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散文

请欣赏春分的散文(精选12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春分的散文1:“夏至九九”歌

文/钱元凯 徐晓忠

一年四季,有“二分”即春分和秋分;“二至”即夏至和冬至。如交冬至,人们皆知连冬起九,有“冬至数九”的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冰)上走。”或“一‘九’、二‘九’,相呼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一作笆)头吹觱篥(古代用竹制的九孔乐器);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霜宿。”

据传江南地区旧俗另有“夏至九九”歌,因年久失传,故不为人们熟知。幸亏盛名于明末清初的史学大家、绝代散文家张岱在其名着《夜航船》的“时令”篇中辑存。今抄录如下,供分享。谚云:“一‘九’和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带黄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即碳屑块状)。”

季节民谚,乃是我国民俗文化方面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我国社会公序良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劳动者在长期的农耕生活、日常起居过程中,根据与本地区的气候变化、习俗,相合而积累的经验总结。其中的精华,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可供借鉴。

春分的散文2:透过雨帘,触摸春天

文/竹心柳影

春分拐过路口,清明迎面而来。

人们说这春天都快过了,怎么还听不见它的脚步,看不见它的影子呢?

喜欢看天气预报的朋友说:还有什么春天啊,昨天还是0-3度,今天便是10-13度了。一天的温差为十度,还有什么春天不春天的。没有“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恬淡,也不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气息,季节似乎要直接抵达夏天了。

其实,谁都知道,春是有雨水连连的季节,太阳偶尔的露脸自会让人们欣喜若狂。而当它很快地隐没于季节的河流时,人们又为之扼腕长叹、伤心不已。在雨季里过得特窝心的是老人。很多老人是捱不过冬天的。因为气血不通,偶尔的堵塞有可能会致命;即使不致命,他们也不敢马虎,因为即使行走在平地上,有时也气喘吁吁。看来季节对于生命有时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农人也都盼望晴天,他们要播种,要下耕,他们期待着一年的丰收。上天总是在雨水里憨着,不紧不慢地走着,他们又怎么能把种子洒到地里去呢?即使洒下了种子,如果持续下雨的话,种子也只能烂在田地里了。

透过雨帘,唯一兴奋的就是那些顽皮的孩子。他们特喜欢在雨水里行走。不说淋在雨里的那种自由,那种洒脱。这些是他们小小年纪所难以感受到的。只说那偶尔溅起的水花就足以让他们兴奋不已。也许他们由自己小脚溅向四周的水花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并不微弱吧,他们接二连三地用力踩向那有水的小坑里,小鞋的四周便开了一朵朵光芒十射的水晶花。大人越是怕他们弄湿了裤脚,他们越是忘乎所以;大人越是生气,他们越是高兴。

还有那些恋爱中的人们,那些浪漫的小青年。他们在细雨手牵着手漫步,雨点稍大的时候,又共撑一把小伞,紧贴着身子,感受着对方的温暖和温馨的气息。也许只有这种时大时小却又不间断的小雨,夹杂着偶尔的大雨,才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爱情的细水长流吧。

屋檐下的燕子也是耐不住寂寞的。它们早早起床,在细雨中飞出去觅食。它们温暖的窠里,还有几只雏燕在叽叽喳喳地唤着母亲。为了那些幼小的孩子,燕子妈妈起早贪黑地寻觅着,生怕饿着自己的宝宝们。这不禁又令人想起了曾经风里来雨里去的农人,此时的他们正心急如焚地等待着太阳的赏光呢。

看到迎春花悠然自得地绽放在雨中,是我走出校门的时候。我一直不知道春天已悄悄地降临到我们身边。只有走出小屋,走出大门,走进大自然,才能感受到季节的细微变化。难怪有人说:呆在城市里的人是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的,享受不到时令的精彩的;唯有那种走进了乡村,走进了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人,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体会到人生的精彩。

是的,谁说今年没有春天呢?当我们漫步在乡间小道上,当我们看到那些五彩缤纷的小颗粒,当我们看到那些早已绿得发亮的小草们,难道我们还敢说季节没有走过春天吗?可见,不是春天没有来过,而是我们的心对于季节太迟钝了。

这又令我想起了曾透过雨帘看到的那些场景:孩子在雨中活泼跳跃的影子,恋人们携手走过的亲昵,细雨中母燕矫健而又忙碌地觅食的剪影,还有那些时而愁眉苦脸、时而眉开眼笑地徘徊于阡陌纵横的弯曲小道上的农民。“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季节变化最敏感的,在或疏或密的雨帘中,真正触摸到了春天的,也许只有那些与大自然最亲近的群体吧。

一种发自内心的羞愧油然而生。透过雨帘,一群农人正在田野劳作,他们的身子虽然弯曲成了一个直角,甚至缩小成了一个小点,然而在我眼里,他们竟然脚抵着地,头顶着天。让我高不可攀,我须昂起头颅,仰视才行。

春分的散文3:感悟闫家峪

文/高进

春分时节一个周末的上午,暖意融融,尘封的大地泛起久违的绿色,我和夫人及女儿、女婿带着一周岁另四个月大的外孙女,驱车去了一趟闫家峪,陪同前往的还有内弟一家三口。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借温锅之名看望一下亲家的老母亲,二是感受一下近郊休闲游的乐趣。

从明水出发,沿着经十东路向东到韩家路口往南约五公里,大约十分钟的车程就到达了目的地。闫家峪之前是阎家峪乡政府驻地,现在归属官庄办事处管辖。由于工作原因,前些年去闫家峪的次数比较多,近几年去的明显少了。鉴于此次是专程前往又没有工作任务,有足够的时间重新审视一下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山乡小镇。

亲家的老家地处闫家峪小镇中心地段,当地居民习惯称呼为兴隆官庄。四面环山,门前有一条河道,大约有五六米宽,南北流向穿街而过。此河名叫巴漏河,是个季节河,夏秋季降雨多时,河水潺潺能流淌很长时间。近几年因天旱少雨,河道已经干涸,垃圾、杂物侵占了河道,看起来此河已有多年鲜有山洪经过。下游约一公里处的山坡上,矗立着盛习友烈士纪念碑。六十年代末期,就是在这条河里,咆哮的洪水把淌水过河的九名农家妇女冲走,当时在山上执行任务的解放军战士盛习友,为抢救她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正因为这个原因,一直以来,我每到闫家峪,不由自主的就萌生出一种敬仰之情。

离吃午饭时间尚早,我们决定借此机会出门到街上逛逛,领略一下山乡小镇的风情。顺着一条沿河街道往上游方向漫不经心的走着,街道上比较清静,行人和车辆较少,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街道。不远处有一排似曾相识的沿街商店引起我的注意,我一眼就认出这是闫家峪供销社。我和内弟早些年都曾干过商业供销,对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商店有一种莫名的情结。没想到在闫家峪这个山乡小镇,还能看到八十年代的供销社。像此处保持原样并且尚在服役的供销社,近年来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还是当年的样子,砖混结构,外墙抹水泥灰装饰,与普通百姓平房相比,显得更为庄重。窗户罩用木棍支起来,露出透明的窗玻璃。门是双开式弹簧玻璃门,用绳子拉开固定,以方便客人进出。进门环顾室内,有四间房面积,光线较暗。屋内围着一圈玻璃柜台,柜台内及靠墙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商品,就连厅堂地面上也堆满了各种农资产品,显得比较零乱。看起来既像是过去的隔离式商店,又像是现在的自选式超市。两三个营业员在柜台内外随便站着,一位看上去五十来岁的大哥,见有人进门忙迎上来搭腔。通过简短的对话了解到,这位男店主姓栗,是本地人,之前是供销社职工,现在他是个体租赁经营。商品是自己的,房屋设施还是供销社的。谈起供销社,我们找到了许多共同的话题,他对前些年曾在此供销社任职的刘良伟等几任主任都很熟悉。时过境迁,原来意义上的供销社早已不复存在,我也为他的这份供销坚守充满敬意。供销社当年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但那段曾经令无数人向往的风光,却永远的留在了供销人的记忆深处。当前,供销超市正在各镇街大量复制,完全是现代版的,全然找不到过去供销社的影子。我想,这也正是阎家峪供销社保存的价值所在。

告别供销社栗店主,往南走不了几步路,只见河道以南的山坡下,一座二层楼房看上去比较突出。因离路面有百余米的距离,没看见有门牌挂在墙上,凭我的记忆判断,这就是闫家峪卫生院。卫生院依山面河,环境静谧,四周没有院墙,通过楼前的一条跨河水泥桥与外界相连。远远望去,整个卫生院被满山的翠柏笼罩着,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眼前的画面,使我联想到了毛泽东的故乡——湖南湘潭的韶山冲。

从卫生院门口往南不远,是一个十字路口,路口有一座石桥,石桥旁边有一颗古槐,据说已有几百年历史,这也许是闫家峪现存最古老的活体标本。站在十字路口向四面望去,远处的山峦清晰可见,闭上眼睛深深呼吸一口空气,感觉清爽极了。山乡到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街上有几个玩耍的孩子跑来跑去,给山乡凭添了几分活力。从眼前的画面可以看出,在这里生活的农民非常安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节奏感比起城市好像慢了半拍。但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祖祖辈辈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这不正是令城里人羡慕的乡村慢生活吗?

梆、梆、梆……一阵急促的敲梆声,打破了山乡的宁静。不知何时,一位中年妇女出现在十字路口,手里拿着木梆子有节奏的敲打着,身边的小推车上放着一大块用绒布包裹着的豆腐,热气腾腾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如此卖豆腐的场景,我已有很多年没见到了。外甥女更是第一次看到,好奇的张望着,我们急忙抱着孩子凑过去看热闹,有几个村民正在等着买豆腐。也许是经不住豆腐香味的诱惑,我们也产生了购买的冲动,忙掏钱称了二斤豆腐,待中午尝尝新鲜,也想鉴别一下山里的豆腐与城里相比,味道究竟有什么不同。

告别豆腐大嫂,由路口向东走几百米,路北侧有一处宽大的院子。院子里有几排平房,修缮一新,杨柳成荫,这里过去是乡政府驻地,是闫家峪小镇最好的位置。现在改造成了敬老院,成为无保老人颐养天年的场所,我为当地政府的这一善举和爱心点赞。敬老院东侧是邮电所,沿街门头房改造成了邮政储银行,装修的非常豪华,与城市的银行门面别无二致,但在山区乡镇就显得格外现代。如果说之前的感觉是乡村慢生活的话,在这里就能体会到城市的快节奏,仿佛城市的发展并没有把山乡小镇遗忘。

就这样走走停停,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出门多年的游子又回到了故乡的怀抱,试图从这变与不变中找回童年的记忆。由此,我对闫家峪这个山乡小镇产生了兴趣。要想更深入的了解它,我想还的走进背街小巷,也许在那里才能真正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闫家峪。有了这个想法,我们决定不再原路返回,而是由此穿街过巷,绕个圈子再回到起点。小巷街道较窄,一两农用拖拉机勉强可以通过。地面已由水泥硬化,但路两侧的房屋基本上还是原来的样子,墙体大多是用一块块方形青石砌成的,大门为砖石结构,房顶由红瓦覆盖,看上去厚重结实。整个街巷的房屋大同小异,但建筑工艺都很讲究,并无粗糙之感。街巷也并非正南正北,而是随地势起伏错落,幽深清净,看起来比较流畅自然。从建造特色上不难看出,石头在其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也正是闫家峪小镇的建筑特色。细心的人或许会注意到,有几个弃用多年的石磨盘底座,斜靠在沿街房外墙根上,既像是装饰,又像是加固,其实都不对。我似乎读懂了其中的寓意:它好像是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又不希望这个时代走得太远,由此折射出主人对过去生活依依不舍得情结。不知不觉又绕回到了亲家的老家门口,似乎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其实也难怪,这次只是欣赏了其中的一处街巷,我想,比这条街巷更有特色的也许还有,但时间已近正午,肚子也有点饿了,我们只好遗憾作罢。

如此这般溜达了一圈,我已被这座山乡小镇深深吸引。这里有保存完好的特色民居以及原始意义上的生活方式,这里还有医院、学校、邮政、通讯等现代生活功能设施,这里贴近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版的特色宜居小镇。如果说朱家峪是一处被遗弃的古村标本,那么闫家峪就是一处正在运转的扩大版的古镇标本。每个到访的人,都可以在此摆脱世俗烦忧,放平心态,穿越时空隧道,寻找从原始到现代留下的烙印,感受风月的恒久和岁月的沧桑,让沉默的大山触及灵魂深处,从而找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纯真。

身临其境,感慨万千。这变与不变,传统与现代,在闫家峪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体会更深。由此我想到,现代城市发展的快节奏,丢掉了好多过去不认为珍贵的东西,现在想想需要反思的实在太多太多。当前,我市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应该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不能一个模式大拆大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建筑风格也应与当地的山水自然相融合。同时,还要留住乡村古迹,延续乡愁记忆。目前,全省正在规划100个特色示范小镇,闫家峪的风格,不正是政府倡导的特色小镇的模样吗?这里群山环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古桥,古道,古宅,古庙等乡愁记忆保存完好,应该把它列为特色小镇的示范点进行整体打造,使之成为我市继朱家峪之后又一处旅游景点,为市民休闲、仿古、探幽开辟新的去处,期待一个独具匠心的山乡小镇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

春分的散文4:春分莲花湖

文/窦跃生

一会儿,阳光将金子洒下来;一会儿,细雨将甘露洒下来。这就是莲花湖春分时节的魅力么?

三月,来自祖国各地的百名诗人相约莲花湖,兑现了诗歌与春天拥抱的承诺。

激情四射的诗人们相聚莲花湖。他们用诗歌赞颂莲花湖,赞颂春天,赞颂大美南阳。

迎春花的瀑布!这奇观蓦地映入眼帘,便令人心旌摇荡。长长的花带迤逦远去,蜿蜒在石头墙上,垂钓着观花者怦然心动的惊喜。金奖章一般的花朵灿若群星,渲染着金童玉女的花故事。此地的迎春花是以瀑布的形式、以团队的精神迎接阳春三月的。

湖边的红叶李,满树花团锦簇,云蒸霞蔚。温泉旁边,水雾缭绕中开放的红茶花,如火如荼。宛若置身仙境。穿过通往莲花书画院的汉白玉拱桥,两行美人梅树上绽放着粉红色的梅花。那种灿烂令人眼花缭乱。

芬芳的春风吹过来,吹乱了格律诗的韵脚,也将现代诗的长短句吹得参参差差。于是,《天净沙·春分》应运而生:“红桃绿柳黄花,小河粉墙黛瓦,蝴蝶香车宝马。微雨细下,莲花湖我的家。”

莲花书画院是一座藏在花海中的秘密宝库。我和松爽君、东照君来探宝。这里珍藏着浩如烟海的书法美术作品。这些珍品均是莲花题材。这里还收藏着玉器和红木家具。你看那: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一胭脂、一石青,一镂空、一榫眼……似乎都闪烁着诗歌素材的灵光。

一边儿,猫猫眼、蒲公英、灯笼棵闪着媚眼儿;一边儿,芦苇、香蒲、残荷睡眼蒙。这就是莲花湖春分时节的魅力么?

我们从青石牌坊中间穿过,拾级而上,仿佛看到的是两幅画卷。一幅是大写意的国画:静静的荷塘,点缀着咖啡色的荷叶、莲蓬,毛茸茸的芦花、风干的香蒲花矜持地环抱着绿柳。一幅是亮丽的油画:坐落在葳蕤芳草、青翠树木、鲜花掩映中的红顶别墅群。远远近近的景色打印出海市蜃楼的幻影。

听到了吗?芳草萋萋的大合唱拉开了春天的序幕。有一种叫猫猫眼的野草流盼着美眸,蒲公英花儿的黄、灯笼棵花儿的蓝足可以为还是草稿的诗句润色。

谁知道这些野花的花语里散发了什么味道?冬,是春天的母亲。这是亲切的味道,是感恩的味道。春天,在诗情画意中疯长。这是梦的味道,是希望的味道。

诗友们相约着去泡温泉。徜徉在大地温暖的臂弯里,透过氤氲的水雾,看那朦胧的茶花妩媚出风情万种。女贞子吐露的嫩芽在蓝天白云间书写着爱情的信笺。热爱生活的人们来这里寻找养生保健的秘方。

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哦!河畔展示着长寿老人的照片和简介。有些是一九一七年出生的,他们已经是百岁寿星了。有些是一九二几年出生的,耄耋风采熠熠闪光。

一池里,游弋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精灵;一池里,倒映着“寒溏渡鹤影”落英。这就是莲花湖春分时节的魅力么?

绿,铺陈着莲花湖的底色。香樟树、广玉兰、枇杷树、马尾松、乌桕树茂密着,这里是鸟的天堂,鸟的家园,鸟的村落。不太讲究装修的喜鹊在公孙树上建造爱巢。

老鸹窝也是风景。一个个用柴草垒成的爱巢在半空中炫耀,炫耀成春天的“文眼”。

十二只野鸭子在白河的上游捉迷藏,尽情地上演唐诗宋词中的情景剧。我突发奇想,想知道野鸭子在什么地方下蛋。对面的鹅看过来。两只雪白的,五只花的。大腹便便的鹅要么在梳洗羽毛,要么在享受阳光的沐浴。躲在芦苇荡中的两只大雁,兀自掠过水面,惊起一池春水,飞向别墅的深处。

最好笑的是那只“鸣翠柳”的黄鹂鸟。我刚刚听到鸟鸣,是像男中音一样的歌声。当我抬头看时,听到的却是民歌风的女声独唱。我在心中发问:“您是李玉刚鸟吗?”

夕阳归巢。鸟儿们在竹海盘旋。从竹影摇曳的幕后,羞答答的月亮踩着莲花碎步亮相了。我倚着窗栏,在手机屏幕上敲打萌芽的诗句。缓缓地,缓缓地,天上飘来五个字——春江花月夜。

莫负春光美。整天忙碌于名利的人,实在是享受不到这春分时光的乐趣。也许,放一放手中的应酬,就可以分享到一只鸟、一朵花、一首诗的优雅。

春分的散文5:春分的童年记忆

文/曹光雄

又是一年春分节气,怎不令人想起欧阳修的《踏莎行》:“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薛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春分之时,海棠、梨花、木兰将陆续绽放——古语谓之:一气三候花信风是也!那真是莺歌燕舞、杨柳吐翠,繁花似锦、蜂蝶嬉戏。春明景和逢盛世、檀郎谢女踏青来,九天云外风筝飞、牧童柳笛春增辉!此时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民谚之意分明:桃花开燕子来、布谷声声、油菜花开,准备谷种下田畈,一派田园风光!

难忘童年,每年春分时,我的干爹便会从桥口乡排塘村,赶到干城街我家将我接去,在他家一住就是一个月。干爹家与干伯共住一栋青砖大宅,干伯家住天井上宅四间,干爹家在下宅四间。干爹是村小学校长,虽说学校就在家隔壁,但他成天忙学校事,只在放学后才回家。干妈则主内操持家务,常是戴着头巾,系着围裙,张罗家人的一日三餐,还养了几头猪一头黄牛,忙不停地剁猪草,煮猪潲。膝下有三男三女,大哥是田土里的主劳力,犁田、挖土、插秧、栽菜、收割等全靠他。三个姐姐则分工合作寻柴火、打猪草、喂猪喂鸡、捆禾草、砻谷、秕谷。两个小弟与我年纪尚小,只晓得跟在哥姐屁股后面玩,有时还帮倒忙。一次,大哥正忙着春耕前田里蓄水,我却将堵好的水口扒拉开,幸好被大哥及早发现又堵好。大哥并没生气,只笑我“蠢子”。还有,我见屋里有秕谷用的手摇风车,风叶摇把好玩,我便使劲摇动空转,结果把木把摇脱。干爹中午回来,把它修好,像讲课一样告诉我说:这种老祖宗发明的农用工具可神奇了,一筐的粮食倒进去,摇动风叶,它便会狼吞虎咽起来,秕谷之类的全都扇到了风车之外,而坚实饱满的颗粒一颗不落收入了筐中。“这就叫去浮存实,无事不要空摇,须加爱护哟!”

跟着三姐去打猪草,是最愉悦的事。田野山坡上有许多油茶树,长满茶苞、茶耳,嫩绿略带浅红。三姐摘下捧手给我吃,清香又脆甜。那一丛丛映山红花杂,姐也采撷让我吃,微酸可口。更有,南风天入夜,大哥点着铁笼松脂火把,拿上铁尖抓子,带着我到田里溪边去罩鱼或泥鳅,最有趣。山乡的夜,星光点点,月光下山上树影朦朦胧胧,草丛里的蛐蛐鸣叫声,更添几分寂静。这是在城里感受不到的清新和幽静。我提着鱼篓跟着大哥,他凭着经验寻到点,火光下一铁抓下去,十九不落空,近两个时辰,鱼篓就装满了,有滑鲶、老婢鱼、黄鳝、泥鳅,还有巴掌大的螃蟹。按现在说法,这可都是无污染的野生稀物呵,自然第二天被全家美美地享用了,干妈特地多夹给我吃。

呵,低眉郴江水如碧,举目郴城新燕飞。七彩纸鸢随风起,千花百卉秀芳菲。如今的郴城美如画,不亚于山乡田园风光了。你看,雨水节气过后,燕泉广场附近的交通岛,樱桃花盛开成了“桃花岛”,航拍图很壮观;郴江河畔游道紫白玉兰相映分外妖娆;春分、清明时,东塔岭对面唐家山的满山映山红、志木花红白相映,美了人间。桥口排塘村更是成了郊游的好去处,只遗憾我的干爹妈及大哥姐等,相继离开了我们。但他们待我的深情,就像年年春分一样,总会激荡在我的心间!

春分的散文6:春分

文/梦醉清风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春分到了。春分,平分了春季,是春天九十天的中分点,属于季节更替中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0度,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是我国古代帝王们很重要的祭日,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之说。

在民间,春分是百姓春游赏花踏青的盛会。在山坡上,妇女儿童们手拿风筝,把祝福语写在上面,看谁家的风筝飞得高,希望天上神仙能第一个看到,保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这个沾染着尘俗的春分,时光里都浸润着甜美祥和,给我宅家的日子带来了诗意。

春分春分,在地回春。古有“风雨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的美诗佳句。但,春分有三候,一候燕归来,二候雷发声,三候始闪电。这期间常伴有春旱、沙尘和倒春寒,故民俗有吃香葱的习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沐浴在暖融融的春光里,放开胸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一线在手,风筝乘风高飞,随风飘舞,飘忽不定,放出去的是自由,收获的是放松,其实,放风筝更能放松身心、强身健体。

莫道风俗去,鸢飞正满天,嗅着春潮泛起的清新,睹着春光播撒的快意,实乃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多彩的大自然里,姹紫嫣红的花草间,蝴蝶漫舞,百灵欢唱,辛勤的蜜蜂蛰醒了万朵花蕾,静待绽放,吟唱的黄鹂叫醒了沟壑山川,碧水青山。

春分,是生命的分水岭,繁华与萧条,富有与贫穷,美丽与荒凉,快乐与忧伤在这里换场,萧条、贫穷、荒凉与忧伤将不再肆虐,繁华、富有、美丽与快乐,在大地澎湃、飞扬。春分,是季节最生动的渡口,所有的生命扬起风帆,千帆竞发。

“春分到,蛋儿俏”,记得故乡的春分,有竖蛋的习俗。春分竖蛋,据说已成为一种世界游戏了。因为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均等,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

今年的春分,我宅在家里玩竖蛋,吃葱饼,欣赏“云”春美景,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云”视界里灼灼其华,桃之夭夭、姹紫嫣红的美景,很欣喜。虽然,无法去曾经观赏地春景地重游,但春的印记,与经历的故事,永远烙在了心里。

春分,是残冬过后的第一份惊喜,是一个梦想的开始,是一个故事的楔子,也是一个生命的涅槃。春分,像一位仙子,带着暖暖的春风,带着生命的气息,带着花朵的芬芳,用神奇的魔法旖旎了一路美丽的风光,这春分里的灿烂就是最美丽的春天!

春分的散文7: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窅娘

前继春分,后启谷雨,清明实在是我喜欢的节气。真的你瞧:料峭春寒已退隐时光深处,自然界万物全都活泛起来。蓝天下树林里,成群结队的鸟儿也不失时机地亮起歌喉唱响春天。《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于是,大好春光里,我在家里就宅不住了,频频邀三喊四呼朋唤友——走呀,去户外踏青赏春去。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对,就是这样。喜欢在晴好的周末骑上单车,来一次漫无目的的户外骑行赏春。在随心所欲的春天面前,我们赏春的脚步也是随心所欲的。或是沿着宽阔的黄山路一路西行至蜀山脚下。玄鸟春归,四时有秩,此时春到蜀山已十分呵,能开花的树花开正艳,不开花的树也不甘示弱地绽发出簇簇嫩叶。树枝上的簇簇嫩叶竟也纷纷端庄成朵朵花开的模样。不由得,一颗心、一张脸也纷纷笑成了花开的样子。再远些,去滨湖吧。在风景宜人的观光大道上享受一次湖光山色的视觉盛宴。

更远更清新的清明景致在乡村。蓝天下大片的油菜花招摇着金黄,蜿蜒的小路两边各色野花星星点点,散落在村庄里的一户户农家小院静默着,而院里院外的那些桃树梨树们却很喧闹,疯了似的花开满树,红似霞白似雪,老远就能看到。还会看见几只土狗趴在院门外懒洋洋地打盹,听见动静便迅疾起身,朝我们狂吠几声。一次,狂吠声引出农家主人,一个满脸堆着慈祥皱纹的老奶奶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把未择完的荠菜,又挑起我们挖野菜的兴致来。老人的手往身前身后的野地里四处指着:“喏,这里,那里,到处都是荠菜、茼蒿。春天了嘛,野地里多的就是野菜。”

清明节去乡下扫墓,也是踏青好时机。犹记儿时,父母总会在清明节前那几天里挑上一个晴好的星期天,领我们步行十几里路,去郊外老虎山祭祖扫墓。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漫山遍野的扫墓人,漫山遍野的清明吊子,将平日里寂静阴森的老虎山渲染得温暖而亲切。夕阳西下,回城的马路上,又是一个浩浩荡荡的场景:人人怀抱大捧的映山红,朝着家的方向前行。

现在,每年清明节我依旧会返乡扫墓兼踏青。我们的祖先确实很睿智:在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清明时节祭奠先人,就是叫我们在这最浓的春光里感悟人生珍惜生命啊!

而在这个万物生长皆清洁明净的清明节气里,我们每一次的踏青赏春,就多收获一份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恩。

春分的散文8:春分春意浓

文/马科平

春的步履匆匆,转眼到了春分。持续几天的春雨,把大地洗刷得洁净清爽,空气湿润而透亮,灵动布满天空,伴着缕缕花香,在人们的鼻翼间、眼眸里轻轻飘荡,心情似乎也在一瞬间变得开朗润泽起来。

中国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秋分称为“日夜分”,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古代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乌至,二候雷始发声,三候始电。”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出现闪电。

民谚曰:“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丰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三花,海棠、梨花、木兰,数不清的花蕾,静待绽放。吟唱的黄鹂叫醒了沟壑山川,水碧山青;放歌的布谷唤醒了春播农耕,浇水播种。正所谓春“分”得意,春光无限,春暖花开。

河谷流水潺潺,弹奏生命的交响乐。小鸟叽叽喳喳,打开沉寂的大门,飞向岁月的天空。桃树繁密的枝桠,抱紧的守望在春风里一夜间绽放,悠悠芬芳弥漫,像一笔丹青,晕染了北方沧桑的脸颊,愉悦在脸颊晕开,和桃花相映衬。梨花、杏花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妖娆这一场生命的盛典。

春分地气通,麦子忙起身。阳春三月天,一刻值千金。麦苗明显在拔节,绿莹莹,水晶般的露珠挂满茎叶,在暖暖的阳光下闪烁翠绿的波光。青绿的麦苗这个时候显得十分精神,麦叶就像擦了一层光亮亮的油,它们是这个季节大地上的主要色彩。

田野绿意盎然,除了田埂,麦绿把田垅盖得严严实实。麦田的深处有村庄,村庄在这样的色彩里是一幅温暖祥和的油画。空气里洋溢着一种奇异的麦子生长的清香,弥漫着令人陶醉的麦子拔节生长的气息。

迎春花金黄灿烂,开得正浓。小草丰润健壮,像舒展的地毯,茵茵地铺满河边、田头、路边,一直蔓延到庄稼地边和村头菜园,远远望去一片新绿。柳枝儿一束束嫩黄的叶芽,在空中张望。田野上、沟渠边的荠荠菜,也不羞怯地开了花,细细的茎,串通碎碎的白,素洁淡雅,一簇簇地托举在阳光和风中。

菜园里翠绿的蒜苗、青菜、白菜郁郁葱葱,青翠欲滴,韭菜青中有黄,菠菜青出了黑,油菜抽出了花苔,棚里的西红柿果实累累。菜园旁的果园里,蜜蜂嗡嘤,在花朵间徘徊。苹果枝头吐露出了嫩绿,一切都是那么舒展惬意,自由自在。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遍地是色彩的合奏和交响。在枝头,是花朵;在天空,是花团锦簇的云彩;在河流,是粼粼开放的浪花;甚至,在土地,是铁犁犁过后如花绽放的泥土。沐浴春风,目尽春景,拥抱春意,感悟春天。

春分的散文9:春分品春

文/张永生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在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春分了。一个春分的时令,犹如一纸暖暖的宣言,告诉大千世界和这个世界里的人们:新的希望已经开始孕育,新的征程又要铺展和延伸。

欧阳修对春分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放眼瞧去,旷野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田野里,小麦拔节、油菜花香;马路边的树木则用蜇伏了一冬的能量,蓬蓬勃勃地舒展着自己的身姿,清晨的空气和阳光里也有了一丝沁人心肺的甘甜,微拂的晨风如弦乐一般与早起锻炼的人们共同演绎着幸福生活下的生动与和谐。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天,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竖蛋”了。春分竖蛋,是指在每年春分这一天,我国各地民间普遍流行的“竖蛋游戏”。记得小时候,每到春分,爷爷就会拿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三四天的新鲜鸡蛋,小心翼翼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看到鸡蛋乖乖地“站立”在桌子上时,我总会激动地拍手欢呼,并一个劲地大叫:“爷爷真棒,爷爷真棒!”每当这时候,爷爷总会微笑着,摸着我的头说:“你也可以的。”于是,我双手虔诚地捧着一个鸡蛋,学着爷爷的样子,轻手轻脚地做起来。果然,在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鸡蛋终于老老实实地立在了桌子上,我小小的心里顿时有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春分时节,农民们家家户户都像娶媳妇般忙碌。妇女们把老早就买好的种子拿出来,放在洒满阳光的院子里晾晒一会儿,以便让它们到地里能屏气地长。男人则到地里翻地、施底肥。播春之前,农民把地翻了又翻,耙了又耙,直到田里咕咕地冒着油泡了,直到泥土泡酥酥的像才出笼的馒头一般了,才将一把把饱满的种子连同这融融的春光和质朴的情感,一起从手里抛洒出去。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春分时节,大江南北,春光明媚,春意融融。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这春意盎然的好时光里,好好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沐浴那明媚的春光,绘就属于自己的宏伟蓝图吧!

春分的散文10:春分:一个归零时刻

文/韩冰

“玄鸟春归,四时有秩。”春分时节,燕子如约归来,凡掠境之处,无不孕育出浓浓的春机,这是众生年轮的又一次归零时刻。这一天,全世界昼夜平分,赤道复又成为光芒的焦点;这一天,极昼与极夜的景观成为虚无,日与夜、光明与黑暗、温炙与清寒形成难得的均势;这一天,昏线的边缘消融到夺目的金光里,那一染桃源芬芳,也随之飞旋而起、游走、继而沉醉在泥土间,只剩此木枝干和鲜嫩的绿,绿将如昼般广布人间。

“春风一绿江南岸。”它捭阖天涯万里,却又不过尺素寸心。春信甫来,春风如履,驱行远涉,便绿了南粤,绿了塞北,绿了人世,生命也因此留下了清新的印记。阳光清密如酒,乃是萃取粮食、啜饮风雨后新酿成的,花香弥漫在曲折的路上,窗外的莺歌燕语便作了这通报节气的“自来钟”。

节气与物候,为这春秋更迭的天地万物,编写好了一套完整的认识论(这一计时体系,时至今日也达到了惊人的精度),各个世代的文人君子复又从中吟咏兴叹、描摹放歌,遂又演绎出了一整套诗意化的生活方式,人们代代相袭,内化于心,几近遗忘。倘无节气,今天和昨天并没有不同,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常人如你我,生活多如是,时间和事件密度平均,经历和精力完全吻合,毫无风险也不起波澜。

节气、谚语、俚俗、诗词以及它们囊括的草木鸟兽虫鱼,曾经在相当漫长的历史岁月间,诞生澌灭,来往穿梭,未闻有渝。它们粘附于人类的劳动实践,支撑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有滋有味地生生不息。它们本然地活跃于都市与乡间,表达着这个族群至朴的性情。诚如寻根文学的创造,需要回归田园耕作,温习梓谊深情,解读家族语码,最终形诸动人的文字。领悟时间的性情,串起节气的念珠,亦须于物我两契之际,细加揣摩,方能温故如新。

春天是花木的知音,是阅美的智者。花也罢,木也罢,其实都包容生命的哲思,在审美知觉的视野中,感性与理性达成了和解,微草也罢,虫蝶也罢,其实都象征性情的风神,在“悟”字面前,物与我总是丝丝入扣。《三联生活周刊》的朱伟先生,无疑是这一领域的“行家”,先生有雅量,喜好传播应时应景的诗词,不意聚起了一批“节气爱好者”,掀起了一股“节气热”。

更多的人关注节气,赖因自己“据时养生”的冀许。春天到了,漫山遍野的“采撷人”,竟比野菜还要多。顺应天时的健康,并不意味着五毒不侵,其实,真正的健康呼唤一种从容与昂然的身姿,同时,健康还带来一种沉着和无畏的步态,一如四时的轮回,时间的重诺。

春分是节气的代表,它统率着光谱的轴线。一个世故丰蕴的城市,它的春分定然呈现悠然怡悦的气氛,即使它原本充塞着急急忙忙的工作者与匆匆促促的车阵。一个了无纷扰的乡村,它的春分定然晕染出浓郁多彩的画面,即使它最初是杂草狂生的荒原。

春和景明,在都市与乡间有了不同的注脚。农人依然会遵循祖例,按照燕子的到来判断插秧的日期,若是到得早了,日期就要提前,若是到得迟了些,日期则要延后。市民嗅到春日的气息,则要缓滞一些,生出新芽的绿植、游人渐多的公园、滚滚而来的雷君、淅淅沥沥的雨音,都昭寓着春天的讯息。

春日晴暖居多,却也有风柔雨密之时,燕子来檐下避雨,它们不多久飞去,再来时口里衔草,在檐下隐蔽处跳跃忙碌,似乎笃定此处是可以安身的家居。东坡词《定风波》里载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不同地域的气候不同,物候有别。仲春时节,秦淮以北的地区气候迟暖、山气正佳,崂山的春茶成熟恰当,内涵丰富,颇有乡情的体验。

春以绿为衣,茶以新为贵。春日暖光里,新绿荡漾在杯中、呷一口新下来的明前茶,无论身处南北、他桑吾梓,无论“春风绿否江南岸”,都让人觉得早一点进入了春天。

春分的散文11:春分

文/闫超健

每年阳历三月二十日前后,斗指壬,日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平分,又适当春之半,故名春分。

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古代又称之为“日中”、“日夜分”或“仲春之月”。据《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之篇》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这一天,阳光开始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平分了春季。

春分分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三候对应的花信风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此时的江南,杨柳青青,莺飞草长,田里的小麦开始拔节,油菜花也香飘四野。外地很多人喜欢在这个节气到婺源去看油菜花,而张家港人,在自己门前便可欣赏到。如有雅致,也可以跑到长江边的常阴沙农场去,那里有成片的油菜花。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春分过后,有一种像是乌鸦的元鸟,在鸡鸣之前,“架架格格”地将睡梦中的村落唤醒,农民听到屋檐下元鸟的鸣声,就开始下地忙活了。而此“元鸟”便是燕子。

俗话说:“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这时江南的降水量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早稻育秧,仍需做好排涝防渍的农事。因为江南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以至于几天时间便把一年四季的衣物穿了个遍。也因此,农民总结出了“冷尾暖头、下秧不愁”的播种经验。

春分到,蛋儿俏,中国人是最具娱乐精神的乐活者。这一天,一家的主妇会破例大方地煮上一锅子刚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然后一家老小挨着到桌前竖蛋。据说因为昼夜平分,地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

过去,这一天随时会有说唱的人站在家门口,流畅地说唱着关于春耕和祝福吉祥的话,如果主人依旧板着脸,说春的人则会审时度势,见啥说啥,直到把主人唱乐呵了,便可以讨到一些碎钱。

除此之外,小孩们还会用竹竿插着汤圆到田埂上粘偷食庄稼的雀儿嘴;或是到地里挖些野菜,因为家长告诉他们,吃春菜可以长得更高更健壮。

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这个节气里最为重要的仪式当属春祭。一家人聚在一起商量后,会选一个黄道吉日,杀猪宰羊,隆重、高调地扫墓祭祖,祈求福佑。据说,古代制秤的工匠,也会选择在这一天开张干活,以示公正。

春分,昼夜平分的日子,似乎更代表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阴阳权衡的哲学。

春分的散文12:春晨

文/宏心

春分过后,春的气息渐渐地走进了人们视野,特别是北方四月的清晨,天幕上寂寥的星星还未来得及隐去,西边的月芽还散放着淡淡的光芒,晨光就破不及待的冲出夜空,在天际边散放出暗红、灰白,天色渐明。

此时,晨光渐渐地从窗棂的缝隙中射入了房间,啁啾的鸟声也会紧跟其后传入房内。落在床上,照在眼眸上,鸟鸣传进了耳根,落进了心里。晨光似珠露如温玉,鸟声似鸡鸣如晨钟,叫醒了树上的嫩芽、地上的春草,它们像可爱的婴儿迸发着强大的生命力,生机勃发,于是,春晨就醒了。

春晨醒了,沉睡的大地醒了。三三两两地鸟雀放出的第一声鸟鸣,叫醒了树上栖息的同伴,它们窸窸窣窣地振翅,弯了头清理羽毛,众鸟齐鸣,开始啁啁啾啾地在树上腾挪翻越。屋脊和树丛是它们的最爱,它们窜梭于树丛中,飞落在屋脊上,突然发出的响声惊动众鸟,就会蹬枝展翅,呼啦啦地群起而飞,在空中盘旋着,萦绕着,而后又齐刷刷地落在屋脊和树丛中,聚集在一起唱着欢快的歌。

春晨叫醒了村庄,妇人走进自家的厨房生火做饭,红砖青瓦的屋顶烟囱中轻盈地升起袅袅炊烟,丝丝缕缕,在村庄的上空形成一道道飘带,似长龙起舞慢慢地飘离村庄,消失在广袤的天空中。院内土生土长的阿狗,睁开了惺松双眼,看着早起的农人在自家院落里,拾落着田畦内的青苗。圈养的几只山羊哞哞地叫着农人,向他讨要着食物,农人口中说着只有山羊听懂的语言,将食物投放圈中,山羊们低着头享受自已的早餐。农人一天的劳作就这样开始……

春晨叫醒了小城,小城的春晨最为热闹。

公园里,晨练的人们步履轻盈地来到空旷的广场,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剑弄棍舒展筋骨。坐在亭里的几个老人,观赏品评着笼子内上蹿下跳的鸟儿,那鸟儿时而高声长鸣,时而顿挫悠扬的歌唱,间或聊着养鸟儿的经历和与鸟儿发生的趣事;哼着弯弯绕绕的老戏骨们,在清静的林间调着嗓门,在乐器的伴奏下唱着戏曲,享受着人间四月好春色。

街道上,来往车辆开始增多,早市内熙熙攘攘。早餐店内油条、豆腐脑、豆浆、包子、馒头、稀粥及店内自家腌制的咸菜应有尽有,笼屉里的汤包一口咬下,烫汁四溢飘香,小菜青脆可口。人们点餐的呼唤声与老板拖着长音的应答声充斥着小店内,前来就餐的人们吃着自已喜欢的美食,点亮了人们一天忙碌的开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