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诱惑的散文(精选9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诱惑的散文1:文学的诱惑
文/马洁如
轻轻翻开一本泛着墨香的书,心中便微微掠过一阵悸动,怀着期盼和欣喜,慢慢地品味着那些文字,淡淡的,暖暖的,好像一杯清茶,幽香沁人,淡雅醇香。
掸去记忆的灰尘,却早已丢失了关于第一本书的记忆,什么时候看的,内容是什么,都无法得知了。但有些画面还历历在目:每年央求妈妈买书的情景;在书店里看得眼花缭乱却又乐在其中;捧着一本书从早晨到中午……
还记得在我还是个小不点儿的时候,只要是爸爸哄我睡觉,他就会使出屡试不爽的“杀手锏”——朗诵毛泽东爷爷的《沁园春·雪》,往往是朗诵不到3遍,我便在爸爸的怀里酣然入梦了。也正因为这样,还在牙牙学语的我就已经可以背《沁园春·雪》了。
我真正开始热爱文学是在小学六年级,那时的我无意中订阅了半年的《少年文艺》。我第一次发现语言可以这么优美。每当我把自己沉淀在文学中的时候,心中的那朵蓓蕾便开始吐露芬芳,它把那一份属于青春的活力、单纯、惆怅,带进了我的心灵世界,以至于不怎么喜欢哭泣的我竟然屡次因为其中的故事而感动得落下泪来。
文学的诱惑不仅在于它本身,还在于它和生活密不可分。文学就像父母的大手,搀扶着我一路前行,让我不断认识这个世界,不论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都被文学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人说,文学如海,而我们就是徜徉其中的一叶小舟,持久载入的是文学给予的知识大餐。但是这叶轻舟,有时也会遇到足以颠覆自己的滔天巨浪,就像童话故事中王后递给白雪公主的那只毒苹果,原本馨香甜美的苹果却沦为了坏人作恶的工具。有正便有邪,我们要摒弃糟粕,汲取精华,让文学载着我们远航。
诱惑的散文2:梦回百年车站
文/徐燕晴
火车的诱惑始于祖辈的谈话,30年以前,耄耋之年的祖父就爱讲关于火车的故事。因为火车留下了他太多的思绪与记忆。
从小听着祖父关于火车的记忆长大的我,便总是梦想着去看看那些铁轨,感受一下因为铁轨与火车带来的喧闹。
于是,一个春意融融的傍晚,当夕阳有了残破,而倦鸟也在归巢时,我信步来到了百余年的、铁路只通国外却不通国内的一个小车站。
车站是滇越铁路的一个集散点。当年,每一次列车的进站都会引来一阵喧嚣。因为这里不仅堆积着如山的货物,也诱惑着寂静而沉睡了数千年的、有着太多梦想而又不甘于寂寞的人,也因为远方的存在永远是人们猜不透的谜。
这个小镇车站因为和祖父辈以及父辈关联,来到这里,就是想寻访一段逝去的光阴。寂寞的小站上,法国人种的夹竹桃没有了,院子门口厚厚的橡皮树是“文化大革命”和“破四旧”的时候,为了结束帝国主义侵略的象征而砍了夹竹桃栽下的。
车站前,“旱码头”的石刻碑已经陈旧。夕阳下,只有站长带着两岁的孙子在铁轨边散步。听说我是寻访的,热心的他打开了候客厅。
原来的候客厅是白墙青瓦的房屋,而如今变成了钢筋水泥结构,厅里八成新的凳子上落满厚厚的尘埃。在这里,尘埃也见证了小站的辉煌。
无言的凳子仿佛等着人们的再次光临。只可惜,高速公路缩短了运行的时间后,人们都跑去坐速度极快又极方便的汽车了,滇越铁路的米轨火车从此结束了运输客人的使命而只运输货物。候客厅里的凳子便成了无言的结局。
小站能够留驻历史的,还有站台下全土木结构的一排房子,房子是作为客栈来运行的,狭小的客栈是小商店和客栈的组合,虽然小却透露着曾经的热闹和商人的精明。客栈前,刻写着岁月和寂寞的,还有深深陷进泥土里、洼陷的磨刀石和墙面已经斑驳的“毛主席语录”。
什么是岁月?什么是繁华与落寞?小镇的车站曾经是初升的太阳和喷薄的烈日以及落日前的余晖,在这里,一切存在都是一种必然。
夕阳落山时,余晖已显暗淡,我想,任何历史都是一种存在,也是一种生命,就如滇越铁路一样,寂静中晃眼一过就是百年的历史。
诱惑的散文3:故乡的诱惑
文/李晓巧
故乡把最动人的面容用了一层薄雾似的纱蒙着,平心静气,脉脉深情地等待昔日的“小伙伴”们将它轻轻挑起。“没有人从故乡来。”拉伯雷这个人文主义巨擘写下这句话,要表达什么呢?人——为什么要从故乡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身在异乡为客者见夜月而惦念故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在京为官者由聆听而情归故园;“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这是边疆猛士于战场的飒飒烈风中心恋爱人……一部中国文学史,思乡是最令人动情的亘古弦奏。
只要您将双脚踏出了生养自己的故园,仿佛很难经受得住“故乡”的诱惑。这“诱惑”或来自于故乡风物,或起自某个人,或是出于某件事,甚至仅仅“故乡”两个字,就能让游子悱恻不已。空间远近并不是决定思乡深浅的唯一要素,此外,更还有时间长短、情商的高低等,共同牵扯起游子怀乡的情思和意绪。
莫说古人多情,即便是现代,“乡愁”也像个精灵似的,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深情的主题,她在余光中和席慕容的诗里,她在三毛的文中,她还裹挟了钢琴王子潺潺如流水的琴音……那些心怀故土的忧伤思绪汇集成溪水,在时空的光影中,跳跃不息。
三十年过去,故乡形貌早就不复往昔,但内心最宁静而敏感的一方心地却还清晰地保留着故乡的记忆碎片。村里小学校被五彩的庄稼地紧紧环抱,在土坯砌就的教室里,就像庄稼“间作”那样,一年级与二年级的学生混在一起。村小的周边,四时有着不同的画面。春季茵茵葱绿,夏天青翠葳蕤,入秋后金黄斑斓,冬天里雾气缭绕。琅琅读书声在田野中时而腾起,干净稚嫩,蓬勃脆亮。
那时,我老家的院子也是用土坯垒成的,有棵梨树,秀雅挺拔。细雨过后,或者晨露未曦时,“梨花一枝春带雨”,瘦弱洁白的梨花总让人心生爱怜,然而梨花与绿叶在静静映衬中,相互依偎相互扶持的情状,也格外动人。多年后,我的脑海中常常浮起那一幕,内心里常生发“岁月静好”的别样情致。
乡间的夏季,太阳一落山,乡人都喝完稀粥,洗过澡,三三两两地到村西叫做“板塘”的一条宽大塘堰上乘凉,堰上那些浅而密的草类,仿佛正是为乘凉而备的,竹席、草席甚至于布床单,一溜儿铺开去,睡在上面软软的松松的,极舒服。弦月爬上了湛蓝的天幕,山野吹来的风,带来水稻、黄豆、玉米等庄稼的味道,沁入肺腑。
故乡是有味道的,故乡是有声音的,故乡把最动人的面容用了一层薄雾似的纱蒙着,脉脉深情地等待昔日的“小伙伴”们在心里、在梦中将它轻轻挑去,把她一点一点地想起。“没有人从故乡来。”其实,她是在等着你去。
诱惑的散文4:文学的诱惑
文/陈婷婷
在我印象中,初次接触到文学作品还是在三年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明白了儿童文学的含义:岁月如歌,留住儿童文学最真、最美、最善的文学。这,就是儿童文学,它具备了人身上最不可或缺的三个特点:真善美。儿童文学已在我心里播撒下了一颗爱文学的种子!
看!秒针滴答滴答转个不停,时光又过去了一年,第二本使我心灵深处那颗种子发芽的文学作品便是四大名着中的《三国演义》。书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至今都还在被人们所传诵,几乎已是家喻户晓。
而如今,令我心灵深处那颗种子成为一棵小树的文学作品便是至今我都还在阅读,甚至百看不厌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是由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在1876年创作的。书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正直、勇敢,却又有一点顽皮的孩子。吸引我的是这本书中毫无保留地展示了我们青少年心中那些可遇而不可求,可求而又求不到的可贵品质。而这本书中做到了,它向我们展示了正直、勇敢、纯洁、真诚的优秀品质。更向我们传达了做人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友谊、人性、人道。
学期近尾声时,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套书,名字叫《七彩阅读》。当时我很好奇,因为这是老师第一次给我们推荐书。但我深信,只要是老师推荐的书,一定不会有错。等到我拿到这本书时,闻着那淡淡的书香,看着那优美的文字,我果真已爱不释手了。它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统领全书,里面的文章,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还有许多文学大师的作品,如龙应台、林清玄、毕淑敏等名家,给予了我一大笔精神财富。
我想,一个故事之所以人尽皆知,是因为它饱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一段历史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不朽的诗篇;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享誉中外,是因为它们汇聚到了一起!奏成了一曲美妙的文学乐章!这,就是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文学作品对人的诱惑。
愿文学作品能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使他们不断进取,不断图强,为梦想着色!
诱惑的散文5:今夜读书
文/董恒波
电视的诱惑几乎让人无法抗拒,它像个变形金刚,在你的不知不觉中就弄出了几十个频道,仅中央台就有十几个之多,而且收视的效果从画面到声音都很不错。电视把我们的生活僵化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比如说,吃完了晚饭,或者在晚饭当中,我们的眼睛就开始被电视荧屏俘虏了,时间就在那些评书大风车新闻天气预报和没完没了的广告中悄悄度过了。电视给了人类至高的精神享受,同时也让人产生空前的思想懒惰。
如果你要下决心找一种能和电视抗衡的武器,那就是书。真正能强迫你发现读书乐趣的形式,我以为那就是停电了。现在停电的时候不多,停电给人们生活会带来许多不便,比如说,不能使用洗衣机不能听音响。尤其在晚上,让人们感到最不方便的也许就是不能看电视了,假如你正在关心一部电视连续剧中人物的命运,那么也许你会跺着脚要骂什么人来出出气。当这个夜晚没有电的时候,你肯定不能点着蜡烛看电视,那么你就点着蜡烛读书好了。只有停电的那天,我们才又一次找回了夜晚读书的感觉和乐趣。当然,希望来电以后,你还能坚持读下去。
读书,你可以有最大的自由来进行选择。一本好书在手,你便似与一位朋友娓娓而谈,或者是在看到一个你尊敬的长者,从那字里行间走到你的面前。你轻轻地掀开书页,都能感觉到历史的风烟,人间的冷暖。那白纸黑字,都有着真切的情感。我喜欢读小说,那文中的人物情节,都在你阅读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为你营造斑斓的世界;我喜欢读散文,那优美的意境,深邃的语言,会让你的灵魂得以陶冶;我读诗,诗给我浪漫的想象;我读史,史让我辨古知今;我读名人的传记,从那一行行字里,我能找到他们生活的足迹。即使我读一本“菜谱”,也会从一页页书叶中闻到扑鼻的芳香,读“兵器知识”,我耳边会听到清脆的枪响?? 我的枕边有一本海明威的《战地钟声》,我惊讶这位文学巨匠,用四十多万字写的全部情节就是在三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就是为了炸一座铁桥。我已经读了两遍史铁生的《好运设计》,我深深地感到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作家让我这双腿健壮的人望尘莫及。
今夜有书,便有了一个好的心境。于是你可以敞开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培根的博大、蒙田的淡泊、罗梭的悠闲、海明威的沉静,川端康成的优美的和鲁迅的深刻。今夜有书好了,你在一个愉快的心情下可能任意选择,你像聆听一首首乐曲,你喜欢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就有《高山流水》;你喜欢金石轰鸣,巨涛拍岸,就有《战台风》。书的天地无比宽阔,哪怕你的家里只有个小小的书架,你也就有了长江黄河,荒草大漠,有了锦绣山川万里绿洲,有了一份最富贵的精神寄托,你绝对是一个财富的占有者。即使来电了,你还能坚持把电视关掉,那才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今夜读书吧。中国的那古老的汉字有着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功能,它用一个个方块的形状,来向你展现出五彩缤纷的抑或是不可言传的意境。你读书不仅是靠眼睛而是凭心灵,读书的时候,你的耳朵在听你的心也在听,你会听到沈从文的朴实、余秋雨的雅致、老舍的幽默,朱自清的纯真和三毛的坦诚。读书的方式,可以使你获得汲取知识营养的最大的自由度,看不懂的你慢慢读,甚至可以直接翻到书尾看看结局是什么,哪个是坏蛋,哪个是英雄,书不会像电视一样插播广告,破坏你的情绪;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没有意思你可以跳过几行翻过几页,或者干脆换一本别的书来读,也不会有谁像弄来些蹩脚的连续剧在那儿无病呻吟故弄玄虚,让你心烦意乱又无可奈何。
好了,这时候你读书一定读累了,为了休息一会儿,你可以看一看电视了。
诱惑的散文6:文学的诱惑
文/陈婷婷
初中的第一篇课文是《为你打开一扇门》,当时我很好奇,经过阅读,才发觉这是一扇文学之门。我从来不曾想过的是,像我这样一个没有耐性的人,有一天竟也会主动去看文学作品,也不曾想过,自己竟也会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更不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爱上她,对她爱不释手。
在我印象中,初次接触到文学作品是在三年前。学校里组织我们去购买一些好书。出于好奇,我买了一本。我失望了:这只不过是一本书嘛!原来文学就是长这个样子的啊!我在心里失望而又不屑地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明白了儿童文学的含义:岁月如歌,留住儿童文学最真,最美,最善的文学。这,就是儿童文学,它具备了人身上最不可或缺的三个特点:真、善、美。儿童文学在我心里播撒下了一颗爱文学的种子!
而如今,令我心灵深处让那颗种子成为一棵小树的文学作品便是至今我都还在反复阅读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是由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在1876年创作的。书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正直、勇敢,但却又有一点顽皮的孩子。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正直、勇敢、纯洁、真诚的优秀品质,更向我们传达了做人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友谊、人性、人道。
学期近尾声时,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套书,名字叫《七彩阅读》。当时我很好奇,因为这是老师第一次给我们推荐书。但我深信,只要是老师推荐的书,一定不会有错。等到我拿到这本书时,闻着那淡淡的书香,看着那优美的文字,我果真已爱不释手了。它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统领全书,里面的文章,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给予了我一大笔精神财富。
我想,一个故事之所以人尽皆知,是因为它饱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一段历史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不朽的诗篇;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享誉中外,是因为文学作品本身对人的影响。
诱惑的散文7:一棵树的诱惑
三月了,一切都在生动着,大地刷新。又一个春天随着温润的小南风漫过树梢,燕子们越过山川河流,乡村都市,在大地上跳跃,鸟翅划出优美的弧线,呢喃在苏醒的屋檐下。
回想蛰伏一冬的困惑和隐藏,真如冬眠的蛙和蛇一样,我需要一次小鸟破壳般的突围,一声惊雷或一场大雨,即便是一场见血封喉的箭雨。
日子和岁月贴着我的生命,像一场梦,像一次毫无准备的情感盛宴,直奔我的胸怀,把我打得一个踉跄接着一个踉跄。假面具的生活和伪饰的情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把自己蹂躏或驯化为哈哈镜中的变形人,甚至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假话像水雾中的塑料花摇曳多姿,矫情被包装成各种各样的面目招摇过市,以适应活得舒服的本能需求。心中想长出一片绿叶或属于自己的一扇窗口,却淹没在都市人肉物欲的丛林里。除了仰天长叹,就是只能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从一堆肉和又一堆肉中伸着血脖子挣脱逃开,在回望祖先的心路历程中或在线装古装的书本里寻找一点过去。因为,当下的书本抒情也在迅速地干涸化,假情假义像子弹一样呼啸在我们的耳边,一切都在激素的催生下疯狂地生长,并开出恶之花。在星空下漫步,与树木、云朵待在一起,看看那些柔软、缓慢的炊烟已成生命和心灵的奢望。工业化城市化覆盖了一切,它几乎像一条条强制装配的流水线,不知不觉中就把我们搅进、吞没,甚至庞大得连骨头渣也不吐。柔软的躯体已失去人生的弹性和光滑,血液也粘稠成果冻状,不是堵住心脏就是拴住大脑,放支架的人越来越多,走路摇摇晃晃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的眼泪少了,少得想硬挤都挤不出来。都市的心湖在盐碱化,硬且苦涩,不相信眼泪,更没有动情而怜悯的眼泪。
我看见一棵树,一颗春天的风中之树。
风来了,风从我的身旁刮过,也刮过树的身旁,我被风吹得摇摇晃晃,我抱着树,紧紧依偎着。风越刮越大,雨也来了,一群鸟猛的钻入树冠中,树成了我们的天和地。我们不走,树却像有急事般,把头摇得呼天抢地,它从雨中汲取生命和营养,直到夜色苍茫,一群群的鸟雀叽叽喳喳飞离,犹如后山坡上的果园里黑色的山雀一哄而起。雨停了,树止住了脚步,我们却该回家了。月牙儿出来了,遥远的星河泛着白光,树木在星光下闪烁,它的根躲藏在被雨水浸泡的大地中,一片昏暗。树干挺拔的躯体在夜的神秘中,仿佛传说中一尊敬畏的神。树叶被黑色笼罩着,密密如一口黑锅,我黑色的体肤连同大地一样,在等待着那瞬间的风起,呼啦啦,一叶响动一棵树就会响动起来。
当阳光在天空中绽开,两只鹿或羊在树下或山坡上悠闲地采摘着叶片或啃着青草,你一生有漫长的光阴,可以读点闲书,喝点小酒。直到后来,暮色漫进衣襟,猫坐在书上模仿你,你永远躺在那棵树下合上永不睁开的眼,树已成林,林里传来天堂的风声。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你不动,却和这棵树擦肩而过。神鹿们从大地蒸腾的烈焰中浴火重生,那么干净,那么美丽。一只蝴蝶落在它们带有白色圆点的背上,像一片柔软的叶片被风吹动。
然而,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这棵树。,一颗在雨中走动的树。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被种下抑或是被风或鸟衔落下的一粒种子,树干挺拔雄伟,浑身披满了青苔,湿漉漉的仿佛水浸过一般,虽然被数以万计的人注目和抚摸,它依然冠盖群芳,呼风唤雨。一种天然得有点傲慢的姿态。即使千年它倒下了,在地下,在水中,风化为煤或重生为风。水在它的周围静静地流着,它用身躯改变了水的姿势。如果有流水从它身上滑过,在它的胸部,可能又会长出另一棵小树,那小树颤颤地站了起来,临风起舞,搅动起叮咚的水声,风铃般在山坳回荡。当人们踏着漫水匆匆而过,一个趔趄,弯腰或伸手想去抓住那颗小树时,小桥或流水已经过了。老树和小树就被人们所记忆,所牵挂。
我怀想着沉在水底的那些树。我觉得它们真正的气韵和美就是沉静,沉静得一睡千年也不喧嚣浮华。它们巧夺天工或大气磅礴,行走在哪儿就和那里的山水,花草鱼虫融在了一起。水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山浓了又淡,淡了又密,而那些风干或沉在水中的树,总是藏静于心,大智若愚,只被风和水亲昵着。风和水永远活着,大树和小树就永远活着,老树生花,树真的是成精成神了。水声淙淙,树影婆娑,瀑布雷鸣,一切都像一个纵情的少年把性情拨弄得如四季的风,树在风中旋转和奔跑,活一千年,死一千年,朽一千年,再生,永远不死!
一棵树在雨中行走,而我不能。
我真的不能吗?当生命仅仅被活着所用,漫长的光阴又有何用?而当暮色漫进衣襟,谁在风雨里懊悔。金色的红狐爬上树梢,一切消失得无影无踪,漫山的树林里只传来孤单的风声。
诱惑的散文8:就这样爱上阅读
文/卢熠
书,一个充满诱惑的字眼。书,一个让人进步的阶梯。书,一个常伴身边的知心朋友。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书上那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让我百听不厌。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小红帽、伟大的小王子……他们,是陪伴我童年成长的小伙伴;他们,在我的心里播撒下了一颗种子,一颗阅读的种子。于是,幼小的我开始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学拼音,识字。妈妈特地为我买了拼音卡,晚上睡觉前都要学一会汉语拼音。学拼音的确很枯燥,但是心中的那颗种子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坚持把拼音学完了。从此,世界开始为我打开一扇窗。
妈妈先给我买了一本《伊索寓言》,根据拼音把字认出来,刚开始的时候,一篇仅三四行的寓言故事我要读半个小时,慢慢地,二十分钟、十分钟、五分钟……终于我能很快地读完一篇小故事了,我兴奋不已,妈妈也为此送了一套《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给我作为奖励。我爱不释手,整天捧着书看。书中那乐于助人的大个子老鼠、聪明善良的小个子猫陪伴着我度过了上小学前的第一个暑假。更是因为这套书,我识字量突飞猛进,记住了许许多多常用字。
上小学了,当同学们还在为拼音而苦恼时,我早已经快乐地畅游在书海中了。童话书、故事书、儿童小说、科学漫画、国内外名着……都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就这样爱上阅读,在这最美好的时光,我阅读着,无比幸福。
诱惑的散文9:秋天,场院的诱惑
文/魏益君
又到秋天。乡下庄稼的香气又飘入我的梦中,那光滑的场院和成堆成垛的庄稼,散发着乡村特有的、馥郁的气味。特别那一场院的大豆,总诱惑着我浓浓的情思儿,飞向故乡的遥远……
大集体的年代,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面积很大的场院,随着秋天的临近,每个场院都平展光滑得像一面镜子。爷爷是场院里的高手,晒场、打场、扬场样样精通,又加上为人耿直,从来不沾公家的一分一毫,自然,看管场院的活儿,生产队就交给了爷爷。
随着一波一波的庄稼挑进场院,爷爷古铜色的脸上就现出对丰收的特有的陶醉。爷爷最喜欢侍弄的就是收割的大豆了,因为晾晒大豆,会有意想不到的特别收获。
当大豆黄了的时候,社员们将收割的大豆一担担挑到场院。这时,是爷爷最兴奋,也是我们全家打牙祭解馋的时候。随着大豆在场院里摊开晾晒,附在豆叶上的豆虫,便骚动不安,四散爬去。每到这时,爷爷就让我端着脸盆,围着光滑的场沿捡拾。爷爷兴奋地握一杆木叉,不断地翻弄豆棵,豆虫也就暴露无遗,拼命地爬动,我就欢天喜地捡拾着,不大功夫,便捡满了脸盆。爷爷就让我送回家,让奶奶炸了吃。
秋天豆棵上的豆虫已经由绿变黄,很肥了。奶奶将豆虫放进油锅,扑鼻的香气立时便弥漫开来。豆虫炸好了,吃一口,皮酥肉嫩,满嘴流油,越嚼越香。奶奶不忘爷爷的功劳,让我首先给爷爷送去。爷爷就在场屋子里,吃一条被炸得油光光的豆虫,喝一口小酒,那种惬意的表情,神仙般。要知道,在那并不富裕的岁月,家家吃肉都很稀少,能吃上味道鲜美豆虫,也算是尝到极品了。
吃豆虫只是其中之一,还有一种美味更加奇妙。当毒毒的秋阳将满场院的豆荚晒得爆裂的时候,那些隐在豆荚中的小豆虫随着开裂的豆荚爬出来。爷爷赶着毛驴拉着碌碡再碾压几遍,挑起豆棵,黄色的豆粒中,那些小如麻线般,红的、白的小豆虫就争先恐后,四散爬着。爷爷拎着一把笤帚,扫到一起,撮进盆里。
这种小豆虫更加好吃,用油炸了,红的耀眼,白的脆亮,如果再撒上一点砂糖,那味道甭提多美了。在那困难的年代里,与其说我每年在盼望秋收,不如说在盼望那场院里的美味。
现在,土地都分产到户,农民们为保高产,喷药治虫,很难再见到像当年场院里那样多的豆虫了。
然而,特殊年代里的特殊经历,总诱惑着我的情思,叫我无限怀想,又叫我无比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