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课外读物管理的工作方案(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外读物管理的工作方案 篇1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工作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关于落实“五项管理”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各级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五个强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程序管理,加强新华书店进校园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和评价导向原则。准确把握“五项管理”核心要义,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导向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以评价改革撬动学生健康发展指数的提升。
2、坚持统整性和协同性原则。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整合推进“五项管理”。推动各处室、级部齐抓、共管,明晰职责分工,制定重点任务清单,理清责任链条和责任主体,从学校管理、家庭指导、社会协同等方面入手,协同推进,做到全覆盖、齐步走、抓督察、常态化,推进“五项管理”全部落地,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结合“五项管理”的专业性和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做好“五项管理”相关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四、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本方案中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
1、坚持底线原则,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学校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指导、管理和督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对于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2、加强图书馆服务能级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学校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多方推荐,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设置书刊流通点,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3、严格管理进校园课外读物途径,规范进校园渠道。学校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有相关推荐负责人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4、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组织保障
(1)加强工作领导,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对标各级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学校落实“五项管理”的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2)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工作落地见效。根据文件精神,修订、细化学校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召开“五项管理”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问题排查、深化全员培训、强化责任落实,提升“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效。
(3)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宣传教育氛围。开展主题教育,正向引导。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有效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全方位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策略宣传,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大力营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
(4)加强日常管理,提升管理工作实效。以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方式抓好落实,及时整改。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课外读物管理的工作方案 篇2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务处要带领图书时,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班级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的12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加强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销科,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12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时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年级各班级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务处要做好年度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定阅读内容,定考核办法,强化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促进书香校园建设。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
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主任任工作组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二)注重宣传
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三)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课外读物管理的工作方案 篇3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学校强化校园图书馆利用率,提升书籍质量,不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不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各校要提高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加大名著等课外读物阅读量,降低漫画等“享乐”阅读。
2.开展校园阅读节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提倡“读进去,想开来,写出来”,在读书时联系生活实际,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最后提笔记录阅读感想。
3.学校应指导家长开展与孩子定时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工作措施
学校应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明确推荐程序、审核、公示、报备等要求,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一)审核到位,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1.成立“审读专家库”。
学校成立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教务处、党员教师、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代表组成课外读物“审读专家库”。
2.加强选书环节
(1)清单预审。学校选购课外读物需制定详细的清单明细,对课外读物的内容、适用年龄段、推荐指数、质量、出版社等信息进行详细的预审,对符合标准的予以推荐。
(2)联合推荐制。学校课外读物需由3名以上“审读专家库”成员联合推荐方能上报选购计划。
(3)确认审核制。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荐的课外读物进行逐一审核,全员通过方可进行采购。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务处牵头,期初、期中、期未对读物(学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班级图书角)进行全面摸底清查。
四、工作要求
1. 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分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和学校《关于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学校应加大书籍校园建设,健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管理,开放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拓展学生阅读活动,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2. 注重宣传,严格管理。各年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 严格管理,失职问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学校教师要增强责任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课外读物管理的工作方案 篇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课外读物管理的工作方案 篇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课外读物管理的工作方案 篇6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学校强化校园图书馆利用率,提升书籍质量,不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不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各校要提高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加大名著等课外读物阅读量,降低漫画等“享乐”阅读。
2.开展校园阅读节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提倡“读进去,想开来,写出来”,在读书时联系生活实际,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最后提笔记录阅读感想。
3.学校应指导家长开展与孩子定时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工作措施
学校应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明确推荐程序、审核、公示、报备等要求,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一)审核到位,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1.成立“审读专家库”。
学校成立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教务处、党员教师、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代表组成课外读物“审读专家库”。
2.加强选书环节
(1)清单预审。学校选购课外读物需制定详细的清单明细,对课外读物的内容、适用年龄段、推荐指数、质量、出版社等信息进行详细的预审,对符合标准的予以推荐。
(2)联合推荐制。学校课外读物需由3名以上“审读专家库”成员联合推荐方能上报选购计划。
(3)确认审核制。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荐的课外读物进行逐一审核,全员通过方可进行采购。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务处牵头,期初、期中、期未对读物(学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班级图书角)进行全面摸底清查。
四、工作要求
1. 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分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和学校《关于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学校应加大书籍校园建设,健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管理,开放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拓展学生阅读活动,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2. 注重宣传,严格管理。各年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 严格管理,失职问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学校教师要增强责任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