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笔构网

2023-06-06文/王唯唯随笔

时间真的是不经过,一转眼2019已然离去,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在一年内的表现,我给自己点个大大的赞。

2019年,是我退休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时间,除了西藏,全国31个省市都跑到了,并且还写下了十几万字的游记。就在这个月,我将18万字的游记《一路风景》整理出来,投寄中国旅游出版社。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努力了,坚持了,走过了,问心无愧就好。因为这世界我们第一次来,也是最后一次。

记得多年前,一封辞职信红遍网络,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实话,那简简单单的10个字,给予我很大的震撼和诱惑,当时的我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想是一回事,走是另一回事,记得当时自己给自己承诺:退休后,我一定要游遍全国。今天,我做到了当初对自己的承诺。

一次次旅行,便是梦想的一次次实现。看着沿途的风景,听着不同的歌,也遇到不同的人。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一定会坐公交、进菜场、逛夜市,跟宾馆的保洁阿姨聊天,和出租车司机成了朋友。有人说,旅行,是另一种修行。我深以为然。一次次出行归来,我会比以前更懂得生活的美好,更加认真仔细生活。用亲朋好友的话说,我这几年在待人接物上,在生活上,更接地气更有人味了!

和大多数喜欢跟团旅游的人不同,我喜欢一个人独游。余光中曾说:"独游有双重好处。第一是绝无拘束,一切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另一种好处是能够深入异乡,游伴愈多,愈看不清周围的世界。"起初,在每次旅行前,我在多家网站看一些旅游攻略——玩哪些景点,有哪些美食,怎样坐车等等。每次去了之后,当我按照攻略上的方式,寻找一个又一个景点时,常常会遭遇一些意外的情况,让我一下子陷入抓瞎的境地。面对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我只能自己骂自己笨蛋。慢慢地,我学会了对旅途中的不确定性进行调整,久而久之,既提升了自己的应变能力,挖掘了自己的潜能,最终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庸常人生少有的愉悦和满足。

短短五年时间,我到过了那么多城市,看到了那么多景致,到最后,在我心目中留下的,不只是一个个城市和景点的名字,而是一种氛围,一种印象,一种气味,一种可以直接穿越时间浸润心灵的感觉。我热爱每一个陌生的地方。深刻地领悟到,大千世界和自己心灵世界的距离,只是一个瞬间感受的切换,正是这种神秘的关联,让我拥有了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也拥有了对于生命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一种健康快乐的情绪让生命更加充盈和饱满。

通过一次次的旅游,最大的感悟就是,无论是对于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而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中国古代的文人,早就懂得文化对于自然景观的巨大作用。比如,杭州西湖名气极大,然而使西湖扬名天下的是苏堤、白堤、灵隐寺、雷峰塔、岳飞墓、于谦墓;比如,在平坦得如用熨斗熨过一般的茫茫戈壁,阳关和玉门关早已被岁月的风沙吞没了它们昔日的雄姿,然而王维和王涣之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和"春风不度玉门关",吸引了多少人冒着风沙慕名而去;比如,"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李白让缺乏一座名山所应具备的视觉冲击力的敬亭山,有了灵魂。古人有幸,创造了文化遗产;今人有幸,是享受了文化遗产。

我知道徐霞客游历30多年,写出《徐霞客游记》,成为地理文化的名著,成为中国旅游史及文化史上的里程碑。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17年,写成的《马可·波罗游记》,详细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对欧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和他们虽然无法相比,但我会在有生之年努力地向他们靠近。新的一年,我将不再是走马观花地旅行,而是更愿意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街角多待上一些时间,或许这对写作模式已经建立的我会有另一番刺激,才会知道世界的丰富,亦可以重新认识自己。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学习,一次跨越;旅行,于我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人生状态。正如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自由自在去领略一个城市,一段故事,一片风景,留下一串足迹,一路心情,一生回忆。

境由心造,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