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大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长大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长大的散文1:半亩方塘

文/章铜胜

在长江南岸的圩区长大,从小就习惯了看水。江南的村庄,是浮在水上的,仿佛是要随着江河湖塘的水一起沉浮似的,那样灵动,那样可亲近。那些江河湖塘,就在离村庄不远的地方,进进出出由不得你不去看它们。沿湖徐行,从桥上过河,停驻在塘边,或是远望长江,与之日夜的耳鬓厮磨,看得多了,对于它们的禀性,也就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掌纹一样。

长江的水终年长流,永远奔腾不息,即使到了冬天,在江流稍显平静的表面下,也是暗流汹涌,站在江边,你能看到近岸处一个个的漩涡在不停地旋转,看久了,会眼晕。村东的湖,有数百亩之广,有时轻波微澜,有时会卷涛堆雪,但从来都不会消歇,水波轻拍慢抚,湖水大概也是恋岸的。圩区的河多,但河面大多不宽,水满时,可与岸平,但水流始终是平缓的,到了秋冬季节,白水瘦,岸草黄,水面更是清平如镜。

圩区多水,而我,像湖水恋岸一样恋恋不舍的,却是村口的那半亩方塘。

方塘不大,一分为二,上大下小,村里人习惯称之为大塘和小塘,大、小塘的中间是一条平直的用青石条砌就的塘埂,只有十几米长,青石塘埂是出村的唯一的路。大塘上有小溪,除了冬季,溪水常年不断,塘水也是清可见底的。塘水清洁,不染尘埃,除了云影天光外,终年在半亩方塘里徘徊不去的,只有塘边房舍和树木的倒影了。

从上学时候开始,我每天进出村庄,都从那半亩方塘边经过。彼时,我的小小的身影,大概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们一样,在半亩方塘里,也是徘徊复徘徊的吧。只是他们的身影忙碌,而我的身影略显悠闲和轻松一些,不知道那半亩方塘是否记住了那些或忙碌,或轻松的身影。

半亩方塘也有着它的热闹。半亩方塘的热闹,是属于乡村的热闹,不喧嚣,也不杂乱。晨光曦微,塘影仍然灰暗难明的时候,是村子里年纪稍大的婆婆、奶奶们的热闹。她们提着菜篮,拎着米篓,来到塘边,石埠上就响起了洗菜、淘米的声音,她们的动作不快,激起的水声清澈,她们絮絮的低语,简短而又匆促,很快就消失在天色的灰蒙里,她们要早早地为一家人准备早饭。

东方初白,霞光渐红时,半亩方塘的热闹显得欢快起来。浣衣洗被的姑嫂妯娌,抡起的棒槌铿锵有力,扬起的水声也是欢快轻松,更欢快的恐怕是她们的欢声笑语。此时,若是你从塘边过,不自觉地就会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脚步也会轻快起来。我常穿过这样的欢快,背着书包匆匆地往学校赶。

午后的半亩方塘,是安静的。几只鸭子结伴游过如镜的塘面,在背后留下一条条如八字分开的波纹,云影也在荡漾开来的波纹里聚散,仿佛不安的样子。大概鸭子也觉出自己搅了一塘平静的不好了,它们快快地游进了塘边的树影里,在靠近岸边的地方停了下来,然后扭头看着塘面渐渐平静下来,看着塘里的云影依然悠闲地来去。

如今,半亩方塘和塘中云影,只能在梦里了。

关于长大的散文2:我要长大

文/love小糊涂神

期待我的羽翼丰满,到时就可以保护我爱的人。

小的时候想长大,认为长大后可以不再上学,不再每天晚上写着好似都永远都写不完的作业,不再担心期末考,不再害怕老师。认为长大后可以随意的去吃那些父母眼中的不健康食品。认为长大后可以像妈妈一样,在脸上画着美美的妆,踏上好看的高跟鞋,潇洒地出门。认为长大后,可以赚好多好多的钱,买好多好多自己喜欢的东西。认为长大后可以找到个像韩剧欧巴一样很帅很帅,和父母一样爱我的人。认为长大后……

似乎,没有人告诉我们长大后也会有烦恼~我选择了一个必须每天学习,与时俱进的科目——俄语。一旦荒废,便再也无法拾起。我不再担心考试,不再是那个远远地看到老师,害怕和老师说话转身就跑的胆小鬼。可我,却不能不为了自己的未来停止学习。我可以在大学住校期间随意的吃着那些父母禁止的事物,却每天都在想念家里的菜香。不再喜欢外面或精致又或新颖的菜肴,只有在家中才能吃到熟悉久违的味道。即使偶尔馋嘴,也会选择打包到家。好似,仅仅是因为换了个装菜的盘子,却像是找到了合适的风,将堆好木材的火堆烧的更旺。现在的我可以参照的美妆视频将自己化的花枝招展,却发现自然才是最美。那些视频中美丽的装扮,在现实生活中好似浓墨重彩的小丑,总是显得有一丝格格不入。大学期间,凭借着自己的爱好主持赚了一些零花钱,以为自己已长大可以在过节拿自己赚的钱给父母买礼物,可以随意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把重心从学业偏移,还险些荒废。多亏麻麻的及时制止,才猛然醒悟当初兼职的目的是成长,是见识社会,是学会沟通,而不是将爱好拿去赚钱,而不是在宝贵的大学时光最应该学习的阶段,想着赚钱。无论我们以后能否从事符合大学专业的工作,大学的学习和证书都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代表。我们都在成长的过程中走管很多弯路,即使周围的家人朋友老师一再提醒,可我们还是凭借着青春的那一股莽撞,向着自己认为的路走去,直到撞到墙上,撞得头破血流,才能明白当初那些劝告的含义。才理解自己年幼无知的可笑。可是不去真正的经历,我们又怎么真正的了解社会呢?早一点摔跤总比一路平坦来得要好。有了低估才能有我们都听过很多道理,喝过很多别人熬的鸡汤,却依旧不明白自己的路该如何去走,才可以不摔跤。渐渐地我们发现原来那些道理,那些鸡汤,都只是给你说了一通废话,却没有真正的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成长不是别人教出来的,成长就像你在行走过程中,别人告诉你前面有一个坑不要再往前走,可是你偏不相信,直到你跌进陷阱摔得很惨。等到下一次,你就一定会懂得绕路走。我有一位朋友,大家都管他叫公公,因他演过话剧里面皇上身边的公公,非常有趣。我们在私底下就一直这么叫着。他比我大两岁,却比我成熟得多。那时他跟我说:”痛则通。你现在还只是经历的太少,等到你的经历多一点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之后的每次经历过失意、难过、对一些事情无能为力的时候,这句话就会在我的脑海中想起。这时我就会安慰自己,既然我们都要长大,既让我们不能在父母的庇护下安然的一辈子,既然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跌宕起伏的,那么早一点经历这些事情,我就会早一点成长。成长到有一天我足够强大 ,强大到可以不再让我爱的人操心,可以保护她们~可以改变我爱的人的生活,改变那些不如意的地方……

关于长大的散文3:往事淡淡如风

文/姜诚成

时过,境迁;长大,变老。有些记忆却一直都在,不曾丢失。

小时侯村委的院子有一个圆月亮门,连通着村幼儿园。周末时和弟弟偷偷溜进去荡秋千,玩沙子。门两侧有两棵高大的金银花树,素白灿黄的花,淡幽芳香,我经常会在树下停留,小小的心里怀揣着似金银花般的希望和宁静。

不远处有一些菜地,夏季需要浇水时那窄窄的沟渠便淌满了清清凉凉的水,我便蹲在那儿看水,犹如注视着一条流淌的小河,流淌着简单的幸福欢畅,流淌着童年的寂寞惆怅。

那年,我九岁,弟弟三岁。

学校的操场上,黄昏时会出现两个人,或并排走或坐在草地上,瘦成一道闪电的他竟然可以轻松完成后下腰,而看似柔韧的我,连体育课上基本的前滚翻也难以及格。我笑他黑,他笑我笨。

每年冬天,手都会起冻疮,那一次,收到小小的魔力手套,黑色的温暖牌小手套而已,却令冻疮自此彻底退出了我的冬天。

那年,我十九岁,他十九岁。

产期拖了二十天,催产针打了两天,最难熬的时候妮子在身边帮忙按摩着双腿,一直没机会告诉她,轻一点呀,真是弄疼我了。

终于和女儿见面。我问护士,孩子怎么不哭呀,护士朝女儿脚心轻拍了几下,清脆的哇哇几声后便懒得搭理我,安安静静躲在抱被里。坐上轮椅抱着女儿,护士推我出了产房,公公、婆婆、爸爸、妈妈和他,站在电梯口,像迎接一位凯旋的将军,公公的第一句话:诚成,辛苦你了。

那年,我二十九岁,妮子二十九岁,公公五十六岁。

奶奶躺在床上好几年,见着几个晚辈,只会哭而说不出话来,想起多年前她得意地推着小孙子去学校玩儿,我每次都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个漂亮的小孩儿是我的弟弟。

奶奶还有姥姥,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她们相信上帝是善良、仁爱、怜悯的,她们唱着好听的赞美诗,向往着喜乐——即使喜乐中也有苦难。

今年,我三十六岁,阳光温暖,黑夜静美,好像也懂事了点儿,可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不在了。

有时候会忆起姥姥的话,行走于尘世间,要谦卑自在的活,要保有一份低调平和的情怀。我说,我会努力让心清明。往事如风,当风起时我将用心细数这光阴的故事……

关于长大的散文4:长大·母亲·女儿

文/潘晓红

(一)

我的家在“城南春天”小区,紧邻的是长江大学,简称“长大”。小区里有我年近八旬的老母,长江大学是我女儿的母校。

退休了,人闲了,在外地工作的我回家的次数亦多了。常想母亲年事已高,每次回家零星地给她买一些七七八八的衣服和皮鞋,可每次回家一看,总不是那么一回事。几件布衫,一双布鞋,穿在身上不那么中看。嗔怪中才知原来衣服鞋子多了,人老眼花终难得找,便老是穿手头的。

要说不缺穿也的确是的。九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买的,只要是稍像样的衣服,舍不得穿,也舍不得扔,倒像是留个念想或是收藏似的,小小的卧室连衣柜带包裹,居然衣满为患。

从买衣购鞋改为买水果。哪知苹果梨子硬了,稀落的只剩下一颗半的门牙怎么奈何了它?葡萄呢?酸!柚子也就别提了。望着母亲晃动的脑袋,我怅然了。

记得小时候憨憨的我总认为大人是不吃零食的。在缺吃少穿的年代,一颗糖,一粒花生,一个橘子都是那么的稀有。在偶有品尝时,总是问母亲吃不吃,一贯的回答是不爱吃,这就形成了很长时间的错觉。及至成年了,自己有了小家,忙碌中恐怕是也忽略了母亲,纠错也未必。她在这一边,我在那一边,每每母亲打电话来长长短短地问,还嫌多余和唠叨。

今年回家发现母亲似乎有所不同,腰背不那么挺直了,爬楼道也得走走停停,为的是中途好喘上几口气。黝黄的脸,昏花的眼睛,稀疏的头发,瘦削的身形。她是那么的苍老和弱小,你不会相信她曾经的年轻和美丽——她的乌黑的大辫子,微卷曲的刘海和大蓝花朵的连衣裙,还有她那饱含故事的双眸,和她银铃般脆的《九九艳阳天》的歌声。我曾绕着母亲的膝盖学跑,抓住她的一只食指蹒跚地同行。在我拿出课本第一次找她抽背“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这一课时,她的形象是那样的高大而威严,这是我忘不了的她。

如今回家,在我拖着行李箱走在楼道口时,母亲那样热忱主动地对陌生的邻居介绍说:“这是我的女儿。”语气中的自豪,让我顿时感到自己的高大伟岸,仿佛是一棵树,一堵墙,甚至是一座山。她忘记了,忘记了我儿时甩着大鼻涕的庄庄丑事,忘记了我曾经是如何地弱小,如何地依赖于她。这是她忘记了的当初的我。

终于领悟到了岁月无情。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春夏秋冬、花开花落,它们会带走一个人的青春美貌智慧和灵动,带走以往的荣辱是非,带走全部的喜怒哀乐。常闻“光阴似箭”,也听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概叹,想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突然觉得这个遗憾绝对不能有,对于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有。这不是钱能解决的事。和以往不同的是我决定陪母亲住几天。

那几天的日子是那样的富有。我和母亲徘徊在小菜场,挑选着那些一煮就烂的小菜,去超市买她能喝的牛奶,去小吃一条街请她过一个她认为的奢侈的早。锅盔咬不动,连包子馒头也困难,就吃馄饨吧。看着她像小孩子般如花的笑容,我释怀了,我的陪伴显得那么的有意义、有价值。

(二)

又回娘家了,母亲领着我到临近的长江大学校园里散步。长江大学,是我自己女儿的母校,每年前来探望也总有那么几次,但终因工作繁忙从来也没有细细地游走校园。

那一天,我和母亲在长大里徜徉,看见了高大的教学楼耸立在葱茏的绿树中,规范的实验室,宽大的塑胶体育场,和蓬勃向上的学子们。阳历十一月,已经入冬,校园里花不多,满眼都是绿。一篷一篷的竹子遮天蔽日,爬山虎铺绿地面又爬满墙头,桑树弯曲的枝条上长满了巴掌大小的绿叶子。母亲像导游似的饶有兴致地解说:“这是东校区,那是西大门,夏天这里扑满了栀子花香,那边是桂花苑。还有社团基地,研究生会……”母亲如数家珍地絮叨着,我唔唔地应答着,尽情地感受校园里的古朴和静雅。

眼前半黄的草坪散落地布局一些造型的石头,怪石嶙峋是微型景观,还有一类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远古的石头,最引人注目的一块褚红的巨石,上面雕刻着的几个绿色的篆体大字——“长大长新”。我伫足片刻,心中升腾起一些祝愿。

前方,绿阴中有长廊,有门洞,曲径通幽。四处有专注学习的孩子们,有趴在草坪上小声背书的,有靠在柱子边旁若无人地高声朗读的,有坐在石凳上共同研讨的……

这是一所不大的老学校,应该是七十年代末建校的吧,原校名是江汉石油学院,主打专业是石油开采。坐落在荆州这毫不起眼的小城市里,建议女儿上这个学校,并不是因为就近方便,还是源于石油的魅力。这辈子做了石油人,嫁的石油郎,生个娃就让她做个石油娃吧。

一拐弯,母亲说:“走小路吧。”我俩顺着落英缤纷的小道走着,路边密密地开着细小的粉红色的辣蓼花。母亲指着一株琵琶树说:“看,琵琶树很特别,冬天开花,四、五月果实就熟呢。”

母亲是知识女性,知道的很多。不过,这时我没有兴趣观望琵琶树,而是关注到路边的一遛告示展牌。有画展的,有音乐会的,有英语辩论会的,有艺术节的,有考研讲座的……林林总总、名目繁多。

突然,听到了渺渺的歌声,母亲把我领向一幢红楼。在红楼的一角,我看见高高的阶梯由上至下地排着整齐的合唱队伍,学生干部在下面指挥。他们的歌声那么和谐,是分声部合唱。听着听着,连我这个专攻声乐两年的人,居然诧异了。“是艺术学院吗?”“不是,艺术学院不在这个校区。”母亲的回答让我匪夷所思。

在红楼的另一端,我看见了练民族舞的女孩子们,还有一对一对练国标舞的少男少女。他们互相切磋,学习的气氛很浓。我们走向西大门。母亲说:“每天有三个小男孩在这里跳街舞,不知道今天来了没有。”说话间我便看见了他们那洒脱、俏皮的街舞。我回头望望运动场那奔跑跳跃的矫健的身影时,我对母亲说:“长大长新。”母亲看看我,若有所思。我说:“我看到了这个校园的朝气和活力。”母亲笑了。

夕阳的余晖给校园里的树冠镶了个金边,我和母亲共同融入在这样的美妙里。漫步中,我神思飞扬:这是我女儿走过的路,那是我女儿坐过的石凳……想着,眼前便浮现着女儿顽皮甜美的笑。母亲说:“我天天都到这里来练太极。这里的孩子真好,脱下的衣服忘了拿,总有人送来;在校园里走,总会有热情的招呼和搀扶。这些孩子们没有嫌我老,没有嫌我难看……”一丝幸福从心底漾出。我庆幸我的母亲在我女儿毕业后,能从这些不知名的学弟学妹身上得到些许的快乐和温暖;庆幸女儿能在这样的真善美的摇篮里成长并为之感到骄傲。我想,母亲呼吸到这样圣洁的空气定将会健康长寿;女儿从这里走出,一定能把根深深地扎在油田,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长大走进了我的心里,她那一方热土令我神往。长大,我感谢你!

关于长大的散文5:长大在月明之夜

文/米丽宏

小时候,山村的中秋节,总是很隆重。

秋忙的缝隙里,家家都打月饼;十五晚上,村里请一场电影。大人孩子,在打麦场的月光里,一边吃月饼,一边看电影,再偶尔望望头顶的大月亮。

那晚的电影,不怎么好看;当空的月亮,却橙黄、圆满,一派清明平和的光,很魅惑。我看同伴儿,对电影也有些厌气,两人耳语着不如去看月亮,随即离了电影场。

走了一段路,嘈杂和喧闹,渐渐淡了,迎面是一派澄澈的寂静。月光白得有点润,光滑的、却又是毛茸茸的,好似是霜的温度和姿态,可以用手摸到它的凉。侧头看同伴,周身晕染了一层白绒绒的光边,有一种忽然间长大了的妩媚。

我们走过一段田野的小径时,眼前开豁起来,一片平整的灰茫茫。若在白天,可以看到庄稼们蒙了苍灰的绿,妖娆、颓废,带一股奋不顾身的劲头,往秋深里奔跑。此刻,月光像蛋清,包起它们,抚慰它们安静下来。它们也真静下来了,好似沉睡于世界最幽深最静谧的核心。这慈爱味道的月光啊,它广大无边,包容整个世界:我们头顶那些稀朗的树枝,远处那颗棉花一样蓬松的大星星,立体敦实的房屋,细微清灵的虫鸣,就连我们,也一并被月光一缕一缕融化进它的蛋清里去了。

西天上那道银河还在吗?在呢在呢。伙伴说,看,那不是?只不过,我们现在看,它是横在半空,挂角稍偏的南北向。跟夏夜的正南正北一比,显然,它是被光阴给扭转了个角度,亮度呢,也被无处不在的月光给冲淡了。六月的银河,八月半的银河,像隐秘处的小秘密,在心里洞若观火。这是一种多么深刻的快乐。

我们穿过田塍,拐向村庄的小巷。在小巷子里,我跟伙伴道别,踏上自家的青石台阶。我没有即刻进门,站在高处,望望月光里小巷子黑白灰的色调,除了虫鸣之外,周围很安静。月光布置得安静,是透明的,但不空无,有一种薄脆的质感。

我一个人享受着这片透明,小小少年,身上似乎多了一层秋气。我索性走下台阶,再去踩踩月光,它简直有吸纳的力量,招手让我进去。我走进月色。踏在一个实实在在的寂静里,那密实的寂静像果冻一样,黏黏的,包裹了我。我再进去,一切来路似在我后面闭合。月光包裹住我,犹如一颗琥珀。

房屋的阴影处,是一块一块的幽暗,经了露水,潮润润的,蛐蛐儿叫得欢实,叫声没有损伤月光的寂静,倒流溢出月光的清明与澄澈。

那天我太享受那一世界的月色,一世界的寂静,一世界里独自一个人的自在自得。

多年以后,我一直喜欢着秋,或许是月明之夜给我的安然;而秋的季节语言,在我就是安静和明朗。我也实在喜欢月亮打开的季节之美,一季一扇面,折叠而出,不停流转。仲冬之月,大雪烘出一窝幽蓝,仲夏之月,绿柳轻抚一抹橘青;春天的月,被一枝梨花掩映得有香有色有静气;而月到中秋,一轮月,肥大莹润,放射出秋露的泠泠之光。

你看,一年四季的月亮,就给我这么多;我什么都不去做,就能领受这么丰美的馈赠。人生快乐,不仅仅是那些有目共瞻的事业和成就,更在于一颗对自然体察的心呀。

关于长大的散文6:爷爷的羊

文/关月楼

我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伴随我一起成长的是爷爷的羊。从我记事起,爷爷就在劳作的空闲时间养羊,放羊,卖羊,来贴补家用。听奶奶说,我不到一周时就跟着他们住,那时候没有奶水,我就靠吃一只母羊的奶长大,一直吃到六七岁。关于那只羊,我是有印象的。它始终是胖乎乎的,眼神平和,姿态悠闲,看上去和蔼可亲,它养育了一窝又一窝的羊羔。和别的羊不同的是,它头上没有角,看上去人畜无害。可谁要欺负它的孩子,它就会用光秃秃的脑袋和别人对抵,我就见过它保护孩子的场面,怒发冲冠,一往无前,简直就是拼命。后来因为溜进厨房吃东西,吃得太多,嚎叫了好几天,死去了。我那时还小,不太记事,奶奶说我当时抱着它哭,不让爷爷宰它。之后好几天,我不吃不喝,一个人在羊棚里发呆。也正因如此,我二十年都没有吃过羊肉。

稍大些后,我就开始放羊。每天吃完饭,就赶着它们去村子西边的河边,让它们自由自在地吃草散步,有时候口渴了它们还会自动去河里喝水。我和小伙伴们在河边悠闲地玩耍。有时候躺在草地上对着天空看浮动的云彩,有时候跳到河里去逮几只小鱼儿放在玻璃瓶里养着,有时候溜进附近的杏树林子里偷偷摸摸地摘一堆杏,揣到背心里,有时候点起火来烤红薯,香甜的味道让等着的孩子们直流哈喇子。那时候的生活就是简单,什么都不用担心,什么都可以幻想。那时候的天空总是湛蓝的,那时候的阳光总是明媚的。直到现在,二十几年后,很多时候我都梦见自己叼着草叶闭着眼睛躺在草地上,任凭微风拂过皮肤,任羊在我脸上嗅来嗅去。

当然,日子也不总是平静悠闲的。还记得有一次捉鱼儿忘了看羊,有一只吃了喷农药的草,看着它不停地往外吐白沫,吓得我们手足无措。好在爷爷及时赶到,才救下它的性命。还有一次几个人玩斗草,玩得忘记了时间,羊们自己回家了,我们都不曾察觉,回到家里免不了被爷爷故作严厉地训斥。还有几回,羊们趁我不留心时跑进了庄稼地,被人家主人追着跑,惶惶如丧家之犬。每到红霞满天的黄昏,我们就赶着羊回家,爷爷会在门口,检验羊吃饱没有,吃饱了我们会有一块糖或者一个故事的奖励,吃不饱就罚我们割草喂羊。所以我们忐忑地等他宣布结果,就像考试后等老师念成绩。他讲的故事都是劝人向善的老故事,情节很老套,但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儿。那时的爷爷,语气舒缓,平易近人,在小伙伴面前很有威望,虽然他没上过学,但不急不躁的性格,春风化雨的教导,让我们倍感亲切。

我外出求学后,不能再放羊了,爷爷把地里的农活交给爸爸,亲自照看羊。我初中毕业后,在家里积极地准备上高中。但爸爸见别人家的孩子都外出打工去了,辛苦一年可以挣不少钱,他就有了让我辍学的念头。那时候我已经从爷爷奶奶家搬到自己家里,天天接受爸爸的威逼利诱。他想让我去当兵,靠家里的亲戚把我留在部队。我不知道这样比求学好不好,只是觉得放弃自己的梦想实在可惜。人生就此一回,没有文化,不能读书,不能上大学,我不能想象会是怎样的日子。于是我就铁了心地反抗父亲。我从小就对他有种莫名的畏惧,但那一次我却决绝地违背了他的意愿。我不是奋起抗争而是选择无言的抵制,一连几天不吃不喝,整个人瘦得脱了形。爷爷看到我的变化之后心疼得不行。一问缘由,更是怒不可遏,把父亲痛斥了一通,临走时说孩子必须上学,你要不供他没关系,我有羊。从此以后,爷爷对羊更上心了。有时候到繁星满天才赶着羊回家,回到家里也不闲着,忙着把砍回家的草用铡刀铡碎。在爷爷的精心照看下,羊已经由原来的几只发展到了三四十只,出门时浩浩荡荡,很是壮观。爷爷就像封神榜里的姜子牙,拿着鞭子指挥着他的千军万马。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当然没有用爷爷的卖羊钱。爸爸后来转变了思想,在家里努力劳动,攒够了我四年的学费,而且给弟弟盖了房,娶了媳妇,我也大学毕业,在县城里有了稳定的工作,一家人生活上有了很大改善。也就在这时候,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不得已,爷爷才卖掉了他的羊。家里人都劝他,别太累了,去检查检查,他嘴上答应,却一直拖着忍着,直至告别人世。当时我听到消息后,沉默了很久,终于爆发出一声痛哭。他为这个家付出了许多,当我想孝顺他的时候,他却永远离开了我。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觉,让我痛彻心扉。

无数次地梦见他,我从梦里哭着醒来。无数次喝醉酒意味深长地想起他,无数次地泪流满面,可终究再见不到他慈祥的面容。他的羊也已经不在了,我每次面对空荡荡的羊圈,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儿时的时光和爷爷熟悉的背影。

后来我打算在城里买房,几十万的天文数字令人难以承受,其实就我家这种农村家庭,别说是全款,就是首付十几万也是天方夜谭。就在我一筹莫展时,父亲送我一个小包,里面竟然整整齐齐地放着五万,然后深沉地告诉我:“这是你爷爷留给你的卖羊钱。”

关于长大的散文7:笑,伴我长大

文/朱仪诚

“笑”有许多种,迷人的笑,灿烂的笑,爽朗的笑……有一种笑伴随着我成长,那就是妈妈脸上的微笑。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上幼儿园,妈妈把我送到校门口,正准备走时,我的小手紧紧拉住她的衣角,不肯放手,妈妈见我的手拉着她的衣角,便转身蹲了下来问:“女儿,为什么不让妈妈走呀?”“我,我想让你,让你留下来。”我的声音断断续续,很不连贯。“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不能再像娃娃一样,整天离不开爸爸妈妈了。”此时,我哇哇大哭起来,哭声很大,引来了许多路人的围观。妈妈一步上前,拿出面纸,替我擦去了眼泪,可我一直哭个不停,那时已经成了泪人。这时,妈妈微微一笑,用手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说道:“孩子,妈妈也应该上班了,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的,她在等着你呢!快进去吧!”妈妈的这一微笑让当时的我马上止住了哭声,我乖乖进了幼儿园;这一笑,让我变得快乐无比,从一个小“泪人”变成了小“乐人”。这个“笑”就是天使般的笑,令人陶醉的笑,也是最美的笑。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早上起床,下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差点就滚下去,爸爸看我摔倒不但没有扶我,还严厉地批评说:“下个楼梯都摔跤,路也不会走了!”他的一番话让我非常委屈,这时,妈妈迅速跑过来,把我扶起来,拍拍我身上的灰尘,温柔地说:“以后要小心啊!”这时的妈妈脸上又露出了会心的一笑,这一笑解除了我身上的疼,也安慰了我受委屈的心,这“一笑”作用真不小呀!

生活中的种种笑中,唯有妈妈的笑是我最爱的笑,也是最美丽而又让人陶醉的笑!

关于长大的散文8:我们约好一起长大

文/陈美惠

我该怎样写,才能描绘出我记忆中那个最真实的你?

你来过,又离开。突兀地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又突然抽身离去。小默,知道吗?你那无理的介入已经在我的心中开了一个大大的入口。如今你离开,谁来填补这为你而留的伤口?日里夜里,唯有思念汹涌。

二零零七年的春天,我的白日梦被一串不友好的铃声打破,电话那头你的声音激动得有些颤抖:“仔仔,青龙寺的樱花开了!你快来吧!”我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并没有在意你说了些什么。“知道啦——”我懒洋洋地回了你一句,便挂了电话。

今时的我才可以理解当年的你。我可以想象你推开窗户看到大片绯红色的欣喜,我可以想象你在青龙寺落满樱花的地上雀跃的样子,我可以想象你在打给我电话时激动得频频按错键的样子。想起你倾斜如瀑布的黑发,想起你在阳光下闪耀的明亮双眸,想起你那永远泛着淡淡粉红色的双颊,小默,你是个太可爱的孩子,我怎么舍得让你伤心?

那一个雨夜,你的电话自始至终都占线。我扑倒在床上,疯狂地撕扯着床单、枕头,以及一切我能拿到的东西。在第三十五个电话依旧占线时,我冲进了雨中,几乎是一路狂奔到你家。滑倒,爬起来;跌倒,站起来。

那夜我在雨中的呼喊必定格外凄厉,因为整栋楼的灯都亮了。不,应该说,除了你家,整栋楼的灯都亮了。我狼狈不堪地倒在你家门前。小默,别不理我;小默,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求你了,别像其他人一样离开我。

后来我才知道你搬家了,搬得离青龙寺远远的,搬得离我远远的;远得再也看不到樱花,远得我再也不能狂奔去你家。

升了学,我们到了不同的学校。我们明明说好一起长大,如果不是我们都深深伤了彼此的心。

二零零九年春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你。浓重的眼影,苍白的面容,卷卷的头发。我们看到彼此时,都愣了一下。再也回不到过去,再也回不到青龙寺去赏樱花。

“小默。”你变了,可你还是我的小默。

“仔仔。”你脸上久违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昨天。

我很庆幸,我们的友谊并不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它永远定格在那个春天,充满樱花香味的春天。

最后,甚至还没来得及见你,还没有为你送行。你就离开了。白血病,算算时间,正是我们分别的那一年。

站在你的墓前,我的嗓子早已喑哑。“小默,小默……我带你去青龙寺,赏——樱——花——”。

仔仔在这里,你快回来。看,看到青龙寺了吗?你看,樱花开了,真漂亮,是吧?看到了吗?以后每年春天我都带你来这里,我们约好一起长大,一起看樱花。

关于长大的散文9:当你在长大面前踟蹰徘徊

文/黄菡

今年,你十八岁。

你会争辩说,是十七,还有九个月才满十八周岁。你很认真,我不得不改口同意,如果我不改口,你就会变脸。你说你是怕老,我猜,你不是不想长大,是怕长大。

我是从十四岁开始对年龄有了意识,当时喜欢上了一个男同学。我想,无论如何也得等到十五岁恋爱才说得过去吧。但那一年好长,长得我终于失去了喜欢的耐心。那之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十几岁的年龄上,我常常希望赶快长大,我发现长大了能获得更多生活的权利。

如果你是个孩子,他们可以不严肃甚至轻蔑地对待你,对待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的选择甚至你的身体。比如,你必须在什么时候吃东西、吃什么东西以及吃多少,头发必须以何种发型留多长,哪种衣服可以穿哪种衣服不能穿,能不能穿高跟鞋、用面膜、化妆……

就像你几次跟我抱怨的情形,在饭店,你去找服务员点单,对方多半会再来桌前跟我确认,孩子在他们眼里是没有意义的。在父母的爱里,孩子的遭遇也至多喜忧参半。神话里说,最初,上帝让父母对他们的孩子有100%的爱,结果父母爱到把孩子吃了。上帝发现这很可怕,就把父母对孩子的爱减少到99%。可这是个貌似精准实则多么模糊的分寸啊,凡间爸妈大多拿捏失当,大多是用无微不至的照拂和“为你付出了一切”后的合理期待把孩子的“自我”给吃了。“你还是个孩子”,六个字足以一票否决你所有的自我意志。而成年人,他们可以恋爱、生孩子,可以赚钱、过自己的生活,他们不仅占有孩子,还占有另一个成年人的世界,强大霸道而且复杂神秘。有时,你就站在世界的门口,却拿不出年龄这张入场券,只能讪讪、悻悻地止步。

而你,怎么会不愿意被说成是十八岁?何况,十八岁之后你还有另一个挑战。

就像作为一个孩子,作为一个女人也常常会被不严肃甚至轻蔑地对待,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的选择甚至你的身体。比如,你应该喜爱并擅长清洁烹调针线等家务活儿,不然就得有点儿自卑自责;你必须注意穿戴搭配得符合潮流品位,不然就是粗鄙可以被嘲笑指责;体重和胸围必须保持在什么范围…… “你只是个女人”这六个字足以否决你方才的处心积虑和别出心裁。这种不严肃甚至轻蔑,在歧视和打击你的同时,还可能诱发你的压抑和逃避——做女人是有退路的,就在一转念一转身间。就像我常听到的女同事之间的议论,“你看我的不求上进就知道我家庭生活幸福,看她的兢兢业业,就知道她在家里肯定不满足”。我不知道你将来会不会有落魄到想嫁了自己换生活的时候,但你一定会有艰难得这样想的时候:女人天生该被男人照顾呵护;女人何苦让自己拼得那么累;女人最大的事业就是把自己嫁出去,女人最好的成功就是成为贤妻良母。

我论不清其中的逻辑,但我直觉,唯利是图的商人赚不到最丰厚的收成,以嫁人为己任的女人修不到最幸福的婚姻。有人把女人的职业成就与社会价值当做她们对自己不如意的情感和婚姻生活的替代补偿,这是偏见。

即便被爱令我们有价值感,也只有当我们有价值时才能被爱。若是一个自立尚不能的女人,我们可不可以怀疑,她是把谋生的狩猎或寄居说成了爱情,甚或当成了爱情?年轻和漂亮当然也是价值,无奈殊难恒久,注定快速折价。你要有智慧和能力为自己创造一些能保值增值的优质资产:好性情、积极乐观的态度、助人利他、精深的专业素养……它们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必需品,在爱情和婚姻里也同样重要。不想被人轻视,首先自己要克服歧视——认为男女有不等的权利,复以女人之名申请特权。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免费的晚餐,没有免费的任何一餐。这不是残酷,这正是世道的公平。优惠必然以权利的让渡为前提,今天可以请男人帮柔弱的你拎包让座,明天就该由强大的男人替你入职升迁。

身为女婴,你出生时要割断依赖于我的生物脐带;身为成人,你十八岁时要割断依赖于父母的心理脐带;生为女人,你始终别忘了割断依赖于男人的文化脐带。

长大的路上还有一关。

就像作为一个孩子和女人,作为一个人也常常会被不严肃甚至轻蔑地对待,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的选择甚至你的身体。比如,你应该在多大年龄结婚、应该跟什么样的人结婚、能不能不结婚、一个孩子都不生或者生上一个足球队,你可不可以不要稳定的收入只要自在地写诗唱歌?你可不可以在温饱或清贫间泰然自若地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你要反思你身处的政治体系,你同样要警惕和反抗这个时代的物质主义的诱导、强势文化的霸权和多数人群对个人意志的镇压和轻蔑。他们会说“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你能怎么样?你不过尔尔!”他们会在你坚持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时打击你,说你不在意物质就是阿Q精神、自我解嘲、自欺欺人;他们会在你追求高尚和美好的时候打击你,说你的向上向善是矫情虚伪“装”;他们会在你变得丰润坚强的时候打击你,说你清高、不近人情、站着说话不腰疼。

每每有人在我用手机发的微博后面评论道:用的竟然是小米?我能买得起苹果,所以我不在意,如果我真的买不起苹果,我真的不知道还能不能如此不在意。在你长大成人的步履维艰中,在那些打击来临的时候,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挺得住。

那就简单一点儿吧,做个好人,一定会得到幸福。慨叹好人没好报者,仍然以做好人为手段而不是修炼,所以慨叹时仍不是好人,没有好报便解释得通。真正的好报是一种心态,那样的心本来无不满,何处惹尘埃。

是不是看到了这样不易的前程,你在十八岁面前踟蹰徘徊?

大多数人不缺乏人生道理的教诲,缺乏的是对那些大道理的坚信,总以为自己在成长中可以走捷径。我和你都不属于特别聪颖的人,幸好!那就让我们慢慢来,这过程需要勇敢,不是和别人争斗,是跟自己的恶劣较量;需要耐心,不是等待成功,是习惯平淡;需要宽容,不是放弃自我,是让自我更有弹性;需要善良,不是用来标榜自己,是借此让自己获得幸福。如果这是一桩必须自己完成的事,那么就连你在那里独自苦斗,我也只能在一旁默默看着。

只是,你有没有感觉到,我有没有让你感觉到,我的目光里有不同的爱,是十八年前由你的到来而生发的不同的爱。我会爱你,我当然希望你是智慧美丽幸运成功的好女孩,但即便你不是,我仍会爱你。人说,上帝不能陪伴在每个人身边但又不忍他们缺少爱,所以创造了母亲。既然上帝让我做了你的母亲,我就会爱你。这是我们的关系中我唯一能肯定的胜任,也希望这是你在未来不确定的生活中永远能肯定的幸福。

关于长大的散文10:秋雨沥沥

文/丁明烨

儿歌曰:秋雨下,瓜长大;雨绵绵,枣儿甜;秋日雨涟涟,不忙活,不种田,坐在炕上扯闲谈,日子过得赛神仙。

季节一进入秋天,百草结籽,瓜果飘香,农作物田间管理基本结束。这时候,下起淅淅沥沥的秋雨,就是庄户人家的清闲时节。

经过一个夏季的闷热,清凉的秋雨总是惹人喜欢。孩子们最是闲不住,没有雨伞,没有雨衣,他们顶上一块油毡纸或塑料布,相拥着去听风,去看雨。有的甚至直接跑到雨中,尽情地让雨水淋个痛快,“淋一淋,长一长”,他们也像雨中的小树,在雨中尽情舒展腰身。

大人们则披上蓑衣,穿上木屐,去田野转转,看看庄稼长势,听听蛙声的鼓鸣,他们虽不晓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情画意,但他们热爱这片土地,看着他们付出了心血汗水的禾苗拔节抽穗,想想秋天的收成,就是他们心底朴素的幸福。

秋雨连绵,村民们闲来无事,则聚在一起抽烟、摸纸牌拉家常,他们谈收成,谈孩子,家长里短,天马行空,悠闲自得。到了吃饭的时候,如果雨还下个不停,主人就会说,“人不留客,天留客”,那就坐在一起喝上几盅,炒上几个鸡蛋,煮上一碟花生米,炖上一盆麻辣豆腐,几个普普通通的家常菜,一群憨厚朴实的庄稼汉,把酒话沧桑。门外雨声淅沥,屋内已是耳红面赤,诉说心事,争论见解,诙谐调侃,嬉笑怒骂,不时有笑骂声飘出屋外,这就是一幅典型的农家乐。

然而,这样的光景在当今农村也难以见到了,现在的人们个个忙生意,想方设法谋利赚钱,好像不停运转的机器,整天不知疲惫地忙乱着、追逐着,早没有了喝酒聊天的闲情雅致。在不知不觉中,在时代快节奏的惯性中,我们被不断膨胀的欲望奴役了。总想用丰盛的物质填充欲望的黑洞,以换取心灵的愉悦,然而欲望又不断的膨胀,以致我们终日匆匆忙忙,总追不到幸福的影子。

慢慢地我们才会发现,幸福只是一种感觉,跟物质的关系不大,只需我们用宁静的心灵去体会。在古朴的田园中,在简陋的炕头上,在工余的小憩中,一样与幸福撞个满怀。

关于长大的散文11:我想长大

文/姜惠烁

我想长大,这个愿望一直刻在心里,每次晚上我做作业时,会看到爸爸工作回家后的疲惫身影,每当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总会很酸疼。

我想:爸爸每天都要因为抚养我们一大家子而这么晚回家,随着我和弟弟一天天长大,经济就越来越紧张,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十年,过了十年我才能大学毕业帮助爸爸来抚养弟弟。想到这里我就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快点儿长大。等我长大以后爸爸就再也干不动了。

我陷入了沉思:如果爸爸突然出了意外,我和弟弟的就只有辍学了。妈妈只是在家做做家务活,在经济方面根本就不能帮助爸爸。

有一次,我和爸爸在谈话,谈着将来的打算,谈着、谈着,我看见爸爸哭了,我也哭了。

我陷入了憧憬,憧憬着我已经毕业了。毕业后我找到了工作,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安享晚年了,让弟弟完成剩下的学业,家里的收入稳定了。因为我长大了,所以父母松了一口气,白头发增长的速度就减慢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出去拉水泥累得死去活来,他们可以过着幸福生活,整天在村子里优哉游哉地闲逛,那是多么惬意啊!

弟弟在学校里,不用再和我一样担心给家里增添负担,而有沉重的心理包袱。而我呢,在为一家人能过上好日子努力拼搏着,带着父母出去旅游,周六、周日在家陪他们,自由自在地游荡在这天地间。早晨去工作,傍晚在家休息。

和小孩子们讲着儿时的故事,告诉他们怎样才能提高成绩,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

想到这里我真希望时间能够过得快一点,我可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弟弟因为有我这样一个姐姐自豪,妈妈和爸爸也因为有我这样一个孝顺的女儿而舒心。

我的愿望在一点点实现,我也希望成绩在一点点提高,只有这样才有资本,给家人想要的幸福生活。

我好想快点长大,帮父母分担忧愁啊!

关于长大的散文12:不想长大

文/刘佳润

起风了。落叶卷舞,随着无序的风翻腾到半空中。猛然间,我意识到了什么——叶子的离去,伴随着的是树的成长。

成长是如此的诱人!没有拘束、烦恼的生活!而我却在憧憬中有一丝害怕——曾经有一首歌唱得好,歌名叫《不想长大》。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

长大面临着担当,责任落到了肩上。魔法师向我挥身告别,神奇的国度消失不见,只剩下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我还依稀记得,在上小学前,我的两本保留读物是《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睡前任意翻开一本,一头扎入书中尽情畅想。我为丑小鸭的幸运感到欣慰,为灰姑娘的成功感到快乐,为小人鱼公主的离去感到惋惜……这是一段多么快乐的回忆!长大了,初中了,才明白:幸运要靠执着地坚持,成功要靠不懈地努力,幸福需要舍弃许多……我失望了。我多么想回到过去,再像小孩子一样躺在床上梦游仙境啊!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又笨又傻……”

长大面临着奋斗,艰苦横压在路前。没有了小学放学时的神气——飞身上沙发,两脚一蹬把鞋飞出老远,随时等待妈妈的营养晚餐上桌,无忧无虑。而如今,更多时候,这些事情成了我不得不面对的:寒假时的一个烧菜任务就把我难倒了--光是面对炉灶上沸腾的开水,我竟无从下手,不敢在热气中揭开锅盖!那一刻,我突然好慌张,好慌张——长大了,该怎么办?!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我就会失去他。我深爱的他深爱我的他,怎么会,变得不像他?”

长大面临着失去,在一次次送别中,我也会不断长大。失去!多么恐怖的一个词!在这个少年时期,谁不是姥姥疼爷爷爱?我们如同宝贝般被家人照顾、关心,一家人常常其乐融融地围着桌子闲聊,绕着公园散步。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一天天长大了,他们却一天天老去!我的腰板直了,他们的肩却塌了,背却驼了,皱纹越来越深,白发越来越多。逝者如斯,散去的那一席席宴,是多么难舍与痛苦!

我不想长大,不想失去童真,不愿面对困难,不敢直视离别,然而,谁又能带我回到过去,摆脱成长呢?告别乌托邦的荫庇,告别离去的满载童年回忆的叶片,长大吧,成熟吧。来年新枝抽芽,又是新生活。

关于长大的散文13:学会长大

文/黄加倪

告别童年,告别妈妈在橘黄色灯光下讲故事的好听声音,告别坐在地上看彩虹的温馨与暖意,告别铅笔尖尖的脑袋和纸上闪亮的铅笔字,实在是一件令人伤感又最不情愿做的事。

随着长大的脚步匆忙,背上压着的功课越来越多,我少了时间在童话故事里徜徉,少了时间去怜惜田间的小虫,忽略了指缝间吹过的柔风……

儿时的朋友,随着自己父母,如今已各奔东西,一年下来很少打一通电话,更难得见上一面。只能在睡梦中重温从前一起比赛爬树的快乐与自由地在田间奔跑的惬意,傻傻地想着自己会飞,傻傻地盼望着一切可以再回来,但这些已经无法重现。

或许,长大是一种错误。

在许多个晨昏交替的日子里,我似乎明白了:好朋友是要分别的,美好时光也是要告别的。虽然紧张的学习与竞争,让我一天到晚埋头苦干不管周围熙熙攘攘,可是我却无法阻止自己的心不去回忆。

面对即将远去的童年,除了记住身边的一切,记住美好,记住无忧无虑的岁月,记住所有轻松、惬意和快乐的感觉,我还要对自己说:学会长大,学会坚强!

关于长大的散文14:晒谷的乡愁

文/赵自力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每年暑假都要帮着父亲晒谷。

其实晒谷并不是一门技术活,在稻场上把谷子均匀地摊开,让阳光晒干就行。但也有许多烦心事,太阳总是很毒,光脚踩在滚烫的稻场上,有时能烫起泡来。更烦心的是那偷吃的鸟儿,特别是麻雀,一来一大群,像吃自家粮食似的悠闲自在。它们擅长“游击战”,你来它们就飞走,而且飞得并不远,一般是落在晒谷场旁边的树上;你一离开,它们立马又下来,不停啄食新鲜的稻谷。父亲总是嘱咐我们兄妹几个,要睁大眼睛看着那些麻雀,不能让辛辛苦苦种来的粮食给它们糟蹋了。

在怎么照看好新谷的问题上,我们总要动脑筋。用竹筛捕鸟,但到处都是谷子,麻雀断然不肯跳到竹筛下面,因此效果不佳。后来,还是村里的老人教的办法管用,捉只麻雀,用细绳拴住一只脚,然后挂在竹竿上。麻雀总是挣扎着上下翻飞,惊恐的鸣叫自然吓得旁边的麻雀不敢轻易下来偷吃了。此方法果然见效,我和妹妹只需在稻场旁边的树荫下玩,偶尔抬头看看晒谷场上有没有鸡或者别的“不速之客”。

当然,也有遇到突然变天的时候。我和妹妹赶紧拿起工具,又是扫又是铲,憋着劲儿把新谷拼命往蛇皮袋里装,父母也从田地里跑回来,帮忙抢收谷子。一阵手忙脚乱后,终于将晒的谷子全部抢在大雨前收进屋里,我们这才长长地舒一口气,扛着工具跑回家,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新谷晒上两三天,就可以入仓了。不久,父亲总要去打新谷,我总觉得新米煮的饭,有种阳光的味道。

后来参加工作,再也没有帮父亲晒谷了。不过我也常常把花生豆子类的放在阳台上晒,时常想起儿时帮父亲晒谷的情景。晒谷晒的是一种喜悦,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乡愁。

关于长大的散文15:在道北,我慢慢地长大

文/石烨堃

一条铁路把一个城市分成了南、北两部分,我家就住在城市的北面。

呜呜呜……一声声火车鸣笛声,把我从美梦中唤醒,这就是我居住的地方——西闸口。这里就是以前西安人谈之色变的火车道以北,简称“道北”,而我和我的家人,就是那不折不扣的“道北人”!

为什么西安人提起“道北”会闻之色变?听老人说,不仅是由于以前这里曾出现了一名十恶不赦的杀人犯,在当时可谓轰动一时;主要还因为这里由来已久的历史环境原因:地处火车站以北,以铁路职工居住较多,而这些铁路工人大多是河南人,拖家带口,住在棚户区,加上火车站附近各色人聚集,流动人口较多,使得久而久之,这里在西安大多数人印象里只留下三个字:脏、乱、差!

而今天,我要为道北“平反”,我是一名新“道北人”,我要说说今天的“道北新貌”!

我家住在西闸口附近,离我家不远就是我的学校。学校位于铁路旁一二百米处。每天,当我背着书包去学校时都要经过人流量很大的街口。现在居住在这里的人,大部分已经不是铁路工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吧,其中仍以河南人居多!他们说的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也不是粗犷的陕西话,而是让人感觉亲切的河南话。这里以前是棚户区,而现在高楼鳞次栉比。高楼中夹杂着一些不太高、不太新的楼房,密密麻麻。

途经学校的路口,有个小摊小贩聚集的市场,早市上有卖羊杂碎的,有卖水煎包的,有卖糊辣汤的……这些都是我的最爱!每天,人们骑着电动车、自行车,从不同地方来,汇集到这里,匆匆吃过早点后,又匆匆忙忙地奔向不同的地方,或工作、或生活。而我则顶着晨曦,在各种飘香的早点香味陪伴下,走向校园,开始一天的学习!

家门口的这条马路叫自强东路,是西闸口最长的道路。虽然它没有繁华大道的宽阔与气派,但听爸爸讲,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市建成的第一条柏油马路,呵呵,好有历史感啊!当然,还有一股浓浓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顺着自强东路向东走500米左右,就来到了大明宫遗址公园,这是我每天和家人休闲散步、锻炼身体的地方。说起大明宫,我可得多说几句:历史上的大明宫是唐代长安城的禁苑,唐帝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在以后的战乱中,被人为地破坏了。几年前这里进行了重建和改造,现如今它可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全国五A级景点呢!每天都吸引着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外国游客来此参观。

而对我来说,大明宫却是我游玩嬉戏的最好场所:春天,大明宫内到处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爸爸骑着脚踏车载着我,畅游在大明宫太液池旁,花草的气息,沁人心脾。广场上很多人在放风筝,有蝴蝶、蜻蜓、巨龙、凤凰等等,各种“鸟兽”在大明宫上空汇集,蓝天显得五彩缤纷、热闹非凡!夏天,丹凤门前的广场舞,是我姥姥和我妈妈的最爱。随着音乐的旋律,人们也跟着摇摆起来、跳动起来,大家挥洒着欢乐的汗水,脸上洋溢着对生活的无限满足与幸福!此时的我呢?我的最爱就是在大明宫弯弯曲曲的小河里光着脚丫子捉蝌蚪、戏水,常常乐而忘返!

秋雨绵绵,整个大明宫笼罩在薄薄的烟雨之中。我和爸爸打着雨伞在大明宫里悠闲地散步。冬天,漫天大雪把大明宫装扮得银装素裹,这时的大明宫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和小伙伴们在这里打雪仗、堆雪人!我还会和爸爸玩拉雪橇:爸爸拉雪橇,我坐雪橇,快速地在大明宫里前进,雪地上留下一路欢歌,响彻云霄!

听完我的介绍,你是否对西安的“道北”认识有所改观?不管你怎么想,反正这里就是我快乐成长的宝地!它的一花一草、一街一巷都充满着我童年的欢乐,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在这快乐的环境中,我慢慢地长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