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特殊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特殊的文章1:缘遇特殊人

文/刘崇波

冬去春来,花开花落,缘起缘灭,一切都是那般自然和顺理成章。在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在懵懂童真的岁月,我们邂逅了彼此。来不及细细咀嚼和回味,时光已在我们的脸上嵌满了人生轨迹的缕缕沧桑,无需叹息,不必感伤,许是前世有缘,我们今生才能相遇,经过的路,遇见的人,脚踏实地去珍惜,足矣……

多年前,我在贵州一所乡镇中学教书,这是一所学前班到中学都有设置的中心学校,校园里有一颗几百年树龄的银杏树,秋天的时候特别美,伞状的树叶在微风中徐徐飘落,铺得金黄满地,一团团、一簇簇,在阳光的照射下竞相发亮;顺着银杏树往下看去是一口井,清澈的井水寒冬里热气腾腾地冒出来,伸手触摸,一股暖流迅速窜遍全身;盛夏的时候,井水则凉得像被冰冻过,手放进去便顿时暑气全消;水井旁边有方鱼塘,清晨,在鱼塘边的桂花树下阅读,偶尔能看到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很是开心。

学校的宿舍楼人满为患,教学大楼的旁边有一座很破旧狭小的瓦房,我就住在里边,这屋子离学校宿舍足有百米远,屋内摆着一张学生宿舍用的那种木制上下床,这是一间集卧室、厨房、书房、客厅于一体的10平米左右的旧屋,因为门口有几颗很大的杨柳树,所以,这间小瓦房的光线显得十分黑暗,我只能在艳阳高照的天气仍然打开电灯批改作业、写教案。

白天,能看到毛茸茸的毛毛虫顺着门缝一扭一摆地爬进屋;夜晚,能看到蟑螂大哥顺着墙角溜上“餐桌”自由觅食;深夜,还能听到老鼠在房梁上愉快地开paty。有一次周末回到学校,一打开放在上床的那个装单元测验卷答案的纸箱,里边一下子蹦出几只老鼠,瞬间把我吓得全身瘫软在地,事后,一位好同事还帮我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捕鼠大战,可惜没逮着;晚上如果需要上洗手间,得摸黑走上几十米到学校教学楼旁的公共厕所,学校背后是一座植被很茂密的大山,据说还有很多坟地,暗夜里显得格外黢黑,深夜空寂的教学楼透出丝丝凉意,让人心里有些发怵……

我曾经抵触过这样的居住环境,可学校仅有这样的条件,我只能不停给自己壮胆,慢慢地,竟然有一种刘禹锡的《陋室铭》之感,将暗夜里那些老鼠的打闹作为一种乐音来欣赏,毕竟它为这静寂的时空增添了些许生气,夏天到来,门前的柳絮随风飞扬,虫叫蝉鸣的声音此起彼伏,别有一番韵味……

小阳是小学部二年级一位轻微智障的小朋友,很多次看到我去洗菜或者洗衣服,就奔过来接过我的盆,蹦蹦跳跳地帮我拿到水井边,看我准备倒垃圾,小家伙也会毫不犹豫地代劳,这些情景被同事看到了,他们常调侃我:“小刘老师魅力真大呀,这小家伙整天我行我素不听打招呼,居然这么主动热心帮你干活。”不仅如此,小阳一见到我就会乐呵呵地打招呼,脸上笑开了花,看到他,我也莫名地感到亲切和温暖;看门的老伯家住学校附近,回家时总不忘带点自家种的新鲜瓜果蔬菜来学校给我……

学校的居住环境差,但是周围却常能见到暖心的人,我渐渐喜欢上了这所大山里的小学校,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喜欢这里的山水和人……

工作调离这所学校以后,我还时常想起小阳,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好不好?看门的老伯身体好吗?

还记得寨子里有位“哑伯”,他先天听障和语言障碍,寨邻跟他搭讪时,他总是一副愤怒加防备的表情。但是每次遇到我,他却常带着一副友善的微笑,我立即比划一些简单的动作跟他打招呼,手里如果有吃的,也一定会分享一些给他,我们的“默契”令很多人费解……还有一位智障的女孩小芬,她常跟家人“唱反调”,也常对寨邻心存敌意甚至攻击,所以大家对她敬而远之,但她每次见到我都会笑盈盈地跟我打招呼,我自然也会报之以微笑,然后跟她简单闲聊几句,最后在她的目送中去忙我自己的事……

多年以后,再次回到物是人非的乡村,哑伯还健在,只是一直未娶妻生子,仍然在帮自己的弟弟家干活,由弟弟赡养,见到我时,他兴奋地跑到我跟前拉着我的手不停地点头,我赶紧将手里一堆吃的分给他,接过手里的东西,他笑得合不拢嘴;小芬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据说两孩子还很聪明,真为她高兴,她从我家门前经过时意外发现了我,一边兴匆匆地跑过来乐呵呵地问:你回来啦?一边上下仔细打量我。这么多年了,他们都还记得我,且那种亲切感居然一点儿也没消退,我窃喜万分。

小阳、哑伯、小芬,这些不经意间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他们可掬的微笑、他们的淳朴和善良,时刻温暖着一路经风沐雨的我!这份特殊的缘分,这些特殊的人,我很珍惜,也愿他们一直这样无忧无虑地健康生活下去……

关于特殊的文章2:转身的泪,如雨下

我没有刻意绘过特殊的情感,它也没有因此消失。扎根在心底那份深深的眷恋,即使在过了百年之后,依然会清晰的存在。这已是生命的一部分,跳动在脑海中的暖意, 没有曾经没有过去,它以站在未来的顶端雄阔的姿态骄傲地俯瞰。

我始终记得,我曾有过的心情,那是我青春里的枝丫,曾,蓬勃而忧伤。 --世界上最持久最恒久的感情是亲情,不管是否有伤害,有动摇,有忽略,那一份绵久敦厚的情总在那里,总是会等到谅解,等到坚定,等到在乎的。

最初的情感

已被背后的真相所模糊

努力练习微笑

最后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永无止息的纠结

那不哭的誓言随风而逝

谁人等了谁

谁人负了谁

呆仰天花的寂寞

又源于谁

来去的年华

拓印的章节

我们的故事

是否早已落下帷幕

那擦肩而过的瞬间

那消失不见的片段

不曾属于我

十字路口的分离

留恋着背影般的散场

转身的泪,如雨

关于特殊的文章3:特殊的过客

文/紫阳知音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如今我已步入的社会,参加了工作,但在学生时代的那些美好的回忆,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一个个美好的片段呈现在我的脑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

还记得第一次见面,高一时参加军训,班里的同学都还不大认识,两个人同时走向教室,彼此很陌生,简谈几句,感觉他很阳光,很开朗。不知怎么的,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中,我总是很愿意跟他在一起探讨题目,谈天说地,不过,总觉得他比女孩子还腼腆。感觉跟他在一起,心很平静,很开心。当有同学刁难我时,他会帮助我。我觉得他的性格跟我差不多,都挺好相处的。不过,我与他接触仅仅都是在学习的时间,平时,一点都没有联系过。

记得他第一次主动打电话到我家,那时我参加高考后不久,他问我:“考的怎么样了”?我说:“还可以”。当时正值炎夏,我们家乡的土特产杨梅刚好可以吃,他就问了,可不可来我家吃。那时,我是多么想让你来我家,但是,刚考完试,成绩没出来,根本就没有心思招呼同学们,就委婉的说:“现在季节都过了,等明年吧!我一定请你来!那是我们第一次通电话,直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没通过一次电话。因为,自从高考过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也没见过面。因为,大家都上了不同的大学,都已各奔东西了。

上了大学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班里同学都有一个自己的QQ号。无意间进了一个高中同学的群,在那里看到了他的QQ,我毫不犹豫的加他为好友,于是,我们又联系上了。得知,他与我选的都是同一个专业。我们虽都有彼此的号,但是,聊的话并不多,感觉我们的距离远了。可能,我们都把对方当成是朋友,仅仅是朋友这么简单吧!

出了社会,现在,我们彼此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了。偶尔我们会聊聊工作上的事情,很少涉及生活的话题。每到炎夏,我就想起我还欠他一个承诺,我承诺过一定会请他到家里来吃杨梅的,之前几年,是因为在外上大学,不是很方便,现在,大家都在工作了,是该实现诺言的时候了。但现在,我是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邀请他呢?我估计,他也未必会来。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的想他,想起我们一起在高中的美好时光。我也不知道,我对于他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真的也不知道。他对于我,又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呢?我只知道,在QQ上聊,基本上都是我主动跟他聊的,他很少主动跟我聊,可能,我在他心里仅仅是他的学习委员与普通的同学罢了。现在,我也很少跟他聊了,可能是我所谓的清高,自尊心在作祟吧!

他应当就仅仅会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过客吧,对,仅仅是过客,没错!

我想,我与他应该不会再有任何的交集了吧,可能我们也重来都没有交集过!

关于特殊的文章4:特殊

文/汤幂

落日余晖,晚霞所向披靡

喧嚣的城市里,繁华的步行街道

人头逐渐攒动,步履匆忙的都市人

却为特殊群体顿住了前行的步伐

两把二胡,两位盲叔

一根拐杖,一支麦克风

拉动的弦声,声声入耳

唱出的曲声,曲曲激昂

爱心箱里,纸币成堆

观众群里,重重相围

特殊的群体,特殊的三人组

还有那特殊的生存方式

沧桑的脸,苍老的手

却有一颗积极向上

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心

其实,人生真的很简单

只要你拥有积极的心态

所有的苦痛伤悲

都只是通往成功路上的一块跳板!

关于特殊的文章5:秋游

文/和丽婷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每个同学都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今天我们要去秋游。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车窗外,小鸟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儿;秋风掠过,树上的叶子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从空中飘落下来,仿佛它们也在为今天这个好日子庆祝呢!

没过多久,我们就到了目的地。一下车便看见雄伟的大门上写着几个显眼的大字——观音峡。观音峡里的房子大都是几十年前的古老建筑,地上是用一块块方方正正的长石条铺成的。我们第一个到达的是孔雀园,那里饲养着许多孔雀,它们的羽毛是由蓝、绿、青、黄等几色组成的,再加上活泼的个性,十分惹人喜爱。

参观完孔雀园,老师让我们去码头坐船。客船是由木头做的,可以坐下40个人左右。坐在船里,可以从窗户看到外面的景色——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里面还有各种颜色的鱼儿在嬉戏追逐。水平如镜的池水,翠绿的山与蔚蓝的天空,似乎连接在了一起,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最后,我们去坐滑道车。同学们两人一组结好伴,一人坐前面,一人坐后面。滑道车的行程大约有400米,我们很快就坐完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这次秋游使我十分难忘,我期盼着下一次秋游。

关于特殊的文章6:劳动最光荣

航院有着很多特殊的东西,比如“劳动周”

劳动周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就是每星期学院都会指定安排班级打扫整个校园的卫生,各个角落,没有死角,并对其劳动情况进行德育考核。所以我们航院是没有环卫人员的,所以我们都是吃过苦的孩子,拥有长沙人“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精神。

第一次劳动周,那个时候我还挺期待,挺高兴的。一个星期可以不上课,不晚修,可自由出入宿舍,打扫一下卫生有什么难的。那一次被安排在学生处,周一早上规规矩矩的穿着地勤服,去学生处报到。擦一下桌子,整理一下资料、档案,过一会老师就说你先走吧,你去吃饭吧。轻轻松松一个星期过去,面对同学抱怨的“脏死了”我只能投去同情的目光。

第二次,是大二第一学期。一个很冷的冬天,同样安排的事情也轻松。对于这次劳动周最深的记忆就是宿舍几个女生,在晚自习的时间,呆在宿舍里面,谈天说地,谈情说爱。至今还记得那盏小台灯在黑暗中发出的微弱的光。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劳动周。这次,我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也就是去打扫女生厕所。周日晚上,主管劳动周的老师来教室安排岗位,女生厕所安排了其他人,听到没有我名字的时候我笑了,和我一同笑的还有敏敏,花花和宇轩。再后来,当所有的岗位都安排完了都没有我们四个的名字,正当我很纳闷的时候老师说打扫男寝的还有4个女生,依次念出了我们的名字。然后全班同学就都看着我们四个笑了。只是我一直不明白的是,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为什么还要安排女生去打扫男寝。

周一早上,我们四个女生去男生宿舍报到,我打扫的是男生宿舍的3楼的走道和楼梯。整个上午都在打扫卫生,打扫完了发现手上磨出了水疱,想我平时也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生 ,可想而知卫生情况有多遭。时不时的还有男生衣冠不整的跑出来,见多了我们几个女生也只是低下头来继续扫地,拖地,为人民服务。我不知道那是第几天,我很认真的在那里扫地,突然听到有一个男生大叫了一声,抬头看了一下,衣冠不整,我低头继续打扫,那男生很激动的说:“这里怎么有女生,怎么有女生在这?”然后跑到寝室里面去了。几分钟后当我打扫到他寝室门口的时候,我还听见他在说:“怎么有女生?怎么有女生 ?”怎么好像我礼了他似的?于是,当时,我可能、大概、真的是脑袋短路或者是进水了吧,我对着他们寝室大声说了一句:“叫什么?一点都不淡定,我又没非礼你?”……说完我就后悔了。

平时,女生就算是一不小心进错了厕所,也会尴尬脸红一下。打扫卫生的时候要用到水,我们就只能去男厕。我们几个站在男生厕所外面,对着里面喊:“厕所有人吗?没人我进来了。”男生一个一个出来,奇怪的看着我们,而我们几个任他们看,都面不改色。劳动是高尚的,劳动是光荣的,为同学服务,为他们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一点也不尴尬。可是在心里却对他们说着:“看什么,我们也不愿意来这里。”

打扫完卫生,就顺便会去班里男生的寝室,叫他们好吃好喝的待着。我在501偷吃了白雪放在抽屉里的糖,拿走了亮亮的那只叫“阿屁”的小熊娃娃,在另外一个寝室了把粟粟的老婆饼给吃了,还带走了什么我忘记了。劳动周结束,交劳动总结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再也不想进男生宿舍了。

劳动周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涯也早已结束。可是我仍然想起那段青葱岁月,那一张张笑容,那些人,那些事。

关于特殊的文章7:腊月的味道

文/安海

腊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早在周代,人们就习惯在农历十二月行“岁终之祭”,称作“腊”。《玉烛宝典》云:“腊,一岁之大祭。”如今,几千年过去,腊月在“祭”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更多的内涵,成为一年中最丰盛也最能打动人心的月份。

故乡的腊月,正是“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大寒时节。凌烈的白毛风从西北方向刮过来,冰封了河流,封冻了土地,但却无法掐断飘荡在村庄屋顶的炊烟。炊烟,是个温暖的词汇,有炊烟的地方便是故乡。故乡的腊月,到处都飘满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味道。

腊月里首先飘出的是腊八粥的味道。腊八节这天早晨,天还黑着,我们还在睡梦中,母亲就起来了,生火,下米,熬豆芽菜。当我们醒来时,屋子里已经飘满了腊八粥和豆芽菜特有的香气。起床后,按母亲的吩咐,我们端着半碗腊八粥去喂门环,犒劳守护一家平安的门锁。冰冷的门环看见热乎乎的腊八粥一下子就吸住了它们,一副饥不可耐的样子。喂完门环我们全家人便坐在炕上吃香甜的腊八粥和豆芽菜。吃完后走到院子里,呵着白汽,看着东边的天空还是一片鱼肚白,心中庆幸着自己又一次躲过了红眼的魔咒,因为乡间传言太阳出来再吃腊八粥是要得红眼病的。

腊八一过,“年”的气息便越来越浓了。腊月里所有的日子都攒着一股劲,心无旁骛,奔着年而去。现在有句比较流行的话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其实想一想我们对待年的感觉也是这样。年固然吸引着我们,但最令我们回味悠长的或许还是腊月里那些迎候年的日子,这些日子让“年”的内涵更亲和更丰满。

每年的腊月里,母亲都要炸果子、炒干果。用自家地里产的胡麻从油坊里换了上好的麻油,倒在大铁锅里,烧滚后将精心捏好的麻花、撒子放进去,几分钟的时间麻花、撒子便成了焦黄色,一股香气扑面而来,令人馋涎欲滴。我们村一个当家的老叔,退休前在单位食堂做面点,炸的麻花有模有样,按村里人们的话说炸得“就和供销社卖的一样”。因此有几年时间,乡亲们常常请他去帮忙炸果子。母亲有两年也请他到家里来帮忙,学到了不少技巧和花样,自己炸的麻花、撒子也像模像样。炸好的果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充斥着腊月的时光。炒干果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民间有谚:二十三,大炒干。这一天,你如果到村庄里去,就一定会听到噼噼啪啪的炒大豆、瓜子以及花生的声音,而那种干果炒熟后的特有香味也会穿过人家的窗户飘荡在村庄里。

与这些物质的味道相比,村庄在腊月里还有另一种味道更令人回味。腊月的村庄,还氤氲着一种艺术的、精神的气息。腊月,是寒冷的时节,也是农闲的时节,村里那些婶子大娘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坐在烧得热乎乎的炕头上,家长里短,插科打诨,而手里也不闲着,要么是绣着漂亮的鞋垫,要么是绣着好看的枕头顶,要么是做着剪纸,为装点春节做着准备。母亲的包袱里曾经收藏着许多幅图样,有狮子剪纸的,也有枕头顶和小炕褥的。腊月的时光里,几个婶子大娘共聚在一家的炕头上,照着纸样用麻纸剪上几幅狮子剪纸,然后用墨汁染成黑色,再将烟盒的金铂纸以及彩纸衬在剪纸后的缕空处,一对对漂亮威猛的狮子便蠢蠢欲动了。还有枕头顶和小炕褥,也是用各种彩色的布头照着纸样剪成图案,然后再小脚密缝在一块或大或小的纯色的布上,像绣花一样做成。这些图案有喜鹊登梅的,有福禄双全的,有花枝招展的,有众星捧月的,有抓髻娃娃的……都是些吉祥喜庆的图案,它们从母亲她们的手中而出,装点农家一年的光景。那种喜庆欢快的气息,许多时候会穿越时光,瞬间便攫取了我内心的温存。

腊月的味道,令人咀嚼,令人回味,令人荡气回肠,令人永生难忘。是啊,这味道其实说到底就是亲人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它总能触动在外的游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给他们以力量与抚慰,让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对故乡魂牵梦萦。

关于特殊的文章8:特殊的让座

文/汤飞

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上一座难觅,偶尔还会出现老人和小孩也在人群中颠簸晃荡的情况。此时,那一排橙黄色的特殊座位上,可能正坐着一两个年轻人。毫无例外的是,他们纷纷沉醉于车窗外的风景,无暇顾及身旁需要帮助的人。也难怪,累了一天,谁愿意和别人站着挤在一块难受呀?

公交车在一个站台停靠后,上来一位大爷,身板依然硬朗,后面跟着一个年轻的妈妈,手里拉着一个约莫两三岁的小男孩。年轻的妈妈一手拉着扶手,一手握着小孩的手,但毕竟孩子尚小,站立不稳,有几次差点跌倒,好在周围都是人,形成了一道保护墙,有惊而无险。大爷则密切地关注着几个专座的动态。过了两站,终于有一个座位空了出来,大爷立即喊了一声:“小果,来坐这个位置。”在妈妈的牵引下,小男孩摇摇晃晃地走过来,坐上去。即使动作缓慢,亦没有人和他抢位子。

女子说:“爸,您跟他一起坐吧,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大爷推辞道:“我站着就行,你坐,抱着他,以免碰伤。”那小男孩拉着女子的手说:“妈妈,你来坐嘛。”

若故事到此结束,它仅仅是这个熙来攘往的城市里频繁出现的平凡,见多识广的人们必定都听烦了。我也如此认为,所以扭过头,取消关注,打算在百无聊赖中欣赏窗外一成不变的风景。

这时,我听见那位女子说:“小果听话,让爷爷和你一起坐好不好?你看,这里不是写了么,‘要和爷爷一起坐’。”

既然有续集,当然要关注。我看见小男孩一脸的惊讶,妈妈又俯身指着座位上“老幼病残孕专座”几个字,一字一顿地念给他:“要和爷爷一起坐!这是司机叔叔在提醒我们,必须尊敬长辈。妈妈同样要尊敬爷爷,对不对?”哪知小男孩非但不解风情,而且还现学现卖:“这里写的是‘要和妈妈一起坐’。”女子哭笑不得,拿他没辙,倒是爷爷一个劲儿地劝她坐,无奈之下,她只得从命。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绝大多数人要么玩手机,要么心不在焉地看着窗外,几乎没人注意到这一幕。车辆不是舞台,他们并非演员,没必要装模作样地炫耀家庭的和睦。这个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景,属于真实生活中未经加工的一个细微片段。这位年轻的妈妈,不经意间,用一句“谎言”为年幼的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虽然当时他没有理解和接受,但相信随着不断的成长和教育的深入,终有一天,他会明白:多年前在一辆行驶的公交车里,从母亲的言行举止学到的东西,比书本上的道理有用、有力、有趣得多。因为,那是一个母亲和晚辈,对“尊老爱幼”这个词所能做出的最完美诠释。

她的诠释,让作为路人甲的我惭愧不已、羡慕不已、敬佩不已。

关于特殊的文章9:特殊的春节

文/★★★★★

人们的许多礼俗之形式,终究是仁爱之本质。而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喜乐,是我们在这个春节最大的期冀。

这个春节,万城空巷,每一个你我他都在抗击疫情的故事里。“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特殊的春节,家家门前都贴上了红红的崭新的对联、大大的“福”字或门神,大街小巷也已装扮一新。

春节拜年依然是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只是方式有所不同。此时,“动”的年节莫若“静”的岁月,聚集容易增加疾病传染的概率,人们选择了化整为零,以不同的方式抗击疫情。

停下出行的脚步,就是刹住了疫情蔓延。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友情、亲情,每个人的手机都不停的响着,一条条微信、短信代表了人们相互之间的祝福,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拉近亲情、友情的距离。

大部分的中国人心里除了春节的喜悦以外,更是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进展,相关信息刷爆了我们的微信群、朋友圈。

面对疫情的威胁,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刀尖上的医务人员无法置身事外,正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白衣天使在挑战疫情这条征途上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创造着奇迹,为患者解除着痛苦,使患者获得了新生。

面对疫情的威胁,人们有足够的信心讲“不用怕”,但我们也要保持理性与耐心,保持高度的重视与关注,并付诸正确的行动。

党和政府为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扩散蔓延,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采取了有效措施,积极行动起来。

各级政府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了第一位,视疫情如命令,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有利有效地发挥了联防联控体制机制优势,实行了最严格的科学防控措施。

各基层组织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迅速行动了起来,强化了相关人员的管理和健康监测服务,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扩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一切都会好起来,重生之门的钥匙,是不惧黑暗萧瑟,不惧风雨寒霜,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中国人,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关于特殊的文章10:一件特殊的礼物

每当看到您眼角边那早早爬上来的细细的皱纹,我的内心深处就不由自主地涌上一股依恋之情,更何况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多想发自内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不过在我眼里您那头乌黑的秀发,依然还是那么光彩照人,您那双秀美的眼睛,总是那么炯炯有神。也许您的外貌不再那么年轻,可是您的心却永远那么和蔼可亲。 妈妈,我渐大了,回忆璀璨如花的童年往事,我感到充满了温馨。

夕阳西下,学校沐浴在余辉的彩霞中,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回家了,去礼品店为妈妈买礼物的同学也络绎不绝。而此时此刻的我,心里却七上八下却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今天正是那伟大的三八妇女节啊!我的心跳得更加剧烈了,几次想对妈妈开口,但话到嘴边又咽下。犹豫不决时,我想:妈妈含辛茹苦地为我任劳任怨,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拉扯到大,如今,我什么礼物也没有准备,怎么办?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说是迟,那时快,想到这,我灵机一动,对妈妈兴奋异常地说说:“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要送您一份特殊的礼物。”顿时,妈妈用一种惊讶的目光注视着我,疑惑不解地对我说道:“啊? 什么礼物啊!你今天怎么了呀!” 我心中一颤,憋足勇气说道:“妈妈,祝你节日快乐!在此,我要送给你一份特殊的礼物,就让我以优异的好成绩来报答您对我的一片苦心吧!” 妈妈一愣,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语重心长地说:“好孩子,你终于能了解妈妈的心思了,我真是太高兴了。”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那笑容仿佛比花还要甜蜜。

久久的笑声时时地回荡着……千言万语并作一句:“妈妈,我爱你!”

关于特殊的文章11: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2013,1,4,这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日子,对于你,它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生日。

当你醉饮快乐祝福,回到家里依然微醺,清醒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漫漫人生的思考: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你知道先哲说:从来处来,到去处去。但你没法参透,因为你很平凡,每天有着凡人的烦恼。你忽然觉得以前的奋斗和努力很可笑,那些激励你的格言,今天回想起来有一种隔世之感,还有每一个人都得面对的题目:人生是什么?

颓废者说,人生是一个悲剧。进步者说,人生是一个奋斗。孰是孰非,你没法下结论。你觉得人生是一个过程,长也好,短也罢,或大喜,或大悲,哭也一生,笑也一生,每一个人都要走过。

你忽然觉悟你来到人世就是父母的累赘,从小就“贼风入耳”,难得的不听话,在同龄的孩子中别具一格,另类的像一个天外来物,不知道父母为你操了多少心。

现在倒是省心了,当你一个人孤身枯坐,总结起过去的是是非非,你才意识到:你到哪里去?

你忽然幻想一个城市,你觉得那里很适合你,气候、阳光,饮食文化,人文地理等,旋即,你想起一段话:假如你占领了这个城市,这个城市没有你的房子,你有何为?假如这个城市有了你的房子,房子里没有你所爱的人,又有什么希望?假如房子里有你所爱的人,她的心不属于你,又有什么意义?

于是你产生了一种空前的迷惘,像迷路的羔羊,你眼前循环转着一个个十字路口,向左?向右?徘徊,彷徨!你深味这选择的困苦,才懂得,选择是痛苦的,它能使刚强者变得软弱,果断者变得犹豫……

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你依然在想……

关于特殊的文章12:一封特殊的来信

文/汪兆满

一封特殊的来信,静静地栖居在书桌抽屉的最里层;

一段诚信的往事,默默地封存在青春记忆的最深处。

这是一枚再普通不过的信封了:牛皮纸,红格线,蓝邮戳。发出的时间定格在2010年2月26日,正值春寒料峭之时;发件人:项王故里管理委员会,郑。

而这照片之中却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张照片。一个男青年,身着黑色羽绒服,暗黄的卡其裤,位于画面的左侧,右侧是着名的项王手植槐。

这个男青年就是我,更准确地说,是五年前的我。那时大学即将毕业,几次去南方找工作,都铩羽而归,在恍惚之中,回到了家乡沭阳。误打误撞之中来到宿迁碰碰运气,身为沭阳人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淮阴人,因为儿时的记忆中,沭阳县就一直属于淮阴市。而后沭阳被划入宿迁市,我也成为了一名宿迁人。来宿迁找工作后,才第一次踏上这片厚重的土地。

这片土地,既熟悉又分外陌生。熟悉的是自己的身份证上早已印着宿迁市的名称,陌生的是自己居然从未来过宿迁。宿迁地方怎样?宿迁人如何?一系列的疑问萦绕在心头。

后来,从先于我之前来宿的几位同学口中得知,宿迁很空旷,宿迁人很实在。这便是未来宿迁前几乎所有的印象了。

在一家单位投递了个人材料之后,五年前的初春时节,我在宿迁的寒风中等待面试的通知,也得以有机会,去项王故里走一走。

“项籍者,下相人也。”这里是太史公笔下的下相,也是悲剧英雄的故里。那时的项王故里还没有改造,规模很小,有朋友劝我不要去。说那里太冷清了,找工作时,似乎去也不太合适。或许是出于对英雄的憧憬,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最终,我还是去了。

在梧桐巷口,在昂首长鸣的乌骓马前,在绿叶落尽的古槐树下,我彳亍着。而小小的院落,也似乎展现着英雄的落寞,我的心也不禁落寞起来。看着历经沧桑的石碑,“项王故里”四个巨大的白底黑字,压在赑屃身上,仿佛也压在我心中。遂想起离宿迁不远的徐州,有一座戏马台,曾经是项王检阅士兵的地方,那是项王曾经的辉煌之地,却像极一座宁静的禅院。而这里,竟然比禅院的一间僻静的厢房。

似乎不到一刻钟的工夫,我已打算逃离着所谓的“故里”,而就在这时,原本只有我一人的院里,突然走来一个人,看我落寞的样子,主动向我介绍“项王故里”的事迹,并询问我照不照相,说十块钱就给我刷好照片并寄给我。

我习惯性地把他当做景区拍照的了。这是一位五十上下的老者,精瘦得很,但眼中却很有精神,一口宿迁话。一番沟通之后,我慢慢放下戒备。

老者原来是这故里的工作人员,爱好摄影,一直用镜头故土变迁,也记录自己的生活。对文史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身为宿迁人也没有为项羽抱不平,而是很客观地承认,项羽还是太年轻,太刚愎自用了,语气中显得很诚实。

听闻我是沭阳人后,目光也显得更柔和;我后来给他讲了一个流传在沭阳当地的关于虞姬的故事:虞姬的家乡有一条河,河这边是沭阳,那一侧就是现在的宿迁。有一日虞姬在在河边浣洗衣服,恰好被河对岸的项羽看见,于是眉目传情,成了一桩好事。听闻我的故事后,这位先生并没有反驳什么,只说很有趣,是传说而不能是历史。

而后听闻我的经历之后,鼓励我多努力,一定能够找到满意工作,向我描绘项王故里的未来规划。这是一个普通长者最单纯的祝福,毫无恶意。而后我才得知,老人姓郑,还有一间小小的工作室,藏在耳房里。最后他还是执意要为我照相,并承诺照相免费,并一再允诺,刷好照片后,一定邮寄给我,不过要过一段时间,因为他总是隔一段时间才去冲洗照片。

我就这样站到了“项王故里”四个大字之前,一瞬间被定格。临走时,我还是塞了十块钱给他,并留下了地址,他送了我一张手植槐的明信片。

而后一个月,我再回学校,再而后,我也似乎把这件事忘了。直到两个月后,我才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封里只有一张照片,后面有两个字“加油”。

我原以为,那张照片可能永远不会寄来,没想到它真的寄来了。

《说文解字》里说:“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

一人一言构成一信。一人一信构成诚信温暖的宿迁人。

从此之后,我认识了太多宿迁人;再之后,种种原因,离开宿迁,却无时无地不感觉自己是个宿迁人。一切,似乎只缘起于这封特殊的来信。

真想再回项王故里走一走,去看看已成为现实的规划。

这是宿迁人的诚信故事,很普通,却很真实。

关于特殊的文章13:特殊的除夕

文/赵向辉

1993年的除夕,我至今难忘,因为我做了一件好事。

那时,我还在病房当男护士,护理没有被家人接回家过年的十几名精神疾病患者,因为人手少,我又离家比较近,所以领导安排我站好最后一班岗,值完上午的班再回家。

12时下班后,我吃了包方便面就往保定长途汽车站赶,开始等15时的最后一班汽车。到火车站附近时,突然发现一名流浪汉躺在地上,只见他60多岁模样,一动不动,气息非常微弱。我很着急,一边扶老人坐起身,一边招呼别人帮忙打120,那时公用电话都很少,更别说手机了,一位中年男子跑出去100多米才打通了电话。在等急救车的间隙,我利用所学的护理技术对老人做了简单的体检,体温不高,肌张力也不高,呼吸和脉搏微弱且缓慢,呼之能应,虽然答应的声音非常低,低到必须紧挨着老人的嘴才能听得到,但是说明意识还未丧失,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救护车来了,医生检查后说可以排除重大躯体疾病和严重感染,但是老人的身体非常虚弱,再在这么冷的地上躺着只会加速老人的死亡。救护车把老人拉走了,大概经过几天的调养身体就会恢复健康,如果能顺利找到家人还能与家人团聚呢。

等安静下来后,我突然回过神儿来,坏了,汽车该开了,我赶紧往汽车站跑,果不其然,等到了检票口,被告知汽车开出去五分钟了,让我快追。出了候车室,我一路追下去,没有看见那辆汽车的踪影,也没有其他的长途汽车经过,我沮丧到了极点。

怎么办?难道不回家过年了嘛,不可以,家人都在家等着我呢。我向回家必经的路口走去,最后倒了四次车才回到家,到家时已经是夜里八点了,家人都很焦急,因为那时联系非常不方便,家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

为了救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我“丢失”了一辆回家的汽车,但是得到了一个难忘的除夕夜,我无怨无悔。

关于特殊的文章14:老家的皮影戏

文/王毅

在老家,皮影戏有特殊的含义,每年春节过后总会演一场皮影戏,被称为“院戏”,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们一切平顺。

老家的皮影戏在晚上演出,以一块白布(又叫“亮子”)为舞台,把尺把长的戏人作为演员,点亮一盏马灯(现在被换成灯泡了),让灯光穿过皮影,在白布的另一端映出栩栩如生的世间百态。一人既捉线子又主唱,加之乐鼓手约五人,皮影戏班子总人数大约五到七人。表演时,在台口设一“亮子”,用布围成一个圈,要堵住台口,不要让皮影戏班子的人露在外面,算是皮影戏的表演舞台。

皮影用牛皮制成,由头、上身、下身、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连缀组成,在人物的脖领和脚、手端处套上小杆子,捉线子的人手捉影人身上的小杆子进行表演,在马灯的映射下,灯影在亮子上活灵活现,生丑净旦末人物各有千秋,文武大臣平民百姓各附神奇。乐鼓手进行堂鼓、梆子、唢呐、板胡、二胡、手锣、大锣等表演,加之还有唱腔、独白,让皮影戏有血有肉,真可谓“戏中有戏,画中有戏”。

皮影戏里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借灯显影”“以彰显形”,使得车船马轿、妖魔鬼怪均能上场,飞檐走壁、劈山倒海都能表现,武打场面里皮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再配各种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神秘奇幻的场面之绝让人充满好奇。每次唱皮影,我都在亮子外观看,每到动情处,会时不时地踮起脚尖看看台里的人如何操作的,但总是无功而获。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皮影戏最值得深究的还是捉线子。捉线子的人手上功夫不得不让人佩服,捉线子的人五个粗壮的手指紧紧靠拢,指缝像蟹钳一样有力夹住一根或多根小竹竿,“大拇指顶、食指弯直角、中指抬,无名指压……”一系列的操作,手背上青筋暴起绷得生紧,手指似波浪翻动,使小竹竿像燕子在云中飞舞牵动皮影,皮影的喜怒哀乐、唱念说打,甚至连吹胡子瞪眼都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要在亮子上出现的皮影人物多,两只手是根本忙不过来的,指甲盖也就派上了用场,他会将小竹竿彼此交错相互制衡,然后按照次序手捉指缝夹,剩下的就将竹竿末端放在指甲盖上,五个手指那个有空就用指甲盖拨,总之要将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给观众交代清楚。皮影被捉线子者赋予了生命,或耀武扬威,或亭亭玉立,或含蓄内敛,再配上音乐与唱腔,或激昂缠绵,或悲喜交加,真是声情并茂,音韵缭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