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文章

请欣赏浮躁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浮躁文章1:浮躁与安静

在当下社会里,不知是节奏的加快,还是思维的提速亦或是我们目标轨迹的变化而使得我们无暇安静下来思考一番。这种加快、提速或变轨让我们无一例外地掉进浮躁的激流之中,并被这激流裹挟着前行或漂流,你身在其中却又身不由己而无法停顿,身陷其中的我只能随波逐流吗?难道你不知这激流中还有许多的漩涡么?那些人正等着你掉入其中咧。惶恐中的我无论如何也逃脱不出这激流,甚至都无法躲避向我袭来的漩涡,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和感受让我更加向往那份安静,而这渴望又如此的强烈。

在这渴望中我不由得想起一位哲学家的一席话:人的本质不依赖于外部环境,而只依赖于人给予他的自身的价值。唯一要紧的就是灵魂的意向,灵魂的内在态度;这种内在的本质是不容扰乱的。这是我们生命对安静的钟爱。因为陷入这浮躁的激流之中,让我渴望安静,这发自我内心灵魂对安静的感召,源自于激流中的我无谓的消耗体力,浪费生命。浪费生命有如何呢?大家不都是这样么?我在内心中斗争着,却又无法呐喊,因为已没有了勇气,没有了在大家看来要成为异类的勇气,而沉默亦不使别人察觉你的渴望,也就同同类一般罢了。生命呀,你真要在激流中游走,或掉入那为你准备好的漩涡中吗?

人应有所向往,生命亦有所渴望。因为生命你的已存在,又为什么要浪费掉呢?美好是生命的渴望,更是人之向往,无疑,人生最美好的境界、生活最美好的境界、生命最美好的境界,不是物质和权力的拥有,而是精神的享受,越是要获得这样的享受,就越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安静也就变得丰富起来。

在这个充满喧嚣的世界里,浮躁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乃至判断,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渴望,特别是在这变形了的激流中,学校的教育也受到这浮躁之渲染并被这激流冲刷的面目全非,安静校园的环境随之也荡然无存。这里的教育和学术越发地难以找到它那宁静的圣坛。因为浮躁而使得教育功利化欲望愈发的膨胀,逐渐摒弃了的自然而纯朴的教育和严谨的学术风气而使得校园变得无法安静下来。功利思维的侵入迫使教育迷失了本原本的目标和本真的功效。浮躁不仅让教育无法安静,也让人的灵魂无法安静。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心灵的安静、精神的安静、生命的安静又是何等的困难呀,而这样的环境更让人无从享受和拥有安静带给我们的美好和闲适,安静犹然已成为了一种梦境,即使是在梦境里也使我无限地留恋,留恋夜晚,留恋夜晚的安静和宁静之中的夜空,在这样安静的夜晚里一种渴望驱使我抬头仰望,仰望那满天的繁星,仰望又催生我去寻找,寻找什么呢?我知道要寻找什么,寻找我自己,寻找自己的生命,寻找自己的灵魂。

浮躁文章2:夏天的散板

文/杨炳阳

夏天是一年中最浮躁的季节,犹如我们飘忽的青春岁月。

夏天,草地已从青黛变为深绿,叶茎不再柔嫩了,车前子、大麻的花骨朵慢慢凋零,同时也挂上了丰满的籽实;数日前熟识的红桑林已扩展成偌大的荫凉地带,采叶女人穿梭其间,把日子装扮得节奏分明;窗外雏燕的翅翼长硬了,四处飞动,衔回雨水浸染过的潮泥,修缮安居乐业的巢窠。就这样,夏意一天比一天浓厚。从此,人们必须面对漫长的高温和迷惘,以及拂之不去的声声蝉语。

夏天有夏天的氛围和序列。农人正忙着收割小麦和菜籽,这些去年撒播的作物稔熟了,带给乡村一浪高过一浪的喜悦。他们要在很短时间内抢收完地里的庄稼,不然遇上一场暴雨,一阵飓风,丰收的指望将化为泡影。如果一年的汗水没能换回一季的新粮,是农人想都不敢想的灾难。

乡村沸腾之后,便陷入了又一种持续的劳作。苞谷和蚕豆在几个月前撒种,时下还是一棵棵秧苗,尽管长势良好,却没有成熟的迹象,需要农人施肥灌溉,锄草松土。再经过三伏艳阳天,才能拔节抽穗,步入秋收的方阵。农人披星戴月伺弄土地,吆赶田鼠和野兔。下一季的庄稼,就在农人的期盼与等待中长得更旺更壮了。

夏天过了一半,再到田垄走一走,视野里几乎没有一星半点闲地,满满荡荡是青苗稼禾。麦茬地经过翻耘,已种上大批晚熟作物,玉米林的行距间也栽植了秋菜和白薯。农人确是在见缝插针,光景于是一季胜似一季,一年好似一年。

这就是夏天的写意。生长和成熟,成熟与播种交相接替,多么酷似人的生命之旅。如水年华中,早熟的思索一次次面临蒂落,但距硕果累累的金秋尚远,一生有种不完的庄稼,锄不尽的蒿草,置我们于一年又一年劳作不已的境地。好在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收成,生活是流动的,阳光是美丽的,我们总可以循着时令耕耘、收获,对即将莅临的人生寄予一片深情厚意!

夏天的时光很快就会消逝,没有挽留的余地,正像不可抵挡它的到来一样。只要我们坦然走过,人生的灿烂秋色便更近更近了。

浮躁文章3:浮躁

文/跳起来拥抱蓝天

嗯,这个学期虽然忙碌,但是很浮躁,而且完全静不下心。也许和自己生病了有关,但是,又或者这只是一种借口。

慢慢意识到自己真的长大了,不再是青涩的苹果啦。看着中学生走过,显然心里开始羡慕了。对于自己的中学时代,其实总体上是很开心幸福的,但是也免不了许多的纠结。但我很幸运,每一个阶段,都有惺惺相惜的朋友相伴。过去的自己沉浸在自我的伤春悲秋里,活脱脱一个现实版的林黛玉。说实话,我真的不喜欢黛玉这样的女孩。

我希望自己是女汉子,可以随心所欲,心情不被外界过多干涉。尤其面对感情,可以越理性越好。最近反思自己在青春路上的情感,明白了一件事,我敏感脆弱,最重要是我还嘴硬。伪装这个词很早就接触了。我就是一个爱伪装自己,让自己看上去过得还不错的人。但是,我的伪装,目的很简单,不给别人带来困扰,不让别人担忧。并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的虚伪。我的伪装,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藏起了一部分的自我。那部分的自我,是直面内心的,里面有我脆弱敏感的一切想法。我不愿意别人看见,因为这样的我多少很难堪。

我愿意呈现的,是阳光与外向的自己。虽然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但是,不打扰到别人的心情,也是一种让自己舒坦的方式吧。

可是问题来了,慢慢的,藏起来的部分,时光可以消退一部分,但仍有一部分东西如鲠在喉。没有值得的人分享,就一日不释怀。

我很害怕工作后的“对象”问题。相亲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在珠海的这一年多,承受的东西不少,但是从来不愿意跟爸妈诉说我的不快乐以及不安。我知道,即使我嫁人后,也必定不会跟爸妈讲婚姻的一些不如意。所以啊,我好担心,遇不到一个好的人,担心以后的心事成了自己世界的一潭死水,无人可分担。如果遇不到对的人,那我就能决定一直单身下去吧。毕竟,一辈子的事情,我需要好好考虑。

可是,封闭的内心,又怎会轻易开启呢?

先学会独处吧,这是要求自己近期要做到的事。我害怕一个人,我也同样害怕热闹。很纠结,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和自己相处的状态。慢慢寻找,我还年轻不是吗?你们别催我,让我慢慢来好吗,我愿意慢慢去度过自己的人生,慢慢去了解自己,慢慢去接纳别人。

还有,我需要慢慢去改变,改变那些人性中的弱点。

浮躁文章4:浮躁心

文/陈广胜

浮躁或许让人频繁做事,却难以真正成事。因为做事需要一个过程,做大事更是如此。远离浮躁,就要有主心骨。让自己静下来,是避免浮躁的妙门。

美国管理学者博恩·崔西说:“任何人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5年可以成为专家,10年可以成为权威,15年就可以成为世界顶尖。”

假如作一换算,只要你在某个领域投入7300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投入14600个小时,就能成为权威;而投入21900个小时,甚至可以成为世界顶尖。可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投入几分钟,那就别想成为什么。

难以断定具体数据的准确性,但我却宁肯相信结论的合理性。当今社会弥漫着浮躁,能沉下来十年磨一剑的实属难得。浮躁的人心猿意马,凡事急于求成——创作想一鸣惊人,比赛求一招制胜,经商图一本万利,当官望一步登天,以至连看书也一目十行。总之,一切快字当头,只为着立竿见影、马到成功。

为何大家普遍拥有浮躁心?这与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背景相联。由于利益结构的大调整,人们仿佛面对新一轮洗牌,谁都希望抢得先机。特别是见多了走红、暴富现象,就更会滋生易动、急躁的病态心理。通常而言,浮躁者具有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又不愿为之作长线付出。于是,大家习惯于变幻目标,今天向东,明日往西,或者挖空心思抄近路,总想在“短、平、快”中出人头地。

然而,浮躁或许让人频繁做事,却难以真正成事。因为做事需要一个过程,做大事更是如此,假如一味地压缩过程,就等于扼杀结果。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急于求成的浮躁,可能在短期内生出虚假的“繁荣”,但它很难持久,若有风吹雨打,顷刻便显出原形。

浮躁心堆起的脆弱,在于缺乏时间的积淀。大凡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先前都需要时间的投入,就好比一贴中药,即使各种名贵药材齐备,也省不了一个个时辰的煎熬。相比之下,浮躁只能带来低水平的重复,却无法造就真正的卓越。

既然浮躁不足以成事,为何又层出不穷?这源于人们天生的惰性,总期盼以最少的精力和代价,赢得最大的收获。因此,当听到别人的成功故事,尤其是见了诸多的投机取巧,便希望加以复制。但是,人人都有具体情况,别人的成功自有机缘,并非谁都可按图索骥,能走一条终南捷径。做事必须立足自身的条件和可能,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却不能由此乱了心神。

毫无疑问,人生不是短途冲刺,步伐快慢绝非摆在第一位,关键是坚持到底。恰如人的成就主要不靠天份,更需专心致志和能够补拙的勤奋。对走长路来说,方向对就不怕慢,只要不停走下去,肯定能到头。反之,若浮躁地乱碰乱撞,则是自我折腾,极容易将路子走偏,最后不得不回头。

远离浮躁,就要有自己的主心骨。现代人习惯于忙忙碌碌,整天跟着风潮在场面上应酬、消耗,却无暇听内心的声音。许多人浮躁,并非因浮躁带来快乐,实是为所谓的脸面有光,不得不掐着秒表追名逐利。急功近利必然急火攻心,人们在浮躁中渐渐地迷失自己,忘了原本应该替自己活,而不是为了活给别人看。

心理学有“延迟满足”的概念。一个人想实现宏大目标,就应驱除浮躁,尽可能克制眼前的欲望,甘愿作长期的付出。北宋司马光便是一个典型,从48岁开始编纂《资治通鉴》,他以圆木作枕,睡觉只要落枕醒来,立即起床修史。如此呕心沥血19载,终于在晚年完成了千秋巨着。可以说,司马光就在寻求更有价值的“延迟满足”,他几乎也是同生命赛跑。未等书卷正式出版,司马光已然去世,但正因脚踏实地拒绝浮躁,才铸就了他的不朽。

事实上,成大器的人须有静气,甚至不可缺一段寂寞的时光。让自己静下来,是避免浮躁的妙门。而始终置身红红火火的热闹中,极易随波逐流,难以保持一份专心专注。忍受寂寞,一定程度上就是守候成功。只有经受了冷板凳的磨练,熬过走弯路后独自疗伤的苦痛,才能收获极宝贵的心路历程,让自己知晓真正需要什么,值得追求哪些,从而平心静气面对当下,也更有定力去拓展未来。

《无量寿经》曰:“动作瞻视,安定徐为”,明示人不应浮躁,行为处事需安详、淡定,慢慢地为之。可世界瞬息万变,“徐为”又容易失去机会,经书上的话是否适用于普通人?进一步说,拒绝浮躁是否意味着拒绝功利?

毋庸回避,功利是绝大部分人都需要的,但做事就像耕耘,5年有5年的收获,10年有10年的结果,却休想靠几分钟取得回报。纵然从功利的角度,人一生能做的事其实有限,真能做好一件已是大幸。与其四处出击、浅尝辄止,不如瞄准一处,稳扎稳打地做。“安定徐为”的落脚点是“为”。当克服了心浮气躁,人们的姿态将从容许多,也能丢开患得患失。若如此,“徐为”反倒让人埋头深耕,在不问收获中成就更有建树的大作为。

浮躁文章5:安静多美好

文/吴东林

在浮躁中寻找安静,是一种奢侈。

昨夜的清风是凉凉的感觉。大概是下午飘走的那片云朵,把雨留到了别处,只匀给我们这里些许的风儿。也罢,在夏天的燥热中,有一袭清风吹拂,也算是一种福利。

我喜欢夜间在小区的草和树中穿行,况且还有清凉的风来作伴。绕过那一湾浅水,踏上台阶上的青石小道,我享受着温柔枝桠的抚慰和青草花香的浸润。就这样慢慢地走着走着,没有嘈杂,没有喧哗,只有天上的月和不知从哪飘来的娓娓的曲。有时就坐在树旁的椅子上,望着天空,看着稀疏的星斗发呆。此时,似乎脑子里没有一丝纤尘,不知在想什么,也不知在看什么。就这样享受着自然的安然与宁静,仿佛心灵被这宁静给熨平了一般。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林立的高楼,遮挡住了远眺的视线,使我的这份宁静,不能感染远方无际的原野和山川。

享受寂静的夜,往往放松思绪信马由缰地驰骋,是否“蒙太奇”的理论,就是在这样无序的切换中诞生的?也许此时大西北寂寞的公路上,有一辆车子在宁静的夜里驰向大山的深处。也许在广袤的草原上,马头琴悠扬的旋律正伴着少男少女的爱情在星空下流淌。也许大漠驼铃在漫漫黄沙中,沿着那条留下沧桑印记的古道鸣响。也许在群山包围之中,那泓蓝蓝的湖水在安静中演绎着另一段传奇。静谧中的美好,就像是蜜,有一种不张扬的甜,有一种绵绵回味的韵致。这又让我想起英谈来了。

我在想,是什么定力,让这样一个石头垒成的村寨,在几百年上千年的沧桑岁月中得以完整存留的?是安静!我曾经问过村里人,通往村里的公路是什么时候修的。他们说是1996年,也就是说在二十年前,才有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进山的道路。现在的这条路是三年以前加宽了的。可以想象,在二十年前,从这里要想走出大山是多么的艰难。然而,也许就是这种艰难,成全了这个小山村的安静,是这份安静,保留了这份历史的遗存。这样说来,这安静是多么的美好!

听村里人说,有北京的两个画家,在村里租了几间石头房子。在这里租房子,价格不贵,就是通讯的信号太弱,没有办法上网。不过他们不在乎,他们需要安静的环境,需要写生的素材,这两个条件在英谈都可以得到满足。不过,我去过英谈两次,如果说去体会古石寨的魅力还好,要是去那里寻找安静,过去可以,现在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打破大山深处的寂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村里人欣喜于这种喧嚣,因为这种喧嚣给他们带来了财富。比如,他们兴奋于那些石头小院的人来人往,兴奋于农家乐饭店的野味飘香,兴奋于那一篮一筐的核桃、柿饼、花蜜换成了不菲的钞票。不过,随着这喧嚣的冲击,曾经的那种和谐、信任与淳朴,似乎也在悄悄地稀释。当然,我更担心这份历史的安静被现代的喧嚣所吞噬。

这里的山民,曾经瞪着迷茫的眼睛,不明白那些城里人,放着高楼大厦不看,干嘛要到大山里,看这些狭小逼仄的破旧石屋呢?其实,他们不明白,那些城里人,过去的脚下,也曾有过这样的景致,当高楼大厦代替了那些景致,他们又怀念起曾经的纯粹与宁静,这就是他们到这里来的原因。

打破安静是容易的,回归安静却很难。

现代人似乎疲惫于都市的浮躁,更愿意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让那颗饱受“热闹”洗礼的心停泊在宁静的港湾。他们或隐于大山,或泊于海边,或寄心灵于暮鼓晨钟,甚至于飞往海外的蓝天白云之下,都是去抚平压抑与焦虑。这又让我理解了陶渊明为什么勾勒出一幅桃花源的美景了。也许他想拨开社会浮躁的幕布,去寻找理想中的自然与安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老夫子从幻化的美景中回到现实,无论如何也找不回他理想中的桃花美景了。他享受了自己描绘的美好与宁静,也无奈于现实的浮躁与孤独。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所在!

安静给了人们咀嚼与回味生活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浅斟慢酌,也许才会体验出生活本来的幸福与甘美!这样想来,安静,该是多么的美好!

浮躁文章6:远离浮躁

文/清心居

远离浮躁,这是一个心灵修炼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心提升的再造结果。其实,如若用一句来解读的话,那就是:锻造精神空间。

有人说:服饰不能评定人品,但服饰却能装点人的外表。人活着,是需要一定物质来装饰的,但能够使人活得幸福快乐的必备条件,那就是:精神空间的充实。

俗语常讲:发光的不一定就是金子,但金子却一定是发光的。当今的社会,虽然多数人具有功利思想,但仍然有那么一部分人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在:漠视物质的东西,崇尚精神的东西,甚至于为了精神可以完全抛弃物质利益的驱使。

虽然这部分人与时代的潮流并不相符,也许有些幼稚,或许有些激进。但这部分人的思想却是极其纯洁和简单的。人和人之间很真诚,生活也很简单,更益于相处。主要特点就是这部分人在精神上极为充实,生活中充满着无尽的欢声笑语。

也有人说:当今的社会,功利因素压倒了一切的这种趋势,这就是我们感到极不舒服的地方。然而,若想不被其这种趋势所驱使或奴役,那就需要自身心灵方面的锻造与修炼。

虽然说,金钱、地位和名利,能够给人带来一时的快乐与满足,但它却不能给人们带来永久的幸福。有时,还容易给人们带来一些灾祸。相反,如若自身心灵得不到更多的锻造与修炼的话,那就容易使人成为“物欲”的奴隶。至使也就谈不上什么幸福感与快乐感了。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但改变一切的不仅仅是时间。西方哲人亚伯拉罕曾说:“历史上伟大的人,永远是那种自我实现的人”。

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历史丰碑的背后,不仅仅是人们的感叹,更多的是留给人们的思索。与当今多数人那种追求功利的趋势相比,少数人更多的是留恋那种纯洁的情感交流、最为真挚的思想沟通、最为纯真的快乐永恒。

就像有些人常常提起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露天电影”的情结所形容的那样: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吵吵闹闹,苏联电影搂搂抱抱……其实,这正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个真实写照。

针对上述所形容的现象,我们可以细细地去分析一下:露天电影正是当年童年中最为快乐的回忆。因为,电影中的生活跟当时的现实生活出现了不少的思想交集。反复的欣赏,来回的琢磨,那些精彩的段落,哪怕是几十年之后,仍然在一些人们的思想中反复闪现,以至于影响了无数人们的一生。

我们可以这样讲,那时候的人们比较纯粹。虽然说生活上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那时候人的精神比现在的人要富有的多,也就是说人的幸福指数比现在高。追寻原因就是一个,那就是:人们心灵上的充实。

当今社会,由于物质上的丰富,多数人们的功利思想渐渐提升,而心灵的沙漠却正在逐渐扩大。故而,人们的浮躁情绪也正在渐渐占据着大多数人们的精神空间。

用心理学的原理来诠释的话,说白了,人们浮躁情绪的背后,那就是心灵空间的“沙漠化”。换一句话来讲,也就是随着浮躁情绪的扩大化,内心逐渐变成了“空虚”,由此也就渐渐产生了浮躁……其结果,具体表现在人们生活幸福感指数的降低。

按照上述的理解,这样就容易使人产生逐多的“疲劳”感。如:欲望疲劳、审美疲劳、精神疲劳、思想疲劳,以及更容易出现一些带有时代潮流特征的现象来。如:欲望补偿、审美补偿,物质享受的补偿和精神享受的补偿,等等。

因此说,随着岁月的变迁,不断地有某些东西从我们的身边消失。也许是一件物品,也许是一种习惯;或许是某些说法,或许是某种观念。但它也必将给人们留下一种永恒,那就是:精神上的激荡与充实。

精神来源于人们的思想。精神上的享受,源于人们思想与文化上的底蕴多少。故而,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能够提升自身灵魂的思想素材。即使不是这样,那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细细地去观察与感受。即:留心处处皆学问,事事通达皆自省。

古人云:闲暇读书,其乐无穷哉。也可形容为: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其原理简言之:费尽心机,聚剑钱财,万金难买一生平安。

浮躁文章7:浮躁

文/梅如是

外 婆

外婆在世上的最后几年,我正旅居在广州的一个偏僻小镇,远离了城市抑或尘世的喧嚣,我对世上的许多人情世故都淡漠了,对亲人的牵挂只剩下父亲的病情和母亲的来信。那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我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外婆已经去世一些日子了,怕我伤心,一直没有告诉我。那时父亲的病情正在加重,我听到外婆的噩耗,心里却无动于衷,依然只是记挂父亲。过了很久,我才在遥远的异乡恍然惊觉,母亲在那一年相继失去了两个至亲的亲人:我的外婆和我的父亲。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我骨子里流的血是冷的。当我听到外婆过世的消息时,毫不觉得突然,更不觉得难过,但这感觉不敢告诉母亲,总算良心还没有冷透。直到几个月后,我休假回家,不知是否天意,父亲在我回家的第三天平静而仓促的离世了。虽然知道父亲的病无药可治,但潜意识中全家人都以为应该还有一段日子。突如其来的变故又麻木了我的神经,以至在父亲的葬礼上我终是没有掉下一滴泪。邻居们都说我福气好,父亲走的时候我刚好回家了。

这般的纷纭,我又忘记了询问外婆过世的情况。只记得母亲跟我说过,外婆临死前谁都不念,独独念叨我,不知我在外面过得好不好。原来我也是外婆的心病,但冷血的我当时却没有丝毫触动,全然没有理会母亲的絮絮叨叨。我就这样没心没肺的忽略了外婆临终时的关怀与慈爱。

据母亲讲,外婆很年轻就守寡,独自把活下来的三个孩子养大。外公生前给国民党做事,国军撤退时外公原本要去台湾,临走得了痨病留下来,没过几年就去世了。年轻时的外婆精明过人,外公去世后她烧掉了外公的所有物件,片纸也不留下。这一举动使这一家孤儿寡母在文革期间安然无羔,外婆也因为成分好,能干,当上了公社干部。母亲是家中的老大,从小就承担起照顾弟妹的责任,后来考上师范学校,进城工作,认识了我父亲,把家安在了城里。据说舅舅功课也好,那个年代上大学除了分数还得经过公社推荐,公社替外婆着想,硬是不让舅舅上大学,把他留在了乡下照顾外婆,这样外婆家只有我母亲成了城里人。

我童年的时候,舅舅还没成亲,正是好玩的时候,去乡下看外婆是挺期盼又乐意的事。乡下的一切都是清新美好的,我特别喜欢外婆腌的大头菜,很得意城里人吃不到这样的美味。房子后面的高山也充满着蓬勃的生机,我又喜欢跟外婆到后山去放牛,采摘沿途的山花和野果。大概自小习惯了乡下外婆的勤劳和能干,换个环境就觉着不适应。

后来舅舅娶亲,舅妈进门,表弟出生,外婆也渐渐老了。不记得哪一年开始,母亲变得不愿回乡下,我也不盼望去乡下看外婆了,顶多过年的时候去一次,去了还是当天就要返城。倒是外婆进城看我们的时候越来越多,由多年来的只在我们家住一晚的习惯,慢慢变成住上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有时一个月要来住上两三次。日子久了,每次来都跟母亲诉说舅妈的不是,说舅妈虐待她。母亲只好说不行就来跟我们住吧,外婆又不肯,说农村才是她的家,地里活多等等,心里矛盾得很。这个时期我已经上高中了,正是叛逆的时候,很多事情都看着不顺。听外婆同样的话题多了,心里终于不耐烦,尤其不满意外婆在我们家总把自己当客人,这么多年了,每个月不间断地来看我们,却依然吃饭要人请,菜要给她夹,洗脸要人给她端水,改不了客气的姿态。我对外婆渐渐生出莫名的厌烦,每次她来,只感到心中隐隐的不愉快,我的浮燥不安的青春期啊!

又过了几年,外婆说她的眼睛越来越看不见,我的父亲叫她去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对她说,不用担心钱,我们都准备好了,外婆却不肯。这般的扭捏终于冷了全家人对她的热心,再后来,外婆大半年不来我们家,母亲去乡下看她才得知她的双眼已经瞎了,也走不动了。这年我已离开家乡,对外婆已是全然不关心,我以为我最后见到外婆的几年已经表现出对她的不喜欢,她也一定不再喜欢我,一定觉得我不孝,自然一定不会牵挂我的了。

近年我不时会回顾一些往事,或许我也开始老了。忽然想起父亲去世那年母亲讲的外婆临终唯独念我的话,事隔多年,我才终于为之心酸。外婆活到81岁,故于乙酉年正月十八,也算长寿,但她心上的遗憾难道仅仅因为我不能明了她的心意吗?

大娘

大娘是父亲的大姐,普通话叫大姑妈。父亲共有六姐妹三兄弟。大娘在九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父亲排行第五,但在三兄弟中排行第二,所以大娘叫父亲二弟。

大娘小时候是富家小姐,受过良好教育,出嫁也早,以至大表哥的年纪比父亲的弟弟(就是我幺爸)还大。大娘和父亲的爸爸,就是我爷爷,解放前当过国民党书记,解放后因为抗税的罪名被发配到新疆劳改,我的奶奶文革期间也被定为地主婆,在当地农场接受劳教。按照旧中国的传统,嫁出去的女便是外人了,但大娘做不到,因为娘家的长子,就是大娘的大弟、我父亲的大哥、我的大伯也被划为右派关进了牛棚。这样嫁出去的大娘就成了娘家的顶梁柱,既当大姐又当妈。到我父亲时,已是大娘和他上面的姐姐在供他读书了,所以父亲和大娘之间何止姐弟情深,所谓长兄如父,在父亲的兄弟姐妹心中,都视大姐如母。

我的父辈们兄弟姐妹之间彼此关爱,感情很好,我却自小寡情。大娘至今健在,今年多少岁,姐姐说了几次我都记不住,索性不问了。我最后一次见大娘是父亲去世那年,她来奔丧,听说送走父亲回去没多久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又听说近年大娘的脑子越发糊涂,家里好多人都不认识了,唯独我姐姐回老家去看她,她却一眼便认得。我觉得自己寡情,还因为我回家一年多了,至今没有回父亲的老家去看过患上老年痴呆的大娘,那曾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家啊,家里有如同父亲亲娘一般的大娘,我甚至不去设想她是否还认得我。

记得小时放寒暑假,母亲把姐姐带到外婆家,父亲则把我带到大娘家,大娘是教师,每年有两个假期。我小时候玩皮,大概是跟大娘的小儿子,就是我的小表哥一起长大有关。以大娘的精明能干,却是从未说过我一句重话,大娘严厉,只对我的表哥表姐们上纲上线。每年放假我都尾巴一样跟着小表哥郊外、大街上的到处乱跑,走很远路去农场看奶奶,一路上故意踩农田,还到河里捉鱼虾,打井水,疯玩。我那时年纪小,身体弱,玩一次井水就会生一次病,小表哥就会挨大娘一次打。

那时候大娘整天没有歇着的时候,她的手很巧,做得一手好菜,还会做鞋垫和布鞋。姐姐和我出生开始她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地给我们织毛衣,做布鞋。据母亲说,因为大伯是右派,耽误了婚姻,所以姐姐和我就成了家族中的第一、二个亲孙女,是全家人的宝贝。我穿大娘的手工布鞋穿了多少年如今已不记得,此时想起很觉愧疚。

那年我小学还没毕业吧,大娘照例把她做的手工布鞋送来给我,我逐渐成长的虚荣心面对大娘的关怀开始变得不知所措了。我不敢告诉大娘,我的同学们都穿皮鞋了,穿布鞋很土气。慢慢地我开始把大娘的新布鞋收起来不穿,然后没穿过的新布鞋一年年的增多,终于大娘发现我不穿她做的布鞋了,心里有一些失落。大娘不再给我做布鞋是多久的事,流水年长,岁月难再,回首间仿佛隔着一片苍茫,到底我也记不真了。

春节给父亲扫墓,回来的路上,姐姐说,大娘今天这病,可能父亲的去世对她打击最大。这话突然引起我难言的伤感,脑中暗暗思量,大娘于父亲、于我们难道仅仅是大姐和姑妈么?童年、往昔,一幕幕的,有似父亲墓碑上的照片,模糊却又栩栩如生。我这一颗浮躁的心啊,几时才想得起毕恭毕敬地孝敬大娘一回呢?我多么盼望这支荒废的笔能填补许多同样荒废了的亲情。

堂弟

堂弟是大伯的儿子,足足小我十二岁,论排行却是我们这个家族的长孙。大伯年轻时被错划右派,进过牛棚,直到五十岁才娶了我大娘。大伯去世那年,堂弟小学尚未毕业。大伯去世后,父亲自觉接过大伯的担子,抚养堂弟是他心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堂弟自小功课就差,不肯好好读书,我总以为是大伯晚年得子,先天不足的缘故。每当我回顾往事,忆到学生时代的淘气,总会想起父亲和堂弟。为什么我功课不好,父亲的脸色就是阴沉沉、黑黝黝的,堂弟功课不好,他却一味包容。

大伯生前不看好堂弟的学业,愁他考不上初中,早早便把堂弟从老家带来我家,托父亲帮他联系我们居住这座城市的技工学校。后来堂弟出人意料的刚好上了这所技校的分数线,亲戚们说,是大伯在地下保佑他。

幼年的堂弟我还是喜欢的,我至今保留着和堂弟的一张合影,那年我十七岁,堂弟五岁。但是我没有想到后来我和堂弟、和大娘之间关系变得有些微妙,比外人更似外人,这大概和我的浮躁有关。那时年轻,对待堂弟的心态似乎有些刻薄,但我实在又是一个胸无城府的极其单纯、简单的大孩子,脸上藏不住事,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

堂弟读技校是父亲给的学费和生活费,那时候我家经济并不宽裕。堂弟哪一年读的技校、读了几年我记不住,也记不起那年我是不是已经工作了,唯记得即便工作了,初出校门的学生拿的微薄的工资还不够自己花,父亲却逼着每个月上交伙食费给他,尤其郁闷的是,我从此再也得不到父亲一分钱零花钱。堂弟住校,星期天来我家吃饭,每次来父亲都给他钱,这是我读书的时候也没有享受过的待遇。年轻的我看问题多么简单啊,我以为堂弟来我家的目的就是拿钱,因为这时候他已经和堂姐们找不到话说了,他的眼里只有他的二爸,就是我的父亲,有时我甚至觉得他对我的母亲,他的二娘也叫得有些勉强。

我骨子里喜欢美好的事物,人也喜欢俊俏的,堂弟偏偏高高胖胖又有些笨笨的样子,成绩又不好,尤其让我介意的是后来感觉他来我们家似乎不当家里还有三个女人存在的样子。心里不爽,脸色渐渐不好看起来。父亲全然不理会我的感受,一如继往的供养着堂弟,我的大娘也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父亲的无私奉献,只在春节的时候带些水果特产来聊表谢意。后来,堂弟14岁左右技校毕业,居然顺利的进了一家名企,这又是我没有想到的,大概大伯真的一直在保佑着他。但是我更没有想到的是父亲依然如故地继续给他钱花。我的心就快冒出火来了,我学会了刻薄地猜想,大娘不改嫁一定是怕改了嫁父亲不帮她养儿子。我的心思瞒不过母亲,母亲安慰我说,可能因为堂弟是家里的长孙吧,独生男孩,父亲自然要用心爱护的。原来父亲重男亲女!我“醒悟”而且伤心,后来才知,当年我对父亲对堂弟的过分关爱并不是真的释然。父亲乙酉年七月初七去世,除了和母亲共有的一套房改房,没有给我和姐姐留下任何物质遗产。

再后来,我离开家乡,一走就是近十年。这些年我完全断了和堂弟母子的联系,一些零星的消息都是从姐姐那里听来。姐姐说堂弟现在完全懂事了,工作也稳定,20多岁就自己买了房子,把大娘接去跟他一起住。父亲去世后的每年清明,堂弟都会来给父亲扫墓,对母亲、姐姐也很敬重,还特别迁就我姐的女儿。倒是我,再见堂弟,心里却生出另一种莫名的不安,我的剪不断、越理越乱的亲情和浮躁焦虑的心啊!

浮躁文章8:写在心情浮躁时

文/王绍德

今天,一个陌生的网友给我留言:好久没有见你的日志更新了,我们期待着——。我淡淡一笑,才想起真的好久没有写了,其实写日志,也没什么意思,不是为了给谁看,记下的是心情,是经历,是一些故事背后隐藏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罢了。

依然是今天,叫一个朋友推荐几首歌曲听听,缓解一下有些浮躁的心情,她说空间里面收了几首,无意中听到黄晓明的《风声》,或许是心情的缘故,或许是经历的缘故,整整听了好几十遍——

依然是今天,一个要好的朋友发来几条人生哲理的语句,其中一条我很有感触:留了青山在,还是没材烧。觉得意味深长,但又不知道怎么去理解,想想还是作为自己的个性签名,给自己和关注的网友们去评论——

人啊,就是复杂,长大、工作、结婚、离婚,人世间的事谁能说清楚,感情究竟是什么?习惯了写东西用省略号,可不知省略的是什么,是情感还是不敢说的话,自己也不知道。

忘记的终于忘记了,放弃的终于放弃了,路依然要走。人生就是这样,那些说不定也是一笔财富,其实一个人本来就是简简单单的来,孤孤单单的走。

其实美好的东西很多,我羡慕那些站在小小舞台上而能拥有各个角落都有掌声的人,羡慕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们,羡慕那些令人足以羡慕的东西。但是,我仍然是我,依然能写着自己自己的心情,依然是一副沉默、冷面的面孔,依然要去努力使自己生活现状过好一些,依然改变不了骨子里特有和已经积淀下来的东西。

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风景,还是忘不了家乡的那片土,忘不了泥巴里的故事。认识了很多人,知道了很多故事,看不见的还是那颗善变险恶的人心——

(作者系云南省富宁县安监局 QQ:965478971)

浮躁文章9:浮躁的时代,肤浅的爱情

漂过了一座座陌生的城市,看淡了一件件熟悉的往事,我,潸然泪下。

有太多的悲欢离合,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最后剩下的只是一个原原本本的我。

时代的步伐告诉我说,现在的爱情就是这样,要试过,才懂的。

青春的步伐告诉我说,将来的爱情就是那样,要走过,才明白。

有很多很多的那一刻,我彻底迷茫了。要怎样才算爱,要如何才算真。

岁月如歌,青春似水,停下好好想了想,原来我还是我。

变幻不停的只是那肤浅的爱,潸然而下的只是那悄然而落的泪。

浮躁的时代,我彻底的迷茫了,也失望了,不是我不爱了,而是我不敢爱了,一次次的谎言欺骗。一次次的歇斯底里,一次次的无可奈何,自己早已满身是伤了。

随风而去的泪,随处可见的伤,让自己早已麻木了,我独自的前行,独自的彷徨。

如果有轮回,我在轮回等你,如果有来世,我在来世等你,如果有今生,我还在今生等你,从未走远。

如果没有了如果,我会把我的爱,我的心深深的埋葬。

浮躁的时代,用我肤浅的爱情,无力的诠释着,深爱你。

借着这无力的字眼,请把我的爱,带往曾经。请把我的心,带往远方。

当爱变成一种痛的时候,舍弃已成为唯一的选择,那么我选择停留在有你的时光。

浮躁文章10:冬安

文/山有嘉卉

冬,没有了春的妩媚,夏的浮躁,秋的沉重,只剩下褪尽浮华,删繁就简的清凉。到了一定年龄的女子,很自然便会喜欢冬天了。

读到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个人,每年的冬天,总是做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常出现相同的场景:很多人被关在一个黑房子里,房门上了一把生锈的铁锁,人们在里面哀求。每当梦醒,他就觉得自己胸口闷得慌。久之,他得了一种病,觉得胸闷、心神不定、非常烦燥。后来跋山涉水去求见一位老和尚,几番求见,病情不但没好,反而加重。最后老和尚送他一把金钥匙,对他说:“囚住了别人也囚住了自己,锁住了过去也锈住了自心;怨恨烦恼垒起了黑房子,打开心窗让阳光照进来。”自此之后,病情彻底好转,每个冬天都在安稳中渡过。

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比如空气,比如真情,还有信任,忠诚,理解,宽恕都是免费的。可人往往都在追求一些有偿的东西,而忽视了这些本身既免费又珍贵的东西。用一把金钥匙,打开内心的黑房子,放下烦恼和怨恨,灵魂如冬日暖阳,既温暖,又不刺眼。

冬天适合过小民的日子。 遥望乡间平民家的琐碎日常,昼短夜长的冬,被包裹的漫长平实,白天忙着手头针线,家里家外,屋前屋后,往日的红花绿叶,早就蔫了没了。黄昏来得分外早,鸡鸭回栏时,双双对对,慢慢腾腾,昏沉天色里一踱一停,赶着轰着才肯进窝。

冬天适合抱团取暖。玻璃窗外,天荒地寒,静物素描般。元旦小长假,打一个电话,三两户至交好友聚到一家。一齐动手,和面,调陷儿,擀皮儿,包一顿热情洋溢的饺子。三个女人一台戏,围坐在一起,说说各自的婚姻围城,聊聊孩子们的学习,讲讲过年时计划的旅行。几个男人,饺子就酒,越吃越有,谈谈工作,说说股票。嗨到夕阳西下,毫无散去之意,索性再煮一款好茶,看茶叶从翻腾悬浮到禅坐杯底,倒上一杯,变浅,再续满一杯,冬日安稳质朴的光阴,全被没收在这浅了满了,满了浅了的茶水里,竟不觉冬寒是何物。寻一份冬安,与挚友品茗交谈,做对方的忠诚专一,即便没有那花花朵朵,也是一种慈悲修为。人间最可贵的,是过了千帆种种,仍有一颗朴素本质之心。

冬天,靠近一棵古老的冬树,内心倏然清凉与空明,只觉得自己也是一株根系悠长树,恬静而蓬勃的生长在尘世之间,生长在安然的光阴里。仰视树干,光秃秃的枝桠,曾享过往日的繁茂茁壮,如今又承载起稀疏与干枯,如中年的女子,从鲜衣怒马,烈焰繁花,到不动声色的风清月白,闲情雅致。环抱一棵冬树,感受它的凛然正气,恭敬谦虚。人间最安稳妥帖的岁月,是将远去的光阴,站立成一棵树,以永恒的平静姿态,在尘土里安详,或在半空中飞扬,沉默着骄傲着,不依靠不寻找。

冬天里的女子,周末的闲暇,会蜷居在家中取暖,手捧一卷书,或编织一件毛衣,煮上一杯红枣姜糖水,趁着腾腾热气,嗅着姜糖的甜辣,小口小口咂下去,一杯喝完,手脚和背都苏醒着暖和起来,手心里汗津津。她们身陷烟火深处,三头六臂应对琐碎日常,时常又在内心举行庄严的仪式,供奉自己的灵魂。她们偶尔将自己密密的缝起来,躲在时光的背后,文字的背后,时常又放纵自己激情澎湃,悲欢交集;最后,她们还是会轻轻步入滚滚红尘中,回归冬一样的慈悲和坚定,安安稳稳,做最真实的自己。

守护好这人间的小安,便是冬安。 

浮躁文章11:记录

诡异的感觉,铁定也是浮躁的表现。

好多没有经历的事情,永远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舍其谁?追其谁?

貌似这些也无足轻重。

是你的,丢不掉,不是你的,死死紧握也会跑掉。

周围的爱情式悲剧一出一出。

血淋淋的

没有经历,永不知答案

但是心痛的感觉是一样的。

工作倒是追着你跑,这个没完那个又来。

索性停下来,整理,分类,规划。努力做得更好吧!

无所谓的东西就不要去在乎。

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目标就好。

加油,像是去年八月份的小丫头。

努力到极致。

靠自己。

一个人开心,一个人伤心

就够了

无所谓的东西不要在乎

就录下这个悲剧的事件。

至少以后自己经历的时候会提醒自己吧。

也祝福他们都好起来,继续幸福起来。

浮躁文章12:从从容容过一生

文/一滴水

在虚假浮躁风起云涌的天空下,在金融海啸肆虐全球的日子里,在恐怖分子兴风作浪的环境中,我特别欣赏那些从容不迫的人。是啊,时势愈加困难,从容就显得愈加可贵。

什么是从容?从容就是时间充裕宽裕,从容就是心态悠闲舒缓,从容就是举止沉着冷静;从容就是不浮躁不安,从容就是不手忙脚乱,从容就是不性急心慌。从容就是立场坚定,咬定目标不放松;从容就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从容就是胸有成竹,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从容是什么?从容是毛泽东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是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从容是洪应明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从容是苏轼的“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从容是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容是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从容是一种智慧,从容也是一种境界。有这种智慧和境界的人,面对人生的美丽,他可以轻松享受,而不会随意挥霍;面对人生的困难,他能沉着应对,而不会手足无措;面对人生的诱惑,他可以心静如水,而不会魂不守舍;面对人生的事业,他能持之以恒,而不会朝三暮四。

当然,一个人要得到这种智慧,达到这种境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孜孜不倦地学习,必须经历种种磨练,必须看破名利得失,必须知足常乐。

有自信方能从容。对自己的品德有自信,就能从容做人不犯法;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就能从容做事不畏难;对自己的感情有自信,就能从容社交不违礼。相反,没有自信的人,什么事都优柔寡断,畏首畏尾,糊里糊涂,哪能从容?

少欲望方能从容。少权欲,则不会奔忙于溜须拍马,才可以从容为政;少钱欲,则不会勤勉于贪污受贿,才可以从容干事;少色欲,则不会受困于情人二奶,才可以从容对人。一个人欲望太多,什么都想得到,就会注定与从容无缘。

不计较方能从容。不计较名,则不会为名所累;不计较利,则不会为利所迷;不计较情,则不会为情所乱。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轻装上阵,快乐生活,从容前行。否则,斤斤计较,只会自寻烦恼,难得从容。

能知足方能从容。在缺衣少食、疲于奔命的阶段,谈从容可能有点奢侈;但在丰衣足食、小康富裕的阶段,是可以谈从容的。能不能从容,关键在知不知足。知足,就不会贪得无厌,吃着碗里望着锅里;知足,就不会心浮气躁,这山望着那山高;知足,就不会心烦意乱,想入非非,惹事生非。知足才能常乐,常乐才能从容。

既然“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那么,就让我们少一点欲望,少一点计较,多一点自信,多一点知足,从从容容过好自己的一生吧。

浮躁文章13:永夜

文/GaGaDuDu

北区当然是浮躁的,北区的夜,自然也不例外。城市的尘土与吵闹,永远带着几分喧嚣与躁动。大概是因为这里野树杂合,又躲进了校园的幽僻之处,一场大雨落得三分闲静,而那平日见惯了景物,似乎也别有一番柔情,细细寻觅,着实有几分清新,颇耐人寻味。

就近循着一条林荫小道,只管往前,湿漉漉的石板,胡乱地映出几道昏黄的光来。微风偶尔掠过,竟飘来一阵浮动的暗香,定是雨水将绿叶和着泥土一起发酵了。叶,剥离了母树,折了生命,化成了一缕芬芳。她潜在这幽暗之处,似恋人温润的密语,又像是一种不期而至的惊喜,她用生命为这永夜作了一曲极致的献歌。一阵风来,未料得那翻飞的叶上,突然袭来一阵雨滴,打在胳膊上,脸上,那是一种不详的恐惧,伴随着短暂的冰冷而迅速消失。湖边丛生的野草,暂且失掉了往日的那种顽劣感,风一来,便压低了他们的身姿,颇有一份柔柔的谦和感,而不再是粗鄙、杂乱而生硬地挺着头,与骄阳对立。 湖的那一头,有潺潺流动的活水,源源不断地送给这夜以清凉的慰藉。

过了石板,立在桥上。远处的天,不是深沉的黑,而是墨色中透着一股幽幽的蓝,映出一道寂寞的光来。路旁的灯像是夜的迷离的睡眼,倦得乏味。枯黄的灯光,洒不进湖心深处,照不到那隐秘的心事,反倒是透过树影的罅隙,在夜半的风中来回地逡巡,不停地摇摆。

夜已深了,我只管往夜的深处走去。木板铺就的小路,像吸足了水分似的,每走一步,都有一丝若即若即的不舍从脚底传来,欲留住这般闲人的碎步。我抬头望了一眼,一条弯曲起伏的小路,慵懒地伸进了夜的深处。一辆单车渐行渐远,只留下我一个人,伫立在湖边,消得这半个永夜。

浮躁文章14:又能怎样?

文/叶离

浮躁的社会。到处都充斥这迷茫。堕落。我又能怎样。

灯红酒绿 总以为能青春年少一辈子!可是!玩了。乐了。高兴了。开心了。到最后一无所有了! 又能怎样?

多少次迷茫中我们找不到路在何方!多少次。跌倒了爬起来。想让一次又一次的彷徨解放! 又能怎样? 最后依旧如汪峰的一句歌词一样……折断了翅膀……

走出学校。踏入社会。在学校的时候以为在学校学的将来就是在社会上所能用的。可是当你发现步入了这个缺德的社会 不管当初是多么斗志昂扬。多么憧憬未来。这个社会。这个现实……它总会把你一耳光子打醒。告诉你。孩子醒醒吧。这里不是学校。

年少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自己错了要承认错误。老师错了要提醒老师。可是到了社会才发现。咱们自己错了就是错了。上司错了那也是对的。这就是现实……

那时候。呵呵……以为生命是怒放。拼搏是青春。错误要承认。理想要去奋斗。

可当某一天。你发现这一切都与你在少年时所理解的不同。当你的观念。看法。一一被现实一点一点敲碎的时候……那滋味……呵呵……还真不好说啊……

所以。这就成了我们人生的转折点。转折过去依旧是学习。不同的是 学习的是 该如何生活。如何挣钱。如何养家。又该如何去用虚伪掩盖对待现实的那种失望……

累了。真的很累。可是生活逼迫着你去扛起来。没办法。你只能戴着刻画着微笑表情的面具 去继续努力。继续生存……

跌跌撞撞的就这么向前走着。依旧是雾遮双眼。看不清路在何方。

坎坷人生路。或许是我还未真正长大。依旧在寻觅……

Q2548072411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