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日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冬日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冬日的散文1:梅笺思语

文/一苇

在南方,在冬日,有雪的日子已日渐稀少,一方天空总是以缠绵的细雨和湿冷的姿态,妆点这这个季节。

在寒冷的日子里,无须相约,一次北风吹来,便会传来梅的信息,迸放出梅的花魂。寒雨之后,你那淡淡的暗香,播散在庭园,倚立在山坡,刻在我的心里,横斜成一片疏影,以透明豁达的思想,流泻出一曲如板的行歌,在严寒的韵律中让我变得振奋。

是你,用梅的微笑和气息,别在我黯淡的心上;是你,用梅的孤傲和冷冽,擦亮我的清晨和黄昏;是你,用梅的语言和芳姿,让这个世界变得精神。

那些如火的红、纯洁的白、高雅的绿以及粉红明黄,满溢着纯洁的真诚和孤芳自赏的欣喜。只那么轻轻的几点写意,便有满室的冷香,在我的心中掠过成一丝慰藉,为我苍白的日子里增添一片饱满的色彩,把我所有的欲求冷峻成最美丽的抵达!

腊月之梅,静坐在岁月之末,开始为春天歌唱。你将柔情孵化为点点幽香,溢满我激情四射的华章,芬芳我一季的幽梦和春天的锦绣!

如果我对你的爱是红色的,我会把你想象成一幅泅红的画,挂在我满盈的眷恋里,向你飞翔。

如果我对你的爱是白色的,我会用思念带着我的诗行和梦想,用蓝天般的深情注视着你;我把饱满的相思,在你诗化的禅境里悠悠奏响,再用吟唱的歌谣飘渺进你的心房。

如果我对你的爱是兰色的,我会用箫声洞穿你的时空,用甘醇的美酒为你举杯祝福,为你而歌,再让音律回荡在梅林的最深处。

当我写下对你的思念,你能否在每一个技头,用摇曳的色彩和醉人的气息填满我的生活?

风,已知道我的期盼。

当一行雁阵已成为伴你远行的诗行,那就请把你带来春的讯息和满枝的清香,挂满我欲望的枝头,妆点成一片梅林。如若你已轻捷的到来,那就请系上花的铃铛吧!好让我沉入梦中的期盼,被你唤醒。

梦里飞花。

在静谧的午夜,当我写下轻风、白云,我会用清透的箫声穿越你的梦境。而我已被你挑起的如梦情丝,已随冬季的风,绝美地潜入我柔情的怀抱。

远处,有箫声飘逸。你,绾一帕方巾,一袭白衣翩然而至,粉成梅花一朵。你凌寒而来,用摇曳的风韵,幻化成十里梅香如海。那镌刻在我灵魂深处的那缕清香,已满满地排放了千年的缠绵。

风,回旋、回首。一曲梅花三弄,演绎着人间月明林下美人来的传说,有你的夜,梅香万里!

风声掠过,一曲萧声,在梅边响起!旁枝横斜,古韵流芳暗香来;傲雪凌霜,情绵意长醉芬芳。这是你吗?我心灵相约的这片梅林!

这是我为你倾情而吹奏的一曲离歌,而我飞翔的飘逸,却无法绕过你给我的梦幻。

远方的你,看到我的心痕吗?

而你,是否能如约而至!

关于冬日的散文2:冬日的田野

文/靳亚娟

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对田野有种很深的感情,特别是家乡的田野,在冬日的阳光照耀和麦苗的衬托下,显得分外的妖娆和更加的迷人。

家乡阎良区关山镇位于八百里关中平原中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而我们尖角村则是西安市版图最北边的一个行政村,连接富平、蒲城、渭南,有鸡鸣一声叫四县的说法。

工作在县城,我觉得自己骨子里确是一个农人,在城里面待得久了,就想回乡下老屋住几天,就想家乡的田野,想那里的一草一木,想那清新的空气,想那泥土的芬芳,想走在乡村田间小道的感受,想田野里暖暖的冬日阳光。

回去的早晨,我会比以往起得更早,洗漱完毕就会漫步在村外的田间小道上。初冬的北方空气中寒意阵阵,东边的天空上太阳微微露出了浅浅的笑容,经历了一夜的睡眠,麦苗都已经睁开了眼睛,他们抖擞精神,开始了一天忙碌愉快的生活。无垠的田野一眼望去碧波荡漾,麦苗不畏严寒,顽强、坚韧的生长,他们吸收着土地的养分,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伸展腰肢,努力扎根大地。深沉的黄土地也毫不吝啬地让出每一分、每一寸缝隙,让麦苗自由的生长。黄土地、绿油油的麦浪、初升的太阳、远方劳作的农人如一幅乡村田野画让人沉醉其间。

我如老农人一样踱着步慢悠悠地徜徉在田野 中,不时走走停停,左看看,右瞧瞧,全身心都是放松的,好似回到了心灵的最后栖息处,忘却了工作中的劳苦,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这一刻我的身心是属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不知不觉走到了自家的田地头,儿时和父母在田间劳作的记忆历历在目,不断浮现在眼前。如今生产力大发展,机械化操作已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好久没有下田拔草、锄地、施肥、割麦、掰玉米了,也好久没有那种挥汗如雨、大汗淋漓后的筋疲力尽了。为了找回曾经下地的感受,我挽起裤腿,一脚踩在柔软的泥土里。寒冬中的麦苗不怕碾压,更不怕一个农人的脚步。我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很厚实很舒服很自然的感受荡在心间,这也许就是土地的力量和魅力吧。

蓦然回头,身后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但我知道 亲爱的土地不会矫揉造作,更不会呻吟疼痛,你无私地为人们提供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你是生命之本。你的颜色永远都是那么单一,黄黄的皮肤是你的本色,可在你的肌肤之上盛开着色彩斑斓的缤纷世界。

就这样一直往前走,鞋脚和裤腿上都留下了黄土的印记,不大功夫一畦地走到了顶头,随后转身上了另外一条乡间小道。不远处有几只鸟儿,怕是我的脚步声惊动了它们,扑扇着翅膀恋恋不舍地飞向了远方。往南望去,田野上有早起的人们在晨练,他们有的振臂健走,有的悠然散步。他们和我一样是这片土地哺育的儿女,是这片土地不倦的耕作者,将汗水、希望、期盼一并交付给土地。坦荡的胸怀,饱经风霜的面庞,常年劳作不息的双手是他们田野生活的真实写照。

再回头往村庄望去,袅袅升起的炊烟在房梁屋脊上盘旋,此刻母亲应该在厨房准备全家人的早餐,我们回家休假也是她忙碌的时刻。深情地再望望我亲爱的田野,道一声离别,短暂的分离会让我更加的思念。

关于冬日的散文3:闲散冬日

文/方华

闹钟在床头无数次地响,才从睡梦中伸出一只手,让它停止吵闹。身子又往热乎乎的被筒里缩了缩,继续焐自己的黄粱美梦。

冬天是个适合做梦的日子。难得一日闲,把冬关在窗外,把身子交给床,把心情留给慵懒。不等太阳在对面的楼顶伸酸了脖子,是绝不会套上厚厚的冬装,发什么时光如梭、人生短暂的感叹的。

把煤气扭到文火,慢慢地煎两只鸡蛋,直到把日子烤成金黄。泡一杯绿茶,看岁月沉沉浮浮,心情也在一片氤氲中打开它的嫩芽。双手捧住杯子,冬天的暖意便从十指传到心底。

坐到阳台,在阳光下读天下新闻,或是翻开一本杂志,拣一些简短清新的散文,从中感受阳光般的心语。最适合读诗,在长长短短分行的文字间观哲思的火焰,用燃烧的字词取暖。

冬深处,正是岁末年初。打开信箱,如果有信来,必是亲切的问候。只言片语,是冬天的另一种温暖。就想起曾经的日子、曾经的快乐,一些面容就在记忆里清晰、鲜艳,像窗台上的那枝梅,绽放在苍茫中。

天不雪,却有踏雪寻梅的情致。于是铺开纸笔,以文字勾勒梅的风骨、雪的情韵,胸中诗意盎然,不闻窗外寒风凛冽、树晃枝摇。等平仄落韵、推敲成章,舒背展腰、抚手吟咏间,已暮近日斜。

在暖暖的灯光下,温一壶老酒,就着妻儿的说笑,浅酌慢饮,一个闲散的冬日入嗓入腑,醇香浓郁。

关于冬日的散文4:西施壶铭

文/刘庆

壬辰冬日,岛城有藏壶者,曾属余为文。余虽喜壶,寒舍所藏不过一二件粗品,观西施壶,珊珊可爱,曼妙婀娜,把玩良久,是为铭。古之为“铭“者,自名也。闲暇之余,平生所好者,不过诗文书画,笛箫筝琴。人在天地间,贵在能遣自性,吾愿一以贯之,虽千万人吾往矣,书此以志。

吾国饮风,绵延久远。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唐代竟陵子,遍观海内,网罗旧闻,以生花妙笔,编着《茶经》,言茶之原、法、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如是西施壶,体亦曼妙,樱桃小口,红颜薄胎,珊珊可爱,见之莫有不怜之者。芝兰之秀,秀色可餐,竹节之清,清贞莫比。其韵敌美人,格高西子,岂随珠之与赵璧可比异而称珍者哉!

壶里乾坤大,茗中日月长。吾性嗜书画,亦喜紫砂壶,盖因艺道同源,其致一也。清佳香茗,蕴道紫砂。笼清气于壶内,啜饮忘返;得风姿于形外,恍游太清。紫砂有情,可把观,可赏玩。拔尘超逸,无非诗画;紫砂有韵,端赖天成。把壶品茗,士林标以风雅,品之嗜之,蔚然成风,刘子愿从焉,虽东施效颦亦不顾也。

盖我华夏,宿植灵根,妙悟天人,心之灵府,与天为徒,易道之教也。凡为艺者,若诗文书画,笛箫筝琴,莫不援物寄情,期期天然凑拍。性灵所出者,迥非时流凡夫所能梦见矣。道器合一,终臻绝尘之境;禅茶一味,方涤心灵之凡。援物借器,明道彰德,自古如是。所谓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莫过阳羡,海内有闻,洵非虚言。至今数百年,其饮茶之器,精妙绝伦,无出其右者。

阳羡者,会稽故郡,今之陶都。治壶之道,始自于明。盖闻斯地,地出五色之泥,秉天地之精气,汇日月之光华。吴侬软语,妙藏高致;莺声燕语,爽籁清风。爰得天授,揑土成型,以为器具,不期插柳成荫,诚壶艺之滥觞。宛陵吟咏,早味春华成佳句;东坡舒啸,仙山灵草似佳人。才子骚客,皆有所吟不绝者。壶为艺者,自供春出,独开意造,窃仿老僧心匠,抟淘细土,指掠内外,仿树瘿之皮相,成拱璧之宝珍。天下文士,以为风雅,宝之重之,紫砂之名自此名扬天下也。斯艺既开,薪火相传,成千秋艺象。时大彬所制,初仿供春,后由大转小而开家风。不事雕琢,匠心独运,所作自署款识,为名士所重,且制壶甚严,不入法眼者,即行毁弃。故虽名远甚,传世真品,不过数十件,真精贵耳。大彬承上启下,蔚然一代宗匠,李仲芳、徐友泉皆为其高足。徐友泉,仰大彬高华,毕智穷工,类青铜之形制,成泥色之多彩,别出机杼,变化多端,成自家风貌。迨至清初陈鸣远、惠孟臣之出也,陈以生活入壶,生机可人,创说书款诗铭,厥功甚伟。惠善作小壶,以小胜大,竹刀划款,器盖内暗藏天机,堪称绝技。而后至嘉道陈曼生、杨彭年,以书画之道入壶,题刻诗文,付诸天趣,和之双美,成后世之典范。而邵大亨集砂艺大成,非一式而雅,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当为陈鸣远之后一宗匠。以上诸公,气象非凡,若璀璨星辰,彪炳千秋。后之治壶者,多因循守旧,鲜有创新,壶艺之道日渐式微,草率荒疏。夫子所谓泰山颓、梁木坏、哲人萎者,令人扼腕,空余浩叹。然则,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近人顾景周先生,妙悟古人心意,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载,传续香火,复载道统,可期东方之既白也。

壶者,道器合一也。上探其源,下明流变,不过鉴古而开今,藉斯物而述吾意。庆,一介书生,钟鸣鼎食,不足畅怀,惟于艺道,情癖难忍。故常谈佛老以自乐,游书画而怡情。窃以为,盖茗为壶生,壶以茗活,和之双美,乃成高致。壶者,洵非茶器之谓也。其妙者,无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类之以走兽,型之以果蔬,加之高士逸人,砥砺唱合,寓之以文,刻之以诗,逸笔草草,原得象外。顺手拈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指间。所谓气象万千者,当不以尺幅为限。盆山蕴秀,寸草函奇;藏大于小,嚼之有味;一泓之水,自可涓涓而味饶大海。如是,则泰华雄奇、恒嵩奇奥,千里之迥,万仞之高,皆可得之于一壶矣。高人韵士,把壶赏玩,目迷离而心醉,怡神志而陶然。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直生情愫,有不可自胜者。世传米南宫性嗜奇石,遇则三拜;王右军犹喜家雁,欣书与之。任率如此,情之至耳。太史公曰:“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余信然!

故曰:壶藏乾坤,茶亦载道,斗室之内,朝夕把玩,坐拥天地,虽南面王,不易也。清香满室,凝神懒坐,两腋清风生,游神乎太清之庭,曾不知日月为几何?

关于冬日的散文5:冬日畅想

文/谢文娟

不知不觉已进入冬季,时令在我们南方感觉尤为明显,街上有人穿防寒衣了。说句心里话,我比较喜欢的是冬日。冷冷的冬日,带来的却是无限的希望,给你美好前景的畅想。这就是其特有的魅力所在。

站在冬日的阳光下,我可以敞开心扉,尽情地拥抱冬天的每一个清晨;我可以对着飞舞的雪花诉说心声,我可以站在雪山前,将情感释怀于它的晶莹剔透里……

蔚蓝的天,没有一丝云彩,干净而高远。远处的山峰依旧层峦叠嶂,虽然不再是青山绿岭,但那些看似突兀的树枝,其实在厚积薄发,正吸收着巨大的能量,等待季节成熟,便会蓄势爆发。

冬天的田野,虽然显得空阔,但仍固执袒露着惊人的真诚,每一寸泥土都饱含着神圣的原始美。田间阡陌只是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灰色划痕。秋霜里颓腐下来的庄稼茬规则地点缀在空旷的田野上,恬静而凄美。我想起生活了十三年的故乡。十三年的时光里,我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倾听着沟渠的汩汩流水,目送着纷飞不止的鸟群,并因此而亲近庄稼,了解农活。我虽没有最终成为田野上的一名耕耘者,但那种淡淡的挂念和感觉却时时伴着我,在心底默默流动、叠加、沉淀。

冬天的最美处,莫过于下雪。飞雪是最浪漫的抒情大师,亦是顶级的诗人,渲染冬日的激情。雪的来临给单调、沉寂的岁月带来了新奇与惊喜。大地披银装,万物素洁,没有一丝杂色,不染尘埃。下雪的日子里,我总是感受到无比的宁静与祥和。总爱站在室外,静静品味雪花飞舞时那般轻柔,静静欣赏着雪花将城市的喧嚣轻轻覆盖。每当此时,我总是闭上眼,伸展双臂,迎接雪花的降临。

喜欢冬日,更喜欢冬日里的暖阳。冬日的暖阳是四季中无私的,可以让你尽情观望、尽情欣赏,同时也可以尽情享受。一颗心在暖阳中荡漾,暖暖的热浪在周身飞扬,所有的一切融进这美妙的冬日暖阳里,幸福得无以言表,那种明媚的感觉一直浸透到心底,暖着心房……

关于冬日的散文6:冬日碎暖

文/杨琼莲

岁月辗转,四季更替,浓秋未及细品,转眼已是浅冬。

冬日,是季节风景线上最后的一处驿站。北国的浅冬,已迎来了雪花飞舞的曼妙。而川东的冬天,雪是极少见的,一年最多一两次,终年不见雪也毫不稀奇。

一向怕冷的我,打心底里不喜欢这个城市的冬天。行走在室外,常觉得冬天的风太猛烈,没有一点儿人情味。而室内呢,没有暖气,一切都是冷冰冰地,开空调吧,费钱不说还憋闷,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尽管不喜欢寒冷的冬,但一些关于冬天的暖心记忆却一直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童年时,感觉冬天特别寒冷。因为当时家境不富裕,可供御寒的衣物少,手脚便经常长冻疮。每晚临睡前,母亲便会烧一大锅热水让我们兄妹几个烫烫手、泡泡脚。一个大洗脚盆,一盆热气腾腾的水,我们围坐着大脚盆边,一边泡着脚,一边嘻嘻哈哈地闹着。这样的场景,至今仍会让我在每个寒冷的冬夜心生暖意。

刚参加工作那会,一个人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来到并不熟悉的小城里生活。上三班倒,住集体宿舍,睡上下铺铁床,吃食堂大锅饭菜。那时的冬天,依旧是那样的寒冷,每逢早班和夜班都缩在被窝里不想起床,每顿吃完饭后,洗碗的自来水也是那么凉得刺骨。后来,一个人闯进了我的生活。有很多次,饭刚吃完,碗就被拿去洗了,他说:“你手要长冻疮,别洗冷水!”那个冬天,那个人就像一缕阳光,照耀我,温暖我。以至于几十年过去了,在无数个漫长的冬夜,都会因此而生长出丛丛簇簇的暖……

刚下岗的那几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有一年冬天,急需用钱,一个从来不曾谋面的QQ上的朋友知道后,主动要我卡号说借钱给我。卡号发过去后,她很快给我打了钱过来。五千块钱对于彼此熟悉的朋友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只在网上交流过,从未见过面的人来说,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信任和多么厚重的情谊。尽管钱早已还了回去,可那份情,那份暖,却温暖着我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寒冬。

人这一生,有几十个冬天,同样也有无数个让人觉得温暖的瞬间。比如那年冬天,因下岗离开原来的单位,同事送我上车时情不自禁的泪水;比如那年冬天,一个失联多年的老同学,突然出现在我上班的地方,冲我微笑时的意外;比如那年冬天,在街上发放DM单时,那个可爱的女生帮我捡起滑落在地的单子……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碎暖,汇聚成爱的海洋,包围着我们,温暖着我们的记忆,安暖着我们的心。

关于冬日的散文7:冬日随想!

文/孤独胡杨

今年的冬天没有往年冬天那样炙痛冷洌,也没有迷离的细雨纷纷。从气候上说,这个冬天应该算是个“暧冬”。

儿时冬日特别的寒冷,加之那时候就根本谈不上穿暧,一双小脚常被冻得裂出口来,因而常常在生怨起冬天来。每每这时乡亲们总对我说这样一句谚语:头年脚冻列,来年压断腰。那时不甚解其意,直到以后才慢慢悟得,乡亲们说那话的意思是“瑞雪兆丰年”。说的是头年大冷把人们的脚都冻裂了,那么害虫也都冻死了,来年就会五谷丰登,人们收获时满担的粮食会把腰都压痛了。这样看来,今年的暧冬并不真的是好事。

在我的记忆里,冬天应该是寒冷并提的。我甚至有些害怕冬天。我一直感觉冬天这两个字中多少带着一些残酷苍白的色彩和凄然的味道。冬,虽说展示的只是一个季节自然的规律,然而飘浮于心间的却不乏是一种情绪的凝重和思想里厚重的希望,有时候还是一种不堪回首的惨烈。因为冬天的冰封也如同记忆里的冰封,被冰封的感觉总是凄凉的,这也就让冬天在我的心里变得有些神圣而不只剩下了冷然。

因为心里总装有雪莱的那句诗,“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是因为总是站直了没有爬下,所以心里才硬是把冬天当作简单的一个季节,坚信在冬日里会有一条路通向远方,路的上面永远布满了春的向往和气息。这样冬一路颠簸,一路风雪交加,却也洋洋洒洒,因为前面一定是春天。

虽说在我的人生里,冬天占有多季。但在我的思想和性格里,在人们的眼里,我生命里永远只有春天和夏天。正是这样的人生理念,所以我在冬天里总信守住这样的诺言。

在冬天里,不必用伤感装饰人生的梦,其实雪夜之后的山头与春暖花开时一样的美丽,迎风傲立冬日,本身需要勇敢和理智,这是不可少不可缺的一段路。在这个季节,需要用热情去融化,需要用情感去支撑,需要用梦想去超越。

不要抱着秋之果实一直品味成功的乐趣,也不要因为两手空空而抱憾自己的无知,要把怀里的种子细心地呵护,要把生产土地里的荠草悄悄地清除。在这个季节,不要让冬日的寒流冷却生命的激情,也不要躺在冬日的阳光里耗尽弥足珍贵的光阴。

走进冬日,要虔诚地接受风雪的考验,让冬天过后的春天更加美丽,能够更自信地抬头面对又一个嫣红烂漫的季节。

不要把雪花看作寒冷的标志,也不要让寒风吹落你珍贵的泪水。你要相信,阳光出来的时候,雪花会消于虚无,就象一段伤感的故事最终会因为另一个故事的开始而封于心灵深处,只要你不去拨弄它,就象不要掀开雪花看掩盖着什么一样。

在这个季节,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用宽容的心态原谅做错事的人,用快乐的心情对待失意,用进取的心去迎接明天。这样,才能从平淡的生活中读懂潜藏的美丽,也才能从单调中升华出美丽。

感谢冬季,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深刻!

感谢冬季,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孤独!

感谢冬季,让我们走进生命的深处!

关于冬日的散文8:冬日,呐喊

文/雾都堇色

在冬日的小房子里

有道声音呐喊着好冷

好冷,好冷,好冷

我四处寻她,角角落落

明明天很亮,眼没瞎

却怎么找都不见她人

她喊着好冷,好冷

不停喊不断喊,声声击我心

在冬日的小房子里

有面镜子背对着我说

你的灵魂在向你求救

我的灵魂??我的灵魂!!

有道声音在呐喊

听见了,那是我的声音

冬日旭阳拨开寒冷

却还是冷??

关于冬日的散文9:秦岭深处柿子红

文/徐祯霞

冬日的周末,去商州市郊黑龙口镇,只见遍山红艳艳的柿子,如一只只红色的小灯笼,耀眼在冬日苍茫的天地间,成为冬日里秦岭山中最特异而醒目的一道风景。

柿子本是秋天采收的,可是这些柿子在寒冷的冬天还存留在树上,确实是一种罕见的景象。原来,这些柿子是当地村民吃不了的,只有让它留在树上,这是一种叫火罐柿子的水柿子,只能削了皮当水果吃,无法做柿饼,因而只有让它们留在树上任雀鸟闲食。

秦岭深处的商洛以盛产柿子而出名,柿树遍布山山岭岭的每一个角落,有人工栽植的,有野生的,一到秋天,柿子熟了,满山遍野,红彤彤的,煞是美丽。那一簇簇,一挂挂,一树树,圆润而饱满地挺立在枝头,让秦岭山野变得格外的多彩与丰饶。

柿子熟了,就要发挥它的功用价值,人们将它拿到街市上去卖,做成柿饼批发给外来的商人,切成柿片做过冬的零食,馈赠给远道的亲朋好友,尤其是用柿子做出来的柿饼更是驰名省内外。记得第一次在西安见到商洛柿饼的时候,卖柿饼的人对我说,这是商洛柿饼,我挺惊讶,我没有想到商洛柿饼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因为柿饼是我从小吃大的食物,对我来说,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却不料在城里会成为都市人的稀罕食品。

在记忆中,家乡有很多种柿树,磨盘柿子、火罐柿子、面柿子、水柿子,一到秋天,柿子变红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忙活起来,母亲将磨盘柿子和水柿子各采一些回来,洗净,放在一口大锅里,这时的柿子是硬的,呈半生不熟状态,不能生吃,味特别涩,吃起来不好消化。母亲为了调剂我们的生活,就给我们做成暖柿子,暖柿子吃起来脆、甜,而且清爽可口,是老少皆宜的节令食品。母亲在另一口锅里烧水,将水烧至半开,倒入盛放柿子的那一口锅内,用盖盖好,面上再捂上草垫,锅底时不时地塞上一把柴火,一直让锅内保持着一定的温度。据母亲说,这叫“脱涩”,涩味脱去了,柿子就好吃了。一般情况下,柿子要在锅里放到一个整天,到点后,柿子起锅,颜色依旧是橙黄橙黄,但是涩味却没了,咬一口,脆生生的,甜香可口,非常的好吃。这时,母亲就会给左邻右舍一家各拿一点儿,与大家分着吃。

到了冬天,柿子便成了待客的佳品。门上来了人,不论长幼,全都用柿子来招待。人一坐定,一盘柿子和柿饼就端上来了,外加一小篮核桃。当然,核桃是就柿饼吃的,吃过的人都知道,这种吃法是吃柿饼最上乘的吃法。吃时将核桃砸开,取出桃仁,放置在柿饼中间,将它们一起咬着吃,柿饼的甜合着核桃的香,那味道简直是美极了,让人常常是吃了一个还想吃,吃者赞不绝口,主人家也意得神满,两相皆欢。当然,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走的时候主人不光给带上柿饼,还要再装上些核桃,让其家人也品尝品尝这种独特的山里佳品,客人忙不迭地接着,眼里满是对朴实的山里人的感激。

曾记起,在金凤山上,遇到一个卖柿人,提着一篮柿子在叫卖,一元钱10个。常言道:“物以稀为贵”,而多了自然便宜。我买了10个,卖柿人说,再多拿几个也没关系。我明白,卖柿人不为钱,只为柿子不白白地烂掉。山里人的朴实让人难忘。

此刻,望着满山红艳艳的柿树,感叹家乡柿子资源的确丰富。但又焦虑,这些冬日里仍挂在树上的柿子,除了称其为风景、或供过冬雀鸟闲食外,能否组织采摘加工改造成别的食品,让还不富裕的山里人增加点收入?

关于冬日的散文10:那些难忘的冬日时光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我喜欢冬天;喜欢那漫天飘雪;喜欢萧条中的简约之美,想下就觉得无限诗意。喜欢苍茫中的那片绿色葱郁盎然;喜欢暖阳依旧挂在树梢。冬,从来就不是一副无色的画卷,也充满了情趣,也充满了难忘,你可记得从前的快乐时光?

冬日里那块香甜的烤红薯;还有那热乎暖暖的输液瓶、烤火罐;以及妈妈做的手工布鞋,都在记忆中微微飘荡。

以前对一般人家来说,煤球炉和火炕还是很奢侈的,一般舍不得用。但烤火罐,对于沂蒙山人来说就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取暖器了”,家家基本都有一个。清早起来生火煮饭,木柴烧过红红的木碳块或者是草木灰,用铲子铲进垫上岁草屑的火罐里,这样火会慢慢燃着草屑不断地提供热源。家里老人便抱着火罐取暖,家里没有老人的就让小孩子提着玩。火罐不仅可以取暖,也可以烘烤衣物。

沂蒙山人的另一件取暖法宝就是输液瓶,也叫“热水瓶”。那时输液瓶还是熟玻璃的,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会贮备几个输液瓶过冬。把热水倒进瓶中塞好橡皮塞子一个廉价管用的热水就做成了,揣在怀里或者放进被窝里都可以。

对孩子来说,喜欢也是最难忘的要说“烤红薯”了。沂蒙山这地方主要农作物就是红薯,每到秋天除晒成瓜干外。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存地瓜的地瓜窖,这样就可以随时吃到新鲜的红薯,即使在严冷的冬天。

烧火做饭时,我们都会放几个红薯在柴灰中埋起来,等待过一段时间,慢慢闻见香味,红薯大概就熟了,掏出来拍拍灰尘捧在手里慢慢吃,热乎、香甜,吃的个个满脸灰道像个小花猫一样,谁又能拒绝那热气腾腾香甜的“烤红薯”呢?

现在在城市,也有烤红薯的身影,用碳烤炉考的,干净香甜,吃过几回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再也找不到原来那份喜悦。

说到母亲做的手工布鞋,它的确是冬天里的温暖。千层底的布鞋凝聚了母亲多少疼爱。多少的辛劳。可能很多妈妈都会做,冬天穿上它,不冻脚,不累脚,纤美保暖。做鞋的主要材料就是布壳。就是用一些碎布或者不用的床单、衣服等,把布料泡进浆子(小麦粉煮熟的浓汤)里。烧热鏊子,从浆子捞出沾满浆子布料先铺上一层,待其快干时再在上面铺上一层直至三四层,最后铺上一层新花布,待其干后揭下备用。然后就是打鞋样,锥鞋底,剪鞋面,攘棉花,扣鞋边,都做好后然后合成。每每想到这些一股暖流油然而生。

岁月如梭,我们在一个又一个冬天里慢慢长大,母亲也在岁月流逝中慢慢变老。这些温暖的场景一幕幕的重现,像一杯浸泡在时光里的烈酒,越品越感慨万千。在季节辗转回望中,这些温暖片段,又似红泥小火炉前一杯热茶,经过季节的轮回,依然温热如初……

关于冬日的散文11:盼雪

文/解敏

无雪的冬日是生命季节中的一大损失,如同一幅没有色彩的图画,了无生机。在无雪的周末时光里,一想到外面烟笼雾罩的空气,我连最大的爱好——逛街的兴趣也没有了,呆在家中,枯燥难耐,心中竟强烈地盼望着下一场大雪。

是的,我真的盼望有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铺天盖地地落下。

怎么也无法忘记那些大雪封门的日子。一大早,睁开惺忪的双眼,猛然发现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冬日那特有的懒惰感也荡然无存,一骨碌爬起来,顾不得洗脸,便激动地雀跃着跳出屋子,仰着小脸大口呼吸着雪花清新冰凉的气息,享受着雪对我的柔情抚摸,那一刻,如梦如幻,真真应了那句古诗“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下雪的日子,我和小伙伴们像出巢的小鸟,背着沉甸甸但似乎又不重的书包,蹦蹦跳跳地走在被漫天大雪所覆盖的通往学校的路上,把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留在洁白的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做冰糖葫芦,溜冰,几乎每项雪上运动我们都美美地玩上一通。那时迟到的总是我们几个,老师气得让我们写一篇作文。记得我当时写了一篇关于雪的文章,老师看后竟然笑了。最令我兴奋的是第二天早上,老师在课上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念给同学们听,并对此大加赞赏,同学们很羡慕我。那几天里,我的头是高昂着的。

雪后的大地是人间最美的风景。放眼观世界,它透明,纯粹,天堂般圣洁而不可侵犯。尤其是雪后的清晨,大地的光华和山峦的冷峻,一下子呈现于视野,置身其中,让人顿有恍然隔世之感。只可惜,越美好的东西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纯洁的雪很快就被人弄脏,被烟囱里的炭灰熏黑。山上的积雪,不久也会融化,消失,化成云,变作雾。每逢化雪的日子,我总是莫名地伤感几天。

现在很少下雪了,最多也下一两次几乎盖不住地面的薄雪。关于“雪”的想象,仿佛是一首怀旧的诗,虽不愿去读,但又不自觉地记起儿时可以淹没棉靴的大雪。

无雪的冬日的确是生命季节的一大损失,我真心地盼望着下一场雪。

关于冬日的散文12:冬日青海湖

文/辛茜

群山在耀眼的红晕下露出层层皱褶,向遥远的天边绵延而去。金色的草地似起伏的波涛在银色的湖岸滚动。天地相融的光,照在晶莹闪亮的湖面上,冬天的青海湖辽阔无垠。

这是一年四季中,青海湖最荒芜、寂寥的日子,但也是最明净、澄澈的时节。逐水草而居的牧人,遵从世代沿袭的生活习惯,接受大自然富有生命气息的召唤。此时,湖岸干爽、发黄的草地成了最好的冬季牧场。牧人们选择理想的草地,撑起帐房,安置好家当,又一次认真地面对漫长的冬季。无非是守望湖水、神山,转动玛尼,吟诵吉祥祈福的经文,眯着眼睛看着黑色的帐房里飘出的阵阵炊烟。

站在阒无人迹的草原上,感受光与影在冰封如玉雕般圆润的湖面上微妙的变化。看上去,有些地方像一面平滑、巨大的镜子,在曙色中闪动着橘红的光泽;有的地方则像水蛇般拧动着淡蓝色的身子,那是因为湖水结冰的过程是缓慢的。而湖边那曾是夏日里浪涛喧嚣的边缘,早已凝固成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在橙色的湖岸旋转、舞蹈。

冬日的太阳光芒四射,亲吻着青海湖的湖面和岸边每一根吮吸着地下水源的草根,尽可能地让每一个新鲜的生命,在静默的蓝天白云下无限伸展。

南山脚下,紧挨着湖水的地方长着一棵挺拔的白杨树。虽然低调普通,但因为生长在日月山以西,海拔3000多米的湖岸,便有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意义。每一次,经过身旁,或者驻足岸边,凝视着它卓然而立、从容自如的样子,都会心生感喟。许多人以这棵树为背景,或者站在它的角度观赏过青海湖,并留下了无比和谐的美的画面。

冬日青海湖空邈的荒芜里,还暗藏着出奇的生命世界。封冻的湖面下,唯一的水生物种青海湖裸鲤在相对温暖的深水里游动,等待春天产卵洄游的日子。有着可以食用的有机物和淡水的泉湾、那尕则滩涂以及布哈河沿岸,还有那些冬季不封冻、人畜不易进入,有水草和浮游生物的湿地、长着芦苇和苔草的浅滩,都为陆续迁来的天鹅,准备了良好的育雏区和栖息之地。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荒芜人迹的青海湖畔凝望深邃的夜空发呆,看到的星星要比平日里看到的大得多、亮得多。通常,这样的夜晚极其寒冷。冷得透彻心扉、冷得心无旁骛。如果说,夏日的湖色彩明朗、鸟语花香、面朝湖水、春暖花开,那么冬天的青海湖便是站在荒凉的山岗,面对月亮、苍穹、冰雪和金黄色的针茅草领略大自然,大自然纯粹的本色、原始的力量,让身心自由,精神融入天然的安宁之地。

关于冬日的散文13:冬日随想

文/豪情壮志

天地凋敝冽寒,鸟兽虫蚁销形隐迹不知藏躲在哪里去了,湖水在没了往日热情的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寒明亮,野鸭仿佛格外钟情这静谧颓残的光景,在水中三五成群的穿梭往来激起阵阵涟漪,此时偌大的湖成了他们纵情舒放的游乐场,远山如黛横亘着静静地俯视着一片苍莽像是在思考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往日游人如织的道路孤独的吹过阵阵野蛮的风,枯叶不时地在上面划拉着探头探脑的像是在找寻落在头前伴侣的足记。冬季是孕育希望彰显坚强傲骨的季节,希望埋在地下,眠在洞穴里,摇曳在残败的枯枝梢头,静静等待着春风的吹拂,春雨的滋养。你听春雷响了,大地萌动了,万物醒了。小草首先探出头,一点绿,一片绿,一野绿,前呼后拥得席卷开来,春潮滚滚布满了江海两岸,桃花红了,梨花白了,迎春花黄了,喧闹着争奇斗艳,燕子成双成对的回来趁着春泥融融筑起了巢,黄鹂窜上窜下在翠柳间鸾凤和鸣,打情骂俏。又是一年春来了,旧梦去了留下一道道斑驳的岁月碾过得痕迹,花红柳绿年年有,人生青春只有一季。过年是终点是起点,人生在无数的终点后亦复起点终归是终点,有你的陪伴每天都是起点,充满春的期盼。

有一佳人兮,在河一畔,见之一面,终身不忘,昼夜思服。淑静若西子之湖,傲贞如寒梅凌风傲雪。体态雍容华贵似牡丹吐艳流彩,眼角眉梢藏妩媚,眸子明朗似琥珀,丹唇外朗,齿白如贝,靥辅承权,华光荣彩。得此佳人,倾城倾国亦无悔。待到春暖花开时,河水溶溶,柳翠新吐芽,白云悠悠,彩蝶翻飞,景色舒暖旖旎时,采一枚花蕊戴你发间,许一世情缘地老天荒。生死契阔,与你成说,执你之手,与你偕老。

关于冬日的散文14:冬日里的一抹斜阳

文/惠敏

一抹残阳,挂在了西方的天空,微弱的光辉照在了苍茫大地,只是那颜色永远火红,红似一个明亮的火球,在冬日里透不出一丝丝热气。在四周山水掩映下,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墨绿色的青山似乎是火球永恒的依靠。

斜阳下,乡村里大群的牛羊赶着回家。在鸟鸣声极少的冬日,一切是如此地寂静,连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站在田埂上的你也能听得很清晰,阳光倾斜下如此灿烂的言语,终究无人能读懂 ,它一点点地往西移动,在彩云漂浮的最多的地方,一些光芒偶尔被隐藏。

毕竟已经无人去追赶落日,也很少有人欣赏冬日斜阳的美妙姿态,只有外出沐浴阳光的老人背靠在藤椅上讲着过去的故事。浪漫的一抹斜阳占据在某些人心里,成了一种精神享受。世人却不用疑惑的眼睛看着他们,他们永远都清醒着,他们的思绪,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生活需要发泄,是的,他们就像那抹清静的斜阳,独自闪着光辉,写着心爱的诗歌,享受着一场场精神盛宴。

名、利、财与那抹斜阳无关,它悄悄地带给人间愉悦与温暖,它独自用自己的美陶醉了所有的河流,从而也渲染了河流的美,它缓缓地平移,渐渐将光芒散去,就像曾未在人间出现过,它静静地消失,就像某些诗人被疾病悄悄夺走了生命,而令一批诗人即将诞生。

世上所有的精神产物,也一定向那太阳一样每天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向冬日的斜阳一样悄悄隐退,然后 慢慢传承下去。

关于冬日的散文15:枯草香

文/王太生

枯草香,是只有在冬日才能嗅到的一种味道。草到了冬天,变枯、泛黄,尤其是霜打过的草,散发一种馨香味。

枯草的香气,没有春草和夏草的青涩水汽,而有温和亲切的地气,那是一种干爽的清香,走在料峭寒风的野外,嗅那一股暖香,会想到一只鸟窠和家的味道。

清清爽爽的枯草香,穰草是一种。穰草显然是枯草,渐渐失去水分的一棵稻草,变成了一根植物的标本。穰草是用来做什么的?想起小时候的冬天,外婆抱来一大捆穰草为我垫床,我蜷缩在窸窸窣窣、而又散发植物清香的穰草堆里,像一只冬眠的虫子。

草焐子是一种。某天,吃午饭,忽然想起小时候用过的草焐子。那种用稻草编织而成的草焐子,盖上草盖子,上学时将煮熟的饭锅,存放在里面,回家是温热的。那时候,农人冬闲,一根扁担,两端挑一串草焐子进城来卖。草焐子温暖朴实——那是一个时代的物理保温法。

鸟窠是一种。鸟窠不知是哪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用衔来的一根根枯草精心编织的。就像我这几十年间,往一间房子里,今天扛一袋大米,明天搬一只纸箱子。某日,走在小区里,看到一棵海棠树上,不知什么时候搭了一只鸟窠。冬天的鸟,是喜欢在树上筑巢的,鸟用一根根枯草编在树桠上,巢的外面还裹着一层保鲜膜,不禁为鸟传统的筑巢艺术,添入新的建筑元素而感动,更喜欢那一缕缕编织在鸟巢经纬上的一根根枯草。

人与草,相依相偎。我们这些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即使再爱干净,也不会嫌弃一堆枯草上阳光的味道和沾在上面的泥土灰尘。阳光的味道,只有在枯草里才能保存。上初中时,老师带我们到农场学农,我们躺在厚厚穰草垫的床上,身上暖了才不想家。

枯草如果能在时间的水里复活,它就是一棵绿草,或者一株稻子。

融浆为纸,枯草香大约是那些隐约在线装书里的旧味,红楼、三国、聊斋,纸页泛黄,说的都是时光渐渐脱去水分,而又让后人细嚼慢品的故事。

枯草香,也是干草药香。中药铺里,一格一格,装着的,也都是水分随风远去的,而有着清雅灵魂的枯草,一遇水汽,便药香氤氲了。

冬天的草木清气,是一棵草,或者一片草,蒸发掉水分,留在天地自然之间的味道。一个中年人,喜欢坐在一片枯草上,对着一个季节深情仰望,他会感到沉浸在成熟生命不事张扬、温和平静的暖香之中。

到了来年,枯草上又萌出新草,枯草香的清味,便留在一个冬天了。

关于冬日的散文16:古巷深处

文/刘修建

冬日的午后,阳光越过老榕树高高的树梢,洒落在铁溪路和对面“廻龙关”的门楣上,使得经风雨剥蚀有了明显风化的褐红色门楣,多了几分温暖,少了一些沧桑。

这时,几声清脆的单车铃铛声,从廻龙关里的小巷深处传来。那声音,仿佛是穿越了千年的光阴而来,格外悠长悦耳,不由得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就这样,随着光影的移动,我跨过廻龙关,轻轻地走进了夏街——这个自南宋开始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小村落。

长长的窄窄的麻石条铺就的小路,从廻龙关开始一直延伸到村落的深处。据说,这就是明清时期迎接朝廷官员和士子归来的古驿道——“迎恩街”。

我在石王庙荒草萋萋的门前驻足慨叹,我在穆庵祠堂、西溪祖祠的石凳旁放飞想象,我走进双孖祠堂感受今日的剧社和老者饭堂。站在黎氏宗祠的台阶上,我瞥见驿道麻石条上坑洼点点,这可是几百年前的马蹄声声?引颈槐荫堂幽深的巷弄,我细数一间间排列整齐的房间,这在当年会是怎样的热闹兴旺?街角的王屋楼,仍然可以看到战火的痕迹。花木丛中抚瑶府遗址石碑,虽然没有了往昔的威仪,但却镌刻着夏街与兰溪、汉族与畲族结下的深情厚谊。

忽然,隐隐听见有古筝的声音从小巷深处传来,这声音恰似一缕清泉在山涧青石上轻快地流淌,我不由自主地随着它走进了西二巷。

声音越来越清亮,一会儿如淙淙流响的溪流汇入平阔的江河,一会儿如月下微澜的春水缓缓向东流去,一会儿似多情的江水轻拍柳岸花堤,一会儿似慵懒的小舟夜泊枫桥古渡。

走着走着,一抬头,眼前竟是两扇古老的木门。门的左边,是一小块竖写的木牌,上书:“尚雅院”,字体圆润柔美,白底描绿,一种简约的自然之美。

门随意地开着,对着门的是用大小不一的陶罐和花钵栽种的几株花草和一个小水池。

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很干净。靠院子右侧的门口,是一个简易的木棚架子,上面爬满了百香果的藤蔓,一个个圆圆的小果实在枝蔓下垂吊着。棚架下,一株茂盛的芭蕉努力地向上生长着,宽大的树叶伸出棚架的顶端。

走进正屋,先是一个小天井,正中摆放着一个小水缸,几片睡莲覆盖了整个水面。两边的耳房,都装有古典花格的木窗,左边的窗台上散落着一些鹅卵石,右边的窗台上则摆放着一钵兰草,郁郁葱葱,与地上的蕨草相映成趣。

用木柱子顶着的堂屋里,摆放着两架古筝,墙上挂着两把古琴和一把吉他。一位着汉服的女士正在调音,见有人来,忙微笑着欠身问好。

古筝,很常见。但七弦的古琴,倒是很少见,而且听说能够把古琴弹奏好的人很少。琴面上有几行字:“春风戚戚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字旁还画有一株兰花,仿佛清香的花朵正在空山幽谷中寂静地开着。

听说我还没有在现场听过古琴的演奏,女主人便招呼堂屋的女琴师弹奏一首《平沙落雁》。

呼吸间,只觉琴声顿起,好似秋高气爽之时,风静沙平,飘飘渺渺的云霄里,鸿雁自远方飞来,一队队,一行行……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夜色向晚,我起身称谢道别。

走出这隐于夏街古村的小院,走在长长的窄窄的古巷,隐隐闻到了桂花的香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