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章

请欣赏音乐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音乐文章1:音乐之伴

文/张抗抗

音乐是有年龄的。

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淳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主。

少女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它相约,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乐曲中每一处细枝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也会让我们心跳脸红。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来自生命本源的冲动,饥不择食,来者不拒,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它真正的奥妙。

到了发烧友的年龄,音乐是托付和发泄所有的青春热情、寄予内心狂热崇拜和爱恋的对象。那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偏爱激昂、亢奋、热烈和雄壮的歌曲,严格说那已不是音乐。音乐在那个年龄已不再是音乐本身,而是作为激情的象征存在。对于音乐革命的热爱,爱得盲目而疯狂。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煽动性极强的燃料,可将我们的血肉点燃,为信仰和理想奔走。

当我们成为沉稳和成熟些的青年时,浮游荡漾在空气中的音乐,也渐渐沉淀下来。那时我们开始思考音乐,努力试图去读解和领悟,并试图与音乐对话。音符变得立体,有一种辐射和扩张的趋势,暗藏着你听得见或是听不见的声音。音乐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你发现音乐世界其实是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内壁悬缀着抽象的音符,不可复制也不可临摹,往往当你开口或是动手将其制作成曲谱时,它们却已消失。你只能将其烙刻在脑子里,一遍遍碾磨成体内血液流淌的声音。

被琐事杂事俗事缠身的中年,岁月匆促,音乐在生活中已是显得奢侈的享受,往往纯粹是一种娱乐和休闲。那时候音乐有点像一个分手多年的旧情人,只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会偶尔下决心安排一次有礼貌有节制的约会。多少有点儿可有可无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断情丝,又是不甘的。在忧伤的乐曲中,重温往昔的缠绵和恩爱,毕竟还有一种依稀的幸福感。

音乐对于老年,若不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摈除得很彻底很坚决的。没有音乐的老年,也许枯涩也许灰暗但也许恰是因他的内心饱满滋润,而无须依赖音乐的浇灌。人到了老年,对音乐的选择变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欢的音乐,必是自己灵魂的回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除了自己认定的那种之外,天下的音乐都是不堪入耳的噪声。所以老年的音乐,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人走向生命尽头时,音乐不再是保姆也不是恋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只,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

所以音乐具有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喜欢”的唯一标准。

音乐只是有点儿模糊,有点儿空灵。它无形无状、无影无踪、无法触摸、无法品尝,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音乐被人吸纳到心里去,又被人在各个生命阶段自然而然地传递下去,音乐就变得永恒了。

音乐文章2:生活因音乐而美丽

文/音乐星空

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让我们精神放松,更可以让我们愉悦身心,喜欢一个人在夜深人静闲暇的时候,泡上一杯咖啡,打开音响,让优美舒缓的音乐和着浓浓的咖啡在空气里飘散,流淌,觉得那便是人生最惬意的时候,音乐是没有界限的,生活也因为有了音乐而分外美丽!

听音乐的时候,心情会随着音乐而起伏,内心也会常常陷入沉思,完全陶醉在其中,喜欢那种感觉,喜欢音乐的味道,有时候这种喜欢没有原因,没有理由,就象是喜欢一个人,永远找不到最恰当的原由。

城市的喧嚣和工作的忙碌让人身心疲惫,现在的流行乐坛到处充斥着一种无病呻吟和颓废,创作者商业化的意图表露无疑,在这种浮躁的心情之下,相信是很难创作出堪称经典的音乐来,所以现在很少再有让我们心动和共鸣的音乐出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好的音乐总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心情也总会随着每个音符的流动而变化,喜欢听着音乐,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心情,音乐让我的思维活跃,敲打键盘的节奏也变的流畅,每一个睡不着的夜晚,都是音乐的魅力促使我记录下一份属于自己的心情,音乐会让我沉思,让我放松,让我喜悦,也会让我流泪,在独处的日子里,她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总喜欢回想以前的事情,这是性格使然,我也不想去改变,这个世界每天都会在变化,昨天生死之交的朋友今天却成了仇人,昔日爱的死去活来的恋人今日却形同陌路,我无意去诋毁这世间真挚的友谊和美好的爱情,只是这个世界让一些东西变的太脆弱。而好的音乐总能经的起时间的考验,让人百听不厌,相同的音乐之所以听起来心情不同,不是因为音乐变了,而是自己的心情不同而已,从古至今,能做到心如止水的人又有几个呢?所以人总会有烦恼。朋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我们还有音乐,至少这是我们倾诉和发泄的很好的方式。

音乐文章3:音乐与坚持

文/田云

活到四十来岁,第一次亲临现场聆听世界顶级严肃音乐——圣彼得堡交响乐团的演奏,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洁净心灵的盛会。

由政府投巨资新建的琴台音乐厅与琴台大剧院,在绿树成荫又闹中取静的城中心两两相望着。随着顶级乐团的频频到来,从曾经寥寥无几的观众群体到如今的座无虚席,这个有着浓郁码头文化的城市,逐渐开始接受并享受起高雅艺术。从雷鸣般的掌声和指挥家多次返场就能够看出,严肃音乐是脱离低级趣味引领未来文化需求的必经之路。

音乐,是情绪的表达,是一种深层次情感的交流和渲泄,是借助各种不同乐器,经过作曲者精心创作、乐手高超的演奏技能共同合作表达的成果。于我而言,在没有了解作品本身创作背景下的人物环境和心理活动情况下,只需聆听这音与音之间的和谐之美,以及感受整体的演奏情绪就足够了。

所有演奏员都身着黑色正装和黑色晚礼服,除了一位是黑头发的亚洲人外,其余全是金发碧眼。在众多演奏者中,我的眼睛一直无法离开那位小提琴手,他就位于我包厢正对面小提琴第二声部的右侧,流畅的弓法配合着身体自然的摆动幅度,深沉处紧锁的眉头,快乐时扬起的嘴角,虽然我无法听到他单独的琴声,但从他肢体语言里,我能看出,他正深深陶醉在这强大的音乐磁场中,那种忘我的状态深深融化着我,也深深打动着其他观众。

这,也许就是音乐的魅力,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物时,其实是件绝美的事情,在他人眼里,这种专注亦是一幅鲜活动人的画面了。

整场,小提琴是最忙碌的,她就像一个张扬又多情的少妇,不停用她华丽的嗓音述说着优美的主旋律。时而高昂;时而忧伤;时而浅吟;时而哀叹。善感多变,妖娆又夸张。她们引领着整个乐队最华彩的篇章,总是那么性感而富有挑逗。

中提琴位于舞台中央,她们又像是有着成熟嗓音的优雅女士,总会在恰当的时候展现一段富有温婉韵致的魅力腔调。位于指挥家右侧的大提琴,我看见他和首席小提琴手从舞台两侧同时出场,虽然没有像首席小提琴那样受到全体的特别尊敬,但这领头出场的顺序和紧临指挥的座次,就足以说明简单的拨奏和沉闷的低音依然是整个乐团举足轻重的声部。

时而,我会听到轻快的长笛一串串漂亮的吐音,他们爱与小提琴一唱一和地对话。有着独特音色魅力的单簧管与巴松,偶尔也会闷头闷脑地出来领奏一小段。比人高的低音提琴如一个汽车偌大的底盘,让整个乐队充满无限厚重感。

木管后面是铜管,富有穿透力的圆号,声音悠远绵长;那巨型大号闪着金光,像一头雄狮,一声怒吼就可以让整个音乐厅氛围抖上三抖;还有被四个定音鼓围绕的鼓手,镇定自若的,五对鼓锤熟练地交换使用着,高潮部分气势渲染有唯我独尊之气势;倒是一旁的小打击乐手清闲自在,整首乐曲下来,我担心他们会睡着一样,只在乐章的最后几小节才蹦出来。不过,虽只是几个小节的演奏,看似简单的敲打却趣味横生,给整首曲子添色不少,留给观众的是无尽回味。

一个乐队好比一个共同协作的团队乃至一个社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沉默,有的寡语,有的张扬,有的卖弄……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个生气勃勃的团体。如果在适当的时候发出恰当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才会是和谐的,共容的,美妙的。

真的很羡慕这些优秀的艺术家,深入骨髓的高雅气质源于骨子里每个音符的灵动,那是他们多年刻苦努力的积累与沉淀。对于一个塔尖上的人来说,乐器不仅仅是情感倾诉的知己,更是他们身体某个部分的延伸。如此自由的表达,如此尽情的流露,我相信他们展示的不是技巧,而是坚持——坚持寻求与听众建立起一种美好的情感共鸣。

是的,唯有坚持,才是成功的唯一出口。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愿意做这样的人。

音乐文章4: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回忆满满

音乐和梦一起,在少女心中萌生,如果没人触及,不会“初开”。

在入冬的第一场大雪后,我和伙伴们来到河南嵩山“天下第一名刹”的少林寺,神秘的世界裹着银色半遮半掩的展露在我眼前。迎着晨曦,雾霭在温和阳光的折射下曼妙地升起,如画师用墨汁沾水后渲染出来一样,层层叠叠,朦胧又通透。

一尺多长的冰凌牢牢地挂在屋檐下,随着伙伴们的惊呼,我心里有种儿时才有的温暖,惆怅莫名漾开。我怀念小时候的雪,小时候的冰凌,小时候的亲人,小时候的忧愁……虽然,我知道,我们都不能,不能回到小时候,多么公平,这个世界对每个人都是如此。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歌声忽远忽近的飘来,我记忆深处的某种旋律似沉睡多年的雄狮,被惊醒的瞬间,猛然跃起,却精神恍惚,心被歌声牵引,脚步随心移动。我顾不上沿河小桥上的风景,顺歌声匆匆而上,“嵩山少林”挂在我眼前,心却飞到了那个小时候,那个离“情窦初开”还有很多年的小时候。记忆里为我唱“少林,少林”的“大哥哥”清晰的浮现,不知名的“大哥哥”,在没有电视,没有录音机的年代,把几千公里以外的歌声,唱给我听。在我年少的记忆里埋下音乐的种子和少林模糊的印象,留下了这日后我来到少林寺的这种莫名的亲切感,留下我多年后深深的感动,喜极而泣。

“大哥哥”在我离开故乡后几乎从来不曾想起,在那个时代,靠广播传播音乐和歌声的年代,他时常给我唱歌,唱很多,然后问是否好听?当唱到“少林,少林……”我说这个好听,我喜欢,以至于完全留在我记忆里的歌声就是这首“少林,少林……”。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回忆满满。

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通往天王殿的甬道,屋顶的雪上“长”满了金黄色的叶,阳光照射下,煜煜生辉,红墙青瓦下变得富丽堂皇。伙伴们手捧银杏叶抛向天空,在这些叶落下的瞬间,镜头悄悄锁定变成日后的永恒。我们生活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幸福时代,无论是声音还是影像都可以随心所欲的用“天翼”手机记录下来,为回忆留下更有力和确切的证据,留下更多的“天意”,雪后的少林寺是一场天意的邂逅。我们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证人”,在我们的“朋友圈”分享着我们的生活,记录着我们的行踪。

少林寺由于“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扬名世界,记得我的国外朋友,在他们的儿时记忆中,中国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就是有“中国功夫”李小龙,可见“少林功夫”的影响力。我们没有能看到“少林功夫”,从游走的过程里感受“禅意”,从导游的介绍中,臆想着少林的历史,曾经的沉浮和繁荣。

随心的旅途加上了采风的乐趣,和以往的所有旅游都有所不同,看似有带着“任务”的旅行,会让我更加用心,不再“走马观花”。而文字的记录对旅途的回忆更是一种幸福,风景和人物都会重新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翻”一遍,更多的是给予我整理心房的机会,给予我宁静的时刻。

我常常说,写作是幸福的,在这喧嚣忙碌的世界里,还有一片净土属于自己,心的宁静归于有了写作。这是否也是“禅”?

音乐文章5:音乐,让灵魂安静

文/雨中的海棠

今天外出很早,阳光虽好,可寒风刺骨。青岛的天气就这样,不刮风的日子,即使温度低也不会太冷。可只要刮风,似乎风就凝聚成一把刀割得你的脸生疼,然后又 变成细小的无孔不入的刺,穿过厚厚的衣服钻进骨头里,让你无处躲藏。而这样的时候,我用我的音乐驱走寒冷,当Monika Martin的歌声响起,美好的歌声就像和煦的阳光,遮挡起寒风,安抚因不适而产生的不安和烦躁。

或许很多人不会相信音乐的力量,那就尝试让音乐安抚你的灵魂。

当 然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达到这种状态,这需要对音乐的悟性。这音乐不能是流行歌曲,而是可以让身心放松安静的轻音乐,是可以让你融入自然的声音。柔柔的,美好 的,清新的,抚慰你疲惫焦虑,找不到方向的内心。我们再也找不到一种方式可以妥帖地一一走遍你身体每一处细胞,音符会顺着血液流遍你身体,这就是音乐的力 量。包括你看不见的思想,让心在音乐声中安静。

我们试着一个人的时候,或者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打开音乐,从班得瑞开始,让音乐营造一个温馨、温 暖、柔美的夜晚,让孩子在一个没有吵闹没有噪音的环境中成长。让那些闹剧,娱乐,远离夜晚,远离家庭,哪怕一周只有一晚。让家安静,让心安静,让音乐响 起,让我们拿起书,在柔和的灯光下听音乐看书。这世界有太多的欲望,我们只去拿自己能拿得动的属于自己的那份,这样不会太累,不必用尽心机。拿出一点时间 精力,去留给灵魂用音乐滋养它。让灵魂的树,枝繁叶茂,根基深厚,春华秋实,而音乐就像阳光雨露日日滋润,让它以自然的姿态生长壮大。否则只能是风吹来,狂乱无状,雨浇来,根基裸露,而雨雪终将让它冻死在荒原。

我们的时间都是一样多,不管你活五十年,八十年,灵魂的时间其实是一样的。给灵魂注入音乐,滋养生息。慢慢地音乐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有一天你会明白,你的生命的价值,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你的无人可比的富有和满足。最终,你的灵魂安静超然。

音乐文章6:在我们这个年龄

文/夕阳山外山

青春花季,如飘扬的音乐,如盛开的花朵,芬芳美丽。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谱写着新的篇章。

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更加注重体会生活的瞬间。春天看到树枝抽出的嫩芽,我们便体会生命萌生的喜悦;秋天看到落叶,我们便会思索生命存在的价值;老师的一声问候,可能让我们感到责任;父亲的一句关心,便会触动柔软的心灵。这个年龄,我们的心思会变得细腻,我们会坐在灯光下,几滴感动的热泪打上书页。我们会坐在房屋前,看着天边的夕阳轻声叹息。

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肩上承担了更重的责任。老师关注的目光,谆谆的教诲,让我们明白自己身上承载着希望。父亲在肩上意味深长地一拍,又让我们明白自己身上寄托着他当年的梦想。我们不再是曾经那个拿着皮球天真玩耍的孩子,我们的举止多了一些稳重,我们的目光多了一些成熟。我们曾经瘦弱的双肩也渐渐有了力量,带着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我们挺直了脊梁。这代表我们将更顽强地拼搏。

在我们这个年龄,汗水挥洒得更加热烈。教室的自习课愈加安静,翻书写字的声音在耳边萦绕,抬头,每个同学的眼中都是认真的目光。体育课上,看着一个个奋力奔跑的身影,跑到终点抹一把额上的汗水,他们看着跑道自豪地笑笑,说着下次再加把劲。初三,我们每个人的节奏都更加紧凑,每个人的身影都更加努力。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感到他们胸膛中那股火一般炽热的力量。拼搏,无悔,我就是明天的太阳!汗水便是他们晶亮的微笑。

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像水一样细腻,像钢一样坚强,像火一样热烈。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这个年龄的每个人都昂起头,准备追逐理想的光,谱写新的篇章。

音乐文章7:如果有来生

文/性淡如菊

音乐弥漫,岁月曲水流觞,我在其中。渐渐迷了心智,醉了红尘。恩怨江湖,爱恨情仇,我原是那大漠雄鹰,猎猎风中,傲视苍穹,搏击长空。在我俯冲的刹那,我望见了,那雪山下的你。一袭红裳,静立雪域,如一朵红梅。你说,你只是雪莲,不是我爱的红梅。我便从空中坠下,失去了方向,从此,色迷红尘。

岁月本无情,有情的是我们。人生本无悔,有悔的是我们。太多太多的爱,太多太多的恨,太多太多的痛,太多太多的悔,今生,有太多遗憾。如果有来生,你说,你会等我。可我,不愿再有来生,不愿再见,不愿再重温,这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

爱不成佛,便会成魔。你说。

我成不了佛,也不想成魔。我只愿灰飞烟灭,只愿带走这今生所有的爱,所有的痛,所有的悔,所有的恩怨情仇。让它们跟我的躯壳,跟我的心,一起飞走,一起消散,化成烟,化成雾,化成花雨一片,随风飘散,再无影踪。那天空还是那天空,那云,那水,那树,那小河,那石桥,那村庄仍不曾变了模样。可逝去的是流年,变幻的是我们。花褪残红,落英纷纷。

那曾经流淌于指尖的温柔,那曾经 颤动于唇间沉醉,那曾经弥漫于怀中的柔软,那曾经缠绵于骨子里的芬芳,都已经是梦中了。甚至都不在梦中,它已无处可寻了。浪漫的,温暖的,温柔的,清纯的,可爱的,缠绵的,你们都去了何方。痴情的不是我们,是流年。心痛的不是我们,是岁月。

如果有来生,我宁愿是一棵树,只在你经过时,洒下一地花雨。

如果有来生,我宁愿是一株草,只在你哭泣时,轻吻你掉落的泪滴。

如果有来生,我宁愿是一缕风,只在你微笑时,轻抚你的脸庞。

如果有来生,我宁愿是一滴雨,只在你想我时,轻轻融入你的胸怀。

如果有来生,我宁愿是一片月光,只在你躺在爱人的怀抱里时,照见你明亮的眸子。

如果有来生,我宁愿是一米阳光,只在你带着孩子撒欢时,分享你片刻的温暖。

如果有来生,我愿是一片云,一朵花,一颗星星,一块石头,一粒尘土,在你熟睡时,装点你的梦境。

如果有来生,我不愿再见你。我只愿是你眼中的泪,唇间的火焰,脸上的微笑,手指间的温柔,怀中的跳动,身体里的芬芳。我只是你鼻腔里的呼吸,血管里的血液,肌肤上的温度。我只愿住在你心里,静静看着你和你爱的人。

如果有来生,我不再是那摘花的孩子,不再是猎兔的雄鹰,也不再是贪恋花蜜的蜂蝶。

如果有来生,我不再见你。我只是空气,只是阳光,只是风雨,只是弥漫的尘埃。我只围绕着你,跳荡在你的生命里,你却见不到我。

冬去春来,日升月落。似水流年,如花岁月,风雨淡去了尘世繁华。几度春秋,几度轮回,当你记不得我,我亦把你忘却。在来生的某个转角,你猛然在回首的瞬间,惊诧那一树繁花的凋落,听见心碎的声音,闻到熟悉的芬芳,请不要落泪。

此刻,我已不是我,我只是一朵没有心的空花。空花破碎的刹那,我便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你再也不会想起我,也不用想起我。

音乐文章8:用雨水去浇灌音乐之魂

文/飘泊

雨淅淅沥沥、潇潇洒洒的下着,任凭风的吹拂,雨依旧不改本色……站在窗前,望着那昏暗的灯光弥漫在雨中,洒在那湿漉漉的地面,看上去这个世界似乎变了,似乎成了一个小小的水上花园。

听着歌,听着那百听不厌的歌,感觉真是一种享受,那旋律在脑海中飘荡,让我精神抖擞。八年了,听着Beyond的音乐八年了,那种感觉没变过,从未变过……品着音乐,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每一首歌,似乎都诉尽了我的心声;每一个旋律,似乎都牵动着我的心弦;每一句歌词,似乎都蕴含着我们自己赋予的深意……

看着雨,听着歌,用雨水去浇灌那埋藏子心灵深处的音乐之魂,是快乐,也是忧伤,是情绪高涨,也是心绪低沉,而我感觉更多的是斗志昂扬,激情焕发……只是,感觉有种不好的习惯在萌芽了。何时开始,一篇随笔我竟然写在中途放弃了;何时开始,赋予在文章中的感情开始有些飘浮不定了;何时开始,自己又重新回到了追求平平淡淡的轨道上了……

忘掉远方是否可有出路,忘掉夜里月黑风高,是与非似过眼云烟。春与秋撒满了希冀,夏与冬看透了生死,原来奋斗才是世间不变的真理。

雨依旧下着,似乎化成了离人泪,在其很的夜里,静静地、默默地思索着:不要因为没有阳光而走不进春天,不要应为没有歌声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不要因为没有掌声而丢掉自己的理想。其实每一条通往阳光的大道都充满坎坷,每一条通向理想的途径,都充满艰辛与汗水。

人生没有坦途,学会承担,学会肩负,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不容许被忘却的责任。跌倒了,爬起来,绝不认输,大不了这辈子输得一塌糊涂。

耳边响着一个声音,Beyond的声音,那个声音在召唤我,在雨的浇灌下,音乐之魂已经在我心底重新成长了……

音乐文章9:用文字温暖心灵

文/刘馨香

一盏清茶,一曲音乐,伴着琴曲悠悠,指尖流淌的思绪在键盘上轻舞跳跃,享受那堆文砌字的过程,不在乎堆出的文字有没有观众,只醉心在文字中轻挥淡墨,于素笺之上轻舞妙笔,不为笔下生花,只为享受那份惬意,那份淡然,那份恬适,那份意境……

文字是心灵的一种释怀,是梦境的一种描述,是心境的一种表达,更是寂寞心灵的低吟浅唱。享受这样一份美丽,将自己抛在红尘俗世之外,独自享受黑夜带来的寂寞,独自在夜幕中轻歌曼舞,独自品味宁静之美,寂寞之美。寂寞的人总会找到许多释放寂寞的出口。文字是一种感情渲染的出口,闲暇的时候,文字就像是一缕春风,轻轻柔柔,带着春的芬芳,融入我们的心灵,滋养着我们,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用诗词歌赋,抒发我们热爱生活,淡泊世事的胸怀。安静的时候,文字就像是一曲天籁,让我们忘却凡尘的纷扰,暂时寄居在世外心境里,感受无尘无染的空灵,而达到洗涤身心的境界。烦恼的时候,文字就是一种发泄,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愫一股脑儿都交给它,让它替自己承担一切的烦忧,然后,放松自己的心态。

文字的魅力在于言为心声,无论何种文字,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贴近生活,有所启迪,或者有所享受。文字的幽香无处不在,一滴雨,一场雪,一枝梅,一朵花,一段心情,一段往事,一树一叶都可以融入文字的幽香,而变得婉约而唯美,让人思考,让人享受和回味。

文字,能融入生命、抒发感怀,能细腻我们的思想,能表达我们的生活。文字无论是长或短、或喜或忧、都会用心书写珍藏,让这些灵动的文字在我心里静静流淌,滋润着生命,给我平淡的生活注入了充实丰盈的精神食粮。文字载着我的情和梦,它穿越唐宋,横贯明清,悠然的行走。文字来源于灵魂、幽香于心灵,滋润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至此,我已经将心安放在文字里了,书写文字,品读沧桑,享受一份隽永的安静和幽香……

音乐文章10:记忆深处的琴声

文/陈若水

音乐,是弹拨者的低吟浅唱;音乐,是舞蹈者的个性张扬;音乐是歌唱者的心情流淌。音乐不仅能感动每一个弹者、舞者和歌者,也能感动每一位听者、观者。

那天的琴声,我至今难忘。

那天晚上,深邃的夜空中,只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在空中闪耀着。我学习归来,身心俱疲,刚走上人行天桥,便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我的心情不禁为之一振。那琴声似流水,一会儿在平原蜿蜒前行,深沉静谧;一会儿在山间欢快流动,热烈奔放;一会儿又在悬崖上飞溅而下,气势磅礴。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弹琴呢?我怀着好奇心向前走去。

走着走着,一位老人映入我的眼帘——他衣衫褴褛,双鬓皆白,两手各持一个琴槌上下飞舞,面前是一架类似扬琴的乐器,琴声正从那里流淌出来。他微闭着双目,神情陶醉,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原来是一个卖艺的老人!

我摸了摸口袋,想给他点零钱,却只翻出一张10元的票子——这可是我一周的零花钱!我打起了退堂鼓,很想把钱收回去走开。可是那忽而悠扬忽而急促的琴声却如千丝万缕的丝线牢牢地缠住了我的脚,更像激烈迅猛的鼓点敲打着我的心,使我无法离开。我痴痴地望着老人,想从他那里寻找答案,只见他的神情随着乐声不断地变化着,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嘴角上扬。他的手苍老而满是皱褶,却不现丝毫的迟钝,灵巧如小鹿,在琴弦上活泼地跳来跳去。弹出的乐曲更是极具韵律,当慢则慢,当快则快,行如流水,跌宕起伏,旋律美妙而变化无穷,好似向人间倾诉着欢乐与惆怅。

我径直向老人走去,将10元钱轻轻地放入他面前的桶里。老人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着我,边弹琴边说谢谢。我蹲下身子,微笑着看着老人说:“您弹得真好!”突然,琴声断了,老人放下手中的琴槌,目光中满是惊讶和欢喜,他坐在那里低下了头,向我鞠了一躬。我有些不知所措,想说什么又不知说什么好,愣了一会儿神,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心情离开了。

身后的琴声响起,像在竹林间低吟的风,带着一股激动和快乐,轻拂着我的脸颊,这旋律温暖人心,慢慢地带走我学习上的疲劳和压力。我没有想到,一句简单的赞美,让一个弹琴的老爷爷如此感激。从那之后,每当想起他那激动的眼神,想起那优美动听的乐曲,我的心情便不能平静,因为那琴声改变了我对街头艺人的看法,开始接受和欣赏“路边音乐”。

啊,我记忆深处的琴声,难忘的琴声!

音乐文章11:鼓浪屿:音乐与诗的原乡

文/罗凌

《红楼梦》里有一个细节,贾母领着众人游大观园,路过惜春居住的藕香榭时说:“听戏必要借着水音方才好听。”读到这一段时有些不解,藏族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无歌不成席”,我们的巴塘弦子是在大山脚下跳,所以无法体会借着水音听曲究竟是何种雅意。

直到来到厦门,登上鼓浪屿,才由衷地佩服贾母这位“贵族范”老文青,她说得没错,借着鼓浪屿之波听钢琴,实在是一件美事。

从十九世纪第一架钢琴上岛,音乐就成了鼓浪屿人源远流长的宗教。

这座中外闻名的“音乐之岛”,平均每十户人家就有一架钢琴。岛上有很多音乐培训学校,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弹钢琴卖碟子的,这些音乐人不以贱售为耻,唯以心田流淌着音乐为荣光,音乐在这里显得那么至高无上,也极为草根,卖黑糖姜母茶的大叔腰间别个小蜜蜂招徕顾客,嘈杂地放着张暴默的《鼓浪屿之波》。从这里走出去的音乐名人不胜枚举,殷承宗、周淑安、许斐平、陈佐湟、林俊卿、许兴艾……这些在业界如雷贯耳的名字,足以证明鼓浪屿与音乐的缘分。

这种缘分是中西二元文化交融的见证,有着极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为通商口岸,鼓浪屿沦为“万国租界”。西方传教士紧随帝国列强的脚步,纷纷上岛传教,进行宗教殖民。他们把钢琴搬上了岛,臆想能通过音乐把鼓浪屿人引向上帝的天堂,却没有想到,一代代鼓浪屿人通过钢琴走进了音乐的殿堂。

如果想更深地感受鼓浪屿的音乐之缘,菽庄花园不能不去。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割让给日本,林维源、林叔臧父子不甘倭寇奴役,迁到鼓浪屿居住,留下了今天的菽庄花园。如今,园子的主人早已作古,钢琴博物馆建在了这里,里面陈列了一百多架钢琴,这些钢琴有着几百年风雨沧桑,来自世界各地,据说是一位胡姓先生的私人收藏,他倾注毕生精力珍藏了这些宝贝,然后让鼓浪屿成为它们的永久归宿。

在岛上找个地方坐下来,喝一杯闽地特有的黑糖姜母茶,品尝清鲜爽口的海蛎煎,依栏远眺,赏山海之致,摆点闲龙门阵,时光便不知不觉从惬意中溜走了。小学课文《海滨小城》里的沙滩、小径、榕树、凤凰树,那么美,写的就是鼓浪屿吧。晚上,住在鼓浪屿的农家小院里,借着粼粼波光看海,海浪拍打着窗棱,枕着涛声聆听隐约的钢琴声,简淡而从容。只有在这时,你才能真正领会到“穿林度水听音”的诗情画意,由衷地佩服那个“老猢狲”贾母太会享受生活。

鼓浪屿不仅是音乐的世界,也是一首极富画面感的诗。音乐与诗交织在一起,驻扎在灵魂的原乡,拉长了时光。

凭海临风,岛上风光旖旎,冬天的海水是灰绿色的,一浪接一浪,淡淡地翻腾着。因为同行的朋友腿有伤,我们没有攀登最高峰日光岩。沿海的山峰与高原的山脉不同,前者从平地耸立而起,鸟瞰之下金刚怒目。后者因海拔高度,山形连绵不绝,反而静水深流。从岛上远眺,海雾中的日光岩凌空而立,笔直峭拔。龙头、虎头两山隔海相望,把守着厦门港。远处,郑成功的巨大石像巍然屹立,凝视着海那边的台湾。

为了生态环保,岛上禁止开机动车,各种电动车、自行车悠然穿梭在人流中。沐浴着咸咸徐徐的海风,信步走在那些叫鹿礁路、福州路、樟州路的巷子里。这些巷子一曲一折,高坡低回,好像已经到了尽头,却又别有洞天,像一首七律的起承转合。如果说丽江的巷子是水中的婉曲,那鼓浪屿的巷子就是时间齿轮上的建筑博物馆,十几种殖民印记,在历史的光影交错中沉淀、定格。斑驳的阳光下,绿色藤蔓植物的缝隙里点缀着红、橙、黄、蓝、紫各色花朵,它们随意又有序地从充满异域风情的墙头和窗子里倾泻而出,铺排出一片浪漫生机。那些喷泉、罗马柱、雕塑、壁炉、尖塔,雍容华贵地装饰着我们的眼眸,稍有恍忽,就有到了欧洲的幻觉。

最奇妙的是,在这些巷子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剪影构图,随便闪一张都很有感觉,所以随处可见拍婚纱照的新人。巷子两侧摊点小店林立,那些非主流店名很有意思,“张三疯奶茶店”、“听涛的下午”、“苏小糖”,十分别致。

诗意鼓浪屿。这个意象并不虚无,诗人舒婷就住在岛上,她每天都可以踏上清晨的渡轮,随浪花翻飞,与鼓浪屿渐离渐远,看厦门港在海的光影中越来越清晰。所以有人说,舒婷是圆满完成诗意栖居的作家之一。一个诗人能得到这样的评价,不啻是一种幸福,比所有的荣誉都具有含金量。“把回想留给未来吧/就像/把梦留给夜/把泪留给海/把风留给晨曦的帆”,这些记录于东海之滨的诗句,镌刻在鼓浪屿的腹心,年代虽已久远,却没有随东海的浪花消逝,这些诗句,是我们青葱岁月永远的文化符号。

除了民族英雄郑成功,毓园里还长眠着被誉为“中国医学圣母”、终生未嫁的妇产科学家林巧稚,杰出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也出生在鼓浪屿。日本人的监狱、暗杀革命者的原址,无一不在向我们昭示这座美丽岛屿的血泪史。这些人和事撑起了鼓浪屿诗与音乐的基本原色,拓展了宽广而厚重的文化之魂。一个地方只有美景是不够的,好比穿衣服,再好的衣服终究是皮囊,要穿出气质风韵来,还是得靠灵性、故事和文化,人如此,城如此,岛亦然。

在这样的旅途中,你可以踏着海浪的音符,一直往前走,往前走,走出荒原,走出悠长,在一张纸上专注地描绘一朵花的声音,找到心灵的原乡。

离开鼓浪屿,舒婷的《赠别》又浮现于我的脑海:

一千次

我读到分别的语言

一百次

我看到分别的画面

然而今天

是我们——

我和你

要跨过这古老的门槛

不要祝福不要再见

那些都像是表演

最好是沉默

隐藏总不算欺骗

把回想留给未来吧

就像——

把梦留给夜

把泪留给海

把风留给晨曦的帆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匆忙而短暂,对于音乐与诗的追寻,却是永恒的。笔下的记录,只能是走马观花,但留在内心的记忆,却承接着灵魂原乡最深处的那束光。

音乐文章12:音乐 文学 我

文/杰克

音乐文学我

陈思雨

喜欢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找开录音机静静地欣赏那首首动人的歌曲,也许只有这个时候我属于我自己,尽管朋友们都说我五音不全,尽管至今我不能完完整整地唱完一首歌,可我却偏偏喜欢上了音乐。我喜欢让生命在音乐的空音里自由地飘荡,游走,让心灵静静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特别在情绪低落,心乱如麻时,这个时候我会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听音乐,把音量放到最大,让音乐的旋律抹去我的烦恼,让它净化我的心灵。

每当这个时候,心里就有一种冲动,一种创作的冲动,因为音乐中有悲伤,也有快乐,也有悲喜交加,我想这些偏偏是给那些天性孤独,敏感,充满伤感的人而准备的,而我偏偏是这些人的集合体,我是一个多愁善感,一个有着朝阳的热情,夕阳一样的忧郁的男孩。

我整天在现实与梦想这间徘徊。在这喧哗的城市中我迷失了自己,当梦想一个个破灭远去时,我站在城市的边缘,迈着飘零孤独的步子,寻找那一份曾经的洒脱。

文学带给我这种感觉,总让我有一种创作的冲动,灵魂的洒脱,心的温暖。

从文学的作品中我认识了但丁,莎士比亚,雨果,列夫托尔斯泰,并结交了保尔,卡西莫。他们领我成长,教我做人,让我看到了至善,至纯,至爱,让我知道了世界上也有阴险卑鄙的小人,我结交了不死太阳尼采。我受教于物竟天择的达尔文,我知道做人必须如鲁迅般对敌人如匕首。对同事对老牛。

我领会着诗人的风花雪月,也感受着他们的慷慨激昂,我热爱文学,忠于文学,在文学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快乐,我不是一个自作多情的人,可我经常为自己唱歌,听自己喜欢的歌,在快乐 时也在悲伤时,

生活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让我失去了很多,我们曾经失去去过纯真,失去快乐 ,失去成功,甚至失去进取的机会,

我也曾经失去过自己,师长的不信任,朋友间的误会,考试的不理想,做事没结果,甚至还有失恋的打击。这些都使我的人生黯淡而伤感。就在这黯淡伤感,迷茫时,是音乐,是文学。挽救迷茫的我,伤感的我。

音乐让我的人生充满欢乐,

文学让我的人生充满诗情。

音乐让我的生活唱出热情,唱出开心的笑容。

文学让我生活写出如诗如画,如梦似纱的甜蜜。

我热爱音乐,执著文学。

音乐文学构成了我绚丽多彩的人生,

音乐文章13:活在音乐里的孩子

文/情凝紫眸_小妖

昨晚的夜色很迷人,带宝宝去河滨走廊散步,宝宝告诉我“天上也有个灯灯”,才注意到圆圆的廊灯和天上的圆月如此一致。月光皎洁,灯光迷离,耳边只听到川河水涌动的声音。这样的夜色很适合来点音乐与啤酒,那些干净纯粹的音乐总让人身心愉悦,这让我想起曾经的那些夜晚,戴着耳机,一个人反复听着ENN收藏的那些歌,世间的繁杂都与我无关,音乐的世界,纯粹而美好。

走了一圈,和朋友相约河边的小桌前,几把木吉他、一只手鼓、几瓶酒、三两小吃,笑容很淡然,这样的聚会我喜欢,就是一群喜欢音乐的孩子,用自己的爱去分享一个纯粹的世界。没有酒局上的厮杀,没有面具,没有客套,没有防备与刻意,一种微醺的惬意。我一直很喜欢木吉他弹奏的音乐,干净、朴实,贴近灵魂的颤动。记得上学那会,为了多听男生弹一会吉他,可以逃掉一整晚的自习。美妙的音乐,加上低声的吟唱,瞬间可以把我秒杀,想当年娃他爹也是凭着一手好厨艺和一把木吉他成功把我俘获的。

我一直喜欢有好看锁骨和修长手指的男人,那些年,娃他爹那漂亮的手指在吉他弦上轻轻撩拨,凝视着我轻唱着《天使的翅膀》时,我就动了心了,再加上嘴里还吃着他精心准备的食物。我始终是相信爱情的,无论曾经历过多少的失败,再遇到的时候,我也不会让自己丢掉感受爱情的权利,在爱情里鲜活的活着。如同音乐,无论这个世界变得如何,总有一首歌能让你动容,让你沦陷。喜欢听的歌里,总会藏着一些故事,一些回忆,音乐让它们变得美好,也或许是那些美好让音乐更加走心。

这些热爱音乐的孩子,即兴的配合,如此协调,因为爱是一致的。是的,我称他们为孩子,因为发自骨子里对音乐的热爱,让他们的灵魂里保持了孩童般单纯干净的一面,所以无关乎年龄,他们就是在音乐里玩耍的孩子。不执着于舞台,不执着于观众,这种爱是一种享受,一种分享,没有功利,只为心灵上能共通的那些音符。

月光温柔地披在他们身上,逆光的剪影很生动,我羡慕着他们手指的灵活,羡慕着那些音乐可以这么美。宝宝在怀里安静地睡着,嫩嫩的小脸带着微微的笑,他之前聆听这场演奏的表情好专注。娃他爹也弹着吉他,跟他们一起唱,那轻松的笑容很真实,充满活力。

他们在合奏丽江小倩的《一瞬间》,手指在吉他弦上灵活得让我嫉妒,只那么六根弦,就可以带来一场听觉的享受。小黑的手鼓也打得极好,跟吉他合在一起,多了一些层次感,让音乐更鲜活饱满。恍惚中,仿佛到了丽江,那大街小巷里熟悉的旋律。在这样的音乐里,你无法去为生活中的琐事烦恼,真正喜爱的音乐是可以净化心灵的,我始终相信,音乐无界限,文字也如此。

我一直无法理解曾听过很多次的“文人相轻、同行相疏”。我始终觉得,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应该相处得更为和谐,有更多的交集点和话题,一起去创造和感受、分享那种美好。同爱却相轻,许是爱得不够纯粹,把它当做了事业,偏重了利益的纷争,而不是单纯的爱,忘却了文字与音乐带来的那最本真的快乐!留一点时间,留一方空间,去单纯的为了爱而爱,生活让我们很疲惫,需要适当的纯粹,做一个孩子,哪怕只是片刻。

音乐文章14:听雨

文/丘艳荣

雨是一种音乐。

听,雨声初起的时候,滴滴答答,叮叮当当,敲在坚硬的地板上,像某种音色清亮的乐器在领奏一首乐曲,单纯清晰的音色,跳跃欢快的节奏,瞬间就俘虏了你的听觉。同时,你仿佛看见一个调皮的孩子穿着叮当作响的鞋子,双手像小鸟的双翼展开摇摆,它把大地当成一架大钢琴,任意却出人意料和谐地踏着琴键。

一会儿,雨声变成劈劈啪啪,哗哗啦啦响了,像突然跑来了许多小孩,这些顽皮的娃娃儿兴高采烈地,使劲地跺着脚。风加入了这支喧闹的队伍,带来了它的老风琴,声音洪亮地对它们说:“雨娃娃们,奶奶给你们伴奏。”吱吱嘎嘎的风琴声增添了热闹的气氛,娃娃们跺得更起劲了。

雨下得越来越大。不久就听见落在地上的雨点汇成小溪“哗哗”,落在屋檐上的雨珠串成珍珠“嗒嗒”,落在树叶间的雨滴变成珠片“唰唰”,还有躲在树丛中的小鸟偶尔一声惊慌失措的啼鸣以及风奶奶无休无止的弹奏,乐曲一下子变得宏大起来,地板作钢琴,瓦片为钵,树叶当箫,庭院中的小桶是鼓……千百种乐器合鸣,再加上雨娃娃踏在地板上的强劲节奏,这支乐曲渐渐行进到了高潮部分,每个乐手都卖力地演奏着,在为听众作最倾情的演出。

持续了好久,这乐声又渐渐地弱了下来。听众紧张兴奋的心情慢慢舒缓了下来,那乐曲带着浓烈的抒情意味渐入尾声,那么悠悠地,悠悠地停住了。只是那雨的余韵却还顺着地上汇集成的浅水滩,沿着微微的斜坡,缓缓地向下流着。多像一群玩尽兴了的孩子,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游戏后露出静静的微笑。

一切又趋于平静了,只是那个听众的魂还萦绕在那场演出里。

音乐文章15:音乐,是慰藉灵魂的情人

这个寂静的晚上,打开CD,听着梅艳芳的歌,突然起了涂抹心情的冲动。

心情愉快时,听一曲抒情的音乐,你会觉得心旷神怡;烦恼和忧伤时,一曲伤感的经典老歌,会让你泪流满面,尔后,心情平和,远离尘嚣;悠闲自乐时,激昂的旋律,会使你情绪澎湃,热血沸腾,生命仿佛瞬间,花开香来……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作家叶文玲说:“音乐是我灵魂的伊甸园。”

而在我的思想里,音乐犹如灵魂里最默契的情人,始终陪伴着自己。

人是情绪的化身和托体,得意时,春风涤荡;失意间,黯然神伤。唯有音乐,如一位多年来始终不离不弃的老友,总是在适当的时候,伫立在灵魂最无助的端口,摇曳着它孤芳自赏的无穷魅力。

有些歌,总在无人的夜里独听。愁肠婉转荡气回肠,或停留在年少,或滞留在那些生涩孤独的情绪里,忧伤的旋律似情人的低低慰藉,触摸灵魂深处最敏锐的弦。

音乐是最了解自己的知己,它对自己心情的熟捻程度,就像了解自己掌纹那般自然。那些或跳动,或舒缓,或激昂,或缠绵,或抒情,或淡然的音符,像极了一双最温暖的手掌,摩挲着,触摸着自己百般婉转纠结的心情;也仿佛一双深邃的瞳眸,凝视着流泪的你,感知着无助的你,呵护着委屈的你。

品读音乐,犹如品读一个陌生的你。那么多次的偶然间,音乐犹如邂逅,曾经也那么一见钟情,跌进自己灵魂的震撼里。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是梅艳芳穿着婚纱,泪流满面演绎她的告别演唱会,一曲告别曲让几许观众和她一起落泪。女人如花花似梦啊……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花开花些终是空。若是你闻过了花儿香,别问花儿是为谁红……蓦然回首间,总见心痛!

没有来得及走过2004年的元旦,这个芬芳如花的女人就遗憾而去,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以及凄婉的人生经历。

曾经和一个人秉烛谈着三毛,一首橄榄树,让我一次次迷失在三毛浩瀚迷离的沙漠人生里。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

三毛在去世前,曾经出版过一本书:《亲爱的三毛》,它里面充满了阳光一般的温暖告诉别人如何去迎接每天的新生命。唯有看透生命玄机的人更懂得鉴赏生命的滋味。

这世上,有许多真相不必去追究,犹如《千娇百媚》,或者《高斯特的庄园》,当你探究到真相时,悲哀远大过初时窥探的欲望。有些人,有些事,错过了,就让它平静地滑过岁月的心河,证实的结果总是悲哀的。人与人的相逢和擦肩而过,都不是在个人的命运掌控之中的,人其实很脆弱,有些意念只是一瞬间的产物。决定了,就似乎注定了其发展的脉络痕迹。就像我们听过的那些古老的跳针的唱片,因为很久未去呵护它而出现的伤痕你绝对不会察觉,真正有一日,尘埃落定,到最后是满盘皆输的落索。而你,无论再怎么努力,也已经不再获得换回的机缘。

音乐和文字,都是陪伴我孤独的亲密情人。曾经是,以后也是。这个世界水太深,涉不了水,我就做那守望者,于水上岸边,浅尝辄止。一样的风景怡然。一直不喜欢被约束,外表柔弱的我灵魂总是桀骜不逊的,执着着自己的理念,追求着想要的生活境界。

而我,其实也不能再贪心的,眼前拥有的,该就是那有诗有茶的生活。

音乐文章16:我就是我

我喜欢音乐,但是,我貌似又不喜欢音乐的理性。混乱与自我的戒律,游离于世俗与秩序之间。和很多的愤青不一样,纯粹的生理需求,都跟他们说no,这是青春的发泄。

无端的粗鲁。

我就是一个比较较真的人,我需要思考,我需要论证。我的反对,可能委婉而矫情。而我信奉这种理性的愤怒。

金属反人类,朋克反社会,哥特独立,电子情绪乡村民谣……每一种视觉与听觉,给人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喜欢更纯粹的一点的东西,讨厌意识形态,更讨厌思维想读的情况下的生硬混搭。这就是我,游戏的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