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的文章

请欣赏小寒的文章(精选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小寒的文章1:正面小寒,背面小暖

文/葛亚夫

1

城里,温度紊乱,测不出时节;雾霾迷离,时光浑浑噩噩。父母打电话嘘寒问暖,才知已小寒。“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他们还拿这远古的传说吓唬我。

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鸲。这是小寒的“脉象”:大雁北飞返乡,喜鹊筑巢婚育,雉鸡感时鸣叫。有些像人,春节将至,思乡了,回或不回,都需应对父母之命的措辞,于是梦里哭醒了。雁、鹊和雉们没有春节,它们遵循、秉承的,是小寒背面的暖——大地的阳气。

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或许,还可这么说,小寒的背面是小暖。

2

伊拉克,一个小女孩在孤儿院地上画一个妈妈,脱掉鞋,蜷缩在她胸口,酣然睡去。

照片下是鸡汤文:珍惜拥有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厌倦这样的语气,悲天悯人地把孩子置于可怜的绝境。嘘,别吵醒孩子,看她睡得多甜!她抱的虽是粉笔画的妈妈,却也是灵魂里的妈妈。妈妈没了,还在心里。那幼小的心灵上,妈妈拥着她,一刻也不曾离去。

泪是暖的,流出后就凉了。小女孩胎儿般的睡姿,让我看到生命最初的温馨和暖。

3

乡邻三昂,夫妇死于车祸。一双儿女,姐八岁,弟六岁,跟随年逾八十的爷奶生活。

他们最爱玩扮演爸妈的游戏。爸妈打工去了,打电话聊天、撒娇、告状……爸妈春节回来了,炸年货、放鞭炮、要红包……爸妈又要出门了,说悄悄话、拉钩承诺……那些有过或未曾有过的生活,发生和不曾发生过的故事,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如痴如醉。

师生可怜他们,捐出新书包、文具,他们却不要。他们的虽破旧,却是爸妈买的。

每次回乡,我都和他们玩游戏。我演得不好,但能借个父亲的肩膀,换一段温暖时光。

4

七年前,几个文友组团“四棵树”,誓要重塑“建安风骨”。太年轻,生活慢慢把我们打回原形,变成无脊椎动物。如今,没人提文学了,光阴里,它更像少不谙事的晦涩春梦。

我还偷偷写“豆腐块”。不署真名,不向人道,偶有发表,偶有薄酬,偶有欣喜,偶有失落。七年了,我还原地踏步,梦想若隐若现,生活时痒时痛。也想改变,却违背了回小城的初衷。唯有父母骄傲而满足,每次我回家,都像过年。未曾想,我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梦想像初恋,可能永远娶不到,但也永远不过期、不褪色。我不怕,文字里依然单身。

5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惠子说: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太过分吗!庄子说:不然。我也慨然!她本无生、无形、无气,变而有气、有形、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她安息于天地间,“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正面小寒,背面小暖。转过身,才看得明白;翻过去,才懂得透彻。时序如此,人世亦然。

小寒的文章2:小寒和大寒

文/崔长灿

小寒和大寒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题记

尽管,季节的辗转,让凛冽的寒风叩启了冬天的门扉,可是从立冬到冬至,那所有的表象都只不过是冬天的幌子;尽管,太阳的光影亏满而盈,可是北国大地却还在收获着一季中最多的寒冷。只有等到锐利的北风,将要翻去陈年的最后一页;只有等到寒风与飞雪相伴,冬至与数九依恋,那一季中最刻骨的寒冷才会悄无声息地来在我们的身边。

江河封冻,天地峥嵘。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唯有借此时段才可脱俗超凡,将闲淡的时光轻捻。他们,择一处严冬里最暖和的牛屋,捧一只油腻得失去本色的旱烟袋,烧一锅自种自制的土烟丝,让缭绕满屋的烟草味在嗙古论今的气场中氤氲。然而,那些守不住寂寞的孩童,却对檐挂的琉璃和江河里的寒冰情有独钟。正是因为有了孩童们的婉转灵动和笑语欢声,那寒冷凝滞的空气中才会流动着一股微醺的温情。

轻踏时间的韵律,饮尽风雪,尝遍寒苦,便要告别三百六十五个日落日出。又是一个四季的轮回,又是一个流年的春节,炎黄的子孙们,无论是在国内生活,还是在国外居住,全都为过年奔波忙碌——赶年集,置年货;写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辞旧岁;磕响头,拜大年……到处都洋溢着浓郁的年味儿。等到过了农历新年,向我们款款走来的,将又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在季节的深处寻觅流年的踪迹,将流年的二十四个短章信手捡起,可那失落的痛惜,却时时刺痛身体的每一个神经。行走在悠长的季节里,将华夏五千年农耕文化的习俗,收入淡墨写意的素笺,用风花雪月的意境感受唐诗宋词的美丽,用发黄的记忆重温蒹葭诗经的古意。

然而,记忆中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冰冻三尺的刻骨寒冷,似乎已化作云烟,一去不返!

冬至

冬夜未央,时光已老,阴极而退,长夜收敛起蚕食的锋芒,剪一缕光阴,输一米阳光,赠与那素白如水的华昼。

凛冽的寒风叩启了冬天的门扉。从立冬到冬至,节气走着过场,小雪纷飞,大雪落梅,雪洗寒月,风荡长空,又是一年冰冷而忧伤的季节,又是一年数九寒天的日子。

最高雅的,是那些文人墨客们。为了给空寂的心灵植入一瓣书香,他们于数九寒天到来之际,携一怀闲情,在自家的窗间挂起了九九消寒图:或是“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晴红阴蓝风黄雪白雨水绿;或是“从头检举梅花曲”,九枝寒梅枝枝九朵无白余;或是“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如此阳春白雪的情致,让那些追求散漫生活的文人墨客们,既消磨了一冬漫长的时日,又达到了身心自娱的目的,可谓是两得并举。

最惬意的,是那些无所事事的稚子们。为了细数数九寒天的日子,期盼阳春再至,他们于数九寒天到来之时,坐在自家的门前,一边吃着皮包如意馅的饺子,一边吟诵着在民间传唱已久的九九消寒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最精细的,是那些婆婆妈妈们。她们轻捻时光,在冬天的清寂里,独守一隅,用穿针引线的功夫,感受更迭的时序,口中还念念有词: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只是,岁月匆匆,红尘悠悠,时光更叠,人事易改,曾经的佳节旧俗早已化作了历史的云烟――文人墨客的雅致,无知小儿的童趣,乡间阿婆的故事,也只能从文人那半卷淡墨的气息里去感知。

小寒的文章3:年的脚步

文/高应平

年的脚步,越过了小寒、大寒和冬雪那些艰难的日子,忙忙碌碌中,已然昂首阔步向我们走来。这让我们这座深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城,从一片安谧、怡静中,陡然变得宣阗、纷扰起来。

老早开始,辛勤的环卫工们,便一改以往通例,夜以继日地挥帚清扫, 将街面打理得整洁靓丽。道路两旁的树木、城里像样的楼宇,纷纷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和五颜六色的彩灯。街头店铺,堆满了形形色色的年货,就连门前的临时摊点,也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贺卡。精明的商家,争相打出“回家过年,赔本处理”、“半价大甩卖”等优惠广告。在震耳欲聋的乐曲声中,店主们径直手持话筒,亲自上阵,极力招徕生意。然而,谨慎的路人却不为所动,依旧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的进出一家家店铺,精挑细选,直至选到自己心仪的物品。

集市上呢,更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运送物品的货车、推车川流不 息:商贩、顾客摩肩接踵,一派繁忙的景象。

离家的学子、打工族们,乘着一趟趟长途车,风尘仆仆而来。尽管一个个容颜透出些许的疲惫,却明显掩饰不住兴奋和期盼的神情,俨然一队队远征归来的将士。

久违的阳光,也探出炽热的头,伸向每个角落。使山乡的小城,变得更加明媚起来,让人心空格外晴朗,更感受到世间的温暖。

年的脚步,行色匆匆。总是在猝不及防中,让人感觉岁月如流;感慨人生旅途,漫长而又短暂。逝去的时光,无论是在春生、夏长,或是在秋收、冬藏的日子,也总有着欢笑和失落、迷惘和困惑相伴,让我们不断迎着希望前行。

年的脚步声,愈来愈近。小城的空中,已荡漾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人们将送走寒风瑟瑟、万物凋零的这个冬日,迈进下一个阳光明媚,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日。那末,就在这良辰佳节到来时刻,且让我们就着一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举杯共祝!

小寒的文章4:岁末年初叙年华

文/大山里的清泉

“小寒、大寒抓水成团”。这时的南方又寒又冷,嫩嫩的风似一根根无形钢针扎进了身体的每一根神经。东辽、齐鲁已是银装素裹,冰封江河,南国的重山峻岭亦寒冰料峭,霜临树梢。

夜空里只有半轮弦月,迷蒙中更是寒星稀疏,那众星拱月的天象很久都没有出现,更难观赏到那一泻千里的银河景观。新的一年刚刚过去,此时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早已梦沉仙境,鼾声阵阵,喧嚣了一年的街市好像也累了,少有如今这般的萧疏与宁静。

若在故乡,数九寒夜已是月明星丽,银河清晰,可见天宫的屋宇,似能听见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思的哭泣。而都市表像虽繁,在高楼林立的背后却是雾霾迷漫,将一盏盏原本雪亮的路灯染成了一个个昏黄的火球,除了灯光投射出两棑微微摇动的树影,别的什么都看不见,与我们故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处一方土地怎就不共戴天?

一直耐寒常绿的棕榈,好像不如从前,其修长柔软的叶片被冻的耷拉在两肩,唯有少数耐寒的紫金和垂榕青翠依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寒冷做最后的抗争;曾经秀发披肩,娇媚出众的“凤凰”如今也容颜不再,毫发无剩,在刺骨的寒风里期待迟来的春风。

年华似水,人生如梦。光阴就是那终日流淌的河水,头顶飘过的白云。盘点过去,我沉凝所思,觉得愧对时光,老无所成;放眼未来,甚感雄风难再,力不从心。

时光如雪,有时它能覆盖一切。有多少曾经熟悉和不熟悉,变化和不变的场景在我的身后消逝殆尽,每每回眸既往就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既有欢欣也有悲痛。回看走过的路,宛似刚刚下过一场雪,在那湿滑的路面留下的只有那清晰的车辙和一串串凌乱的脚印……

思绪在很多时候都飘忽不定,甚至扰乱你生活的某一个进程。许多的曾经,曾经的许多好像都是迫不得已,看别人做什么都容易,而自己做起来总是不得要领。真是做人难,难做人。难就难在不是没有抓住时间,就是在最佳的时间里错过了机遇。你心中的梦与现实往往也会在不经意间“跑偏”;由你算,没你赚,如果心不在焉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用哲学的观点看问题就如一代伟人毛泽东说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唉!说起容易做来难,当我面对这个世界时总有很多事情不尽人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过去的一年,自己就像这街边的梧桐,无论怎么裁剪,显得是多么的整齐靓丽,却难以躲避这冰雪的严寒的考验,暴风骤雨的摇撼。

一年来,我和你都走过了春夏秋冬,看过沿途很多的绚丽多姿的风景,当走进北风呼啸,漫天扬尘的寒冬却如梦初醒,可为时已晚,扬沙蔽日,道路尘封,阻隔了我所有想走的捷径。年关临近,这使得我好像比任何时候都懵懂,自己去过哪儿,谁陪我走过哪一条路,浏览了多少风景,从中悟出了什么,有多少的收获,错过了的还有没有机会弥补……好像都从我记忆的芯片里一一删除。

新年伊始,对自己有很多的祝愿,但更多的是希望。希望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然而,希望既是一缕祥云也是一抹尘土,再好的梦没有实力的比拼也将成为现实的残酷;希望也是一支水笔一张白纸,再华丽的遣词没有生动的写真也组不成一篇感人的文章;希望更是一首动听悦耳的乐章,没有乐队的和谐和指挥者的用心也难以赢得听众的赞赏。

一年的风尘在我眼前掠过,眉头的舒展总在心情释然之后。回看往昔,失去的好像比得到的还多,为此,我终于停下了匆匆的脚步站在十字路口,琢磨着是前进还是后退,是向左还是向右……

想当初,年轻的我常走极端。得意时,我是那样的单纯与天真,有时甚至是张狂和放纵;失意时,又总是悲观失望,信奉福祸生来皆有命,幻想着天上掉馅饼。也许很多朋友的今天就是我的昨天,时至年终还是囊中羞涩两手空空,既愧对自己好像也愧对祖宗。

……

“莫愁湖边走,春光满枝头。花儿含笑,碧水也温柔,莫愁已去过千年,江山秀美人风流,啊莫愁啊莫愁,劝君莫忧愁!……”这时我哼起了贺东久词、陶思耀曲、朱明瑛演唱的歌,似觉得这歌词里规劝的就是我。是哦,真的莫愁,劝君莫忧愁,因为冰寒料峭的寒冬正是春暖花开的前奏。

冬天的景色没有春天的“酷”,但也非一无是处,这漫天纷飞的雪花和那凌霜傲雪的腊梅其实也赏心悦目。新的一年,是否该换一个角度观风景,换一个方向闯天下,换一个心态展未来?

人生没有回头箭,也无后悔药。寻觅了半个世纪,历经了无数春秋,意识告诉我不能就此善罢甘休,我不能离开这养育了我的一方热土。我爱这起伏绵延的大山,我钟情这千年流淌的山溪、河流,孝儿不嫌生母丑,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您都在鼓励我为我唱赞歌。

我很喜欢陈涛作词,王晓峰作曲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心若在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宋代画家黄庭坚曾曰:少日才华接贵游,老来忠义气横秋。雨雪过后的路总会湿滑,没有阳光的日子也会令人感觉得凄楚,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要想抚平心中的痛苦就要继续追逐失去的幸福,生命在于运动,说不定还能将似水的年华留住……

小寒的文章5:盼雪的情致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按照常理,小寒标志的是一年冬天中最寒冷的日子,比大寒更冷。之所以把大寒放后面,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物极必反”是事物的一般规律,寒来暑往,冷热交替为“天道”。大寒过后,静待大地回春。如果先大寒后小寒,从字面和心理上就找不到“冷极”而后“回暖”的感觉了。

节气一声令,草木皆兵,一缕肃杀的西风吹得山都开了口。叶子都已落尽,就等那六瓣的精灵翩然落下,漫天飞旋,静卧于川石溪流之上,将一袭黑山瘦水白胖胖地肥起来,把光秃秃的枝桠包裹得温暖丰腴。

盼雪是一道情致。当雪花如约而至,屋顶、树木、田野、道路和山峰上处处是它皑皑的丽影时,令人不复安宁,平添了几分吟咏的诗情。“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雪有一颗敏感柔软的心,它总是忽然而至,在阴霾的天空里舞弄着心事,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不留下一丝痕迹。腊梅暗香剪风,晴川老僧入定,季节啃噬的苍凉会在人们心间慢慢复活。

冬,终也,适于品茶观雪,清洗尘心。万物在冬天落定,如那一夜而就的雪景。雪像纯净的婴儿,降临在天地合作的一方襁褓里,还原了本色,让缀在凡尘的虚名浮利在一瞬间归零。《红楼梦》里多次写到了雪,雪不仅作为故事情节的道具或场景,而且成为一种隐喻、象征和符号,成为书中一个重要的意象。“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谶语,“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不论曾经多么喧闹繁华,生命之树只留下结痂的忧伤。

雪,在诗词里是美的化身,对现实而言,却只有麻烦。当大雪封路,人们举步维艰、困顿在途;当一行行脚印踩乱鸿泥,游人陌路相逢,摩肩接踵;那一刻,我们不再奔着一个单单的去向,而是聚首亘古不变的天幕下,一笑泯恩仇,抱团取暖。在归心似箭的羁旅里,在一步一滑的跋涉中,我们享受到了生命本真的安然。“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虽然步履匆匆、行色疲惫,以雪为背景,我们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雪相伴,连惜别和思乡都显得那么浪漫诗意。

每个人心田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雪国吧?它使我想起小时候的村庄,一堵泥巴和着草秸的土墙,一株雪地里含苞飘香的腊梅,阳光衬着雪影,横竖都是轻灵的步调,仿佛岁月也有脚,穿越了时光隧道来圆那个儿时的梦。

“冰霜岁聿暮,方昭君子心;仰偃草木间,世道随浮沉。”经历过无常才能感知到平常生活的幸福。一片暖阳、一缕和风,在雪落无痕的时候,我的心也好似经受了一次洗礼,不喜不惧。

雪,下或不下都美丽,那无关风景,而是一道盼望的情致。

小寒的文章6:家乡的年味

文/姚良建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时轮飞转,四季匆匆,不觉又是一年新春到。“过年喽——”小时候一进腊月便情不自禁地蹦跳着喊起这句话,想来倍感亲切、无限怀念。

儿时过年感觉特别欢愉和新鲜。一进腊月,大人们便开始起早贪黑地忙碌起来,杀猪宰羊、煮肉蒸馍、做年糕、挂灯吊彩、请神扫房……孩子们也不能袖手旁观一边闲着,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得抱柴烧火、给父母打打下手。虽然累点但快乐无比,不仅能饱餐自家做的滑爽嫩香的豆腐脑,大快朵颐香气四溢、令人垂涎的年猪肉,还能享受平时很少吃的白面馍、枣花卷、豆包之类,当然娘也会把豆腐渣蒸成饼子,用干白菜、豆腐作馅儿包成的黑面(从小麦麸皮中筛出的面)包子,在头过年的那些天里吃。虽然没多少油星儿但无论如何不再是一日三餐窝头就咸菜了,心里那叫美呀。

腊月的晚上通常睡得比较晚,爹娘要把一年的收入细细盘点。看看该如何花销?过年了给老人置点啥?买几挂鞭炮?孩子们的压岁钱给多少?这些都得提前计划、精打细算。常常听着父母讨论着如何开销,自己就不知不觉幸福地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常看到娘还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裳、钉扣子、飞针走线赶制一家老小过年的穿戴。

除夕之夜,吃过期盼了一年的肉饺子,就一溜烟跑到只有过年路灯才亮的街上。此时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都出来了,你点一个二踢脚我放一挂长鞭炮,看看谁的炮最多、比比谁的鞭最响!只有这时回家晚了才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大年初一了,一家人早早起来,要先给祖母及大伯大娘叔叔婶子们磕头,再一大家人一块去给长辈和乡亲们拜年,当然都会给一些花生、糖果、玩具或三、五毛的压岁钱,有时也会送给小孩儿们每人一小挂“机器鞭”,我们往往高兴得欢天喜地!孩子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穿着新衣裳,戴着新帽子欢蹦乱跳、连呼带叫地跟在大人后奔跑着、嬉闹着……有一年春节,伙伴们都是上下一色的新衣裳,可自己却是哥哥穿过的娘又拆开、里当面翻新缝制的“二手货”。为此自己气急败坏地跑回家不容分说跟娘撒起刁来,不吃不喝哭闹着好一顿折腾。

在城里待久了,便渐渐淡漠了许多乡事乡情,然而对于家乡过年的情景却历历在目,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那浓浓的年味,那红红的灯火,还有乡村里特有的热闹与喜庆,想起来总会让人牵肠挂肚、魂不守舍。记忆里,儿时的过年不单是穿新衣、戴新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乡下传统而隆重的拜年风俗。看新年这天一大早,街上成群结队、说说笑笑、浩浩荡荡、挨家串户的“走节”队伍很是热闹和壮观,这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里是很难见到的。

时光如梭,岁月悠悠。我苦难一生的父辈们大都已作古,再无法享受到如今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生活。昔日的小伙伴也都到了“不惑之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在不断地改变和提高。如今乡村过年再不用自家磨面碾米做豆腐;父母不用为了一家人的吃穿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家家户户也不再蒸枣馍、杀年猪、“自力更生”忙着赶年了;现在的村里人也和城里人一样,快快乐乐掏出积攒的票子或潇潇洒洒地用卡一划,想买啥就可买啥!像敲大鼓、荡秋千、舞龙狮这样的喜庆场面也很少见了,传统的年俗越来越简单和形式化。看着大街小巷到处喜庆祥和、红红火火,集市上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时尚年货和人们脸上荡漾的喜悦,听着彼此起伏的叫卖声与欢快舒畅的“迎春乐”,处处洋溢着美满和富足,流淌着幸福与欢乐……现在过年,虽然除了看春晚还有许多的娱乐方式,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春节,是岁月的一个驿站,无论山高水长、路途多么遥远,漂泊的游子千里迢迢总要赶回梦寐的故乡,让孤寂的心灵安享家的温暖;让久违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得于团圆。春节,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解开的情结,它牵连着我们的一世一生。沧海桑田、时代变迁,村庄依旧,乡情依在,只是飞速发展的时代,让我再也寻不到家乡昔日的模样,儿时过年的情景已成为永恒的记忆,成为一种美丽的乡愁!在享受幸福新生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努力与珍惜。我想,过了春节,又该奋力扬鞭、跃马出征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