我这才渐渐感觉吃不消了。以后我从家里带来一个小凳子,在陪母亲晒太阳时,我坐在小凳子上不停地给母亲活动四肢,自己也能稍稍得以休闲,看书、看报、眯上一会儿眼睛。和煦的阳光下,我进入了梦乡:年轻时候的母亲牵着幼小的我去菜场买菜,一路上问我要吃啥点心?在店里,小笼包子、生煎馒头、麻球、小馄饨、酒酿圆子、赤豆糕等随便我挑选,坐在桌子旁边的母亲却一口也不吃,笑眯眯地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脸上充满着幸福……
母亲的轻声咳嗽把我唤醒。我睁开惺忪的双眼,模模糊糊看到母亲那右手轻抚在我早已谢顶的脑袋上,怜惜的神色充满着脸庞。
年初文章13:老果子
文/吕晓丽
那年大年初三走姑家,南山的表哥拿来一包自制的果子。一听说是炸的果子,刚才还推让水果的其他来客也大大方方捏块尝尝。
“嘿,这可是个稀罕物,年集上就不见封果子哩。现在走亲戚也都不拿果子了。”大家议论着。
表哥带来的果子是过去老家果子中的一种,类似今天蛋糕房里的蜜三刀。蜜三刀太甜腻,我从没买过。不知为何,当它出现在春节被叫做老果子时,我倒很愿意吃一个再吃一个。儿时过年的太多美好记忆黏附其上。
过去在老家,果子是春节走亲戚的必备礼品。无论穷富,无果子不成礼。有了果子,才能根据情况增加饼干、糖、罐头等。它和八月十五的月饼,六月六的油馍都是老家祖辈沿袭下来的节日标配。现在只有月饼还踏着节日的拍子出现,其他两样习俗已悄然没落。
早已习惯了年里有老果子的陪伴,黄草纸一裹,红果签一蒙,纸绳一扎,朴素喜庆自带着浓郁的传统,具备着乡村的品格。
老果子通常由好几种点心组成。现在能想起的点心名有小角子(空心)、月牙儿(也叫梅豆角,里边裹糖稀)、江米条、夹沙糕。我最常吃也喜欢吃的是一种沾芝麻的大圆饼,香甜,软硬正好,却一直不知道它的大名。小时候过完年,母亲终于能闲下来抖开一包果子尝尝时,她总会问我要吃哪一个?我说“车毂轮”。母亲便把那些圆芝麻饼全挑给我。我趴在母亲身边,一点点地啃着“车毂轮”,幸福伴着香甜一点点在心底铺展。母亲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此前我曾偷偷地拆开过果子,拿走一块“车毂轮”后又重新封好。
夹沙糕是果子中的上品,我只在奶奶活着的时候见过吃过。它很像五花肉,厚雪样的方糖做膘,月饼馅样儿的东西做肉。四四方方,整齐码放在一个纸做的长方形果匣子里,我最爱吃的是那层白糖。
每年送来夹沙糕的有两门亲戚。一门亲戚沿北河滩小路进村,他个不高,大眼双眼皮。一次,我和伙伴们在北河玩,被他叫住:“小丽,你说我是谁?”我那时还理不清亲戚之间的关系,说不出,他就说我是恁表哥哩,末了再嘱咐一句:“我这次说了,你可得记住,下次我还会问。”等下次见到,他果真再问。我老记不住他是表哥,因为他已经是老头了,实在不像小孩眼中的哥字辈。
还有一门送夹沙糕的亲戚从东边来,沿北干渠进村。这门亲戚常被父亲念叨提起:“过去咱家穷,恁力哥家(奶的娘家)从不嫌弃,每年春节,恁力哥他爷来看恁奶都是封沙河店最好的果子,临走还给恁奶交代,‘二姑啊,这果子你自己留着吃,可别再拿出去走亲戚’。”
后来,奶奶走了,送夹沙糕的表爷表伯走了,表哥也已垂垂暮年,夹沙糕就此消失在我的年里。
初二走姥家初三去姑家的走亲戚规矩至今延续。有一年初二,天降大雪。我和大哥二哥跟着父亲去南山走亲戚。父亲推自行车走在前边,车把上、后座及两侧都挂着果子糖等礼品。向南一路上坡,和风雪、泥泞纠缠了十来里地。到舅家姨家后,棉鞋都湿透了。舅嫌东屋的疙瘩火不济事,特意在堂屋当门笼起一堆豆秆火,姨则拿出给我和二哥做的新棉鞋换上。姨做的棉鞋是直底,不分左右脚,棉鞋的下半部还用桐油油过,硬邦邦的。姨说,桐油鞋不怕蹅泥。
豆秆火、桐油鞋是贫穷的舅和姨留给我的古朴而温暖独特的春节记忆。他们也都去了。我也是人到中年后才慢慢体会到,生活如果没有亲人的陪伴,世界再美好也有欠缺。
多年不在老家过年,果子啥时候不见的,我也说不清。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春节又时兴送柴鸡蛋、牛奶等。果子都是手工做的,费时费力。但我总觉得遗憾,为一种渐远的古意和无可替代的仪式感。
我最后一次在老家掂果子走亲戚是在2006年春节。进了姑姑的庄,见几位老人蹲墙根晒暖。目光一相遇,他们其中的一位便开了口:走恁远了,哪庄的啊?我说,略庄的。几位老汉相互议论说,这肯定是去西迈法家的,应该是法的老表。
这种议论让人心理上感觉很亲,仿佛天下都是一家人,仿佛自己从来没有走远过,那个年年来姑家吃杏的“老踹客”被认出来了。
老果子,一年年,连着老亲旧眷,连着十里八乡浓浓的亲情乡情。
年初文章14:退群
文/王唯唯
我是在2017年初才开始使用微信的。这之前我很是不喜欢用微信,虽然也知道微信确实带来了人际交往的便捷,也是友情的一种延伸,但还是担心它占据我大量的时间,借用白岩松的话说“我只要上了微信就完了,没法过了。”退休后,无官一身轻。我果断地将手机里存有的几百个号码一一删除,只保留了52位亲朋好友的手机号。接着请朋友帮我下载安装了个微信,并简单教了我一下,入门。
自有了微信,生活的快乐指数顿时提升了不少。有时,朋友之间哪怕是只言片语或一个表情的交换,也使生活少了距离,多了温度。尤其朋友推荐的好书好文章,让我特别受益。退休后玩转了大半个中国,所拍摄的系列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引来一片赞誉,小小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信息乱飞的年代,也好,也不好,自有了微信之后,我的生活里就再也没有过往年代人的岁月静好。
首先是每天只要一开机,那些讨厌的新闻信息明星逸闻就会蹦到眼前,那一条条微信更像炸了锅,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他都扑面而来。跳出的是各种照片:早餐照,工作照,孕妇照,亲子照,宅照,自拍的各种角度照;然后,就是各种的心情写照:阳光的,颓废的,牢骚的,炫耀的,要死不活的;接着,就是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的,旷男的,怨妇的,养生的。更难以接受的就是有的人,从早到晚不闲着,鸡毛蒜皮都要拍下来,都要发一下,无所谓隐私,都能共享,实实在在地霸屏。再有就是有的人,一旦成为他的微友,几乎就被烦恼包围。之前在微信里只是单纯的聊天,后来发展成让你替他(她)去投票,并要让你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不是叫你关注公众号,就是让你扫二维码;不是叫你点赞,就是让你发红包,简直是让人应接不暇,不堪其扰。
尤其让人不爽的是各类养生保健信息,一不留神就被忽悠了。什么生姜可以降血脂,早吃生姜如人参,晚吃生姜如砒霜,吃蘑菇可以防血栓,吃苹果可以补肾;什么核桃补脑、蚕豆护肾、木瓜丰胸、韭菜壮阳……林林总总,臆想推测,以讹传讹,让人不知道是信好,还是不信好。
前两天找东西,发现一个大信封里有好几十封大小不等的信件。打开,有前辈的来信,有朋友的来信,也有晚辈的来信。看到这些陈年的信件,不禁感慨万千。这些亲笔写的书信,在古时就叫“手札”。杜甫有诗云:“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过去写信是如此郑重,虽不必事先沐浴,更衣,但这是一种仪式:一字一句,落笔的痕迹里有生命的郑重,有最真实的感情和思想。而现在只需动动手指,寥寥数语之后,再配以一个表情包收尾。正如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固然能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得到娱乐,但却以一种更加野蛮的方式侵占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最后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的所爱!
今年年初,我退出了所有的群。退群的理由有三,一是有的群虽热闹,但因兴趣和价值观不同,话不投机,只能选择敬而远之。二是有人整天在群里发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想把他踢出群又显得难堪,不如我主动退出。三是微信只是亲友间愉快交流的一个工具,而当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更多的社交属性被加入其中。为人处世,还是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敷衍和套路。借用叔本华在《关于朋友》里的一句话:在这样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里,如若你能遇到真挚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真诚都做不到。所以,无需苛责别人,人性本就复杂奇怪。
年初文章15:雾霭散处,春暖花开
文/碎冰
年初时节,拂晓的春风一波一波的,在这片刚刚经历寒霜,冰雪的土地里来回耕耘。带着全新的灵动,翠色的生机,在那片苍茫背后,悄悄衍生。初春的阳光挥洒着片片薄纱,清洗着寒夜过后的浮华。用初春的温暖,携着生机与自信,在这片天地,狂舞,高歌。
初春的气息,刚刚渗入这个世界,土地就开始耍性子似的到处崩裂,一朵朵翠绿钻出暗色牢笼,抬头享受阳光的抚慰。吐着嫩黄的芽,述说着满心的希望与愉悦。它们用满身的力量,在那片不明不暗的天穹里书写着春的含义。春披着绿色外衣,在雪的拉扯下,风的冲刷间,呼啸而至。
仿佛寒流不愿放弃这片乐土,在夜深时分卷土而袭。黄沙为阵,冷风为刃,切入睡梦中的小城。肆虐过后,残垣断壁。一场春雨,浇洒着抹抹生机。断不了的翠绿,在荒芜中坚强的挺立,随风舞出了所谓春意。第一抹阳光如花般盛开,融化了扰人的雾气,显现出了如画般的城郭。翠绿,仿佛处于一个绿色的世界,别无其他。纯粹得让人心灵为之一顿,仿佛也带着春的喜悦,怡然静心。
站在初春的陌上,仰望天空,苍茫中仿佛添了一抹翠色。张开手,感受风的温度,那是春的温度,感染了心,斗志勃发。遥望绿色原野,愿如野草般,在这充满烦绪与谎言的红尘里独有一方宁静。以自己的方式顽强的存在着,诉说着生亦何生,傲然的把握自己的年华,明媚的活着。
春天,一年之始。握着稚嫩的手,看向远方,地平线上,溢满了阳光,用尽全身的力量,在春风中,尽情奔跑,和着翠绿,一吐烦闷。彷徨之后,只剩坚强。雾霭散处,春暖花开。
年初文章16:大年初一去要糖
文/陈珂滢
盼呀盼,盼呀盼,终于盼到了大年初一。
又是新的一年了。爸爸妈妈从街上买回来很多东西,有大大小小的“福”字,有漂亮的桌布,还有一些炮仗。我也从小店里买了一些小鞭炮。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大早就是开门炮仗,四周传来了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吃完早饭,按规矩,我们应该去左邻右舍串门拜年,但我和姐姐却依然像小时候那样去要糖吃。虽然爸爸妈妈不让我们去,但我们还是要偷偷去。
首先,我们找了一个大袋子,跑到村头的一户江爷爷家,我们悄悄地走过去,鞠了一躬,礼貌地说道:“江爷爷,我们祝您新春快乐,万事如意!”江爷爷听了,笑得眯起了眼睛,随手抓起一把糖乐呵呵地说道:“好闺女,是谁家的呀,真懂事。”我俩笑了笑,向江爷爷告别。下一家是王奶奶家,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欣赏着雪的世界,旁边的田野里全都是白花花的一片,仿佛是魔术师给它披上了一条白色的天蚕丝被,美丽极了!到了王奶奶家,只见她正和她的几个儿女边吃瓜子边聊天,王奶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们来到她的身边,规规矩矩地说道:“王奶奶,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接着,又转过身去,“祝各位叔叔阿姨工作顺利,心想事成!”他们听了,也说道:“孩子们,祝你们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我和姐姐连忙致谢,王奶奶从桌上抓了两大包糖和瓜子,嘿!我们盼的就是这一刻。
不知不觉,新年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大年初一这一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