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

笔构网

2025-01-27方案

请欣赏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 篇1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校育人环境,优化学生思想,使学生文明勤学、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xx〕3号)及《普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转发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宁洱县中小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远离手机,健康成长”为主线,以“杜绝校园内学生使用手机”为宗旨,充分发挥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之心,提高学业成绩,从而使学生成人成才。

二、组织领导

成立宁洱县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体育局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局相关股室负责人和各学校校(园)长为成员。

三、工作措施

(一)严格条件,细化措施。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要求各学校要制定手机管理具体办法,各学校要明确手机进入校园的原则、程序和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

(二)精准服务,优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在校期间与家长沟通的需求,因校制宜,以适当方式提供家长和学生联系的便捷途径,解决通话需求。优化学校管理,学生入校后,需和家长联系时,学校要提供通话条件;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三)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各学校要将手机管理作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要集中开展手机使用、管理专题教育。

(四)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各学校要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向家长宣讲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加强手机管理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家长应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言传身教,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学校要指导、鼓励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管理家庭公约,引导学生在家期间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五)强化监督,保障落实。各学校要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统一保管、禁入课堂等要求落到实处。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监督领导小组要将学校手机管理工作纳入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范围,适时对学校手机管理情况开展督导,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手机管理常态化。各学校要成立校长任组长,德育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主任、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手机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使本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二)强化宣传教育,促使教师、学生、家长对手机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家访等方式宣传中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办法,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学校手机管理工作效果。

(三)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各学校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要适时对手机管理情况开展检查,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此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 篇2

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决定进一步细化家校联系的方法,使用家校联系册,以使家校联系更规范,更完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访活动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 篇3

民办学校是在“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赢口碑,以生源求发展”的激烈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而生源和口碑又与家长是否认同学校以及家长认同度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家校共建”工程,对于形成教育合力、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学生生源,进而把学校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特拟定“家校共建”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家校共建”系列活动让广大家长更了解、认同、支持学校工作,进而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汇聚教育合力,努力促使学校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档次,促进学校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举措:

1、建立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家长良好的口碑从何而来?从学校良好的管理、突出的办学特色、一流的教学质量而来。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教师。因此,建立一支德艺双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家校共建”工程,开展好相关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2、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成员必须是对学校认同度高、素质全面、热心参与且方便来校的家长,以便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取得好的效果。

(1)学校家长委员会:

设主任1人,副主任3人(每个年级1人),委员5——7人,原则上每班推选1人。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和权利如下:

A、了解学校情况,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活动。

B、收集家长意见或建议,及时予以反馈并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C、协调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D、引导和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维护学校形象,努力创建教育品牌。

(2)年级家长委员会:

设主任1人,副主任2——3人,委员2——5人,每班推选1——2人。年级家长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和权利如下:

A、了解年级教育教学情况,参与年级重大活动。

B、收集年级家长意见或建议,为年级发展建言献策。

C、协调年级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D、协助年级组解决某些矛盾和问题。

(3)班级家长委员会:

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2——4人。其主要职责和权利如下:

A、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参与年班级重大活动。

B、收集班级家长意见或建议,为班级发展建言献策。

C、协调班级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D、协助班主任解决某些矛盾和问题。

3、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根据学校实际,拟在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中暂设以下三个小组参与学校管理:

(1)饭堂监督组:(3人)

负责对学校饭堂的卫生、食品安全、饭菜质量、服务态度、就餐秩序等方面的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2)宿舍监督组:(3人)

负责对学生宿舍的卫生、内务、纪律、安全等方面的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3)教学监督组:(3人)

负责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包括教师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方面的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4、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1)对全体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

(2)请沟通能力强的教师作经验介绍。

(3)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比如电话、短信、微博、微信、qq、家访等。

(4)用爱心、诚心、细心和耐心架设沟通桥梁。

5、成立家长学校。

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中层领导和部分家长代表参加的家长学校执委会,全面负责对家长学校工作的领导、并负责工作安排和工作指导,由学校校长兼任家长学校的校长。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是:

(1)负责对全体家长进行家教理念、家教方法、家教技巧的培训。

(2)负责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等,并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和亮点。

(3)安排家教中的“成功人士”介绍经验。

(4)评选“优秀家长”“尊师重教好家长”并予以表彰。

6、开好家长会。

开好每学期一次的学生家长会是“家校共建”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家长会,让广大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认同学校;了解其子弟在校的思想表现和学习情况;了解家长的意见、要求和呼声。从而更有利于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保障机制:

为确保“家校共建”系列活动取得理想成效,学校建立如下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家校共建”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从校长基金中拨专款不低于5000元,以确保“家校共建”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3、制度保障。

(1)把教师在“家校共建”系列活动中的表现纳入“铭师工程”考核和“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十大杰出青年”等的评定。

(2)把各级组开展“家校共建”系列活动情况纳入先进级组考核,PK细则如下:

A、各级组根据学校要求制定切实可行方案。(A、300分,B、200分,C、

100分)

B、各级组根据拟定方案开展相关活动且效果好。(A、300分,B、200分,

C、100分)

C、家长会到会率高且效果好。(A、300分,B、200分,C、100分)

D、对活动资料及时收集整理。(A、300分,B、200分,C、100分)

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 篇4

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让学生在校安心学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制订城东分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

一、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管理办法

1、有限带入校园

(1)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

(2)住宿学生确有带手机入校园需求的,须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班主任同意并登记。

(3)住宿生到校后应将手机(贴上标签写清班级姓名)交由宿舍管理员统一保管,并将手机关机,学生可以在晚上21:00—22:00之间从管理员处领取手机使用,每次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每周只能使用两次。

(4)上课期间学生急需要与家庭联系的,可借用老师手机打电话或到学校门卫室打电话,或者办理电话卡,用固定磁卡电话打电话。家长急需与学生联系,上课期间可以与班主任联系,晚21点至早6点可与宿舍管理员联系。

2、校内违规使用手机处理办法

(1)学生违反规定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任何教师都有权利收缴其手机交给班主任,并报政教处。班主任及时与家长反馈信息。

(2)第一次违规,校内通报批评,班主任代管手机一学期。期末学生写出书面保证并由家长签字担保方可领回。

(3)第二次违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并作公开检讨,取消本学期评优评先资格。

(4)对拒不交出手机或因收缴手机顶撞教师的,用手机浏览不健康内容的,用手机进行聊天、交友、恋爱的,视情节予以停课、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并校内通报。取消本学期评优评先资格。有关处分记入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5)用手机联系校内外人员组织打架斗殴或其他非法活动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6)凡因学生违规使用而被收缴的手机、数据线、充电器,家长未在规定时间内领取的,学校对其损坏、遗失不负责任。

(7)经学校调查核实,出现走读学生多人次带手机进校园的班级,班级及班主任本学期不得评先评优。

三、其它方面

1、教师除线上教学外,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2、班主任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3、全校老师在上课、监考、师生集会时不得使用手机,为学生放好样子。

4、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为子女树立成长榜样,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评教活动,共创与幸福有约的学习型家庭,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氛围。

二、开展形式:

各个班级分班开展与学校统一开展相结合

三、家校活动工作安排:

月份主题内容二月制定家校共建工作计划三月家长学校家校共育孩子成长的有力推手四月全校家长会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百姓学堂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五月家长学校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六月百姓学堂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

四、家长义工工作:

1、重新整理各个班级家长义工名册并登记归档;

2、发放家长义工工作职责;

3、出台学校十佳家长义工评比细则,完善工作激励机制;

五、家长开放日活动:

1、时间:4月中下旬;

2、主题:家校携手,共育奇葩

3、内容:家长进班听课,协助班级管理,与科任教师座谈,个别见面等。

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让孩子和家长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二、总体目标

建全家校联系制度,建成起家校联系网络,搭建家校互通互动平台,让家长走进高小,接触教育,了解孩子,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孩子和谐发展,同时也将显示学校崭新的一面,

三、领导小组

为切实加强实验小学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施与落实,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袁恩忠

副组长:汪观孙 毛丽 张秋玲

组员: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

四、具体家校共建措施

1.翼校通,家校联系的一个主要渠道

校讯通是家校联系最方便、最灵活、最实用的渠道。它可以时时将孩子成长的点滴,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最近的一些变化或进步。让家长在家里的.时候也可以对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好表现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对一些不好的行为给予建议并及时地纠正和强化。

2.定期召开家长会。

组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一下班中的主要情况。在家长会上教师要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教改的成果及举措告诉家长,也可介绍一些科学的育人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交流,老师和家长把孩

子在校在家的表现相互通报,也可让学生参加,让他们亲身感受老师和家长都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操心,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自主教育的意识。

3.定期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

老师要及时地和家长沟通孩子最近的一些表现。采取家访或者电话家访的形式和家长沟通,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对学生的一些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形成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与家长沟通时,作为教师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而家长要认真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及特长,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子良方,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4.开放校长电子信箱

向家长公开校长的电子信箱,便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监督,对于教育教学的想法或是意见及时与校方取得联系。

5.适度开放教育设施

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开放图书室、会议室,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与家庭资源共享,加快家校共建的进程。

6.建立家长驻校制度

家长驻校办公,要求查看一次校园情况;听教师一节课;和教师谈一次心;和孩子共进一次午餐;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