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方案(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⒈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
⒉感受个体的多样性,知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活动准备:
镜子人手一份;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找不一样
(出示ppt图片)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朋友,看它们是谁?小狗,它们一样吗?(斑点狗),数数有几只斑点狗?它们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讲述(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斑点多、有的斑点少……)哈巴狗,它们一样吗?虽然都是小狗,可仔细一看他们长得也都不一样。
以同样的方法找找昆虫(毛毛虫与瓢虫)、花朵(郁金香和蝴蝶花)的不同。
二、同伴比较,找不一样
⒈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寻找就会发现每个物体一般都有不一样的地方。那我们小朋友长得一样吗?请两名幼儿走上前,请其他幼儿比比有什么不一样?
⑴男孩和女孩比:长头发、短头发,五官不一样等。(请幼儿讲述)
⑵男孩和男孩比:个子不一样、手、脚大小不一样。
⑶女孩和女孩比:皮肤颜色不一样、眼睛、嘴巴等不一样。
⒉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一样,那你觉得你自己长得怎么样呢?
师:请你们用小镜子照一照,再来仔细看看自己长什么样。引导幼儿一边照一边说:“我的眼睛大大的,我的鼻子尖尖的,我的脸蛋圆圆的”。观察了自己长得怎么样,再照着镜子和边上的小朋友比一比哪些地方不一样。
⒊现在谁来说一说你长得怎么样?(请幼儿拿着小镜子变照边说)
过渡语:如果这样说,你知道他是谁吗?
三、游戏:找朋友
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现在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说一个小朋友长什么样,他(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不说出他(她)的名字,请你们来猜猜这个小朋友是谁?
⒉请一个小朋友来说说某个好朋友特别的地方,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谁。
⒊那么老师和小朋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大人和小孩)老师和老师一样吗?
⒋那我们为什么不一样?我们又和谁有点一样呢?(原来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有点像,是遗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方案 篇2
设计思路:
今天我的这个活动是围绕我们的课题《大班幼儿乡土游戏创造性玩法的研究》来设计的,《课程指南》指出:“大班幼儿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儿童的双手很灵巧,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在体育活动中常常会别出心裁,想出独特的玩法。”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投放了一些能激发幼儿创造性的材料,引发孩子创造性地玩。同时我们在平时的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关注自己的较多,不太善于与同伴合作游戏,因此今天我设计这一活动,鼓励孩子们创造性的玩,并有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 积极探索玩弹珠的各种方法,学习与同伴合作游戏。
2、 能将游戏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提高记录的能力。
活动准备:
弹珠若干、有洞的板3块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看看今天我们要和谁来玩游戏?
二、 自由玩弹珠:
积极探索弹珠的各种玩法,提高合作能力
1、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
分别观察各种材料,想想可以怎么玩?
请小朋友自己选择活动材料,并自由分组。
2、幼儿自由玩弹珠,教师指导。
集体交流:你们小组是怎么玩的?
幼儿演示游戏玩法,并介绍怎样玩算赢。
三、 玩弹珠比赛:学习记录的方法
1、你们想不想来一次玩弹珠比赛?把你们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在比赛时请大家遵守游戏规则。
2、幼儿再次游戏,教师指导
3、幼儿介绍记录表
教师为获胜的幼儿发小奖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拉、按、压、捏、坐、跳、踩等方法感受物体的弹性,获取相关的科学经验。
2.了解人们生活中广泛利用有弹性的物体,知道它们的用途。
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室外大型玩具----蹦蹦床、像皮球、羊角球、皮球、长皮筋等。
2.家长准备:尼龙袜、弹簧、皮筋、松紧带、海绵等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材料,感知物体的弹性。
1.教师:你们认识这些材料吗?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拿去玩一玩,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引导幼儿自由玩,在玩的过程中,请幼儿可以多选用几种材料进行探索,并感知物体的弹性。)
2.教师:你们刚才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3.教师:请你再玩一玩,看看这些东西会不会改变形状?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改变的?是怎样改变的?(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探索让物体变形,可以让幼儿合作进行改变形状)。
4.教师: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变形的物体能复原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复原的?请你来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进行介绍。
5.教师小结:有些东西用力拉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了,这样的东西就有弹性。
(二)在活动室内寻找有弹性的物体。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材料,活动室里还有没有东西有弹性呢?请你去找一找。
2.教师:你发现哪些东西有弹性?你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说出拉、按、压、捏、坐、跳、踩等方法感受到物品的弹性)
3.教师:现在小朋友用力压一压、拉一拉、按一按的方法找找身上的哪些地方和哪些东西也是有弹性的。(请幼儿触摸的时候发现皮肤、头发、毛衣、袜子、松紧袖口等)
4.教师:你是怎么发现和感觉到的?(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感觉,压下去然后弹起来等)
(三)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生活环境中物体的弹性。
1.教师:请你到室外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
2.引导幼儿在室外寻找、区分并讲述哪些物体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说说是怎样发现的。
3.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许多有弹性的东西。
(四)讨论弹性和生活的关系。
1.教师:有弹性的东西有什么用?如床垫为什么要做成有弹性的?跳高架下为什么要放置海绵垫?衣服袖上为什么要装松紧带?(引导幼儿发现弹性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物体弹性的有用之处)
2.教师: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有弹性?回家后再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记得把弹性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哦!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请幼儿观察每种物体下落时的形态是否一样。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 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 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方案 篇7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方案 篇8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 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 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 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 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