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月饼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月饼的文章1:月饼DIY
文/陆鹏然
中秋节快到了,想到外面商店出售的月饼不安全,我决定来个月饼DIY,何况我还有个做高级面点师的阿姨呢!
做月饼需要面粉、馅(有豆沙、鲜肉、蛋黄)、擀面杖、几张油纸、保鲜膜、电子秤、芝麻、鸡蛋。阿姨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月饼馅,所以接下来就是和面了。阿姨首先和了一大团面,然后借助电子秤捏出若干20克和15克左右的小面团。
接着,阿姨开始分工了:我用擀面杖擀20克的面团,哥哥用擀面杖擀15克的面团,把它们都擀成椭圆形。然后“大鱼吃小鱼”,用大的包住小的。包好后再用擀面杖擀成椭圆形,再卷起来,放在保鲜膜上,再用湿的纱布盖住,以免干掉不好捏。这样擀好卷起,一共要做3次,我和哥哥分工合作,一个擀、一个放,干得热火朝天,配合十分默契。
接下来就是包馅的时候了,阿姨反复强调包的时候一定不能把皮擀得太薄,要不然馅会露出来的。我们包得不亦乐乎,虽然个个奇形怪状,但在我们眼里它们是世界上最可爱、最独特的月饼。最后我们还要在月饼上面涂蛋黄、撒芝麻,才能把月饼放进烤箱里,大概30分钟左右新鲜美味的月饼出炉啦。
迫不及待地掰开一个我最喜欢吃的豆沙月饼,皮脆脆的,馅儿甜甜的,美味极了!啊,努力之后的收获这么甜美!
关于月饼的文章2:生日月饼
文/王社珍
小时候,一到八月十五,妈妈就会说,二丫头在中秋节月亮最亮的时候出生,她是馋呢,闻到月饼的味道,抢着来吃月饼的。我会马上接过妈妈的话大声说:“那一定要多分给我一个月饼的,算作生日礼物。”那时穷,能吃上月饼是件奢侈事,多分一个月饼比过年都兴奋。
打我记事起,每到中秋节兄妹三人分月饼,我都会说:“妈,今天是我生日,再给我一个。”于是我就比他们多分一个,即使那时人小月饼大,吃不完也像宝贝样拿着。
小时候的月饼都是母亲蒸的。记得中秋节那天,母亲上午把面和好,傍晚时开始做月饼,先揉好面,分成馒头大小的面团,再按压成饼。妈妈拿起小面饼,把掺了面粉的红糖放在面饼上,两手一挤,再一揉一压,一个面饼就做成了。母亲像个雕刻师,在面饼上刻图案,有莲花图案,象征和善,有牡丹图案,象征富贵,再配上一两个红枣,涂上几点粉红颜色,象征喜庆吉祥。
家蒸的月饼,一如农家人的朴实大气,虽然一个月饼我是吃不完的,但我总是再向母亲伸手要“生日月饼”,母亲会笑:“二丫生日,再给一个。”这由头名正言顺,小哥姐都没意见。哥吃完自己的会说:“二丫,你吃不完明天就坏了,掰给我一块,我让你看小人书。”于是我的“生日月饼”就被哥哥骗去一半,我拿着另一半也不好放,糖会流出来,姐姐说:“我帮你吃了吧,你看糖都出来了。”我的“生日月饼”每年都被哥姐瓜分,但下一年我还会向母亲要“生日月饼”,像玩一个游戏,这让我长大后一直怀疑“孔融让梨”的真实。
八岁那年,父亲出差带回两包酥皮“细月饼”。“细月饼”是家乡人区别农家自做月饼的说法。第一次吃“细月饼”,酥酥的皮,月饼里有青丝玫瑰,糖也比自家蒸的月饼甜,记得姐姐说:“唉哟,要甜掉牙了,咯咯咯。”那个中秋,我把多分得的一个“细月饼”用纸包了,放在抽屉里,是谁也不给,自己也舍不得吃,当宝贝收藏着。结果,发霉,我偷偷地扔给了小黑猪。
十三岁那年,父亲去广州,带回两盒月饼,包装盒极精致,一个大盒子里四块月饼,安静地躺在黄色的丝绸上,像艺术品,让人难生入口之意。我问父亲:“多少钱一盒?”父亲说:“在广州这是便宜的,一盒12元。”我惊讶:“一个三块啊,三元在咱家能买一堆!”妈妈逗我:“二丫今年生日可要赚大了。”
面对这么贵重的月饼,我慷慨地把多得的一个月饼,一分四份,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一人一份。爸爸夸我,妈妈亲我,哥哥姐姐给我鼓掌,我心里比多吃一个月饼还高兴。当哥哥说“孔融回来了”时,我才发现,哥哥姐姐一人分得一个又四分之一,而我只有一个。“生日月饼”账,我是永远“算不清”的。
如今的月饼,质地、做工和原料比小时候强了百倍,但人们的月饼情结好像越来越淡了,月饼已不是口舌之欢的美食,而是中秋节的一个象征,或者说是一个符号。唯有我的“生日月饼”,是中秋节兄妹间必拿来侃的笑谈,亲切而温馨。
关于月饼的文章3:月饼情结
文/李杰
父母养育着我们姐弟9个,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无奈,只好偷着去城里做点小生意,山果、鸡蛋、猪肉等,都是父亲常卖的物品。
那时候物资短缺,生意好做,像鸡蛋这样的食品,一头午就能卖掉。父亲去城里的时候,姐姐们都没人乐意去,因为那时做这种生意是违法的,常有人把你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来割,碰上这种事大家都怕得很。在姐妹里我是最小的,还不知什么叫怕,父亲就常带我去,我虽然小,父亲觉得身边有人总有一种安全感。为了能把我稳住,父亲每次去都花上几分钱给我买好吃的,有时虽然自己不情愿去,可经不住食品的诱惑,每次进城,父亲挑着担子,我像小尾巴一样跟在后面。
一次,父亲被一伙人逮住,鸡蛋全砸了,人也送进了文攻武卫,说父亲的行为属投机倒把,见父亲被人捉了,我哭着紧跟着那伙人进了文攻武卫。那帮人给父亲录了口供,知道父亲家庭困难,做生意只是为了生活,又没有别的企图,我还是个孩子,又一直在那里哭,这样才把父亲放了。
虽然有这事,可那时生活贫困,父亲的生意还要继续做下去。那年快过中秋节了,父亲说这时候生意特好做,他想带我去城里走一趟。父亲说,这次去我带你去冠生园吃“什锦月饼”,那味道你绝对没有尝到过。姐姐们听了,唯恐我不去,就直说那月饼好吃,其实,姐姐们从来没尝过冠生园的月饼。这什锦月饼是我们当地有名的月饼,里面有核桃,有花生,有枣等,有八种好吃的组成,我只听说过,却从没尝过,经不住诱惑,我只好跟着去了。
这次父亲卖的是鸡蛋,城里人那时吃肉吃鸡蛋要凭票,父亲的鸡蛋很快便卖掉了。父亲很高兴的样子,我说,爸,你不是要带我冠生园去吃“什锦月饼”吗?父亲笑眯眯的,说走,带你去品尝品尝冠生园的月饼。
我跟父亲进了冠生园,里面各式各样的月饼,看得人垂涎欲滴。冠生园会做生意,准备了好多的椅子,有想当场吃月饼的,可以坐下来吃完了再走。我跟父亲找个僻静处坐下来,父亲要买两个月饼,等人家拿来两个什锦月饼,父亲却说自己肚子不太好,就先买一个吧。
我从没吃过这么好的月饼,咬一口满嘴生香。我掰下半块月饼给父亲,父亲说自己肚子不好,就不吃了。当时小,不知道父亲的心思,就把那一只月饼全都吃了,吃完了,我看着父亲,意思是还想吃一块。可父亲的眼光却不看我,父亲是心疼那一角钱,还有一家子在等着呢。
临走时,父亲嘱咐我回家后千万别说我吃了月饼。可我回去还是忍不住告诉了姐姐们,还说吃了半斤,当时半斤是四块月饼,惹得她们好长时间都嫉妒我。
第二年,国家政策有松动,做生意的越来越多,可父亲却再也不能去城里了,由于常年劳累,他生了癌,而且已经到了后期。父亲在病塌躺了半年,人瘦得皮包骨头。临终时,父亲从喉咙里吐出几个字,“想吃‘什锦月饼’,我活了这么些年,就从没吃过。”听到父亲的话,我哭了,当年父亲给我买的什锦月饼,我怎么就没让他尝一口呢?
等给父亲买回冠生园的什锦月饼来,父亲把一块什锦月饼放到嘴里,喉咙里只动了动,就停住了,再也没有力气把这块月饼咽下去了。
当天晚上,父亲去世了,嘴里含着那块什锦月饼……
童年的美味和父爱一直在我的记忆中存放了许多年,美味悠长。如今,每每到了父亲去世的日子,我都要给父亲供上各种各样的月饼,算是对父亲魂灵的慰藉吧。
关于月饼的文章4:月饼里的母爱
又是一年中秋至,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童年时代吃过的月饼。在那段经济困难的岁月里,人口多收入少,每逢过中秋,都是母亲用一双巧手为我们精心制作月饼。那种香甜、酥脆、美味的感觉,现在想起来,依然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中秋节这一天,母亲会早早地和好面,炒好芝麻,将桃仁碾碎后拌上白糖备用。为了给我们解馋,母亲还买来猪油渣斩碎放入些韭菜、粉丝。当面发酵好以后,母亲先是将其分成大小均匀的块,接着包入不同的馅,然后用手掌心磨圆、按平,最后放入鏊子上烘烤。
我们站在一旁,眼睛紧紧地盯住鏊子,期盼着月饼快快出炉。一会儿工夫,从锅盖的缝隙中透出一丝丝香气,我们便急不可待地说:“妈,月饼熟了!月饼熟了!”母亲说:“这才烙了一面,还要等一会儿。”她掀开锅盖,把月饼逐一翻个身,然后重新盖上锅盖。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都感到有希望了,便一人拿来一个小盘,准备放月饼。我们看看母亲,再看看鏊子,看看鏊子,再看看母亲。一条“馋虫”在心里痒痒地爬着,口水在舌根下慢慢溢出。
锅盖终于再次掀开了,香气顿时弥漫全屋。一个个小月饼金灿灿、黄亮亮、圆鼓鼓,而且皮焦黄焦黄的,煞是好看。我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欣喜若狂,都争先把小盘伸到母亲跟前,母亲给我们每人放上一个并嘱咐我们:“刚出锅,太热,小心烫着!”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捏住月饼龇着牙吃起来。
母亲做的月饼外面酥松爽脆,里面香甜美味,品种多样,芝麻馅的,桃仁馅的,还有肉馅的,既好吃又可口。很长一段时间内,月饼成了我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你们谁也没有我家的月饼多,品种全……你们家只有甜的月饼,可是没有肉做的月饼!”当小伙伴们瞪大了眼睛,羡慕地看着我的时候,我的虚荣心总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到了晚上,一家人便在院中摆上桌椅,把预备好的西瓜、苹果、梨等水果用小刀雕成各种月亮的形状,然后摆上月饼,盛上丰盛的饭菜。就这样,一家人围着饭桌,在月光下尽情享用起来。
时光如流水般静静划过,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岁月的刻刀在母亲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影向大地洒下醉人的银辉,我总会望着夜空中那一轮明月,想起故乡白发苍苍的母亲,想起母亲在大铁锅里为我们儿女们做的月饼……
关于月饼的文章5:五仁月饼
文/水南溪
中秋前一天上午,妹妹打来电话,说昨晚母亲又送梦来了,要吃五仁月饼,当时听了还真好笑,要过中秋了,母亲真准时。要知道,自从母亲2008年走后,每到过年过节之时就要给大妹送梦,而且每次想要什么都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其他几姊妹没有这份福气,要说生前和大妹关系好些吗,也不见得。几年来,我们深深感到母亲每天就在我们身边。
下午我和妻子马上到农贸市场买五仁月饼。一开始我都不知道五仁月饼是怎样一种品牌,后来店铺老板才告诉我,“五仁”指的是月饼中的五种配料,我国传统的“五仁”包括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中国古代有“仁、义、礼、志、信”五样道德准则,而“五仁”正好与之谐音,所以五仁月饼广泛为老百姓接受。
中秋那天中午,我们将买好的一大堆五仁月饼以及其他水果等摆在桌上,并以香烛和钱纸的形式向母亲禀报,朦胧之中似乎感觉到了母亲品尝月饼时的那份兴奋与满足。
小时候过中秋时要吃到月饼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到中秋前几天就开始幻想着今年能吃到哪样的月饼,有谁会送月饼来。那时候的月饼可没有现在这么多品牌和款式,配料也及其简单,也就是在面粉里头掺些橘子皮和冰糖罢了,一般都是由做月饼的小作坊加工一些普通月饼,月饼很薄,只是在面积和重量上做了些文章,有二两一个的,半斤一个的,一斤一个的,两斤一个的甚至更大的都有,大人们把这种大月饼叫锅盖月饼。到了五仁月饼出现之时中间的配料就丰富多了,作工和花样也大有不同,一般大人小孩都喜欢这种月饼,现在算来当然是跟不上时代的东西了。
清楚地记得有一年中秋,生产队里正是收割晚稻的时节,父亲在外教书是很难带回月饼的,我们早早读完书回来就和奶奶一起等母亲领月饼回来,由于队里抢收晚稻,母亲到很晚才回家,母亲回家时我们几个都在阶梯边睡了,不知什么时候妹妹大叫了一声“有五仁月饼吃了!”,我们一股脑儿从地上爬起,母亲将一个一斤多的大月饼放在桌上,说是她今天的大奖品,那一刻我睡意全消,眼睛鼓的像大灯笼,奶奶用菜刀轻轻地将月饼平均切开,我将我分得的那份月饼小心咬掉一小口慢慢品尝,生怕会掉下一小片,那种高兴和满足的劲儿无从言说,那晚我们几个都将这份难得的中秋美好藏入深深的梦中,那份纯朴的甜蜜里是集聚了母亲的辛勤劳动呢还是月饼本身的香甜和可口?
此后的几个中秋节,外婆都要从魏家塅走二十多里山路到我家,每次我们都能从外婆的衣兜里摸出几个事先准备好的小月饼,一边品尝小月饼一边满院子里疯跑的感觉真让人难忘!
岁月经年,时过境迁,如今,每到中秋时节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些琳琅满目的时尚月饼,豪华的外包装以及多元化的营养配比已经足以让我们应接不暇,一个只有两口大的散装月饼常常要价十几块,一盒豪华装的月饼恐怕要几千上万呢,意想不到的是,今天的月饼尽管从各个方面都先进于当年的五仁月饼,但仔细品来却怎么也没有那个时代的特殊味道,更意想不到的是,时代发展的今天,在母亲以及老辈们的心里依然坚守着五仁月饼的美好回忆,依然保存着他们那份经久不变的月饼情怀!
关于月饼的文章6:儿时的老月饼
文/雨荷
中秋节到了,单位发了月饼。有椰蓉馅的,有蛋黄馅的,有粟子馅的,月饼很小,都是独只包装的,包装盒子很精美,连包装盒上的图案都美得让人爱不释手。
我带着一种虔诚,打开一只蛋黄馅的来尝。轻轻咬了一口,味道怪异,口感粗硬。再换一只,像嚼着一口细沙子,越嚼越散,越嚼越多,怎么也咽不下去。
便怀念起儿时的月饼来。那时的月饼比现在的大,掂在手里,有种沉甸甸的感觉。里面的饼馅,五颜六色,煞是好看,饼馅的配料为桂花、松仁以及红色的绿色的果脯丝等。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人还是很穷的。真正能吃得起月饼的大都是大队书记家的,或者村长家的子女。还有,就是嫁了女儿的奶奶辈人能吃上。
每年中秋节前夕,姑姑们就给奶奶买来了茶食。茶食的种类有月饼、豆奶、水果、白糖等,茶食全部摆在奶奶的床头。奶奶和姑姑们说话时,我们就一直围在旁边。她们说什么,我们一句也没听见,眼睛就那么直直地盯着床上的月饼看,还暗暗地把月饼数了一遍,10块。奶奶抬头看看我们,见我们一动不动的眼神,还有那渗出口水的嘴角,便朝我们狠狠地瞪了一眼,拐杖指着门的方向说,都给我一边去,全围在这里干什么?我们嗯嗯啊啊地答应了几声,就是没见身子动。奶奶便起身,把茶食全部装进箱子里,一把金色的小铜锁“咔嚓”一声锁上了。
那一阵,月饼香味充斥在家里的三间瓦房的上空,走到哪里,都能闻到香甜的月饼味。我和小侄子们的心事从没离开过奶奶的“百宝箱”。每次,趁奶奶不在,小小的我总会双手背后,在奶奶的箱前走来走去,走一会便抬起头来看看那恼人的铜锁。
一天,小侄子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把小起子,竟然把奶奶的“百宝箱”撬开了。我们欣喜若狂,犹如发现了阿里巴巴的神奇宝藏。小侄子抱起了两块月饼刚跑到门口“唉呀,疼死我了”小侄子挨了奶奶一记重重的拐仗,丢下月饼,落荒而逃。趁奶奶训小侄子的当儿,我也悄悄地丢下了月饼,从奶奶的背后悄移到屋后的老愧树下。
那时候,我们总嘟囔着小嘴,背地里说奶奶是个小气鬼。不过,她不让我们吃,我们也从来没看见她吃。那时候有个心事一直在我的心底盘着。奶奶自己不吃,也不让我们吃,时间长了,月饼会过了保质期的。奶奶倒底什么意思嘛?
我们渴盼已久的中秋节终于来临了。那天晚上,妈妈和奶奶在灶房里忙碌着,她们在包糖饼,在发酵的面粉团里包上白糖的那种。
糖饼烙好了。奶奶给我们一人分了一块,笑咪咪地叫我们快趁热吃,说凉了就不好吃了。我接过糖饼,勉强地咬了两口,嘟囔着小嘴说,人家中秋节都吃月饼,怎么我们家总吃糖饼呀?家里也不是没有月饼,怎么回事嘛?说完我就后悔了,心想,肯定又要被奶奶训了。没想到奶奶一点也没生气,笑着对我说,你先把这块糖饼吃了,一会到堂屋来。
我三口并两口地吃了糖饼,迫不及待地跑到了堂屋。那晚,煤油灯下,全家人济济一堂(大哥家五口人,我们家七口人),围在堂屋的四方大桌旁。只见奶奶“咔嚓”一声打开了她的“百宝箱”,一股浓浓的月饼味在空气中飘散开来。奶奶说,家里人口多,月饼少,咱们就分着来吃吧。还有啊,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不能一次全吃完了。今晚吃四块,明晚再吃四块,还有两块啊,等着以后谁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不想吃饭了,留着换换口。奶奶说完,拿起小刀,小心翼翼地分起月饼来。
那晚,我们感觉日子幸福得快要滴出蜜来。我们把向往已久的月饼轻轻地托在小手上。迎着煤油灯的灯光欢喜地看着,随即伸出小舌头来轻轻地舔着,终于忍不住地轻咬了一小口。呀,细腻的口感,滑润的质地,芳香而浓郁的味道,让我近乎有点迷醉。四分之一块月饼,我吃了整整一个晚上,那晚的梦里全是月饼的味道。
说起吃月饼,村里的小伙伴们总是很羡慕我们,他们总说,你爸就是开店的,店里有那么多月饼,你们还不是仅吃嘛。
那时候,父亲在村双代店工作。每到值夜班时,他总会带着我们去和他做伴。晚上,等我们上床以后,父亲就把床前的帘子拉上,自己坐在柜台里用牛皮纸不仅不慢的包着月饼。印象中,双代店里的月饼都是成缸成缸地装着,那种浓郁的月饼味曾一度让我着迷。
我轻轻地从帘缝里探出头来,那层层起酥,洇着黄油的月饼,看得我口水直往肚里咽。我故意在床上做出一些翻身的响动,希望引起父亲注意。希望父亲能给我一块月饼吃。
谁知,父亲并没注意到我,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包着他的月饼。于是,我就假装出去解手。在父亲眼前来回地晃动。父亲头也不抬的说着,早点睡觉吧,明天还要上学呢。
半夜醒来。父亲已经睡着了。我踮起脚尖,轻轻地走到柜台里,在父亲的柜台里偷了一块月饼,那晚,吃得真香啊,我满足地咂着小嘴巴,带着甜甜的笑容,安然睡去。
许是偷贼心虚吧,第二天晚上,我再也不提和父亲去店里做伴了。上学时,路过父亲的双代店,我心虚地探头朝店里望了望,谁知被父亲叫住。父亲问我拿了店里的一只月饼没有,我一口咬定说没拿,父亲也不再追究,从自己身上掏出了两毛钱,放进店里的钱柜里。
现在人的日子越来越富裕了,月饼的种类是越来越多了,月饼的价格是越来越贵了,月饼的包装更是越来越精美了。在物质富裕的年代里,有些东西确永远的丢失了。他只存在人们的印象中,记忆里,再也找不回了。
关于月饼的文章7:中秋节过后的月饼
中秋过后,我的一位同事问我喜欢不喜欢吃月饼,如果喜欢,他说让我去他家拿几盒。我说;家里买的月饼也没有吃完,并且我也不太喜欢吃甜食。朋友听了面带一副失望的表情再没有说什么。
同事第二天上班时闲聊时告诉我说:“中秋节过了,可他家里月饼还有好多,都是些上档次的月饼,一盒月饼都是上百的,甚至四、五百元的,放在家里根本就没人吃,送人吧节已过,扔了又实在可惜,我现在真不知该怎么处理它!”
听了同事的述说,联想这些年中秋节过后我所听到的,我知道中秋节过后有相当一些人的家里都有着这样的问题,节后月饼成堆,吃不了送人送亲戚,甚至有人送不出去就当垃圾扔掉,细想一下,确实有些暴殄天物。
笔者曾经看到过一份调查:一盒百元月饼,其包装至少要45元,而月饼本身的成本价却只占五分之一。以制作500g蛋黄莲蓉月饼为例,所需的白砂糖、莲子、精粉等总花费不超过10元,再加上人工,成本不会超过20元。 这里且不去说商家的暴利因素,这样的一盒月饼,它所多出来的那部分价值你可以理解成感情附加值。一盒月饼,不能仅仅当成是一盒点心,在中秋佳节的时候,从送人者到接受者之间传递,承载着一些人情在里边。你拿出四、五百元的现金购买一盒月饼,是希望能够起到四、五元现金所起的作用的。而一旦中秋那一夜过去,这月饼就像是过了期的黄历,以迅速以跌停板的速度贬值,呵呵,那些四、五百元的月饼大概连几十元都不值了。
所以中秋节的月饼,我想最明智者还是在它贬值之前送出去。做为笔者来说逢年过节,朋友之间的往来也少不了。但一般我都是左手进右手出,东边来西边去,尽可能把这些东西在未贬值的时候、也就是中秋节之前全送出去。留下一点放在家里是个意思。这个玩法讲究的是快进快出。不过也有真正喜欢吃月饼的人们,但他们却不愿接受这上边太多的附加值。这就形成一个矛盾:真正喜欢吃的人,不愿意买。而那些家里囤集太多的人,却未必喜欢吃。 每逢中秋过后,商场总要举办一次大规模的月饼处理活动,有买一送一的,有买别的商品附送月饼的。并且顾客也相当不少。我想这些顾客才应该是真正喜欢吃月饼的人们。 巴菲特说:“只有当海水退却时,才能看出来谁在裸泳。”而这样的顾客不失为明智的顾客,既吃到了自己喜欢的食品,又没有多花冤枉钱。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喜欢吃月饼的,中秋之前尽量送出去。喜欢吃月饼的,中秋之后买回来。
不知这样说对不对。
关于月饼的文章8:纸月饼
文/刘关张
每年旧历七月十五一过,堂哥总是会给我打电话,一起合计中秋给我们集团公司多少月饼票,一般来说,我都会要上10万块钱的。大型国企嘛,总是要把关爱职工放在重要位置。我是这个公司的工会主席,有这个权力和义务,说句官话就是让广大干部职工过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其实,堂哥那里就是一个空壳公司,根本不生产月饼。只是每年中秋前印制大量精美的月饼票,通过关系专门批发给大集团大公司的工会,当然了,主要以国企为主。一般来说,人家是按照面值开票,八折收钱,这一下子就可以送给工会领导们20个点的回扣。
堂哥第一次推销他的月饼券是在4年前,他亲自上门给我讲述其中
的奥秘:老弟,咱们是自己人,你又正好是工会领导,所以我才来找你,你看我这券,面值198元,我给你10万块钱的怎么样?
我忙回答:我不是不信你呀哥,你们的月饼好不好呀,我们可是大型国企,职工要求高,你得保证质量和口味。
堂哥微微一笑:我们不生产月饼,我们只印券,这就叫做纸月饼。
我愣住了:那我们的职工拿着票去哪里兑换呀。
堂哥递给我一支苏烟:奥妙就在这里,月饼票根本不要发到职工手里,最多从你们集团发到各个二级单位工会,事先和大家打好招呼,一切签字领取啥的手续齐全,让他们放到自己手里,过两天我派人悄悄地来你这里,找到这些基层工会主席 ,从他们手里半价收回月饼券,给现钱。主席们把钱拿到手里,这神不知鬼不觉的,你我他们都得好处,这叫三赢,何乐而不为呀。
说实话,第一年我真是战战兢兢,怕出啥问题。但是堂哥是个老江湖,他给我讲了好几套出了问题的防范预案。自然,这些预案根本没用上过。底下的工会干部也都配合,大家心照不宣,有福同享。
自然,这个过程是以多年培养起来的默契为前提的。所以,我才说,每年堂哥总是给我打电话,今年也不例外。七月十六堂哥径直来到我的办公室,寒暄几句后,我拉着他走进小会议室。
关上门后,堂哥开门见山:兄弟,怎么样,今年是不是按惯例来呀。我听说你们单位今年效益不错呀,要不要多来点儿?
我面露难色:老哥,今年真的不行了,一点都不敢办了。你说为啥,唉,这不现在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嘛,纪委还转发了市里的一个关于节俭过节的通知,别的不说了,今年真不行。
堂哥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怎么今年都这样呀,你这是第三家,那两家机关事业单位也是不敢要了。看来世事要变了,我这纸月饼生意做不下去喽。
堂哥边说边站起来,摇了摇头说道:也好,兄弟,不为难你了,我到咱哥那个集团看看去。
关于月饼的文章9:月饼里的母爱
文/徐光惠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小城的大街小巷渐渐弥漫着月饼的香味。超市的货架上已陆续摆满包装精美的月饼,各种风味一应俱全。我不由想起儿时中秋节母亲亲手做的月饼,那又香又甜的味道让我魂牵梦绕。
那时虽然物资匾乏,但中秋节的月饼是少不了的,孩子们最快乐最盼望的就是过节。记得小时候,每年过中秋节,母亲不管再忙都要亲手做月饼。母亲腰间系着围裙,先将和好的面团发酵,说发酵好的面团做出来的饼子香。等面发酵好了,里面加上花生、芝麻、核桃仁和少许白糖,然后将面团捏成一个个小圆面疙瘩,再用擀面杖用力来回擀,就成了一个个大小均匀,圆而薄的月饼,最后加少量香油用柴火慢慢烤制。母亲说奶奶身体胖,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饼子里不能放太多油和糖,小孩子吃多了对牙齿也不好。
天渐渐黑下来,屋子里亮起了昏暗的灯。母亲像变戏法似的,灶屋里开始飘出一股浓浓的香味,香喷喷、黄灿灿的的月饼大功告成了。我和弟妹们嘴馋得很,眼巴巴守在锅台边已经多时,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母亲温柔地呵斥:“快让开!一个个小馋猫,小心烫着,到外面桌上等着!”
我们一窝蜂跑出灶屋,兴高采烈地把桌子、小板凳搬到院子里,乖乖地坐下等着。母亲把满满一盘月饼端上桌,父亲还摆上了瓜子、胡豆等零食,我们抓一个月饼塞进嘴里啃起来。霎时,月饼的面香夹杂着芝麻、花生的浓香渗透唇齿间,酥软香甜,那叫一个开心啊。我们一阵狼吞虎咽,把月饼渣子撒得满地都是。奶奶怜爱地:“别急,慢慢儿吃,小心噎着!”
母亲叮嘱我们不要贪吃,吃多了不容易消化,还让我们吃过月饼后喝一点淡茶水,说对肠胃好不易引起积食。在母亲眼里,儿女的健康便是她最在意的一件事。母亲做的月饼饱含着对家人浓浓的爱,不但味道可口,还新鲜健康,怎么吃都吃不厌。夜晚,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撒满小院,一阵微风飘过,桂花散发出醉人的幽香。我们一边玩闹,一边听父亲听嫦娥和小白兔的故事,睁大眼睛望着天上的圆月,似乎真的看见了美丽的嫦娥姑娘和那只可爱的小白兔。院子里满是欢笑声,一家人尽情享受着团圆美满的幸福,其乐融融地吃着月饼,吃出了欢乐吃出了健康。
如今,市场上的月饼多是各种肉馅、蛋黄馅等,看起来油光可鉴,但却油腻含高脂肪高胆固醇。莲蓉、豆沙馅里面也加入了大量的猪油、白糖,含高热量高糖,甜得腻人。而母亲做的月饼不过于甜也不油腻,香酥可口。去年中秋节前夕,单位发了一盒价格不菲的月饼,拿回家后女儿打开月饼,尝了一口便皱起眉头:“妈妈,这月饼太油腻了,还是外婆做的月饼好吃。”
母亲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再硬朗,时不时地闹点小毛病,但她每年中秋节还要为家人做月饼,馅料依然是花生、芝麻、核桃仁,口味和当年一点没变。我们不想让她太劳累,劝她别做了,母亲还不乐意:“为啥不让做啊?卖的月饼看着好看,吃了对身体不太好,价钱又贵,我这月饼虽然没那么好看,却新鲜健康又便宜,何况你们也爱吃,对吧?”见母亲说得在理,也就顺着她不再阻拦,高兴地接受她的一番心意。
中秋节快到了,我似乎听见母亲深情的呼唤,我已闻到月饼散发出的阵阵香味,那是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关于月饼的文章10:等待
文/骆安123
等待月圆,等待中秋。
月饼早就备好了,家人却不肯提前吃,从心理学来说,这叫“延迟满足”,它的真髓就是忍耐和等待。等到真正的月圆之夜,沐在如水的清凉月光之下,沐在如诗般的温馨亲情之中,一家人放下所有的尘世的烦累,月饼、瓜果、甜酒,彼时彼刻,才别有滋味。
正如若是有个人告诉你,一定会有好的前程在远方等你,那么你会有信心和勇气坚守前行吗?人的一生总要等待点什么,信守点什么,这不是因为别人的要求,而是人的一种自发的本能。为人母,我坚定地信守孩子会健康成长,实现志向;为人师,我坚定地信守学生会自主学习,励志成才;步入中年,我信守岁月流转,终有馈赠。
春意盎然,秋意正浓。青春人生旖旎,中年人生饱满。每个人都有一个魂灵,心灵充盈与美好,人生才有绚丽多彩。没有人给你真正的承诺,流逝的是岁月,孑存的是信念。每个人的人生似乎渺远,但维系意志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岁月的仰视。
“九·一八”的警音刚刚拉响,历史沉重,往事不堪回首;但历史终于等来了国人的觉醒。天宇又一次来找我,执着地要拿回数学课上被没收的手机。我等待他的成熟进取,等待我所有的学生站在历史的肩头说,我的梦,在远方,我一定奋勇前行——
做一个幸福的人
做人是一件有希望的事情,做一个幸福的人,是让心灵的星空光芒万丈的幸事。
光,一直被人们赋予高尚温暖,无所不能的力量。阳光、月光、灯光……光,是生命的华冠,点一盏心灯,生命便有了光明和安全,生命便有了感动和敬畏,生命便豁然开朗。生命,我用智慧去开启它的门窗,并控制好欲望与情绪,就能感受到快乐与幸福。
当情绪兴奋的时候,内分泌中叫内啡肽的物质,会让人常常陷入各种情绪和成瘾的泥淖中;把自己从成瘾的伪快乐中拔出来,需要强大的自控力。迷《龙族》,迷恋情,迷网游,消耗着时间,吞噬着精力。凡事过犹不及,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节制,贪恋成瘾便是罪恶,便是灾难。毒瘾,贪污瘾,暴力瘾,消费瘾,网络瘾——当你被各种瘾所绑架时,便忽略了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忽视了生活本真的内涵。
人类最大的幸福,不是来自于物质的极大追求,而是来自于精神追索的升华。每日宝马香奈儿难驱心灵的孤寂,每日美酒大餐难填心灵的空落。你享受过瓦尔登湖带给你的静谧吗?你享受过翰墨丹青带给你的欢娱吗?你享受过丝竹管弦带给你的陶悦吗?你享受过清风明月赐予的清爽吗?你享受过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高格吗?精神丰富了,幸福便永驻。它不会随时间褪色,不会因岁月流转;反而愈久愈充盈,赠你无言的幸福。
情随事迁,幸福还在于学会制怒。“怒”是奴之心,怒之人忘却了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老庄之道在于养心,静观世道;静对人心,淡定处事。即使毋需谈玄悟道,亦可生出智慧。如此,人生的处境便有了光亮。正如苏轼因乌台诗案,反成就了他人生的一段赤壁奇遇;正如天台老人,因族人的反对,反创造了人间的爱情奇迹。
做一个幸福的人,让行为光明磊落,让容颜光彩照人。不沉溺,不虚空,不妄为,不滥怒;才会在很多不经意的瞬间,显出你的美德与高雅的细节,而这些恰好是感动生命的力量。
生命之窗,期待幸福叩响——
关于月饼的文章11:自做月饼过中秋
文/杜书文
中秋节前,儿女们分别打来电话,问我和老伴想吃啥月饼。我想了想,年年到了这时候,月饼大战就开始了,各式各样包装的月饼看得你眼花缭乱。月饼的包装一年比一年豪华,价格一年比一年高。每年光积攒的精致的月饼盒子就有一大摞,不扔占地方,扔又舍不得。商家推出高档月饼是为了赚钱,老百姓吃月饼是为了喜庆欢乐。所以我决定今年不再买市面上的月饼并告诉儿女:“今年的月饼由我来安排,到时候你们回来吃就行了”。
母亲去世数十年了,但当年制作月饼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农村生活不宽裕,月饼的做法大都比较简单,材料也比较单一。方法一是蒸,把上好的麦面发好,揪成小蒂子,里面包上红糖或枣泥、核桃仁等,用木制的模子磕出来,上笼蒸熟了就成了。家境好一点的就是烙,用适量的油和好面,馅儿和蒸的一个样,在锅里倒上清油烘烤而成。味道比蒸的要好吃得多。做好的月饼一部分留给自己吃,一部分作为礼物送给亲戚。现在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月饼的制作方法也应当有所改进,馅的用料也应当有所提高。好在家里至今还保留着母亲留下的一个木制的月饼模子。我们依照母亲的做法把面和好,所不同的是在面粉中按比例加入蜂蜜、黄油和适量的苏打粉,反复揉和均匀,揪成大小基本相同的小蒂子,然后把煮熟的蛋黄包入备好的豆沙饼里,再包入擀好的面饼内,揉成饼球,压入月饼模子内磕出。这样漂亮的月饼就成型了。再在上面刷一层蛋汁,打开微波炉,调至烧烤模式,烤15分钟至20分钟,就大功告成了。比起母亲月饼,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共做了20多个,个个黄亮酥甜可口,不比市面上卖的质量差,总共花了不到30元。
中秋节前一天,孩子们都回来了,我把黄亮黄亮的月饼和苹果、梨、栆、葡萄、核桃摆上桌面。孩子们惊奇地反复问这月饼是哪里买的,老伴笑着说:“是你爸自己做的”。大家都夸我的手艺好,还埋怨我怎么不早露这一手。我说:“自己动手,佛也开口,这还是从你奶奶手里学的!”这时,聪明的孙女已将月饼供奉在太奶奶和老爷爷微笑着的遗像前,以表示对先辈的怀念和敬意。
关于月饼的文章12:“挨骂”的月饼
文/申宝珠
我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天没吃饭。我想不通,父亲和母亲感情那么好,母亲生前对父亲不好么,他就那么急着另娶继母。一边想一边落泪,不时有人敲门,我始终也没有打开房门。
15岁的我两个月没回家,在学校的开销都是父亲托人捎来的。8月的时候,姐姐终于小心翼翼地对我说,小妹,咱爸的人明天就来家住。
第一次见继母并没有如我预期的那样——我会十分厌恶她。方方的脸,短短的发,一双眼睛说起话来就眯成一条缝。她带来的孩子,父亲要我喊红姐、小哥,我用自己也听不见的声音喊了几声,就朝小屋溜,父亲要喊我,她挥挥手,算了,小孩子。
重新组合的家庭,别别扭扭过了一个礼拜。父亲砖瓦窑打工,哥哥理发店做学徒,姐姐上班,家里只剩下了她的两个孩子和我。有一天,村里突然停电。我在门口溜达,忽然瞅见对门五爷家灯亮了,就忘情地喊,妈。妈。电来了。她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一怔。继而看我的眼神柔和了许多,不似以前的客气与冷漠。其实,我是忘记了自己的母亲已经去世。我喊的不是你,我在心里说。
中秋节到了,在城里工作的姐姐捎回来一块月饼——有一只小盘子那么大。在物质匮乏的八十年代初已经相当珍贵了。她把月饼分成四份,一份给砖厂做活的父亲,一份给红姐,一份给小哥,另一份给我。
父亲要等晚上十点多种才回来,她要我们先吃。她递给红姐时,贪婪地闻了闻,递给小哥时也享受地伸出舌头舔了舔,递给我时放到鼻子前,犹豫了好一阵急促放到我掌心。她晓得我有一些习惯不同于她的两个孩子。
我忽然可怜她,那么贪婪,却没给自己分一小块。我强忍着口水掰了一小半递给她。不料,她起身,稀罕的月饼抹到她的裤腿。她惊诧了片刻。你这笨蛋,你这蠢货!她大声用训骂她的两个孩子的粗话指责我。我惴惴找来抹布,帮她擦裤子。慢点吃,噎不死你们!她骂红姐、小哥。她回头忽然一把抱住我,抹了我一脸鼻涕一脸眼泪。小丫头最乖,知道心疼妈。很久很久没人这么抱过我,那一刻,我心里很坚硬的东西变柔软了,我知道,那是一个人真正爱上另一个人!
关于月饼的文章13:没有馅的“月饼”
文/傅俊鸿
七岁那年,中秋佳节,母亲磨不过咱们姐弟几人的强烈要求,买了一大袋“月饼”回来分给我们。
那年,父亲不知道啥事惹到了我那些舅舅,等把父亲从死神那里拉回来,家里便一贫如洗了。再加上养猪失败后,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记得麦子成熟后,三姐就用石磨碾碎和着剁细的洋芋蒸,这便成了一家人的主粮。挑食的我,往往会想方设法要求吃点粥之类的,等到吃饭时候,象征性吃点应付了事。记得有一次,在吃了两天的炒洋芋蛋后,我守着母亲哭了,央求要吃饭。“好好去读书,等放学回来,娘做白米饭给你吃……”倔强的母亲转过身后,我分明看见她抹了一下眼睛。那天下午,果真吃到了米饭,不懂事的姐弟几个还抢着吃了个精光?
“中秋节到了,娘,不买点月饼吃吗?”我们姐弟几人都争着向母亲要月饼。磨不过我们,母亲答应买了。年少的我便紧跟其后,向街上走去。走到月饼摊前,哇,好多月饼堆放着,我禁不住咽口水。“这月饼多少钱一斤?”母亲轻声问道。“这种水果月饼8块钱一斤,那种火腿月饼13块钱一斤……”还没等卖月饼的介绍完,母亲便拉着我在大家异样的眼光下逃离。
最后,沿着街道走到最末尾的一家小店,母亲买了五十个“大月饼”,好划算,才一角钱一个。当母亲把那张皱巴巴的五块钱拿给那店主时,店主的手颤抖了一下,那慈祥的老人便又递给我一个“月饼”。
“月亮堂堂,下河洗衣裳,洗得白茫茫……”我们每人分得八个,各自搬个小凳子,围坐在门前院坝里,欢快地唱着歌儿,吃着“月饼”,母亲还给我们讲“月亮么么”(后来才知道那叫嫦娥)的故事。玩到大半夜,眼皮子都开始打架了,我们才磨磨蹭蹭地回屋去睡。
“他二奶,这久没钱了,在你这里拿两包盐巴回去,过阵子给你钱。”母亲走到二奶奶的摊子边小声说道。“一家人嘛,多拿两包去,等方便的时候再给钱。”二奶奶随手捡了四包盐放到母亲的背篓里。我才明白过来,母亲把买盐的五块钱都买“月饼”给我们了。
时光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吃过的月饼种类无数。但,不知为啥就是吃不出当年那味,那甜甜的没有馅的“月饼”的味。
关于月饼的文章14:月饼·瓦子塔·中秋夜
文/黄文鸣
去年的中秋,离家千里之外的我,第一次在他乡独自度过。
晚上,我一个人沿着校外的马路走着,忽而一阵劲风吹来,携裹着北方早早就到来的凉意,我不禁紧了紧身子,感觉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因为想家而收缩。
夜色渐深,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不用做,也不用管,便觉得是个自由人了……抬头看着满月,俊俏、冷凝,又兀自伫立。风已悠悠,天已悠悠。夜似乎倏然间就静下来了,月在山上,幽幽地亮着光。也许,仅在这远离城市的山脚下,才能有这般的宁静吧。
思绪回到儿时,每逢中秋,父亲总会带回一些手工月饼,碗盘般大,上面芝麻点点。饼压得很硬实,我的小手掰不动,父亲都会用刀将饼切成八等份。他看着我将一块一块的小饼送进嘴里,笑着不忘提醒一句:给妈妈留一点。这时我就很舍不得的将手中的月饼吃完后,趴在桌子上一脸希冀地看着油纸中剩下的几等份,多希望可以得到爸爸的命令再吃一块啊。尽管现在的月饼各式各样,可吃起来无论如何也没有小时候的好吃。如今手工月饼已消失在我的视野里,可它为我儿童时代带来的幸福感觉仍回味无穷!
到了晚上,村儿里都会用红砖块搭起一到两米高的瓦子塔,在里面添加满满当当的木柴,然后一把火便点燃了半边天,熊熊火蛇疯狂地吞噬着无边无际的黑暗,跳动的火焰映在每个人的脸上。塔里噼里啪啦响起爆炸声,那是枯枝在咆哮!热浪迎面席卷而来,站在老远的我心存敬畏。每每此时。总有胆大的人往里面扔串鞭炮,顿时火星漫天飞舞,与人们的欢歌笑语腾空而上,又飞扬消逝……
多想和儿时一样啊,牵起你们温暖的手掌,一起看瓦子塔的焰火……
爸,妈,岁月在你们的脸上刻下沧桑,我没有做出让你们骄傲的伟绩,但你们却将我当成个宝。爸,妈,请照顾好自己,天冷了多添衣,不要再让我担心了。我是你们的骄傲吗?你们还在为我而担心吗?爸,妈,你们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