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文章

请欣赏现代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现代的文章1:现代爱情

黑夜降临,幸运的小灯挣扎着燃起昏黄的灯光,我懒懒的依在窗边,无神的眼望着远方。

各式各样的窗户,诱惑我有了许多遐想,灯火通明的千家万户,有温馨的爱在飞扬。

贤惠的女人为老公盛碗香香的煲汤,傻笑的男人对着妻子幸福的凝望,孩子欢快的笑声,让爱在每个角落回荡。

我仿佛回到了从前,他原是这样,进门就-老婆-老婆-的吻,手还不老实的在我身上徜徉。

做饭时在你的左右,笨拙的进行着所谓的帮忙,饭桌上充满了欢声笑语,眼神中爱不完的对方。

都是他收拾碗筷,我削着苹果听他在厨房轻快的哼唱,他总是对电视的节目指手划脚,宛如世界上最完美的爱情故事都是他在执掌。

我静静的把头偎在他怀里,让跳动伴随他的心脏。

时针就是这个指向,他会轻轻的抚摸我的脸庞,柔柔的亲吻我的耳垂,搞的我好好紧张。

他就一脸坏坏得盯着羞涩的我,急急的躺在床上,眼睛里有浓浓的爱在传递,触摸的我脸儿发烫。

每次我夜深醒来,有力的臂膀紧紧的把我搂在他的身旁。

他常说我是世界上最最可爱的女人,是我让他把世界上最最幸福的男人当。现在却变成了,三十分被四十分床。

曾经的爱已是过眼云烟,逼迫成无尽的奢望,漫长的等待换来丝丝的白发,深深的寂寞皱纹悄悄的在眼角躲藏。

老天怕星星孤单,让它们出入都结对成双,我似东方的启明星,夜夜独自迎接天亮。

爱早已没有了内容,就是形式他都懒得想一想。

又要大哭一场,真怕这孤独延长,我曾经真实的拥有过快乐,又怎甘心把忧伤品尝。

同一日子,只不过那天大地穿的是白色衣裳,此时我的心已不知丢在何方。

时针一般指向,却是一个人在游荡,情感中平添了太多的凄凉。

生活还要一如既往,把握不住的是那份渴望与倔强。

心已重,那丝一般情肠,何苦把爱当成酒来酿,喝得痛快麻木的也长。

让烟的飘荡,带走心的忧伤,空荡荡别留一点重量。

任泪溢出了眼堤,凄凄的心还在悲唱,回荡在寂寂的巢上。

为的是孤独的人儿,苦苦的在那儿失望,失望失望再失望。

去吧,一切都丢入深深地河塘,再翻转,也只有涟漪,没有了声响。

现代的文章2:诗意地栖居……

文/龚保彦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一天天增多,树木一天天减少,五花八门广告牌铺天盖地占领了街头巷尾,浓重的商业气息几乎包围了我们,各种噪音和车辆排出的尾气整天充斥我们耳鼻,我们生存和生活的空间越来越拥挤,也越来越纷繁驳杂、喧嚣吵闹……

那种空灵飘逸、清新自然、情趣盎然的诗意正在一天天减少、一点点消失,我们感到多么的枯燥和乏味呀!……

寻找诗意,拥有诗意,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和天性。

诗意是一种浪漫情怀,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文化氛围,是一种至乐至美的生存意趣……

诗意又像春雨、和风、阳光,是生命的润滑剂和养料。

它能让沉重化为轻松,让平凡化为神奇,让枯燥化为雅趣,让庸俗变得崇高,还能让苦难透出希望的亮光……

古今中外,一生寻找诗意、追求诗意,并充分享受诗意的人很多,他们在为我们留下许许多多诗意地生活的佳话的同时,还给我们创造了无以数计而又光辉灿烂的诗意产品,成为芸芸众生享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唐代的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仗剑远游,亲历了祖国许多名山大川,开阔了眼界和胸襟,捕捉到了很多诗歌创作的素材,写出了一首首既脍炙人口、又诗意盎然的名篇佳作。“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写尽了薄暮笼罩绿树层林时一个女子盼夫快归的愁情忧绪。“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勾划出了一幅气势多么磅礴的雪野山川图。诗圣杜甫,一生虽然穷困潦倒、落魄失意,但他仍不畏艰辛,没有被各种困难压倒,始终以一种昂扬向上的情怀,在苦难中寻找着诗意,创作着一首首堪称史诗的佳作。“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阳春三月众多佳丽在长安水边踏青赏春、嬉戏游乐的场面。“两个黄鹂鸣垂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涂染了一幅鸟鸣深树、白鹭翔天的美好画面。

晋代的陶渊明,在饱尝了黑暗的封建官场辛酸滋味后,干脆辞官归里,耕几亩薄田,傍一段篱墙,住一椽茅屋,过起处处充满诗意的自耕自食、乐而忘忧的田园生活。

这种生活使他的人生走向了另一种辉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他诗意地生活和劳动的准确写照,也是他彼时彼地寻找到了生活和劳动的诗意,在诗意中栖居的具体体现。

英国大散文家赫兹里特和李白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旅游的人,他在世时写下了大量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读者的游记散文。他认为旅游是一种寻找诗意、享受诗意的最好形式。

他在他的《论旅游》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写道:“旅游最好不要带任何人,只消带一本书孤身前往,与大自然为伴,随心而行,随意而停,无拘无束。天黑时,随便在野外哪个乡村旅店投宿,偎着一盏孤灯看《新爱洛綺思》,喝雪利酒,以书下酒,最为快乐。”

当今世界德国著名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曼先生所演奏的那些曾经风靡全世界的钢琴曲,我认为是一个音乐极致。

因为他用钢琴把音乐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诗意,诠释并表达得精准传神、淋漓尽致。

任何一个人听到他演奏的《秋日私语》这首曲子,谁不会立即就被它瞬间带进果实金黄、黄叶飘落、秋风冉冉的无边无际的秋的诗意中啊?并品尝着秋的色、秋的味、秋的意韵,深情陶醉,乐而忘返……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这句话不仅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也概括了我们人类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寻找诗意、追求诗意、希望诗意时时处处与自己相伴的天性,还反映了我们人类普遍所持有的一种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浪漫情怀。

诗意除了自然存在的,如蕉楼夜雨,驼走大漠,深巷杏花,小桥流水等等外,更多的是一种人工创造的氛围和景观,如花木盆景,园林假山,廊桥长汀,喷泉彩灯等。

人们在像古今中外名人那样,追求和寻找自然诗意的同时,用自身聪明才智创造诗意,为自己生存生活环境构筑或淡雅,或清丽,或浓艳,或婉约,或朦脓,或含蓄的诗意,也不失为一种“诗意地栖居”的最佳方式。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代人大都终日处在一种紧张和忙碌之中,身体疲惫,精神困倦,心绪烦躁,甚至食欲不振等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需要诗意,用它来滋润我们的生命,用它来抚慰我们的灵魂,用它来壮我们的行色,让它伴我们远行,使我们的生命更加旺盛,从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现代的文章3:疲劳......

现代社会疲劳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生理疲劳,还有一种是心理疲劳。

连续性的工作,加班加点,或者连续性的吃喝玩乐,也会导致生理疲劳,“一夜不睡十夜不醒”,人总有其生理之极限,就算再有意志力的人,依然挡不住自然赋予人类的生理极限,所以为了让生命能得以良好地延续,最好还是做到“劳逸结合”。

然而现代社会更多的不是简简单单的生理疲劳,而是一种心理的疲劳。一种工作简单而重复,面对窗外的诱惑,人心理有时会产生一种厌恶与恶心,最后导致疲劳感;有人本能地对文字有一种特异的敏感,所以一见到文字就会瞌睡,这是一种文字的疲劳;当然面对同一个美女和帅哥,看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而导致兴趣索然,所以有人说,肉体短暂,精神永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精神将带领人超越简单的物质而走向永恒。

但凡疲劳都有一个积淀的过程,心理疲劳依然,要想避免或者缓解心理上的疲劳,你就不得不经常转换一下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开放自己的心态,因为人世界除了工作还有生活,生活和娱乐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单一的方式,保持积极心态和多样性,或许我们就能适当去除形成疲劳的环境,减缓疲劳的形成或强度,打开你的心扉,让它融进更多的内容,或许就不会拘泥于独自的世界而变得单一、孤独进而疲劳了。多交流可能让你多了解、心更宽,朋友说“这次谈话交流,缓解了头疼”,或许也舒缓了心理的一些压力,让人不固执于事以及所带来的困惑,缓解疲劳有很多种方式,或许至少应该相信,没有缓解不了的疲劳,才会寻找缓解疲劳的方式,进而缓解你的疲劳,无论它是哪一种疲劳。

今天你疲劳了吗?

现代的文章4:沙家浜 芦苇荡

文/李淑华

小时候非常喜欢看现代京剧《沙家浜》,阿庆嫂、沙奶奶的名字与形象深深烙印在心中,那神秘的芦苇荡更是让我心驰神往。

一直想去沙家浜看看,这次终于有了机会。一到景区,就见到电子大屏幕上的红色大字以及两边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虽然时值早冬,但一见这些,心中不由就火热起来。

沙家浜是一个集江南风情与原始风貌于一体,绿色风景与红色精神于一身的地方。如今的沙家浜芦苇荡区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5A级旅游区和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万。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那回荡在心中的曲调,是沙家浜的灵魂精髓。阿庆嫂、刁德一,正反典型角色不断吸引人们驻足、合影。

芦苇荡,新四军与敌人捉迷藏的地方。此时此刻,我最想见到的就是这神秘莫测的芦苇荡。早冬的芦苇虽然已开始枯黄,但在风中摇摆的身姿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那沙沙的芦苇声响,就是一曲美妙的乐曲。可以想像,春暖花开时节,一丛丛、一片片白色芦絮在风中摇曳,那场面该是多么壮观。如若在春天,我真想将自己藏在这芦苇荡中。水天一色,与芦苇、岸柳共处,仅一只乌篷船便足够我尽情享受沙家浜芦苇荡的纯朴与宁静。而此时,赏着景哼着《沙家浜》的我似乎看见阿庆嫂穿着花衣正从容自如地在芦苇荡中穿行,与敌人周旋,成功转移伤员。

沙家浜、芦苇荡,还有那游客脸上绽放的笑容,无不让我们感叹岁月的沧桑变迁,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如今和平年代,我们必须牢记那些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开创中华民族的新篇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现代的文章5:悠悠古巷情

文/诗心静美

北京,现代与古老文化完美结合的城市,最具民居特色,是那些数不清的胡同了。记得儿时,乘公交逛商场,去书店,或者随便的走走,南北东西走向的胡同随处可见。街边的民居大多是灰瓦红门,门前是石墩或石狮。透过虚掩的门,院子里停放着老式自行车,杂物。院中几乎家家都种着老槐树。这些胡同的名字各具特色,劈材胡同,菊儿胡同,盆儿胡同,力学胡同,雨儿胡同……胡同的名字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很烟火,也很接地气。胡同口的墙壁上,用钉子钉着胡同牌,红底白字。每家院门上方,贴着铁制门牌号。走进去,按照门牌号码就可以到达你要去的地方,找到你要找的那个人。狭窄的街道,星罗棋布的胡同,是老北京独具一格的地方。

胡同也是孩子们的乐园。放了学,女孩子经常在胡同里分好组跳皮筋。男孩子趴在地上扇方宝,弹球。童年的快乐在编花篮,跳房子里,在男孩子举着竹竿粘知了,捉蜻蜓里。也在邻里之间,你给我一根葱,我拿你家一点盐;你送一些水果,我请你喝一壶茶的和谐里。

恍惚间,一间间房屋拆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二环建好了,三环开始建……北京旧貌换了新颜。一条条胡同写进老北京胡同文化。成为北京建筑一段历史,一段记忆。你再也听不到稀奇古怪的胡同名字,听到的地名无外乎以桥,以公园,以门,以新建小区命名的地名。留下零星的胡同名字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灰的墙,红的门,狭窄的胡同,街边的槐树,昏暗的灯光,玩耍的孩子,唠嗑的大人,是我儿时对北京全部记忆。在时光荏苒中,当南锣鼓巷成为北京一道风景的时候,我想起流逝在我记忆里的胡同。它离我很近,也很远。就像远去的故人,突然的让我想念。

一个人,坐上北去的地铁,在南锣鼓巷下车。出了站台,我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我在街边站了很久。除了陌生还是陌生。城市在发展建设中整了容。我看不到旧日的模样。尽管我在北京土生土长。遇到老者,满头银发,灰底花衫,直觉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前去问路。热情的北京老人向北指去,你瞧,过马路就是南锣鼓巷。你是外地来参观的?我笑了,不,我很多年没有来。我想随便走走。我说。告别了老人,过了马路,走进南锣鼓巷。

我来,我只想追寻一份儿时的记忆。享受曾经的闲散无忧。也在追寻逝去的时光。在北京人争先恐后往郊区,外地,国外观光旅游的时候,我选择停留。北京,一座古城,一部历史,我还没有读,读了的,还没有读懂。她需要我走近她,了解她,欣赏她,爱她。记得,我在后海烟袋斜街拍的照片,拿给朋友看。她们好奇地问我是哪个国家的风情小镇。我无语。我们忽视掉身边美丽的风景,轻视,怠慢了她。我们总以为远处的风景才是真风景。忘记了,身边无处不风景。我们失去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无处不在,近在咫尺。

去的还早,人并不多。正是拍照的好时机。一位拉黄包车,穿中式亚麻衫子的中年汉子说,来了也白来,还没有开门。还真是。这里晚间关门很晚,开门也要九十点钟。如果天气尚好,夜间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也好,人少安静。我不是来逛小店的,我来,看看北京的胡同,我来,追忆逝水流年。

走进南锣鼓巷,似曾相识,街边小店风格与烟袋斜街简直就是姐妹街。不同的是,这里除了小店,增加了许多美食。咖啡店,奶酪店,酒吧。与烟袋斜街相比较,这里,吃,喝,更具特色。

南锣鼓巷,北京胡同的一张名片,当她成为旅游景点的时候,已经不是以前的她。不民居,不烟火,更多的是商业化的经营。老北京的韵味少了,多了时尚元素。这样的变化,适应了北京城的发展,无疑也是胡同文化消失的悲哀。我更想看到老北京人坐在木凳或者石台上,摇着蒲扇,喝着吴裕泰、张一元的茶叶,在槐树下唠嗑;或者围在一起下棋。中年妇女坐在马扎上,安静地勾着桌布,织着毛衣;或者择着菜。孩子们在槐树下玩耍,嬉笑。这样的风景是真正老北京人生活一景,安稳的,平静的。

如果,没有儿时记忆。我会喜欢上她。个性小店,怀旧纪念品,红门灰瓦的建筑。我会爱上很小资的南锣鼓巷。这样的小店是我的最爱。可是,作为胡同文化,当时尚湮灭老旧的气息,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特色荡然无存的时候,不得不说,这是城市发展的进步,也是传统文化的退缩。

来的尚早,不过,个别小店铺已经开了门。怀旧的小商品,女孩子拿着爱不释手,惊呼,询问。中年妇女耐心解答。我想,小店是她们的世外桃源。不曾经历的年代,谜一样的色彩。初相识,新奇的,有趣的。经营店铺的大多数是年轻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曾体会的情感,只能用现代的思维,今天的模式去经营。如果,走过六、七十年代的人,经营这样一家店铺,售出的,不仅仅是纯粹的商品,还有商品里难以割舍的怀旧情愫。

我在行走,在追寻,在回忆。一个个竹编暖壶壳,一张张胡同明信片,一个个白色搪瓷缸子,都是一个时代的纪念,一段逝去的时光。

我怀念,槐花飘香的老槐树,北京的儿化音,三三两两唠嗑的长辈,胡同里的欢笑。我想念,胡同里浓浓的人间真情。我看到自己,坐在红漆门前的小木椅上,看着大哥哥大姐姐,腿盘在一起,一边击掌,一边唱着: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我听到自己的笑声,在胡同上空回荡,回荡……

现代的文章6:最初的美好

文/溪悠悠

现代人们都在忙於奔波,为生计,或者是为名为利,生活因此变得枯燥寂寞,灰白迷惘。人们每天都在社会上打拼,奋斗。从事其他的职业还能让自己保留一颗赤子之心。若是在商场,尔虞我诈必定少不了,如果泥足深陷的话,更不能自拔。现实的迷雾往往让人忽略了最初的美好

我们不断在努力追寻美好,兜兜转转,发现失去的纯真才是我们一直渴望的。写到这,我想起了小时候。青榭环绕,小溪蜿蜒,莺莺燕语荡漾在耳旁。当时的无忧无虑,却是如今的无比唏嘘。

现代的文章7:大师石畅想曲

文/李英群

有人撰文,说现代中国人缺乏想像力,社会太现实,没有幻想。其例证之一是少有新的民间传说出现。

按理说,时下环境宽松,言论自由,谁都可以让思维向四方放射,即我们潮州人俗语说的“四散想”。四散想绝非胡思乱想。因为我们所指的胡思乱想,往往有定向,想那些你绝不可能实现的事物。四散想则是一种放射,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寻求新的可能。

为什么现代中国人缺乏这种思维放射能力,有人说是现实已远远超越人的想像力了。比如某贪官,拥有百名情妇,他居然还写下做爱(实应叫偷情)日记;又有某贪官,所贪巨款足二亿人民币,一分不花,都藏于冰箱、墙体、铺于床垫之下。自己每天骑自行车上班。这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了。

此论意在指责、讽刺贪官,与想像力无关。我倒是想起思想最自由的小孩。因为他门即使想错做错了,连上帝都会原谅。也许,孩子们玩什么玩具是一个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外国进口洋玩具,比如丹麦的乐高益智儿童玩具,都是把程序设计好了,你要玩,得按其程序来。这样,思想被规死,思维受束缚,不能四散玩,错一步就玩不成。家长们觉得这玩具先进,但我看,远不如我童年时在乡下就地取材玩的游戏来得益智,就比如玩泥巴。

从河沟岸边挖来粘土,几个人就在外埕玩起来。从最简单的开始。女孩子们会搓成一粒一粒的小圆球,说是元宵甜丸,她们会用泥巴筑灶,做锅,做碗,煮甜丸后还做出吃丸的表演;当然,也会做成薄饼,那就更容易了。年纪稍大点的,学大吴人那样塑涂安仔,更会做出花鸟虫鱼。她们在生活中见到什么,能做的都可做,任所欲为,思想一点不受限制。男孩子就粗犷一些。做枪做子弹,造飞机,举在手上满外埕奔跑。有个孩子搓来搓去都不成样,人家问他做的什么,他说大番薯,调皮的一位说是一堆狗屎。于是众人嘻嘻哈哈,各展技艺,给想像力插上翅膀飞翔。

如果现在的孩子们真缺失想像力,责任多在大人身上,主要在家长,不给他们自由,发觉孩子有一点与常规相异的看法,就责其“勿四散想!”

四散想是一切创新的前提,雅称叫异想天开。现在,市场上到处是山寨产品,以模仿为荣。连文学创作承认了抄袭的人都可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这让那些咬牙奋斗多年终于入了“国协”的人也觉得脸上无光。

让我们把本文范围缩小点,只谈文学创作的想像力。我们一直在享受前人四散想的劳动成果,比如《夏雨来的故事》,有几成是真?比如《仙佛造桥》故事,谁会信其真?但他是潮州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有一次与陈复礼先生聊天,说到他的摄影创作。他言中有个意思,摄影作品都很现实,很客观。但摄影家要有想像力,否则就不能叫创作。这话很有启发。

其时,我正应复礼先生的三弟复疆先生之约,要写一组解读陈复礼经典作品的短文。陈先生为人幽默风趣。与他交谈极轻松极有益。我说读你的摄影写散文随笔,可写成纪实散文,议论文,也可发挥想像天马行空乱为文。

最后的乱为文引起座中人的兴趣。因为前二种写法,国内外专家已多有著述,我绝对写不过他们,何必多此一举?而其实,说这话时,我已心中有个底,就是以前读过《贾平凹石林游记》他根本不写石林,说每块石都有人写过,他写与其妻坐在观峰亭上的对话,真正是天马行空,说石林是林石,是墓碑,是上帝的盆景。最后与其妻各选一块石读其碑文(其实是他们各自心中的碑文),结尾写到:“假若千年之后,石林还在,管理石林的人还记得这次游玩之对话,他们一定会编派一个故事做广告:某某石是当年贾平凹同妇人读过,平凹果然以后功成名就。其妇人者,平凹之妻,亦从此学业大进,寿高八旬,所生二子皆为官×品。”

两天后,我把写好的文章送复礼先生批削,其文曰:张家界风景区还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时,世人无有知之者。忽一日,摄影大师陈复礼云游至此,惊为人间仙境。逗留几日,猎影多幅,发表出去,首先引来大洋彼岸的洋游客,之后张家界名扬天下。尤其那幅“定海神针”,令人叹为观止,每日游客如云。张家界市长为感谢陈大师,专程赴港给陈大师颁发荣誉市民证书,并告知已在陈大师当年摄影处的大石上刻“大师石”三字以示纪念。此后游客来此,必瞻仰大师石,或站或坐或抚摸,无不与石合影。此后,人们发现,站于石上者,如系干部,回去必升官,系商人者,回去即发财,是学生者,高考不入清华即进北大,是妇人者,生子育女皆为各行业状元,更多的是影视明星……

座中人大笑叫好,陈复礼先生说:此文暂不见报,且藏之名山。一千年后,被人发现,消息传出,时人纷纷奔张家界寻石,寻遍全山,不见石踪。考古队进山搜寻,奔波几月也一无所获。后遂无问津者!

此文后被弃于字纸篓,被清洁工捡出送给她读高小的儿子,其儿续曰:大师石被某大国用直升机偷吊升空,又被另一国的导弹击碎,散落全地球表面。其后世上钻石,皆为大师石的碎片也。

你看,谁敢说现代人缺乏想像力!

现代的文章8:微笑的鱼尾纹

文/周琪

我不知道,在大谈“现代教育”的当今,像她这样的老师是否还能受欢迎,尽管她只给我们代了两周的课。

当她挎着咖色皮包走上讲台时,同学们的笑容都冻结在脸上,随即融化成毫不隐瞒的失望,大家都以为来代课的会是一个活泼美丽的年轻老师,就因为她姓陈——一个那么美丽的姓。

她环视一眼教室,待同学们安静了,便开始了关于课堂纪律的冗长训话。其实,大多数同学以一种无所谓的心态斜靠在墙上,正怡然自得,“第X排第X个,坐正!”老师吼了起来,气得脸色铁青。被点的倒霉鬼一愣,耸耸肩,悄悄做了个鬼脸,挪了挪身子,挺起了腰板。懵懂间下课了,同学们开始沸沸扬扬地议论新来的代课老师,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老师,凶!我点点头。

以后的几天,同学们的眉头越皱越紧了。她不但每节课都不厌其烦地讲,而且每次下课后都要说一句:“这节课还有不懂的可以来问我。”然后站在讲台上等一两分钟。走上前去请教的同学很多,但大多都是问些简单的问题,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她再讲上一大堆。她讲的确实够多了,上至小学二年级的公式,下至方程的格式,无一疏漏。

现在,她又站在讲台边等待,等待她的学生别有用心的叫一声“陈老师”,然后再问她几个题目吗?我上课因为打盹,不免有些听不懂。我不禁生出一股歉意,第一次走她跟前,说:“陈老师,给我讲讲这道题好吗?”她看了看我,随即手指在上面,说:“好的好的,你看……”我并没有太仔细地听,却一直看着她眼角那微微颤动的鱼尾纹……她给我讲得很细,数量关系、分析题,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一道本来很简单的题她整整给我讲了一节课间,临近上课时,她微笑着对我点点头:“懂了吗?”我有些惶恐地回答:“懂了,谢谢老师!”“好,回去你再做做几个同类型的题吧,不懂再来问我!”我惊讶的目光里只有她眼角细微颤动的鱼尾纹,真没想到,她对每个学生的请教总是这样认真的放在心上!

与陈老师相处的日子,她总是用抑扬顿挫、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讲着一道道练习题。并且在每节课前,总是少不了一些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但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同学们还需要那些空洞的说教,以及亢繁的习题讲解?在她的课上,所有人都安分守己,连班上那些“幽默大师”和“多嘴鹦鹉”也乖乖的闭上嘴巴。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的抱怨声也越来越多:“这样落后死板的教育方法,这样古董守旧的老师,这样毫无情趣的课堂!”是的,在她的课堂上没有悠扬的歌声,没有捧腹的笑话,只有粉笔的“吱吱”声,和她不倦的讲解声——这都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尽管这几天认真听课的同学都已感到做起题来容易多了,学的知识也不知怎么都记住了。

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在这个下午,陈老师走进教室时,教室里像一场混响音乐会,偶尔一两个尖锐的强音刺破了和谐,也刺得陈老师眉头紧蹩。她脸一沉,开始严厉地训话:“这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节课,请大家配合。”台下一片寂然,一切声音都脆生生的被这训斥掐断了。她讲课的语气也平缓了许多。这次,她很例外地提前几分钟讲完了课,然后像第一天上课时一样站在走廊里,稍稍迟疑了一下,说:“同学们,你们是很好的学生,能教你们,我感到十分荣幸……我……”后半句讲了什么我已听得很模糊,这才发觉班上很静很静,没有原来预料中的欢呼声,很多同学都不安地抓着手中的笔。我低了低头,眼前只有陈老师微微的笑容和细细抖动的鱼尾纹……

临走时,她将教室环顾了一周,半蹲在班里最调皮的男孩子前,摸着他的头,似乎在说些鼓励的话。我从远处瞧着,看着她堆在一起的鱼尾纹那样亲切,那样熟悉……

陈老师走后的许多个日子,才听见别的老师说,陈老师马上就退休了。是的,陈老师也许不懂的那些高深的教育理论,她有的只是一套无人称道的教学方法和一颗认真负责的心。我认为她是一位好老师,一位很好、很好的老师。

现代的文章9:臧棣视野中的现代诗

文/zhaojiayinn

常常有人问我,诗人(或者诗歌)的性质究竟是什么?

说到诗人的工作性质,我是这样想的,诗歌就是用风格去消解历史,用差异去分化历史,以便让我们知道还可能存在着另外的生存面貌。诗歌由于自身的文化特征,它专注于描绘人的形象的可能性,探寻丰富的生命意识;这样的工作很少很和历史保持一致,而由于历史自身专断的特性,诗歌便在文化的政治意义上成为“历史的异端”。( 臧棣:《假如我们真的不知道我们在写些什么……》《山花》2001年第八期。)

诗歌发展到如今,现代诗的个人化风格尤其明显,那么究竟这种个人风格给历史或者生命带来了什么?我们一直在探讨摸索中(或者答案早已隐藏在我们心中)。

现代诗歌的写作,与其说是全面地摧毁现存的语言系统,不如说是对现存的语言系统的巧妙的周旋、适度的偏移和机警的消解以期为它自身特殊的感受力寻找到一个话语的寄存处。

臧棣认为诗歌是一种“慢”,要慢慢的溶解现实的硬壳,把诗歌的精华一分一分地取出来,慢慢地比喻,甚至不惜把比喻的形象过程和比喻时写作者的心里状态也展现给阅读者和他本人。

诸如当代诗人赵嘉音的《羡仙记》:“踏歌行舟/撷一抹桃花染颊/心出明媚,则起华彩/

你不早不迟/恰巧在//随你,桃也夭夭/步丈,天涯/煮人间烟火/饮流年”。节奏慢,诗意慢,这是就是“慢”的溶解最佳诠释。

在新诗的语言的理解上,有一个重大的偏差,就是只看诗的语言对时代、对历史的呼应能力,而绝少想到诗的语言的根本性的任务在于重塑我们的生存面貌。

因为诗歌是对人类生命中的“原始力量”进行“战斗”的产物。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诗歌显示的是“人类主体在某一瞬间突入自身的宏伟”。

在另一种层面上,我现在意识到,诗歌所依赖的最本质的东西并不是个人经验;当然,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集体经验,而是一种为人类所独有的生命意识,荣格曾称之为“集体无意识”。

从写作的角度看,诗的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大师现象。也就是说,诗的语言是一种大师的语言。这里,“大师”可以指特定时代的某个天才的诗人,也可以指一种独特的文学能力。

再如赵嘉音的《文字的意义》:“点燃人间一道光/烫穿泪水/刺响背离的吻/谄媚节日礼花/翻阅所有事物包裹的意义/直到爱开始萌芽/以吻,以攀爬,以生长/以祝福,以蜕变,以进化/爱他人如自己”。这些文字诗句以及赵嘉音独创的“鸢尾”标题(赵嘉音的鸢尾独创对现代诗的意义在此暂且不谈)使得具备了大师的语言的气势,甚至说用文字去归纳诠释“文字的意义”本身就是一种大师的气魄。

在我看来,现代诗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现象。现代诗的想象力的核心是对抗工业文明背后的工具理性主义。从这个角度看,浪漫主义反映的是现代性的一种自我矛盾。我自己的想法是,浪漫主义在今天依然可以作为一种诗歌的秘密语境出现。对诗歌写作而言,浪漫主义依然可以体现为一种源泉,同时,它也可以是一种语境。

当诗歌脱离了与具体历史语境的复杂纠缠,寻找到了“浪漫主义”过于笼统的价值观后,诗歌也从其他文类中脱颖而出,在当代文化中占据着至高位置。

是一种神圣的语言,或者说,诗是一种显示出存在的高贵品质的语言。还可以说,诗是一种骄傲的语言。而其他的文类诸如小说、散文、和戏剧,在我看来,都不具有这些特征。

我们使用新的语言意味着我们想成为一种新人:一种具有足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反思能力的富于创造性的新人。也就是说,新诗的核心牵涉的是一种文化的自我更生能力的问题。

臧棣本人曾说过:“新诗所展开的这个新的审美空间的自我发展,还与中国的不可逆转的现代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近些年来,社会结构上的变化也纠缠在诗歌“可能性”的冲动中,它们之间复杂的关联可能是诗歌的真正活力之所在。

而在新时代,以赵嘉音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正在以此来冲击“可能性”的突破。我想,可能,诗歌的复兴或者在这个时代该到了。

现代的文章10:未来的汽车

文/吴雪琳

现代的汽车噪音又大,又要燃料,烧了烧料又排废气,体积大占空间,缺点多得要命。未来的汽车可比这好多了。

未来的汽车简直可以和孙大圣一比高下。之所以能和孙大圣一比高下,是因为未来的汽车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上天,未来的汽车后面安装了“反物质裂变光速飞行器”,这种机器只有一盒粉笔大小,可推力却不小,它利用激光做动力,能使汽车以每小时九万八千米的速度在空中翱翱,车的底盘还有“火箭推动器”,使车起飞和降落更灵活。这种汽车还能当太空飞船,而且,这种汽车还能飞很久很久。夸张点说吧,只要车不坏,你可以从孩童一直开到老死。有人会问:“那食物、汽油、衣物……这些必备品一张小车怎能容下?”很简单,未来的汽车不用汽油,它能自己吸收一些气体制造“食物”给自己用。食物嘛,在汽车方向盘的旁边,有一个很小的按键,上面写着“异次元空间”,只要一按,然后出现一台机器,只要输入您想要的东西的名字,机器就会用空间折叠法,把你要的东西送到,这样就什么也不用愁了。汽车还很坚固,它的外壳是用一种坚固,耐高温,耐腐蚀,耐冲击的特殊合金做成的,能耐很强的冲击力,还能抵住五千摄氏度的高温,这样,汽车就刀枪不入,水火不浸了。这种汽车还能下水,它在水中能自由地行进。这归功于这汽车进入水中后底盘会封闭,轮子收于车底盘内的一个空隙,使水无法进入发动机。有螺旋桨提供动力,使车在水中能自由升降。由车后方的“喷水式动力喷嘴”喷水,使车在水中前进,喷水式动力喷嘴是以吸水再喷水产生推力推动汽车向前走。这样,车能以每小时二十海里的速度在海中行驶。

该车还拥有穿梭时空的功能,只要输入时间和地点,按下“穿梭时空”键,就可以自由穿梭未来和以前。穿梭时空会消耗大量能源,所以一回只能穿梭一次。

现在来说说它的实用功能,未来的汽车噪音小,因为采用了先进的消音技术,使车跑起来没有任何声音。未来的汽车不用汽油,又有进化空气的作用。未来的汽车安全,可以提醒司机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当司机睡着时,车就会马上切换到自动驾驶状态,自动驾驶是该车比较先进的地方,车由前方摄像头成像,在把画面处理后送往电脑,主电脑经过分析后辨别出障碍物,再控制汽车行驶,切换到自动驾驶状态后再叫醒司机,这样,减少了许多交通事故。该车还不占空间,只要用一种名为“空间气针”的东西一刺汽车,汽车就像泄气的皮球变得薄如一张纸,再用热水一浇,便会恢复原样。

如果你想领略未来汽车的先进功能,就赶快到26世纪吧!

现代的文章11:窑红薯

文/蒋著椿

高节奏的现代生活总让我感觉身心俱疲,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本想好好休息一下,却碰上读幼儿园的儿子的户外亲子活动。在活动时,我主动跟其他几个家长承担了窑红薯的工作,看着窑里跳跃着的火苗,我的思绪也跳回了童年时代。

记忆中的窑红薯已是儿时的过家家了。那时农村生活条件差,我们的零食也限于一些野果和农副产品。到了秋冬,窑红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味的食物,还在那个娱乐条件匮乏的年代极大的充实了我们的童年生活。

对于红薯,民间有“一窑二焐三烤四蒸”之说,窑红薯是最美味的。秋冬季节,红薯已经收获了,我们几个小伙伴便经常跑到翻过的红薯地里窑红薯。

一个人负责把泥块刨开,挖一个坑,把四周整平,一人搬来大块风干的土块,两个人就开始垒窑。窑垒成金字塔形状,前面留一个缺口生火添柴用,其余人分两路分别负责拾柴和找未收尽的红薯。

垒好窑后开始生火,留一个人负责添柴,其他人继续拾柴和找红薯。等窑上的泥块被烧红透了,退出窑里的柴、掏出灰烬,在窑顶捅一小孔,把准备好的红薯放到窑里,放一层后捅几块烧红的土块覆盖,迅速地将一层红薯一层红土块包裹,直至红薯放完后将窑上烧红的土块全部覆盖,用硬的石块将土块敲碎,再把掏出的灰烬覆盖在上面,最后再用土把整个窑覆盖起来,边盖土边敲打,直到外层致密不让热气往外冒。

接下来就是等待着开窑了,一两个小时的等待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并不算漫长,因为我们会在这期间用不同的游戏方式来驱散对红薯垂涎欲滴的欲望,其中就包括“赶窑鬼”。记得第一次跟伙伴们去窑红薯的时候,我就被派去驱赶窑鬼,为了防止“窑鬼”来偷吃,我独自“驱赶”了很远,以致忘记了红薯的存在。当我想起来的时候,红薯早就被他们瓜分完了。

此后每次窑红薯,我都要守在窑旁,为的就是享受那拨开窑土时的惊喜。焦香的红薯味总能让我食欲大开,每每吃得饱嗝连连,饭都不用吃了。

老人说,红薯是养人的,小孩多吃有益。学医后我在《本草纲目》上了解到红薯具有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等作用,还有多本文献记载了红薯在不同方面对人体的有益功效。现代研究也证实,红薯不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抗癌作用。只是现在食物丰富了,我们都忽略了这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美味。

在等待开窑期间,跟小孩互动的亲子游戏让我似乎又回到了孩童时代。在跟几个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很多都在为孩子食欲差发愁。然而当开窑的时候,一拨开窑土,大家都被红薯的香味吸引过来,并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而很多家长们在给小朋友们剥皮的时候,都忍不住先咬上一口,惹得这些急切的小家伙们哇哇大叫。

这些年发现自己的舌尖对美食越来越挑剔,窑红薯的美味却一直留在我的舌尖上,在那个娱乐条件匮乏的年代,是这些窑红薯让我的童年过得有滋有味和充满精彩。

现代的文章12:无论和谁在一起,请记住这三句话

文/明心君

现代社会,人情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话题。很多情谊,是在人情的一来一往间产生的。

在所有关系中,如果只有一方默默付出,而另一方一味索取,这样的关系最终往往会破裂。所以,无论和谁相处都务必记住这三点:记人好处、看人长处、帮人难处。

很多时候,对一个人好,并非想要他人有所回报。但如果他人连别人的好都记不住,才是最伤人的。能记人好处的人,才能将别人的付出看在眼里。

有人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记不住别人的好,就是在漠视别人的付出。没有谁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记人好处是对付出者最基本的尊重。

你懂我的付出,我懂你的感激,这样的情谊才能持久。

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人缺点,容易讨厌一个人;看人优点,才能产生好感。

懂得欣赏别人长处的人,更宽容。这样的人,不仅对人有善意,还会去学习别人的优点,让自己变得更好。

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不是生来就完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记人恶,伤自己;记人好,利于己。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总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其实是自身修养有问题。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善于看人长处的人,对待人生、世界,会更宽容。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免会遇到一些难事。人在困难、无助时,都希望有人能拉自己一把。

有时,你的举手之劳,却给予了别人极大的温暖。

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人难处,其实也在无形之中帮助了自己。

养一颗善心,积一生福气。在生活里更是如此。

帮朋友一把,会加深感情;帮陌生人一把,会传递善意。

其实,人与人相处没那么多套路,真诚、善良就足够了。对别人的付出,看在眼里;对别人的长处,多去欣赏;对别人的难处,出手援助。

如果想要得到别人的好感、帮助,就要心存感恩,用一颗善良之心对待别人,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记住别人的付出,看到别人的长处,也是为人处世最好的修养。

现代的文章13:积极心态很重要

文/邵火焰

美国现代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积极轻松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轻松乐观地面对人生,轻松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略积极心态的魔力。

教授在上课前来到教室,请学生们帮他一个忙,把他家里的一些青花瓷瓶搬到教室里来,说等会上课要用到这些青花瓷瓶。教授说:“愿意帮忙搬青花瓷瓶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全班50多名学生闹哄哄地都举起了手,教授挑选了十几个比较胆大的学生,跟着他来到了家里。

教授家的储藏柜里摆着10多个漂亮精致的青花瓷瓶。有学生问:“教授,这瓷瓶这么贵重又这么易碎,假如我们搬运时摔碎了要我们赔赔吗吗??””教教授授说说::““这这瓷瓷瓶瓶别别看看花花色这么好看,其实并不值钱,50多元就可买一个,你们尽管搬,万一碎了你们也赔得起,怕什么。”学生们一听,嘻嘻哈哈地每人抱起一个瓶子就向教室跑去,把瓶子整整齐齐地摆在了讲台旁边的桌子上。

开始上课了,教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搬来的青花瓷瓶每个值多少钱吗?”

有学生答:“你刚才不是说了吗,每个50多元。”

教授笑了:“那是骗你们的。这这种种类类型型的的青青花花瓷瓷瓶瓶,国国内内市市场场价,每个两万多元。”

刚才抱瓶子的学生心里一惊。这时教授的手机响了,教授按了免提键,全班同学都听到了教授与教授夫人的对话,夫人让教授把青花瓷瓶马上送回家。其实这个环节是教授事先设计好的。

教授说:“看来还得请同学们帮忙,再搬回去。”教授顿了一下,扫视了教室一圈后,说:“愿意帮忙搬青花瓷瓶的同学请举手!”

这次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同学举手。

教授问:“怎么,没有同学愿意帮我搬吗?说说,为什么?”

有同学回答:“怕摔了。”

“那刚才为什么敢搬呢?”教授笑着问。

“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价值。因为我们以为即使摔了也赔得起。”

教授收住了笑容,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一行字:“无知者无畏,心态很重要,它往往能决定成败。”

细品这个故事,不难看出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很明显“无知者”之所以“无畏”就是因为他拥有一种积极轻松的心态。

积极轻松的心态具有超凡的魔力,因此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极其重要,它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向目标迈进。

现代的文章14:四季文韵

文/肖笃勇

透过现代城市里的一扇窗扉,我想用记忆和怀念,体味出儿时山乡的四季在文字间分明的韵味。

春之绿动

小时候,感受到春天,常常比历书上定的节令早。但真正陶醉拥抱春天的芬芳绰约,却要到惊蛰前后。你瞧,花团锦簇,万木吐翠,绿漪拂柳,斜燕剪影。

诚然,春天以色彩取胜,以景色迷人。然而,透过万紫千红欣欣向荣的景象,你的心会怦然一动,原来,春天的魂全含在一个“绿”字里。绿上枝头,绿满天涯,便也绿了眼睛。绿叶红花,碧草蓝天,便也翠了心灵。漫山遍岭的映山红纵然使人迷醉徜徉,那随处可见一望无际的翠绿,却震撼人的心魄。

如果再向“绿”的更深处溯去,在时浓时淡的芳香中,心灵蓦然感应到一种生命的律动,那,便是嫩绿。嫩绿的芽,嫩绿的苗,嫩绿的叶和茎。万绿舞动,千翠盎然,唯嫩绿孕育着新生,唯嫩绿富含着成长与希望!

夏之蝉喧

夏天是成长和磨砺的好时节,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气温耐人。夏天更是声响和宣扬的世界,山洪咆哮,电闪雷鸣,蛙声沸昂,溪水嬉闹,风声、雨声、读书声。

可在喧响和躁动中,夏天也会显露宁静安详的面容。那是清凉晚风里老槐树下飘来的悠扬笛声,那是夜露下玉米地里拔节疯长嗞咕的音乐声,那是夏季的心声、声之天然——蝉鸣。

夜深人静,白昼的喧嚣和浮华大都已远去,代谢和积蓄需要短暂的安宁。突然,相约了似的,万物偃旗息鼓,大地万籁俱寂,受着月光泻进小屋的静谧,夜眠人闪动的双眼在会心地等待,等待。

“唧——!”

一声骤响,拔地而起,夜幕下石破天惊,直上云霄,就在田间屋角的枝头,引来几点,一线,成片,此起彼伏,竞相争鸣,沸扬而激昂,惹得夜莺、稻蛙,甚至黄犬,加入到新一轮自然生命的交响乐。

秋之落叶

山里的秋天属于农人。金稻子,红高粱,火辣椒,褐土豆,青豆荚,还有燃烧的野柿子,随处可见形色的裸露和收获的痕迹。

可秋天的眼睛是落叶。

春华秋实,硕果显露枝头,万木开始萧条,叶子变淡,变黄,犹如辛勤养育儿女的老母亲,渐渐失去光泽,瘦弱,枯萎,风一吹,便舞动起来,飞到从未有过的高度,飘到从未到过的天地。走得轻轻,那是告别生机的涵养。走得安详,那是笑对雨露阳光的感恩。走得静谧,那是尊崇生命轮回的坦然。

落叶保存着完整的轮廓条纹,品格依旧,风骨犹存,成就了果实的耀眼,诗人的情怀,记忆的标本。

落叶的命运是碾土成泥,或化为灰烬。落叶的归宿,却是大地母亲的情怀,来春新芽破土的壮美!

冬之残雪

冬天悄然降临,意味深长。寒菊妖妍,腊梅矫健,麦苗坚定。可不知怎地,心驰神荡的,还是山乡那弥乱的飞雪。

一夜深沉香甜的睡梦醒来,大地银装素裹,沉寂冷峻。当空纷纷攘攘,随风劲扬。时而成团成块成片,弥漫包裹了整个天地,虽恣意而热烈。时而又潇潇洒洒忽隐忽现,散漫悠闲地飞扬在天地间,嫌放荡却真切。

随着年岁的增长,如今远离了儿时的山雪,才发现积存在记忆最底层的,是飞雪过后遗留下的残雪。松枝头,山崖上,沟壑边,似冬阳下最后一滴泪水,欲诉无声,又似寒夜里天幕最边缘的一缕星光,守望坚定。

飞雪浩大,展示大冬天的冷峻、包容和升华,那么,残雪哀叹的表情和光芒的眼神,双双催人坚强、忍耐和对于希望的坚守!

现代的文章15:女不强大天不容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现代的女人, 是女强人一个比一个厉害,因为他们又要打理好家庭,又要把事业搞的杠杠的。看来,这不是女强人,更是女超人。

现实题材小说电视剧《女不大强大天不容》正是描写了一个女记者到报社社长的经历。不但从生活上,工作上,把一个女强人的成长用短短41集的故事,活生生的写出来。海清的表演无疑是如火纯青,另外配角也是小有名气的演员。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一个女人的成功,除了靠她自己的能力,还有身边的贵人,让她的仕途,即使是一路荆棘,凭她的能力和朋友的相助,还是可以平步青云的。不过再成功的女人 ,也会面临离婚的危机,可能有的时候女强男弱,可以打破总是男强女弱的局面。女人嘛!如果 她的能力超过了男人,就成了现在的女汉子。不过再怎么厉害的女人 ,也有她温柔的一面。女人可以在事业上强势,在家其实也可以做个小女人 。男人嘛!不要因为大男人主义,把女人看得一无是处,难道女人真得只能带孩子,做家务吗?那么,男人不要小看女人了!

现在的社会在大城市中,真的是女不强大天不容。女人希望在生活和事业和男人一样的平等。可是现实生活中,当女人结婚以后,再加上怀孕之后,不得不放弃工作和事业,把心思放在家庭中,其实这也是一种牺牲。男人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天经地仪的,当然剧的女主也是经历这个过程。

其实这个社会不光是男人可以打天下,女人也是可以撑起半边天的。而女人一旦凭自己的能力和外界的人缘,也是可以成为赫赫有名的人物的。历史上也有不少的女强人,我也不一一细说了。我们的心中都是希望是平等的。可是女人是一直处于弱势,而男人就可以高高在上的。

事实上,这个社会不平等,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一个女人要在社会上力足,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有句老话虽然说什么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是现在的社会,男人和女人都要有自己的事业,就像之前的双职工家庭,可是现在女人做为母亲,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宁可做个全职妈妈,全心全意地把心投入在家庭中。为此,女人说起来应该比男人来的伟大!

我不喜欢说什么女权什么的,因为像郑雨睛这样的女人不多,她不会靠关系,最多也是靠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还有左右逢源的机遇。因为她的人品,让好多人真心的赏识去佩服她,才有她现在的成就。其实她的成功真的不是她一个人的。

真的是女不强大天不容吗?再怎么强大,也是内心的强大,不是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