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人员密集店内疏散方案(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员密集店内疏散方案 篇1
为了确保KTV中公民的人身安全、就必须有一个事先拟好的应急疏散预案为火场疏散作指导。娱乐场所一旦发生火灾,稍一贻误。便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人员疏散是KTV内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制定应急疏散预案的必要性
KTV绝大部分装饰材料、服务用具都是可燃烧质,一旦着火,燃烧猛烈。燃烧使得场所内聚氨脂、聚乙稀泡沫、化学纤维等产生有毒气体危及顾客生命安全。KTV空间复杂。设置的包厢间距近、密封严、空间小、人员密度大。多数KTV进行过二次或三次装修,改变了原使用功能,使其原有的通道变窄或被占用,给疏散造成很大的障碍、极易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要确保KTV中公民的人身安全、就必须有一个事先拟好的应急疏散预案为火场疏散作指导。
火场中的人员对发生火灾没有精神准备。在本能求生的心理作用下,惊慌失措,行动不能自控。在受烟火和高温的威胁下,极易迷失方向,误人死角,并发生拥挤和践踏造员伤亡KTV工作人员的宣传引导能起到稳定情绪、加快疏散的作用。因此、KTV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燃烧蔓延速度。人员疏散速度。组织顾客进行疏散。把握好在毒性气体和热量达到致死人命极限值之前使人员全部撤出。有了应急疏散预案,就可以发挥KTV所有工作人员的能动作用,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
二、应急预案工作
1、工作人员经常检查灯光和音响设备是否正常,服务员随时检查灯光和音响设备是否正常,打扫每个包厢电器和火灾隐患,设备开启后是否正常,即使保养和维修,消除隐患。
2、营运人员每天对KTV所有应急照明和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进行检查,保持安全畅通,照明灯具正常使用。
3、从业人员要及时检查包厢的防火隐患,如有情况即使向上级汇报,防患于未然。
4、KTV经理严格要求服务员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做好防火工作,按要求和规定检查每个包厢及客人密集的包厢,在工作之便检查客人用火方位和动机,随时做好防火工作。
三、发生火灾应急措施
1、KTV服务员首先要知道本区域灭火器位置和消防栓位置。
2、服务员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确有客人的包厢的位置,马上通知领班及主管,做好撤离和灭火工作,经领导批准后向消防部门报警。
3、主管马上组织部门灭烟灭火,并启动人员向包厢客人进行疏散,指定无烟的安全通道向安全出口逃离,不要顾及钱物和物品,先救人,在条件和安全的前提下再搬运物资和财产。
4、在疏散过程中,一定要求可人低姿和向外撤离,因为KTV一般都是封闭性比较好的,烟气不宜外出,都会在室内流窜,所以容易吸进有毒气体,也容易中毒,所以最好低姿势行走。
5、疏散撤离后检查人员仔细检查包厢及其他部位有没有客人,并做检查后的标志,减少检查工作时间,给救援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6、保安员协助保护现场,防止其他人员进入,详细登记作好记录向上汇报。
7、协助公安机关对火灾调查处理。
人员密集店内疏散方案 篇2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提高师生的紧急疏散能力,严防在紧急状态下踩踏的事故的发生。学校定于10月31日举行消防安全逃生演练,制订如下演练方案:
一、演习原则
坚决做到“安全第一,责任明确,确保有序”。
二、演习时间:
20xx年3月27日,早上08:15
三、演练对象:
全校师生
四、组织领导
1、成立应急逃生演习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谭宇协副组长:张美良
成员:陈卫建陆姬张迎丰谢秀贤张美俭司徒秀姬黄思红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2、演练分工:
(1)现场指挥组:总指挥:谭宇协副总指挥:张美良陆姬陈卫建李健昌
负责指挥协调;掌握情况,及时报告;贯彻传达消防逃生演练领导小组命令,组织有关人员按预案程序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置,并配备必要通讯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2)各班责任人(班主任):
教给学生逃生、自护知识,确保整队、行走快而不乱,不拥挤,自护动作到位,不喧闹。
(3)疏散指挥组:
低年级教学楼组长:朱秀碧
一楼南侧楼梯口负责人:周玉梅二楼南侧楼梯口负责人:杨绮雯
一楼北侧楼梯口负责人:李锦芬二楼北侧楼梯口负责人:李娟爱
八角楼附近路口负责人:周海娥
四年级教学楼组长:方艳葵
一楼楼梯口负责人:覃敏才二楼楼梯口负责人:黄霭敏
三楼楼梯口负责人:邱惠慧四楼楼梯口负责人:劳剑开
伟伦教学楼组长:劳祝婷
一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胡艳华二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劳兰笑
三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梁丽冰四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梁玉玲
升旗台附近路口负责人:梁爱雁张穗梨
伟伦教学楼路口负责人:黄思红何伟雄
综合楼组长:谭银爱
一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叶小琴二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陈美娴
三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关丽萍四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关翠娟
综合楼中间楼梯附近路口负责人:谢瑞萍张瑞娟
伟伦教学楼东面楼梯附近路口负责人:周素玲马艳玲
操场:蒋云英杨民立严晓芬
基本职责:站在楼梯口,维持学生下楼梯秩序,保持楼梯通畅,无拥挤。学生顺利疏散完毕后检查各教室,然后撤离。
(4)伤员救护组:负责将伤员护送到指定地点,如有需要直接送往医院救治。
组长:徐素妹组员:陈美娴关素灯
(5)报警通信联络组:张迎丰
根据事态发展,及时报警,并向上报上级部门,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援。
(6)摄影:李勤仲
五、消防逃生演练前的准备工作
各班召开班会进行动员和交代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在逃生时要守秩序,严禁争先恐后。
六、消防逃生演练程序
1、准备:全体参加演练人员各就各位,做好演练准备工作。
2、以学校警报声为准,听到警报后全校师生有序疏散。
3、应急疏散:听到警报和疏散通知后,所有人员按规定路线迅速从各个教室内跑出来,低头、弯腰,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疏散至操场。
4、清点整理:疏散时各班级按升旗位置集合好,各班主任维持好学生秩序、清点好人数。向各级组长汇报学生人数,再由级组长汇报给副总指挥,总指挥。
七、疏散路线
以班为单位,按早操出队的路线,有序地逃到各班升旗站立的地点集中。
八、演练要求:
1、学校制定活动方案,并向全体师生宣布,明确责职。
2、要严格按照计划和方案要求开展逃生演练活动,不得随意更改具体安排。
3、救护组准备好纱布、红药水、紫药水、胶带等卫生救护用品。
4、听到逃生讯号之后,二人一排,有序地从教室中跑出,有组织地按规定的`顺序、路线逃出教学楼,到达指定地点(操场)集中、清点好人数逐级上报(班主任、级组长、总指挥)。
5、要求依次、快速、安全下楼,不能抢先下楼,不得推、拉同学,以免发生拥挤、践踏事故。
6、疏散指挥组届时做好逃生指引,保持道路畅通。
九、演练总结:
1.在清点师生人数无误后,领导小组组长进行小结,并宣布本次消防逃生演练获得成功,演练顺利结束。
2.演练结束后,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后,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通过此次演练,使学生提高防空的安全意识,让学生真正掌握遇到空袭时自救和逃生的基本方法。
人员密集店内疏散方案 篇3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提高师生的紧急疏散能力,严防在紧急状态下踩踏的事故的发生。学校定于10月31日举行消防安全逃生演练,制订如下演练方案:
一、演习原则
坚决做到“安全第一,责任明确,确保有序”。
二、演习时间:
20xx年3月27日,早上08:15
三、演练对象:
全校师生
四、组织领导
1、成立应急逃生演习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谭宇协 副组长:张美良
成员:陈卫建 陆姬 张迎丰 谢秀贤 张美俭 司徒秀姬 黄思红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2、演练分工:
(1)现场指挥组:总指挥:谭宇协 副总指挥:张美良 陆 姬 陈卫建 李健昌
负责指挥协调;掌握情况,及时报告;贯彻传达消防逃生演练领导小组命令,组织有关人员按预案程序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置,并配备必要通讯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2)各班责任人(班主任):
教给学生逃生、自护知识,确保整队、行走快而不乱,不拥挤,自护动作到位,不喧闹。
(3)疏散指挥组:
低年级教学楼 组长:朱秀碧
一楼南侧楼梯口负责人:周玉梅 二楼南侧楼梯口负责人:杨绮雯
一楼北侧楼梯口负责人:李锦芬 二楼北侧楼梯口负责人:李娟爱
八角楼附近路口负责人:周海娥
四年级教学楼 组长:方艳葵
一楼楼梯口负责人:覃敏才 二楼楼梯口负责人:黄霭敏
三楼楼梯口负责人:邱惠慧 四楼楼梯口负责人:劳剑开
伟伦教学楼 组长:劳祝婷
一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胡艳华 二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劳兰笑
三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梁丽冰 四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梁玉玲
升旗台附近路口负责人:梁爱雁 张穗梨
伟伦教学楼路口负责人:黄思红 何伟雄
综合楼 组长:谭银爱
一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叶小琴 二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陈美娴
三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关丽萍 四楼中间楼梯口负责人:关翠娟
综合楼中间楼梯附近路口负责人:谢瑞萍 张瑞娟
伟伦教学楼东面楼梯附近路口负责人:周素玲 马艳玲
操场:蒋云英 杨民立 严晓芬
基本职责:站在楼梯口,维持学生下楼梯秩序,保持楼梯通畅,无拥挤。学生顺利疏散完毕后检查各教室,然后撤离。
(4)伤员救护组:负责将伤员护送到指定地点,如有需要直接送往医院救治。
组长:徐素妹 组员:陈美娴 关素灯
(5)报警通信联络组:张迎丰
根据事态发展,及时报警,并向上报上级部门,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援。
(6)摄影:李勤仲
五、消防逃生演练前的准备工作
各班召开班会进行动员和交代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在逃生时要守秩序,严禁争先恐后。
六、消防逃生演练程序
1、准备:全体参加演练人员各就各位,做好演练准备工作。
2、以学校警报声为准,听到警报后全校师生有序疏散。
3、应急疏散:听到警报和疏散通知后,所有人员按规定路线迅速从各个教室内跑出来,低头、弯腰,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疏散至操场。
4、清点整理:疏散时各班级按升旗位置集合好,各班主任维持好学生秩序、清点好人数。向各级组长汇报学生人数,再由级组长汇报给副总指挥,总指挥。
七、疏散路线
以班为单位,按早操出队的路线,有序地逃到各班升旗站立的地点集中。
八、演练要求:
1、学校制定活动方案,并向全体师生宣布,明确责职。
2、要严格按照计划和方案要求开展逃生演练活动,不得随意更改具体安排。
3、救护组准备好纱布、红药水、紫药水、胶带等卫生救护用品。
4、听到逃生讯号之后,二人一排,有序地从教室中跑出,有组织地按规定的顺序、路线逃出教学楼,到达指定地点(操场)集中、清点好人数逐级上报(班主任、级组长、总指挥)。
5、要求依次、快速、安全下楼,不能抢先下楼,不得推、拉同学,以免发生拥挤、践踏事故。
6、疏散指挥组届时做好逃生指引,保持道路畅通。
九、演练总结:
1.在清点师生人数无误后,领导小组组长进行小结,并宣布本次消防逃生演练获得成功,演练顺利结束。
2.演练结束后,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后,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通过此次演练,使学生提高防空的安全意识,让学生真正掌握遇到空袭时自救和逃生的基本方法。
人员密集店内疏散方案 篇4
根据区教育局有关安全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安全教育活动计划,为了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自救能力,以及在突发情况下,让师生熟悉逃生路线,达到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事故时,能有序、迅速引导学生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生命安全。通过紧急疏散练习,让学生学到安全防护知识,做到有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的目的,掌握逃生的方法和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一、安全演练主题
珍惜生命,远离火灾
二、组织领导
总指挥:(校长)
副总指挥:
指挥员:
徐禹、
疏导员:各班主任、楼梯口疏散指挥人员(值日老师)
救护组:卫生室老师、体育教师和其他男教师。
宣传组:信息中心(会场广播及视频设施)、各楼层的`疏导员(负责各教室的视频巡视与反馈)。摄影通讯:前汇
后勤组:
三、演练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11月24日(星期四)上午第一节课后大课间
地点:教学楼各教室(起点)、各校区操场(疏散集合点)
四、疏散演练步骤
准备工作:
1、召开班主任会,做好布置、培训工作。
2、利用晨会,班主任老师向学生作演练动员,讲解动作要领和疏散要求以及各项安全注意事项。
五、安全疏散演练计划
1、假设出现地震突发事件的疏散
2、假设出现火灾时的疏散
3、防踩踏
六、安全疏散演练要求
1、严格按照规定顺序上下楼,不抢不拖,确保安全。
2、疏散顺序:按广播操入场顺序进行疏散。
3、到达操场后,各班迅速清理人数并及时报告活动指挥。
4、各班到达操场顺序,按广播操顺序排列。
人员密集店内疏散方案 篇5
为顺利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置校园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火灾等突发事件给学校师生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紧急疏散演练方案。要求全体师生熟悉方案内容,认真按方案程序执行,活动方案如下:
一、安全理念及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定位定事,责任重于泰山。
2、坚持预防为主,安全有备,群防群治的原则。
3、坚持遇事冷静、沉着应对、积极处置的原则。
二、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和掌
副组长:徐婉珠、王灵敏
成员:全校各班主任
信息联络员、广播员:彭利丹
后勤保障员:王维良、殷小米、许文琴、杨善森及当时不担课的老师
三、本预案的启动标准:
当发生火灾等危及人身安全的突发事件或学校进行演练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四、报警程序:
1、根据火情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报告内容为:“XX小学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抢救”,待对方询问完放下电话后才能挂机(火情第一发现老师负责);并迅速向校长汇报;彭利丹负责向120求救,校长向中心校领导汇报情况。
2、门卫值班人员负责打开学校大门,然后在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全体保安人员成立警戒组维持学校大门秩序。同时如情况需要,学校老师要听从领导的统一指挥与调配。
五、演练时间及警报:
时间:每学年1次。
人员密集店内疏散方案 篇6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妥善处置可能发生的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场所、群众自发的聚集活动拥挤事故,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救援体系,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为实现构建和谐平安兴国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对发生在车站、学校、医院、集贸市场、娱乐场所、文体活动场所、大型活动举办地等人群聚集场所,因人群密集、秩序失控造成严重影响治安、交通秩序或人员伤亡的应急处置,均适用于本预案。
(四)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县公安局对全县区域内密集人群拥挤事故的处置工作具体负责。具体处置过程中,坚持“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指挥员及其权限。
2、预防为主,工作在先。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将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把预防事故发生的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及时消除可能引发拥挤事故的各种因素。
3、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县公安局各警种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事故发生,要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并充分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及时处置,科学应对。
4、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拥挤事故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1、成立林周县处置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场所、群众自发的聚集活动拥挤事故应急指挥部,为全县密集人群拥挤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机构。
2、应急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由县分管副县长李辉担任
成员:县委办公室、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政府办公室、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住建局、县供电公司、县水利局、县安监局、县政府法制办、武装部、消防大队等相关部门、单位为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这些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为应急指挥部成员。
3、各单位主要职责是:
(1)县委办公室:做好以县委或县委办公室名义下发的文件的审核工作。
(2)县委宣传部:把握对内、对外新闻舆论导向,减小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3)县委政法委:协调我县政法各部门贯彻落实县应急指挥部决定的有关工作。
(4)县政府办公室:做好以县政府或县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的审核工作。
(5)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我县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和加强重要设施、技术装备的立项和投资安排。
(6)县公安局:制定落实县应急指挥部应急处置工作方针和政策的具体实施措施;负责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7)县应急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对相关活动情况的搜集、整理、评估、核实工作,分析、研究反恐怖斗争的形势,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性、预警性情报信息。
(8)县财政局:负责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9)县卫生局:为我县应急处置和紧急求援提供公共卫生及医疗保障;组织协调药监、医药部门提供药品保障。负责组织救护车辆、专家和医护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视情况安排附近医院做好病房、器械、药品和医护的准备工作,并及时上报伤员的救护情况。
(10)县住建局:加强县城公共交通、县城水源地、供水、供热、供气、紧急避难场所等公共设施的安全与防范工作;参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工程抢险和有关保障等工作。
(11)县供电公司:担负突发事件发生后我县电力设施的安全维护和抢险,确保电力供给等工作。
(12)县水利局:负责协助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全县水利设施、设备、水源的安全。
(13)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突发事件发生后我县矿井、人防设施等地下工程的抢险救护工作。
(14)县汽车站:为处置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工作提供公路运输保障。
(15)县政府法制办:提供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法律保障。
(16)消防大队: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工作。
(17)乡镇政府
由事故发生地乡镇政府牵头,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事故单位等部门及有关保险机构参加,做好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工作。
(二)办事机构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应急信息的接受、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及时传达和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各项决策和指令,检查和报告应急指挥部应急指示的执行情况。
(2)负责与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现场应急组织保持联系。
(3)协调组织事故原因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4)负责处理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办理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5)办理应急状态终止后决定的有关事宜。
三、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场所、群众自发的聚集活动突发事故分级标准
(一)特别重大密集人群拥挤事故(Ⅰ级)
人群密集场所,因拥挤、踩踏等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
(二)重大密集人群拥挤事故(Ⅱ级)
人群密集场所,因拥挤、踩踏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
(三)较大密集人群拥挤事故(Ⅲ级)
人群密集场所,因拥挤、踩踏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四、预防预警机制
(一)预防及预警信息收集
1、县公安局制订针对密集人群拥挤事故的有效的预防、处置措施,建立高效、灵敏的情报信息网络,加强对事故因素的掌握和研判,逐步形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对可能发生密集人群拥挤事故的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特别强化情报信息工作,扩大信息收集的范围,增强信息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信息传报的效率,报送信息必须及时、客观、全面、准确,不得瞒报、谎报、缓报。
2、预警信息。
(1)在户外举办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人员密集拥挤,道路、桥梁等狭窄通道严重堵塞,现场警力无法疏通;
(2)在室内举办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严重超员,人员无序聚集,正处失控状态;
(3)在车站售票处、搞开业庆典和促销的商厦等人群聚集场所,人员密集、通道堵塞,秩序失控;
3、信息报送。县公安局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密集人群拥挤事故的预警或报警信息,在立即报告县政府的同时,应在半小时内报告市公安局指挥中心。
4、预警发布。县公安局应急指挥部要根据密集人群拥挤事故实际情况、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及时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密集人群拥挤事故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同时应及时向县政府、市公安局应急指挥部报告。
(二)预警行动
县公安局接到预警信息后应迅速核实情况。
1、情况属实的:上报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应急预案,并考虑事故的实际情况、规模、影响,立即拟订相应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先期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2、情况不能迅速核实的:应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核查,必要时上报县政府、市公安局应急指挥部。
五、应急响应
(一)响应程序
1、启动
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场所、群众自发的聚集活动、密集人群拥挤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处置工作,由应急指挥部按照预案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及时上报县政府及市公安局。
2、现场处置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到位、应急处置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后,按照职责分工迅速投入处置工作。
拥挤事故正在发生的处置方法:
(1)发生拥挤的通道或场所的执勤民警要告知观众不要惊慌、不要拥挤,必要时启用广播系统发布通告,同时迅速截留过往人员,组织分流、疏散、抢救,并立即向指挥部报告。
(2)指挥部调动警力赶赴增援,采取用人墙形成分流通道进行隔离,或分段组织疏散撤离。
(3)重点维护通道(楼梯)狭窄处、人员拥挤处的秩序,保护妇女儿童先行离场,对起哄、故意拥挤以及趁火打劫的,要给予警告或实施强制措施。
(4)组织医护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治或立即送医院抢救。
拥挤伤亡事故已经发生的处置方法:
(1)迅速实施现场管制。伤亡事故发生后,有关警种要按照职责分工要求,迅速对事故现场进行治安管制,对重点部位实行守护。通过现场管制,切实起到震慑犯罪、稳定民心、控制局势的作用。
(2)迅速疏散群众。要引导现场人员和车辆有序离开现场,防止挤、踩、压伤(亡)事故的再次发生。要维护好现场和通往医院的交通秩序,保证救护车辆畅通无阻;场外执勤人员要疏散围观群众,并协助维护好交通秩序。
(3)迅速救护伤员和被困群众。要积极协同卫生部门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抢救。
(4)迅速调查事故原因。及时组织对案发现场进行勘查,搜集并固定事故发生现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证据,对嫌疑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要进行控制和讯问,并协同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和经过进行调查。
(5)迅速恢复现场秩序。现场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清理现场,尽快恢复现场秩序。同时,要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伤亡者家属安抚工作,将事故对社会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3、应急结束
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场所、群众自发的聚集活动、密集人群拥挤事故处置工作完成后,由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分析评估,提出结束应急状态的建议。
宣布应急状态结束后,相关部门按照密集人群拥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及时补充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重新回到应急准备状态。
紧急状态终止的决定以及决定的宣布、公布依据法定程序办理。
(二)恢复与重建
县有关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以下善后处置工作:
(1)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场所、群众自发的聚集活动事故发生后,县有关部门应当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协助有关单位开展救济救助工作,恢复正常的交通、治安秩序。
(2)县应急指挥部要积极配合有关单位调查、统计密集人群拥挤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布。
(3)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场所、群众自发的聚集活动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配合有关单位及时做好伤亡人员的救护、丧葬抚恤以及恢复、重建工作。
六、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按照预案要求,适时组织密集人群拥挤事故的实战演练,包括应急机制的演练、指挥协调系统的演练、应急预备队的演练、应急处置过程的演练等。演练科目可分单个、多个或综合性科目,采取现场模拟或模拟现场方式实施。对每次演练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估并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强化和提高各项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
(二)宣传和培训
对外公布密集人群拥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报警电话等,并广泛开展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防护、救助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组织全县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增强应急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指挥与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