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物资组工作总结

请欣赏疫情期间物资组工作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疫情期间物资组工作总结 篇1

(一)健全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机制

各园区、镇街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要在属地新冠肺炎防控指挥机构领导下,不断完善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齐抓共管、融合高效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各园区、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一把手负总责,组建一套班子,制定一个方案,统一一个口径的校园疫情防控“四个一”工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结合疫情形势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情况,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策”,重点人员“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返校等原则,对照《东莞市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清单》,调整疫情防控机制和策略,制订、细化开学师生返校安排、疫情防控准备等工作方案,重点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学校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和学校封闭封控管理工作方案,将开学工作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等统筹组织安排。

(二)全面精准做好师生员工排查

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排查全体师生员工暑假假期去向,精准掌握学生、学生同住家人、教职员工身体状况,离莞、出省、出境情况及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县、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中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是否是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是否有核酸阳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新冠肺炎确诊等情况,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掌握上述重点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分布情况、在校内各年级、各班级分布情况、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

各级各类学校要在返校前14天将新生、插班转入学生和新入职教职员工纳入学校疫情防控网络,明确对接跟踪的负责人,了解其假期行程和健康状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积极建议引导不在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地区、封闭封控地区的师生员工和家长返校前14天返回东莞,在莞没有居住地的返回家庭所在地(中职学校云南学生由市教育局统一安排),非必要不出莞,减少外出与聚集,开展自我健康监测与管理。

(三)分类做好健康管理和服务

密切关注疫情情况,随时研判全国及当地疫情形势。对已返校的师生,要继续落实每日晨午晚检及因病缺勤跟踪登记制度,出现身体状况异常严格按规范指引处置。对尚在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要引导他们按照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暂不返莞,待所在地降为低风险地区后再返莞。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四精准”“六分”“一独立”“三全”“五管”校园疫情防控要求,精准掌握返校师生返校前14天行程轨迹,主动排查返校后14天内有原居住地中高风险等级管理的师生,及时联系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和社区“三人小组”,按最新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分类健康管理。

1、对高风险地区来(返)莞师生开展14天集中隔离(自离开高风险地区起算)。

2、对中风险地区来(返)莞师生开展14天居家隔离(自离开中风险地区起算)。

3、对高风险所在县区来(返)莞师生开展“7+7健康管理”(即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并在第1、3、7、14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4、对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除所在县区以外的非封闭封控地区)来(返)莞人员,应在学校(家庭)所在社区统一安排下,开展核酸“三天两检”(两次核酸采样间隔24小时)和14天居家(校)健康监测。

5、对中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非封闭封控地区)来(返)莞返校的人员,应开展“四个一”(即: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扫一次健康码、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和14天自我健康监测。

6、所有从外省直接来(返)莞的师生,抵莞后进行核酸三天两检。暑假期间非必要不组织市外省外研学、交流、培训等活动;原计划组织离粤离莞培训,尚未出行的原则上取消,已出行的返莞后落实核酸检测(省外返莞三天两检,市外返莞一次核酸检测)。

7、入境人员(澳门除外),严格实行“14+7”健康管理措施无异常后方可返校。14天集中隔离,第1、4、7、14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7天居家健康(隔离)监测,第15、21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8、内地民族班学生提前返校后,应在校内相对独立区域进行14天的健康监测和相应的核酸检测,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登记报告等管理制度,同时注意做好后勤保障和心理疏导等。

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县、地市等重点地区返莞的师生,要按指引分层分级做好健康管理。对出现本地传播疫情、尚未划定风险等级的地市,参照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管理。

(四)精准制定返校人员名单

各级各类学校在对师生员工进行连续14天健康监测、认真核对行程情况、粤康码基础上,确定可返校人员名单。

疫情防控重点师生员工应暂缓返校,待所在地区降至低风险等级后或按防控要求健康管理后方可返校。疫情防控重点师生员工包括开学时仍处于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中风险地区、封闭封控管理地区,仍在境外的人员;14天内来自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地区未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含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正在接受隔离医学观察(含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含治愈出院确诊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等。

健康申报患传染性疾病急性期(如流感急性期、肺结核病活动期等)的师生员应暂缓返校,待治愈后凭复学证明返校。

(五)全面做好校园卫生环境整治

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开学前开展一次全面的校园卫生环境整治,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做好通风、清洁和消杀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一是重点做好饮用水、食堂卫生的清洁消毒。要在卫健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自备水源的防护,做好供水设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直饮水、饮水机等)的清洁消毒工作。在开学前要组织人员对学校食堂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要彻底清洗、消毒学校食堂设备设施及餐饮用具;清除卫生死角及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和调料。

二是对教室、宿舍、厕所、留观室、卫生室、医务室、图书馆、办公室、会议室等重点场所,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预防新冠肺炎疫情卫生清洁消毒指引(第三版)》的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加强各类场所的通风,对人员可能密集且自然通风不足的场所进行改造,安装机械通风装置,确保通风条件良好。

三是完善校园内洗手设施配置,学校要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安放在校园、教学楼、食堂、厕所、运动场所等入口处,布局要合理,洗手液、皂液器等要配足。

四是全面加强校车清洁消毒工作。开学前对所有校车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杀清洁工作,确保不留死角;开学后,要严格按照指引要求做好每日出车前后的清洁消毒工作和测温工作,提醒学生佩戴口罩,确保学生乘坐校车卫生安全。

(六)强化防疫物资和医务室、留观室管理

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根据学校规模、学生及教职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储备2周用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口罩、消毒设备、消毒用品、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洗手液等,并保障持续供应。测温设备要在师生返校前全面检查一次,有损坏的要及时修复。要提醒学生在返校前准备足够的备用口罩。要加强防疫物资管理使用,确保卫生、安全、有序。

各园区、镇街教育管理中心要主动会同属地卫健、疾控部门,指导加强学校医务室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做好校医人员的业务培训,探索开展对学校医务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管理,确保学校医务人员全面熟悉掌握职责范围内疫情防控有关规定指引。

各中小学校要在开学前按要求完善设置好临时隔离观察室(区),高校、技工院校和中职学校要按要求完善设置足够且相对独立的健康观察区域(宿舍),并进行全面检查,梳理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并做好生活、医疗服务等所需的设施设备及专业人员配备。

(七)完善应急机制,强化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各学校要完善和规范与社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责任人和联系方式。逐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医务人员配置,落实中小学校卫生健康兼职副校长配备,协助指导学校开展日常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学校修订完善新冠肺炎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现校园传染病个案病例,分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学生返校前,各级各类学校要会同属地相关部门开展演练。对可能产生人群密集的各项活动,至少演练1次,优化学生活动安排,减少聚集;完善发热病人处置、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发现新冠肺炎阳性病例或密接次密接人员等不同场景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演练脚本,开展桌面推演或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实境演练。确保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疾控中心—定点医院的`联防联控机制健全、沟通顺畅,确保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处置工作内容和流程。

(八)有序组织学生返校

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可返校学生名单,在属地园区、镇街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统筹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落实“四精准”“六分”“一独立”“三全”“五管”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完善开学返校工作方案,组织师生员工分期分批错峰、安全有序返校。

(九)积极推进师生疫苗接种

各镇街教管中心、各学校要切实担负起疫苗接种组织动员的主体责任,精心组织适龄学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落实疫苗接种规范,由班主任或安排专人了解学生疫苗接种禁忌,落实家长知情同意,在开学前开展查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记录工作,查看学生预防接种证、电子预防接种凭证、健康码接种凭证等接种记录,建立应接未接人员台账并做好补种。

要全面推进教职工接种,各级各类学校要逐一摸查教职工未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情况,建立台账,加强宣传引导。各镇街教管中心要对各学校疫苗接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通报,压实责任,推进应接尽接,推动各校适龄学生和教职工疫苗接种全程覆盖率率尽早达到95%以上。

(十)全面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各园区、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要在总结过往疫情防控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疫情形势和工作进展,进一步完善进出学校、教学、就餐、住宿、课外活动的卫生健康行为规范、过程规范。把好校门关,严控无关人员进入校门。

(十一)加强校园各类传染性疾病防控

各园区、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秋季学期流行传染病的特点,全面加强新冠肺炎、登革热、诺如病毒感染暴发、手足口病、季节性流感、人禽流感等动物源性流感的防控,提醒学生及家长可根据身体状况,加强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等疫苗的接种。

在持续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下,坚持人、物和环境同防,坚持新冠肺炎与学校常见急性的传染病多病共防,坚决遏制传染性疾病在学校流行、暴发。在属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坚持每日、每周、每月研判制度,严格实行常态化阶段传染病防控各项制度,疫情防控期间继续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好师生健康监测与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课)病因追踪登记报告、复课证明查验、环境通风清洁消毒等工作。

(十二)重视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学前要主动联系家长,指导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醒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发生亲子冲突,特别要密切关注开学前孩子的情绪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向学校或相关部门求助。各镇街教管中心要统筹协调,运用好市、镇两级心理援助专家团队资源优势,组织好对心理健康工作相对薄弱学校的帮扶督导工作。

疫情期间物资组工作总结 篇2

1月21日以来,随着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日趋增多,太子河区自然资源分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具体开展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快速响应,迅速传达了国家、省、市1月21日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会议精神。

特别是对1月22日市局传达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进行了认真部署,使分局全体干部职工统一了思想,增强了紧迫感。

二、加强领导,成立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分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导,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特别是1月26日《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下发以来,分局领导班子成员立即停止休假到位到岗,以便及时准确掌握疫情最新动态,发现疫情即刻上报,坚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四、强化教育,加强舆情引导。

教育机关干部要正视此次疫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不要发布、传播不实的谣言,避免造成恐慌、发生次生事件。同时动员干部职工发动身边群众广泛宣传疫情防控常识,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治、果断处置。

五、未雨绸缪,多措并举。

面对节前疫情突发,消毒、防护用品紧缺的状况,我分局积极加强与区政府及驻区单位等有关部门横向联系,取得支持,确保节后上班机关办公场所卫生安全。

一是联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每天定时对局机关办公楼进行消毒;

二是请区卫键局及驻区医院给予帮助解决部分消毒、防护用品;

三是会同所在办公大楼其他部门研究联防联控方案、联合印发通知、联合实行外来人员登记;四是协同区营商环境建设局与各乡镇街取得联系,推行办事预约服务,通知群众办事前拨打预约电话,以便统筹安排群众受理时间,避免办事人员大规模聚集。

疫情期间物资组工作总结 篇3

为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规定,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堡垒,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提升学生满意度,5月10日,体育学院在东区学院一楼大厅为全体学生发放医用口罩,学院相关领导、师生代表共计2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物资发放过程中,师生佩戴口罩,井然有序。王允书记和刘光同副院长依次为各年级发放物资,并代表学院向同学们问好,询问大家目前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提醒大家提高疫情防控意识,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叮嘱大家要坚定抗“疫”信心,安心在校学习,确保自身安全。物资发放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本次物资发放和老师的.暖心话语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学院的温暖,同时再次认识到了共筑抗疫防线的重要性,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自疫情以来,体育学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多次组织防疫物资发放,并通过不同形式了解学生现实诉求,充分体现了学院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共抗疫情,共克时艰,学院将继续做好在校生的疫情防控思想教育、防疫管理与服务工作,将校园疫情防控安全稳定工作扎实、高效推进。

疫情期间物资组工作总结 篇4

4月9日下午,工商学院在芳华广场为学生发放口罩及消毒液等物资,保障学生疫情防控物资的充分供应。党委书记冯庆禄现场亲自为学生分发。

分发物资的过程中,学生们佩戴口罩,井然有序。冯庆禄为领取物资的同学分装消毒液,并代表学校党委向同学们问好,亲切地询问学生目前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叮嘱大家要坚定抗疫信心,安心在校学习,同时做好防疫工作,确保自身安全,加强沟通交流,做到让家长、学校放心。

自开学以来,工商学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及学生工作的各项安排。按照学校防疫要求,学院多次通过深入走访宿舍、线上班会、谈心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诉求。此次发放防疫物资,充分体现了校院对学生的关爱,心系学生,共抗疫情,共克时艰,用实际行动为学生的在校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暖心服务,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疫情期间物资组工作总结 篇5

为做好全区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区委宣传部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根据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有关宣传安排,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科学防范,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战役提供坚强的.宣传舆论支持,取得阶段宣传成效,现将宣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成立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组长的宣传工作组,xx常委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落实宣传组各项责任。制定了《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方案》《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网络舆情导控工作预案》,各成员单位紧密协作,情况互通,小组内召开了会议,及时高效推进各项宣传任务落实。

二、突出重点,压实责任

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重点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宣传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防控工作安排;宣传我区防控工作推进情况、成效;宣传各级各单位深入一线开展防控工作;宣传科学防控疫情知识;开展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1、实抓新闻宣传,全面报道我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区属媒体新闻宣传。区属媒体全员在岗待命,组建一线采防小分队,全方位报道区防控工作指挥部各项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发布重要告示,全面宣传各级各单位工作进展及成效,突出宣传我区一线人员抗击疫情先进典型,广泛宣传科学预防知识,在电视、网站、手机报及“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累计刊发转发相关信息。

2、硬抓舆情管控,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突出引导自媒体网络正面宣传。网络监测到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相关网络舆情。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持续加强全区疫情防控社会宣传,在电视、重点地段、电子屏等密集投放宣传标语,发布科学防控宣传资料。统筹区内区外媒体加强新闻宣传,增强全区上下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狙击战的信心和决心。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研判处置涉武舆情,坚决打击造谣者,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秩序。

疫情期间物资组工作总结 篇6

(一)健全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机制

各园区、镇街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要在属地新冠肺炎防控指挥机构领导下,不断完善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齐抓共管、融合高效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各园区、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一把手负总责,组建一套班子,制定一个方案,统一一个口径的校园疫情防控“四个一”工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结合疫情形势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情况,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策”,重点人员“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返校等原则,对照《东莞市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清单》,调整疫情防控机制和策略,制订、细化开学师生返校安排、疫情防控准备等工作方案,重点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学校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和学校封闭封控管理工作方案,将开学工作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等统筹组织安排。

(二)全面精准做好师生员工排查

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排查全体师生员工暑假假期去向,精准掌握学生、学生同住家人、教职员工身体状况,离莞、出省、出境情况及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县、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中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是否是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是否有核酸阳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新冠肺炎确诊等情况,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掌握上述重点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分布情况、在校内各年级、各班级分布情况、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

各级各类学校要在返校前14天将新生、插班转入学生和新入职教职员工纳入学校疫情防控网络,明确对接跟踪的负责人,了解其假期行程和健康状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积极建议引导不在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地区、封闭封控地区的师生员工和家长返校前14天返回东莞,在莞没有居住地的返回家庭所在地(中职学校云南学生由市教育局统一安排),非必要不出莞,减少外出与聚集,开展自我健康监测与管理。

(三)分类做好健康管理和服务

密切关注疫情情况,随时研判全国及当地疫情形势。对已返校的师生,要继续落实每日晨午晚检及因病缺勤跟踪登记制度,出现身体状况异常严格按规范指引处置。对尚在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要引导他们按照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暂不返莞,待所在地降为低风险地区后再返莞。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四精准”“六分”“一独立”“三全”“五管”校园疫情防控要求,精准掌握返校师生返校前14天行程轨迹,主动排查返校后14天内有原居住地中高风险等级管理的师生,及时联系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和社区“三人小组”,按最新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分类健康管理。

1、对高风险地区来(返)莞师生开展14天集中隔离(自离开高风险地区起算)。

2、对中风险地区来(返)莞师生开展14天居家隔离(自离开中风险地区起算)。

3、对高风险所在县区来(返)莞师生开展“7+7健康管理”(即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并在第1、3、7、14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4、对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除所在县区以外的非封闭封控地区)来(返)莞人员,应在学校(家庭)所在社区统一安排下,开展核酸“三天两检”(两次核酸采样间隔24小时)和14天居家(校)健康监测。

5、对中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非封闭封控地区)来(返)莞返校的人员,应开展“四个一”(即: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扫一次健康码、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和14天自我健康监测。

6、所有从外省直接来(返)莞的师生,抵莞后进行核酸三天两检。暑假期间非必要不组织市外省外研学、交流、培训等活动;原计划组织离粤离莞培训,尚未出行的原则上取消,已出行的返莞后落实核酸检测(省外返莞三天两检,市外返莞一次核酸检测)。

7、入境人员(澳门除外),严格实行“14+7”健康管理措施无异常后方可返校。14天集中隔离,第1、4、7、14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7天居家健康(隔离)监测,第15、21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8、内地民族班学生提前返校后,应在校内相对独立区域进行14天的健康监测和相应的核酸检测,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登记报告等管理制度,同时注意做好后勤保障和心理疏导等。

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县、地市等重点地区返莞的师生,要按指引分层分级做好健康管理。对出现本地传播疫情、尚未划定风险等级的地市,参照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管理。

(四)精准制定返校人员名单

各级各类学校在对师生员工进行连续14天健康监测、认真核对行程情况、粤康码基础上,确定可返校人员名单。

疫情防控重点师生员工应暂缓返校,待所在地区降至低风险等级后或按防控要求健康管理后方可返校。疫情防控重点师生员工包括开学时仍处于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中风险地区、封闭封控管理地区,仍在境外的人员;14天内来自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地区未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含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正在接受隔离医学观察(含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含治愈出院确诊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等。

健康申报患传染性疾病急性期(如流感急性期、肺结核病活动期等)的师生员应暂缓返校,待治愈后凭复学证明返校。

(五)全面做好校园卫生环境整治

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开学前开展一次全面的校园卫生环境整治,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做好通风、清洁和消杀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一是重点做好饮用水、食堂卫生的清洁消毒。要在卫健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自备水源的防护,做好供水设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直饮水、饮水机等)的清洁消毒工作。在开学前要组织人员对学校食堂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要彻底清洗、消毒学校食堂设备设施及餐饮用具;清除卫生死角及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和调料。

二是对教室、宿舍、厕所、留观室、卫生室、医务室、图书馆、办公室、会议室等重点场所,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预防新冠肺炎疫情卫生清洁消毒指引(第三版)》的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加强各类场所的通风,对人员可能密集且自然通风不足的场所进行改造,安装机械通风装置,确保通风条件良好。

三是完善校园内洗手设施配置,学校要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安放在校园、教学楼、食堂、厕所、运动场所等入口处,布局要合理,洗手液、皂液器等要配足。

四是全面加强校车清洁消毒工作。开学前对所有校车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杀清洁工作,确保不留死角;开学后,要严格按照指引要求做好每日出车前后的清洁消毒工作和测温工作,提醒学生佩戴口罩,确保学生乘坐校车卫生安全。

(六)强化防疫物资和医务室、留观室管理

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根据学校规模、学生及教职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储备2周用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口罩、消毒设备、消毒用品、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洗手液等,并保障持续供应。测温设备要在师生返校前全面检查一次,有损坏的要及时修复。要提醒学生在返校前准备足够的备用口罩。要加强防疫物资管理使用,确保卫生、安全、有序。

各园区、镇街教育管理中心要主动会同属地卫健、疾控部门,指导加强学校医务室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做好校医人员的业务培训,探索开展对学校医务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管理,确保学校医务人员全面熟悉掌握职责范围内疫情防控有关规定指引。

各中小学校要在开学前按要求完善设置好临时隔离观察室(区),高校、技工院校和中职学校要按要求完善设置足够且相对独立的健康观察区域(宿舍),并进行全面检查,梳理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并做好生活、医疗服务等所需的设施设备及专业人员配备。

(七)完善应急机制,强化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各学校要完善和规范与社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责任人和联系方式。逐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医务人员配置,落实中小学校卫生健康兼职副校长配备,协助指导学校开展日常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学校修订完善新冠肺炎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现校园传染病个案病例,分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学生返校前,各级各类学校要会同属地相关部门开展演练。对可能产生人群密集的各项活动,至少演练1次,优化学生活动安排,减少聚集;完善发热病人处置、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发现新冠肺炎阳性病例或密接次密接人员等不同场景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演练脚本,开展桌面推演或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实境演练。确保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疾控中心—定点医院的联防联控机制健全、沟通顺畅,确保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处置工作内容和流程。

(八)有序组织学生返校

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可返校学生名单,在属地园区、镇街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统筹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落实“四精准”“六分”“一独立”“三全”“五管”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完善开学返校工作方案,组织师生员工分期分批错峰、安全有序返校。

(九)积极推进师生疫苗接种

各镇街教管中心、各学校要切实担负起疫苗接种组织动员的主体责任,精心组织适龄学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落实疫苗接种规范,由班主任或安排专人了解学生疫苗接种禁忌,落实家长知情同意,在开学前开展查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记录工作,查看学生预防接种证、电子预防接种凭证、健康码接种凭证等接种记录,建立应接未接人员台账并做好补种。

要全面推进教职工接种,各级各类学校要逐一摸查教职工未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情况,建立台账,加强宣传引导。各镇街教管中心要对各学校疫苗接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通报,压实责任,推进应接尽接,推动各校适龄学生和教职工疫苗接种全程覆盖率率尽早达到95%以上。

(十)全面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各园区、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要在总结过往疫情防控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疫情形势和工作进展,进一步完善进出学校、教学、就餐、住宿、课外活动的卫生健康行为规范、过程规范。把好校门关,严控无关人员进入校门。

(十一)加强校园各类传染性疾病防控

各园区、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秋季学期流行传染病的特点,全面加强新冠肺炎、登革热、诺如病毒感染暴发、手足口病、季节性流感、人禽流感等动物源性流感的防控,提醒学生及家长可根据身体状况,加强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等疫苗的接种。

在持续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下,坚持人、物和环境同防,坚持新冠肺炎与学校常见急性的传染病多病共防,坚决遏制传染性疾病在学校流行、暴发。在属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坚持每日、每周、每月研判制度,严格实行常态化阶段传染病防控各项制度,疫情防控期间继续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好师生健康监测与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课)病因追踪登记报告、复课证明查验、环境通风清洁消毒等工作。

(十二)重视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学前要主动联系家长,指导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醒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发生亲子冲突,特别要密切关注开学前孩子的情绪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向学校或相关部门求助。各镇街教管中心要统筹协调,运用好市、镇两级心理援助专家团队资源优势,组织好对心理健康工作相对薄弱学校的帮扶督导工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