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1:最美月夕
文/范丽飞
“中秋节”有另外一个诗意无比的名字叫“月夕”,听起来韵味绵长。“月夕”二字,犹如一块娟洁的青石,脱俗不染尘。从唇齿间吐露“月夕”的时候,似一阵清凉的风从面容上拂过,沁心丝凉,又如身披轻纱走在青山绿水间,静逸唯美。
我喜欢把中秋节叫做月夕,那是月亮的的节日,在三百六十五个星夜篇章中,月夕实属最美的一页,这一页上的笔墨也最为厚重,这一夜上写满了深情的寄语,这一页上承载了世间最温情的相思。
月夕之夜犹如新娘掀起了面纱,毫不遮掩地把娇羞与妩媚展现在世人面前,那经典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月夕之夜像一朵莲花曾唯美的盛开在众多文人骚客的笔墨里。宋代词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秋》中写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
诗词虽寥寥数语,却把中秋月夜的盛况展现在我们面前。中秋之夜的月光较平常相比要皎洁明亮许多,月光之下,王孙诸侯,交杯换盏,登高楼赏月赋诗,琴声不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清香,火树银花盛景难切。这一夜,温馨浪漫,即便百姓之家也要摆上小小的宴席,与归来的儿女们合欢团聚,庆祝佳节。
陆游笔下的月夕有些寂然静美,“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虽身处深宅,可月夕之夜依旧美的不同寻常。月夕之夜的庭院像是飘洒了一层晶莹透亮的白雪,纤尘不染。微风摇竹簌簌作响犹如曼妙地落雪声,此时此刻如身处佳境飘逸洒脱,“肝肺清”更是道出了月夕之夜的清丽静美!
张九龄《望月怀远》里的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知道出多少游子们的心声,明月寄相思,那一刻有多少双眸在凝视,那一刻,月亮是母亲的手,抚摸着远在天涯海角游子们的额头,那一刻,月亮是友人寄来的信笺,把彼此的祝福默默地传送,那一刻,月亮是爱人的密语,把思念静静地吐露……
月夕之夜是一幅千年不褪色的画卷,对它每一次的回眸都百赏不厌,它更像一朵永不凋零的睡莲静静地绽放在人们的心田,脚下虽是天涯,一抬头便好似融进了久违的家!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2:秋菊简淡
文/秋水宁宁
中秋节临近,天阔朗,云散淡。秋菊,温熙中淡然,宁静的渐次开放。
自己一个人,在辽宁,在一百平方米的楼里,宅了快一个月。
常常,一进屋,先打开低音炮。让音乐,在清寂的房间里流淌,鲜活,滋润,静定又茫乱的思思续续。相反,电视却很少打开。
常常,清晨,在五点钟左右就醒来。信手从书架,取下一本书翻阅,有时,别人的文字是引子,切和了我的心境,一首诗歌的河,就涓涓流淌了,用文字芬芳,确定了。
早晨,用豆浆机,做营养汤,一个水煮蛋,就是早餐了。7点坐公汽,30分钟就到了学校。
上午,多半时间,在看资料,做博客,做书,浏览之中。处理一些邮件的来往。有时,做文档,和一些刊物联系,往来。闲暇,习字,赵孟頫的楷书,《胆巴碑》。
中午,在学校的食堂,吃午饭。不丰盛,吃的也很上口。注意菜肴的营养,丰富和平衡。
有时,拼凑几把椅子,睡个简短的午觉,休憩,充生物电。
晚上,因为减肥,控制体重,常常只炒一个菜。一个青椒炒一个土豆。一个西红柿炒两个鸡蛋。主食就省略了。
体重130斤,标准了,合意了。
傍晚,有时,在东山散步,走走逛逛。在夕阳的橘色中,望着跳舞的人群,耳旁流动轻盈的音乐。心,也是雀跃了。但是,就是没有跳舞。别太惹眼,招人。姐姐说,你老公不在家,别去跳集体舞,招人非议和瞩目。我已厌烦,生活在纷扰和议论中,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我愿是,草坪中幽静的淡菊,公园里清新的百合,夜灯下清宁的黄月季。
那天,自己花25元,买了一双轻便的蓝鞋,自己回到家里,放上音乐,一个人,舞动,锻炼。
闲暇,经常到妹妹家,去看母亲。暮年的老母,话已经不多,只是用她那直勾勾的眼睛,长时间的盯着我,就如同摄像机的镜头,把她的女儿,居无稳定的女儿,留在她的记忆里,点滴在她的脑海。有小妹细心的照料,万水千山之外,女儿也是放心的,牵挂悠长而宁静。
万家灯火,一个人,静居。一朵浅淡的夜来香,一束清素的秋菊。
夜幕低垂,盖住了一切喧嚣,纷扰,烦躁。
夜莺,在梦里梦外,飞翔,低吟,轻叩心门。
静定,你的飞翔,静定成猩红梦境里的,星星火,北斗七星,夜的眼呀,幽湖里的茶。
秋菊,清恬的过滤,发酵,蒸发,蕴育。涵盖生命的枝叶,岁月的落蕊。
恬静,阴柔的秋水含烟,碧水晴天,悠然的绵花云。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3:月圆中秋
文/李学强
快到中秋节了,田野里飘荡着温馨的气息,稻谷正在收割,棉花绽放笑脸。城市里,苹果、梨大量上市,交易活跃。天也黑得早了,气温变得适宜,蚊虫玩起了失踪。随着中秋的临近,远方的游子也在为节日的即将到来而兴奋,又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了。
月圆之夜,玉兔东升,晶莹澄澈。月光在窗间,门前阶下,树旁无声地流过,往地上瞧更是清辉一片,月华如水,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月光闪耀于朗朗夜空,把大街小巷照得如同白昼。偶尔,一片云飘过掩遮了明月,须臾,明月穿过灰白色的云朵,又露出皎皎无瑕的美丽容颜,一时间清光四溢。
手捧月饼,欣喜而小心地咬上一口,美味就在舌尖上弥散开。如今月饼品种是越来越多了,肉松,蛋黄,琳琅满目,形式多样,与小时候商店里只有五仁,青丝玫瑰馅的相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月饼在我小时候是个稀罕物,父亲下班买回的月饼放在小桌子上,油光纸扎着带着红贴,捆着细麻绳,五个一斤,虽然包装简单,但中秋节也成为全家的焦点,毋庸置疑,守着它晚饭都吃得格外香甜。
月儿升起,母亲微笑着把月饼细绳一道道解开,剥开一层一层的油光纸,露出焦黄油润的月饼,诱人的香味弥散开,让人垂涎三尺。把月饼都掰开来,每人分上一块儿。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小孩子们的心思瞒不过大人的眼睛,大人们把手中的又分成几块儿,孩子们手中又丰盈了许多,心里乐滋滋的。
现在的城市里,孩子们不太喜欢吃月饼,小时候爱吃月饼的我也感觉不到月饼的可口了,也似乎吃不出儿时那诱人的味道了,我想,其实它们的味道并不差,只能比小时候的味道好,喜欢吃它的人少了,是人们有更多的美食可以选择。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金”,中秋月圆,桂花也开了。淡黄色的花朵藏在肥厚的树叶中,花香浓郁,地上树影斑驳。“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几只小鸟从横斜突兀的枝干间飞起,枝叶婆娑,沙沙作响。蟋蟀藏在墙角唱歌。月圆之夜,清盈的月光如流水一般,倾泻在房前屋后,让人心里也亮堂堂的。
人们坐在自家门前赏月,品茶,听戏,侃大山。月光下回荡着孩子的欢笑。在明亮的月光下,他们在宽宽的巷子里玩捉迷藏,剪刀石头布。腿弯撑上一道皮筋跳来跳去,把几声声欢笑挂在树梢。
月到中秋,院里院外被月光镀成一片霜色。农家屋檐下挂着串串红辣椒,墙头码着穗穗黄玉米,屋角蹲着收获的花生。村边的荷塘衰败了,月光下水面泛起片片银光,静静的乡村披上一层薄纱。蛙声远去,沉淀下三两点静谧,无言中,明月把莫名的乡愁一寸寸拉长。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东坡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成为绝唱,残缺与圆满相对,阴晴与雨雪相承,时光悠悠,大自然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客匆匆,一眨眼便是沧海桑田。
中秋的月让人梦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明月熠熠让一天劳作的艰辛苦累好像都消逝了,明月调适着心情,人感受着生活的满足;中秋的月让人梦牵,节日之后,亲人又踏上征程,迈出匆忙的脚步,不舍之间让心头又增添几多挂念。
月到中秋,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4:名家笔下的中秋节
文/杨恋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夜,皓月当空,清辉照九州。古往今来,描写中秋的诗词文章,不胜枚举。
宋代词评家胡仔说过:“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夜,苏轼客居密州时所作。词前小引:“丙辰仲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从这可看出,这年中秋节,苏轼非常高兴,喝醉后思念起身处异乡的胞弟苏辙。词人对月酌酒,心潮起伏,随即思绪翩翩,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丰富瑰丽的想象,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桃源美景,另外还唤醒了人们面对世事无常,应当珍惜当下的体悟。
第二年的中秋节,苏轼见到了胞弟苏辙,于是又写了《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该诗记述了苏轼与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秋月的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又要分离的哀伤和感慨。很难想象,在这个月圆之夜,多年未见的兄弟二人该怎样相互诉衷肠?
相比苏轼与弟团聚的中秋节而言,唐代诗人杜甫的中秋节则无比凄冷。在《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中,诗人如“转蓬”一般,遇风飞转,飘泊不定。诗句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羁旅生活里烦闷愁苦的情绪。“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诗人听到刁斗声响起,不由得想到戍边的士卒,以及战乱中背井离乡的劳苦大众。原本合家团圆的中秋节,杜甫却为了逃避战乱,独寄蜀中,实在悲伤凄凉。
现代作家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道“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北京中秋的习俗有祭月拜月,还有买卖兔儿爷的儿童玩具。“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老舍笔下的中秋,节俗浓厚,别具风味。
名家笔下的中秋节,大都思乡念亲,拜月怀远;而现代散文家周作人对待中秋佳节,却有异于常人。在《中秋的月亮》一文中,他说:“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5:快乐的笑笑节
文/马娱宁
我们过过元旦节、中秋节、春节……可你过过笑笑节吗?笑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哈哈大笑。
我现在要体验一下笑笑节。只见我的同桌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她的嘴巴笑得就像天空中弯弯的月牙儿!“哈哈哈……”看着她,我也被感染了,我趴在桌子上哈哈大笑,笑得肚子都痛了。我希望每天都是笑笑节,每天笑个痛快。
我们全班都笑了,有的同学趴在桌上笑,有的捂着嘴巴笑,有的拍着桌子笑。“哈哈哈……”这一下天花板都要掀翻了。
笑一笑,十年少。请大家都笑一笑吧!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6:快乐的中秋节
文/梁枭涵
大雁乘着阵阵秋风飞向了南方,树上的叶子脱下了绿色的衣裳,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黄蝶般纷纷落下。中秋,这个中国传统的团圆、欢庆的佳节,在这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悄然来临。
在清凉的微风中,像圆盘一样的月亮从东边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桌子上摆着丰富的食物。有各种各样的月饼:豆沙的、火腿的、麻仁的等,我最喜欢吃豆沙月饼了。妈妈说:“吃月饼象征着家人团团圆圆。”桌上还有品种繁多的水果:苹果、西瓜、梨和石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玉米棒子、毛豆、核桃、板栗和松子,这些食物象征着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生活幸福。
我们正津津有味地吃月饼的时候,突然爸爸说:“在这美好的时候,让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每人说一个带月的词和句子。”爸爸先说:“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接着妈妈说:“月到十五自然圆。”最后我说:“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一双,举头望吊灯,低头看木箱。”顿时,一家人哈哈大笑起来,妈妈差点笑得从凳子上掉了下去。唉,我出丑了,都怪我想学有所用,改一下诗句,不想却说得不太好。我立即接着说:“月饼越吃越好吃。”爸爸高兴地说:“对对对。现在我们就来大饱口福吧!”
一阵阵欢声笑语,在凉爽的风中渐渐飘送到远方,千家万户乐团圆。
中秋之夜,其乐融融!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7:月光下的遐想
文/胡茗竹
又是一度中秋节,又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品着香茗,好不惬意。面对着如水的月光,引发了我无限的遐想。
月牙———美味的炉果
刚开始,只有一个月牙孤零零地挂在空中,细细一看,原来是那团保护之云造就含情脉脉的中秋圆月露出的妩媚之躯。赏着月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小时候最爱的零食———炉果。那是一种烤制的饼干,像牛角却更像月牙,一口咬下去,满口的酥脆。我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到家都会第一时间冲向厨房,寻找那童年的最爱。贴心的妈妈则会在厨房里放一个装了几只炉果的小碗,看着我找到它并摸摸我的头,说一声“小馋猫”,语气中却满是宠爱。这一切好像是游戏中的设定,日复一日,从未间断。虽然现在的我已经不再爱吃零食,但每回忆起那时的情景,我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弦月———“神奇”的爸爸
慢慢地,娇媚的月牙已经成了一个半圆。这使一向想把数学成绩提高的我想到了量角器。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崇拜爸爸,因为他可以只用一支笔在一张白纸上画圆。那时我并不知道圆规的原理,所以觉得这种方法很神奇,于是就不停地练习。有一次,我终于模仿爸爸的方法画出了一个半圆,爸爸在那下面加一条横线,使之变成了一个量角器的形状。此时爸爸与我相处的情景像在月光中历历在目。“你看,这像不像一个量角器?”爸爸说。像,的确很像!
满月———姨妈的笑脸
云朵退去了,皎洁无瑕主人公以圆盘的形态毫无遮拦的在空中舞动着身姿。烟花点缀着夜空,孔明灯寄托着未来,全家人推杯换盏,话着幸福,沐浴着这特殊的恩赐。“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我不由得起了远在北方老家的姨妈。从小姨妈就很疼我,经常买一堆零食和玩具来哄我开心。只是那时我对亲情没有什么概念,经常伤她的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珍视这份感情,可是由于我的学业的原因,回去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在这月圆之夜我似看到了她的笑脸。
醇香的红茶、香甜的月饼、温暖的笑脸,在这中秋节月光的照映下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真是美妙无比!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8:再逢禅韵
文/微心如澜
今年的国庆和中秋节重逢,很是难得,所以这个节日比往年更加喜庆和热闹,我也趁此长假回家和家人团聚,休息两天之后,自称业余驴友的我就想出去转一转。本来每逢十一长假期间正是北方秋收秋种的农忙时节,因为土地流转,我就成了脱产的农民,也可享受工薪族的假期,因此就有机会到处走走。
早就听说为了开发旅游事业,庆都山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以庆都山为依托,以唐尧文化为纽带,建成了唐尧古镇,儿童乐园,尧母湖等景观,打造了集游览,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唐尧文化园。我们望都和唐县毗邻,骑单车也只需一两个小时的路程,近水楼台,所以我不止一次的去那里游览。
庆都山位于河北唐县东北八公里的北高昌村西北,由于尧母庆都所居得名,唐尧幼年随母在此生活,为唐尧故居地。东汉章帝封尧母为“灵台大母”,又因尧母庆都死后,虽葬于今望都旧城处,但其灵魂仍在庆都山,故名灵源山,俗称黑龙山,黑龙头。此山孤山独居,海拔只有二百多米,但钟灵毓秀,林木葱茏,山溪环绕。又因尧母庆都的美丽传说,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故而闻名遐迩,游客络绎不绝。
骑行在北方的原野,青纱帐已成熟收获,秋阳下展现出的是一幅幅田园画卷,那些忙碌的人们和田间耕作的农机构成移动的画图,我就行进在这丰收的画图中,分享人们收获的喜悦和播种的快乐,心情格外地舒畅,轻车熟路,很快就到达庆都山脚下。
来到山前不禁惊讶于眼前新奇壮观的场景,原先的山路,陈旧的山门都消失殆尽,山脚下低缓的山地被开凿,铲平。重新修建的山门,古色古香,十分壮美。穿过山门拾级而上是殿前广场,广场上游人如织,喧嚷,欢笑,使群山沸腾。广场中央是高出的多边形平台,用汉白玉的雕栏围成一座别致的舞台,一些大人和孩子在上面尽情地玩耍嬉戏,横亘广场东西是玉带河,河水澄碧清澈,锦鲤游弋,人们流连驻足,临水慕游鱼,几座玲珑的玉带桥跨卧小河,桥上不时有人依栏留影。从桥上穿过便是二十四节气的图文柱石,矗立广场两侧,为广场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
前面就是雄伟的尧帝庙,即唐尧文化博物馆,巍峨壮阔,气势磅礴,大殿是仿唐代建筑,木质榫卯结构,四周是挺拔的廊柱高高擎起庑殿式的重檐顶,檐下是苍劲的“唐风尧德”古朴的巨大匾额。殿内是高大的尧帝塑像,四周墙壁是上古传说故事的彩绘,塑像和壁画前尽是观摩和朝拜的人群。殿前有东西配殿,构成完整的庙宇建制。
大殿后是八卦亭,亭两侧是人们休息的长廊,休息片刻,就该上山了。如果你有足够的体力,可以直接登上山顶,体力不济,每攀一段路就有休息的平台供人们小憩。山顶有小广场,可以从山前攀登而上,也可乘游览车从后山缓坡直接进入。广场上人头窜动,游客的嬉闹,小贩的叫卖,显得格外热闹。广场上的唐尧塑像,彪悍,魁梧,威严耸立,俯视众生。
山后的半山腰传来缕缕佛音,那是诵经的声音,委婉柔缓地在山中飘荡。苍松翠柏间红墙碧瓦的寺庙掩映其中,这便是著名的灵源寺了。据《大清一统志》载:山半有灵源寺,山上有井,可以窥晓月。“灵源晓月”为唐县古八景之一。灵源寺原为圣母祠,建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后改为寿圣祠,是唐代武则天为追念尧母庆都养育圣祖唐尧功德而修建,现存武后供养的巨型佛经碑五通。可不知为什么大殿的匾额是观音殿,殿内供奉的并非尧母,年代久远,大概无从考证。
夕阳穿过松柏浓密的枝丫,给庄严的庙宇镀上一层辉煌,使金色的屋脊更加肃穆,沉静,翘动的飞檐更加灵动,鲜活。使飘动着烟火的香炉,铭刻史料的碑石更加神秘。几只鸽子从容地在斗拱和古朴的雕栏画栋间灵活的跳跃,翻飞,“咕咕”地叫着,衬托着寺院的幽静。
几位土黄色僧衣,绛色袈裟的僧侣,在香客和游人间有序的穿行,准备着例行的法事,一阵忙碌之后,庙内佛像前,众僧侣庄严肃立,双手合十,口中诵念,主持敲动檀板和木鱼,清脆悦耳,和唱着舒缓的乐音。
门外一帘之隔,几位善男信女,静立合掌,口中轻吟,一脸虔诚。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夹杂在人群中,学着大人的样子,见我举起相机拍照,便怯怯地望着我,满脸羞涩。
山前是熙攘的人流,穿行的车辆,叫卖的小贩,诱人的风景。山后是肃穆的庙宇,袅娜的香火,飘渺的禅音,僧众信徒的虔诚,好像有一道看不见的藩篱把山前山后隔成两个世界,一边是浮世繁华,功名利禄,一边是遁世修行,修身明志。
太阳就要躲进西山,唤来几分暮色,给群山和翠柏浅施一层青黛,让它们更加沉稳而庄重,倦鸟归林,人寻归途,寺庙袅娜的吟诵渐行渐远,耳畔送进几声清脆的铃声,那是飞檐上的风铃在风中摇曳,震颤,发出悦耳的声响,推开烦乱的心扉,象一涓清泉流入干涸的心田,慢慢地侵入,润泽。又像是荡在平静心湖中的涟漪,一圈一圈的漾开,细微而清晰。又有几声钟鸣洪亮,浑厚,缭绕山谷,余音悠长深远,跌入俗世,消失在飘起雾霭的山中。
又想起几年前的冬天,我来到庆都山,那时还未开发,水光山色,自然天成,游人不多,不似现在的喧闹。一样的夕照,一样的禅音,一样飘动的风铃声。灵源寺也是香烟缭绕,也有燃起香烛的香客虔诚的膜拜。庙内一袭灰布棉袍的年迈的老尼,守在门旁动作迟缓地整理着香烛,一只黄狗很安静的趴着,伴在老尼身边,眯着眼睛,好似也进去了佛的世界。这次到来没能见到那位老尼,见到的一只狗也不是从前那一只,偌大年纪的老尼,现在可安好?不知为什么每有琐事牵绊,每逢烦乱和苦痛侵袭,总会想起那幅安静祥和的画面,总会想起佛音中彳亍在山间沉寂下来的心境,周身顿觉清爽,一切释然。
我不信佛,也不信奉所谓因果,可我崇尚佛家的慈悲为怀,敬畏寻求善念的佛心。我喜欢修身参禅的意境,喜欢缠绵悱恻的袅袅佛音,喜欢庙宇飞檐上“叮当”作响的风铃,喜欢回荡在山谷中警示俗世人心的钟鸣,喜欢人生修行中禅韵的博大和空灵。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9:月饼与嫦娥
这些年,每到中秋节,亲朋好友都会热烈的互致短信,热情洋溢的祝福和祝愿的话,让人心里幸福着,愉悦着。除了这些幸福的话语外,互送月饼也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了,提溜着大小不一、五光十色精美包装的月饼走亲访友。
有时,感觉不送上个一、二盒月饼,这个节好像没有过好似的,心里多少有一些惆怅,甚至不安;似乎这几块月饼就是传递着信息的媒介了。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晚上,孩子们会围住爸爸或妈妈,在他们身边转圈圈,看看他们手中能变出几块月饼来,那时的月饼可是稀罕物。有时,孩子们只能分得半块月饼,放到小嘴边先舔舔,然后再吃,掉到地上的渣儿,也会飞快捏起,吃掉它。
月饼好吃,是因为它很甜,很香,那青丝玫瑰的,冰糖的,枣泥的,尤其那个五仁的月饼,更让人增加了遐想的空间,美不胜收的感觉迅速传遍身体每个部位。
孩子们聚在一起时,还会攀比着,这是会小心翼翼拿出来,吧嗒着嘴;人越多,吧嗒的越响,这样的好奇心会持续很久,优越感也会因这块月饼而升华,孩子们眼睛已不在关注他的什么优越感了,关心是那块月饼什么时候吃完,吃完了以后是否还有,会是什么馅的。其实,孩子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月饼和人并联起来了,月饼还是那块月饼,可是人的威望值高了,高的几乎能在孩子中呼风唤雨了。不过,嫉妒的孩子也有,趁着别的孩子没有注意时,飞奔回家,翻箱倒柜找找有没有故意藏着的月饼,那怕是一小块也好,也算有了战胜别人的资本,后来,没有结果是必然的了。然而,最终也不会因为这块月饼而彻底沮丧,缺憾总会有,但不会带来终身的遗憾。
不过,真正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围在奶奶身旁,听上一段嫦娥奔月的故事,奶奶把漏风的牙使劲兜着,语速总是放的那么慢,像是自言自语,仿佛诉说着昨天刚刚发生的事,又像是她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又像是她向丈夫倾诉懊悔后,期盼夫妻重圆的生动场面。这个古老的爱情神话,让懵懵懂懂孩子们还是知道一些中秋节,月亮,月饼,嫦娥,后羿神话中的人,物与事;人世间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那份情感。当故事讲完,奶奶仍然沉浸在团圆的幸福中时,孩子们的目光已经集中在了奶奶手中没有吃的月饼上了。
年年的中秋节就像讲述这个古老神话故事一样,不停的重复着,我们也会不厌其烦地传给下一代,月饼还是那样的月饼,孩子们更加幸福地把各式各样的月饼咬上一口,还会大声说道,不像你们大人说的那么甜,那么香。嫦娥仍然是神话中的嫦娥,孩子们会齐声问到,她为什么偷吃药,上了天。
这些无法回应的问题,大人们也在朦胧着那、或许在思考着。
心说:小时候过中秋节,嫦娥的故事根本听不进去,心里老想着那块月饼;现在过中秋节,月饼根本吃不下去,心里老想着那个嫦娥。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10:今夜我将敬月
文/杨全富
临近中秋节,那一轮月亮就更加的明亮,更加的浑圆。当一袭黑色的幕布在天边渐渐拉伸开来时,夜就悄然间降临在这座我栖居的小城里。站在阳台上,看着渐渐失去光泽的天空,我怅然若失,然而这伤感还没有酝酿太久,月儿这个精灵已经从山边努力的探出了头,在云朵之中若隐若现。不一会儿,月儿就冲破了大山的笼裹,悬挂在湛蓝的天空里,那清冷的月光霎时间洒满大地,给这个无边的宇内增添了一丝生气,一些活力。看着眼前柔柔的月光和黑魆魆的大山,忽然间,时光仿佛倒流,儿时中秋敬月的场景一下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小时候,由于受地质条件的制约,老家的人们并不富裕,吃的都是自己地里出产的玉米等粗粮,在天旱的日子里就连这粗粮都会断顿,只好饱一顿饥一顿的,那时候,生产队组织电影队到村寨中播放电影,从黑布勾边的白色屏幕里我们看到了雪白的大米,这让我们这些小孩垂涎欲滴,吃一顿大米饭就成为我小时候的最初梦想。7岁那年的春节,父亲凭关系买来了几斤大米,那一年的除夕夜终于吃到了用大米熬成的粥,那香喷喷的味儿至今令我回味无穷。那时候母亲每天都要到地里去劳作,虽然我们年龄还很小,但是也要力所能及的帮助大人们干活,喂猪放羊干家务是我们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清晨忙完家务之后,我们几个邻里的孩子都要相邀一起将家里的牛羊赶到几里外的草坪里去,那里霎时成了欢腾的乐园,我们在林间小径上飞奔,手里拿着折断的树枝,学着电影里的人物互相击打,有人不小心被打着了,这时是绝对不能哭的,不然会被同龄人们耻笑。回到家里,带着新增的伤痕,大人们也从不过问,就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我们懵懂的成长着。
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节,因为可以吃到平时从不敢奢望的食物,在节日这天,大人们忙碌起来,我们几个小孩也在这时守住了狂野的心,静静地聆听从厨房里传来的锅碗瓢盆碰撞时发出的声响,当母亲喊吃饭时,我们一下欢呼雀跃起来,快步向家里跑去,在桌子边占领最佳的位置。每一年过中秋节的时候,母亲早早的起床,从房梁上取下平时舍不得吃的腊肉,将肉皮烧软后开始烹煮,父亲挽着袖口,剁肉、择菜、熬油,一刻不息的在锅台边忙碌,我们几个小孩则聚集在土灶前烧火,中午时分,我们围坐在桌子边大块吃肉,喂饱那早已渴求油分的肠胃。吃过饭后,我们就盼望着夜幕快点降临,因为那才是中秋节的高潮部分。每年的中秋这天,夜晚仿佛来得特别的迟,我们差不多是在焦急的等待之中度过。当暮色在我们的期待下笼盖住山巅时,天空中的云朵已经在山背后还没露脸的月光照射下发出淡黄色的光辉,这时,父亲已将一张桌子放到了房屋的最高处,桌子上摆放满了自产的水果与诱人的糕点,在桌子的两边点上了省吃俭用后买来的两只白色蜡烛,烛光在风中轻轻的摇曳,照亮了桌上的食物,反射出一道奇异的光芒,格外的诱人。此时我和弟弟们已经早早的跪在桌子边,等待那一轮明月的升起。在一段难捱的苦等后,月亮才慢吞吞的从山边升起,月光斜斜的照射在大地上,原本热闹的乡村一下仿佛进入了梦乡。在清幽的月光照耀下,充满了祥和与宁静。远处的山峰也显露出其粗犷的身影,像兽的脊背连绵不绝的向前奔去。我们虔诚的磕着头,在心底用本民族嘉绒语反复的默默祈祷“自拉桑桑,呢样得思一锵,自拉桑桑,得西额桑也即……”大意就是:“月亮光光,让我与你一样美丽;月亮光光,让我每天都快乐;月亮光光,让我家乡繁荣昌盛……”其实那时候,我们几个小孩的眼光一直扫射着桌面上的食物,心里一直默默的数着桌上月饼的个数,计算着等会儿能分到多少个,祈祷的语言只是为完成任务敷衍塞责而已。月亮已升得很高,敬月仪式终于在我们的“虔诚”下完成,父亲又爬上楼顶将桌上的食物端回家中,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桌上敬完月之后的各种糖果,满屋只剩下我们吃糖果时发出的声响,满脸堆着幸福的笑容,更显得其乐融融,家人们尽情的享受着这天伦之乐,夜已深深,我们带着满嘴的余香回到床上,走进甜蜜的梦乡之中。
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足了,一盒盒包装精致、馅儿多味美的月饼却再也已不能吃出原来中秋之夜的美味,再也不能勾起我的食欲,只是象征性的吃上几口,我想这也许就是家乡人所说的“惯坏了“的结果吧。不过,我想今夜,我要延续父亲的敬月仪式,与家人一起等候月亮的升起,再念念故乡人的喃喃祷告。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11:难忘的中秋节
文/陈俊安
今年的中秋节过得最特别、最难忘。因为今年的中秋节,我和老师、同学在微信里进行了对诗活动。
吃早饭时,妈妈对我说:“你准备一下,晚上九点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举行对诗活动,描写月亮的,老师一句,你们一句,如果对得好,老师有红包奖励。”听到这个消息,我既高兴又担心,马上向姐姐借来唐诗三百首,找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还不放心,又上网查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经过几个小时的准备,找到了很多描写月亮的古诗,万事俱备,就等“对诗活动”开始了。
晚上九点,人到齐了,活动正式开始,老师出:“明月几时有。”我答:“把酒问青天。”虽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答案,可由于输入慢,答出来已经排第五名了,老师又出,“小时不识月”,我答“呼作白玉盘”,又因为输入太慢,这次竟然排到了20名以后了,又对了几首,还是排在后面,这怎么行呢?像这样,永远抢不到第一。怎样才能抢到第一呢?我想起老师平时对我们说的,“遇事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从容应对。”我冷静下来,想到一个好办法:既然我输入汉字的速度慢,为什么不用语音答呢。这时,老师又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我马上就答出了“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次我终于第一了。看来,这个办法非常有效,就用这个办法。这时老师又出“峨眉山月半轮秋”,我答“影入平羌江水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陪我度过了一个特殊、难忘、愉快的中秋节。
对诗活动结束了,我们又抢了红包、唱歌……一直玩到很晚。今年的中秋节真有意义啊!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12:“快乐”的中秋节
文/廖涔汐
我想在大家的心目中,提到中秋节一定都非常快乐。那为什么我的“快乐”要打双引号呢?来看看今年的中秋节我是怎么过的吧。
今天是中秋节,别人团团圆圆吃月饼,而我却在朋友----杨林熹家。爸爸妈妈今天有工作,不能陪我过中秋节。我和朋友的家人切了月饼,一起欣赏圆圆的月亮。我走到窗前,望着皎洁的月光,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月圆年年相似,你我岁岁相盼。那满天的清辉,遍地水银,便是我对爸爸妈妈思念的目光。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可是爸爸妈妈却还在辛苦的工作而不能陪伴我,我想他们一定也在思念着我。突然手机有短信声,我打开一看是妈妈发来的:“亲爱的宝贝,对不起,不能陪你过中秋节。我们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我们会尽快处理完工作来陪你。不管我们在何处,我们三个人的心是永远在一起的。爱你!”我能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我的心里也很爱他们,虽然这个中秋我们一家人没有聚在一起,但在我的周围永远都有一股暖暖的爱包围着我。
这个中秋的夜晚,我并不孤单,有朋友的陪伴、有爸爸妈妈的爱,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13:秋味儿
中秋节过去两天了,晚上看月亮,她又开始残缺了,路两旁的树叶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快掉光了,这该是秋天气息最浓郁时候了。
以前在家乡的时候,总感觉每个季节的特点都很鲜明,譬如一想到春天,就会想起清晨潮湿的露水和土腥味浓厚的空气,以及布谷鸟的轻啼和杨树上掉落下来的嫩绿的穗子;夏天,特征便更明显了,是个由于暑假而可以使人尽情玩耍的季节,记忆中隐约有个大街上到处跑的孩子,玩水弄的满身湿,那就是我;冬天,银白色无疑是主色调,雪固然是我所喜欢的,可更吸引我的却是那鞭炮声中诱人的年味儿。
如今我身在异乡,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了,可总是觉得这秋天还不是百分之百的纯正,似乎少了点什么,跟记忆中的秋天有那么一点微小的差异。于是我开始在安静之中思索、回味记忆中秋天的样子:寒风、枯叶、潇雨、月明……然而这些其实这里也都有,我只好责备自己的敏感,而随其自然了。
上午跟老同学聊天,问他在忙什么,他说在帮家里干活,玉米收获了,正是忙的时候。于是我终于想起这异乡的秋天缺少的是什么来了:秋味儿!那娇润饱满的玉米在地上滚成一堆散发的草香味儿!真正的秋天,光有寒风落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那收获季节特有的味道才行。于是我又不得不回想起在家过中秋时的情形来……下午回到老家,便开始为晚餐忙碌,杀鸡沽酒,走亲访友,互相送去佳节的祝福。晚餐是最幸福的时候,一家人围绕着一张桌子坐下,热气腾腾的丰盛菜肴满满的挤了一桌,男人尽情畅饮,谁都不用再像往日应酬一样劳费心思劝酒、逃酒,席间聊的是幸福的家常,往日缠人的琐事丝毫不能削减欢快的气氛,似乎整个世界都在此刻停止转动,让所有的中国人尽情享受节日的幸福。
吃的差不多了,大人们继续唠,而我总是会一个人走出门外,静静地欣赏起月亮。每年都如此,月亮总是在这一天最圆,而我的心情也总是在这一天最轻盈。胡同道里漆黑而安静,家家户户都在吃团圆饭,阵阵笑声不时传来,窗户里闪耀着幸福的光亮。我闭上眼睛,缓缓地深吸一口气,呵,正是玉米收获的时候,玉米淡淡的清香里混杂着些许秸秆燃烧的烟味儿,空气微寒,褪去了夏天的燥热,却又不至于冷的让人打颤,在这弥漫的味道里,充斥的,是收获;在这清爽的月夜下,蔓延的,是团圆,这便是我最陶醉的时刻了……
从恍惚的回忆中醒来,我在没有乡的城,自然便没有那乡下才有的玉米,那农村烧出的烟。沿着油亮的柏油路走了一晚上,也找不着一处堆秸秆的垛、晒玉米的摊。是他们晚上都回家了,还是我寻找的根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梦?恐怕我不能责怪这都市太没有情调,有些事物只有在特定的某个地方才能引起感悟,有些感情离开了她归属的地方,容易变得不再纯真。
我怀着那份对家乡的秋天的思念,目光游离在这异乡的郊野,秋天仍旧是秋天,而浓浓的秋味儿,荡漾在心底里……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14:中秋节
文/娄黎琪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继春节后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处于整个秋季的中间,所以叫中秋。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代表着团圆。
中秋节有个习俗,就是每当中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送月饼。在外的亲人都会回到家乡,以求团圆。而这天的月亮也是一年中最圆的。到了晚上月亮升起的时候,人们会在院子中央的桌子上放些月饼、板栗、核桃等,朝着月亮的方向拜月。之后大人们赏月、聊天,小孩们戏耍、打闹。
今年中秋前,妈妈买了几盒月饼和一些礼品送给了爷爷奶奶和亲朋好友,互祝中秋快乐。
中秋节到了,每家都喜气洋洋的。街道上,汽车行人川流不息。可热闹啦!
晚上,妈妈准备了花生、毛豆、板栗、核桃、橘子、梨和月饼。全家人一边吃月饼和水果,一边赏月。真是开心幸福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