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古以来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自古以来的文章(精选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自古以来的文章1:竹韵江南

文/芳草怡人

自古以来,竹一直是诗人、画家们笔下的题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是宋代苏轼写的《于潜僧绿筠轩》.古往今来,以竹为描写对象的诗词画赋不胜枚举,足见竹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与挚爱。

竹、松、梅被文人誉为 “岁寒三友”.古诗中关于竹的诗句很多: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的句子;唐朝王维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白居易“阁畔竹萧萧,阁下水潺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一生画竹无数,形态各异、不同种类与季节的竹趣,栩栩如生,赋有“胸有成竹”的美誉。他在《竹石》画中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的高风亮节与品德跃然诗画中。

喜欢竹,因竹赋予自然的那份悠然与淡雅。再火热的花儿,有了竹的衬托便有了一份宁静,一份清幽,一份儒雅与淡定。如果把万物的姹紫嫣红比作太阳的话,那么竹,无疑是那淡淡的月亮,在火热的芬芳里抛洒着缕缕清辉与无垠,让人们浮躁烦乱的内心,掺杂了丝丝清凉的气息与安闲惬意的感觉。真是盈盈绿水绕山峦,青青翠竹养心田呀。

在江南,竹无处不在,她秀雅滴翠,儒韵高洁却彰显低调品质。无论春夏秋冬,竹以旺盛的生命力或悠悠生长于溪水畔,池塘边,杨柳岸,小径旁,或悄悄隐居在深山沟,荒野外,山谷中,远离尘世,独绽风流。一走进江南,呈现在眼前的便是那巍巍青山绿,幽幽翠竹林,她们或遮天蔽日,高洁直立颂凌云,或静立一角,淡然如月纳清风。春与万物迎朝阳,夏与百花竞烈日,秋与桂菊斗风霜,冬与梅花傲风雪,含脆吐绿,永葆青春,有礼有节。那满眼的绿,满目的翠,无时不优雅,无处不幽然,伴明月清风,舒一腔柔情。可谓“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江南的竹别有一番韵味,她的风格与江南的灵秀儒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与江南的青山秀水古寺、白墙灰瓦凉亭、小桥流水人家是那样的相映相合,不可或缺。这些自然的景物相互映衬,江南的竹更显风韵婉约,儒雅淡然的品格与风致。“淡漠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坐看日月星辰,静观风云变幻”也许就是竹最好的写照。那一份清净与脱俗,不就是古代文人雅士们追求的境界吗?

你瞧那白墙灰瓦的庭院一角,多了几簇淡淡的小竹点缀,更添了几分斯文清幽,增了几许柔弱风骨,这时候,若有空灵纯净、美轮美奂的琵琶弦音飘来,丝丝缕缕的笛声绕梁,真是如履仙境,不知身处何处了。江南的竹是要配上江南的丝竹乐来欣赏、来渲染的。江南的丝竹乐细腻缠绵,时而如鸟语叽啾,时而似如墨流云,时而如银瓶咋破,时而如行云流水,如泣如诉,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使人陶醉,令人沉湎。看竹赏乐,吟诗作画,身心俱醉,人生如此又几何?漫步竹林雅韵的江南,山涧的泉水叮咚与鸟语花香在耳畔缭绕回旋。置身于江南丝竹文化的氛围里,观赏竹林雅趣,聆听丝竹绕梁,陶冶浪漫情操,惬意的感觉在眼眸,在耳畔,在心间回旋荡漾,所有的烦恼与纷扰都随烟雨飘散,独留唯美的竹韵,淡淡的诗情,心底流淌着绵绵柔情。

喜欢在江南的杨柳岸边沐着沥沥春雨赏竹。在烟雨江南迷蒙的山环水绕中,漫步楼台亭榭,徜徉在青山秀水古文化的氛围里,沉醉于玲珑雅致的朦胧风韵中,漫步竹林幽深处,聆听雨丝打在竹叶上发出的沙沙声,有一种如临仙境的陶醉感和梦幻感,嗅着春天泥土的芬芳,俯视脚下,让人惊叹不已的便是眼前春竹的生机盎然与脚下春笋的竞相破土。春竹,她好似春天的使者,在春雨的滋润下,奶油般鲜嫩的小竹笋顶着水珠儿,争先恐后的从湿润的泥土里拱出来,仿佛刚出生的娃娃,玲珑剔透,憨态可掬,尖尖的依偎在陈竹的四周,畅快的呼吸自然的气息,蓬勃的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那“咔咔”的拔节声,仿佛是春竹渴望拱出泥土的呼吸声,又像春娃娃的嬉闹声和絮语声。一颗颗、一簇簇,积蓄了一冬的力量,活泼泼的探出小脸儿,伸伸懒腰,抖抖精神,便葱葱茏茏的开始了生命的历程,无声无息的在角角落落迅速的繁衍生长,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春雨迷蒙的季节里,放眼望去,满目的竹,葱绿青翠,柔嫩欲滴,养眼养心。一边,是悠悠翠竹林,一边,是迷离江南雨,好一幅江南秀丽风光,仙一般的意境,梦一般的感觉,好不惬意逍遥!在竹林中漫步听雨,雨中的竹林世界,是这样的安宁静谧,是这样的诗意盎然。沙沙的细雨打在竹叶上,晶莹的露珠在竹叶上滚动,滑落下来,无声的落入尘土之中,有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错觉。聆听雨打竹叶的沙沙声,一种缠缠绵绵的情愫在心底流淌。想起童年竹林玩耍的懵懂时光,想起年少竹林漫步的纯真情怀,想起学子竹林晨读的安宁静谧。心中的丝丝甜蜜与浪漫思绪,在悠悠竹林的上空飘荡。此时,沐着绵绵春雨,漫步在竹林小径,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让一颗心归于自然,脱离红尘的纷扰,自由自在的放纵,让思绪畅快的飞扬,有种返璞归真的纯净轻灵感在心头荡漾。

看竹,想起了那位专门画竹的江南才子,他笔下的竹,紧紧抓住了竹在风中、在雨中、破土中、鸟语花香中的不同特性,一枝一叶都是那样的赋有灵性,栩栩如生,对竹的深情尽情释放在每一幅画作中,让人浮想联翩,让人爱不释手。曾几何时,相伴走过江南的青山绿水,泛舟雨中荷塘,漫步竹林小径。沐烟雨,品荷香,赏竹趣,陶醉在江南如诗如画的水墨丹青里,谈江南的人文景观,体味江南的风土人情,感触江南的玲珑雅致,一路赏景,一路抛洒诗篇,诗情画意,留驻心间。想起他,心中便涌起淡淡惆怅,此时的才子你在何处?是否寄情于山水,依旧用你的水墨丹青,描绘着心中无限喜爱的竹叶情?是否记得那个喜欢唐诗宋词的女子曾在这里驻足遥望?遥看竹林幽深处,一枝一叶总关情,无情何来竹叶香?江南才子画里寻。读你的水墨丹青,读到了江南的清泉溪流,读到了江南的楼台亭榭,读到了江南的小桥流水,读到了江南的荷香满塘,读到了才子深沉的江南情。

哦,喜欢江南的竹,原是在水一方,有位江南才子伫立,望日升月落,挥洒翰墨流芳。喜欢江南的雨竹,原是在竹林深处,有位温婉佳人孑孓,笔墨流云,诗香满堂。

关于自古以来的文章2:教师风采在台下

文/疏秀

自古以来,教育在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者独一无二的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教育,就没有人类的文明;没有教育,就没有高科技的今天;没有教育,就没有物质极大繁荣、精神极大丰富的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也同样经历了萌芽、创立到发展的阶段,每个时期都有与当时社会生产力、政治文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制度。教育本质是教书育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培养,先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的人才。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实施最重要的的主体之一,教师从一开始就被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事业也是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当今社会,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现代教育观逐渐形成。但是,教育目的的根本性没有变,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事业必须为无产阶级政党服务,教育必须与本阶段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假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要充分认识自己、力求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社会公民,要热爱社会主义事业,要拥护社会主义祖国,同是要具备,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具备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必须优先发展的事业。只有科学的教育,才会培养出科学的人才,只有科学有用的人才,才能发展社会、推动国家进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口多、底子雹发展极不平衡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现阶段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经济战略目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科学技术的载体是人,而且大部分集中于我们青年。科教能兴邦,人才能强国。任何阶段,都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努力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积极社会氛围。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当今教育制度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科技骨干人员、各行各业专家学者,同时也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培育了现代型管理人才。总体来说,教育是成功的、是科学有效的。但是,改革开放步伐不协调、不均衡,各地区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差异、多元化,也造成了教育发展的很多棘手问题。基础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初级、最重要的教育,儿童期、青春期是人生中成长最快的两个时期,身体外形、机体内能发生深刻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基础教育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这种教育制度,是否能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人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西部地区很多乡村小学、初中出现了生源不足、教师短缺现象,于是大规模撤点并校制度开始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二十年前制定的基础教育学生就近入学的政策,难以保障。又出现了择校热、择班热,甚至职中热、职高热,教育双轨制开始凸显。

二十世纪末,国家实行高校扩招制度,近年来,全国各大职院、师院、大学高等教育机构规模逐年扩张,招录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因此,高校毕业生总人数逐年增多也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年,全国据统计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达到699万人,人数众多、求职越难,因此这个六月毫不夸张的被誉为“最难就业季”.就业程度、失业水平是社会的一把尺子,在这样一个市场化高度发展的国度,就业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民族问题、国家问题。政府也很重视这个问题,今年五月份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即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这也是解决日益凸显的就业问题的一项有效对策。一个国家和地区,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只有四个,就业充分、物价稳定、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不任何一项出现了不协调、不均衡,也就意味着社会即将或是已经出现了不协调和不均衡。

教育问题不止这些,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还会出现新问题。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学区房高价卖出、权力寻租等等。问题出现后,我们既不能望而却步,也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坐视不管。要迅速的寻找到最全面、最有效、最科学、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教师流动制度、房价调控制度、打击权利寻租不法行为等制度,都已经出台,对社会稳定和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国之根本、大国方略、大政方针。为政之人明治国,为教之人懂教学。为政最可耻的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为教最可怕的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因为前者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后者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耽搁和扭曲。当代教育,就应该用当代的教育观、教育方针、教育思想去引导当代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教育是情感教育,是爱的教育,无爱的教育就是无源之水,不成教育。世界格局多极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社会新潮流,深刻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制度演化,教育观念也随之变化。新时期的老师,不是一支粉笔、一杯热茶、一本教科书;新时期的学生,也不再是一间教室、一个座位、一个笔记本。原始社会时,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所有的教育都是生活教育,宗教和仪式成为主要的形式。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改革,同时也是生活教育的回归。当我们踏出校门走向社会的那一天,才会明白,在学校无论我们多么认真,都才读懂其中的几个章节。于是我们说,社会才是真正的学

关于自古以来的文章3:“老婆”一词源于对联

文/操杰

自古以来,桐城人都习惯称自己的妻子为“老婆”。“老婆”之称,颇含恩爱之意。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老婆”之称源于对联。这里,有着一则鲜为人知的对联故事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位风流倜傥的文化名人,姓麦名爱新。他见妻子年老色衰,于是便有些嫌弃,遂生纳妾之心。

某日,麦爱新外出游说之前,写下半副对联放在床头。联曰:

莲败荷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其妻也是书香门第之女,知书达理,聪惠异常。她在收拾房间时,发现了那半副对联,立刻明白了丈夫的意思。她眉头一皱,联上心头。于是,奋笔续写下联。联曰:

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这句下联,比喻贴切,对仗工整,形象生动,通俗新颖,尤其是联中的“新粮”与“新娘”,“老藕”与“老偶”谐音双关。麦爱新读后,不禁拍案叫绝!他深感妻子才思敏捷,更为往日里的夫妻恩爱所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思前想后,终于打消了休妻之念。

数日后,其妻见丈夫有了悔改之意,打消了纳妾之念,恩爱亦如从前,心中十分高兴。于是,提笔写了一副上联:

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新马上续写了下联:

老婆一片婆心

打那以后,“老婆”一词就包含着丈夫跟妻子白头偕老之意。同时,妻子的爱称——“老婆”就渐渐地一直称呼到如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