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散文

请欣赏偏僻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偏僻散文1:老家的秋天

文/姜佃广

老家是一个偏僻的小乡村,村后的小河流、村周围那满目的林荫、高高矮矮的房舍以及乡村小路,把老家装点得十分清新、静谧、亲切……

“万美之中秋为最”。老家的秋天是最让人回味无穷的季节。万物在经历了夏季的繁盛后都透露出成熟的韵味,让人看上去感到那么的惬意和舒适。当你累了倦了,就慢慢地合上双眼,自有田野里的秋虫来为你吟唱催眠曲,让你睡得踏实。老家的秋天既温馨又宁静,它就是一首诗一幅画,描绘着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老家的秋天是最朴实、最自然的,既没有城市里的繁华红绿,也没有旅游景点的奇山异水,但却有着一种纯朴和清新,蓝蓝的天,绿绿的水,皎白的月,凉爽的风,处处露出一丝温馨,使人感到分外清新和舒适。

秋天,老家的天空很蓝,蓝得让人迷惑和心醉,令人回肠荡气。村后的小河潺潺,流水荡漾着粼粼波光,金黄的玉米摇着红缨向秋天招手,成熟的谷子压弯了腰,颗粒饱满,随风起舞,散发着谷香,棉花地里盛开着朵朵醉人白,果园里,苹果、梨等果实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在老家的秋天里就是置身于田野的清香之中。

秋天,老家的雨水很柔。淅淅沥沥、羞羞答答地下着宛如是天帝撒下的甘露,滋润着大地上万物使其芳香、成熟、勃发。在屋内静听雨声仿佛就是在听音乐演奏会,那曲调缠缠绵绵,如泣如诉让人时而回想时而遐思,缥缈无依。有句老话: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老家的秋雨凝聚了四季的精华,默默地洗漱着大地,洗去雾霾带来的灰尘,让大地万物得到洗涤和爱抚。秋雨过后老家的空气格外清新,各种谷物的香和各种花草的香扑面而来,此时此刻心中的烦恼忧愁已被忘的一干二净,老家的秋天有着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一切……

秋天,老家的月很明。夜幕未降临老家的月亮就已经挂在了苍穹之上,像一个银色盘在瓦蓝的天中,随着夜色的逼近,月亮越来越大,就好像挂在了老家河边的树梢上。月光皎洁,冰清玉洁,月色幽幽,独自踱步在老家的河边真的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不由得人发出感慨:“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

秋天,老家的风很爽。立秋一到老家的秋风顷刻之间就赶走了夏的热浪,带来了温馨恬静。漫步在老家乡间的小路上,秋风抚弄着庄稼,时而把它们的腰吹弯,时而把它们的头扬起,仿佛大地在进行有节奏的呼吸,又好像庄稼们在低声耳语。此时无边无涯的田野里,就像是一个吹拉弹唱的乐队!

老家的秋天洋溢着果香,充满着诗意,它的简洁、朴实令人陶醉,让人难忘!

偏僻散文2:抓车门的小男孩

文/舒仕明

去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游玩,由于迷路,回到通往市里的小镇已经较晚了。但运气还算好,到市里的最后一班公交车正启动马达,还未开走,我们一行人赶忙招呼着冲了上去。车里挤满了人,有说有笑,好不热闹,看来大家都是搭末班车的。

在众人的催促下,司机刚要开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冲了上来,紧紧抓住车门,脚却踩在地上。大家立即提醒司机道:“别慌、别慌,有个小男孩抓住了车门……”司机只得对小男孩吼道:“快下去,马上就要开车了。”大家也纷纷谴责小男孩道:“谁家的孩子,这么淘气,快下去,别耽误我们的时间……”见没有效果,有人干脆动手去拉小男孩下车。谁知小男孩却死死抓住车门道:“妈妈,妈妈,我的妈妈……”

原来小男孩在找妈妈,于是众人的目光在车里寻找,有人大声道:“谁是小男孩的妈妈,快来领过去,好好管管,这孩子太调皮了,抓住车门连车子都不能开,大家都急着要走呀!”可是说来说去,却没有人来认领。于是有人干脆对小男孩说道:“***妈在车上吗?快上去找啊,抓住车门干啥呢?”可小男孩却无动于衷,仍死死抓住车门不放。见此情形,司机只得熄了火,想弄清小男孩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在这时,小男孩却突然惊喜地冲外面叫道:“妈妈,妈妈,快……快点,车还等着,没走!”大家放眼望去,这才看清,一个双腿残疾、矮小瘦弱的女人正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吃力地向公交车走来。众人都明白了,小男孩是为了让车等他的妈妈……

女人上得车来,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带着歉意的笑,小男孩紧紧依偎在她的身边,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刚才还怨言四起的车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到处都有人相互让座……

偏僻散文3:梦的成长

文/谢锋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家里虽比较贫穷,但父母亲非常爱我,常常夸我聪明,我的童年非常快乐。不幸的是,在我四岁时爸爸突发疾病永远离开了我们。然而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好姑姑,把我接到她家,与他们一起生活,送我上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于是,便有了第一个梦想。

在姑姑姑父的细心呵护下,我在幼儿园度过了两年快乐的时光,老师时常表扬我,还让我当上了班长,经常成为领唱和表演队的队长,得了不少的奖状和奖品。

七岁那年,迎来我小学的生涯。开学第一天,姑父正带着我准备去报名,走到十字路口,一个身穿夹克的成年人忽然映入眼帘,那双贼亮的眼睛四处打量着,他飞快地抓起路上一位老奶奶的包,像兔子一样往前跑,老奶奶急得大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一名警察在群众的协助下,很快把冲过来的小偷给逮住了,大家都拍手称快。从那时起,警察那惩恶扬善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我萌生了当警察的愿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我的梦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现在我却更想当一名优秀的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想当年,爸爸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离开了我们。直到现在,我依然不知道父爱究竟是什么?为了更多孩子的父爱母爱,我暗下决心要当一名好医生,去抢救像我父亲那样的病人。我相信如果爸爸在天有灵也会支持我的。

人生是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乐章。梦想能给你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指引方向。让我们把梦想变为现实,为了梦想,让我们一同奋斗吧,加油!

偏僻散文4:风逸耧铃

文/芦岗-芦笛

生在农家,地处偏僻,没听过高雅的音乐。然而,我敢说,我是在世界上最优美的交响乐声中长大的。

九月初,秋收已毕,场光地净。

蓝天,飘逸着淡淡的白云。南飞的大雁,在微凉的风中,掠着流云,疾行。游丝,悠扬地,在低空漫舞。

四周,一马平川,空旷辽阔。静静躺着的,是待播的农田,从脚下,一直伸到天地连接处。

农谚云:农历九月七八九,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寒露两沿儿,一场农家特有的交响乐曲大汇演,开场了——

这一块,那一方,星星点点,影影绰绰。这一阵,那一片,叮铃铃叮铃铃,叮当当叮当当。那是农夫们在策马摇耧,耩麦子。

扶耧摇耧的,是挑出的好把式。逮马策马的,是选出的精小伙儿。马(或骡、驴),是最强最壮的。耧铃,是最亮最响的。马(或骡、驴),帔缨披红挂铃铛。摇耧逮马的,红布条扎裤腿,系腰带。一是求吉祥,二是图喜庆。

大把式扶耧摇耧,晃动着耧铃,叮铃铃,叮铃铃……

小伙子逮马策马,昂首挺胸,高视阔步,吧嗒吧嗒,吧嗒吧嗒……

马,抖着鬃毛,叮当当,叮当当……

一行脚印,一路铃响。

埋下种子,播出希望。

流着汗水,幻出麦浪。

临边搭界的,吆喝着,要比一比谁的马壮,比一比谁的铃响。

这块儿临着那块儿,这岗连着那岗。张村挨着王村,李庄接着赵庄……

铃声撞着铃声,铃声和着风声,风声挟着铃声,铃声迎着雁声,演绎出一曲秋的交响乐大合奏。

我和小伙伴儿们,在蓝天下,在田埂上,追着风,追着云,追着雁,追着游丝,追着耧铃。跑着,笑着。笑声融入了风声,追上了雁声,钻进了铃声。

每年,我最盼望的是九月九。到了九月九,我们唱“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一赶赶到九月九……”,追着那铺天盖地的耧铃,嚎叫,疯狂。入梦,牵着耧铃,对着麦浪,呓笑。

伴着九月九的耧铃声长大。耧铃,飘流着欢乐,荡漾着希望,憧憬着幸福……

遗憾,没留下录音录像。不然,那一定会是绝世的音像经典。可惜,现已无法补救。如今,九月九的风逸耧铃,已成了交响乐的绝版经典了。

偏僻散文5:远去的影像

文/王建波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小山村。小山村很穷,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印象很依稀,但乡亲们菜色焦苦的场景我似乎还有记忆。母亲拿着干瘪的粮袋四处借粮的瑟瑟身影,夹着山峦间撕扯狂啸的寒风,在寂寥的旷野凝结成一幅弯弯绕绕的图画。那时候,乡亲们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物质的匮乏,可怕的饥饿湮灭了他们对其它所有美好生活的想象。

小山村的命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了转变,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这个群山角落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了。乡亲们多舛麻木的生活渐渐活跃起来。半生压抑和操劳的父亲算是村里的能人,他识文断字,当过教师,在思想上算是先知主义者,他和几个年轻人,抓住时机,在自己小队里率先搞起了多种经营,贩卖牲畜、倒卖木材,不到一年时间便为小队掘到了第一桶金。

有了资金积累,父辈们办的第一件公益事业就是为队里的乡亲们安电灯。他们买来发电机,请来技术人员,在陡峭的山坡上架杆扯线,在全村四个小队中,率先让乡亲们以最原始的方式用上了电灯,彻底告别了世世代代摇摇曳曳的煤油灯历史,而乡亲们的心灵也由此燃放得更加光亮和生动。

父辈们办的第二件公益事业就是为队里购买了一台21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环宇牌的,产地石家庄。现在这家企业已经消失多年了。乡亲们基本能吃饱饭了,但小山村偏僻闭塞,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荒芜的可怜,对山外世界的认识仅仅止于道听途说。敏感的父辈们感受到了这一点,他们决心有所改变。电视机买来的那一天,整个村甚至外村都轰动了,搀杂着热情和渴望,队部外面的场地上围满了前来观看的乡亲们。他们有的在风雪中磕磕绊绊走了几十里的山路。腊月的寒风吹过没膝的积雪,打得人脸生疼,而且自制的电视天线信号接收也不好,电视画面始终弥漫着沸沸扬扬的“雪花”,但乡亲们依然热劲儿十足,看得齿颊生津。那年的正月,电视上正在热播电视剧《武松》。每天中午过后,本村和外村的乡亲们提着木凳,拎着马扎,不约而同地聚集到队部外面的场地上等着电视剧开演。电视剧开演了,乡亲们的心也随着剧中人物的命运起起落落,唏嘘感叹。电视剧结束了,依恋不舍的乡亲们或失望、或惬意,带着无尽的感慨回家。狭窄的乡村小路上,蜿蜒的人流,撒欢的小狗,还有捣蛋的孩子,在雪堆里点燃鞭炮,雪烟漫溢,山音回响,亘久不绝。

每忆起这些远去的影像,心中总是充满了莫名的温暖和感动。为了那段不经意的岁月历史?为了那段不再回归的渴望?抑或是为了那段质朴纯真的自然?或许都有,个中滋味,已深深镌刻在了我生命的每个地方,直到永远。

欣慰的是,现在村里的光景已经变了模样,新修的水泥公路直通村里,家家户户安上了卫星电视。手机成为生活必备品。为了绿色环保,许多家庭使用沼气照明做饭。家庭小轿车也源源不断开进了农家院……

偏僻散文6:曲径

文/quyiling

初冬时节,在一片偏僻而又寒气逼人的树林里,脚下杂草丛生,每迈出一步都是那么艰难。我站在那里仔细的勘察地形绞尽脑汁想要朝前迈一步,几滴冰冷的露水打湿我的衣服,它并没有就此罢休,渐渐的它透过衣服渗透进我的体内,我被冻得瑟瑟发抖。

遥望两旁那笔直宽广的马路上,热恋中一群群青年男女迎着朝阳谈笑风生的迎接他们生命中崭新的一天。我傻傻的站在那里看着,心里即羡慕又嫉妒,我开始站在原地抱怨,甚至破口大骂伤害了一个个无辜的行人。一通胡乱发泄后却依然无济于事,当我冷静下来却发现身边的杂草因为没有耐心的清理而长得更加茂密了,原来我只顾着不停的抱怨而忘记了脚下。我拼命的呼喊着,却没有任何人愿意把我拉出这片荒无人烟的丛林。渐渐的我累了,不知又过了多久我的喉咙沙哑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此后,我习惯了一个人生活,我习惯了每天早上迎着朝霞远远的站在丛林里望着遥远的马路上那一对对情侣并肩走过的身影,习惯了安静下来耐心的清理脚下的杂草。有一天我突然远远看到马路上有些人被汽车尾气呛得不停的咳嗽,有些人为站稳脚步撞得头破血流。而树林里的我却依旧缓步前行着,每时每刻都在吸吮着新鲜空气,偶尔还能见到些奇花异草。

偏僻散文7:桃子郎打妖怪

文/钱佳怡

从前,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妇。有一天,老婆婆正在河边洗衣服,河面上漂来了一个特别大的桃子。老婆婆把桃子捞上来,剖开桃子,发现里面居然藏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老婆婆高兴极了,因为她和老伴一直想要一个孩子。既然是在桃子里发现的孩子,老夫妇便为他取名叫“桃子郎”。

老夫妇晚年得子,对桃子郎格外疼爱,老婆婆常常做些糯米丸给他吃。桃子郞吃了老婆婆做的糯米丸,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强壮的少年。

一天,桃子郞听出海归来的伯伯说,对岸的小岛上来了一群很坏的妖怪,这些妖怪烧百姓的房子,抢百姓的东西,大家对他们又恨又怕。桃子郎听后气愤地说:“我要除掉这些坏蛋!”

桃子郞带着糯米丸出发了。途中他遇到了饥饿的小狗、小鸡和小猴,他们请求桃子郎说:“请给我们一些糯米丸子好不好?我们肚子饿极了。”桃子郞想都没想,就拿出糯米丸子给了他们。小动物们得到了糯米丸子非常高兴。为了报答桃子郎,他们决定跟随他一起去打妖怪,做忠实的仆人。

桃子郎带着小狗、小鸡、小猴子来到妖怪所住的城堡下,城门是关着的,怎么推也推不开。小猴子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抓住小鸡的腿,让小鸡把他带到城墙上,然后跳进城里,不一会就打开了城门。妖怪被他们惊醒了,生气地说:“我一定要打死你们!”但桃子郎他们吃了糯米丸变得力大无穷,他们齐心协力把妖怪们打死了。

从此这里再也没有妖怪来欺负大家了,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

偏僻散文8:假如我是一只小老鼠

文/陶嘉琪

一天,我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走着,走啊走,我看见了一扇小门,走了进去。

咦?这是哪儿,我照了照镜子,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老鼠,头戴皇冠,坐的是黄金做的椅子。我问了身边的一只小老鼠。小老鼠笑着说:“女王陛下,我是您的奴婢,您是我们老鼠家族的女王哪!”哦,我顿时明白了。我想:我平时最恨老鼠了,它们又偷东西,又吃书。现在我是女王,明天上朝时,必须下达命令,改变老鼠们的陋习。

第二天,上朝了。老鼠们给我行完三跪六拜之礼后,我便开始发话:“从今以后,咱们老鼠不许干坏事,比如:不能偷东西,不能乱啃东西……总之,不能打扰到人类。”话音刚落,马上有一位大臣出来阻止:“陛下!三思啊!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改啊!您说,不让我们乱啃东西,怎么办?我们的牙长了,怎么办?”“哼!”我高声斥责,“祖宗、祖宗,满口祖宗,祖宗都不在了!现在谁最大,马上执行,违令者诛灭九族!还有,说怎么磨牙,每个人准备一根磨牙棒,不就好了!”那位大臣听了哑口无言,其他大臣听了纷纷应和:“陛下圣明!”此令下达后,果然,没有老鼠再去打扰到人类了。

很快,我又下达了第二条命令:建立学校,让所有老鼠宝宝免费上学,学习礼仪、品德、文化。这一条命令下达后,所有老鼠宝宝都认真学习。在我微服私访时,看见鼠宝宝们遇见长辈就行礼;老的鼠辈要过马路时,就扶他过马路;看见残疾人,都尽力去帮助他们……我看得可高兴了!

我这个女王当得不错吧?人类应该不会再对我们老鼠有偏见了吧?

偏僻散文9:故乡腊月

文/费城

我的故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每逢腊月,远近的房舍如同蒙上了面纱,在朦胧的光线中,太阳喷薄出无限生机,将隐没在山间的一个个村落显露出来,使得整个山乡沉静在一片寂静祥和的氛围之中。

山村腊月的早晨,蒸腾的雾气铺天盖地,将高耸的山峰、静静的小河、稀疏的院落包裹得严严实实;沉浸在腊月早晨朦胧之中的雄鸡,拍打着如镶着美丽金边的翅膀,站在稻垛垒高的篱墙上引颈高歌;慵懒的小狗还在草堆里酣睡,偶尔传出几声寂寥的狗叫声;吱呀,咣当,已有几户人家早早推开木门,在灶房内生火做饭,灶膛内炭火烧得通红,将女子勤劳灵巧的身影映照在土墙上。

山村的女子从来不睡懒觉,尤其在腊月,她们起得更早。就在女主人忙碌做早饭的间隙,男主人揉着惺忪的眼睛,响着夸张的咳嗽声走出场院,悠悠地燃着烟卷。

浓雾渐渐散去,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将腊月的山村装点成一幅古朴淡雅的风俗画。男人们吃饱喝足后走出门去,他们不是下地干活,也不用再操心地里的庄稼,让媳妇给他找来出门时穿的衣服穿上,拎着一个帆布袋或提上一只篮子。干什么去呢?到镇上或者县城置年货去。这可是山里男人的专利,每逢腊月二十四五就开始了,他们数次往返于城镇与乡村之间,有时会跑上一整天,就买回几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年画,或买回几张写春联的描红纸。更多的时间,他们是到镇上或县城打散酒和买肉。手上提着一个能装上十斤酒的酒壶,到镇上打上满满一壶红薯酒,再割上十斤肉,嘴上叼着烟卷美滋滋地走在回村的路上,遇见熟人也比平时礼貌多了,频频打招呼,遇到亲戚朋友也不客气,约好似的赶回家去,几个男人往地炉边一坐,不一会儿,媳妇就把小菜摆上桌。此刻,酒也早已温好,几个男人推杯换盏喝将起来。几杯烧酒下肚,潮红涌上面颊,话也多了起来,侃年景,聊收成,说到开心处,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酒过三巡,还不过瘾,便开始了划拳行令,“一枝梅”呀,“哥俩好”呀,“四季财”呀,“六六顺”呀,喊声若雷,气势如虹,引得左邻右舍、男女老少也来观战,几个人一直猜到夕阳落山也难分胜负。

腊月山村的黄昏更是迷人,时间仿佛也在一瞬间慢了下来。老人们围坐在烧得通红的老树根旁,闲谈中却处处洋溢着思念和期盼的意味。村前的古槐树下,不约而同地聚集着村中的男女老幼,他们看似平淡地聊着天,其实心里都暗涌着一份焦灼的思盼,父思儿,母盼子,妇望郎,羞涩的村姑则怯生生地站在远处,使劲揪着辫梢,深情地眺望着渐渐模糊的远山,焦急地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落日已近山边,几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村口的暮霭中,渐渐看清了,是村上外出打工归来的年轻小伙,他们一身西装革履的行头,显得帅气十足。大伙欢呼着迎上来,打量着彼此是长胖了还是变白了。大家热情地聚拢上来,不管是自己要等的人,还是村上其他人要等的人,无论是谁,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高兴,一样的欣喜,孩子们拥上前去,争抢着哥哥、姐姐们从大城市捎回的从没见过尝过的糖果和点心。

憨厚朴实的村民们,把每一个归来的游子都当成了自家的亲人,对每一个在外闯荡的游子,都给予一份真诚的祈祷和祝福:“不管是满载而归,还是行囊空空,只要平平安安回家比什么都好。”

偏僻散文10:赶集

文/刘雨涵

老家偏僻,四周都是山围着。村里也不通车,在钟表还没进入平常百姓家时,大家就听着鸡的司晨,看太阳的起落来琢磨是什么时辰。远处的山总是墨黑的,即使树叶上的露珠被阳光照耀得晶莹透亮,它依然是墨黑的。小村发展缓慢,人们依旧过着铁犁牛耕的生活,一些生活必需品得去赶集买回。

在赶集的日子,山里人总是起得早早的,吃完早饭,背着麻布袋,或提着竹编的篮子,成群结队的沿着山路走出去。集市是一条很老的街,两边的店铺都是木板房。集市上的东西很多,化肥、蔬菜、种子、家禽……应有尽有。还有一些颜色鲜艳但制作粗糙的玩具,摆在店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或挂在两边,也有放一张塑料布摆在地上叫卖的。当第一波人涌入集市时,各种声音便响起,吆喝的、讨价还价的……集市也热闹起来。这时,我们这些小孩子不再跟在大人的屁股后了,各自去看自己喜欢的东西。身上钱多的,就买了想要的东西,没多带钱的,过过眼瘾,也自得其乐。

我们在集市逛一遍后,就急忙来到一家馄饨店,那时的店铺大都没有名字,靠把商品摆在显眼处,让人看明白。这家店面比较大,馄饨店的炉灶、锅子什么的在店门的一边,馄饨现包现煮。另一边让客人进出,门自然是开着的。跨过沾着黄泥的门槛就到了店内,地是黄泥地,被人踩得发硬,但也还平整。墙的一边堆着一些时鲜蔬菜,还有几个装菜的盆子。两边的门通向店主人的房间,门一般是关着的,门两边贴着半新不旧的春联,是店内难得的颜色。几张方桌摆在店的中间,桌子因经常擦拭和油渍的渗入而发亮。进店时,对老板说一声要一碗馄饨,老板应一声,然后将馄饨下锅,客人自己寻个位置。在等的时间里,可以吓吓鸡,逗逗狗,这是我常干的事。这儿的狗都是土狗,毛色杂杂的,一般毛是什么颜色就叫什么,如大黄、小黑的……我曾听一小孩唤自家的狗叫皇子,我一听挺乐的,后来一问才发现叫黄子。这狗也逗得差不多了,鸡也吓得没影了,馄饨也就上来了,店家把碗放下,说声“吃好”,又忙活去了。馄饨是用瓷碗装着,汤上浮着一层金红的辣油,辣油上撒了一把翠绿的葱末,看着,食欲一下就上来了。馄饨的皮很薄,里面的肉馅都看得清清楚楚。我用瓷勺捞一个出来,和着汤汁放入口中,滑滑的,那香味,那鲜味,好不美妙。店里还有一个最妙的地方在后门,当门被风吹开时,一大片的稻田从门中映出来,风一吹如起伏的绿浪,一波接一波。一阵微风吹进来,带着花的粉香和稻子的清香,把你陶醉。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之后,当我每听到乡村这个词时,总是会想起那家店和那扇仿佛将整个乡村风光锁住的门。

偏僻散文11:残荷

文/黄玉才

那天我下乡,在石柱偏僻的土家山村偶然发现一池荷塘,曾经轰轰烈烈繁花盛开的池塘,只留下一池残荷,鲜花凋零的残叶,浮在水面上,在初冬冷雨的敲打下,显得冷落残败,但却呈现残缺的忧伤之美。

留得残荷听雨声。池塘的残荷,枯萎的莲枝举着向上的姿态,迎着风雨飘零,有的枯梗虽然褪去了夏日“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但仍坚强地挺立,并发出盎然的生机。有的枯梗折断插入水中污泥,有的叶片零落破碎,黑色的莲蓬,仍挺起不屈的脊梁,俯仰沉浮的各种姿态,浸泡在雨水里,但它们都守住自己的根,守住自己不朽的风骨,守住自己永不泯灭的信念。

每年春夏,荷塘在一片蛙声中,呈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开始生命的旅程。直到盛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一池塘的荷花,绿伞翠盖,蜂飞蝶舞,一片繁荣景象,沁人心脾的花香,在空中弥漫,让人心旷神怡。

点点滴滴的冷雨,敲打着荷塘里稀稀疏疏的残叶,浮在水上的残叶,雨滴溅起阵阵涟渏。如诗的雨声,顿时响起一片琴弦声,“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诗人李商隐笔下敲落的晚唐雨,一直滴到今天,那凄楚的雨声,斑斑点点的雨滴,滴在我的心上!是孤苦飘零、情景交融的诉说。淅淅沥沥的冷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楚的、错落有致的声响,为残败的残荷弹奏着谢幕的挽歌,失去红花绿叶的簇拥,残荷的孤独凄楚之美,令人柔肠百折,平添几许怀旧的情绪。清代八大山人,感叹江山换代、人事昨非,作为大明遗老,怀念朱氏江山金鸾宝殿的皇子皇孙生活,喜作孤鸟残荷以自慰,不与大清同流合污,孤傲于世的品格让人敬仰。

在那一池枯败的池塘,我听到了季节的脚步声。奉献了一生的残荷,隐藏在山野田园,残荷之美,美在凄楚;美在婉约纯洁;美在孤独可爱……残荷的一梗一叶,失去了往日“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迎来凋零的冬季,孕育着春天的美丽……

偏僻散文12:玫瑰小镇

文/肖琴

这是一个偏僻的小集镇,它叫闵集。这是一块曾经洪水泛滥的洼地,可是土壤肥沃,种植了成百上千亩的玫瑰花。我想叫它玫瑰小镇。

五月的一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我和一群文友来到这里。走近乡村的田野,一股清新的混合着玫瑰花香的空气扑面而来。

远远的,只见大片大片的塑料大棚,可是抬眼望去,不免让我有些失望。我想象此时的玫瑰园里,一垄垄的玫瑰花应该像盛装的美人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含苞怒放。可是我所见到的,却是一排排玫瑰花被套在一个个白色网套里,看不见它们的真容。

摄影师王姐为了拍照方便,拆开了一株花的网套,我才看到玫瑰花的美丽姿容。花农解释道,玫瑰花在刚刚长出蓓蕾时,给它们套上白色网套,让它们在套子里慢慢成长,那么就可以保持这种含苞待放的状态,然后长出花农期望的形态,到上市时可以卖个好价钱。

这时我才知道,那些娇嫩艳丽、楚楚动人的玫瑰花也是要被束缚在小小的网套中,在套子里煎熬着成长,在桎梏中痛苦地成熟。等惊艳绽放的那天,或许是在青春少女甜蜜的笑容里,或许是在华丽的婚宴庆典上,或许是在高雅精致的花瓶中,玫瑰花美丽了爱情,美化了生活,点亮了生命的色彩。

此时正值太阳热辣,温度很高,大家都热得满头大汗。听说花农每天要低头弯腰在大棚里呆上六七个小时,不论严寒酷暑,像养育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儿,给它们培土、施肥、修枝剪叶。戴着草帽、穿着朴素的花农大姐说,这些花儿是她们生活的希望,她们住在附近不远的房子里,与花儿朝夕相处,相濡以沫。

听说这里有一位叫胡基彬的花农,是麻城最早一批去云南种花的农民,多年前背井离乡,含辛茹苦在云南学会了种花技术,并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他带着两个兄弟回乡创业,在家乡试种玫瑰花获得成功。于是,他们带领乡亲们在这里种植了大片的玫瑰,做得有声有色。

玫瑰花在古希腊神话中,集爱与美于一身,既是美神的化身,又溶进了爱神的血液。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玫瑰是用来表达爱情的通用语言。在爱情之河畅游的年轻人,都喜欢用玫瑰献给自己的心上人来表达爱意。玫瑰花的枝干上有许多小刺,稍不留神就会被刺到,好像一个调皮的少女在说:“要对我小心呵护哦,否则我就刺痛你!”

记得曾经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到处摆满了怒放的红色玫瑰,美得让人不忍侧目。红玫瑰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如火焰般深邃,像丝绸,像锦锻,摇曳、妖娆、魅惑。那红是如此耀眼,明艳地绽放着生命的热情和极致的美丽,毫无保留而坦然率真。

可是,世间所有光鲜亮丽的事物,其背后必有多年艰辛苦涩的成长经历,有不为人知的心血、汗水和泪水的灌溉,才会有惊艳绽放的一刻。

依依不舍地离开玫瑰园时,那些美丽的花儿依然含苞待放,摇曳生姿。辛勤的花农们小心呵护着它们,也在精心种植着自己美好幸福的生活。

偏僻散文13:故乡腊月

文/费城

我的故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每逢腊月,远近的房舍如同蒙上了面纱,在朦胧的光线中,太阳喷薄出无限生机,将隐没在山间的一个个村落显露出来,使得整个山乡沉静在一片寂静祥和的氛围之中。

山村腊月的早晨,蒸腾的雾气铺天盖地,将高耸的山峰、静静的小河、稀疏的院落包裹得严严实实;沉浸在腊月早晨朦胧之中的雄鸡,拍打着如镶着美丽金边的翅膀,站在稻垛垒高的篱墙上引颈高歌;慵懒的小狗还在草堆里酣睡,偶尔传出几声寂寥的狗叫声;吱呀,咣当,已有几户人家早早推开木门,在灶房内生火做饭,灶膛内炭火烧得通红,将女子勤劳灵巧的身影映照在土墙上。

山村的女子从来不睡懒觉,尤其在腊月,她们起得更早。就在女主人忙碌做早饭的间隙,男主人揉着惺忪的眼睛,响着夸张的咳嗽声走出场院,悠悠地燃着烟卷。

浓雾渐渐散去,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将腊月的山村装点成一幅古朴淡雅的风俗画。男人们吃饱喝足后走出门去,他们不是下地干活,也不用再操心地里的庄稼,让媳妇给他找来出门时穿的衣服穿上,拎着一个帆布袋或提上一只篮子。干什么去呢?到镇上或者县城置年货去。这可是山里男人的专利,每逢腊月二十四五就开始了,他们数次往返于城镇与乡村之间,有时会跑上一整天,就买回几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年画,或买回几张写春联的描红纸。更多的时间,他们是到镇上或县城打散酒和买肉。手上提着一个能装上十斤酒的酒壶,到镇上打上满满一壶红薯酒,再割上十斤肉,嘴上叼着烟卷美滋滋地走在回村的路上,遇见熟人也比平时礼貌多了,频频打招呼,遇到亲戚朋友也不客气,约好似的赶回家去,几个男人往地炉边一坐,不一会儿,媳妇就把小菜摆上桌。此刻,酒也早已温好,几个男人推杯换盏喝将起来。几杯烧酒下肚,潮红涌上面颊,话也多了起来,侃年景,聊收成,说到开心处,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酒过三巡,还不过瘾,便开始了划拳行令,“一枝梅”呀,“哥俩好”呀,“四季财”呀,“六六顺”呀,喊声若雷,气势如虹,引得左邻右舍、男女老少也来观战,几个人一直猜到夕阳落山也难分胜负。

腊月山村的黄昏更是迷人,时间仿佛也在一瞬间慢了下来。老人们围坐在烧得通红的老树根旁,闲谈中却处处洋溢着思念和期盼的意味。村前的古槐树下,不约而同地聚集着村中的男女老幼,他们看似平淡地聊着天,其实心里都暗涌着一份焦灼的思盼,父思儿,母盼子,妇望郎,羞涩的村姑则怯生生地站在远处,使劲揪着辫梢,深情地眺望着渐渐模糊的远山,焦急地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落日已近山边,几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村口的暮霭中,渐渐看清了,是村上外出打工归来的年轻小伙,他们一身西装革履的行头,显得帅气十足。大伙欢呼着迎上来,打量着彼此是长胖了还是变白了。大家热情地聚拢上来,不管是自己要等的人,还是村上其他人要等的人,无论是谁,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高兴,一样的欣喜,孩子们拥上前去,争抢着哥哥、姐姐们从大城市捎回的从没见过尝过的糖果和点心。

憨厚朴实的村民们,把每一个归来的游子都当成了自家的亲人,对每一个在外闯荡的游子,都给予一份真诚的祈祷和祝福:“不管是满载而归,还是行囊空空,只要平平安安回家比什么都好。”

偏僻散文14:山林里的栀子

文/冰忧灵

骑行到一条偏僻的乡村公路上时,突然闻到阵阵栀子花香。这么一个没有人家的地方谁还会来种栀子?我诧异的把脚踏车停在路边,开始在周围寻找,却只见一些野蔷薇在田坎地头开的正欢,而栀子花连影也没见着。

难道是嗅觉有误?我嘟囔着准备骑上脚踏车继续前行时,前面不远一座种有油茶的山包引起了我的注意,是不是山上有栀子呢?我快步过去,稀疏的茅草丛里一株栀子立马就进入了视线,细细的枝干上一些黄瘦的叶子,枝头盛况的几朵洁白小花很是打眼。我忍不住俯下身来,把鼻子贴在小花上,狠狠的嗅着。

很显然飘到远处的花香不光是这几朵小花的功劳,这里一定还有不少的栀子。我把脚踏车推进山上的油茶树丛里藏好,顺着一条被踩得东倒西歪的茅草痕走进油茶深处。其实我是个胆小如鼠的人,但是今天这浓郁的花香却使我暂时把恐惧抛在了脑后,幻想自己会像渔人一样走进一处世外桃源。

约莫二十几步后,掩映在油茶树后的一大片栀子就凸显在了面前,那一簇簇洁白列队在着实狠狠的给了我一份惊喜。

宁静的山林,醉人的花香,蔚蓝的天空,耳边不知名的鸟叫,蜜蜂和蝴蝶在花丛里飞来飞去。我兴奋得有点忘乎所以,一个人站在栀子花边拍着巴掌蹦了起来。

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幸福,居然如此幸运的独享到一片开满栀子的山林?我贪婪的用手抚摸着一朵朵洁白的花,又用鼻子狠狠的嗅着这绝对天然的香味,不舍得离开。最后我决定做一次小偷,折几支枝干最健壮花瓣最白最大最厚的栀子带回去。一支,两支……够了吗?那边有一朵更大,那边一朵又更美,那边一朵好白……不知不觉我的怀里已经有了一大抱栀子……

回转的时候是下午三点,太阳还很大,为了尽可能的让这些从未离开过山林的栀子少受点烈日和风的夹击,我把车子调到最高档位,用最快的速度往回家的方向赶。一到家里,马上把已经被风吹得有点蔫了的栀子摊放在客厅的地上,然后掏出手机兴高采烈的给友人发信息:我采了好多栀子,现在整个屋子都是香香的了。然后坐在地上用心的剪去花枝末端的老叶,疏理掉一些太过于繁茂的叶片,再把他们一一插进灌满清水的玻璃花瓶里。"你采了多少啊,还能满屋都是香的?"这些只在花店里见过鲜花的人哪里知道,栀子花,哪怕只有一朵也是足以让满屋都飘上香气的,更何况这里还有好些呢。

第二天,当窗外鸟儿叫醒黎明的曙光,我睁开眼看见水瓶里昨天还耷拉着的栀子已经和在山里时一样新鲜了,似乎这花瓶从来就是它的家,它从来就没离开过生长的土地。

几天过之后,洁白的花瓣开始泛黄,但浓郁的香味却丝毫不减。直到两个礼拜后,那些泛黄的花朵已经枯萎成了一团褐色,我把它们摘下拿到鼻子前面还能闻到一种干燥的浓郁的香味,和初开时的那种润泽之香有了一些不同。再看那些摘去花朵的枝条,居然还有了嫩绿的新芽,我疑惑的拿起花瓶转来转去仔细观察那些浸在水里的枝干,发现许多小小的白点附在枝干上面,我抽出一支用手指去摸了摸,硬硬的,原来这是它们破皮新长的根须。

我期盼着这些野栀子的根须快点长,到时候可以分给更多的朋友去移栽,待到花开时日,那宠辱不惊的洁白将会把更多的惊喜散发,而大家也一定会喜欢这种既不张扬又不平庸的花儿的。

偏僻散文15:隧道口的亮光

文/谭绩

我年轻的时候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四周崇山峻岭,通往外面的只有一条路可以行走,那就是必须要经过半山腰一条大约一公里远的黑暗的隧道。

隧道是开矿开出的一条窄窄的坑道,阴冷而又潮湿。每当我从开满烂漫山花的山路上走进幽黑的隧道时,我的心总是不由自主地沉重起来。阴冷的风,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使人不经意间就产生一种时空的错觉,刚才还是鸡鸣狗吠之声不绝于耳,一下子就掉进了一个寂然无声的另一个世界。

隧道只有一小段路,我在黑暗中穿行时却总感觉走不到头。这种感觉让我对这黑暗的隧道产生厌恶之感。我要走出这个封闭的小山村,然而,我却别无选择。每当我在黑暗中摸索,即将走到隧道的出口时,我会看到那一圈圆圆的灿烂的亮光,我总会惊喜和莫名地激动起来。那亮光感觉就在眼前,其实离我还有一小段的距离。隧道的出口就在那里,只等待我一步一步地接近它。

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所遇到的伤痛、挫折、失意、失败,其实就是我们经历的黑暗隧道的一部分。当我们勇敢面对,这一切都会随之过去。当我们穿行在这黑暗而又阴冷的隧道时,成功就是闪动在黑暗隧道口的那一束亮光。当我们从那狭小的洞口钻出时,就是成功,而那时,其实我们就走进了一个更为广阔而又明媚的世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