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篇1
概况:20xx年xx市住宅价格较20xx年增长明显,但涨幅下降,尤其是在下半年后,住宅价格出现了小幅下降;商业用房成交面积与成交金额齐跌;办公用房成交面积与成交金额与商业用房一样下跌,但成交单价有所上涨。
一、宏观经济
(一)国家宏观经济
20xx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5%,四季度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
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20xx年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6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85192亿元,增长13.4%,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8%。
20xx年,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4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比回落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25180亿元,增长5.4%,回落0.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26009亿元,增长8.9%,提高0.7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4720亿元,增长17.5%,提高1.3个百分点。
20xx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223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增速比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2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69987万平方米,增长6.3%。房屋新开工面积209342万平方米,增长17.2%,比1-11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53353万平方米,增长19.7%。房屋竣工面积93550万平方米,下降7.8%,降幅比回落4.5个百分点,比上年扩大3.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6016万平方米,下降8.1%。
20xx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91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6102亿元,增长18.0%,比1-11月份回落2.2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31.4个百分点。
2、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20xx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16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2%,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8.3%,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6.8%。商品房销售额149973亿元,增长12.2%,比1-11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4.7%,办公楼销售额下降2.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0.7%。
20xx年,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6764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0%,降幅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销售额79258亿元,增长6.5%,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0695万平方米,增长6.8%,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销售额33848亿元,增长18.1%,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5396万平方米,增长6.9%,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销售额31127亿元,增长23.4%,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7922万平方米,下降4.4%,降幅与1-11月份持平;销售额5740亿元,增长7.0%,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20xx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414万平方米,比11月末减少21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651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比11月末减少393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93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166万平方米。
3、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20xx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6596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24005亿元,下降4.9%;利用外资108亿元,下降35.8%;自筹资金55831亿元,增长9.7%;定金及预收款55418亿元,增长13.8%;个人按揭贷款23706亿元,下降0.8%。
4、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12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1.85,比11月份回落0.09点。
表1 20xx年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表2 20xx年1-12月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表3 20xx年1-12月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销售情况
(二)xx市宏观经济
20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6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8.2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28.7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56.13亿元,增长9.1%。
(三)xx市商品房市场现状
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11月,xx房地产开发投资3861.25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比1-10月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2765.18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比1-10月回落0.7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1.6%。
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6840.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增速比1-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7585.18万平方米,增长6.1%。房屋新开工面积6813.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798.46万平方米,增长41.1%。房屋竣工面积2623.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40.50万平方米,下降40.6%。
2、商品房销售情况
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5780.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0%,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27.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19.1%。
(四)主要政策回顾
1、国家房地产政策
1月,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做好20xx年度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工作的通知》,部署启动20xx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工作。各城市申报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期剩余年均量以内。确实有特殊情况、申报规模超过年均量的,应具体说明情况和理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用地审查意见中核实说明。
3月3日和3月5日,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相继召开。两会确定宏观调控目标,保持正常连续性、稳定性。20xx年房地产调控定位基调明确,以方便是调控政策不放松,另一方面是同步建设长效机制。预计未来各地政策或将细化到各个区县层面,更根据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市场热度进行精准化调控,从而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定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方面取得进展,促进经济社会撤销健康发展。
5月22日,为支持企业改制重组,优化市场环境,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继续实施企业改制重组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单位、个人在改制重组时以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对其将房地产转移、变更到被投资的企业,暂不征土地增值税。
5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提到,要抓紧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结构。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比例,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防止地价推涨房价;提高住房用地比例,热点城市住房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建议按不低于25%安排,大幅增加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用地供应,在新增住房用地供应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
6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安部、司法部等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城市先行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针对近期房地产市场乱象,通过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打击投机炒房行为,治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和虚假房地产广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福州、厦门、济南、郑州、武汉、成都、长沙、xx、西安、昆明、佛山、徐州、太原、海口、宁波、宜昌、哈尔滨、长春、兰州、贵阳30个城市。
2、xx房地产政策
20xx年1月,市政府办公厅发布《xx市主城区统筹实施住房保障工作方案》,为加快公租房竣工分配和使用,统筹实施住房保障,我市将在20xx-20xx年。每年提供2万套、共6万套公租房面向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分配;在满足保障需求后,每年提供0.5万套,共1.5万套公租房用作棚户区改造、土地房屋征收、D级危房搬迁过渡等安置房。
20xx年3月,《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于20xx年12月13日经市政府第19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规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技术规定》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城市规划工作的新理念、新要求。《技术规定》调减了土地开发强度,优化了容积率计算方式及停车位配建标准,强化了空间形态的管控,优化了路网密度与交通组织,增强了山、水、绿系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相关工作,在立足现代化、提升城市宜居度、注重城市美、推广街区制等方面强化了相关规划管控要求。随着新规的颁布和施行,我区的城市品质、特色魅力将得到相应提升。
20xx年4月,20xx年xx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29000亩。
5月31日,xx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暂缓主城区“两江四岸”地区开发建设活动的通知》。《通知》规定,沿长江,上起九龙坡区西彭镇,下至江北区五宝镇;沿嘉陵江,上起北碚城区,下至渝中区朝天门,河道中心线长度约180公里,两侧岸线共约394公里内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港口码头工程等暂缓开发。政策出台一方面意味着重新谋划之后,两江四岸将有更新更高层面的定位、功能和布局,区域整体价值、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暂缓开发建设,短时间内将导致“两江四岸”沿线土地供应量减少,后续可供应商品住宅体量大幅缩减。
20xx年6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协同配合,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炒房。于7月1日同时,执行对在主城区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计税毛利率由15%调整为20%;执行对非普通住宅、商业、车库的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由2%调整为3.5%;执行停止执行对投资性房地产房产税按就低原则从价计征或从租计征政策;于8月1日起执行对房产交易过程中的契税、个人所得税缴纳和优惠环节涉及的住房套数以全市范围认定(此前首套房退契税政策按区执行);并停止主城区首次购房按揭财政补贴。
8月继续出台土地新规“建设智慧社区”,要求社区内的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具备数据采集功能的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全方位智能管理社区的各类物业服务。
二、xx市主城区房地产市场宏观分析
20xx年,主城区商品房供应面积3720.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02%,其中住宅供应面积3136.21万平方米,增长70.41%。商品房销售面积3608.59万平方米,下降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62.52万平方米,增长2.07%。商品房销售额373.05亿元,增长16.19%,其中住宅销售额306.11亿元,增长26.74%。
(一)土地市场
20xx年xx主城区范围内共成交(纯居住、纯商业、商住)100宗,其中通过拍卖成交48宗,挂牌成交52宗,与20xx年成交的149宗,同比下降32.89%;成交面积12610亩,相较于20xx年的18482亩,同比下降31.77%;全年土地成交金额809.72亿元,相较于20xx年的1404.29亿元,下降42.34%。
20xx年的土地市场与20xx年相比,成交数量、面积及金额均下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20xx年各房企的拿地意向强,且平均溢价率高;另一方面是20xx年xx市切实贯彻落实“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房企拿地意愿降低,平均溢价率降低,且更多土地为挂牌成交。
从区域出让土地情况来看,20xx年两江新区共出让土地5410亩,约占出让总量的43%;其次为巴南区,共出让土地2649亩,约占出让总量的21%,成为房企布局的热门区域;沙坪坝区出让土地1404亩,约占成交总量的11%。没有渝中区出让土地,成为土地资源最稀缺的区域。
从成交均价来看,全市20xx年土地均价为642万元/亩。其中九龙坡区土地均价为1028万元/亩,是xx主城区土地价格最高的区域,其次为渝北区,土地均价为953万元/亩,南岸区、沙坪坝区则以796、729万元/亩的均为位列第三、第四,其余区域土地均价在440-650万元/亩。另外,去年出让价格最高的渝中区今年没有土地出让。
综合来看,发展成熟的城市核心区域及热门板块由于土地资源较少,价值更为凸显,因此土地价值也更高。
从土地出让面积来看,出让面积最多的十个板块分别为龙兴、两路、李家沱-鱼洞、西永、水土、茶园、界石、北碚、悦来、大杨石。其中5个属于北区,其余5个属于西区和南区,土地供应的板块集中度较低,土地供给侧呈现出西南北并进,共同发展的局面。由此也可看出,主城区房地产布局中心外移至1.5环,如两路、西永、悦来板块。北区中心布局重心外移至外环以外,如龙兴、水土等板块。
从土地单价来看,土地单价最高的十个板块分别为大杨石、悦来、礼嘉、两路、茶园、李家沱、西永、界石、蔡家、中梁山。其中,大杨石组团的亩均价为1411万元/亩,悦来组团的亩均价为1278万元/亩,其余8个板块每亩地价均未超过1000万。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单价TOP10中有8宗地位于北区,且其中6宗位于两路组团。
数据统计,20xx年成交总价为809.73亿元,排名前十的10宗地成交总金额为254.64亿元,约占成交总金额的31%。从成交金额来看,20xx年土地成交均价为641.64万元/亩,20xx年土地成交均价为642.11万元/亩,同比略有上涨。
从地块分布来看,高总价地块主要集中在南区和北区热点板块。南区和北区热点区域作为主力发展区域,由于土地供应体量一般较大且地价单价高,从而拉高了总价。
数据显示,20xx年成交楼面价排名top10的土地中,有5宗地位于北区。但排名前五的5宗地有3宗位于大杨石组团,该组团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二)住宅市场
在商品住宅方面,全年商品住宅销售总面积为2762.52万方,同比20xx年增长2.07%。商品住宅成交250669套,同比20xx年下降8.11%。
20xx年xx主城区住宅市场物业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普通住宅成交占比上涨,别墅及其他住宅用房成交占比下降。
在高层方面,20xx年渝北区依然是xx房地产最热的区域。无论是成交面积,还是成交金额都是当之无愧的区域冠军。20xx年渝北区高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超650万方,比排名第二的巴南区高出220万方。占主城区总成交面积的1/4。主要原因是大型房企纷纷拿地入驻,大盘密集供应,区域未来规划好,配套成型速度快,成为主力成交区域。巴南区成交面积排名第二的原因主要是巴南区李家沱、巴滨路板块因优质土地多,土地供应密集,项目集中面世。新房成交面积最低的渝中区仅成交36万方,是主城区唯一一个成交量低于100万方的区,但其成交均价是主城区最高的区域,也是主城区唯一一个成交均价超20000的区,为20349元/平方米。主要原因是来福士广场、企业天地等高档楼盘产品拉高了整体均价。
在别墅方面,同高层住宅一样,无论是在成交面积还是成交额方面,依然是渝北区独占鳌头,成交面积甚至占到主城区总面积的45%,达到107.08万平方米。而渝中区依然是成交面积、成交金额最低的区,主要原因是渝中区土地资源紧缺,别墅住宅供应量几乎没有。
从价格来看,20xx年商品房均价较20xx年上涨25%,但20xx年上半年保持缓慢上涨的趋势,而下半年尤其是8月后商品房均价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开发商及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看好,房价上涨。而下半年政府调控力度加大,全国范围迎来降价潮,xx市主城区房价也在政府调控下缓慢下降。截至12月,主城区房价较6月下降6%。
(三)商铺市场
受20xx年土地成交量大幅上涨的影响,20xx年商铺市场供应量增长16.52%至205万方。但由于近几年商铺市场低迷,20xx年商铺成交面积为214万方,较20xx年成交面积降低13.65%。随着20xx年商铺成交面积及成交均价的下降,从而导致20xx年商铺市场整体成交额较20xx年下降18.23%至317.42亿元。
从区域来看,渝北区仍排在商铺市场成交面积的第一位,成交面积60万方,占全市成交面积的28%,比排名第二的巴南区多19万方。渝中区在商铺市场仍排在最后一位,成交面积仅为4万方。
在集中商业体方面,xx市主城区20xx年共14个商场开业(体量大于3万方),总面积超过120万方。其中有12个商场位于非核心商圈,占总面积的89%。由此可以看出开业项目呈现离散性分布特点,多数地区开业项目数量均衡,部分地区集中开业多个项目。同时,在电商冲击下,实体商场积极寻求转型,进行行业创新,并拓展招商品牌,增强竞争力。
(四)办公市场
20xx年办公市场新增供应面积较20xx年增长44%至126万方,而成交面积较20xx年下降33%至219万方,去化率高,去库存效果明显。同时成交金额下降21%至225亿元,成交均价略有上涨,成交面积、成交金额均下降明显。
从成交单价来看,20xx年办公市场整体较20xx年上升18%,从8698元/㎡上涨至10256元/㎡。这是xx办公市场自20xx年来均价第一次进入万元大关,预示着xx办公市场终于在历经寒冬后进入暖春。
分区域看,成交面积与成交金额双高的区集中在经济水平发展前景较好的渝北区、江北区和九龙坡区。渝中区由于地域原因、新增供应面积少、库存量少而导致成交面积、成交金额较少。同时,从图表可以看出,主城区仅有渝中区和江北区两个区域平均单价高于10000元/㎡,主要归功于解放碑、化龙桥及江北嘴片区办公楼单价高,从而拉高区域整体平均单价。
(五)工业房地产市场
20xx年,xx市主城区共成交75宗工业土地,成交面积共7027亩,成交金额共287159万元。成交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两江新区、渝北区、九龙坡区,两江新区与渝北区同时也是成交面积、成交金额最高的两个区。
分类型来看,20xx年成交工业用地56宗,宗地面积共4424亩,成交金额共147260万元。仓储用地18宗,宗地面积共2569亩,成交金额共139312万元。环境设施用地1宗,宗地面积34亩,成交金额共587万元。
由此可看,20xx年工业用地仍占总成交面积的大头,但其所占比重较20xx年有所下降。其中,两江新区水土、龙兴等新兴区域招商力度较大,成交较多。而渝北区和九龙坡区依托本区域成熟的工业基础,大力往仓储物流方向发展,预计未来仓储物流用房将大量入市。
三、展望
住宅市场:20xx年住宅土地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下半年xx市住宅房地产迎来了房价微降,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可预见,20xx年住宅市场成交价格趋稳为主。
零售商铺市场:20xx年,xx非核心商圈零售氛围不断提升。例如,上半年开业项目中盘龙奥园广场、爱融荟城、长嘉汇弹子石老街等均位于主城非核心商圈。这些商业体的开业,为新兴社区商圈带来了活力。可以预见,未来零售商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办公市场:依托xx市经济的稳步发展,20xx年办公市场成交面积及成交均价均较20xx年有所增长,市场参与人员对办公市场预期提高,新增供应办公面积大幅提高,但仍仅限于部分区域,如江北区、渝北区,其余区域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
工业房地产市场:20xx年工业土地成交表现为以两江新区为主,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渝北区齐头并进的形式。由土地成交情况可以看出,xx市工业房地产重心仍是以北区为主,短期内北区工业发展优势将继续保持。
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篇2
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务院18号文件明确的各项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基本稳定的调控目标。目前我市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商品房空置面积不断下降,房价基本稳定,房地产业成为了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近阶段市场调控工作的进展情况
1、进一步改善供应状况,优化市场供应结构,促进总量和结构的平衡。全市上半年新批商品房上市面积440.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83.48%,改变了去年全市供不应求的矛盾,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购房需求。在全市总体供需走向平衡的同时,我市采取措施,继续优化供应结构,首先是落实国家政策,控制拆迁规模,并实行拆迁补偿市场化。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新老拆迁项目28个,拆迁居民4149户。其次加快中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在年初确定的今年完成1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竣工任务的基础上,南京市政府决定再追加30万平方米,年底确保150万平方米经适房竣工、交付。
2、限制期房转让工作。针对投资性购房比例增长过快,存在一定量的短期炒作情况,南京于4月1日正式实施《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实施细则》。其中,购房实名制、期房限转、信息公示这3条内容被认作是直指期房投机者的'三道“逐客令”。这一做法杜绝了利用退房注销再登记的方式进行期房转让的行为,在不影响中长期房地产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有效地遏制了期房投机炒作。
3、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保证居民居者有其屋的目标。首先是针对最低收入家庭制定的廉租房计划。今年我市要购、建储备1000套廉租住房,提供给市区的贫困无房家庭。其次是针对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计划。我市经济适用房共规划九个地块,面积共6157亩,可建住宅41300套,计划到今年年底将竣工经济适用住房150万平方米。针对中低收入家庭以及被拆迁的困难家庭我市还制定了中低价商品房计划,计划20xx年竣工90万平方米。
二、20xx年上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
总体上看,上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呈现“量增价平,涨幅趋缓”的平稳态势,房地产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如下:
1、商品房供基本平衡、供略大于销:今年上半年全市商品房上市面积440.83万㎡,同比增长83.48%,预售面积381.8万㎡,同比增长0.7%,供销比为1.15;其中商品住宅上市面积390.56万㎡,预售面积345.76万㎡,与去年年均水平相比增长4.46%,交易量仍保持稳中有升,供销比为1.13。房地产总体市场供给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购房需求。
2、供应结构基本合理,普通商品房供应明显增加:区域供给结构基本合理,据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中心统计,上市量最大的三个板块是江宁、河西、江北,也是预售量最高的三个板块。在上半年江南八区商品住宅预售面积段中,每平方米4000以下的占24.23%(包括经济适用房),4000~5000元的占32.26%,5000~6000元的占25.34%,6000元以上的占18.17%。商品房供应结构基本合理,但与5000元以下的商品房需求相比,供应稍显不足。
3、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二三级市场体系联动,良性发展:上半年全市存量房交易212.05万㎡,交易2.73万套,与去年年均水平相比基本持平;其中江南八区存量房交易157.76万㎡,交易2.24万套。二手房在去年交易总量增幅较大的基础上,仍有小幅上升,租赁市场也水涨船高,租赁价格在去年平稳的状况下有了小幅提高。
4、商品房预售价格增幅得到平抑:据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商品住宅预售价格每月环比上涨分别为1.21%,-4.0%,4.36%,5.61%,7.49%,-1.99%,累计上涨11.48%。月均上涨不足2%,与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涨幅基本持平。
5、公积金和商业银行贷款成为实现市民置业的主要支柱。据人行南京分行统计,今年受宏观调控影响,南京房地产开发贷款自4月份以来有所下降,上半年南京房地产国内贷款累计61.3亿元,同比增长49.2%,比四月份增幅下降了18.0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仍保持稳定增长,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的7成,上半年新增贷款48亿元,增长21%,其中公积金贷款余额达到13.3亿元,同比增长69.85%。个人住房贷款成为支持房地产需求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20xx年下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基本判断
随着南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继续影响,预计下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走势为:
1、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南京市房地产投资增幅为34.07%,去年全年投资增幅为34.0%。从下半年发展趋势看,由于受到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预计房地产投资增幅不会在上半年的基础上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但同时房地产投资的增幅也不会下降很多,首先是因为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为房地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我市各项城市建设速度将继续加快,仅仅下半年河西就将投入建设资金40亿元,从而推动房地产开发;再次,一些有实力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看好南京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纷纷进入,把南京作为重点优先发展的市场。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投资仍会保持30%左右的增幅。
2、房地产市场仍将延续供需两旺的局面,呈现供略大于求态势
供应将稳步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市商品住宅上市量为390.56万㎡,预计下半年的上市量肯定会超过上半年的上市量。主要原因在于20xx年上半年的房地产投资增幅达到34.07%,出让的614公顷土地一部分将在下半年进入市场,去年全年新开工面积达到了739.28㎡,经过半年左右的建设基本可以上市销售,因此保守估计今年上市量将会达到800~900万㎡。
需求仍保持旺盛势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需求在去年基础上,仍会继续上升。从主动需求方面看,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今年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会持续增长,1-6月我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7%,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居民改善居住的需求量相应不断增加。从被动需求看,由于今年上半年拆迁工作的减缓,下半年伴随城市建设的加速我市将加速拆迁的进度,与上半年相比,被动需求将有较快的增长。另外,我市城市化水平在稳步提高,城市规模稳定的扩张,由此带来的自动型需求会稳定小幅增长。下半年央行关于利率调整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投资性购房需求仍会保持相当的程度,消费信心将会恢复。综上所述,维持我市需求增长的因素有利于需求的增长,今年下半年我市的商品房需求增幅将高于上半年。下半年的预售量初步估计为月均65万㎡之上,总计约400㎡左右。
3、总体供求矛盾将继续缓解,结构性矛盾仍将存在
20xx年全市共招拍挂出让614公顷土地,比20xx年增加了3.3倍,今年国土部门还将供应土地1000公顷。去年的开工面积、施工面积都大幅增长,因此今年的供应量将有大的增长,总体供需矛盾会得到进一步缓解。供需比仍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商品房销售也会有正常的销售期,这是房地产市场成熟的标志。
区域结构、价格结构矛盾仍将存在。城中板块自去年以来一直供不应求,由于土地资 源稀缺,下半年上市量不会增长太快,而河西、江北板块上市速度很快,下半年上市量仍比较大,但销售增长却比较平稳,因此这两个板块的供需形势不容乐观。由于近年来商品住宅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利润较低的普通住宅一直供应不足。由于今年土地平均成交价格增长56%,从而带动商品房价格的上升。为了消化不断上升的成本,商品房的价格也将上升,因此利润空间较小的中低价位的商品房供应仍将不足。需要政府提供土地和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中低价位商品房,使商品房的供应价格达到基本合理。
4、价格仍将保持稳定
今年下半年商品房的价格将比较平稳并有小幅上升,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一方面,今年我市供求形势继续好转,市场总体供略大于求,将抑制价格的大幅上升。并且今年宏观调控措施成效明显,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得到控制,现在主要的建筑材料价格稳定。另一方面,供求没有失衡,仍然在合理的正常区间,各方利好因素仍在支持开发企业的信心,不会出现抛盘现象。此外开发商拿地成本以及商品房品质的提升将会维持商品房价格的稳定。因此总体上半年商品房的价格将会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少数板块供需比例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这些板块的价格将很难维持上半年一路上涨的情形,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盘整。二手房价格在连续多月上涨之后,已经接近新建商品房价格,质价出现偏离,上涨空间已经很小,下半年将趋于平衡。
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篇3
一、项目概况
(一)、开发项目区位条件
威海九龙湾旅游度假区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庆路以北,西起九龙河,东至海埠路,北临大海。A8、A9地块为度假区规划分区,位于威海湾南侧,东、北临规划环路,西侧与皇冠房地产先期开发的九龙湾花园小区隔河相对,是九龙湾旅游度假区地理位置最为优越的规划分区之一。
(二)、规划方案
旅游度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40.92公顷,居住人口1.59万人,其中A8、A9规划分区总用地3.61公顷,规划用地3.18公顷,规划以居住为主,兼容办公、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居住心理的要求。规划北部A8地块以居住为主,沿大庆路的A9地块以商业、办公为主,兼容一部分住宅。总建筑面积为90860㎡,其中多层住宅6621㎡;高层(18层)住宅建筑面积为53682㎡;商业、公用、办公建筑面积为11768㎡;地下储藏室3749㎡;地下车库376个,建筑面积15040㎡。建筑密度20.1%,容积率为2.27。整体规划充分考虑了各性质用地间的相互协调和衔接,体现了规划区的现代和时尚,具备了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和高标准的生活服务设施,创造了清新、雅致的人文居住园区。
二、建设条件
(一)、建设地点条件
1、该规划区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威海湾与海上公园。
2、靠近公路,交通便利,离火车站及长途客运总站仅3公里。
3、周边环境适宜,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良好。
4、容积率较高,可规划面积充足,场地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建设要求。
5、拟建规划分区给排水、供暖、电力、燃气、电信、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规划配套齐全,学校、商店、邮局等生活服务设施尽在整体规划中。
(二)、建设实施条件
1、该详细规划已经全部完成,并通过市规划局审批。
2、威海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公告将于2005年7月6日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现威海已有多家实力强、知名度高、经验丰富的房地产开发商报名参加竞拍。
3、该规划分区距皇冠房地产办公楼、工业园区、已开发的皇冠九龙湾花园较近,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投资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据国家有关部委及业内专家人士分析,政府系列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保证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系列政策均是站在增量房市场来进行调控、规范,而对存量房市场的影响则是加大了交易成本,减少了供应量,对增量房价反而是保证和促进上涨的力量,我国房价总体上保持稳定且会稳中有升。
2、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报告,整体房价呈上涨趋势,今年1—5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9%,商品住宅和商业用房的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上涨11.3%和4.1%。
3、国家、山东省、威海市有关土地政策的出台加大了开发用地的管理,使得威海市本就紧张的可开发用地更为紧缺,更突显了威海九龙湾旅游度假区用地的商业价值,成为威海房地产商家的必争之地。
(二)、微观环境分析
1、威海投资环境良好,政策比较优惠,特别是大庆石油管理局与威海市委、市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给发展集团所属企业在威海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条件。
2、皇冠房地产在威海成功地开发了多个住宅小区,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创立了较强的品牌优势。A8、A9规划分区的继续开发,将是大庆及皇冠等品牌优势的有效利用和发挥。
3、每年一度的威海国际人居节形成的威海人居品牌吸引力极强,加之商业住宅用地日趋紧张,使得威海房地产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A8、A9规划区的开发,是皇冠房地产壮大企业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机遇,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4、拟开发项目与皇冠九龙湾花园隔河相对,距皇冠房地产办公楼约500米,与皇冠庆威工业园一路之隔,独特的地理位置,为皇冠房地产开发该项目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便于生产经营与管理,有利于降低成本费用。已建的皇冠九龙湾花园小区在威海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成为拟开发项目的样板小区,是无形的广告,对提升其商业价值和促进房屋销售,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皇冠九龙湾花园、皇冠庆威工业园区和拟开发项目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将提高我们庆威物业公司的市场份额和信誉形象,形成规模管理和经营,取得规模效益和效应,既可消除用户对售后服务的顾虑,又可拉动销售。而且,我们开发的办公区、工业区、住宅区的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整体优势,提高大庆品牌、皇冠品牌的竞争能力,并为九龙湾旅游度假区后期的开发,占得了商业先机,创造了条件。
四、市场分析与价格预测
(一)、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根据对今年以来出台的房地产行业政策、威海市场供需状况等方面情况调查表明,威海地区房地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主要表现为:
1、房价将持续稳中有升
近几年,威海商品房价格与周边沿海城市相比涨幅较低,因此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由于土地价格、建筑材料等价格上涨,房屋产品质量及配套标准的提高,造成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
2、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仍然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进城居住、就业,将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二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将增加市场需求。三是拆迁安置将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整体需求。
3、二手房市场活跃对新房的促进
随着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断活跃,如卖旧买新、押旧买新、租旧养新、按揭买新等“以旧换新”的购房群体逐渐上升。
4、政府将加大对地产开发的调控力度及城市建设的力度,将极大地改善城市面貌,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威海这座最佳人居城市的规划建设,跻身世界精品居住城市行列,并吸引更多人群到威海购房居住。
5、房地产营销方式的改变
房地产销售方式从原始的概念销售、点子销售、商业炒作销售转变为全方位营销推广。竞争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上升到价格、质量、品牌、环境、配套等多因素、多元化竞争新格局。
(二)、目标客户的定位
目标客户群主要分为四类:
一是钟爱于威海居住环境、人居品牌的购房群体;
二是追求货币保值的投资市场和休闲度假市场;
三是当地居民更换旧房、二次置业的购房群;
四是致力于威海投资置业的购房群体。
(三)、价格预测
根据本项目自身特点,参考当地房产价格及其发展趋势,本项目预测价格:
1、多层住宅均价3900元/㎡;
2、高层住宅均价4200元/㎡;
3、商业网点均价4500元/㎡;
4、办公楼均价3000元/㎡;
5、车位均价10万元/个;
6、储藏室均价1000元/㎡。
五、项目实施计划
(一)、工程建设实施计划
1、按威海市对九龙湾旅游度假区的总体规划及拍卖公告,将在2005年7月6日进行土地竞拍,如果我们竞拍成功,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将于今年底完成项目单体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报建、审批等有关手续,满足2006年开工需要。
2、为了合理利用资金,将采用滚动开发的方式,先开发市场份额大、开发成本低、利润空间大的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回收资金后再开发商业网点、办公楼、地下停车场等单体工程,拟开发建设期为3年(2006—2008年),2006年拟开发面积37902㎡,2007年拟开发面积26150㎡,2008年拟开发面积26808㎡,工程建设进度计划(见附表1)。
3、以多年的开发经验,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确保施工建设规范进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期,提高资金周转率。
(二)、销售计划及营销策略
1、销售计划
根据工程建设进度计划及威海地区房地产发展走势,该项目拟销售周期为四年:2006年销售收入5612万元;2007年销售收入9984.2万元;2008年销售收入9216.3万元;2009年销售收入8344.5万元。年度销售测算(见附表2)。
2、营销策略
秉承企业“广厦千万、诚信皇冠”的经营理念,深入房地产市场调查研究,充分发掘楼盘的卖点,通过以下途径和措施实现房屋销售,获取最大利润。
(1)、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通过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的分析,对目标市场、户型结构、客户群体进行准确定位,建设适应客户 需求的楼盘产品。
(2)、实施有效的广告宣传策略、营销策略及公关策略,实现销售目标。利用“报纸、电视、户外广告牌、车体、站牌”等行之有效的广告方式,及时地将楼盘的信息传递给购房客户。通过沟通,利用客户群对企业品牌的认识、了解与接受,提高对所开发产品的认识度。
(3)、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实现房屋销售。利用广告促销、人员促销、网络促销扩展销售渠道,使房屋销售由原来单一的自行销售转变为直销、行销、网络销售、地区代理等多元化销售方式。
(4)、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房屋销售。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必须深入了解客户,为顾客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让客户 感受到比预期更好的超值服务。
(5)、利用品牌战略实现房屋销售。有效地利用大庆及皇冠的品牌效应,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创新力,提高房屋的竞争优势,满足客户的期望,激发客户的购买愿望。
(6)、结合价格策略实现房屋销售。在目前楼盘价格稳中有升的形势下,新盘开发销售价格采取随行就市结合“低开高走”的价格策略,将本项目的房屋价格,由低到高的顺序推向市场,吸引客户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形成人气后再据市场情况逐步提高房屋价格,给客户以“增值、保值”的信息,坚定购房客户的信心。
六、项目财务经济分析
(一)、投资估算
按每亩173.6万元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总成本为8,514.84万元(出让金总额8,266.83万元,契税248万元),项目开发总投资为31,525.03万元。(见附表3)
(二)、资金筹措
根据投资估算及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入资金总额26,600.27万元。其中自有资金12,600.27万元(含本项目销售回笼资金再投入10,545.18万元),借入资金14,000万元(其中中油公司贷款剩余额2,500.00万元,应收回金海湾医院欠款2,000.00万元,需新增贷款9,500.00万元)。(见附表4)
(三)、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利润估算表(见附表5)
本项目净利润2,141.06万元,净利率6.36%。
预测前提:
土地173.6万元/亩;
营业收入33,666.10万元;
平均销售单价3,705.27元/平方米;
营业成本26,600.27万元;
单位成本2,927.61元/平方米;
税金3,854.77万元;
费用1,070.00万元;
贷款利息1,310.4万元。
2、现金流量估算表(见附表6)
本项目税后现金净流量2,141.06万元。测算前提同上。
3、盈利能力分析
(1)、静态分析
投资利润率(税后)=项目净利润/项目投资支出总额=2,141.06/26,600.27=8.05%。
(2)、动态分析
项目净现值为277.46万元,净现值大于0,项目可行。
经计算,本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9.5%,参考同行业基准投资内部收益率8%,本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投资收益率,项目可行。
七、风险分析(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销售面积盈亏平衡点=成本费用合计/平均销售单价(1-税费率)=27,670.27*10,000/3,705.27(1-11.45%)=84,334.35平方米。
占计划销售量的92.82%。
销售单价盈亏平衡点=成本费用合计/房屋销售量(1-税费率)=27,670.27*10,000/90,860(1-11.45%)=3,439.16元/平方米。
占计划销售单价的92.82%。
盈亏平衡分析表明,当项目销售面积达到84,334.35平方米或平均销售价格达到3,439.16元/平方米时,项目保本,安全余度7.18%。
八、结论
经过我们认真研究分析论证,无论是从实施发展集团“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特别是对房地产“一翼”利润中心的要求来看,还是从保证皇冠房地产企业实现可持续、有效益地发展来看,以及从九龙湾度假区规划远景和参与后续开发看,开发该项目均是必要的;同时,从财务评价等多个角度论证表明,在土地价格173.6万元/亩以内拍得该宗土地,进行开发建设,该项目均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该项目在投资方向、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方面,既有可行性,又有可操作性。
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篇4
眼下正逢春季招聘高峰期,行业政策相继出台,作为招工大行业的房地产行业人才市场现状备受求职者关注。近日,智联招聘基于20xx年全年,以及春节后第一周的全平台大数据、调研数据进行综合解读,发布《20xx房地产行业人才市场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房地产行业人才市场发展状况,期待企业和从业者能够合理制定招聘计划与求职规划。
调研发现,20xx年初房地产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下降29%,一线城市房产中介职位数同比增长44.1% 。20xx年第四季度,房地产行业平均招聘薪酬10394元,高于第一至三季度水平。同时,房地产行业平均招聘薪酬,也高于全行业平均值的10111元。从薪酬变化走势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的薪酬优势与全行业平均水平相比逐步缩小,但是仍然高于平均水平。
分城市看,一线城市薪酬优势依旧明显,北京的房地产行业平均招聘薪酬最高,达到13168元。其次是上海和深圳,分别为12910元、12636元。新一线城市宁波排名第四,平均招聘薪酬12109元,超过了一线城市广州。
在“房住不炒”政策下,房地产行业继续保持严格调控。近年来,在降负债、控支出,以及央行“三道红线”等调控下,房企进入调整期,随之对整个行业收益水平产生影响。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59.8%的房地产从业者薪资原地踏步,22.3%经历降薪,只有17.9%薪资上涨。
数据表明,工作3-5年者薪资波动幅度最大,在这一工作年限段,22.2%的`职场人涨薪,也有22.3%的职场人降薪。可见,3-5年是房地产职场人发展的分水岭。
在20xx年偏紧的政策环境与走低的市场需求中,房地产从业者的离职比例较高,达到28.8%,但比例小于全平台(35.9%)。其中,25岁及以下者占比37.8%,排名第一。其次是41岁及以上者,占比29.7%。
对于是否愿意继续从事房地产行业,42.9%的从业者因为有了经验、技能、资源等积累,而愿意继续留在该行业打拼。数据显示,愿意进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从业者仅占15.4%,低于愿意进入新一线城市的38.8%、二线城市的24.8%。由于新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更为宽松,如青岛的公积金花式松绑,南京和苏州居住和社保年限累计认可等,从业者或期待行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新一线城市市场空间较大、工作压力较小、生活成本较低,成为更多求职者期待的“价值洼地”。
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篇5
近年来在综合开发方针的指导下,苏州的房地产开发迈了大发展时期。出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升”和“升降有序”的局面。房地产市场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二是开发企业正从以往只注重开发数量或单一的施工质量逐步向既求规模发展又向综合质量求效益转变;二是商品房价格稳中有升,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个人购房深入人心,购房增势不减,数量一直稳定在98%左右,住房消费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在宏观调控下,市场经济规律的自我调节作用逐步显现,商品房的供求趋于平衡,空置房屋大幅度降低。
一、基本情况
1、房地产开发总量稳中有升,住宅建设重点突出。
2000年,苏州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54131万元,比1999年增长10.2%,其中住宅投资519438万元,占79.4%,比上年增长18.7%;新开工各类房屋446.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1%,其中新开工住宅377.27万平方米,占84.5%,比上年增长21%;竣工各类房屋452.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其中竣工住宅385.49万平方米,占85.3%,比上年增长9.7%。
市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2433万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住宅建设投资253899万元,占78.7%,比上年增长14.2%;新开工各类商品房屋183.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1%,其中新开工住宅153.79万平方米,占83.7%,比上年增长12.8%;竣工各类房屋187.9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其中住宅159.88万平方米,占85.1%,比上年下降3.4%。
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其中住宅投资2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4%;新开工面积233.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04.4万平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2%、21.9%。
市区上半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4亿元,其中住宅9.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86%、4.6%。新开工面积69.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0.9%、18.9%;竣工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6.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8.5%、38.4%。
2、市区平稳发展,六市快速增长。
市区的房地产开发在经历了“八五”和“九五”前三年的大发展后,开发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开发总量调控进入了平稳、理性的发展时期。六市的房地产开发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加之管理不够规范,前几年的房地产开发零星分散建设居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房地产开发逐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六市政府都把房地产开发作为各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城镇建设。因此,自1999年来,六市房地产开发总量迅速增长,尤其是2000年,投资总量、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等均较上年有大幅度攀升。
市区范围内,由于土地供应制度的改革,停止新批量土地开发项目,对存量土地开发项目采取限制的态度,使开发总量得到控制。同时,积极引导开发企业参与园区、新区的开发建设。因此,园区、新区的开发规模在市区中比例逐年增大,形成了城区、园区、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以2001年上半年为例,市区完成投资12.4亿元,其中工业园区3.9亿元(占到31.5%),新区完成投资3亿元(占到24.2%),两区的房地产投资之和已由过去占市区的1/3左右提高到占市区的一半以上,施工面积由过去的占1/3左右增加到2/3。
3、房产销售持续走好,主要指标屡创历史新高,个人购房增长趋势不改。
2000年,我市房地产销售继续攀升,融顺史新高。共计实现销售379.41万平方米,增长幅度达到18.6%,其中个人购房比例已达到95.8%;其中住宅销售335.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销售给个人占到97.7%。市区的销售面积151.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35.8#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4.8%、6.9%,个人购买住房131.4万平方米,比例达到96.8%。
今年上半年全市销售商品房屋121.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11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41.9%、43.6%;期房预售面积11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预售104.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6.46%、32.6%。商品房出租面积43.9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7.1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126.36%、148.73%。市区销售房屋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6.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3.6%,96.4%;房屋预售34.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预售32.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7%、14.l%。商品房出租面积10.93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8.8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5.01%、22.94%。销售面积大幅度增长,并且超过了竣工面积,这是今年上半年的一大特点,预示着商品房屋的供求关系正由供大于求向求大于供转变。
4、消费、投资双向拉动下,消费拉动的作用更加突出。
2000年我市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77.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为11.8亿元,占资金来源总数的15.3%,比上年同期下降2%;市区6.2亿元,占总数的17%,比上年下降9.3%。市区利用外资0.61亿元,比上年上升190%。企业自有资金全市7.4亿元,比上年上升8.2%,仅占总数的9.6%;市区企业自有资金3.1亿元,比上年总数下降25.8%,仅占总数的8.5%。在银行贷款、企业自有资金总数减少、比例下降的同时,购房的定金及预收款却大幅度增加。全市定金及预收款38.6亿元,比上年增加31.5%,占资金总量的49.9%;市区17.1亿元,比上年上升15.1%,占总数的47.2%。充分说明了房地产发展具有一定空间。消费观念的转变,定金及预收款大幅增加,大大地拉动我市房地产业。
5、房地产销售总额首次超过投资总额,表明房地产开发有望步入良性循环。
2000年,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总额670669万元,超过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654131万元,住宅也“产销两旺”,销售额达到556233万元,超过住宅建设投资519438万元。市区实现销售总额333021万元,超过市区投资总额322433万元,其中住宅销售总额为264985万元,超过住宅建设投资253899万元。销售总额首次超过了开发投资总额,这在我市历史上还是首次。这不仅反映了我市房地产市场趋向理性,也反映房地产投资环境的优化,给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更反映了开发企业开发经营理念的转变,通过规模开发、规模经营,品牌、环境效应得到显现,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开发行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6、园区、新区房地产开发飞快发展,不仅提升了小区档次,又提高了市区房价。
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额达21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18.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41.7%、55.1%,住宅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165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即122.5元)。市区住宅的销售价格由上年同期的平均1742元/平方米上升到2000.3元/平方米,涨幅达到14.8%,高于全国平均10.61%的增长水平。而工业园区和新区房价的提升是推动市区平均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园区房地产发展,引导人口东迁”的重大决策,近两年工业园区加快了商品住宅建设步伐,新建了一大批住宅小区。住宅平均销售价格达2052元/平方米,比上年1782元/平方米上涨15.2%,比市区平均价格1951元/平方米高出5.2%。今年上半年,平均售价达2108元/平方米,又比去年底平均价增加2.73%,比市区平均住宅售价2000.3元/平方米高出5.2%。
新区上半年住宅平均售价已基本达到市区平均水平,但行情仍在看涨。
7、总量调控成效显现,空置房大幅下降。
为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时消化、盘活空置房,我们在1999年开始对房地产开发总量进行研究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取得了初步成效。2000年,全市土地开发面积229.3公顷,比上年下降34.1%,房地产开发的源头得到控制。市区由于调控力度较大,成效则更明显。土地开发面积87.3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18.2%他施工面积包括住宅施工面积均比上年同期下降5.4%;竣工总量和住宅竣工面积分别比上年下降8%、3.4%。
截至2000年底,全市空置房屋为217.6hm米,其中住宅147.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5.8%、2.4%。市区空置面积118.1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5.9%,其中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其他房屋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0.8%、16%、32.6%。今年上半年,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167.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空置113.3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30.2%、28.37%,比2000年底分别减少23.7%、24.5%。市区房屋空置面积9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空置61.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3.9%、16.1%,比2000年底下降20.5%、22.1%。这是政府实行总量控制后,市场导向的必然结果。
8、房产二级市场交易活跃
2001年1-7月份,市区上市出售住房2732套,16.6万平方米;交易金额1.71亿元,出售房平均每套面积60.1平方米,价格6.05万元,平均价格1006.91元/平方米,重新购买住房1953户,占71.49%,购房每套新增36.58平方米,净增11.18万元。通过二手房上市,重新购房已占销售总量的五分之一。
市区是从九九年十月开始房改房上市的,截止今年七月底累计上市7284套,占已出售公房12.3292万套的5.0%,交易面积43.94万平方米,交易额4.44亿元。重新购房5066套,平均每套96.88万平方米,价格17.5万元,每套新增36.56平方米,净增11.41万元。
1993年4月我市开始推行住房公积金贷款,截止2001年7月,共发放公积金贷款2.39万户,10.52亿元;已还贷3.59亿元4200户。
二、今后几年房地产市场的预测
从今年起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供应方式实行拍卖或招投标方式。这一改革,将促使我市房地产开发和市场发生根本转变。
1、房地产开发总量将进一步得到严格控制。
供地方式改变后,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将实行高度垄断。房地产开发用地将根据城市建设的年度发展规划、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状况和城市区域的发展导向等制订合理的年度供地计划。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供应数量必将会较以往有较大幅度减少,房地产开发总量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2、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逐步减少。
参与土地拍卖必须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保障,否则就无法获取土地使用权。以往一些靠“小打小闹”和零星建设渡日的开发企业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无以立足。市场竞争的结果将残酷地淘汰一大批实力差、规模小的企业。
3、房价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苏州的商品房平均价格不仅历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沪宁线城市的平均水平。应该说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随着时间推移,商品房价格的水平会逐步上升。
(1)地价的上涨必然带动房价的上扬。价格不仅是一种商品价值的体现,也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供求关系的体现。土地实行拍卖后,供地总量减少将直接导致开发总量的下降,而市场的有效需求并未因用地方式改革而减少。因此,当供小于求的市场关系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时,商品房屋的价格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实行土地拍卖,地价将因竞拍而大幅度上涨,这将直接导致商品房的成本和税费增加,最终体现在房价的上涨上。
(2)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数量的减少也会促使房价的上扬。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住房供应制度的日趋规范以及廉租屋的出台,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会逐步减少,因而原来能起到平抑商品住宅价格的功能日趋退化,使房价的总体水平上升。
(3)开发企业转制后,一部分转为民营企业。这将逼使企业从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中冲破出来,把经营与企业效益完全挂起钩来。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必然促使房价的提升。
(4)存量改造速度加快,将给人民群众带来福音,但拆迁成本的提高必将导致房价提升。
(5)规划、设计、建设标准的提高;也会提高开发成本,提升房价。
4、房地产市场秩序将得到进一步规范。
供地制度改革后,不仅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进行垄断,而且对二级市场上的土地转让行为也作出严格的限制。违法转让土地、转让项目的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同时,政府将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由土地储备中心代表政府对需盘活的存量土地进行收购(预购)和储存,调控土地市场。因此,原工矿企业需要“退二进三”的将一律纳入土地储备范围,不得自行转让给开发企业,擅自改变土地性质;这将对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和房地产市场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5、实行土地招标拍卖与实施综合开发方针的优势互补,将会不断提升房地产开发水平。
实行土地招标拍卖与实施房地产综合开发一样;都是大势所趋,是必由之路。土地招标拍卖中容易造成规划、开发规模过小,甚至重新走上新的零星分散建设的问题,只有引入综合开发方针才能解决。另外,招标拍卖地块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同步建设的两张“皮”问题,也只有通过综合开发方针才能顺利实施。只有坚持优势互补,才能做到双盈,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篇6
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务院18号文件明确的各项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基本稳定的调控目标。目前我市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商品房空置面积不断下降,房价基本稳定,房地产业成为了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近阶段市场调控工作的进展情况
1、进一步改善供应状况,优化市场供应结构,促进总量和结构的平衡。全市上半年新批商品房上市面积440.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83.48%,改变了去年全市供不应求的矛盾,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购房需求。在全市总体供需走向平衡的同时,我市采取措施,继续优化供应结构,首先是落实国家政策,控制拆迁规模,并实行拆迁补偿市场化。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新老拆迁项目28个,拆迁居民4149户。其次加快中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在年初确定的今年完成1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竣工任务的基础上,南京市政府决定再追加30万平方米,年底确保150万平方米经适房竣工、交付。
2、限制期房转让工作。针对投资性购房比例增长过快,存在一定量的短期炒作情况,南京于4月1日正式实施《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实施细则》。其中,购房实名制、期房限转、信息公示这3条内容被认作是直指期房投机者的三道“逐客令”。这一做法杜绝了利用退房注销再登记的方式进行期房转让的行为,在不影响中长期房地产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有效地遏制了期房投机炒作。
3、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保证居民居者有其屋的目标。首先是针对最低收入家庭制定的廉租房计划。今年我市要购、建储备1000套廉租住房,提供给市区的贫困无房家庭。其次是针对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计划。我市经济适用房共规划九个地块,面积共6157亩,可建住宅41300套,计划到今年年底将竣工经济适用住房150万平方米。针对中低收入家庭以及被拆迁的困难家庭我市还制定了中低价商品房计划,计划20xx年竣工90万平方米。
二、20xx年上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
总体上看,上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呈现“量增价平,涨幅趋缓”的平稳态势,房地产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如下:
1、商品房供基本平衡、供略大于销:今年上半年全市商品房上市面积440.83万㎡,同比增长83.48%,预售面积381.8万㎡,同比增长0.7%,供销比为1.15;其中商品住宅上市面积390.56万㎡,预售面积345.76万㎡,与去年年均水平相比增长4.46%,交易量仍保持稳中有升,供销比为1.13。房地产总体市场供给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购房需求。
2、供应结构基本合理,普通商品房供应明显增加:区域供给结构基本合理,据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中心统计,上市量最大的三个板块是江宁、河西、江北,也是预售量最高的三个板块。在上半年江南八区商品住宅预售面积段中,每平方米4000以下的占24.23%(包括经济适用房),4000~5000元的占32.26%,5000~6000元的占25.34%,6000元以上的占18.17%。商品房供应结构基本合理,但与5000元以下的商品房需求相比,供应稍显不足。
3、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二三级市场体系联动,良性发展:上半年全市存量房交易212.05万㎡,交易2.73万套,与去年年均水平相比基本持平;其中江南八区存量房交易157.76万㎡,交易2.24万套。二手房在去年交易总量增幅较大的基础上,仍有小幅上升,租赁市场也水涨船高,租赁价格在去年平稳的状况下有了小幅提高。
4、商品房预售价格增幅得到平抑:据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商品住宅预售价格每月环比上涨分别为1.21%,-4.0%,4.36%,5.61%,7.49%,-1.99%,累计上涨11.48%。月均上涨不足2%,与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涨幅基本持平。
5、公积金和商业银行贷款成为实现市民置业的主要支柱。据人行南京分行统计,今年受宏观调控影响,南京房地产开发贷款自4月份以来有所下降,上半年南京房地产国内贷款累计61.3亿元,同比增长49.2%,比四月份增幅下降了18.0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仍保持稳定增长,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的7成,上半年新增贷款48亿元,增长21%,其中公积金贷款余额达到13.3亿元,同比增长69.85%。个人住房贷款成为支持房地产需求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20xx年下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基本判断
随着南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继续影响,预计下半年南京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走势为:
1、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南京市房地产投资增幅为34.07%,去年全年投资增幅为34.0%。从下半年发展趋势看,由于受到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预计房地产投资增幅不会在上半年的基础上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但同时房地产投资的增幅也不会下降很多,首先是因为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为房地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我市各项城市建设速度将继续加快,仅仅下半年河西就将投入建设资金40亿元,从而推动房地产开发;再次,一些有实力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看好南京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纷纷进入,把南京作为重点优先发展的市场。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投资仍会保持30%左右的增幅。
2、房地产市场仍将延续供需两旺的局面,呈现供略大于求态势
供应将稳步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市商品住宅上市量为390.56万㎡,预计下半年的上市量肯定会超过上半年的上市量。主要原因在于20xx年上半年的房地产投资增幅达到34.07%,出让的614公顷土地一部分将在下半年进入市场,去年全年新开工面积达到了739.28㎡,经过半年左右的建设基本可以上市销售,因此保守估计今年上市量将会达到800~900万㎡。
需求仍保持旺盛势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需求在去年基础上,仍会继续上升。从主动需求方面看,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今年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会持续增长,1-6月我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7%,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居民改善居住的需求量相应不断增加。从被动需求看,由于今年上半年拆迁工作的减缓,下半年伴随城市建设的加速我市将加速拆迁的进度,与上半年相比,被动需求将有较快的增长。另外,我市城市化水平在稳步提高,城市规模稳定的扩张,由此带来的自动型需求会稳定小幅增长。下半年央行关于利率调整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投资性购房需求仍会保持相当的程度,消费信心将会恢复。综上所述,维持我市需求增长的因素有利于需求的增长,今年下半年我市的商品房需求增幅将高于上半年。下半年的预售量初步估计为月均65万㎡之上,总计约400㎡左右。
3、总体供求矛盾将继续缓解,结构性矛盾仍将存在
20xx年全市共招拍挂出让614公顷土地,比20xx年增加了3.3倍,今年国土部门还将供应土地1000公顷。去年的开工面积、施工面积都大幅增长,因此今年的供应量将有大的增长,总体供需矛盾会得到进一步缓解。供需比仍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商品房销售也会有正常的销售期,这是房地产市场成熟的标志。
区域结构、价格结构矛盾仍将存在。城中板块自去年以来一直供不应求,由于土地资 源稀缺,下半年上市量不会增长太快,而河西、江北板块上市速度很快,下半年上市量仍比较大,但销售增长却比较平稳,因此这两个板块的供需形势不容乐观。由于近年来商品住宅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利润较低的普通住宅一直供应不足。由于今年土地平均成交价格增长56%,从而带动商品房价格的上升。为了消化不断上升的成本,商品房的价格也将上升,因此利润空间较小的中低价位的商品房供应仍将不足。需要政府提供土地和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中低价位商品房,使商品房的供应价格达到基本合理。
4、价格仍将保持稳定
今年下半年商品房的价格将比较平稳并有小幅上升,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一方面,今年我市供求形势继续好转,市场总体供略大于求,将抑制价格的大幅上升。并且今年宏观调控措施成效明显,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得到控制,现在主要的建筑材料价格稳定。另一方面,供求没有失衡,仍然在合理的正常区间,各方利好因素仍在支持开发企业的信心,不会出现抛盘现象。此外开发商拿地成本以及商品房品质的提升将会维持商品房价格的稳定。因此总体上半年商品房的价格将会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少数板块供需比例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这些板块的价格将很难维持上半年一路上涨的情形,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盘整。二手房价格在连续多月上涨之后,已经接近新建商品房价格,质价出现偏离,上涨空间已经很小,下半年将趋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