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的散文

请欣赏时令的散文(精选9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时令的散文1:裸春夜雨

文/若成风

按时令计算,冬季早已退幕。可它的威严尚且犹存。清冷的感觉在晨暮里油然而生。让人只想偷懒在被窝里寄存着丝许的温暖。房外有鸟鸣的声音,清脆悦耳,似想撕破清晨的宁静,又或是想唱破清冷,渴求着春暖花开的到来。

走出房间,踩着竹梯,登上置顶,瞩目远眺。依然一片光秃的苍茫!冬天的寒威依然起着不允反抗的效用。当然,除了触眼可及的香樟、木樨、冬青还在依旧威武的抵抗。在寒冷中,它们越发地把自己穿得墨绿些,这样看来,深沉,默许得上一个合格的长期斗争者。

然冬寒没有过分的嚣张,在阳光的明媚中渐渐隐匿、缩影,成为一种念冷的人的惦记!春阳不愠不火地裹着缓缓苏醒的大地,慢慢地孕育着春的繁花似锦。

万事俱备,只欠春风。待春风一抚,春满人间!小草给大地戴上了绿帽子,大地笑出了花儿。这里,值得赞扬安慰的要算小草,冬欠一把火,春欠一掌风。

三月未到,柳絮不飞。只有轻风徐徐,宛如少女羞涩的亲吻,柔在面庞,漾在心里,惹来一片惬意。

当然,这是白天的温暖,有阳光,特别是午后慵懒的感觉。穿过千绦万丝的垂柳,那灿晃的明束,弹起落定的尘埃,剪下满地的碎媚,在春的流光里,荡漾了几多缱绻,舒朗了几番清逸。

到了傍晚,天色没有预兆地增厚了一些云朵,酝酿着……凝聚着……等待着……

待人们醉人梦香。春雨偷偷地蹭下几滴,没有人的惊扰,开始一阵急啪啪,短暂的;紧而又缓和起来,变得轻盈盈,似怕吵了别人甜美的梦境。

细雨无声,夜作曲章。雨滴儿敲在家家户户,如弹奏的琴键,催生着一支香醇的摇篮曲。偶有几户失眠者,起身收理露天的衣裳;又或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雨曲,豁然开朗或幽叹深呼;又或冥想春意,想快点煮入梦乡。

寓言雨是有灵韵的。可以洗灈污垢,净美心灵,亦可聚多成渊,淹人于底。这就要看听雨、赏雨的人的心态。

这是一场——裸春里的夜雨,凝着一股寒凉,滴在身上,丝丝发颤,抖落身上几许遥寂。举掌呵护住一颗,借着房里璀璨的灯光,折射着令人莫名的惊喜。忍不住琢磨:雨若有味,当数纯洁。这不仅仅是它自身晶莹剔透,而是藏着一笔水晶的心态,有着一种悠久的怀念,勾勒着令人唯美的记忆。

读过一句:你忘了回忆,我忘了忘记。且不论这句在佚名何种心情写下的,至少这是一句有故事的话。很多人在人生的成长中淡却了回忆,迷离了心绪。但无论曾经是如何最美或最坏或不值一提,一旦有了雨的点缀,心情也难免的滋润起来了。

至少心曾湿过!

在这春夜的雨里。清冷点不燃瞌睡。古老的思绪穿不透亘古的时间,只能蛰伏成一种睿智在书中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很想知道一觉醒来的情景,是否会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奇妙,尽管这里桃花还没绽,只打着苞儿。希望这一夜的寒冷能够冻裂它们的芯,翌晨一睹——夜来风雨声,花开知多少?

夜很深,空气标榜着寒气蔓延在四处;雨很柔,情绪沾染着湿润飘逝在远方;心很静,沐着夜,浴着雨,温暖在开花。

落笔于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时令的散文2:大塘游记

文/伍祖华

时令已近仲春,田间地头,各种花次第开放。在桂北全州,近期最风光的恐怕是油菜花了。不信去看看微信朋友圈,晒的尽是金黄色的花海,美景美人,那是说不尽的撩人。已在南宁工作的粟仙,经不起故乡花海的诱惑,趁着周末急匆匆地赶回了全州。

在全州看油菜花,主要有两个地方,一是龙水的桥渡,二是安和的大塘。我们选择去大塘,因为那里除了看花,还有一处人称“小九寨沟”的山村也早就吸引我们了。

3月4日,星期六。天气预报说有小雨,还好,只是阴天。我和粟仙、小谢等五人,在县城吃过早餐,便驱车直奔大塘。原想今天只要不下雨,就是万幸,不想到达大塘时,天空竟然还亮爽起来,虽然仍不是拍摄油菜花的最好天气,但也足以令我们由衷地感谢上苍垂青了。

大塘是全州安和镇的一个村委,129县道穿村而过,交通很方便。我们到达时,油菜花田边已有数十人在观赏、拍摄了,从停在公路边的车辆及各人携带的装备来看,有些人是路过花田,见景生喜,临时下车观赏,用手机拍拍,也有的是带着摄影的“长枪短炮”有备而来,至于那几位忙着替一对青年男女拍摄婚纱照的,则肯定是一专业团队了。

此景此情,让昨晚才坐夜车回乡的粟仙立马兴奋起来,趁着光线好,抢拍了几张后,就对同行的小谢说,你是女的,又是老师,会讲话,去跟那几个穿红衣服的美女沟通一下,能不能配合我们,拍几张美美照?

一会儿,小谢便兴冲冲地回来了,说,成了,有两个是我的同行呢!原来那四个红衣美女都是本地人,有两位在桂林从事教育工作,也是趁着假期回来看望父母,顺便赏花的,另外两个是陪他们来的,都很好说话呢!

于是开拍。几组照片拍下来,大家都尽兴了,也相熟了。互加微信后,我们便打算离开,去大塘的龙井一游。一年龄稍长的红衣美女说:“我家就在旁边那村子,大家相遇就是有缘,你们跟我侄女又是同行,中午就去我家吃餐便饭吧!”我们连忙推辞,说还要去龙井一游,起码得一个多钟头呢!她则热情地说:那不是正好吗?等你们游览完了,我们也煮好饭菜了。盛情难却,我们愉快地答应下来。而后,驾车去龙井。

龙井,“古名鱼井,位于安和镇龙家村旁岩石岭下,泉水清澈质好,四周树林茂盛,环境幽雅,丰水流量1000升每秒,枯水流量700升每秒,是境内第一大井泉,可供饮用并灌溉农田10000余亩。”这是县志《全州志》中的描述。为啥古人称之为鱼井呢?据说是因为泉水从岩穴中涌出后,形成两个数亩大的深塘,清澈的水里常有鱼儿游泳,大者体长数尺,小者亦尺余,鱼不畏人,投以石摇尾而已,故才有鱼井之称谓。

从129县道转入村道,有一门楼,很醒目;沿着门楼下新修的水泥路再行约一公里,便到龙家村了,全部车程也就几分钟。一下车,便觉眼前一亮:一弯溪水,从村头轻轻流过,一簇簇水草,在水流中摆动起舞,便若在空气中被风吹拂着一般,是那么的绿,那么的柔;小桥边,几株茶花正盛开,绿叶枝间点点红,真一个靓丽;空气极清新,闭着眼,深吸一口,从头到脚,便觉一阵舒爽,仿佛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睁开了眼。沿着小溪边新修的木质栈道,我们溯流而行。几只白鸭,在栈道下的水里自在地觅食,过往的行人,似乎与它们毫无相干;洗衣服的紫衣大嫂,一边麻利地在溪水里漂洗着衣服,一边笑呵呵地回答我们的提问……

在村中穿行数百米,小溪蜿蜒到村后。栈道沿着溪边柳树延伸,高高的树影,倒影在蓝汪汪的水中,与天连在了一起。栈道上,有三三两两的游人,悠闲地漫步;一个深潭的对面,一老农在种树,我问道:“老伯,种的什么树呀?”

“白果树。等秋天你们再来,黄爽爽的叶子,更漂亮!”老人乐呵呵地回答。

我指着身边的潭水又问道:“这是最大最深的塘(潭)吗?”

“不是。你们再走过去一点,就到最大一股井水涌出来的地方了,那里深不见底呢!”老人热情地指点。

果然,又走了两百米,过一小亭,一汪湖蓝色的潭水便展现在眼前:绿树环绕的水潭中央,一大股泉水静静地涌出,悄悄地向四周扩散开来,若不注意,还当就是一潭静水呢。大自然就是神奇,这么大的水量涌出,却是如此的无声无息。

小谢走到潭边,拘一捧泉水,说,这水是温的呢!

旁边一洗菜的大妈接口道:“你热天来试试?冰骨呢!”

这我相信,冬暖夏凉,这是上好泉水的共性。

还想继续往前游,却被告知前边虽然还有好几处绝美的井泉,但还在修路,不好走!正犹豫间,便接到了红衣美女打来的电话。看看时间,已是十二点半了。她在催我们去吃饭了。

那就留点念想待下次吧!这么美的花,这么美的景,更有这么淳朴真诚的人,这样的地方,不就应该多来走走吗?

时令的散文3:初寒

文/许永礼

秋日意犹未尽,时令已然入冬。细雨捎带着落叶的追忆,携一丝初寒飞扬。临窗凝望,池塘里一片秋荷枯槁,院内半株杏花纷飞,孑然叶落乔木。正所谓: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其实,我是见不着如此景致的,身在城中,就只看到耸立的楼群之间,那一方逼仄的天空。连大雁掠过天际,也听不到它们的鸣叫。绿化带或花圃里的植物,多有人工迹象,于是便迟钝于季节的变换了,只是随着气候冷暖而增减衣服。

我很多年都住在郊外矿区的一个居民区里,那里群山环绕,树木林立,建筑都很朴素。最重要的是四季分明,花开叶落,蝉唱鸟鸣,每一季都在平淡的日子里,平添一些小小的欢喜。与车流人潮的城市相比,这些慢条斯理的时光,似乎更贴近生活的本意,心的一切是自然而宁静的。

好在我迁徙到了城里,却仍然保留着矿区那一处住房,就在这初寒降临之际,我回来我的房子,找一本古老的集子。我觉着头顶的天空竟自开阔了许多,尽管细雨朦胧,微寒阵阵,梧桐的落叶浸盈一片湿润,我走在这湿漉漉的青石板上,仍然触摸到了久违的亲切,心中便也落满温暖。

我在我的老屋里,小歇片刻,不知不觉睡了过去,醒来已近黄昏。我闻到隔壁邻家,飘过来的饺子香味,那种浸在陈醋里的浓香,顿时勾起了我的食欲,记忆便透过斗室,回到了孩提时代。

儿时,每逢入冬母亲必定要拌馅,揉粉,热气腾腾的做一顿饺子。由于幼时家景不是很殷实,母亲包的多半是素饺子。白菜,韭菜,甚至豆干都可以用来做馅。只是立冬这天的饺子与除夕一样,需得纯肉,大馅,一家人吃得满口生香!母亲心灵手巧,她包出的饺子褶子细密,均匀,宛若雏菊的花瓣……

据说,在入冬吃饺子是有寓意的,它象征着冬日保暖,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与此同时,饺子另有“交子之时”的涵义,与除夕夜的饺子新年之交同意。此外,入冬过后,母亲便在饮食上考究起来,饭桌上的菜肴比起往常要丰盛一些。这在民间叫“补冬”,补冬的习俗有两层意思,一是食补,再就是补充睡眠。冬夜冗长,我沉睡在母亲温暖的故事里,一任户外风雪肆虐,我的梦境躺在爱与善良的大地上。在那里,庭院花开,静待小春幽径蜿蜒……

此时,窗外暮色苍茫,群山与田野的轮廓模糊起来。我的房门被敲响了。邻家婶子听到我的声音,为我端来一盘热乎乎浓香的饺子!

我因寻一本书而返回故居,又以一盘饺子的温暖,重新踏上我来时的行程……

时令的散文4:碾转

文/宋光明

碾转是我老家的一种时令小吃。

芒种前后,刮过几场南风,地里的小麦由青渐黄,即将成熟。这时,选取颗粒饱满的麦穗从脖子处割下,捆成小把,放锅里蒸熟。用洗衣板搓去麦秆和糠皮,簸簸净,水磨磨成筷子粗细的圆条,这就是碾转。新磨出的碾转晶莹透绿,捏起一根放进嘴里,满嘴青香——那是原汁原味的麦香。盛到碗里,拌上香油、酱油、醋、蒜泥调成的汤汁,或浇上菠菜、豆腐、蛋花做成的卤子,吃起来味道更鲜美。

碾转易做,好吃。然而,我在老家生活过二十多年,不仅没吃过,连见也没见过。因为我会吃东西的时候,家里的三亩多地已入了社,成了集体的。集体种,集体收。集体的麦子是不能不熟就割回家磨碾转吃的。虽说后来又一人分了一分地的自留地,可老天爷又和你作对:连续几年冬无雪,春无雨。不管你如何深耕细作,庄稼就是不长。收麦子的时候,麦杆才一揸多高,麦穗小的像个苍蝇头,无法用镰割,只好蹲在地里用手拔。打得麦子不如种的麦种多。偶尔一年风调雨顺,一家收三五十斤麦子,都留着年节时磨成面粉包水饺,蒸馒头。谁舍得把青黄不熟的麦穗割下来磨成碾转尝鲜……

我知道碾转,是听来旺婶子说的。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一个星期天,生产队长派俺娘和来旺婶子去麦地里套种玉米。我闲着无事,便跟着去了。俺娘在麦垄里用镢刨埯子,来旺婶子端着盛玉米种子的葫芦瓢往埯里丢种子,我跟在后边用脚往埯里驱拉土。干了一个时辰,来旺婶子说:“咱歇歇吧。”娘说:“歇吧。”她俩就地坐下。那年麦子长得挺好,高爽爽的麦秆,沉甸甸的麦穗,人坐在里面谁也看不见。来旺婶子说:“咱推小磨垫垫饥吧。”娘说:“推吧。”她俩一人掐了两穗麦穗夹在两手掌间使劲搓磨起来。不一会儿,张开手掌,扔去麦秆,吹去糠皮,手心里便剩下一撮绿莹莹,胖乎乎的麦粒。娘把手伸到我嘴边,说:“尝尝。”我伸出舌头粘了几粒卷进嘴里嚼嚼,甜丝丝,鲜嫩嫩。娘问:“好吃不?我说:”好吃。“来旺婶子说:“要是磨成碾转更好吃。”我问:“啥是碾转?”来旺婶子边推小磨边和我说起碾转的做法和吃法,只说得我不住地咽唾沫。娘递给我一把搓好的麦粒说:“吃不上碾转,嚼把麦粒子打打馋虫吧。慢慢吃,别卡着。”我急不可耐,一把揞进了嘴里。真被娘说着了,一根麦芒卡在嗓子里,吐不出来,咽不下去,直咳嗽。回到家里,娘拿出个面做的柳燕儿,下根翅膀塞进我嘴里说:“嚼碎它,使劲咽。”娘的办法真管事,咽下嚼碎的柳燕儿,果然芒刺没有了。柳燕儿是清明节时,娘用发面捏成的。绿豆眼,红豆喙,翅膀上抹着几道黑颜色。蒸熟后,用麻线穿起来挂在墙上风干,专门用来对付麦芒和鱼刺。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变化,家里的土地多了,打得麦子也多了,吃碾转的机会有了。我却离开家乡进城去上学和谋生了

芒种快要到了,在老家正是吃碾转的时令。昨天,侄子给我送来一本新编的庄志。翻到生活、风俗篇,衣、食节,有一“碾转”词条。看其注解,竟与来旺婶子说得如出一辙。我问侄子:“现在家里还有磨碾转的吗?”他说:“没有。当下麦子不缺了,就是石磨没有了。”我说:“现在煎饼、窝窝、渣豆腐都上了筵席,咋不开发开发‘碾转’这种美味小吃那?它既能打打乡下人的馋虫,也能让城里人尝尝乡下的美味。”他笑笑说:“还是城里人见得市面大。庄里人想致富都想疯了,就是找不着一条致富的路。您这一点,这脑筋就开了。我回去试试。”我说:“做好了送一碗来,我先品尝品尝。”他说:“那当然。”

花甲之年得我,看来还有吃到碾转的口福。

时令的散文5:初寒

文/许永礼

秋日意犹未尽,时令已然入冬。细雨捎带着落叶的追忆,携一丝初寒飞扬。临窗凝望,池塘里一片秋荷枯槁,院内半株杏花纷飞,孑然叶落乔木。正所谓: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其实,我是见不着如此景致的,身在城中,就只看到耸立的楼群之间,那一方逼仄的天空。连大雁掠过天际,也听不到它们的鸣叫。绿化带或花圃里的植物,多有人工迹象,于是便迟钝于季节的变换了,只是随着气候冷暖而增减衣服。

我很多年都住在郊外矿区的一个居民区里,那里群山环绕,树木林立,建筑都很朴素。最重要的是四季分明,花开叶落,蝉唱鸟鸣,每一季都在平淡的日子里,平添一些小小的欢喜。与车流人潮的城市相比,这些慢条斯理的时光,似乎更贴近生活的本意,心的一切是自然而宁静的。

好在我迁徙到了城里,却仍然保留着矿区那一处住房,就在这初寒降临之际,我回来我的房子,找一本古老的集子。我觉着头顶的天空竟自开阔了许多,尽管细雨朦胧,微寒阵阵,梧桐的落叶浸盈一片湿润,我走在这湿漉漉的青石板上,仍然触摸到了久违的亲切,心中便也落满温暖。

我在我的老屋里,小歇片刻,不知不觉睡了过去,醒来已近黄昏。我闻到隔壁邻家,飘过来的饺子香味,那种浸在陈醋里的浓香,顿时勾起了我的食欲,记忆便透过斗室,回到了孩提时代。

儿时,每逢入冬母亲必定要拌馅,揉粉,热气腾腾的做一顿饺子。由于幼时家景不是很殷实,母亲包的多半是素饺子。白菜,韭菜,甚至豆干都可以用来做馅。只是立冬这天的饺子与除夕一样,需得纯肉,大馅,一家人吃得满口生香!母亲心灵手巧,她包出的饺子褶子细密,均匀,宛若雏菊的花瓣……

据说,在入冬吃饺子是有寓意的,它象征着冬日保暖,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与此同时,饺子另有“交子之时”的涵义,与除夕夜的饺子新年之交同意。此外,入冬过后,母亲便在饮食上考究起来,饭桌上的菜肴比起往常要丰盛一些。这在民间叫“补冬”,补冬的习俗有两层意思,一是食补,再就是补充睡眠。冬夜冗长,我沉睡在母亲温暖的故事里,一任户外风雪肆虐,我的梦境躺在爱与善良的大地上。在那里,庭院花开,静待小春幽径蜿蜒……

此时,窗外暮色苍茫,群山与田野的轮廓模糊起来。我的房门被敲响了。邻家婶子听到我的声音,为我端来一盘热乎乎浓香的饺子!

我因寻一本书而返回故居,又以一盘饺子的温暖,重新踏上我来时的行程……

时令的散文6:燃烧的梧桐叶

文/松山居士

时令深秋。大前天早晨,上班路上,一片黄灿灿的落叶,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躬身捡起它。

仔细观瞧,叶子湿润饱满,鲜嫩金黄的叶面上,镶嵌着针头一样大小的绿斑。叶片,像一只蝴蝶的翅膀。在开始一天的忙碌之前,我随手将它放进了抽屉。

三天过去了,那片湿润的金叶,已完全失去了水分,枯萎地卷缩在角落里。用手抚摸,干枯且无弹性。我不禁感叹:时光这把刀刃,或会不经意地给万物划下一道或深或浅的伤口,然后,在愈合的伤口上,长高,长大,长壮。繁衍。

夜晚。窗外。月色朦朦,秋风瑟瑟,落叶沙沙。

那片叶子,仿佛从夜空神秘的通道跳进我的脑海,唤起记忆深处,一段稚嫩的时光。

当时的小县城,机关学校,厂矿企业,以及通往乡下的公路两旁,到处都是春荣、夏茂、秋瘦、冬秃的梧桐树。每到秋天,梧桐叶,便成群结队地从空中飘下来,漫盖大地。

几乎每个礼拜天下午,我都会领着两个弟弟,在道旁路边、院墙内外,把宽大的落叶,用一根细绳穿起来,直到拖着水车一样的桨叶。在晚霞的催促下,回家。

那时候,由于居民生活用平价燃煤,是凭票供应的,而且数量很有限,因此,城里的家家户户都支有锅灶,煮饭、烧水一般多用柴草,我们叫柴禾或柴火。柴禾,一般从市场上购买,也有托人从山里代购的。对于平常人家来说,宽大的梧桐落叶,是秋天小小的赐予。轻缓炊烟,似乎在向上苍传递生命的气息。

我曾在农村的奶奶家呆过几年,知道农村孩子划柴禾是用筢子筢的。而我,更喜欢一片片地捡拾叶落,然后把它们穿起来。仿佛,穿起一片叶落,就是燃起一朵火焰,端上一碗饭香,听到一句鼓励。

小小落叶,那么容易点燃,那么容易燃烧,那么容易满足。还懂得感恩。凋零之后,也不忘记亲吻生它、养它的根土,回归母亲的怀抱。

现在的马路边、庭院里、公园内,已很难看到梧桐树了,它们的身影,已被常青树、常青藤所替代。那些斑驳的梧桐叶,只能借着梦境,向我眨着忧伤的眼睛,似乎在问我:还记得我吗?然后,乘着燃烧的火焰,飞逝。

时令的散文7:初寒

文/许永礼

秋日意犹未尽,时令已然入冬。细雨捎带着落叶的追忆,携一丝初寒飞扬。临窗凝望,池塘里一片秋荷枯槁,院内半株杏花纷飞,孑然叶落乔木。正所谓: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其实,我是见不着如此景致的,身在城中,就只看到耸立的楼群之间,那一方逼仄的天空。连大雁掠过天际,也听不到它们的鸣叫。绿化带或花圃里的植物,多有人工迹象,于是便迟钝于季节的变换了,只是随着气候冷暖而增减衣服。

我很多年都住在郊外矿区的一个居民区里,那里群山环绕,树木林立,建筑都很朴素。最重要的是四季分明,花开叶落,蝉唱鸟鸣,每一季都在平淡的日子里,平添一些小小的欢喜。与车流人潮的城市相比,这些慢条斯理的时光,似乎更贴近生活的本意,心的一切是自然而宁静的。

好在我迁徙到了城里,却仍然保留着矿区那一处住房,就在这初寒降临之际,我回来我的房子,找一本古老的集子。我觉着头顶的天空竟自开阔了许多,尽管细雨朦胧,微寒阵阵,梧桐的落叶浸盈一片湿润,我走在这湿漉漉的青石板上,仍然触摸到了久违的亲切,心中便也落满温暖。

我在我的老屋里,小歇片刻,不知不觉睡了过去,醒来已近黄昏。我闻到隔壁邻家,飘过来的饺子香味,那种浸在陈醋里的浓香,顿时勾起了我的食欲,记忆便透过斗室,回到了孩提时代。

儿时,每逢入冬母亲必定要拌馅,揉粉,热气腾腾的做一顿饺子。由于幼时家景不是很殷实,母亲包的多半是素饺子。白菜,韭菜,甚至豆干都可以用来做馅。只是立冬这天的饺子与除夕一样,需得纯肉,大馅,一家人吃得满口生香!母亲心灵手巧,她包出的饺子褶子细密,均匀,宛若雏菊的花瓣……

据说,在入冬吃饺子是有寓意的,它象征着冬日保暖,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与此同时,饺子另有“交子之时”的涵义,与除夕夜的饺子新年之交同意。此外,入冬过后,母亲便在饮食上考究起来,饭桌上的菜肴比起往常要丰盛一些。这在民间叫“补冬”,补冬的习俗有两层意思,一是食补,再就是补充睡眠。冬夜冗长,我沉睡在母亲温暖的故事里,一任户外风雪肆虐,我的梦境躺在爱与善良的大地上。在那里,庭院花开,静待小春幽径蜿蜒……

此时,窗外暮色苍茫,群山与田野的轮廓模糊起来。我的房门被敲响了。邻家婶子听到我的声音,为我端来一盘热乎乎浓香的饺子!

我因寻一本书而返回故居,又以一盘饺子的温暖,重新踏上我来时的行程……

时令的散文8:繁华五月

文/王国梁

五月,是“时令王朝”中的太平盛世,底气十足。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五月,应该是“繁华”。五月,季节的脚步走向了更加美丽的旅程,繁华盛况即将上演。

五月,是大自然的鼎盛时代。五月,充满了无限生机,到处是蓬勃向上的力量。

林徽因在《人间四月天》中写道:“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五月天,应该是四月天的希望得到了实现,所以一切都是欣喜的样子,像明媚的女子展颜欢笑,一笑倾城。一年一度景色新,繁华世界五月天。五月的繁华,让人感觉到无限美好,觉得活在这个世界真的是件幸福和满足的事!

繁华五月,绿色成为这个世界的底色,霸道地占据着所有的角落,主宰了季节的繁荣。如果说四月的绿还不够酣畅,五月一到,大自然便如同打翻了绿色的颜料盒,绿色泼洒如水,慷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你看那些大树,好像在短时间内暴饮暴食过,突然增肥了好几圈,棵棵显出丰腴之姿,张扬着繁华盛世的豪情和霸气。大树们枝繁叶茂,仿佛一柄柄绿色的大伞,为人们撑起一片阴凉。每一片叶子都绿得油亮油亮的,极力把生命中最华彩的一面展现出来。有时我会仔细抚摸一片树上的绿叶,感受它光滑润泽、丰满鲜活的生命状态。

繁华五月,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的景象,如果你到了田野里,立即会淹没在绿色的汪洋中。各种庄稼、蔬菜以及杂草,纷纷绿了个彻头彻尾,那些深深浅浅的绿色,显出层次和质感,分外惹人喜爱。我在绿茸茸的草地上席地而坐,与绿色亲密接触。我还想把酒临风,与大自然对饮一杯,感谢她慷慨无私的馈赠。

繁华五月,花开如海。古人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可如今,到了五月依旧是花海荡漾。五月的气候更温暖湿润,花儿们开得愈发娇艳水灵。无论你在乡村还是城市,都能看到五月繁盛的花朵。月季、郁金香、石榴花,全都开了,开得那么饱满,好像在努力为繁华五月增色添彩。五月是绚丽多彩的,绿色酣畅,花开缤纷,昭示着大自然的美好。

繁华五月,生灵们正在进行着积极的劳动创造。你看,田间虫儿喧闹,花丛中蜂蝶旋舞,枝头鸟儿雀跃,它们载歌载舞,歌唱着繁华世界的充实和富足,赞美着人间的祥和安宁。在这个繁荣昌盛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极其丰富的,让我们感觉心中没有丝毫忧虑。繁华五月,万物滋长,生灵忙碌,一切都在孕育着,同时也在收获着……人间最美五月天!

大自然有属于自己的华彩乐章,繁华五月,精彩绽放。我们莫要辜负了好时节,投入到美丽的生活中去吧!

时令的散文9:感秋

文/李银玲

渐渐地,天气转凉,这个时令的事物都是极美的。林阴微动,疏枝斜影,都能给我的内心带来一阵悸动。

教室窗外有一棵极高的树,说不上名字。它高得令人惊喜,一抹绿意,给我们枯乏的学习生活注入一股清新的力量。闲暇之余,看风吹流云,斜阳映树梢,半日红墙,美得令人心醉。你就静静坐在那儿,课桌上堆着课本儿,经阳光照射闪现着润泽的光,微尘轻游,苍蝇搓脚,安谧而美好。此刻即使不读书,那也要得。

倚着栏杆,站在5楼的过道向下俯视,这是全然不同的一种新鲜体验。换个角度,当真就有了另一个视野。视线微移,如画轴一般逐渐展开的层次感,印入眼帘的是大片的绿,绿得热烈,仿佛这也是生命中的另一次绽放,一次渐变色彩的盛宴。

其实,视觉冲击感并不那么强烈,只是你越欣赏,便越乐在其中,仿佛一层层掀开的面纱,散发着经岁月沉淀的韵味,有一种绸缎包钢的坚毅,以一种顽强不倒的姿势立在这片土地上。

心上有如水的感动,任时光变迁,此刻即是永恒。我说不出一个字的光芒,但我能体会其中的沉静与曼妙。

人在苦闷时,看一眼窗外的景色,心便被景色包容,这也是漫长岁月给我们最好的恩赐。

隔着时光,我看见一汪深邃的秋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