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研工作总结

请欣赏主题教研工作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教研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坚持以用心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为主题,在“科研为先导”的旗帜下,进一步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紧紧围绕新的学科课程标准,透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帮忙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教科研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转变观念,取得了必须成绩。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课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贯彻执行崇尚创新的工作精神及用心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如教学管理。在“教书匠”、“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本学期,我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课堂教学策略、学科专题研究等。邀请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来校作教科研知识讲座,并邀请了首席教师徐瑞芳校长来我校就教师专业化发展做了专题讲座。透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善创新的教科研教师队伍。

2、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

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各课题组成员能将自我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教研组长及为教科室组长。在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明确了本教研组研究课题,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状况,围绕学校的课题,落实研究方向。在公开课研讨、备课组活动等教研活动中,课题研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料进行,主要分析研究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资料。

本学期,我校遵循“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在学期初定出自我的教研专题,数学组的“问题解决意识”、低年级语文组的“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潜力”、英语组的“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自然学科的“实验课中实验观察的指导”,还有其它学科也分别根据实际教学制定出了教研专题。各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教研活动资料要围绕自我的专题进行活动,学期末撰写专题论文,根据论文的质量,学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教师进行奖励。

3、全体教师撰写反思、随笔,构成浓厚的氛围。

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学校每月由教研组长进行月查,期中和期末由教导处进行检查。透过写教学反思和后记,不仅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而且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状况,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好一篇自我的专题论文,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全校共收到了70多篇教师的校内的教学论文及十多篇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的论文。其中汤群教师的教育叙事《和孩子聊会闲话》在《胶州教育》杂志第五期刊出。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是课题研究。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用心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一样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一样;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透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我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潜力。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齐,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能够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4、培养教育科研意识。

对教师而言,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基于上述观点,我镇各校注意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方面下功夫。(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以前,学校大部分教师对教科研漠不关心,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专利,自我把书教好就行了。针对这种认识,我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教科研的好处,揭开教科研神秘的面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务必搞好教科研,搞好教科研是指导教师走进新课程,以及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并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量化管理,逼着教师改变过去的看法,增强教科研意识。(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我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仅仅仅停留在提高学历,训练教学基本功。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自我所从事的事业自觉地去追求探索和研究。为此,我们多次请有关人员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培训。提高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潜力。

主题教研工作总结 篇2

一、抓教学,促质量,再创新辉煌

1、以目标为动力,中考再次创佳绩。

在县局的统筹安排下,以去年秋季全县初三期末统考成绩为依据,教研室对基层十一所中学进行成绩比对,制定了20xx年中考教育目标任务,于20xx年2月27日,全县中考工作动员会在县城召开,各中学校长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明确划定了各校的中考各项目标,强化了中考意识。重压之下必出高招,经过一年上上下下的协作与努力,教育领导的全力支持,一线教师的奋力拼搏,教研力量的鼎力相助,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使得中考及格率、万人及格率、总均分三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有的进入第三的行列,给中阳教育、给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完成中考新目标,再铸教育新辉煌”的誓言再一次实现。

2、以服务为初衷,教研员全力研教研学。

中考全程复习,县教研室中教组人员倾巢出动,外搞信息,内搞研究,深入基层,听课、研讨、讲座——真正实现了教研人员的导演角色:教师中的“教师”。

前半学期教研室工作的重心就是中考复习与研究,仅从今年二月中旬至四月底统计,十周时间内,教研室人员从未休息过一天,每周日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全组人员分头出击,分片下乡。

一是分析研究初三教情、学情,协助基层研究中考复习,制定措施,调整策略,优化教学;

二是听课,进行一线指导,狠抓初三教师的备、批、辅等教学环节,把抓落实渗透到常规教学领域的过程环节中;

三是讲座辅导,从宏观上把握复习的导向,从微观上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研究性学习辅导。

转入后半学期,中考复习进入攻坚与练兵阶段,

一是广泛获取中考信息的基础上,外出考察,采集试题,拜师讨经。

二是强练内功,组织安排了全县初三实战演练;

三是反思与矫正,分散复习,集中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现偏差,随时矫正,真正发挥了以研促教,以研导教的功能。中考复习全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和把握中考复习的“四大研究”,为中考复习提供了一种无形的智力资源,指导了全县的中考复习工作,有力地推动和提升了我县中考复习效益。

另外,为及时传递教学信息,服务基层教学教研,由教研室主办,创办《教研通讯》,双月刊出,为全县教师创建了交流与学习的阵地,成为教学与研究的喉舌,交流信息的窗口,营造了中考复习的浓郁氛围。

3、以攻关为策略,确保复习工作有效推进。

在局领导的宏观调控下,从去年年底教研室就开始策划,本着“全县教育一盘琪”的思想,由教研室各科教研员牵头,吸收基层学校有经验、有实力的骨干教师,组建了学科攻关组,成为指导全县中考复习的骨干力量。组织命制中考复习试题,组织中考质量分析研讨,编印中考复习资料,采集中考最新信息,研究中考课堂等常规教学,我们将中考复习全程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过基础,攻关组联手互动,内外研讨,抓信息,搞试题质量分析,组织教师分科交流研究复习对策,第二阶段大综合,将学科知识分块复习,分层推进,分类教学,攻关组组织跨校牵手结对,开展校际交流,实现资源互补,整体提高;第三阶段大练兵,基层学校组织考试,县教研室组织评阅试卷,攻关组分析教情学情,一线教师查补缺漏,通力合作,齐研共进,形成了以考促学,以学论教,以教促研,以研助教的复习优势;攻关组建设,这对初三教师,尤其是初次代毕业班的教师,开了一剂良方,助了一臂之力,使中考复习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4、以研讨为契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根据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三月份,中教组人员组织基层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赴省参加中考复习研讨,聆听了省教科院贺斌等主讲的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中考改革思路、20xx年中考各科命题走势及命题技术研讨,以及20xx年中考复习经验交流的报告。回来后,紧接着教研室又请了省级专家,对全县初三各科教师184人进行了面对面、手把手的中考复习指导。

中教组各科教研员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使得这两次交流研讨活动有高度,有力度,有知识,有方法,组织上严密,活动上紧凑,指导上有效,反映上良好,各科教研员与同科教师通过讨论与交流,进行问题反馈与反思,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5、以月考为抓手,强化练兵重实效。

为及时掌握各校中考复习的学情与教情,不断探究和指导今年全县中考复习,教研室统一安排,对全县初三学生进行大范围的中考模拟练兵训练,本着“三统一”,“三自主”的原则,科学安排了五次模拟测试,两次优生竞赛。县教研室中教组人员,从试题选制到组织发放,从资料的收集到成绩的通报,从分析反馈到考试,步步到位,有条不紊,滚动推进。结果证明,五次练兵,两次优生竞赛,无论从轰动效应,还是实质效应,对后来中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抓课改,树理念,推动基础教育实施进程。

我县实施课程改革已过五年,推进全县各中小学新课程实施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化阶段,新理念、新行为渐行渐深,新情况、新问题也渐行渐现。如何立足我县的实际,发挥教研、教学、师训三线整合“研训一体化”专业引领优势,做好新形势下的新课程实施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在实践中,我们将工作重心下移至基层学校,阵地前移到课堂,与教师一道研究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通过开展新课程“教材解读、理念实践、专题调研”系列活动,努力突出研训工作的“真”“实”“深”。

1、以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纲要》精神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安排部署下,县教研室制定了中阳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规划,参与了省市级培训,组织了县级培训。

(1)、县教研人员、骨干教师的全面培训。全年中,组织县教研室有关教研人员和基层学校部分骨干教师30余人,分批分期赴省和地进行学科技能培训,使每位参训者从思想观念,包括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等有了更新的认识,更高的理解。

(2)、县级特岗教师培训。在省市培训的推动下,经过赴省市培训者的精心酝酿准备,在县教育局组织安排下,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于20xx年暑期在进修校,组织全县中小学新聘特岗教师,进行了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内容有“多元智能理论”、“新课标解读”、“新教材解说”、“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示范课讲评”等内容,累计培训人数达一百多人次。这次培训与以往培训最大的不同是:严肃了培训纪律,每天至少点名三次;观摩录象示范课,采取互动学习培训方式,培训结束考试考核评定。

这次培训,特岗教师的积极性很高,为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要求参加。大大激发了新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洪流的热情,新教师们都愿意通过新课程改革来提高自己,促进自己。

通过上述的两级培训,增强了教师对实施新课程的实力,进一步强化了新课程标准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理念,明确面对课改应如何做准备,为教师走上新岗位,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创造了条件。

2、以课改为导向,确保教学有序展开。

课程改革要卓有成效,扎实展开,还必须要有一个富有成效的纲要和计划,以此来统一提高教师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引领全县教师明确课改方向,健康稳步发展。

为此,学期初,我们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精神,认真执行新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每一门课程。为避免课程改革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走过场,搞应付的现象,由县教研室牵头,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计划》和《学科课程实验计划》,对全学期的实施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进度目标,并于20xx年春秋两季开学初,由分管教学的李永生局长和教研室胡海明主任亲自带队,带领中小教全体教研员,对全县各中小学校常规教学,从备、讲、改、辅等几方面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大力推动和规范了学校教学与教研工作的开展。

3、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浓郁研究氛围。

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实在在的探索与实践。因此,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营造浓郁的研究与探索氛围。

一是创新教研新模式。

在全县开展务实有效的“5+1”校本研训活动。开学初,要求各基层学校建立完整的校本运行制度,制定了统一的“5+1”校本研训活动计划,各中小学要求组织每周5天教学,周六研训,以“教师自研——教研组互研——教师与教研员齐研”的教研新格局而展开;

二是开展主题性系列活动。

在教育局的宏观指导和教研室的具体组织下,于20xx年4月,举办了一次小学优质示范课活动,参加活动的教师积极主动反思,进行问题研究,为青年教师做示范,铺路子;还组织进行了新课程公开课活动,评选出了一些本土示范课,选拔了一批课改新秀,确保了我县课改实验有序展开。

同时,利用《教研通讯》这一窗口,进行宣传交流,全年共举办六期,及时宣传报道课改动态,传播课改信息,营造了浓郁的课改气氛,提升了教师的研究品味。

4、以评价为突破,创建师生发展舞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去的那一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和管理评价制度,现在有的方面已经过时,以前考虑的是如何教,现在是注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以前是突出结果的获得,现在重视的是探究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所以评价机制必须对此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调控,因此我们县教研室重新修订了新的课程评价办法,逐步向着构建新课程评价体系努力,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着重关注如下三点:

一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三是建立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年中,下基层,进课堂,评教学,我们就是用新的评价办法指导基层教学活动。

新一轮的课改常态化运作,必须以新的评价做支持,而新的课程评价建立,将为新一轮课改常态化运行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我县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教研工作总结 篇3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发展为目标、改革为动力、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中心,用心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职责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现将本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研讨,全员参与

1、为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群众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我的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

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光,继续组织教师透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了新认识。学校组织教师观看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录像资料,透过学习笔记、网络博客交流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科研论文。

2、人人尝试做研究

本学期,学校以《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研究》课题为切入点,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先学习,后尝试,努力做到将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教师不断地对自我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自我的教学行为进行决定与审视;对自我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潜力。

3、搭建平台,深化教研

本学期学校透过网络平台定期开展网上教研活动,科研室和各课题组定期发表科研专题,透过学习、讨论,交流、互动,点评、小结。提高了教师网上教学科研的潜力,对“高效课堂”的改革,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整体布局,构成课题研究规划

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依据我校的实际状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构成三个课题组:国家级子课题《小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研究》,市级课题《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研究》和《一日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实验研究》。

各课题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制定研究课题方案,有计划的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记录、总结,与展示活动。我们还坚持“立足课堂,营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以应用性课题研究为主,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构成百舸争流的局面。

三、用心认真地开展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

学期初,学校召开了科研会议,对“十一五”课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十二五”规划课题作了展望。学校将继续根据办学方向和特色建设,在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办学质量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本学期我校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这项课题进行了研究,该课题将引领我校信息技术教学,以新颖的网络教学形式,激发教师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意识与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室进一步加强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总结阶段成果,提高研究深度,在理论总结上力争档次,求提高;在实践中开展实验状况阶段性总结,务求认真落实。我们透过开展校级课题研讨汇报活动,查看资料、方案总结、听观摩课、展示实验成果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工作。

四、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要有成果意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我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必须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构成自我的理论认识结构。本学期,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科研科研成果的征集。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科研室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五、存在的不足和工作措施

在越来越深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自身的水平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尤其在我们的学校“小课题”研究中就能够看出,理论知识不完善、研究工作缺乏思考、课题题目的不规范等问题突涌而至,可见老师们的科研潜力还亟待提高。同时我们部分老师的研究热情还不足,我们的创新精神还不够,我们研究的外部环境还不尽人意。

在下学期我们将更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使校园里有一股研的氛围,老师们一齐拿起智慧的钥匙打开这座一贯认为神奇的大门,跨过教育科研这座被视为高不可攀的大门,走进教育教学研究的行列,成为一名研究者。“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育科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回顾本学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带给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主题教研工作总结 篇4

一、抓教学,促质量,再创新辉煌

1、以目标为动力,中考再次创佳绩。

在县局的统筹安排下,以去年秋季全县初三期末统考成绩为依据,教研室对基层十一所中学进行成绩比对,制定了20xx年中考教育目标任务,于20xx年2月27日,全县中考工作动员会在县城召开,各中学校长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明确划定了各校的中考各项目标,强化了中考意识。重压之下必出高招,经过一年上上下下的协作与努力,教育领导的全力支持,一线教师的奋力拼搏,教研力量的鼎力相助,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使得中考及格率、万人及格率、总均分三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有的进入第三的行列,给中阳教育、给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完成中考新目标,再铸教育新辉煌”的誓言再一次实现。

2、以服务为初衷,教研员全力研教研学。

中考全程复习,县教研室中教组人员倾巢出动,外搞信息,内搞研究,深入基层,听课、研讨、讲座——真正实现了教研人员的导演角色:教师中的“教师”。

前半学期教研室工作的重心就是中考复习与研究,仅从今年二月中旬至四月底统计,十周时间内,教研室人员从未休息过一天,每周日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全组人员分头出击,分片下乡。一是分析研究初三教情、学情,协助基层研究中考复习,制定措施,调整策略,优化教学;二是听课,进行一线指导,狠抓初三教师的备、批、辅等教学环节,把抓落实渗透到常规教学领域的过程环节中;三是讲座辅导,从宏观上把握复习的导向,从微观上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研究性学习辅导。转入后半学期,中考复习进入攻坚与练兵阶段,一是广泛获取中考信息的基础上,外出考察,采集试题,拜师讨经。二是强练内功,组织安排了全县初三实战演练;三是反思与矫正,分散复习,集中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现偏差,随时矫正,真正发挥了以研促教,以研导教的功能。中考复习全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和把握中考复习的“四大研究”,为中考复习提供了一种无形的智力资源,指导了全县的中考复习工作,有力地推动和提升了我县中考复习效益。

另外,为及时传递教学信息,服务基层教学教研,由教研室主办,创办《教研通讯》,双月刊出,为全县教师创建了交流与学习的阵地,成为教学与研究的喉舌,交流信息的窗口,营造了中考复习的浓郁氛围。

3、以攻关为策略,确保复习工作有效推进。

在局领导的宏观调控下,从去年年底教研室就开始策划,本着“全县教育一盘琪”的思想,由教研室各科教研员牵头,吸收基层学校有经验、有实力的骨干教师,组建了学科攻关组,成为指导全县中考复习的骨干力量。组织命制中考复习试题,组织中考质量分析研讨,编印中考复习资料,采集中考最新信息,研究中考课堂等常规教学,我们将中考复习全程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过基础,攻关组联手互动,内外研讨,抓信息,搞试题质量分析,组织教师分科交流研究复习对策,第二阶段大综合,将学科知识分块复习,分层推进,分类教学,攻关组组织跨校牵手结对,开展校际交流,实现资源互补,整体提高;第三阶段大练兵,基层学校组织考试,县教研室组织评阅试卷,攻关组分析教情学情,一线教师查补缺漏,通力合作,齐研共进,形成了以考促学,以学论教,以教促研,以研助教的复习优势;攻关组建设,这对初三教师,尤其是初次代毕业班的教师,开了一剂良方,助了一臂之力,使中考复习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4、以研讨为契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根据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三月份,中教组人员组织基层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赴省参加中考复习研讨,聆听了省教科院贺斌等主讲的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中考改革思路、20xx年中考各科命题走势及命题技术研讨,以及20xx年中考复习经验交流的报告。回来后,紧接着教研室又请了省级专家,对全县初三各科教师184人进行了面对面、手把手的中考复习指导。中教组各科教研员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使得这两次交流研讨活动有高度,有力度,有知识,有方法,组织上严密,活动上紧凑,指导上有效,反映上良好,各科教研员与同科教师通过讨论与交流,进行问题反馈与反思,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5、以月考为抓手,强化练兵重实效。

为及时掌握各校中考复习的学情与教情,不断探究和指导今年全县中考复习,教研室统一安排,对全县初三学生进行大范围的中考模拟练兵训练,本着“三统一”,“三自主”的原则,科学安排了五次模拟测试,两次优生竞赛。县教研室中教组人员,从试题选制到组织发放,从资料的收集到成绩的通报,从分析反馈到考试总结,步步到位,有条不紊,滚动推进。结果证明,五次练兵,两次优生竞赛,无论从轰动效应,还是实质效应,对后来中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抓课改,树理念,推动基础教育实施进程。

我县实施课程改革已过五年,推进全县各中小学新课程实施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化阶段,新理念、新行为渐行渐深,新情况、新问题也渐行渐现。如何立足我县的实际,发挥教研、教学、师训三线整合“研训一体化”专业引领优势,做好新形势下的新课程实施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在实践中,我们将工作重心下移至基层学校,阵地前移到课堂,与教师一道研究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通过开展新课程“教材解读、理念实践、专题调研”系列活动,努力突出研训工作的“真”“实”“深”。

1、以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新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的能力,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纲要》精神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安排部署下,县教研室制定了中阳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规划,参与了省市级培训,组织了县级培训。

(1)、县教研人员、骨干教师的全面培训。全年中,组织县教研室有关教研人员和基层学校部分骨干教师30余人,分批分期赴省和地进行学科技能培训,使每位参训者从思想观念,包括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等有了更新的认识,更高的理解。

(2)、县级特岗教师培训。在省市培训的推动下,经过赴省市培训者的精心酝酿准备,在县教育局组织安排下,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于20xx年暑期在进修校,组织全县中小学新聘特岗教师,进行了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内容有“多元智能理论”、“新课标解读”、“新教材解说”、“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示范课讲评”等内容,累计培训人数达一百多人次。这次培训与以往培训最大的不同是:严肃了培训纪律,每天至少点名三次;观摩录象示范课,采取互动学习培训方式,培训结束考试考核评定。

这次培训,特岗教师的积极性很高,为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要求参加。大大激发了新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洪流的热情,新教师们都愿意通过新课程改革来提高自己,促进自己。

通过上述的两级培训,增强了教师对实施新课程的实力,进一步强化了新课程标准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理念,明确面对课改应如何做准备,为教师走上新岗位,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创造了条件。

2、以课改为导向,确保教学有序展开。

课程改革要卓有成效,扎实展开,还必须要有一个富有成效的纲要和计划,以此来统一提高教师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引领全县教师明确课改方向,健康稳步发展。

为此,学期初,我们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精神,认真执行新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每一门课程。为避免课程改革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走过场,搞应付的现象,由县教研室牵头,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计划》和《学科课程实验计划》,对全学期的实施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进度目标,并于20xx年春秋两季开学初,由分管教学的李永生局长和教研室胡海明主任亲自带队,带领中小教全体教研员,对全县各中小学校常规教学,从备、讲、改、辅等几方面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大力推动和规范了学校教学与教研工作的开展。

3、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浓郁研究氛围。

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实在在的探索与实践。因此,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营造浓郁的研究与探索氛围。

一是创新教研新模式,

在全县开展务实有效的“5+1”校本研训活动。开学初,要求各基层学校建立完整的校本运行制度,制定了统一的“5+1”校本研训活动计划,各中小学要求组织每周5天教学,周六研训,以“教师自研——教研组互研——教师与教研员齐研”的教研新格局而展开;

二是开展主题性系列活动。在教育局的宏观指导和教研室的具体组织下,于20xx年4月,举办了一次小学优质示范课活动,参加活动的教师积极主动反思,进行问题研究,为青年教师做示范,铺路子;还组织进行了新课程公开课活动,评选出了一些本土示范课,选拔了一批课改新秀,确保了我县课改实验有序展开。

同时,利用《教研通讯》这一窗口,进行宣传交流,全年共举办六期,及时宣传报道课改动态,传播课改信息,营造了浓郁的课改气氛,提升了教师的研究品味。

4、以评价为突破,创建师生发展舞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去的那一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和管理评价制度,现在有的方面已经过时,以前考虑的是如何教,现在是注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以前是突出结果的获得,现在重视的是探究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所以评价机制必须对此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调控,因此我们县教研室重新修订了新的课程评价办法,逐步向着构建新课程评价体系努力,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着重关注如下三点:一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三是建立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一年中,下基层,进课堂,评教学,我们就是用新的评价办法指导基层教学活动。

新一轮的课改常态化运作,必须以新的评价做支持,而新的课程评价建立,将为新一轮课改常态化运行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我县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抓联片,跨校际,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回顾xx年度联片教研的工作,可以概括为:部署合理,认识充分;组织有序,准备到位;积极活动,研究投入;主题突出,模式有效;

部署合理,认识充分;近年来,我县基础教育随着课程改革推进,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仍面临着十分突出的问题,主要是许多学校因生源锐减、学校规模较小,加之联村办学布局调整,多数乡村已成为教学分散点,教学环境、硬件设施、教师年龄、学历结构、生源质量等客观因素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研活动,很难形成教研氛围,致使专业引领匮乏。大多乡村教师教研意识淡薄,教学方法单一。为了让全县各乡镇每一所小学、每一个教师都能参加到校本教研中来,共同进步、整体发展,我们共同思考,逆境中寻求思路,尝试着开展了区域互动,校际联手的形式弥补不足;去年,孟县现场会又给了我们有效的指点迷津,选择了联片教研开展活动,使学校校本教研质量得以有效运行,解决了山区教师教研的不足与困惑,通过实践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组织有序,准备到位;为推动联片教研工作,我县构建合理的教研网络,由学区校长牵头,在中小学各4所龙头学校建立了教研基地,即各四个片区,每个片区的学校负责领带1—2所学校或中心校。

初中为:1、宁兴中学片区(宁兴初中部、中阳四中、关上中学);2、中阳二中片区(中阳六中、关上中学);3、新城中学片区(新城中学、中阳五中、吴家峁中学);4、联盛中学片区(联盛初中部、中阳三中)。

小学为:北街小学片区(北小、枝柯中心校、宁乡中心校)、城南小学片区(培英学校、武家庄中心校、下枣林中心校)、宁兴小学片区(宁兴小学部、暖泉中心校、刘家坪学区)联盛小学片区(联盛小学、金罗中心校、张子山中心校)。

各片区学校为县基地校,各中心校的示范校为县基地校。

为强化联片教研的整体功能,我县构建了联片教研组织领导机构,由中阳县教育体育科技局杜凤生局长担任中阳县联片教研领导组长,教育体育科技局李永生副局长担任联片教研领导组副组长,成员由各中学校长、中心校长、县教研室领导组成;各片区领导组组长由各片区基地校校长担任,成员由所属学校或中心校校长及部分校领导组成;建立了联片教研学科指导组,由县教研室主任牵头,县教研室教研员及兼职教研员组成学科指导组成员;在组织教研时,我们更加注重联片教研的组织性、实践性和全员性,使各校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积极活动,研究投入;一是领导重视亲力亲为,提供有力保障;我县教育体育科技局十分重视联片教研工作,杜局长经常性关注和指导联片教研活动,相继出台了联片教研实施方案,随即教研室迅速行动,发出《关于开展中阳县联片教研活动的通知》的函件,做出详尽的活动安排,有效指导全县联片教研活动。二是多种形式联片教研,实行校际互动;联片教研的开展,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展开活动,主要表现在:

1、校际会课:以片区为单位主要通过“课”的形式,交流、探讨;课后一般安排教研组代表的说课、执教的实践反思和观课者向执教者的提问与对话,然后组织分组讨论,最后为大组交流汇总、小结,并提出下次活动有关准备事项等。这种会课与目前常见的观摩展示课和评比课有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会课”的目的是讨论切磋、研究问题,一般不评谁优谁劣。从目前的实践效果看,教师参与面很广,在动力与智慧方面也均有良好的反映,教师们戏称这是“以课会友”,感觉良好。

2、教学互访:教师为研究解决问题而向有关学校的教师发出邀请或要求访问。教学互访的联片教研,大大增强了教师间的交流机会,使教师间彼此了解熟悉,也使合作程度大大加强,遇到困难时请求互助,获得经验时希望分享的主动行为渐渐多起来,也由于彼此了解,选择交流对象就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专题合作:这种合作一般出于共同的理念价值追求和面临相同、相似的问题而产生的需要,如宁兴初中的《中小学数学的过渡性教学》专题研究,同小学教师也进行了合作。在合作中,使教师在相互观摩和研究中对数学教学有了更切实的体会。

4、同伴结对:如“带教”法,老带小,高带低,强带弱等,“带教”的内涵在扩展,“带教”的形式在创新,在我县的联片教研中,即有传统意义上的“带教”,也有无界线的“跨校带教”,还有了那种亦师亦徒,互为师徒式的“同伴结对”。

5、送课到校:本年度我们首先是由城区学校牵头,组织骨干教师,组成“巡讲团”分期送课到受援的薄弱学校。二是基地学校向周边学校义务送课。三是结对子学校中强势学校向弱势学校义务送课;

主题突出,模式有效;本年度联片教研活动,我们的三大主题是:单元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改革、教学互动反思;开展以城乡互动、观摩研讨、示范引领、教研论坛等为主要形式;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创新发展为归宿。我们的做法是:

1、教研员实行蹲点教研,开展有效互动。县教研室组织16名中小学科教研员,实行蹲点包片制度,每片区二人,加入片区活动,参与片区教研,及时反馈信息,优点交流推广。同时蹲点教研,与教师个体间开展“对话式互动研讨”,聆听教师的倾诉,解答教师的困惑,在作出理论指导的同时,引导和促进教师积极地自我反思。

2、开展送教下乡,相互交流提高。xx年我们搞了一次城乡互动,由城区学校选拔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讲示范课、教学反思活动,为乡镇教师引路,随后将乡镇教师请回到城区学校,为他们讲座培训学习、学科教研指导、课堂教学示导。

3、围绕主题活动,突出教研重点。本学期,县教研室经过一段时期的联片教研,发现课堂教学中不能将现有的现代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有效应用,针对出现的问题,下一步接着以“课堂教学与多媒体应用的有效整合”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展开研究,着重解决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4、组织教学论谈,开展教学反思。我们借联片教研行为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进行了专项活动;

一年来,在联片教研这个舞台上,教师们更新了观念,学到了方法,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得到了成长,许多实践者由囿于已见到胸怀开阔,由捉襟见肘到游刃有余,由普通一员锻造为骨干。透过联片教研,我们看到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思路的改观,更带来的是师生行为的转变,带来的是活力,带来的是精神,带来的是观念,透过联片教研,我们看到的是新课程改革的希望,同时也深感不安,责任重大。我们会倍加努力,把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做大做强,以校本教研和联片教研为载体,把我县教研工作推上更高水平。

三、抓落实,重效益,确保教研工作的可持续性。

为了全面提升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抓基础,早动手,本年度两学期内在县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县教研室针对基层教学实际,组织了两次全县性的教学常规的指导、调研工作,进一步的了解教情、学情,跟踪考查,动态指导。分别于3月份、9月份,组织县级教研员全员出动,下基层,进课堂,深入基层一线,进行业务调研指导,每到一所学校都要经过查(课程进度、周课时安排)、看(备、批、改及“三记”情况)、听(每科两节课)等环节,了解各基层中小学的教情、学情,进行常规工作的督促指导。经统计考核,教研员人人听课评课达80节以上,有的达到120多节,人人写出调研报告两份,讲座讲稿两篇,业务学习笔记三万字以上,有的超过五万,教学教研论文心得数篇,教育科研省级立项两项,多次参加基层教学研讨,下乡天数最少达60天以上,有的超过110天,县教研员的每一个足迹遍布全县中、小学的每所学校,覆盖了全县中、小学的全体教师,组织并参与了全县中、小学教学教研的每一项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及思路。

一年来,我们县教研室做了大量实效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定的经验,为今后的教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回顾一年来的历程,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也存在着一些实际困难,为了把今后的教研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对一年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深刻的反思:

1、通过一年多的课改实施及新课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我县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转变和提高,但仍有个别老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比较保守,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另有一部分新聘教师,还有待于边学习,边教学,边研训,边提高;

2、县城的班容量过大和农村教学的相对滞后,制约着教学空间,困扰着课改的顺利实施。我们将作为研究对象,创新教学赢得求解;

3、基层中学毕业班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再加上多是第一次代毕业班,缺乏经验,教学进度和尺度把握不准,中考意识不浓,对下阶段的中考复习更是无从下手,急需各级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指导,成为明年春季中考复习的重要任务。

4、考试评价制度为适应当今教育的时代要求、为促进初中教学质量和2010年“教育教学质量”新目标的实现,仍需不断完善,逐步健全。

5、县教研人员更需近快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距县教研员标准还差距过远,使得工作上显得有些顾此失彼,提高教研员素质迫在眉睫。

主题教研工作总结 篇5

一、抓教学,促质量,再创新辉煌

1、以目标为动力,中考再次创佳绩。

在县局的统筹安排下,以去年秋季全县初三期末统考成绩为依据,教研室对基层十一所中学进行成绩比对,制定了20xx年中考教育目标任务,于20xx年2月27日,全县中考工作动员会在县城召开,各中学校长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明确划定了各校的中考各项目标,强化了中考意识。重压之下必出高招,经过一年上上下下的协作与努力,教育领导的全力支持,一线教师的奋力拼搏,教研力量的鼎力相助,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使得中考及格率、万人及格率、总均分三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有的进入第三的行列,给中阳教育、给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完成中考新目标,再铸教育新辉煌”的誓言再一次实现。

2、以服务为初衷,教研员全力研教研学。

中考全程复习,县教研室中教组人员倾巢出动,外搞信息,内搞研究,深入基层,听课、研讨、讲座——真正实现了教研人员的导演角色:教师中的“教师”。

前半学期教研室工作的重心就是中考复习与研究,仅从今年二月中旬至四月底统计,十周时间内,教研室人员从未休息过一天,每周日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全组人员分头出击,分片下乡。

一是分析研究初三教情、学情,协助基层研究中考复习,制定措施,调整策略,优化教学;

二是听课,进行一线指导,狠抓初三教师的备、批、辅等教学环节,把抓落实渗透到常规教学领域的过程环节中;

三是讲座辅导,从宏观上把握复习的导向,从微观上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研究性学习辅导。

转入后半学期,中考复习进入攻坚与练兵阶段,

一是广泛获取中考信息的基础上,外出考察,采集试题,拜师讨经。

二是强练内功,组织安排了全县初三实战演练;

三是反思与矫正,分散复习,集中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现偏差,随时矫正,真正发挥了以研促教,以研导教的功能。中考复习全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和把握中考复习的“四大研究”,为中考复习提供了一种无形的智力资源,指导了全县的中考复习工作,有力地推动和提升了我县中考复习效益。

另外,为及时传递教学信息,服务基层教学教研,由教研室主办,创办《教研通讯》,双月刊出,为全县教师创建了交流与学习的阵地,成为教学与研究的喉舌,交流信息的窗口,营造了中考复习的浓郁氛围。

3、以攻关为策略,确保复习工作有效推进。

在局领导的宏观调控下,从去年年底教研室就开始策划,本着“全县教育一盘琪”的思想,由教研室各科教研员牵头,吸收基层学校有经验、有实力的骨干教师,组建了学科攻关组,成为指导全县中考复习的骨干力量。组织命制中考复习试题,组织中考质量分析研讨,编印中考复习资料,采集中考最新信息,研究中考课堂等常规教学,我们将中考复习全程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过基础,攻关组联手互动,内外研讨,抓信息,搞试题质量分析,组织教师分科交流研究复习对策,第二阶段大综合,将学科知识分块复习,分层推进,分类教学,攻关组组织跨校牵手结对,开展校际交流,实现资源互补,整体提高;第三阶段大练兵,基层学校组织考试,县教研室组织评阅试卷,攻关组分析教情学情,一线教师查补缺漏,通力合作,齐研共进,形成了以考促学,以学论教,以教促研,以研助教的复习优势;攻关组建设,这对初三教师,尤其是初次代毕业班的教师,开了一剂良方,助了一臂之力,使中考复习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4、以研讨为契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根据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三月份,中教组人员组织基层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赴省参加中考复习研讨,聆听了省教科院贺斌等主讲的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中考改革思路、20xx年中考各科命题走势及命题技术研讨,以及20xx年中考复习经验交流的报告。回来后,紧接着教研室又请了省级专家,对全县初三各科教师184人进行了面对面、手把手的中考复习指导。

中教组各科教研员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使得这两次交流研讨活动有高度,有力度,有知识,有方法,组织上严密,活动上紧凑,指导上有效,反映上良好,各科教研员与同科教师通过讨论与交流,进行问题反馈与反思,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5、以月考为抓手,强化练兵重实效。

为及时掌握各校中考复习的学情与教情,不断探究和指导今年全县中考复习,教研室统一安排,对全县初三学生进行大范围的中考模拟练兵训练,本着“三统一”,“三自主”的原则,科学安排了五次模拟测试,两次优生竞赛。县教研室中教组人员,从试题选制到组织发放,从资料的收集到成绩的通报,从分析反馈到考试,步步到位,有条不紊,滚动推进。结果证明,五次练兵,两次优生竞赛,无论从轰动效应,还是实质效应,对后来中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抓课改,树理念,推动基础教育实施进程。

我县实施课程改革已过五年,推进全县各中小学新课程实施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化阶段,新理念、新行为渐行渐深,新情况、新问题也渐行渐现。如何立足我县的实际,发挥教研、教学、师训三线整合“研训一体化”专业引领优势,做好新形势下的新课程实施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在实践中,我们将工作重心下移至基层学校,阵地前移到课堂,与教师一道研究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通过开展新课程“教材解读、理念实践、专题调研”系列活动,努力突出研训工作的“真”“实”“深”。

1、以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纲要》精神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安排部署下,县教研室制定了中阳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规划,参与了省市级培训,组织了县级培训。

(1)、县教研人员、骨干教师的全面培训。全年中,组织县教研室有关教研人员和基层学校部分骨干教师30余人,分批分期赴省和地进行学科技能培训,使每位参训者从思想观念,包括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等有了更新的认识,更高的理解。

(2)、县级特岗教师培训。在省市培训的推动下,经过赴省市培训者的精心酝酿准备,在县教育局组织安排下,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于20xx年暑期在进修校,组织全县中小学新聘特岗教师,进行了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内容有“多元智能理论”、“新课标解读”、“新教材解说”、“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示范课讲评”等内容,累计培训人数达一百多人次。这次培训与以往培训最大的不同是:严肃了培训纪律,每天至少点名三次;观摩录象示范课,采取互动学习培训方式,培训结束考试考核评定。

这次培训,特岗教师的积极性很高,为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要求参加。大大激发了新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洪流的热情,新教师们都愿意通过新课程改革来提高自己,促进自己。

通过上述的两级培训,增强了教师对实施新课程的实力,进一步强化了新课程标准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理念,明确面对课改应如何做准备,为教师走上新岗位,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创造了条件。

2、以课改为导向,确保教学有序展开。

课程改革要卓有成效,扎实展开,还必须要有一个富有成效的纲要和计划,以此来统一提高教师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引领全县教师明确课改方向,健康稳步发展。

为此,学期初,我们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精神,认真执行新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每一门课程。为避免课程改革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走过场,搞应付的现象,由县教研室牵头,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计划》和《学科课程实验计划》,对全学期的实施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进度目标,并于20xx年春秋两季开学初,由分管教学的李永生局长和教研室胡海明主任亲自带队,带领中小教全体教研员,对全县各中小学校常规教学,从备、讲、改、辅等几方面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大力推动和规范了学校教学与教研工作的开展。

3、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浓郁研究氛围。

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实在在的探索与实践。因此,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营造浓郁的研究与探索氛围。

一是创新教研新模式。

在全县开展务实有效的“5+1”校本研训活动。开学初,要求各基层学校建立完整的校本运行制度,制定了统一的“5+1”校本研训活动计划,各中小学要求组织每周5天教学,周六研训,以“教师自研——教研组互研——教师与教研员齐研”的教研新格局而展开;

二是开展主题性系列活动。

在教育局的宏观指导和教研室的具体组织下,于20xx年4月,举办了一次小学优质示范课活动,参加活动的教师积极主动反思,进行问题研究,为青年教师做示范,铺路子;还组织进行了新课程公开课活动,评选出了一些本土示范课,选拔了一批课改新秀,确保了我县课改实验有序展开。

同时,利用《教研通讯》这一窗口,进行宣传交流,全年共举办六期,及时宣传报道课改动态,传播课改信息,营造了浓郁的课改气氛,提升了教师的研究品味。

4、以评价为突破,创建师生发展舞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去的那一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和管理评价制度,现在有的方面已经过时,以前考虑的是如何教,现在是注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以前是突出结果的获得,现在重视的是探究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所以评价机制必须对此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调控,因此我们县教研室重新修订了新的课程评价办法,逐步向着构建新课程评价体系努力,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着重关注如下三点:

一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三是建立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年中,下基层,进课堂,评教学,我们就是用新的评价办法指导基层教学活动。

新一轮的课改常态化运作,必须以新的评价做支持,而新的课程评价建立,将为新一轮课改常态化运行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我县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教研工作总结 篇6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发展为目标、改革为动力、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中心,用心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职责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现将本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研讨,全员参与

1、为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群众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我的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

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光,继续组织教师透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了新认识。学校组织教师观看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录像资料,透过学习笔记、网络博客交流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科研论文。

2、人人尝试做研究

本学期,学校以《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研究》课题为切入点,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先学习,后尝试,努力做到将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教师不断地对自我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自我的教学行为进行决定与审视;对自我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潜力。

3、搭建平台,深化教研

本学期学校透过网络平台定期开展网上教研活动,科研室和各课题组定期发表科研专题,透过学习、讨论,交流、互动,点评、小结。提高了教师网上教学科研的潜力,对“高效课堂”的改革,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整体布局,构成课题研究规划

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依据我校的实际状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构成三个课题组:国家级子课题《小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研究》,市级课题《运用“五环三步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研究》和《一日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实验研究》。

各课题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制定研究课题方案,有计划的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记录、总结,与展示活动。我们还坚持“立足课堂,营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以应用性课题研究为主,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构成百舸争流的局面。

三、用心认真地开展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

学期初,学校召开了科研会议,对“十一五”课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十二五”规划课题作了展望。学校将继续根据办学方向和特色建设,在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办学质量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本学期我校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这项课题进行了研究,该课题将引领我校信息技术教学,以新颖的网络教学形式,激发教师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意识与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室进一步加强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总结阶段成果,提高研究深度,在理论总结上力争档次,求提高;在实践中开展实验状况阶段性总结,务求认真落实。我们透过开展校级课题研讨汇报活动,查看资料、方案总结、听观摩课、展示实验成果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工作。

四、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要有成果意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我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必须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构成自我的理论认识结构。本学期,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科研科研成果的征集。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科研室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五、存在的不足和工作措施

在越来越深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自身的水平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尤其在我们的学校“小课题”研究中就能够看出,理论知识不完善、研究工作缺乏思考、课题题目的不规范等问题突涌而至,可见老师们的科研潜力还亟待提高。同时我们部分老师的研究热情还不足,我们的创新精神还不够,我们研究的外部环境还不尽人意。

在下学期我们将更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使校园里有一股研的`氛围,老师们一齐拿起智慧的钥匙打开这座一贯认为神奇的大门,跨过教育科研这座被视为高不可攀的大门,走进教育教学研究的行列,成为一名研究者。“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育科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回顾本学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带给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