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章

请欣赏茶叶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茶叶文章1:茶叶蛋

文/何庆良

谷雨刚过,新茶大量上市,小城的街头巷尾断断续续地响起了叫卖茶叶蛋的声音。

最早由汉族人发明的茶叶蛋流传甚广,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言:“鸡蛋百个,用盐一两,粗茶叶煮,两枝线香为度。如蛋五十个,只用五钱盐,照数加减,可做点心。”由此推断,早在清代茶叶蛋就不是什么稀罕食物了。年过七十的父亲也说,即便在缺吃少穿、食品实行凭票供应的年代,广大的乡村和小城镇居民逢年过节最不缺的就是茶叶蛋。所以,茶叶蛋这种老百姓的普通小吃虽然紧密连接着生活,但并非能反映经济生活数据的指标。

我记忆中茶叶蛋用的茶叶皆为陈年粗茶。茶叶蛋是水煮蛋加上卤制工序,加盐水煮,用小火煮熟,待凉;轻敲蛋壳令龟裂,再入茶汤卤汁煮至入味,熄火,浸泡两小时左右即可,类似卤蛋的美学原理。我的老家罗田也产茶叶,母亲制的茶叶蛋自然采用的是上年老粗茶,为去掉绿茶久煮释出的苦涩味,母亲煮茶叶蛋一般都加入一些辣椒、生姜等佐料。这样煮出来的茶叶蛋,不仅鲜美嫩滑、芳香可口,而且其泡在卤水中可保存几日。

有人把茶叶蛋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称那裂缝乍看似毁坏、似伤痕,其实就是茶叶蛋之宿命。而人生恰如茶叶蛋,从来就不缺乏损伤与苦涩:那些裂痕,那深褐纹路的表皮像岁月的皱纹和生活的历程,深刻、实在,饱含着记忆之味;偶有的伤痕与毁坏,恰像烹煮的茶叶,略带苦涩、苦中带甘、苦中作乐:唯裂痕越多越能入味。

不过,我更觉得茶叶蛋显示的不仅是健康饮食的智慧,更是一种饮食文化。众所周知,几千年前出版的《神农本草经》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以说,茶叶最早是以药材身份出现的。唐代《本草拾遗》称茶叶为“万病之药”;明代医药大师李时珍曰:“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所以,古人早就从强身健体的角度总结道:“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由此可见,茶叶入菜、茶叶煮蛋,不但可以保健,还能祛病,用现代时髦话说,茶叶蛋是一种早被民众认可的绿色健康食品。

话说回来,茶与蛋组合在一起,也传递出植物与动物、荤与素的巧妙融合,反映了中国人讲究平衡智慧、展示了中国人崇尚自然的传统。如此说来,吃茶叶蛋也许还有怀古和返璞归真的诸多功效。每天早上步行上班,沿路看见那些急匆匆赶路人手里拎着的茶叶蛋、豆浆及小孩子往嘴里送的茶叶蛋,又觉得茶叶蛋是一种最有群众基础的平民食物,它早已根植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其实人生就像茶叶蛋,越有裂痕越入味,希望人人能享受挫折、接受失败,同时从挫折失败中成长成熟起来。

茶叶文章2:家乡的茶叶

文/林杰

我的家乡紫阳,地处汉江上游,那里山大人稀,经济较落后,但这里土质与气候适合茶叶的生长。

早春时节,茶树发出嫩芽的时候,这里的人们也就开始忙碌起来,山间田地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摘茶人,刹那间打破了乡村的寂静,增加了热闹的气氛。

记得小时候每到茶季,我就和大人们挎着篮子一起上山采摘茶叶,那时候没有整块的茶园,地里到处都是茶树,也不讲究摘茶要领与技巧,这儿采采,那儿摘摘,很快一篮子茶叶就摘满了。当茶叶积攒到一定数量时,便在自己家里加工成形,用柴火、土灶、铁锅将茶叶炒至几分熟后起锅,随后将茶叶撒在簸箕里使温度降低。冷却过后茶叶收成一小堆,这时用手来回反复在簸箕里揉搓,直到茶叶由片状变成小条形,再慢慢用手摊开。晾晒时将手抬到一定高度,均匀的将茶叶撒在簸箕里,放在阴凉处自然干到八成,又将茶叶收在一起,用手再次轻轻揉搓,这样茶叶更加成形。晒茶也有窍门,茶叶不能放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暴晒,这样会使茶叶变黑,没有光泽和色泽,同时沏出的茶口感不好。做工不好的茶叶,拿到市场去卖,茶贩子会挑三拣四,卖不出好价位。

而今家乡的茶园有很大的变化,一种是有规模的,一种是无规模的。有规模的是指个人承包的,茶园有专人管理经营,茶园一块块整整齐齐,大小高低一样,时常除草修枝防虫,很是讲究。比如,摘茶时,茶叶的叶片大小要一致,只能用手掐,不能用手掰,要用篾篓子装,不能用塑料袋装,这样是为了保持茶叶新鲜不变色、透气、不受温度的影响等。无规模的是指个人自家的,山间田地到处都是,很零散,不讲究茶园规划,随去可随摘,无拘束。如今茶的做工都变成了机械化,取缔了人工做法,成品的茶叶是通过机械加工、人工筛选等程序,才流通到市场上去。

每到茶季时,乡村就热闹了,外乡的人有来摘茶增加收入的,也有来观赏茶园的。茶贩子也来来往往,有收新鲜叶子的,也有收干茶叶的,大包小包接连不断,满载而归。摘茶人忙碌了一天,带着采摘的喜悦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思维进步,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富硒茶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发财致富之路,未来,这里的人们会因为茶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茶叶文章3:做沸水中的茶叶

文/尹琪雯

于丹老师在《开学第一课》里说过:“烧三壶热水,把一个鸡蛋、一个胡萝卜、一把茶叶,放在锅里煮同样的时间,你会发现茶叶烧的水变成了一锅香喷喷的热茶。而有些人就是这样,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听了于丹老师的话,我也想变成那沸水中的茶叶。

在前几天的早上,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看到前面有一位妈妈一只手抱着一个小宝宝,一只手还拎着两个看起来很沉重的包,那位妈妈看起来很累的样子,抱小妹妹的手已经垂到了腰下面,可能因为抱得不舒服,小宝宝皱着小眉头一副快要哭的样子。看到这个情况,我赶紧加快脚步,走上前去帮那位妈妈拎手中的包,并说:“阿姨,我来帮您拿吧。”那位妈妈立刻用双手把小宝宝抱抱好,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小妹妹,我就到前面公交站台,还差几步路,东西太多,宝宝又重,实在是走不动了,真是多亏了你啊!”我说:“不用谢,阿姨,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一直把她们送到了公交站台,然后才继续上学去,看着那位妈妈和宝宝笑着和我说再见,那一刻我感到心情十分舒畅。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感觉就像那沸水中的茶叶,在沸水中,将自己的美、自己的爱、自己的正能量传递出去。

茶叶文章4:快乐采茶

文/侯孝一

你知道清香的茶叶是怎么采摘的吗?茶树又是什么样的吗?

星期六早晨,我们晚报小记者一路欢歌,来到隆中茶园采茶。

刚下过雨,山里的空气清新甜润。茶园里一行行茶树宛如青龙,大家三五成群地飞奔而去。青翠的茶树排着整齐的队伍,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这么好的环境,难怪茶叶这么香了。树枝上老一些的叶子是深绿色的,椭圆形的叶片精神抖擞,细看边缘呈锯齿状。嫩叶微微卷着,叶面光滑平整,生机勃勃。这些可爱的嫩叶子就是我们今天要采摘的茶叶,用手指轻轻一掐就下来了。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同学们在茶园里你追我赶,兴奋地采着清香的茶叶。临走时,大家将采下的茶叶倒进一个大竹筐,茶场的阿姨将它们炒好后分给大家。

哈哈,这可是我们自己采的茶叶呢,回家后一定要马上泡一杯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

茶叶文章5:茶叶

文/天地任逍遥

尘封于盒,你任自落寞。沫沉华浮,你任自沉淀。

春风化雨润如酥,今世的眸来不及眷顾,你已离开枝身。于你是一种残酷,甚至你还不能感知世界。不知是命运在戏弄你,还是你有着与众不同的身世?我穿越千年,试图揭开你神秘的面纱,却无功而返,或许我只能寄希望于一丝遐想。

你躺在纸盒中,静静的。我遂将你捧在手心,细细观赏,却无法将你的心思窥探半毫。心怀坦诚,将你放入杯中,沸水将你的蹙眉舒展开来,难道你在释怀这千年终于有人在注视你?你沉浮在水中,忽上忽下,继而沉淀。难道这就是你漂浮不定的命运吗?深抿一口,虽苦但更多的是幽幽清香。

不知你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容我浮想千年。为何你会如此苦闷,难道你饱尝艰辛?为何你又会如此清香,难道是苦尽甘来了吗?这一壶的沧桑,到底漂泊了多少过往?沉淀了千年,可容我再现一次?

也许这是救人于水火前的淡定,也许这是楚汉相争的再现,也许这是花前月下的相约…不管怎样!你是历史的传承者。千年间,你用独特的视角感知沧海桑田,感知世间冷暖,感知星晨变幻……而我只是一个后世小辈,品茗一壶茶,也许我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茶落心肠,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春雨晓眠的夜晚,成为了那刚刚吐露芽儿的嫩叶。细雨润湿了我的眼眸,后世的路我却不再迷茫,因为我已不在属于我自己,而是肩负着历史的使命。轮回千年,只是希望我这一眼能将万山看遍、千水绕遍,这也就足够了!

茶叶文章6:夏日饮苦茶

文/唐锐琨

长沙出产的绿茶,茶叶泡得多,味道自然苦。长沙有句俗话:“头茶苦,二茶涩,三茶好呷天又热。”我在夏天喜欢呷的苦茶,并非价格很贵的头茶,只要有那种大叶片的“三茶”就好了,满满泡上一大包壶,慢慢品饮,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夏日饮苦茶,醒目而提神,如果是早上,吃两个大肉包子,饮一大杯苦茶,我想,整个上午都会令人十分满足,可惜长沙能吃到好的肉包子的地方不是太多。

午睡不宜过长,下午时分,在空调房中生活,边对电脑打字边饮苦茶,或者边读书边饮苦茶,这都是令人十分开心的事情。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闲来无事时,最宜在漫长夏日面对一杯苦茶。我们且静静喝苦茶就是了。同样,面对人生,我们也且要放宽心,在岁月里,像对待一杯苦茶一样,静心相待,慢慢品饮。

于是,天高地阔,岁月悠悠。苦涩的茶,如岁月人生,而岁月人生,也如一杯滋味醇厚的茶。

就这样,我们一不小心,就饮尽岁月,在茶中,品读了人生。

茶叶文章7:邹阿婆的茶叶蛋

文/商子雍

在中国大陆最新一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收有茶鸡蛋一词,释文为:“用茶叶、五香、酱油等加水煮熟的鸡蛋。也叫茶叶蛋。”由此可知,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茶鸡蛋的存在是何等普遍。尤其是释文的最后几个字:(茶鸡蛋)“也叫茶叶蛋”,更是充分显示了编撰者的水平。要知道,“用茶叶、五香、酱油等加水煮熟的鸡蛋”这么一种小食品,尽管广泛存在于海峡两岸老百姓的生活中,但大陆主要以茶鸡蛋相呼,台湾则全部以茶叶蛋相呼,所以,“也叫茶叶蛋”这么几个字,就是关系到“统、独”大事体的重要内容了,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啊!

这一回台湾观光,忽然听导游说起茶叶蛋,是前往日月潭的途中。导游告诉大家,在日月潭,可以买到全台湾最好吃的茶叶蛋,等到那儿以后,他请客,每位贵宾都可以享用一颗。茶鸡蛋谁没有吃过呢?但“全台湾最好吃的茶叶蛋”,一车游客、包括10年前曾经来过日月潭的我,却统统不曾见识。于是,在下来的行程中,让我们急切期待的,除过日月潭的美景,就还有那里的茶叶蛋了。

售卖茶叶蛋的小木亭,位于日月潭玄光寺码头的台阶旁边,是游客的必经之地。店主是80多岁的邹金盆阿婆。从十八九岁开始,邹金盆就在日月潭售卖茶叶蛋,由于选料精良、制作一丝不苟,在当地口碑一直不错。邹金盆最初售卖的茶叶蛋,应该叫做靓妹茶叶蛋,再往后则是西施茶叶蛋。不过,在这样两个时间段里,邹金盆却并不曾名满台湾。她和她的茶叶蛋名声骤起,是在2008年以后,其时,邹金盆已经垂垂老矣,她的茶叶蛋也顺理成章地被叫做阿婆茶叶蛋。

选料精良、制作一丝不苟的阿婆茶叶蛋,和每天成千上万的大陆游客,于2008年以后,在日月潭玄光寺码头的台阶旁边不期而遇,邹金盆标价10元新台币一颗的茶叶蛋,销量一下子就达到了每天几千颗。每天几万、每年几百万新台币的GDP,这样的业绩,半个多世纪以前,当少女邹金盆第一次出摊儿售卖茶叶蛋时,怕是根本不敢奢望的吧!天道酬勤,天道酬诚,上苍非常合情合理地眷顾了这位既“勤”又“诚”的老人。

眷顾邹阿婆的又岂止上苍!日月潭的管理机构,专门为邹阿婆建造了木亭,使她成为风景区里唯一一个有铺面、有执照的茶叶蛋售卖商(当然也就同时成为了景区的一个亮点);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慕名而至,吃过以后连声夸好,还在竞选时,把这个故事作为自己实行对大陆开放的政绩实例加以宣扬。至于大陆这边,不但络绎不绝的游客持续热情追捧,而且连CCTV也闻讯前来采访。于是,邹阿婆在赚得钞票的同时,也成为拉近两岸同胞感情的有效媒介,谁能说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只是来自大人物呢?

在日月潭,在玄光寺码头台阶的旁边,我把导游馈赠的那颗阿婆茶叶蛋吃掉以后,意犹未尽,又买了几颗享用。蛋香、茶香、菇香缠绵在一起的这种美味,不但让我朵颐大快,而且令人身心俱泰。导游小廖颇有几分神秘地告诉我:“您知道邹阿婆的茶叶蛋为什么这么好吃吗?里面放有阿里山的灵芝啊!”前一天,在阿里山,这位廖导曾几次巧妙地动员我们购买灵芝。这一番“揭秘”,也许是为了让花了不少新台币的我,会感到自己昨天的付出是一次明智的选择吧!

有趣!

茶叶文章8:穿在脚上的茶叶

文/李晓琦

茶叶是用来干吗的?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用来泡茶喝的!但是从现在开始,这个答案要被改写了,因为有人将它穿在了脚上。

在所有的茶叶中,春茶口感最好,也最受顾客欢迎,而夏茶和秋茶因为比春茶苦涩,不受顾客待见,多年来始终无法打开市场。杨伟是浙江一家茶厂的老板,看到库房里堆积如山的夏秋茶,他想着另辟蹊径,创新营销方式。

星期天,妻子和同事去逛街,回家后高兴地说:“我给你买了一双除臭的袜子,以后你就不用再害怕脱鞋了。”杨伟一问价格,居然要十几元,比普通的袜子贵了好几倍呢。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地将新袜子穿在脚上,遗憾的是,除臭袜的功效好像并不怎么样,穿了它,双脚依然照臭不误。杨伟忽然想到了自己的茶叶,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就有杀菌的作用啊,如果用它来做袜子,除臭的效果一定不错。

他当即和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人员取得联系,说了自己的想法。研究人员觉得很有创意,于是与杨伟合作。经过数月的奋战,终于研制开发出了茶叶袜。这种袜子颜色和茶叶相近,看上去很养眼;经过检测,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各类微生物的检出量小于10,袜子水洗10次后,抑菌率仍高达99.99%,抗菌效果达到A级。

袜子研发出来了,怎样才能得到顾客认可呢?如今,市场上的袜子早已处于饱和状态,各种标榜除臭杀菌效果的袜子更是鱼龙混杂,顾客凭什么相信茶叶袜就是最好的呢?杨伟没有急于把茶叶袜推向市场,而是送进茶叶专卖店里,顾客买十斤茶叶,就可以免费获赠一双茶叶袜。由于茶叶袜颜色和茶叶相近,又散发着茶叶的香味,穿在脚上,不仅清爽,吸汗效果好,而且真的能防臭,喜欢的顾客越来越多。

就这样,杨伟没有花一分钱的广告费,只是免费送出了几千双袜子,茶叶袜就很快火了起来,订单像雪花一样飘过来。在袜业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茶叶袜不仅销售火爆,而且每双卖到了20元的高价,利润在50%以上,远远超出了春茶的价值。

茶叶和袜子,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因为加入了勤于思考、大胆创新,便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益来。

茶叶文章9:飘香茶叶蛋

文/苏南希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非常有趣的课——煮茶叶蛋。

上课铃声刚敲响,只见教我们综合实践的老师抱着一个大大的锅走进了教室。我们一个个瞪着好奇的眼睛望着老师,猜想着老师今天要我们干什么呢?老师微笑着对我们说:“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煮茶叶蛋。”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欢呼起来。

老师首先让我们去把已经煮熟的鸡蛋敲一敲,有点破壳就好了。老师早已在锅里放好了她秘制的调料,然后把鸡蛋放进去开始煮了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就飘出了香味,透过玻璃盖子,我们看见鸡蛋在锅里翻滚着,一上一下欢快地跳着舞,锅盖被蒸汽弄得“噗噗”作响。

煮了好一阵子,老师把锅盖一打开,香气扑鼻,有的同学在那儿撅着鼻子使劲地吸着气,有的同学看着锅里的鸡蛋直咂嘴。别的班的同学也被这香味吸引了,纷纷围了过来,他们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眼巴巴地望着我们的茶叶蛋,好像要冲进来吃掉一样。老师把茶叶蛋分给了我们,好多同学都迫不及待了,用手去抓,烫得直甩手,有的小心地拨着鸡蛋壳,一边剥一边吹着手。看,我们班的大胃王已经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呢,剥好了鸡蛋,慢慢地品尝着。看着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老师笑着说:“慢点吃,别噎着。”

啊,茶叶蛋真好吃,那香味到现在我还不能忘记!

茶叶文章10:仲夏杂记

文/朱光明

今天收到永生的茶叶、书与信,来自遥远的遵义。这是永生第二次给我寄书了,第一次还是在我大二的时候,给我寄的是他的大作《同学少年》,其题词至今难忘:桃红李白,烟景文章;同学少年,尚须努力!我们两人是神交已久,尚未谋面,正如他在今天信中所说:“他日定要一叙”。这是有必要的,希望能够有机会共赏江南美景,品茗话古今往事。

永生是一位豪爽的朋友,胸怀天下,志在四方,谈文论艺,所乐为之也。 若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的话,非永生莫属也。永生的文章,为谦谦君子,温文尔雅,在古代的话,应该是儒者之文了。四年前,我以《犹恋书海翰墨香》为题,曾对其文章略作评介,以期能够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了解他以及他的文章。现在洛阳的众多朋友,已经对他有所了解,令人欣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当我们期待他的第二本大作问世的时候,他没有急于推出自己的新作,而是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沉淀,希望打磨出精品文章。

永生是属于“阅世走人间”的北方汉子,全国大江南北二十余省市皆有其足迹,壮游天下之梦已近实现。首次游历,便抵达齐鲁大地,观周孔旧迹,晓礼乐文化,登泰山而雄视天下,胸中勃然不可磨灭之志尽现,可谓有深湛之思寄托焉。入川问道,青城山之秀美,令其久久难以忘怀,“功名如幻何足计?学道有涯真可喜”。中原大地的漫游,尤其是洛阳、安阳、开封、郑州,令其粗识轩辕奏乐之声,此乃华夏文明之根也。后陆续至湖湘大地、江浙岭南,眼界更为开阔,壮游天下之决心更为坚定。于是,北走大漠,忍受风沙之痛苦,传道授业于西域,怎奈遇人不淑,千里马难尽其才,“泪入饥肠痛”。痛定思痛,辞职离开,重新开始游历的生活,云贵高原有其影踪,最后扎根于黔北,继续耕耘在祖国最需要的土地上,可为吾辈学子之楷模。

在西南教化一方,累虽累矣,然千山竞秀、落月千丈,边塞景色独绝,他处难见也。此亦不失为赏心乐事。以永生之才华,可择其景而润笔墨,取其声而谱清曲,亦是一段佳话。深山之中,必有高人,永生深知此中奥妙。寻访当地的文人雅士,切磋琢磨,增益所学,建立深挚之友谊,生活亦随之多姿多彩。乐道之人当如是也。学道忘忧,风流未减,神韵尽在音书里。今日之西南,早已不是古时之西南,其人文辐辏,经济发展之迅速,令人惊叹。西南与塞北、江南,何处不能通行?寥寥数语,不知能否道永生此间数年辗转深意?一曲阳关情几许?聊以拙文遥祝安好,端午临近,且将好酒酬佳节。

茶叶文章11:女人如茶……

文/纳木措

女人兼蓄着茶叶的千姿百态,细嫩柔滑如玉露,藏尽妩媚如碧螺春,圆润丰满如铁观音,平实厚重如龙井……

捻一小撮儿放入亮洁透明的茶杯,在开水的冲溶翻滚中便飘出如丝如缕的清香,犹如一位含香如兰的女子从身边轻盈飘过。溶于水中的茶叶更是婀娜多姿,有的状如松针、匀齐挺直,一颗颗高昂着颈脖呼之欲出,却依然不改体态,形貌如初,慢慢吐露着蕴含的丰华,汤明色绿,历历在目,那是矜持女人所特有的含韵与羞涩,犹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傲立枝头,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却永远没有怒放的欲望;有的茶叶贪婪地吮吸着温水的膏泽,让温水的浸渍输通了浑身的经脉,然后打一个小滚儿,快速地舒展着倦浮的叶片,尽可能地伸直腰身与水全方位地接触,释放着通身能量,色绿如玉,上下交错,那是热情奔放的女人尽情地享受生活,同时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淋漓尽致地释放女人的魅力与风采……

食茶者也各有不同,有斯者捧起茶杯大口大口地往下直灌,口中直呼好香好喝,一会儿便见了杯底,再往其中加开水,如此往复数次,直至肚皮圆滚打嗝,好个酣畅痛快,待到渴止再想去品尝时,顿觉寡然无味,随之一股脑儿倾之,此乃“喝”茶。另有者,在开水冲过之后先细细观赏着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的姿势,让袅袅升起的雾气轻轻地掠过鼻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附着那股子忽浓忽淡的清香直入心肺,时不时地触及到撞击鼻尖后的湿度感。待睁开眼睛时,杯中的茶叶早已袅娜多姿,去除了原先的羞涩之态,翠碧诱人,呷上一小口,滴滴含香,回味无穷。待喝到一半时再倒进些开水,永远不让她脱离水的滋润。再呷上一口,味醇回甘,此乃“品”茶。真正待她绿色褪尽,风华不在时,便还她原先的安静,滤去残水沥干放在阳光下晾晒,显她原本娇小的身姿,找一亲自缝制的小布袋,安置其中,挂在书房抑或放在枕边,让那与生俱来的清香伴着日日夜夜。

女人如茶,茶叶的质地口感决定着茶叶的档次品位。做一个如茶的精品女人,用自身的清香洁雅熏洗“喝茶者”的习性,陶冶“品茶者”的情怀……

茶叶文章12:茶品人生

文/占素华

人们对于茶叶的笃爱,在我国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茶叶源于汉朝,盛行在唐朝,而其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我想这与它本身所携有的药用价值是分不开的。伊始国人对茶叶的了解简单浅显,只在闲暇品尝时,竟惊异地发觉它不仅可以生津止渴,提神醒脑,还兼具通肠洗胃,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因此久而久之,自然地就颇受众人的追捧。

到了唐末宋初,随着大家对茶叶的研究深入,自此它就不仅只是一种饮品,还成为一种艺术的象征,逐渐地发展成一种文化,就是现在意义上的 “茶文化”。且当时在社会上已形成一种风气,文人雅士们通过各自所获得的学识,参加评定鉴赏茶叶优劣的活动,这就是“斗茶”,又称为“茗战”。在那会“以茶会友”更是广泛流行的趋势,用茶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亦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茶叶又一次被注入新鲜的元素和活力,仅从茶叶的品种而言,就已经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

普通常见的是绿茶,而其又分为许多不同的小品种,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毛尖等;其次是红茶,它的种类会少一些,而我最为熟悉的是祁门红茶;接着是黑茶,具有代表性的,我想非云南普洱茶莫属;然后有白茶,尤以福建福鼎的白茶著称;末了,还有人们喜欢的乌龙茶,它又名为青茶,铁观音当是其中的一种。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式样繁多的各种花茶,如:曝晒干的茉莉花,玫瑰花,菊花等。而它们所拥有的作用不尽相同,往往也是让购买者目不暇接,难以抉择。

但于琳琅满目的茶叶中,我唯独喜欢绿茶,因为它芽叶的色泽碧绿清新,煞是好看!倒入开水冲泡,只需稍过须臾,慢慢地抿上一口,味道微苦且甘甜,一股淡淡的幽香随即缱绻扑来。偶有雅兴之时,我会往其间加上四五颗玫瑰花蕾,意想不到的,顷刻间,杯里立马呈现出另一番秀色可餐的景象,那份久违的闲情逸致就这样止不住地油然而生。而在此时,我亦是放松的,可以停下匆忙的脚步,让心灵返璞归真,或许生活原本就是如此的纯粹。

犹记得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山泉煎茶有怀》里有云:“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莫可名状地,茶叶就是富有难以抵挡的魔力。其实我们历经的生活,有时也宛如在饮一盏茶,平淡是其真实的写照,苦涩则是人生必经的路程,而口齿余留的清香,是沐风栉雨后,岁月所给予的宝贵馈赠。茶来茶往,人生百味,相信唯有体会过这般滋味的人们,才越发懂得珍惜和感恩,并安之若素于当下的怡然自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茶叶文章13:我的茶叶情缘

文/魏树弘

清明前夕,新茶上市,不禁想起了我的茶叶情缘。

幼时老屋紧邻一家茶叶店,那时的店铺都有一大片橱窗,里面陈列着各种茶叶罐头,趴着橱窗看着就像那是花花绿绿的玩具。推门进去就是店堂,一排L形的柜台将购物和货架隔开,货架上整齐的排放着铁皮圆筒,圆筒上贴着各种不同等级的茶叶,在我开始认字的时候,这些铁筒就成了我的识字卡片,记得那时好像没有铁观音、白茶,印象最深的是龙井、旗枪和茉莉花茶。

茶叶店开在临街居民区,平时店里生意清淡,所以左邻右舍就成了店里的闲客,店堂中央挂着一只古铜色的四叶片吊扇,大热天老人抱着自家小孩同店员在吊扇下聊天,孩童们则前后乱窜。柜台上还有个稀罕的电话机,碰上热情的店员还会帮着传呼电话。店堂一角放着一只茶几两把椅子供客人品茶使用,店堂后面是半隔断的仓库。

茶叶虽在开门七件事之列,但各种票证中唯独茶叶是不要凭票供应的。那时的茶叶还是奢侈品,尤其是好茶,一般都是称两来买的。对于住在周边的劳动人民来说,一月一次的茶叶末子就成了生活中的大事。

店里存放茶叶的铁箱、铁桶底部存有大量的茶叶碎片,再加上日常称茶积攒下来的碎屑,店员定时收集起来,再分成两类,大一点的叫三角,余下的粉末就叫茶叶末子,每个月固定一天集中出售,因为价格低廉,所以很受欢迎。每到卖茶叶末子的那天,平时冷清的店堂顿时热闹起来,僧多粥少只能排队限购,于是全家老少一起出动。后来名声传出去了,其他街坊也都过来排队,仅有的两个店员应付不了了,后来就改变出售方式,虽然还是每月一次,但时间不再固定了。

起先沾着近水楼台的光,茶叶末子集中处理好了之后,店员会透露点内部消息,所以还能按时买到,后来店长发话了,出售日便成了机密。于是每到茶叶末子包装好了以后,每天清晨就搬个小凳排队等开门,排门板卸掉后,店员来一句今天不卖,于是大家散伙第二天再来,有时一连好几天排队就是不卖,气的我隔壁大爷愤愤的扔下一句“这泡屎难出了”。

最先卖完的肯定是末子,三角有时过几个小时还能买到。买回茶末,在桌上铺好报纸把茶叶倒进空茶罐,直倒到黄纸袋底朝天了再用手指弹一下,把所有的粉末全都倒进罐内,再把报纸对折用大拇指轻轻弹抖,直到空气中所有漂浮的茶叶分子全都进入罐中,一月一次的采(购)茶(叶)活动才告结束。

文革后生活条件改善了,就再也没有喝过茶叶末子。八十年代老屋和茶叶店一起动迁了,也就彻底终结了儿时的茶叶末子情缘。茶叶店的旧址就在今天黄浦区法院的东侧,法院西边至今还留有一片民国时的里弄街坊,那里有我童年的母校,现已改作居民楼的延安东路第四小学,那将是我的另一篇情缘。

茶叶文章14:读一片茶叶

文/沧桑看云

每每有闲独坐轻啜一壶香茗,总也忍不住细细端详壶中一叶一芽,心底感慨一片叶子的奇妙伟大,它所蕴含的岂止是色香味之神韵,它所承载的分明是一部人类茶文化的发展史呵!

从传说四千六百年前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到春秋战国时鲁周公开始饮茶,再到唐代茶事兴盛陆羽写下《茶经》,及至今日茶风不衰,茶的历史渊源谁也无法详尽地解说清晰,人们手执一壶又一壶岁月,穿越一个又一个时代汩汩向前,或传承或颠覆或弘扬或改观,最终的目的依旧是在追求着喝茶的最高境界。

究竟何为喝茶的最高境界众说纷纭。有人以喝到浑身通透为惬意;有人以品到茶里禅机为开悟;有人以交到同好之友为欣喜……举凡种种,皆要通过一片叶子为媒介,搭配不同的道具彰显其各异的内性,更多时候它的本色往往被忽略。

当一片茶叶保留着其本色时,它仅仅是一株山茶科常绿灌木的叶子,虽萃取了雨露云雾的精华,并不知晓自己面临的未来世界。决定它命运的不只是那双采茶的手,还有制茶人的匠心。遇到懂它的茶人,或许就能成为身价百倍的名品,否则只能在不尽其性的哀怨里独自感叹。

想成为红茶,却被制成了绿茶。想成为白茶,却被制成了黑茶。一片茶叶的思想不会被人为地重视,大多制茶人要的是功名利禄,他首先要考虑这片叶子最大效益的发挥,而不是这片叶子最大茶性的发挥。

好的制茶人像神话里一样生活在深山老林里,他们不知江湖险恶,只爱一片茶叶发散着的清沁幽香。他们日日与它为伍,故而深深懂得怎样将一片叶子的内质充分展示。

有时品一杯绿茶,偶有粗枝大叶起舞杯间,免不了笑叹茶商的失误,而后忽地发怔,错之初许是那双采摘的手,再错许是那双分拣的手,不能再错之后是不是一片茶叶的宿命呢?

既然为茶,就不能轻易改变。是非对错有如过眼云烟转瞬消散,留驻记忆的永远是氤氲在杯中的茶香。那是一片叶子的香,在诸多叶形相近的同伴中,锯齿轻缘,脉络清晰。

怎么会呢,一片叶子居然如此神奇?多少次我们沉醉在杯水中惊叹,费尽心思寻找答案。然而,一片茶叶就是一片茶叶,赋予它灵性的不单单是自然的造化,也许还有茶叶背后一些纷杂的思绪……

茶叶文章15:绿茶飘香

文/王文彬

春暖花开的时节,茶叶一如春笋般在茶树的枝头探出了小脑袋,在明媚的春光里恣意生长起来。在我的家乡,无论是山地田野,还是房前屋后,随处可看到一望无际的茶园,随地可闻到沁人心脾的茶香。

茶叶是着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国外享有“健康之液,灵魂之饮”的美名,在我国被誉为“国饮”。而在我的家乡,茶就是山里人的“ 宝贝”。家乡的绿茶出产于大别山独特的高山地带,因其绿色天然之特质而饮誉海内外。据说在唐宋时期,还被列为朝廷的贡品。更重要的是,绿茶在家乡人眼中如柴米油盐一样,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所以家乡人对她总是情有独钟。

在山乡,茶与山里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与人息息相关,人与茶惺惺相惜,茶已成为山里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早晨起床,泡上一杯绿茶,顿觉神清气爽;酒饭之余,喝上一口香茗,恍若神仙一般。就连到田地里干活,也不忘捎上一个大茶壶,泡上一壶好茶,一天的时光便在这劳作与品茶之间变得那么有滋有味。在山乡,若是哪家来了客人,一进门主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捧上一杯香茶敬给客人,若是远方来的亲朋好友,走的时候必然还要捎上一袋珍藏的佳茗。你来我往之间,茶承载着温情,茶传递着友爱,古老的山乡永远那么和谐而又温馨。茶不但滋润着山里人的漫长岁月,茶还是山里人强身健体的宝贝。每当人们劳作困倦、沉沉欲睡的时候,饮茶一杯可使人精神焕发、茅塞顿开。当人们饱食油腻的食物之后,郁结不开时,喝上浓茶一杯定会油腻荡涤无余、胸腹豁然清新。记得小时候我得了眼疾,眼睛整天红红的,母亲便用家里现有的陈茶,抓一大把茶叶用开水泡开,用棉布过滤掉茶渣,再用过滤后温度适宜的茶水擦洗眼睛,洗过两天眼睛就好多了,省掉了我打针吃药的皮肉之苦。

另外,山里人还经常用茶防龋固齿、减肥健美、明目清心、解烟醒酒、降压除脂。茶是山里人生活的全部,在山乡处处都是茶的身影,田野间茶农在穿梭般快速采摘鲜叶,加工厂茶机在吞云吐雾般制作新茶,茶市里南来北往的客商在你追我赶地忙着购销,茶楼上男男女女在推杯换盏品茶休闲……因为茶,山里人开上了小汽车,住上了小洋楼;因为茶,山里人修起了水泥路,建起了新农村;因为茶,山村里娶来了俏媳妇,走出了大学生;因为茶,农村人穿上了洋西装,做上了生意人……

茶承载了山里人太多太多的梦想,茶倾注了山里人太浓太浓的深情。其实,山里人就是一株株平凡、普通的茶树,茶就是一个个勤劳、朴实的山里人!

茶叶文章16:浮沉

三分之一的茶叶,染红了透明的水。透明的玻璃杯装着茶叶的的浮沉,慢慢地沉淀、然后静静的舒展,一缕水从底部翻滚而上,所有的茶叶顷刻充斥整个透明的视觉。翻滚、落定;似是看透的人生,但有觉得还是那样的朦胧。看着它们的翻滚、落定,慢慢褪去本有的颜色,心也慢慢觉得安静、淡然,那些认定的委屈和着茶叶的舒展也消失殆尽;那些幼稚的悲伤慢慢淡去;那些遗失的坚强悄悄的扩散;还夹带着丝丝的冷漠渐渐围合……

有些事、有些人其实都就是那样。你认定的委屈不算委屈;你判断的对错无法明辨是非;你给的好没用对的方式就什么都不算数……从自我出发,所有都是偏向自己。对那些事、那些人中混合着一些自私,可或许就是些许的自私让结局不再那么的单调。其实,当你认为你对我是最好的,你发现没?你用的方式我也不曾喜欢。在你认为你对我是最好的,你发现没?你描述的都是别的人,自己和他们的快乐;当你认为你对我是最好的,你知道吗?那或许是因为你无意识中扑捉我存在的东西很符合你;又或许你觉得他们的世界你踏不进;还可能是你觉得我缺一个伴……也有是你给的方式我不习惯,还有一些抗拒。再或许终究不是一路人,只是暂时让你觉得没有威胁罢了。有时,越走越远不是我们期待的结局,可是这样的方式却更能让人喘气,这样其实也可以很安逸。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