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文章

请欣赏亲切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亲切文章1:夜是柔软的

夜是柔软的。风轻轻柔柔的,亲切地抚摸着一切。空气中流淌着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的幽香。夜静极了,夏虫也为我们沉默,不安分的,是那哗哗的流水。

我情不自已,开始不能自控,我想我要失去理智了,我把手伸向了你的裙底,爱,太吸引人了,我想揭开爱的神秘面纱。你突然睁开双眼,夹紧双腿,惊恐地望着我,泪珠子在眼眶里打转,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我刹那间懵住了,最怕看到女孩哭,感觉自己太粗鲁了,终于收起了邪念,把你扶了起来,不停地向你道歉,不停地安慰你。不久,你渐渐恢复了平静,羞涩地依偎在我身旁。

玉盘似的月亮在云中穿行。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远山、近树、村落、田野,全都朦朦胧胧的。微风轻拂,月光和树影一起摇曳晃动,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夜太美!纯美的月夜下,心纯洁得像白玉,我怎会生出那样的邪念呢?

月辉透过榕树茂密的枝叶,斑斑点点地洒了一地银光。淡淡月光下,萤火虫在河边的原野上游荡,像烟花闪着微亮的光芒,寻找幸福的方向。也许是想缓和气氛,也许是想赎罪,我快乐地喊了一句,我们去捉萤火虫吧,没等你答应,就拉起你,追逐起萤火虫来。

月夜下,纯真的男孩和女孩,在美好的月光里,追逐着萤火虫,编织着爱情的梦。人的心灵在美好月色的映照下,应该也是美好的,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夜太美,我不能在纯净的世界里留下污点;爱太美,我不能在纯洁的爱恋上留下瑕疵;你太美!我不能在你的心灵上留下破碎的回忆。那晚,我断了邪恶的念头。

第二天,全班聚餐时,没见你。我心空空的,像失了魂。第一次喝醉了酒,吐得一塌糊涂,以为是因为昨晚的事,害你伤心了。

亲切文章2:橙香飘处是故乡

文/大山里的清泉

故乡,非常亲切的名字,总在我的心头魂牵梦绕。对于常年在外谋生的游子来说,故乡是饮水思源,种下希望的乐土,是人生征程在沧海桑田探寻谋生时一座永不消逝的航标。

每每回到故乡,总要和儿时的小伙伴们欢聚一堂,不时地会登上那高耸入云,让故乡百姓引以为骄的九龙嶂,站在这群山之巅观赏故乡依山而建的美丽新村和山前屋后的橙园风光。每每看到这景象就会联想到《西游记》里王母娘娘钟情的蟠桃会,玉帝、群臣们休闲聊天的伊甸园。每年过了立冬,这漫山遍野的脐橙就宛如皇宫后花园里的金枝玉叶,仙桃玉果,在艳阳之下橙红辉映,娇艳诱人。

当你走近故乡,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就会随风而至,这氤氲淡雅的香风无不令人陶醉,即便是琼浆玉液、贵州茅台也难以盖过这山乡脐橙溢出的阵阵香味。

当你置身于这逶迤如画、浓郁飘香的果园,你所能看到的就是果农们欣喜的表情,听到的就是他们爽朗的笑声。这种饱满而真实的笑声是他们对一年辛勤换来丰收的欣喜,是对曾经为这一方百姓致富作出了贡献的政府官员业绩的肯定,更是他们历经百年沧桑之后,当今发生巨变的赞颂。

我还清晰地记得30年前,外出学习的小伙子叶稳,在异国他乡初尝了那脐橙的清纯芳香、甜脆清爽,宛如少女芬芳气息的强烈诱惑,着实令他朝思暮想,心摇神荡。一种冲动的欲望使其产生了在家乡种植脐橙的念想。此念想如月华初照清溪水,山岚环绕九龙桥,一直于他的脑海周旋盘桓,蜿蜒缠绕,如徐徐春风,似汩汩清泉令他心驰神往,在他的心坎上流淌……

他偷偷地从外地买回了数百株脐橙苗木试种,以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致于沉潜,梦想不致于粉碎。然而,家人、邻居任着性儿在扎堆的议论,喁喁私语,味同嚼蜡的絮叨,一边翻着白眼,一边坚定地保持着他们固有的僵化与守旧的惰性……然而,时年还是小伙子的他以积贮生命能量的执着和追求,已经在这荒山野岭中弥漫开一股祥和而充满生机的青春气息。

早春二月的丘陵山地,荆棘野草尚在皑皑的白霜中沉睡,这时在叶稳心里的春芽早已开始萌动,赤脚上阵,劈荆斩棘的他首先催开橙苗的羞涩和稚嫩、当温润的春雨催开清澈透明的绿色呈现在眼前时,他狂喜的心也如柔和的春风那样温暖,而当白色橙花如诗行启蒙、清新绽放时,乡亲们的脸也漾成了一朵朵冰清玉洁的鲜花,被这金黄鲜美的果实酽醉了。

七年后的冬季,故乡的脐橙第一次在香港闪亮登场,赢得了不绝于耳的声声赞誉,他和乡亲们的满腔热情和多年艰辛幻化成了一扎扎还带着油墨馨香的美金。一时间,故乡脐橙“果大色艳、甜酸适度、脆嫩爽口、香气浓郁、化渣汁多”和“绿色健康又营养,香香甜甜不上火”成了消费者街谈巷议的新闻,不绝于口的佳话和好评。

有专家说,脐橙是国际公认的橘中之王,果中珍品,而故乡的脐橙是珍品中的珍品。它之所以迅速名昭天下,除了像叶稳这样的故乡人本有的勤劳、睿智、守信外,更有故乡那充沛的雨量、充足的阳光以及拥有一定的稀土含量等独特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滋养着娇贵而灵性的橙苗,历尽风霜雪雨的炼烤终于在故乡殷情的土地上拔节生长、发枝挂果,将故乡的山川点缀得金碧辉煌。

侍奉橙树是故乡果常年累月不能懈怠的重要农事,无论春秋冬夏,任其数伏数九,不辞劳苦的果农很少轻松地闲暇,也不曾有过节假日的歇息。冬去春来,当九龙山氤氲缭绕的山岚在暖阳下绽放异彩之时,山下正掀起一股股人欢牛嚒闹春耕的热潮。同样,在这一望无际的橙园里也飘逸出一股股鸟鸣春涧的气息,一曲曲委婉动听男唱女和的客家山歌。橙园除草、施肥的愉悦在歌声中传送,修枝嫁接,科学管理的专注任汗水在额头上流淌……

上世纪九十年中期,故乡的脐橙产业的不断兴起,政府的当权者也似感悟到她生命的蓬勃与律动,从而开始了掀起果业开发热潮的沉静思考。心怀“山上再造,富民兴县”海阔天空的远意,毅然喊响了“打造世界着名脐橙生产县”的嘹亮口号。在文田、新苑、行山、澈头班石等乡镇的万亩脐橙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并辐射、带动了南北十几个乡镇和周边县市,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在空中遥远的凝望里和谐地融为一体,碧绿葱茏,蓊蓊郁郁,印证了当地政府“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大胆构想。猪、沼、果生态经营模式和无毒选苗、杀灯虫、滴灌、以螨治螨等技术的推广,使曾经噼里啪啦拔节、开花、结果的橙树,到了秋末,都陆陆续续趿趿踏踏回报给果农一篓篓沉甸甸的果实和漫山遍野的橙香。氤氲的橙香轻飞漫舞,飘向全国,飘向世界,飘向千家万户的厅堂。

故乡的橙园也是近年来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每当来客徜徉于氤氲精灵的橙黄橘绿间,如同天堂人间有仙气缠绕,深情地抚摸着金黄的脐橙,恍若天上飞来的奇珍异宝,忽然间就有了怜香惜玉的好心情,爱屋及乌的好预兆。诗意大发的叶稳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是橙园游移的魂,我们来了,脐橙的花儿就开了,有我们的影子,橙园就活起来啦,橙树一年年地长,我们的影子也在这片红土地上一辈辈穿梭忙碌,更迭延续直到久远……”

回望浣洗的岁月,释尽前缘的故乡人,一改千百年“庆逢天时得天利,他时饱暖谢苍天”旧观念,对这一方山水,当地政府感恩不尽,是她们促使众乡亲穷则思变,干中求变,也是她们给了劳动致富,改变生存的根本。

故乡人成功种植脐橙,几十年风雨兼程,如智者超拔,飘过高天流云,演绎着精神的坚守和品格的完善,并展示它丰富的内涵,意义的完整,是生命与自然久远而美好的相约,是农村走向和谐,农民与政府心连心的一道风景。

下山的路上我们谈笑风生,看到这些腰缠万贯的新型农民,我心里泛起一丝丝从未有过的甜润,故乡的山路厚实稳重,只要你踏上故乡土地就会感到无比的轻松。正如叶稳对我说的那样:“从容淡定,坚毅果敢的故乡人,将在广大消费者的倾心呵护下,以往年各级政府、科研所、站的褒奖和信任为新的立足点,一如既往地高举脐橙品牌化建设的大旗,昂首阔步迈进新的时代,走向新的征程!”

——辛卯年冬月写在故乡

亲切文章3: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文/赵国发

这几天看了范伟和张歆艺主演的电视剧《先结婚后恋爱》,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范伟饰演的角色反复吟诵的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名篇。说实话,范伟把头发剃短,饰演一中老年男人,给人惨烈的感觉,以前我不太喜欢,可这一次我喜欢上了他,原因在于,我觉得他与我很像。也许是爱屋及乌,我也成了张歆艺的粉丝,而且,我觉得她有点像我少年时的恋人。

我是一个长得有点着急,而且个头不高,老实胆小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注定会成为婚恋中的困难户,再加上事业不成,家境贫寒,我年轻时除了自卑有余,其他都不足。1985年至1988年,我离开家门口的村小,舍近求远到离家十里左右的洪公中学当了三年代课教师。在那里,我像董永一样,遇到了我生命中的七仙女。这个故事早已成为祥林嫂口中的阿毛,被重复了无数遍,但于我而言,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清晰,几十年后再提起来,任然有一种想要掉泪的感觉。

因为终于走过了人生的沼泽地,终于过上了虽不富裕,但相对体面的生活,或者说,终于实现了自我超越,我有了较多的时间看书、写作,有了较多回忆往事的功夫。于是,我觉得普希金的话对极了。那过去了的,全都变成了亲切的回忆。

你这么痴情,这么用心,我怎会感受不到呢?不要说人,就是一块石头也被捂化了。这是剧中的女主角评价范伟的话,这样的话我真的亲耳听到过。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哉!斯言。

一个忠厚的人,一个方方面面的条件都很一般的人,常常会不自信,有时还自轻自贱。有时又自觉不自觉透出一种弱者心态,对于来自强势者的蔑视和轻慢,常常会产生一种以命相拼的冲动。通过看电视,我悟出了许多道理,学到了许多。

要做一个内心足够强大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定,淡定,再淡定。怎么过都是一辈子,多大点事啊!凡事都往好处想,生活就会绚丽多姿。失恋了,小事,更加迷人的恋情在等着呢!常常被人嫌弃,放心,总有欣赏你的人。更加值得期待的是,只要你努力,好多好多向来蔑视你的人也会改变对你的看法,对你满怀善意。达成这样的局面,才是做人的成功。

学习是让自己内心强大的最好方法。以自觉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满腔热忱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持之以恒,我们就会发生质的改变。

年纪大了,长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和内核。让我们的存在有更大的价值,唯有不断学习实践。未来的日子,值得期待的东西太多了,珍惜吧!

亲切文章4:亮一盏灯 给自己

文/李玉兰

对灯光,我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的依赖。童年时,能拥有一间开满五颜六色灯花的小屋,是我对于生活最大的梦想。想象着一盏灯瞬间点亮一个房间、漂染一个奇幻的世界,那感觉常常让我想起美丽的森林童话。

成家时,并不奢侈的我,也因此刻意在每个房间灯光与色彩的搭配上花了不少心思。一盏灯仿佛就是一个神奇的魔盒,手指轻轻一按,便瞬间与现实世界隔开,各色灯光交织着,糅合着,流水般洗去了心灵的疲惫,润饰着琐碎生活的苍白。梦的翅膀沿着光的走向,穿越时空,在无限的梦想空间里沉浸、流连,听自己的呼吸,说自己的梦呓。让那些在指间划过的日子有了亮度和色彩。

一盏灯就是一个心灵的港湾——如此简单的生活体验,让我的幸福感如此丰满。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开始下降,对灯光的效果要求虽然不再那么奢侈,却变得越发依赖。只要不是阳光普照的日子,无论走进哪个房间,首选动作都是随手开灯,仿佛灯亮起,心便也一起亮了!无论看电视、听音乐,只要没有进入梦乡,灯,便一直亮亮地陪伴着我。每天晚上出门,也会习惯成自然地亮一盏灯,为的是,在回家的路上,可以远远地一眼就认出自己的家,远远地就看见那扇为自己亮起的小窗,感受到家的温暖。仿佛一盏灯的亮度,直接关联着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指数。

再次乔迁后,小区里住户很少,每次晚上出门回来,几乎看不到几扇温暖的窗口。大概是新开发的楼区,更多的住户还没来得及抢在冬季来临时装修,正耐心等待着春暖花开。因此,亮一盏灯给自己,便成了我每次出门更重要的功课。

一个雪天,晚上和朋友小聚,回来已经十点了,不敢走夜路的恐惧加上雪后路滑,让我的心里隐隐不安。这样的雪夜,一盏灯微弱的亮度能辐射多远?

带着几分忐忑,我走进小区门口,不等抬头去看自家的门口,已经感受到了那微弱的灯光映照雪地产生的白色光芒,一瞬间,一种无以言表的感动和惊喜在心底泛起。

身后传来了脚步声,我机警地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原来是住在我楼上的一位老人。

我放慢脚步,和他并肩走着,心想:这样的雪夜,一个老人回来这么晚,儿女也不陪着,真若摔倒了,恐怕都不会有人知道。

“姑娘,这么晚才回来啊!大雪天的,没事早点回家多好啊!”

“和朋友聚聚,光顾说话忘了时间了!您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也回来这么晚啊!”

“我啊,差不多天天都这个点儿回来啊!”

看着我诧异的目光,老人解释说,孙女在离这儿不远的高中上学,晚自习得上到九点半。儿子媳妇开家小饭馆,每天要忙到很晚,没有时间接孩子。自己退休了,闲着没事,就天天晚上去学校接孙女,把孙女送到儿子家,自己再回来,到家就得这个点儿了……

老人唠唠叨叨,说得很平淡,却让我觉得心里很温暖。

“姑娘,住几楼啊!”走到单元门口,老人停住脚,关心地问我。

“三楼,大爷,您呢?”

“我家楼上啊!”老人几乎是惊叫着。

我不知道老人为什么这么激动,大概是邻居太少的缘故吧!

“姑娘,你家每个月的电费一定很高吧!我每天回来都看见你家的灯在亮着。”老人笑呵呵地说。

我不需要向他讲述自己与灯的特殊情结,只是不好意思地笑笑:“年轻人不如你们老人家懂得节约嘛。”

老人也笑了:“不过,我还是要感谢你呀。”

我茫然地看着老人,不知他这话从何说起。

“咱们这小区呀,新开发的,还没搬进来多少人家。我天天去接孩子,回来的时候,要是一点灯光都没有,心里呀也就觉得黑漆漆的,没点热乎气儿。尤其是咱们这栋楼,上秋时,那几家准备装修房子的,在楼下还堆着水泥、木头啥的,我这岁数大了,眼神不好,就容易磕着绊着的。幸好你家天天亮着灯呢,我也就借光了……”

我怔住了。我的一盏灯,照亮了老人回家的路。这是我从没有想过的,我只是被自己的感觉牵引着,让灯这样亮着,亮着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梦,并不期望得到谁的回应。

但此刻,我心里的亮度却远远超越了那盏灯的度数,幸福如水般澎湃起来,如此的丰盈:

亮一盏灯,给自己,也照亮了别人的路……

亲切文章5:亲切的草木烟

文/吕晓丽

某次“信天游”的结果是,天灰黑了,我们还在离家几十里的路上。心里不免着急。

冲下坡,进入一个村庄。儿子骑车的速度突然慢下来,回头说,我闻到姥姥家厨房的味了,我想吃姥姥做的面条。

是炊烟。亲切的草木烟,它属于母亲。一低矮的窗户漏着细微的黄光,缕缕炊烟缓缓释放出来。我看见房间里的一位母亲,正在锅灶旁忙碌。

这一幕,我太熟稔。

地锅上下的那一套活儿,儿时跟在母亲身后千百遍地看过。锅台前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我非要钻进去,啥活儿也不干,就想挤在母亲面前。母亲去水缸里舀水,往锅底填柴火,切菜,去院子里抱柴火,刷锅。我,影子一个,也是忙得不得了。

在母亲眼里,厨房里有干不完的活儿。打油,磨面,一天三顿饭,一星期后的芥菜丝,半个月后的咸鸭蛋,为冬天储备的干倭瓜卷、芝麻叶、红薯干……劳动对象随季节时令更新,日复一日忙碌的家务公式又貌似永恒不变。

母亲不烦。

从来不记得哪一次放学回到家,厨房是冷清着的。也不记得母亲会因为生病而影响过做饭。母亲那时候就没有生过病吗?再仔细想想,还是不记得了,母亲在给我们端出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食物时,总是一脸笑容。她太清楚我们兄妹几个人的饮食喜好,总是尽可能地在一顿饭里照顾每个人的情绪,忙东忙西,自己成为最后一个吃饭的人。很多时候,我都是习以为常的,直到后来我也成家做了母亲。

过去,放学回家,只要远远地看见我家的炊烟在那棵桃树后飘着,心里就会很踏实,便开始和同伴陌上看花,缓缓而归。

这几十年,因为搬家,盖房,家里的灶火也换了四五次。但是,老家灶火里的物件、布局,我们一直最大限度地保留着。还是瓦房,还有水缸,石臼、地锅、烟囱、擀面杖、案板桌、灰铲,母亲说,啥锅啥电啥气都不如地锅做出来的饭好。老家的灶火才像个厨房的样儿,老家的粮食、蔬菜啥是啥味道。

近些年,只要父母在老家,我就会回去。而且是一放下包,就进灶火,站在母亲身边。这一刻,才觉得是真的到家了。

我时常因此感觉幸福并充满感激。在“母亲的厨房”里,母亲一步步精心制作的粉浆面条、凉粉、卤面、火烧、菜盒、馒头,在我这里都具有标尺的意义。甚至还认为,我的口味、价值观的形成也是来自它们。每一样食物,我都可以讲出一大串的故事——那些最早入驻、感动过我心灵的生命细节。

烧地锅,擀面条,推石磨的岁月,做粉浆面条是比较兴师动众的事。有些步骤,较难一个人单独完成。比如拐(磨)粉浆时,需要一个人端着一勺子豆,融进推磨人的节奏里,跳竹竿舞般见机往磨孔里倒豆。否则,不是磨停,就是一勺子豌豆撒地上。再比如,滤粉浆,如果家里没有支撑豆腐单子的架子,就至少需要两个人的配合才行。还有,煮粉浆时,不但要照顾锅底下的柴,还要不停地在锅里搅,以免分浆(即水和浆分离)。至于去菜园子,邻居家采集各种叶子调味品,则常由家中的小孩一趟趟地完成。以上这些,仅是工序中的几道,并不完整。

步骤多,内容繁琐。所以每次从磨粉浆开始,就会有村里的嫂子、婶子们过来帮忙。那时,村子很小,也就十来户人家,一家有活儿,全村帮忙。

做粉浆时,母亲会泡一大盆子的豌豆,粉浆出了一桶又一桶。沉淀的粉芡我们留下做凉粉,浆汁则分装在桶里,让我和二哥挨家送去。

那个傍晚,家家都是粉浆面条。像老家人一样随和的炊烟里,又多了一份欢乐的气氛。

随后,一碗碗粉浆面条来到村中间的大树下,或倚、或靠、或蹲、或站,乘凉、吃饭、聊天,暗含着太多五谷芳香的泥土气息和乡情的粉浆味,在小村里荡来荡去。

多年后,也尝过别处的粉浆面条,但,“母亲的粉浆面条最好”的看法,从未改变。

那亲切的草木烟,让人记忆一辈子。

亲切文章6:山乡四月雨如烟

文/大山里的清泉

故乡,非常亲切的名字,总在我的心头魂牵梦绕。对于常年在外谋生的游子来说,故乡是饮水思源,种下希望的乐土,是人生征程在沧海桑田探寻谋生时一座永不消逝的航标。

每每回到故乡,总要和儿时的小伙伴们欢聚一堂,不时地会登上那高耸入云,让故乡百姓引以为骄的九龙嶂,站在这群山之巅观赏故乡依山而建的美丽新村和山前屋后的橙园风光。每每看到这景象就会联想到《西游记》里王母娘娘钟情的蟠桃会,玉帝、群臣们休闲聊天的伊甸园。每年过了立冬,这漫山遍野的脐橙就宛如皇宫后花园里的金枝玉叶,仙桃玉果,在艳阳之下橙红辉映,娇艳诱人。

当你走近故乡,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就会随风而至,这氤氲淡雅的香风无不令人陶醉,即便是琼浆玉液、贵州茅台也难以盖过这山乡脐橙溢出的阵阵香味。

当你置身于这逶迤如画、浓郁飘香的果园,你所能看到的就是果农们欣喜的表情,听到的就是他们爽朗的笑声。这种饱满而真实的笑声是他们对一年辛勤换来丰收的欣喜,是对曾经为这一方百姓致富作出了贡献的政府官员业绩的肯定,更是他们历经百年沧桑之后,当今发生巨变的赞颂。

我还清晰地记得30年前,外出学习的小伙子叶稳,在异国他乡初尝了那脐橙的清纯芳香、甜脆清爽,宛如少女芬芳气息的强烈诱惑,着实令他朝思暮想,心摇神荡。一种冲动的欲望使其产生了在家乡种植脐橙的念想。此念想如月华初照清溪水,山岚环绕九龙桥,一直于他的脑海周旋盘桓,蜿蜒缠绕,如徐徐春风,似汩汩清泉令他心驰神往,在他的心坎上流淌……

他偷偷地从外地买回了数百株脐橙苗木试种,以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致于沉潜,梦想不致于粉碎。然而,家人、邻居任着性儿在扎堆的议论,喁喁私语,味同嚼蜡的絮叨,一边翻着白眼,一边坚定地保持着他们固有的僵化与守旧的惰性……然而,时年还是小伙子的他以积贮生命能量的执着和追求,已经在这荒山野岭中弥漫开一股祥和而充满生机的青春气息。

早春二月的丘陵山地,荆棘野草尚在皑皑的白霜中沉睡,这时在叶稳心里的春芽早已开始萌动,赤脚上阵,劈荆斩棘的他首先催开橙苗的羞涩和稚嫩、当温润的春雨催开清澈透明的绿色呈现在眼前时,他狂喜的心也如柔和的春风那样温暖,而当白色橙花如诗行启蒙、清新绽放时,乡亲们的脸也漾成了一朵朵冰清玉洁的鲜花,被这金黄鲜美的果实酽醉了。

七年后的冬季,故乡的脐橙第一次在香港闪亮登场,赢得了不绝于耳的声声赞誉,他和乡亲们的满腔热情和多年艰辛幻化成了一扎扎还带着油墨馨香的美金。一时间,故乡脐橙“果大色艳、甜酸适度、脆嫩爽口、香气浓郁、化渣汁多”和“绿色健康又营养,香香甜甜不上火”成了消费者街谈巷议的新闻,不绝于口的佳话和好评。

有专家说,脐橙是国际公认的橘中之王,果中珍品,而故乡的脐橙是珍品中的珍品。它之所以迅速名昭天下,除了像叶稳这样的故乡人本有的勤劳、睿智、守信外,更有故乡那充沛的雨量、充足的阳光以及拥有一定的稀土含量等独特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滋养着娇贵而灵性的橙苗,历尽风霜雪雨的炼烤终于在故乡殷情的土地上拔节生长、发枝挂果,将故乡的山川点缀得金碧辉煌。

侍奉橙树是故乡果常年累月不能懈怠的重要农事,无论春秋冬夏,任其数伏数九,不辞劳苦的果农很少轻松地闲暇,也不曾有过节假日的歇息。冬去春来,当九龙山氤氲缭绕的山岚在暖阳下绽放异彩之时,山下正掀起一股股人欢牛嚒闹春耕的热潮。同样,在这一望无际的橙园里也飘逸出一股股鸟鸣春涧的气息,一曲曲委婉动听男唱女和的客家山歌。橙园除草、施肥的愉悦在歌声中传送,修枝嫁接,科学管理的专注任汗水在额头上流淌……

上世纪九十年中期,故乡的脐橙产业的不断兴起,政府的当权者也似感悟到她生命的蓬勃与律动,从而开始了掀起果业开发热潮的沉静思考。心怀“山上再造,富民兴县”海阔天空的远意,毅然喊响了“打造世界着名脐橙生产县”的嘹亮口号。在文田、新苑、行山、澈头班石等乡镇的万亩脐橙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并辐射、带动了南北十几个乡镇和周边县市,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在空中遥远的凝望里和谐地融为一体,碧绿葱茏,蓊蓊郁郁,印证了当地政府“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大胆构想。猪、沼、果生态经营模式和无毒选苗、杀灯虫、滴灌、以螨治螨等技术的推广,使曾经噼里啪啦拔节、开花、结果的橙树,到了秋末,都陆陆续续趿趿踏踏回报给果农一篓篓沉甸甸的果实和漫山遍野的橙香。氤氲的橙香轻飞漫舞,飘向全国,飘向世界,飘向千家万户的厅堂。

故乡的橙园也是近年来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每当来客徜徉于氤氲精灵的橙黄橘绿间,如同天堂人间有仙气缠绕,深情地抚摸着金黄的脐橙,恍若天上飞来的奇珍异宝,忽然间就有了怜香惜玉的好心情,爱屋及乌的好预兆。诗意大发的叶稳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是橙园游移的魂,我们来了,脐橙的花儿就开了,有我们的影子,橙园就活起来啦,橙树一年年地长,我们的影子也在这片红土地上一辈辈穿梭忙碌,更迭延续直到久远……”

回望浣洗的岁月,释尽前缘的故乡人,一改千百年“庆逢天时得天利,他时饱暖谢苍天”旧观念,对这一方山水,当地政府感恩不尽,是她们促使众乡亲穷则思变,干中求变,也是她们给了劳动致富,改变生存的根本。

故乡人成功种植脐橙,几十年风雨兼程,如智者超拔,飘过高天流云,演绎着精神的坚守和品格的完善,并展示它丰富的内涵,意义的完整,是生命与自然久远而美好的相约,是农村走向和谐,农民与政府心连心的一道风景。

下山的路上我们谈笑风生,看到这些腰缠万贯的新型农民,我心里泛起一丝丝从未有过的甜润,故乡的山路厚实稳重,只要你踏上故乡土地就会感到无比的轻松。正如叶稳对我说的那样:“从容淡定,坚毅果敢的故乡人,将在广大消费者的倾心呵护下,以往年各级政府、科研所、站的褒奖和信任为新的立足点,一如既往地高举脐橙品牌化建设的大旗,昂首阔步迈进新的时代,走向新的征程!”

——辛卯年冬月写在故乡

亲切文章7:一声妈,一句对不起

文/小炎865

妈,多么亲切的字眼。不知道这个字在你心里有多重要,但是在我心里面永远都是伟大的。

妈,为了儿女付出了美丽的青春,甚至把生命都奉献给了我们。妈,她们的一生都是在为自己的儿女操劳。可是,我们为了他们做了什么?是一句亲切的问候,还是给她们做一顿美味的佳肴 。其实都不是,最开心的就是看到母亲脸上的笑容。

岁月不饶人,看那长满皱纹的脸,再看看那双被岁月残食的手,让我是多么心疼。如果有一天,她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我伤了自己也不会伤她,那是怎样的情愫!如果有一天,我哭了或笑了是因为她,却不想她知道,那是怎样的感觉!

姑姑是我最佩服的母亲,盛夏的阳光多么明媚,可是姑姑内心多的却是担心,多的却是操劳。命运总是那么折磨人。妹妹得了一场病,可是这场病是治不好的皮肤病,姑姑带着妹妹走过北京多少家医院,花了多少钱,可是妹妹的病不但没有好转,而且因为这场病妹妹再也没有开心过,因为这场病妹妹可爱漂亮的脸蛋也没有了,坚强的妹妹总是在劝说姑姑不要担心,兴许这就是姑姑值得骄傲的地方。沉重的医药费迫使姑父在外打工,在建筑工程上,多的是危险,多的是担心。看着姑姑的脸上皱纹多了一条又一条。岁月无情人有情,希望姑姑不要在那么操心了。

如果上苍有情,会不会将那颗相望的心捻在一起。如果大地有爱,不知会不会给姑姑一个开心的空间!希望妹妹的病能尽快好起来。

妈,这个让我看起来就觉得愧疚的字,因为上高中的时候妈总是让我好好学习,而我辜负了妈,这让我很是对不起。

妈,这个亲切的字陪我也20个年头了,今年回家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看着青丝变成了宾宾白发,妈妈今年44岁了,姐姐对我说不像44的却像50多的,确实是这样,一个农村,妈总是不舍的买化妆品,更多的是把钱攒起来给我们花,寒风凛冽她还出去外出打工。

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让我更加懂得母爱的伟大,有时间给父母洗一次脚吧。看那双都是口子的脚,用热水洗总是能掉皮,每次洗脚她都是咬着牙,我知道那是因为很疼。脚上还有长时间走路磨出来的老茧子,只有真正给母亲洗过脚才能知道母亲的不容易。

记得妈妈炒的土豆丝永远都是最好吃的,小的时候总是能吃到妈妈做的饭,母亲的味道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离父母越来越远了,回家相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还记得《常回家看看》吗?对有时间就要常回家看看,看看父母的生活,看看父母的双手。

春风吹呀,在无垠的天宇穿过情感的黎明,梳理万千思绪,如宛转悠扬的箫声,吹出心中的忧郁,吹落心灵上沉埃,把心吹成明朗的天,把乐音馈赠给世上的行客。与那寂寞的怀中之谷,轻轻诉说着春的心语。同时也告诉我的独白。

蓦然间,我将过去悄然撕成碎片,挥洒在春风里。握几束春风,静静地泅渡相思的河流,走过如雨的蛙声,伫守在梦的边缘,竖起心等候秋风吹动我的发。

妈,给我太多太多的知识,让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无论春风得意,还是穷困潦倒都不要忘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带给你的。

一声妈,一句对不起。妈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妈让我更懂得为人父母的不容易,无论身在各地,无论生活如何,都不要忘了家里还有位盼望回家的妈妈。

亲切文章8:秋风

文/李诗芸

是谁最先带来了秋爷爷亲切的问候?是谁把庄稼轻轻召唤?又是谁为大地换上一套金黄色的“秋装”?哦,原来是它,是温柔轻快的秋风。

秋风,你像一个幼童,活泼可爱。清晨,你迈着柔和的步伐走进千家万户,唤醒熟睡的人们。你轻轻地凑近他们的耳畔,悄悄地说:“该起床了,秋天来了!”当人们睁开惺忪的睡眼朦胧之中看到迎接他们的,竟是如此美丽的景色!秋风是那样的调皮,又是那样的富有童趣。

秋风,你是一位姑娘,温柔恬静。瞧,你正唱着银玲般的歌声,来到初秋最热闹、最欢乐的地方——农家的田野。稻谷绽开笑脸,享受着你的抚摸,愉快地随风上下摆动,好似摇滚中的千层波浪。那边的高粱焦急地等待着,你像一团炽热的火,要不高粱的脸怎么会这样的红?胆小的玉米娃娃躲在被子里,听见外面闹嚷嚷地,也好奇地探出小脑袋,倾听你的歌声……刹那间,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你又穿过田野,向远处奔去。一步一片金秋,一步一片收获,你将自己奉献给大地,你将沉甸甸的收获吹进农民的心里。

秋风你像一位长者,慈爱安详。你身着火红的上衣,飘到山坡上,将成片的枫叶染成红色,远远地望过去,犹如一片火海,与晚霞融为一体。近瞧,犹如熊熊火焰在燃烧,这红与红,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暖意。我随着秋风的足迹,跑到山坡上,陶醉于纷飞的枫叶之中。

秋风,你带来了迷人的秋色,带来了丰收的硕果,带来了火红的一切。我爱你,秋天,更爱你,秋风!

亲切文章9:红尘亲切

我离开家的那天,只记得母亲是站在家门口看着我走了好远好远的,却也没有体会尽那一份牵挂与不舍。

而当身处他行,闻之依依在饱受病魔摧残,我的心,一下子就疼了……

前日,和往常一样给父亲打过去了电话报声平安,父亲的声音依旧是那种饱经沧桑后的亲切,给我以温暖与踏实,然而我却莫名其妙的感觉到电话那头有些异样,哦,是少了母亲的声音,这次,她怎么没有来跟父亲抢着说话呢?我问父亲:

“娘呢?”

“去邯郸了……”

我的心陡然一惊,娘可是从来不出远门的啊!娘这半辈子都在守护着这个家,不舍吃穿,只为儿女一心操劳,可这次,是怎么了?!

“依依病了,你娘去陪着你姐姐给孩子看病了…”

挂了电话,心里空空的,好久没有想家的我一下子想家了,想依依了。想抱抱依依,想听听她的声音,想看看她有事怎么顽皮了。依依,是姐姐的小女儿,尚是牙牙学语不懂世间情理,却要承受孩子所不该大人不忍承受之苦。

我一下子理解了为人父母的心情,原来,对子女的担心竟是这般的煎熬。我该怎样形容这一份牵挂,你可能明白这一堆无法言语的不安?

亲切文章10:在东岗岭,与一朵云亲切交谈

文/朱金萍

攀登东岗岭

每一座山,都让人仰视,每一座峰,都在某个高度等你攀越。

沐浴着阳光风雨,我背上简单的行囊上路。

疾风是引路的使者,雨声是欢送的鞭炮,闪电是绚丽的烟花,雷声是鼓励的掌声。有时踏着泥泞,有时踩着荆棘,却也别有风韵,信心满满,因为攀上峰顶,将是另一片天地!

和我一同上路的,还有许多人,这些人或许熟识,或许陌生,或许亲切,或许冷漠,每个人攀登的目标一致,目的却大相径庭。有人只想上去脚踏峰顶,俯视万物,享受高高在上的优越;有人为了一饱眼福,观赏美景;而我,只为了做一首清新的小诗。

那片清澈的蓝天,洁白的云朵,葱郁的芳草,葳蕤的树木,早已群集,等候我的到来。

我急切的心先我一步到达,伫立峰顶云雾之中,与云朵相拥欢谈。我立在山顶,俯身,倾听草丛里小虫的鸣叫,倾听每一株小草和叶片的低语。

也许,我的前世是某个峰顶的一株小草,今世的我马不停蹄,是去与我的前世赴一场约会,为所有攀登者的生命赋一首赞美的诗章。

在东岗岭,与一朵云亲切交谈

东岗岭的秋色,是从一幅画中流淌出来的。

芳草已近中年,从嫩绿转而微黄,少了稚气,多了沉稳;少了艳丽,多了高贵;它的风韵,是诗人笔端最为温婉的佳句。

落叶也带着高贵的金黄,被秋风牵着手告别枝头,虽然依恋,却也从容,它明白:大凡重生的生命,必得经历涅盘!来年,它又将生机勃勃重返枝头。

一排排长达几十米的风叶,是山顶一群展翅飞翔的雄鹰,一个气势恢宏的风力发电站在此筹建,它的光亮,将划破许多城市黝黑的夜空。

天空湛蓝的帆布把云朵压得极低,似乎触手可及,我能听到它微微的呼吸。

仰头,我与云朵亲切交谈。

白云深处有人家

是一位隐者居于东岗岭一寓?

云雾茫茫中,炊烟与云彩融汇。太阳用一道五彩之光为它打开一道门,农人从门中走出来,用锄头在田间谱一曲乡间晨曲,公鸡和声高歌;农妇手中的扫帚一掸一掸,为它配乐。

一位晨读的孩子,用浓郁的乡间气息读出充满乡情的诗句,装在远行小伙的行囊中,成为他在异乡的米粒、糖果和棉衣。

亲切文章11:亲切的声音

文/汪涵

在走过的人生道路上,有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物,而我却有熟悉的声音,这声音里充满了爱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这熟悉的声音是一首婉转动听的曲子,平缓时给人的感受是甜的,高潮时给人的感受是辣的。

每当我下午放学在学生公寓写完作业,妈妈来接我时,首先听到的是“小宝”这两个字。顿时,同学们马上沸腾起来,用阴阳怪气的声音嘲笑我,害得我身体里的血液“嗡”的一声涌到了脸上。但我却觉得妈妈的声音肥而不腻,像三月和风抚摸着我的耳膜,微风穿透耳膜来到了眼睛,眼前马上涌现出妈妈疼爱我的画面;微风通过眼线钻进鼻孔,嗅到了妈妈身上的缕缕幽香;微风又来到了舌尖,品出了和妈妈发生的许多趣事;微风又飘进了心里,觉得这个世界没有苦涩,更不会黑暗无光。

平常在妈妈寻找我的时候,同样地叫我“小宝”,但这声音不像三月的和风,也不像小溪的流水,而是那么的焦急,火辣辣的刺痛感,像锋利的荆棘,它时时刻刻地扎在我的心头,让我焦躁不安,觉得天空都是乌云密布。但我一声应和,一切都会雨过天晴,眉开眼笑。

只要这声音存在,不管是无形还是有形,它们都永远是亲切的……

亲切文章12:横断山杼怀

文/李灿繁

横断山,你真亲切。晨曦,我们去远征。你总是挥着手,一直目送我们到天边。我们带几缕山风,藏几串鸟语,携一抹夕阳归来。你总是引颈踮足老远老远相接,那时你也明白,我们在你的怀里舞动的不仅仅是镐与铲,而是生活;铺洒的不仅是公路,而是生命的历程。

横断山,你真威严。我们去跋涉抒写着路的长诗。你竟然摆下了一道道雄关,直让我们领悟到人的一生不必彷徨,也无需等待,选择了当初,就要有无悔的信念;你又耸立起一道又一道险峰,让我们更加读懂了生命的内涵与外延,在豪放的笑声中,画出了镐和铲的弧线。

亲切的你,横断山。果然像慈母,累了,你让我们饮几口甜甜的山泉,疲惫了,你让我们无拘无束地哼几句山歌,让山风拾去。威严的你,横断山,竟然像严父,让我们深刻铭记,是雄性就要有男人的刚烈,是男人就要有汉子的骨气,当然,还要有火的性格雷的威力,不断地开拓不断地进取,用智慧与闪光的青春抒写着路的诗章,打扮滇西高原的美丽。

于是,没有亲切能体验到温暖,没有严厉能明白做人的真谛。所以,我们感觉到了爱,理会到了艰辛的意义。从此,我们永远不疲惫地豪情迎来春夏送走秋冬,像牛一样循规蹈矩地铺洒出一条平安的大道直溜溜地伸向远方,把它献给大山里我们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

横断山的白天,属于女人也属于男人。让养路的姑娘在热辣辣的阳光下盛开成朵朵美丽的高原红。盛开出修长的美腿,婀娜多姿的身材,幽深的乳沟无遮无羞地让山风轻轻抚摸几把。扬起镐和铲的潇洒。直让人眼馋心更馋。伙子们也豪不示弱地在太阳的紫外线的点缀下,任凭头顶的大把阳光一古脑倾泻。让时光流行的颗颗汗珠,在褐色的皮肤上炫耀晶亮、盛开出生命的凝重与健康。让山的波涛之上裸露的片片白云成了多余无用的草帽,心花怒放地开在心头。

横断山的夜,深得太浓太浓了,四野像冬眠的蛇一样寂静。轻风陪伴着甜蜜依偎的对对恋人,他们是在互道离别的思念,还是在回味乍寒还暖的甜蜜?就连雄性般的横断山也竖起了锯齿般的耳朵,而小溪则把这一切谱写成了山韵十足的小夜曲,悠悠地哼着播向远方。这时,只有流星太顽皮了,管它三七二十一调皮地闪了快门,故意让他们直溜溜地曝光。谁说在横断山上养路太苦太枯燥了。看、连星星也为养路人的恋情投去羡慕的目光。

那年,我与这群阳刚的养路人在横断山里相识。那位城里来的伙子说:再矮的山,自不视渺小,因为它能托起巨峰;再高的山,也不自言伟大,它总是踩在信念像大山一样坚强的养路人的脚下。此话如金石撞击着我的心壁,这不正是养路人情魄的写照么。

呵,横断山上的养路人,每尺公路上,都留有你们忠实的脚印;每一座桥梁上,都记载着你们的知识和力量;你们用青春热血谱写的壮丽诗篇,已化为了横断山永恒的自豪!自此,我成了横断山里养路人中的一员。踏进了一坐小小的院落,品字形布局的三栋小平房里。抑头就是山连着蓝蓝的天。低头就是镶在千里横断山脉旷野中“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道班。一个道班十来个年纪大小不一但亲如一家的人。一同上下班、共用一把水壶喝水,同用一个大碗喝酒,吃饭晾衣不分界线、同在一桌上大筷子夹菜大碗盛饭。没有身份和偏见,更没有防备与算计。工作总是艰苦繁重、大家却其乐融融和睦如亲地生活。胸怀如公路一样坦荡笔直。于是、我这个“文化人”当之无愧成了最活跃的积极分子……

是呵,光阴似箭,一晃就是多年。从十七、十八岁的毛头小伙,变成了回家安度晚年的长者。然而,面对一山相送一山相迎,山连天天连山,天蓝蓝云悠悠,水潺潺的横断山,面对后生们绽放出的张张笑脸和祝福,总觉得有许多的话要说,于是,我用开满茧花的手,草成了这篇粗陋的短章,献给我曾今花过果过的爬山公路。因为,它让我真的品味到了一生无悔的芬香……

亲切文章13:亲切的怀念

文/施明春

六月的风合着栀子花的香味吹进小城的大街小巷,又到一年高考,一样的毕业季,相似的雷声和雨。经历过高考的朋友们纷纷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了关于高考的心情。长胖的朋友配上高中的图片发文说 “高考,十年,曾经瘦过”。因为生病影响高考的朋友发文“如果再有一次高考,一定不再生病”……

看着朋友们关于高考的心情,我也思绪万千,回想高考,那些厚重的书本已化作轻薄的纸页飘过青春的痕迹,黑板上复杂的排列组合再也无法解开,母校门口长长窄窄的巷子里盛满了与高考有关的记忆,那些人、那些事依旧如此亲切清晰的呈现在我的脑海。当时我和并肩的伙伴们怀着不同的梦想有着相同的坚定,憧憬着自由的大学生活,远眺的天空永远蔚蓝。

为了冲刺高考,高三那年我转入私校,没过多久就和清清、阿凯组成了高考联盟小战队。清清和我的数学、物理不好,阿凯的英语不好,我们平时有问题就互相请教,周末就互相“补课”。我们一起互相监督,互相催促,相约每天6点半在操场集合,谁迟到了谁就要被罚请吃东西。每天晚上我们坚持最后走出教室。如果模拟考试考得不好,我们就彼此鼓励,有一次我模拟考砸了,清清就陪我一起围着操场在微弱的路灯光下淋着雨跑了五圈。有时看书累了,我们就一起到教室的阳台上去看对面的“睡美人”山,或者是到操场边上看一场球赛。如果周末出去,一定会给对方带一些吃的,趁同学们都不在的时候偷偷放进对方的抽屉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温暖着我们的整个高三生活。

我们一起扬言要走出贵州,到喜欢的城市去。清清说她要去厦门,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她要去捡美丽的贝壳,追逐海边的黄昏。阿凯说他要去北方,感受北方的冰雪世界。我说我要去重庆,因为我皮肤黑,希望在那里蜕变成一个皮肤白白的美女。那时的我们,因为简单的原因而爱上一座城市。那时还是流行照大头贴的年代,高考前一个星期,我们就一起去照了大头贴。于是我们仨关于高考的青涩美好,温暖和记忆就这样被定格在一张张小小的照片上。

除了我一起并肩的两个小伙伴,高三那年我还住进了一个温馨的寝室,拥有三个善良友好的室友。萍子是一个勤快的姑娘,每天起来被子叠得很整齐,寝室的卫生也经常是她在打扫,并且没有丝毫的埋怨,寝室的老师都经常夸我们寝室很干净。廷廷是一个十足的女汉子,冬天的时候,如果她下晚自习比我们来得早,就会把我们的水壶拿到热水管旁边灌满水,然后一口气提四个水壶回来。此外廷廷还特别喜欢鬼故事,遇上我们睡不着的晚上,故意说要给我们讲鬼故事。我和胆小的萍子就用被子捂着耳朵,此时廷廷就大笑我们没出息,就不再说下去。莎莎是比我们小一届的姑娘,知道我们高考复习紧张周末很少出去,周末回家的她总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吃的,大大的抚慰了我们的心和胃。

寝室的姐妹最羡慕我的就是我在谈到我的家人的时候幸福的小样。的确,我的家人就是我高考的动力。为了让我拥有更好的教学环境,我的家人都支持我转入私校,哥哥姐姐一起凑钱给我交报名费。高考前夕,为了让我安心学习,家人都隐瞒了母亲在一次劳作中摔伤腿的事情,那段时间也不让我回去,直到高考之后我才知道。

走过高考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每每想起那段时光总是会非常的怀念,正如诗人普希金所说:“那逝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亲切文章14:书信年代

文/蒋波

对书信有种特别而亲切的情愫,怀念起曾经写信的岁月,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至今难忘……

小时候,记得一次母亲鼓励我给远方的姥爷写封信,信的具体内容已经不记得,但其中一个成语天伦之乐却让收到信后的姥爷夸赞不已,说我小小的年纪就懂得用成语,而且十分贴切,值得表扬。能够得到识文断字的姥爷的夸奖,我小小的心田激动不已,对写信的热爱自此开始。

彼时,我常常收到姥爷的来信,叮嘱母亲照顾好我的身体,让我注意安全,还有一些学习方面的建议,有时候,信内还夹有几张精致的剪报,介绍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方面的心得之类。我都一一用心读完。看着姥爷龙飞凤舞苍劲有力的字体,想象着姥爷戴着老花镜写信的情景,我觉得,写信收信的日子是那么美好,有那么多心里话要和姥爷倾诉。于是,写信表达我对姥爷深切的思念,成为我童年时光里必不可少的事情。

上中学的时候,我作文写的还不错。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试着投稿,一番努力后,我的一篇作文终于变成了铅字,不仅收到样刊还收到了稿费,最高兴的是收到了一封编辑老师鼓励的信件,我手捧信纸,一字字阅读着,欣喜快乐的感觉萦绕开来。在流行交笔友的岁月里,我结交了很多天南地北的笔友,收信写信的美好感觉填补充实了单调枯燥的校园时光。各色的邮票,被我收藏起来,信纸的各种叠法,也逐一掌握。记得读中专的第二年,市里的广播电台举办征文活动,我精心写了一篇,反复修改,又让写字非常好的一位同学帮我认真写到方格信纸上,小心翼翼地粘上邮票,放入带着希望的绿色邮筒。于是,在那个收听时段,抱着小小的收音机,期待着,盼望着,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下午,我的文章伴着优美的旋律,被播音员绘声绘色地朗读起来,我雀跃着,欢呼着,信心大增。最后,播音员还读了我的姓名和联系地址。于是,几天后,我收到了雪片般的来信,又认识了许多笔友。

小小的书信,给我带来希望和憧憬。我写作的热情高涨,一篇篇反复酝酿修改后的文章,通过小小的信件,飞向四面八方。随着一篇篇豆腐块的增多,更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和勇气。尽管现在投稿不再用信件,直接发编辑的电子邮箱即可,但那段书信投稿的时光还是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让我回味无穷。

后来,认识了在外工作的恋人,因为不能经常见面,我们就用书信鸿雁传书,沟通交流,增加感情。一封封热情洋溢牵肠挂肚的信件,使彼此心灵碰撞,互相关心,互相鼓励,温暖的话语跳跃在字里行间,跨越了距离,犹如就在彼此的身边。经过漫长的三年,攒了厚厚的一大摞信件,我们终于走到了一起。他欣赏我的文采,我喜欢他刚劲有力的字迹,这一切,都是书信的功劳。虽然现在,人们的联系方式只限于手机、发短信或网上,简洁快速,但写信的感觉,盼信的心情,读信的惊喜,却不再有。

现在,书信几乎淡出人们的视线,写信的人少之又少。每次路过邮局看到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立着,心头便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但那个写信的年代,家书报平安,写信诉思念的岁月,书信曾带给我们快乐与美好,会永远存在记忆的一角,不会遗忘。

亲切文章15:过年

文/山水依旧

过年,那么的亲切,那么地美好,承载着那么多的记忆;哪怕就是这个词也是个好词!

但现在,我却把这个词轻轻地放进了心里的箱底,只在寂寞的时候飞快地念想一下,生怕一些美丽就此飞走了。

但有些东西不是自己想藏起就可以藏起来的,如我的年夜饭。早几天,偏偏就有电视台的人过来找我,说马上就要过年了,准备做一个年夜饭的专题,而且还得是记忆中的年夜饭!大有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味道了。

我记得的是很久以前的过年。

那时候的年是很早就来了的,大约腊月二十的样子吧,天是有点冷,大家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大人没有现在这么忙的,不紧不慢地准备着过年:一个一个的是鸡蛋是慢慢积累下来的;红薯做的砣粉是在十月挖了红薯就做好晒干了用报纸包好放在陶罐里了,口子是封得严丝密缝的,要等到二十九的晚上蒸年糕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布票早已经买布回来了,等着裁缝师傅轮家做,做妈妈的早就计划好了:要给当家的做件外套,老人要做一身青色的,女儿用的是碎花布的,儿子得是一身蓝。算来算去就是没有为自己做,布票有限,以后再说吧;男人们已经把谷子碾成了米,和自家的兄弟一边抽着烟丝一边讨论杀年猪:大哥家的猪杀了正好可以自己几个兄弟分了,老二家的还要喂养一段时间,老三家的就卖给隔壁张木匠,杀猪就定在二十四过小年,到时候大家都早点来帮忙,把妹妹妹夫一家也喊来吃猪血;还有李四家的鱼塘后天打鱼…

小孩子都在空旷而干燥的田野里追逐着,坐在家里赶新鞋的女人能在众多的声音里分辨出自家的孩子,过门还没有多久的新媳妇和小姑子买了毛线在一起讨论要织件圆领的还是开领的新式毛衣;老人在火炉旁慢慢地转着,袅袅的烟把房梁上挂的鱼呀肉呀已经蒙上了烟火灰,到了正月十五就是好腊味了 ,在红红的灰烬里埋上一个红薯等小孩子回来的时候就是一个惊喜。

天慢慢的有了蔼雾,炊烟从一个个屋顶上冒了出来,邦邦邦是剁猪菜的声音,有人站在屋檐下大声地喊着自家孩子回家吃饭;灯一盏接一盏的就亮了起来,也有提着东西的大人急急的赶路回家。

吃饭的时候都是一大家子,妈妈总是最后一个上桌的,饭是热乎乎的,菜也冒着热气,辣椒是干红辣椒,白菜是碧绿碧绿的,大蒜绿是绿白是白,父亲和爷爷还得喝上一盅,酒总是姐姐去倒的;喝了之后父亲就吩咐儿子明天还要去劈一些木柴,女孩子不要到外面去乱跑,妈妈会说谁要洗个澡,谁要去把头发理了…

时间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了。

对联是请村里的老师写的,都贴上了,鞭炮声满村子都在响,纸屑炸得满天飞。小孩子就站在旁边捂着耳朵,鞭炮声一停就马上钻过去拣那些炸散了没有响的鞭炮,大人笑融融地站在一边,衣服都已经换了新的了,都很贴身的,口袋里总能掏出点什么。都理了头发,所以看上去都特别精神,女孩子穿着新织好的毛衣帮着妈妈忙里忙外,老人在堂屋里摆好香案,点上香烛,恭恭敬敬地给各位祖先作揖,请他们也过年享受。

终于到了晚上,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年夜饭就要开始了。大家准备入席,这也是做妈妈的一年当中唯一的一次可以和大家同时入席。菜是满满的一桌,有大碗的年糕,有蒸得软软的肘子,鸡是一只整的,还放了红枣在里面,鱼比往年的要大一些,牛肉是红烧的,还有豆腐烧肉,红辣椒炒的猪耳朵,还有粉条…今天的酒是由父亲来倒的,只要愿意,大部分人都可以喝上一杯。门是敞开着的,一点儿也不冷,小孩子还可以端着碗一边吃一边跑到门外看别人家放鞭炮,大人喊一声又跑进去夹些菜,吃得嘴唇上,鼻子上都是油。爷爷放下筷子,喊最听话的孙子过去,给红包了。最调皮的老是最后才给的,先给一张,小家伙接了就跑去和自己的兄弟显摆,然后马上又跑回来了,因为哥哥姐姐们告诉他他的是最少的,大家就都笑了起来,爷爷就再给一张,这一次就学乖巧了,先不走,仔细看看,叔叔姑姑就都来逗他了,要和他换,他就很犹豫了只好望着自己的妈妈,妈妈也只是笑,爷爷就又给他,直到给得和大家一样多,他就欢快地跑开了,满屋子的笑就这样荡漾开来了。

饭吃得差不多了,妈妈就泡了糖水,里面放了姜,红塘,芝麻,豆子,枣子等许多的东西,很好喝的,父亲今天抽的是纸烟,爷爷不是很喜欢但也抽一支,然后妈妈又要姑姑把果盘端了出来,有花生,有瓜子,有糖,有果脯;小孩子马上就跑了过来,一抓一大把,胡乱地往口里塞,就又逗得大家哈哈直乐,他也不管,又往自己那个小小的口袋里塞,掉得满地都是……

大人离开桌子围到了火炉旁边,糖水喝得咋吧咋吧响,停一下就剥颗花生丢到口里。小孩子在满屋子跑来跑去的,跑累了就又过来抓一把瓜子糖果什么的放到口袋里,扒在大人身上蹭一蹭又跑开了。屋子里的灯光是暖融融的,笑意是暖融融的,火炉里的火也是暖融融的……

那时候,没有花炮,没有电视,没有联欢晚会,没有麻将,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没有摩托没有汽车,也没有高速公路,但那时候吃的最满足,穿得最暖和,笑得最开心,家是最温情的,回家过年的人是最齐全的,感觉是最幸福的!

亲切文章16:春意

文/袁道一

这些年来的迁徙流转,离亲切的乡村越来越远了,离地气喷涌的泥土越来越远了。初栖长沙,路更宽,楼更高,人更密,声更嚣。躬耕于故纸堆上,夙兴夜寐,不知季节已变换。倒是微信上熟悉的、不甚熟悉的朋友,都在晒图或吆喝今天去看油菜花明天去看桃花。

油菜花在春天里是极其喧嚣的,铺天盖地,流金溢彩,从小在油菜花地里摸爬滚打长大,迄今断然没有驱车前往之雅兴。桃花不如油菜花那般铺张,在村前村后屋前房后总是不经意地伫立着数棵,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每到花期让平素一本正经板着脸的村子也浮现出了几分羞涩。桃花依旧笑春风,年年岁岁人不休。看桃花者,大抵还有不老的青春情愫捻不断。痴想桃花灿烂,于我这等所谓尘满衣之人也是梦里依稀不得见。

然而,自诩一介读书之徒,不去乡间地头,不去桃花源,更不去东湖樱花林,或看窗外春雨撕扯不尽,或观春阳暖暖照楼宇,或听雷神轰隆驱剩寒,一盏孤灯之下,徜徉于浩瀚的文字里,无限的春意还是不由自主地活跃于心间,腾挪于心原,终至于脑际,初始如蚕蠕动,其后如蝶翩跹,不禁漫漶于身心,洋溢于陋室,无意间养活一团春意思。

姑且不论前朝多少咏春之佳作华篇,单是我在这个春天信手拈来之枕边书里,卧听潇潇夜雨的郑板桥老先生从江南胜景里徐徐而来,一襟衣袂迎春风,逃离丑恶官场之纷争。春风万里不忘寸草心意,面对明媚春光,老先生触景生情,即兴吟出一首《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家里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了窗下念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念平地春雷声响亮。”全词共计56句,却嵌有68个“春”字,可谓春之繁复,将春光春情春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还有朱自清先生的《春》,那种蓬勃浩荡之生气,成为写春之神笔。一粒粒生动的文字简直就是一个个春天的娃娃,可爱之极,调皮之极,看之不舍,离之不忍,悄然褪去成年之沉沉暮气。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目及张晓风先生这等古意犹存的美妙文字,不由拍案叫好,被这文字的魅力推至故乡山川原野之间,臆想中感受春天的必然到来,想不春意汹涌都不可能。

人生在世,财穷不要紧,时少亦不足道,养活一团春意思,其实不在此时、此地,而在于此身、此生,足不出户,身不去野,与文为伴,照例拥有盎然春意,照例撑起两根穷骨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