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文章

请欣赏雨声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雨声文章1:雨声从未苍老

文/李晓

春天,天空垂下浩大雨帘,雨烟升腾中,最密集的雨声来自古代。

比如那一场被杜牧遇见的春雨,它在清明时节纷纷飘洒,牧童对他指点的杏花村方向,恍如我那薄雾缭绕的故乡。“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江南的春江山水里,张志和诗中那位垂钓的农人,也如我的乡人龙老大,他正给怀孕的儿媳妇钓鲫鱼准备熬汤呢。

我想念从前的雨,譬如巴山夜雨涨满了秋池,一窗红烛婆娑地摇曳,我最痴迷的三国女子小乔,款款而来,为我在窗前燃烛。宋朝的雨中,有着大眼袋高颧骨的苏东坡在湖边踱步,他感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朝的天空翡翠一样蓝,江南梅雨中,一座古老的庭院在柳色青青中如水墨画铺开,爬山虎不动声色蹿上了老墙,浅浅青苔如一层绒毛,柔软地覆盖着庭院旧梦。

在东京的夜雨里,25岁的萧红颤抖着给她思念的情郎萧军写信倾诉:“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我的黄金时代啊,却是在笼子里过的。”萧红的压抑和悲苦,让我想到了人生中一段艰难蹒跚的时光,而今经过岁月浆染,却微微泛出夕照中古铜色的光泽。

我在天青色里想念从前的雨时,也看到了从前的云,它棉花一样白,从前河流的颜色,俨如传世青花瓷一样青蓝,还有那河边听雨的女子,嫣然一笑如含苞待放。

我想念从前的雨,想得深沉时,俨如当年乡下嗷嗷待哺的干渴土地,渴望着雨水来临。那年我好像7岁了,天旱,土地龟裂,有天下午,天色浑黄凝重,一阵暴雨铺天盖地而来。起初,豆大的雨点从云团里扑下来,披挂成银白雨瀑,雨点打在土里,腾起一股股白烟。我来不及往家里跑,躲在岩洞里看大雨如注。暴雨停歇,青山如洗,目光也变得更明亮。我看见干裂成口子的土地,已被雨水泡软,在风中混合着草木庄稼的气息,忍不住大口大口呼吸,肺叶仿佛膨胀着,成了掩映在草丛里的阔大南瓜叶片。

有年夏天,大雨中,一头老牛突然冲出圈舍,在院坝中惬意地打着滚,它在雨水里忘情洗澡。一个驼背老头儿,在屋檐下双手捧起清亮亮的雨水接连送入嘴中,我看见他喉头滚动,贪婪地咂巴着嘴,让我想起一个沉醉在老酒中的酒鬼。早年,乡间有一个中年男人,一遇下雨,他就坐在土墙边的木门前,闭着眼,嘴里喃喃有词。我后来才明白,他是在祷告,在心里感恩,这上天赐予的雨水,恩泽了大地万物。去年冬天,我去医院探望这个生命垂危的乡人,一双小眼睛用力地睁开望着我,闪烁着对生命的渴求。

童年春天,春雨如牛毛纷纷,朗润山色中又带着一丝朦胧,李花桃花野花都开了,老屋顶上鱼鳞般叠起的青瓦上,雨水顺着瓦檐潺潺而落,一只花猫睁着绿眼与我对望。秋天的淅沥雨声中,收割后的土地刚刚新翻,雨水浸润,如一个奶水鼓胀充足的产妇,大地上弥漫着一种淡淡香甜味。走下山来,村庄里牲畜的粪便在雨水里发了酵,混杂着泥土的气息于风中扑鼻而来。

这些从前的雨,从未苍老,在深卧的岁月里,一滴一滴给我的生命以润泽,一滴一滴给我的命运以浸染。

雨声文章2:躲起来爱你

一阵雨声过去我的心越发潮湿。

收不到简讯,我开始对着手机发呆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把整个心腾出来给你。

可是我还要把另一个人放在心上,

他们开始习惯你不在的日子,

可是我发现全世界都是你的影子。

看到街边那个微胖的男孩骑着单车从我面前划过时我欣喜若狂,

然后又是一阵莫名的感伤。

你在吗 ?在我的心里吗 ?

我总是在微博里变着法子的告诉你我想你。

说完又觉得很可笑,你说爱我,可是你我都不能给彼此什么,

你说没有目的的爱,现在想想是多么的遥远,遥远的像一个谎言。

而我呆在谎言里开始皱褶,我哭不出来,

因为一切我早已经了解,我笑不出来只是因为相见恨晚。

也许过了一年我就会把你忘了。

你说怕我们之间的关系变淡。

怕我生气,怕我不再理你。怕我取了又舍。

当我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我感觉你就在我身边站着。

你在吗 ?你能看到我满是创伤的哭吗?

你能听见当你的火车穿过我家阳台时我喊我爱你嘛?

我把脚印的名字改了你不会再知道我还爱你,

我还念你,我还没办法舍下你。你只会听见忘了我吧!

在那边好好照顾自己。找个跟你一样的姑娘!

你喜欢看美女,那边应该不少。希望你幸福,然后我会躲在这继续爱你。

雨声文章3:感悟清明

文/浦景东

清明,草长莺飞,小雨声稀;清明,抚今追昔,缅怀先祖。清明,我们饮水思源,修坟祭祖,敬奉先人。那垒在坟茔的一锹锹泥土,那飘向空中的一缕缕青烟,那虔诚之至的一个个叩拜,表达的是后人的心意,彰显的是我们对先辈的敬重与怀念,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清明是感恩与追思的日子。千百年来,清明节已成为人们恪守的扫墓祭祖、瞻仰先人的日子。清明节,短短的法定小假日,缕缕思亲之情和浓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在九州的天空和大地上弥漫。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祭奠先烈,感谢先贤恩师;人们不约而同地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祭奠逝者,缅怀先人;有的不远万里,认祖归宗,回乡扫墓。如今,人们逐步抛弃了一些陈规陋习,鲜花祭祖、网上祭奠等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中华民族“根”的意识、“孝”的文化在清明节得到了真切而文明的诠释。

国家的法定假日,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和特定价值观念的使命。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没有忘记这个感恩节。在追思中学习感恩,更多的是在感恩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生活的真理。值此清明节之际,让我们一起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人和事。让我们的老人安享晚年生活,让我们的子女懂得感谢生活与亲人,去读懂那或慈祥或深沉的父母之爱,让我们与爱人彼此体贴关怀,让我们与朋友真心相处。让我们珍爱生命,珍惜拥有,善待亲人,也善待自己。

清明,它既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气。清明时处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一切皆清洁而明净,到处生机勃勃,是一个极富诗意的节气。欧阳修有诗云:“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清明时节,人们纷纷走出户外:垂髫孩提扑蝶追逐,年轻的朋友踏青赏花,耄耋老人悠闲放纸鸢,好一场春天的嘉年华会!人们亲近自然,自由吸纳大自然的纯阳之气,享受着春天的无限光明。清明是我们与春天的约会,是生命飞扬激发的季候,它充满着对生命的祭奠与感想。

清明是俏丽温柔的,更是孝顺的。清明,让我们多一点昂扬,少一点低沉;多一点悠扬,少一点凄凉;多一点感悟,少一点追悔。让我们在祭祀祖先、怀念先人的同时,更多的拥有感恩、责任与使命,让清明这一传统文化得以永久的传承,并赋予它更加文明的新内涵。

雨声文章4:当春乃发生

文/林子博

听着窗外沙沙的雨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的《春夜喜雨》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今年的春天,没有多暖和,也没怎么出现极冻的天气,倒是细细的春雨时常在窗外纷纷扬扬跳跃着。望着下个不停的春雨,我的思绪也随着他轻快的脚步,旋转、跳跃……

与往年不同,今年春天的我十分期盼春雨的到来——除了一点儿不想做课间操的小自私外,我更加期盼春雨到来之时,万物复苏,大地再次生机勃勃的样子。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我盼望着春雨,盼望着她带来的绿草红花,盼望着燕子重新站上嫩绿的大树枝丫,盼望着空气的湿润与清新,盼望着久违的“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雨如期而至,真应了开头的那句诗。有时她是霏霏的春雨,悄无声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有时她是倾盆的大雨,引着狂风与雷鸣,猛力洗刷着万物之污垢;还有时她累了,便化作春雾,隐匿于天地之中、你我身旁,尽显朦胧之美——在春雾之中,远处的灯光柔和了下来,近处的鲜花则变得更加缤纷多彩;附近工地发出的噪音渐渐隐没,而清脆的鸟鸣在此刻变得更加动听……

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杜甫先生的《春夜喜雨》上。这首诗题目叫做“喜雨”,却通篇未出现“喜”字,就如同我们看不见窗外春雨打湿的每一片绿叶,但春雨滋润万物使其生机勃勃,你我早已心知肚明。春雨,就是这样,飘落在窗外,滴落在心间;我们无法看穿其雾中之全貌,但其早已融于春中,给万物之生机,燃新年之希望!

雨声文章5:春潮带雨晚来急

文/只若寒秋

在春天沥沥的雨声里,我打开了关闭了很久的窗户,独自坐在窗前,聆听春天里的雨韵。

春天的雨总是来得很小很轻,没有夏雨的滂沱,没有秋雨的响彻,亦没有冬雨的寒冷,春雨缠绵,轻柔。若将春雨看作一个小姑娘,那是再好不过了的,羞答答的,见着生人,悄悄绯红两颊,不好意思地把头垂下,却又忍不住好奇的心,偷眼窥着眼前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说的就是春雨。

春雨有着朦胧美,如烟之轻渺,如雾之迷蒙,南方的春雨就是这样轻薄,如蝉翼一般。山与山之间,房与房之间,在袅袅春雨里,只可见着些大致的轮廓,中间夹着缠绵悱恻,撩不开,好奇的人儿虽不甘心,但也只能靠想像来绘制远处的景致,于是,春雨里多了一份神秘。

春雨飘在南方的小镇里,飘的如此安静。古老的青石板上刻上无数道岁月流逝的裂痕,春雨带着娇羞姗姗来,石板上久积的尘埃被洗掉,雨水和这尘埃,一起沿着裂痕流走。走在这样的青石路上,鞋底与路面相互磨擦,铿铿作响。踏着雨的节拍,走一路,哼一路。那位容颜如莲花开落的女子,也该是在这样的安静里,翘首误听归人的马蹄声吧!

我是一个喜欢雨的人,别人都说喜欢雨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多愁善感,虽然我不怎么赞同这样的定义,但也不得不承认。当一个人看着这泼墨的画面,心中难免有些许的失落,这个时候,最适合去怀念一些旧时的事,一些旧时的人。

小时候,我最喜欢在春雨里奔跑,那时候的我有小小的身体,身上穿了件小小的衣服,光着脚丫,踩在被雨浸润的地面,肆无忌惮地奔跑,要问我为什么跑,我自己也不知道。每次,外婆都跟在我的后面,不停地呼唤我的名字,叫我回家,我怎么会听她的呢?外婆越是着急,我越是开心。外婆的“三寸金莲”在后面一颠一跛,哪里赶得上我。于是,在如诗如画的春雨里,多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孩子在前面跑,一个老人在后面追。

今年春天的某一天,又下起了雨,雨不是很大,像牛毛般柔美纤细,我习惯性地出了门,走在有雨痕的公园小路上。路的两旁种着梧桐树,梧桐早在风里开满了花,在有些凉意的雨天,桐花夹着点点春雨洒到地下,隐约中还可以问到淡淡的桐花香,心里有份浅浅的感动。

我一个人走着,碰巧遇到隔壁家的李爷爷带着他的小孙子出来散步,小弟弟很调皮,我刚和李爷爷打过招呼,他的小孙子便在这淋湿的小道上乱跑,李爷爷向我无奈一笑,就去追他的小孙子,不听地说着:“慢点跑,小心摔倒!”

心里那幅熟悉的画面又浮现出来:一个小孩在前面跑,一个老人在后面追。只是,小孩不再是我,老人也不再是外婆。

雨声文章6:夜雨的味道

文/姚凤霄

窗外的雨声不断,很干净的声音。声音用干净来描述吗?对,就是干净,一种纯粹的意味。这是从天际传来的天籁,遥远又如此靠近。只是雨声,风到哪里去了,也许睡着了,也许在静静地听雨讲关于夜的故事呢。雨声有一种穿透力,连接了长空的云,连接了天和地,还钻进了我的心里。雨声轻轻安抚着我脑子里每一个烦躁的念头,像一把梳子,梳顺了满头秀发,安顿了身体里流淌的血,心放松安静下来。

潮湿的空气漫过窗子探进房间里,雨的味道进来了,一种黄土、青草、树木、器物和水融合在一起的味道。地面上动植物都熟悉这种雨的味道,久违了,它们和我一样等雨很久了。对人来说,雨声是可以安妥心神、洗涤心灵的。漫漫的日子,有一场酣畅的大雨,就像焦躁中有一种冷静进入人心里,我喜欢这种透彻而清凉的感觉。

窗子推开一半,雨滴起起落落,斜逸飞来,眼看就要落进房间了,还是羞答答地探一下头,没有贸然进来,我伸出手去,迎接乖巧不躲闪的雨滴,它落在掌心,清凉晶莹。雨滴安详的光影是一种清雅的琴韵,仿佛一只只无形的手在撩拨弹奏,连绵多姿地闪烁着,我看得有些入迷了。

雨滴飞进嘴里还是微甜的。小时候,下雨的时候,我早就仰起脸尝过雨的滋味。那时,我常常纳闷,空荡荡的天空,怎么会盛得住这么多的水,天上的河,是飘在空中的吗?雨怎么说停就停,说下就下呢,谁说了算呢?奶奶告诉我,说老天爷说了算。我觉得老天爷这人太神秘了,怪不得奶奶给他烧香、磕头、供上好吃的呢。老天爷把雨滴送给我们,我们有时欢喜,有时悲哀,但老天爷的脸色我们始终看不见。

有时,雨来得快,村子里的人和禽畜都会急急躲雨。雨中的落汤鸡是可怜兮兮的,瞬间露出淡红的皮肤,瘦弱的身体,剥光了般原形毕露。干燥蓬松的靓丽羽毛是鸡们神采照人的底气。鸡们很懂这些,下雨的时候,我能看到家里的一群鸡你追我赶,没命地往家跑,伸着脖子,两只爪子一前一后不停地跑,跑到屋檐下、大门口的过道里,挤在一起避雨,我也夹在它们之中。那时,我比家里的红花大公鸡高不了多少,还不知道在古老的《诗经》中,还有鸡的动静,雨的舞蹈,也不懂怀人女子的情感。我童稚的眼光里,望得见的全是水做的连绵雨。

收回遥远的思绪,看眼前的夜雨,此时,城市是寂静的,楼房绿树草坪鲜花路灯等,它们在雨中低下眉眼,一声不吭。只有霓虹灯眉飞色舞,像花红柳绿不安分的风尘女子,闪来闪去且肆无忌惮地张扬。我不喜欢霓虹灯,总觉得它过于炫耀。灯是用来照明的,霓虹用来做什么呢?可能就是贿赂谄媚眼睛的吧。特别是在这种雨夜,霓虹的诱惑是极其过分的,就像人类讨好同类的浮华奢靡。我倒是希望现在的人类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珍惜资源,不妨慢一些,停一停,少一些极致的聪明,给子孙留几碗饭吃,让那些有神韵的山水自由自在。人类指点江山的手,该收回时就收回,与世之万物和谐相处。

雨夜,适合慵懒地睡大觉,此时,人们不问室外的喧嚣,跌落,跌落在安宁和清净之中。雨天就是水欢乐的节日,也是水的伟大胜利,它们飞起来了,无边无际地曼舞,自由自在地喧哗,像转世的灵童,干净而不迷茫,眼神清澈地看着世界上的万物。

夜是人们心灵安歇的好时光,雨带来了清甜之味和恩泽之道。我喜欢雨夜的时光,更喜欢滋养生命的夜雨味道。

雨声文章7:杏花消息雨声中

文/章铜胜

“杏花消息雨声中”,是北宋诗人陈与义的句子,它的上一句是“客子光阴诗卷里”。我特别喜欢“杏花消息”这几个字,总觉得它像是自己盼望已久的一封信,数着日子,总觉得它就要寄出了,就要寄来了,我甚至在心里盘算过这一程邮路的长与短,它要越过的山与水。于是这种盼望的心情就愈加的急切,山一程水一程地盼着,总希望能早一点看见它,拆开它,读到它。但心里又是怯怯的,有一点的害怕和担心,害怕消息的不真切,担心消息并不如自己所想像的那样美好。这样的心情是莫名的,是焦躁不安的,但也是让人倍感幸福的。患得患失中,像是第一次寄出情书后,等待回信的心情,满是初恋般的幸福与不安。

对于陈与义来说,客居他乡的日子无非是诗书相伴的时光,这样的时光是孤寂的。可是,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所有的日子,也无非就是诗与书相伴的时光。客居他乡的陈与义,唯有青灯黄卷相伴,就多了一些孤独飘零的感触,它容易让诗人想起“纶巾鹤氅试春风”的日子,同样也会让诗人想起自己寓居他乡的穷和所遇西庵禅伯的病,可是眼前的景,却不能不让他想起更多美好的东西。这些美好,是可以安慰一个身居乱世,独自飘零的灵魂的。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冰冻初融,苕溪岸上的草初绿,一路向东,春草渐行渐远,渐行渐绿,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春雨也该是柔软而又温暖的,拂过溪边青草,也拂过千千心结。千万雨丝牵动了万千情丝,也一定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敏感而又柔软的地方,让他想起了雨声中的杏花,让他在雨声中急切地盼望杏花的消息。

杏花消息雨声中,像是春天寄来的一封情书,素白青绿的信笺,染点点飞红,像唇上印,像腮边泪,深情款款。谁没有在雨声中等待过一场杏花开了的消息呢?

我是迷恋过杏花的,就像我小时候迷恋过杏子一样。彼时,我并不太在意杏花是否开了,开得是否如诗中说的一色红艳,我只在意杏子是否熟了,熟了的杏子是酸是甜。我的愿望总是会满足的。那些年,我知道每一年的杏子是酸是甜。因为,外公家的门前就有一株大杏树,每年麦黄时节,外公总会送来许多的杏子。我放学回来,看见外公站在我家门前,心里总会一阵窃喜,我知道杏子熟了,就在我家堂屋的菜篮里,黄黄的,茸茸的,甜甜的,也许还有一些是酸酸的。

第一次在雨声中盼望杏花消息,是在懵懂的年纪。青春总是带着青涩而又潮湿的记忆的,那样青涩,那样潮湿,却又是那样的美好。我把青春的思念付诸眼前的一片雨声,付诸心里的一株杏树,希望它开花,希望它在我的雨声中一片红艳,灿然若笑,希望它带着初春细雨的寒凉,沁透我的肌肤和眉睫,让我幸福得颤栗。

我与杏花似乎是无缘的。少年时,是我愧对了一树杏花,我不知道杏树上不只结酸甜可口的杏子,还有灿若云霞的一树杏花,开在春天的一片雨声里;青年时,我只在意自己青涩而又懵懂的感受,觉得那就是爱,觉得那就是生命的美好,忽略了那一树杏花红;等我开始在中年的雨声中寻找那一片杏花时,又一次次地与它错过了。那一年,到了池州,到了杏花村,也依然没有遇见一树杏红花。想来,杏花该是怨我、恨我了。难道我与杏花竟是无缘的吗?

纵是无缘,我也会一直在雨声中耐心地等待着杏花的消息,我知道它一定会来,就在那一片雨声中。

雨声文章8:夜雨洗心

文/满庭芝蘭

子夜,雨声从窗外飘进,随着夜深声息越来越大,不时伴有雷声电闪。

家人都以熟睡,而我却不想去睡,倚在窗头,看着昏暗的小街,想着满脑子事儿。

老妈的病牵痛着我们儿女的心,吃的那么少,偶间还要吐,怎么能行?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自北京回来,就天天至少过去一趟,尽可能陪着多呆会儿,多看几眼。昨天由于小区大检查,没能赶回去。目前看老妈的体力和精神状况,昨天就联系住院的事儿了,准备下周入院。

明天老舅和老妗子从北京过来看老妈,他们忙的只能借助周六日来,周日晚上就得回去,很匆忙。

不知不觉已经一点多了,窗外除了雨声之外什么也听不到了,心却不平静的很。有些事儿不敢想,也不敢多想。就让雨水洗洗心,悟悟人生吧。

天亮了,雨歇了一会儿,之后又开始了,直到现在。

雨声文章9:等一个晴天美丽心情

夜来听雨声,试问,花落知多少。山茶,安静地在天地间,偶随风动,开在早春,落在有雨的长夜,天明了,也只暗香拂乱却自洁净,各自忧锡,息了明媚。不知是许久不见暖阳还是什么,心里总是有小小的忧伤让自己不痛快着。

清早上班的途中路商品大世界马路两旁五彩的花灯意味着元宵节来了,是呀,明天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后年就真的远了,尽管在我心里过了初三年已远但传统中的过完年了是元宵节后,在元宵节的夜晚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把光明照亮每个角落。年前寄出的明信片,陆续收到朋友们已收到的消息,我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收到但还是愿意及快乐地执笔一笔一画亲手把祝福给投递,收信快乐。

不管你选择怎么度过时光,快乐就好。对弟弟的约束及管理真的放手了,海阔天空任你翱翔,我能做的能说的都尽心尽力了,剩下的是自身造化了。我只管好好活,其余的是命运的事。日子安静,人事静美,我只想在悲凉的人生中活出些许温暖来勇敢地面对命运给予我的难题,在新的年岁中希望自己好好地照顾自己,照顾家人,照顾梦想。

那些说不出的苦楚那些默默流下过的泪水那些心伤的日子,一一吞咽,好的坏的。我只管活,活出自身的美丽。

雨声文章10:留得枯荷听雨声

文/赵荣柏

家居江南水乡,对莲荷这类水生植物可谓司空见惯。中学读书时,就对北宋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情有独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度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我生活的这座江南小镇,水网交织,沟渠纵横,是饮誉天下的鱼米之乡。宽阔的水面为莲荷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环境。也让我们从小就与莲荷有近距离的接触机会。春天,我们走在乡间小路上,两旁的池塘里,“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只蜻蜓立上面”;夏日,我们采一柄荷叶当绿伞,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长天共秋水一色,落寞袭满荷塘,曾经郁郁葱葱的荷叶此刻已变成瘦骨嶙峋的枯枝,我在清冷的秋雨中,吟诵唐朝大诗人李商隐的千古绝唱:“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经历漫长的人生炼狱,度过青春年少的冲动,度过物欲诱发的浮躁,当我褪去一身的铅华,回归人性的本原时,却格外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便宛若置身荷塘月色下一般,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

多少次,我曾梦见自己与心上人一起,撑一叶扁舟,划入荷花深处,“船欲动而萍开,棹欲移而藻挂。”偌大的荷塘,只有我们两人,天是绿的,水是绿的,满塘的荷叶是绿的,仿佛空气也是绿的。纤云素手,擢清莲之而闻嗅,折碧荷之以覆首。此情此景,其境其界,也不亦乐乎。

人生若梦,不知不觉,我已走进岁月的黄昏。荷塘美景成了甜蜜的回忆。花落叶残,流水也减去了几分碧色。及至秋雨缠绵之日,荷塘更见凄凉。而此时的我只能泡一壶绿茶,临窗而坐,在残荷听雨中,品读人生。

残荷听雨?贵在一种氛围,慢慢体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脉脉愁思。总喜欢将秋雨幻化成一首清新的小诗,在雨中漫步,在雨中回忆。撑一把油纸伞,停伫于茫茫人世间,倾听着残荷带来的雨声。

残荷听雨,我又一次想起那美丽的邂逅,那回眸一笑的心动,也许只有残荷自己才能体会花开花谢无人怜的炎凉吧。

记得有人说过,下雨的时候你想的人就是你最爱的人。不知道要想她什么,想她此刻也应在听雨,想她听雨的此刻也在想着自己,淅淅沥沥的秋雨是一首思念的小夜曲。雨水荡涤了空中的尘埃,雨声沉淀了心中的浮躁,我可以尽情地去想她,想她曾经在荷塘月下与我说过的那些情话,然而,落花有意,雨水无情,此刻的雨丝象一根冰凉的鞭子:抽打着我脆弱的灵魂。

留得枯荷听雨声,人生就是一场戏,演尽了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如一支亭亭玉立的莲荷,把美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柔软的水面,纯粹的月色,洁白的根茎深埋在泥淖中,最终也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旦垂垂老矣。所有的希望都随生命的告竭而衰退消失,此刻的他,是否还会后悔。

雨声文章11:蛙声雨声草菇香

文/胡天曙

总喜欢在夏季闷热的夜晚,独坐案几,手持佳作,品赏几分清幽,梳理被尘世扰乱的思绪。夜阑人静,凉风如水,疏月阑珊,隔岸稻香袭人,蛙鸣声声。

蛙鸣声声,泄露了夏的心事。清越的声韵,如花的芬芳甜蜜,悠扬的音律,令人迷醉其中。蛙鸣声敲响了童年那遥远神秘甜美的梦。

那时,在大雨滂沱的夜晚,总是兴奋难眠。潇潇大雨,飘洒于原野,噼噼啦啦的,撒欢于屋顶。虫声停息了,狗儿们蜷伏屋中,竖耳听雨。夜晚,沉浸于大雨演奏迷人的乐章中,白天的闷热是那样狂野难驯,而此时却变得如此温顺宁静了。茅屋中的那盏小黄灯,豆儿大的灯芯,风儿飘忽,闪烁不定,童年的心点被燃成一朵朵纯静清香的诗花,欢快之心放飞于稻谷飘香的田野。

待到雨声渐小,这时田野成了音乐会的一处大场所。蝼蛄唧唧,蛐蛐叽叽,悦耳动人。不知名的虫儿,亦吱吱欢歌。而那几声蛙鸣,更是洪亮清越动人。国国,国国,这是几位优秀的田野歌唱家,她们竞相舒展玉喉,唱出了对田野满怀的热情,唱出了对夏天无尽的眷恋。田野的大演奏会,歌声彼起此落,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其节奏感强,清脆悦耳,优雅动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闻”这样美妙的音乐,只有在乡间大雨滂沱的夜晚才可以享受到的。

零晨五时许,因夜雨,晨鸡未鸣,父亲催我起床。我起床穿衣漱口后,腰系好竹篓,就匆匆地跟大人出门抓鱼捕蟹去了。当东方发白时,鱼篓已尽是鲫鱼、泥鳅、螃蟹……

红日初升,阳光柔和,晨风凉爽。草坪,绿草绒绒,露水滴滴。夜雨的浇洒滋润,草儿益加鲜嫩青葱。母鸡早早地将雏携侣,来到了草坪上,啄虫寻食。大公鸡踱着方步,喔喔欢鸣,它正在履行职责,护卫着它的家人哩。绿草坪中,草菇肥嫩香郁。小白菇,顶部呈圆状而伞底面微红,像一把把小白伞撑开于嫩绿草丛中,显得那样娇丽可爱。那蛋圆形的白菌菇,小则如鸟蛋,大则似鸭蛋,令人疑为雌鸟母鸭遗蛋于草坪,白白的,煞是好玩的。而那大白蘑菇,脚长而顶部有红斑点,伞底面色微黄。其长得亭亭玉立,模样标致极了。但,这可是大毒蘑菇呢。有一天,母亲误食此毒菇,腹泻不已,病势危及。幸好我及时去叫来医生治疗,才捡回一条性命。

午时,全家就有了一顿汁鲜味香的美餐了。

而今,久居市井,天天热闹喧嚣,厌食肥腻,难有蛙鸣之声,而那美味的鲜菇,肥螃蟹以及大肚小鱼,更是难于尝鲜了。有时,返回到乡下,寄宿数日,夜间可闻田间几声蛙鸣国国,则喜形于色,心中兴奋不已。真想常居乡间,享受人间那最美妙的音乐。

蛙声雨声,愿时有所闻。

雨声文章12:何处秋窗无雨声

文/魏三郎

羊城的秋天总是来得有些异常,当中天的骄阳依然让人厌倦着七月流火的时候,一场秋雨带来了季节的凉意。晨曦升腾了冷峻的水气,弥漫地撒开了天地间一片朦胧,浸染着路边的茉莉花瓣和摇曳的叶片。秋风、秋雨、秋露幻化成绮丽的精灵,四处散布着点滴关于秋天的信息。

天气日渐幽凉,躁动的情绪也趋向调和。悲喜已成记忆,是散落一地的碎片,失却了原有的连贯,无人再去俯拾。悠然的闲暇,松散的思绪,望着窗外万物的变幻。风与云可以倾诉,叶与花可以交谈,一切随着时节千回百转,一切都是时间而已。沉湎在如此惬意的心绪里,我毫不介意瞬息间星斗转星移的变迁。淡然地微笑,心里洋溢着温暖而宽容的情愫。

秋天,并非一味地做着冬眠前的隐藏,拨开天地间的那扇窗,其实仿佛撩开了尘封的心扉。秋天,总会看到满地被秋雨踏碎的影子,总有凄凉的蕴意沉浸在薄暮的阶前,或是在寂寥的清晨,不免溅起一些惆怅的涟漪,不免徒增几分忧郁和伤感,淅淅沥沥的秋雨就是这个样子的了。

秋天的夜,凉如水,秋天的思,乱如麻。白天成了夜的延伸,夜越深,思越久,美梦易再续,恶梦难分离,点点秋思都凝固在无限的秋梦中。

秋天的苍穹,蔚蓝而深邃,超出了翅膀所能飞翔的限度,因此飞鸟用它的鸣叫延伸它的眺望。鸟鸣的清音带着穿透的力道,测量着对远方憧憬的深度。我懂得每一次飞翔,都是一次阳光的沐浴,一次风雨的洗礼,一次灵魂的漂泊和颤栗。

这个秋天,秋雨会萧瑟,幽会窗前人。当阴霾退去时,月光依然还会爬上我的窗棂。摇曳的微风守护着夜晚安然的静谧。夜的温馨会让睡梦的呓语延长……

雨声文章13:留得残荷听雨声

文/刘福田

寒露过后是霜降,日升月转,荷塘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美景悄然退却,眼前只剩一株株孤零零的残荷。

荷塘边上,有位美少女正全神贯注地在画板上创作。她说,每年都会画残荷,进入深秋,荷叶枯败时她才来画;她喜欢残荷凄凉之美,而且认为残荷是生命的一种昂扬,是碧波的引子,更是荷花的希冀。是的,人们的确最注目夏日里娇艳的荷花,而却容易忽视秋日里的残荷。荷花盛开时,荷香沁人心脾,荷叶田田袅袅,莲蓬摇曳其间,千娇百媚,舞姿翩然,空灵飘逸。《汉乐府·江南》中描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李白在《采莲曲》中说:“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宋苏东坡《荷花媚·荷花》词中有句:“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就连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也曾美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寒露过后,荷花彻底衰败,荷叶枯黄低首,茎干孤直剑指。面对此境,使人心生惆怅与落败之情。李商隐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中道:“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同时代的李群玉《北亭》诗中写:“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宋柳永《甘草子·秋暮》词中句:“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元刘秉忠《干荷叶》中叹息:“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秋江上。”

留得残荷听雨声。眼前,秋霜折卷了枯叶,秋风吹折了茎杆,碧波镜照着悲怆。但残荷,却别具韵致。秋水中风骨依旧,寒露里残枝挺立,雨雾间自信孤傲,坚守着自然赋予的残美。我变换着角度,不听地按动快门,记录下一桢桢心洁性净、情宁无欲、自然无畏的恣态。

世间万物都要经历春夏秋冬,残荷演绎着别样的美,用自然的爱,伴山伴水,伴着《诗经》的云袖,暗递花香。

雨声文章14:枫桥,还在那里

文/九天

在一片雨声里,我一个人来到枫桥。

枫桥还在那里。只是斑驳的鹅黄里,多了一些旧。

枫桥真的也会老?没人回答,大家各自走各自的路。如我当年一样,只是匆匆忙忙地赶,没一个来得及认认真真地停留。也一如我当年,浮躁里满是不屑,不屑里满是轻狂,只当来过。

今儿个不一样,我是特来枫桥的。在那里,我想找回当年匆匆忙忙间,丢失在吴侬软语里的记忆。

那天,好像也是七月。我们一群人,是大学的第二个假期。我记得,那是一阵意气风发的游走。那天很热,枫桥也很热的,坐在枫桥的女儿墙边,就觉着一身焦躁。在焦躁里,没能多想,也没敢多看,只是从桥的这一端挤到枫桥的那一端。心里仿佛有太多的不满足,就觉着是在赶一场大集。

那天,仿佛觉得水很清澈,记得我曾走下桥边的石凳,用那运河里的水轻濯一下阳光洗过的洁白的脸。感觉那水漉漉的湿过嘴角,好像有一丝儿甜。那天,好像谁都没有提起张继的诗,也没人提起张继,怕是忘了。我和许多人一样,带着一种不满足,直奔寒山寺而去,匆忙里,好像也没有听到寒山寺的钟声。

回眸里,我看到一只猫,白色的,正蹲坐在枫桥的围栏上。风吹,铃铛样。

自那日离开寒山寺,从此再没有去。二十年了,虽然记忆里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影,但仍有一份怀念留在心头。感觉总有一些骄傲在,总有一些不舍在,因为我来过枫桥,我真的来过。

一晃眼,二十年就过去了。只是一个照面,我们那群人,意气风发的那群人,都各安天涯。想来,二十年,大家如我一样,过的都来去匆匆吧,那种奔波也一定很辛苦很甜蜜吧。二十年没有见,都会老成什么样子,真的不敢想。大家都有了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家,听说都很过得去。过得去就好,人生不就这几十年吗?只要能过得去,我们还需要什么。

二十年,他们一定都又去过枫桥的。哪会像我,二十年都没能停下来,没敢找一段时间静下来,回顾或整理这些清浅时光。不管他们去,还是没再去,枫桥还在那里。我只想告诉他们,二十年后我来过。在一个雨天里,那天正好是七夕。

一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找个时间,大家聚聚吧。原打算二十年后,聚那么一次的。大家也许都很忙的,等等吧。二十年后,怕有人等不起。我没有说一句话,心里一阵酸。还是等等吧,等大家都有时间,我们是该聚一聚了。不然,我们真的会老的。

一想起同学的那句话,眼里总有些湿润。我不敢想那天说的话,也不敢再看我们身后的二十年。我在心里祈祷,二十年后,我们都会健在,都一定会过得很好很幸福。

这一次来枫桥,是准备好了的。想在轻松里,找一点属于自己的慰藉。恰巧,正赶上了雨,有雨真好!没了浮躁,也没了喧闹。那天,我看枫桥,眼里有些湿润,枫桥也是。好像二十年没有见,就觉着有非一般的亲切。坐在原先坐过的地方,端详枫桥。二十年了,总觉着她有一种成熟起来的美,很安静。我仿佛看到张继,正醉卧在枫桥的怀里,像个孩子安睡着。

一个人,躲在枫桥的雨里,我没感到孤独,因为我的身后有枫桥。桥下,游船过,雨漂在水上,一阵烟。远看,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当年,站在河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现在却不见,真的有些遗憾。水流过处,有少许的腥臊味,顺着风划过来。我疑心那是从喧嚣里淌出来的一股厚重。虽然,雨里,运河没了清澈,这一切,亦未能淡去我对枫桥的爱恋。

雨还在,猫却没来,我总有些失望。二十年前,在枫桥,我明明看到一只猫的。那猫,多像张继的诗。

重回枫桥,我等了很久。我等寒山寺的钟声再次响起,我想看那钟声沿着运河两岸奔跑的样子。我等张继,等张继还有好诗写给枫桥。

是夜,我就住在枫桥。那夜无月,也不见银河,只看一天泪眼。不曾想,牛郎哥哥和织女姐姐,老夫老妻了,还这般恩恩爱爱。河两岸,灯火次第点亮,吴侬软语和琴瑟声一阵阵来,运河也随即热闹起来了,游人如织。我不知这城市的霓虹里人都怎么了,不想多要一会儿清静。酒吧是城市一朵红唇,挑逗着繁华里的热闹。这样的夜,许就是枫桥的流光溢彩。

本想躲在这连绵雨里,好好地享受一下姑苏恬淡里的宁静。不想,这里的夜,竟这般的绚烂着灯红酒绿。歌声,琵琶声,从运河两岸的房子里飘过来,让我又想起了唐朝。

雨停了,嘈杂声里,也不见张继,怕是醉了。我不想让他醉,他醉了,谁还给我写诗。

噪杂之后,枫桥一点点潜入平静。夜深处,忽有钟声传来,和着张继的诗直往你的梦里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梦里,是谁在吟咏张继的诗。

第二天,从枫桥过。清晨,雨洗过的姑苏真的很美,要是那只猫还在该多好!

离开姑苏时,我仿佛看到那只猫,在枫桥的栏杆上,看着我笑。

前世,莫非我就是那只猫。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