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初春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初春的文章1:姑娘名春美如梦
文/潺潺溪水
初春的节奏是不疾不徐的,如栉沐甘霖而轻涨的竹溪,在暮鼓晨钟中追逐远方的禅意。薄薄的雾霭,以琉璃为底色的天空轻轻地遮掩上薄如蝉翼的纱丽,让朗润的天空的气质浮动着一层淡淡的忧郁。窗外,还是那样的肃穆,还没有被各种潜伏的色彩而充盈地姹紫嫣红。灰色调,冷色调,慢慢的如含苞的花朵,孕育着孱弱的色彩的胚胎,再隔数旬,将慢慢地将爬上花茎,闹上枝头,明媚了整个的春季。我渴望着春天的到来,或许,一场轻盈的冻雨,便是,春天寄来的一张明信片,证明春正在路上,逶迤的在不远的前方娉婷游步,悠然清逸的向我们走来。我们总是将春天比喻成美丽的春姑娘,那个纯朴娴静,冰清玉洁,秀外慧中的美丽的年轻女子,鼻息如兰麝,唇语如莺啭,即使,是春姑娘小小的心思,也如同初绽的花蕊浮浪在清风中一般。
淅淅沥沥的春雨,是二十四节气将春正式许配给人间的嫁妆。这春姑娘既没有凤冠霞帔,也没有云霓羽裳。只是,淡雅的如茉莉般洁润的素衣白裳,头上戴着用花草绾成的头冠,赤着莹润的脚掌。春姑娘绕着柳树跳一跳,柳树便粘上了鹅黄的嫩芽,春姑娘嗅一嗅桃花的花苞,桃花便蠢蠢欲动着媚色羞影,春姑娘湿一湿清溪,清溪便围绕着竹筠花圃欢快的丢了魂一样,春姑娘亲一亲游人的脸庞,游人便已饱尝了第一缕熏风中暗藏着春姑娘的湿吻……春是朴素的姑娘,她既不喜奢华也不爱排场,她来的时候没有檀板箜篌的喜乐,也没有红妆十里的热络,她只身而来,将自己许配给人间。娴熟娴静的为人们火塘填柴,积雨烹茶,洗衣做饭,试调羹,酿新酒,剪韭充盘,洗椿添佐……这样的女子沾惹上灼灼的火塘的火气,这就是人间烟火中的春姑娘,那样可爱,又那样淳朴,既不附属风雅,也不邯郸学步,一揽风月入怀,有自己的旖旎风情,半步莲花媚行,有自己的楚楚韵致!
春风轻敲窗牍,鹅黄色的窗帘像胀满了心事一般,撩拨着我的思绪。轻轻地打开窗户,空气中还略带些春寒的冷冽。一株株老柳,正在等待春雨的加持,老骥伏枥如入定的老僧,在甘霖骤降时,醍醐灌顶,将轮回看破。再看,那烟波中氤氲的远山,逶迤连绵,已经由微微的翠色开始映透了烟岚,再等一些时候吧!当翠色涌入春深,老如黛痕时,你一定会留恋那初春时的清冽的翠微的,因为,她象征着希望的开始,也象征着心临初潮而感动的滥觞!
昨晚,春姑娘托梦给我,让我相信明媚的明天并不是梦中所蛰伏的幻象,濯洗发霉的心田,敞开结网的窗牍,在一场霖铃中释怀那一盏盏的离愁与哀怨,想想明天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有春姑娘为伴哦!
初春的文章2:重返陇南农校
文/嘉阳拉姆
初春三月,单位派我去成县党校培训一周,心里有小小的窃喜,因为成县是在我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待过三年的地方,感情非同一般。
培训第三天中午,天气不错,我专程打的去陇南大道“马占祥”馄饨店吃馄饨。若不是打的,我真是要迷路了,虽是一条宽广大道,一条曾走了无数遍的路,可如今,高楼林立,十几年前的农田已变成单位大厦、酒店大楼。馄饨挺香,但几乎吃不到馅儿,一口咬下去,都是粘在一起的皮儿。上学那会,吃一顿“马占祥”多奢侈啊,有菜有汤有肉,一碗下肚,真是满福。如今,是吃不出从前的味儿了,或许老板不同了,厨子换了,配方变了?或许这些年,我们吃过了太多好吃的饭菜,味觉和大脑、内心一样,不如从前那般容易满足。
吃完馄饨,步行去母校转转!
一进育才路,迎面有一中年男子骑着自行车向这边驶来,车子虽与我隔着几十米的距离,但我还是很快认出骑车人正是我农校中专三年的班主任黄老师,巧,太巧!我很激动,但并没一下子迎上前去和老师“相认”,而是赶紧拿出手机,拍下还未察觉的黄老师。
自行车越来越近,老师看到迎面有人偷拍他,有意调整方向,我将手机从眼前挪开,以多年前惯有的调皮劲儿,跳到老师面前。老师微微吃了一惊,继而一下子认出我,我说:“老师您没变啊,还是那么年轻!”老师说:“哎,不行啊,都成‘三高’人员了,你呢,成家没?”我说我都俩孩子了,老师笑道:“哎呀,我看你还是和以前一样像个孩子。”一阵寒暄,我邀请老师有时间来我的家乡官鹅沟游玩,老师欣然答应。育才路两旁的柏树在初春的晴空下显得沉稳而安静,我这才发现我的老师,两鬓花白了许多,比起那时候的帅气,如今的老师,更像是我周围普通的一位中年人。
我不禁想到在校时,我算不上尖子生,又有一些调皮,上课看小说,自习爱唱歌,睡前还喝二锅头,但幸运的是,在老师眼里,我是一名能脱颖而出的好学生,所以每位老师都很关照我,黄老师也不例外。他曾因我在学生会办公室过生日喝酒而训诫过我;他曾为了我们排好元旦文艺汇演的舞蹈而放心地把自家钥匙给我们,让我们在他家里跟着VCD视频学习舞蹈;他曾因我做学生代表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言而感到骄傲,他也曾担心我早恋而找我谈话,让我以学业为重。我们常背地里偷着喊他“老黄”,一晃,“老黄”都快当爷爷了吧!
站在校门前,感到久违的亲切,又伴着些许陌生,校门似乎矮小了,可能是我们的心和眼界比从前大了。门房依旧在那个挨着大门的位置。那时,曾多少次跑来,在窗台一堆堆信件中找自己的名字。如今,我们再也不用手握钢笔,用指尖的温度来书写信件、书写情感,我们再也不用在想念一个人时,花那么长时间,等待一句翻山越岭的问候。
女生宿舍楼下的大柳树不知去向。那时一到春天,柳絮便漫天飞舞,小吃摊点的商贩们都嫌弃柳絮,因为它们动不动就跑进锅里碗里,跑进他们刚盛出的饭菜里,可我却喜欢在飞舞的柳絮中抱一本书,在校园一角,不声不响,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风一吹,柳絮簌簌飘落,像白雪,像云朵,像我内心不可言说的情愫。
那时校广播站办得挺好,我也是其中一员。每天放学,我都去广播站值班,播送新的校园动态,播送好的文学作品,记得当时广播站创办的栏目里有一档叫《心中有爱点歌台》,每天能收到许多写满各种寄语的纸条。有时候,我会以匿名的方式,把心里莫名的情感,寄托在一首歌中,让它飘进大家的耳朵里。那些优美的旋律在校园的学生群中、柳树群中、樱花群中轻轻飘过,娓娓道来,那时,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如今,三楼校广播站的窗户紧闭着,里面的调音台、话筒架、收音机,你们还好吗?哦,也许你们早不存在了。广播站,或许也不存在了吧!广播站窗户对着女生宿舍楼的三楼阳台,我收回目光,穿过小道,走进女生宿舍。411的门微掩着,里面几个女孩,有人听歌,有人看书,有人聊天,我在门前踌躇了一会儿,敲门,说明了来意,她们热情招呼我进屋。我站在宿舍中央,环顾着四周,木质高低铺被铁质高低铺取代了,显得不够年代感;从前睡不着的夜里写在墙上的心事也都不见了;墙上的柜子依旧,曾经,左数第一个柜子里放满了我的行李,有阿娘做的油炸馍,有偷着买来的二锅头,还有一小袋故乡的泥土。我睡过的上铺,此刻,有一个文静的姑娘埋头看书,我似乎看到了旧日的自己,而睡在我下铺的你,对面的你,411的你们,在哪里?
操场边的水塔、秋千架都不在了,秋千架上的欢笑,一如夏天水塔旁洗衣盆里冒出的肥皂泡沫一样,也吹散很久了。想去教室看看,却发现教学楼锁着,从窗户外往里张望,稚气未脱的学生似乎还在教室里,一会儿安静地听着课,一会儿又打闹起来,此刻,你们的名字渐渐模糊,但那时的笑那时的快乐,却恍如昨日,渐渐在我眼前生动起来。校门外显然没有从前那么热闹。那时我爱去的两家书店,如今也找不见了,但我却看见两辆进城的面包车的挡风玻璃前还放着熟悉的“农校——莲湖公园——抛沙”的牌子。
一路前行,经过育才路,经过陇南大道,经过东河桥,抵达莲湖公园,居然才收了一块钱,真是太实惠了。莲湖公园大门换了模样,那些一见人来就上前招呼着拍照的“摄影师”们,如今,换了什么职业?在用什么支撑着生活?从前那些湖边的大柳树、石头路、丁香花都不知去向,许多从前的景致被新的替代。
初春的湖面,清波微漾,我在栏杆边,静静伫立。我比莲花早到了一点。真快啊,弹指间,十五年已溜走,这一路走来,似乎一切都变了,一切,似乎又都没变……
初春的文章3:春风又蓝鸢尾花
文/李军
初春的东南风带来慵懒暖意,吹化了鸢尾叶的融融绿色。也许只是一夜间,树下墙角的鸢尾就抽出花剑,绽放出朵朵深蓝。都说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都一千多年了,春风还这么麻利,很快就裁出了绿叶丝绦,剪出了振翅鸢尾。
鸢尾花属品种很多,比如我国古老的黄菖蒲、马蔺草,还有近几年园艺新宠德国大花鸢尾等都属鸢尾,是同门姐妹,今天我说的是最常见的,在绿化路边,在家庭园艺随处可见的鸢尾花。
春天的雨露滋润着花花草草,鸢尾是最早复苏的植物之一,枯黄的根部冒出几芽新绿,然后新绿很快洇开。除了花期的一两周,鸢尾大部分时间其实都在装草,冬天长相如杂草,春天如阔叶兰草。鸢尾花为深蓝色,抽出的花朵如蝴蝶摇曳在春风里,说不出的风情妩媚,所以也有人称为蓝色妖姬。《诗经·大雅》里有“鸢飞戾天”之句,鸢尾这个动听的名字,本就有一种灵动之美。鸢,古意鹰,花朵形如鹰尾,所以叫鸢尾花。
鸢尾花有很坚强的生命,移栽时哪怕直接扔地上,也能蓬勃存活。还不争不闹,有阳光就灿烂,没阳光也妖娆。所以鸢尾花是很受欢迎的行道辅助绿化和优良的园艺花境用花,春夏秋都焕发勃勃英姿,俊朗的剑形叶片即使观叶也美不胜收。我家树下几丛鸢尾,有来参观的花友总要挖一丛回家,如此往复,树下的鸢尾花仍是生生不息,郁郁葱葱。
鸢尾花最早是从欧洲过来的植物,因为其独特的颜色和美丽,鸢尾走进过很多文艺作品。我能想起舒婷的诗《会唱歌的鸢尾花》:
在你的胸前 /我已经变成 /会唱歌的鸢尾花 /你呼吸的清风 /吹动我 /在一片叮当响的月光下……莫雪鸢是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的角色,在友情与爱情间她无法选择,只能选择死亡。下雪天的鸢尾,就像鸢尾的花语:孤独而绝望的爱;梵高也画过鸢尾花。梵高的鸢尾花在画面上仿佛有生命般在跳动,浓重的勾线、色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孤独,透过纸面,仿佛能闻见鸢尾传来的清香,学油画的时候临摹过好几次他的鸢尾花作品,可就是描摹不出梵高画里鸢尾花愤怒挣扎的律动,也许是因为当年二十岁的我们,没有梵高那颗孤独苦痛的内心。
鸢尾的香味据说是最小众的味道,鸢尾香水就是代表。鸢尾香味来自地下的茎块,手工采摘、剥皮、干燥,慢慢氧化出鸢尾酮,要耗时三年。所以一公斤鸢尾花精油价值五万欧元,PRADA、AMOUAGE就有鸢尾香水,使用这种鸢尾香水,据说味道优雅清淡,明亮独特,鸢尾花调不撞香,毕竟精品的价格在那里。
鸢尾花期很短,很多的时间都是郁郁葱葱的绿,像草,像兰,其实不论夏秋冬,看见他们满眼的绿,便感觉,所有的春天都藏在我们心底。
初春的文章4:邂逅雨
初春了,树枝抽着鹅黄色的嫩芽,蛰伏一冬的小草不停的疯长,路旁的奇花异葩在争奇斗艳。
工作和生活上的不顺心加上心中的不满与闷塞更使我头晕脑胀,我也没有心情吃早饭,胡乱喝了一杯水,向屋后的小山进发。来到了山脚下我们村的一个最大的水库旁,我沿着水库的堤坝走着,水库旁的美景和满眼的绿色均被我冷落在了一旁,虽然是在户外,但我觉得空气是那么的污浊,虽然是在山脚下了,但我觉得天空是那么的昏沉,虽然是出来散心,但我的心情无比沉重,眼前的山看起来是那么的压抑,水库边的树是那么的碍眼,树木的绿色是那么的让我不舒服,对于身边的美景我是无福消受的了。越走越烦,我索性在水库边的一棵东北松下找了块较为干净的石头坐下。
冷,一个触觉惊醒了我这个在沉思的人,我摸了摸脸,是水,我抬头望天,是雨。绵绵细雨不停的轻吻着我的发丝,我的脸,我的手臂,我的衣服。我并没有跑开去避雨,而依然坐在那儿,静静地坐在那儿,仿佛在享受这突如其来的雨,仿佛遇见了一位久别重逢的故友,如针如丝的细雨,浸湿了我的衣服,那种零距离的接触使我有种莫名的感动。我的发丝上有着一颗颗的雨珠,好像珍珠一般,又好像坠落在黑色夜幕里的无数星星。雨水漫漫的汇集,顺着我的手流向它们最终的归宿——大地。
雨的来临,显得周围好静好静,我好像可以听见所有最细微的声音。听,这是雨水在敲击着大地的门,提醒大地春天的到来。听,这是雨水在照镜子,无数细雨落向水面,使水面不停地泛着涟漪。听,只是雨水在与树叶嬉戏,告诉她们快点醒过来,快点生长。听,这是雨水在教草儿们跳舞,给她们讲天上的惊险故事……
所听到并不是你所看到的。我索性转过身,靠着树干,眼前的山,身后的树,身旁的杂草,眼前的一切都因为雨滴落下后的迸溅给了我一个视觉上的错觉,那一切都被蒙上了一层薄纱,一层雪白洁净的薄纱,一层不真实却又仿佛有着质感的薄纱。
雨,慢慢地小了,停了。这里又变成了太阳主宰的范围,树上,我身上,石头上,小草上,地上,水面上,无一处不泛着晶莹的光。天空被冲洗了,空气被更换了,水也被洗涤了,就连我也受到了雨的洗礼,雨声的熏陶,雨景的震撼。阳光照在我身上,我笑了,对于自己所面临的难题也知道如何解决了,一身的轻松,甩掉头上的雨珠,白白衣服,离开了水库,该回家换衣服了。
邂逅雨,一次美丽的邂逅……
初春的文章5:春雨情浓
文/段延青
细密,清凉,柔滑,缠绵,初春的雨,滤去了冬季漫长的阴沉和黯然,将那些饱受凛冽朔风摧残的眼眸点亮,将春的烂漫与美好、明丽与希望,重新舒展于画卷。新雨迷蒙,衣袂飘飘的韩愈站在天街之上,吟诵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丽诗篇。清澈的河水畔,此岸柳树风姿摇曳,彼岸石榴翠芽萌动,在水雾笼罩下愈显得灵动生机。
斜风细雨抚恤着天地万物,堪堪应了雨露均沾的笑言。田野渐渐泛青,花蕾默然孕育。虫儿已在地下沉睡一冬,此时嗅到春雨的气息,欣欣然醒了;河边被料峭寒风冻得僵硬的树枝也渐次柔软起来;小鸟在枝头蹦跳嬉闹,清脆鸣啼;鱼儿在清流里自由自在,快活游动。人们的心田也逐渐温润,他们想到了数日之后的风筝满天。
春雨贵如油,点滴浸入地头。农人的心里充满喜悦。干渴了一冬,田野里的麦苗吮吸着春天的甘霖,焕发出积蓄已久的能量,开始向上奋力生长,数月之后,它们将向辛勤耕耘的农人们奉献出金灿灿的收获。
春雨绵绵,与我深沉的乡情缠绕不休。幼时在乡下,外婆的院子里是一所老式的堂屋。春天落雨的时候,雨水顺着灰褐色的屋瓦向下流,沿着屋檐往下,织成一道细密的水帘。我站在屋檐下,伸手去接那清凉的雨。雨滴落在手心,触感凉而不冰;用鼻去嗅,浑浊着檐顶瓦片上灰尘的时光味道,竟有一番别致的清新。皮孩子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极佳的雨中撒欢的机会,竞相冲进雨里追逐嬉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野趣。
成年后,嘈杂的声音纷至沓来,春雨,成为一丝珍贵的慰藉。沙沙的雨声,仿佛一种深情的抚慰,温暖着我。伏案夜读时,雨声就像一首美丽的小夜曲,伴着早春花木的清香隔窗而入,让我联想起灯火辉映下红袖添香、思绪万千的古代女子,那场景诗意得让人忘却孤单,忘却烦恼。
春雨,亦成就一种神圣的礼式。雪莱吟诵“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么”,在阴暗冷涩的冬日以一种昂扬的姿态盼望着希望的到来,朱自清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等描写来表达喜爱春雨之情。四季轮回,寒来暑往,光阴似箭,匆匆而逝。古人用“一年之计在于春”鞭策着万千百姓勤劳不怠惰,而今,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怎样才能不负光阴不负人生呢?
抖擞精神,撸起袖子,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初春的文章6:再登泰山
文/赵萍
2013年初春的一个下午,我和一起晨练的山友史玉芝女士一时兴起,登上了去泰安的汽车。
我们到泰安已经是暮色四合,在外面吃了点饭,就回到住宿的小旅馆,休息到凌晨三点,打的来到红门前,天依然黑漆漆的,爬山需要手电探路。
两人作伴,一步步攀登到位于半山腰的泰山碧霞元君祠。来登泰山,我和玉芝都是虔诚的香客。给泰山老奶奶上香,求她老人家保佑全家平安,感谢老奶奶对我们的眷顾,是必须的!
拜罢泰山奶奶,从碧霞元君祠到中天门这一段路程相对说来比较平缓,我们本打算从中天门乘索道上南天门,到了索道站看看表,还不到7点钟,而索道站要到8点钟以后才开始售票,于是我们决定徒步爬上去。
从中天门爬上南天门,对人确是个严峻的考验。从下面看南天门遥遥在望,可一步步攀爬起来真是不易,走啊走啊,总不到头。在险要的十八盘,如织的人流中,一个小伙子不小心,脚下一绊,留不住脚从上面骨碌碌滚了下来,一直滚了十几米才重重摔在一个平台上,游人纷纷惊呼,他幸好没撞上面前一个大香炉,不然他那条小命非给报销了不可,在此提醒登山的朋友们,千万记得注意安全!
我这是第三次爬泰山了。第一次是在1981年的春天,我和一同下乡到琉璃井知青点的好友张玮娅,带着我七十岁的姥娘一同来的。那时上山还没有索道,姥娘的小脚很小很小,可她老人家凭着坚强的毅力,以七旬高龄,一步步硬是从山下一直爬到了玉皇顶,顺利地看了辉煌的日出,记得当年沿路的游客,无不对老人家敬佩地屡屡伸出大拇指。第二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暑假,我带着女儿,小妹妹赵静带着她儿子大梁还有大妹妹家的外甥女儿李夏,一行人还未爬到南天门,大梁嫌累,死活不向上爬了,一家人只得悻悻而返。
今回登泰山,我们两人都没有老人孩子拖累,时间又宽裕,我们一路慢慢攀爬,路边的石刻不断地映入眼帘:五岳之首、山秀川媚、曲径通幽、能成具大、千山闻鸟语,万壑走松风等等,细细地品味了当年不曾留意的景观。
中午11点时,我们终于登上了南天门,来到了天街。
来到天街,如到天界。
天街上的天空一尘不染,晶莹碧透,山下云雾缭绕,如诗如幻。一览众山小,看得我们眼前豁亮,胸襟开阔,心潮澎湃。能在有生之年来到泰山之巅,我们分外自豪、分外充实!
过了天街,就看到了介绍万山之宗泰山的石刻,上面大意说:东岳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也。在兖州奉符县是成兴公真人得道之处,长白梁父二山为副岳神。姓岁讳柴,封号天齐仁圣岱岳者,主于世界人民官职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也。
泰山主的是天下人的生死贵贱,大事小情,厉害不?谁人安敢不敬?
玉皇顶下,我们还看到了邓颖超80岁那年,为圆周恩来总理一生未来泰山的遗憾,亲自登临,并挥笔写下的: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的题词。
下山时,我对玉芝说;行了,这回爬到了最高峰,以后不来也没有遗憾了。
玉芝说:“咋不来?只要有机会。咱就再来爬泰山!”
说着念着,转过年来,郓城县召开海峡两岸水浒文化研讨会,我有幸被邀请参加,见到了不少多年来研究水浒的专家学者朋友,还见到了从台湾来的大学教授和学者。国民党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的遗孀王玉玲和她的儿子也参加了会议,我特地前往王玉玲先生房间里拜望了她。王玉玲解放前夕随蒋介石逃离大陆,去了台湾,当年还不到20岁,后来娘儿俩又去了美国,在美国靠做工养大了张灵甫的遗腹子,并且终身为丈夫守寡,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按说我们大陆的人和张灵甫的太太无甚交集,但我去拜望她确也是事出有因;我的姥爷是三十年代初期沾化县师范毕业生,毕业后就随他的老师——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沾化任县长的老师梁建章在县政府任电话接线员,以后参加了国军,就在张灵甫的七十四师当兵,而我的老父亲赵月明,则是当年带领担架队支援参战的华东解放军粟裕一部的支前队长。孟良崮战役以击毙张灵甫取得最后胜利,我姥爷也在战斗开始后就逃跑到济南黄河北岸的鹊山教书。解放后,姥爷因这段历史问题被赶回家去,每每父亲谈起孟良崮时眉飞色舞,而姥爷则卷缩在角落噤若寒蝉。
为此,我特地去看了这位传奇师长张灵甫的遗孀。
会后,郓城县大会上的人又去了枣庄的台儿庄和泰山参观。我又一次登临了泰山。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那天冷雨潇潇,我们乘索道上下,雨越下越大,只得匆匆而回。
初春的文章7:初春絮语绵绵
文/云紫湮
初春的雨淅沥沥,花在雨里绽放,冰冷的雨却让花特绚丽。一种淡淡的温暖袭来,也有一种温馨的情愫弥漫。这些花,开在流年的枝头,从无所求,仅仅是一种对生命的诠释,美丽过了就会衰败,而生命赋予了花儿美丽的瞬间后又留下什么呢?
也许就是一刹那的美丽,人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花儿更不要太多的东西,素淡的成长过程也就那么几天的美丽就足够。回眸,静静地寻找那些丢失的时光,打捞起的琐碎记忆里,除了澄澈空灵的文字,其他所剩无几……
一直知道,有些事不必太较真,有些事不必太执着,有些事不必太清楚,朦胧着反而更有诗意和韵味。其实,有时友情真的比爱情更暖心,伤心的时候,一句简单的问候,不经意的话语也会让人感到温暖,更会让这份友情极致地升华。
自己明白,自己是一个特感性的女子。对于有些事,如若在乎了,就特别珍惜。不管是友情或是爱情,都会在心底永恒。若爱,会保持唯一,不会滥情。若不爱,也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我喜欢说明白,但这样的女子也会很伤人,不会婉转。
我喜欢一切暖意的东西,一朵花,一杯茶,一句温暖的话语。这些都会记在我脑海里,不经意就出现在我碎碎念的文字里。我就是想,用文字的方式把一些温暖的记下来,就像有些情感,在我烦恼忧伤的时候,依然会用最真实的心情去描摹,有时煽情也罢。
有时,也在想,如若有一天,真的累了,真的伤了,还会这样执着于文字吗?会把文字丢弃一边,用另一种方式去抒发心情,或是另一种生活的执念去写意吗?想不透,不再去想。冬去春来,花谢花开,看那最后一抹景物在视线里凋零,调整好心态,还是用明媚的心情来装点记忆里的暖吧……
初春的文章8:故乡的红灯笼
文/雪中梅花
北疆的初春,白雪仍然坚守着冬的固执,静静地铺满大地,炫耀着冬的寒冷。然而,小镇上,红红火火的灯笼挂起来了,热热闹闹的社火也舞起来了。元宵节的欢喜,正悄然沐着春风,荡漾在人们脸上。喜悦甜在人们心里,欢笑回荡在天空。五彩的花灯美丽着人们的日子,红红的灯笼红火了人们的生活,甜甜的歌儿唱出了人们的幸福。
雪地上,月光下,花灯点点,灯笼串串,彩光飘溢,如山花般鲜艳美丽,把个小镇的夜景装点流光溢彩,绚烂夺目。我徜徉在美丽的景色里,心潮涌动。望着孩子们挑着灯笼欢快地疯跑的影子,思绪随着那一闪一闪的红色光团,回到了故乡那熟悉的黄土地上。
记得,幼时在家过年,最开心的两件事。一是母亲三十晚上,把缝好的新衣裳,压岁钱放在我枕下,我兴奋地难以入睡,不时的翻开枕头看一看,生怕一不留神,它们会溜走似的,终于熬到天亮,便急急忙忙穿上新衣裳,趁早出去在小伙伴面前风光一番。
二是元宵夜看花灯,我从下午就早早做准备,先从亲戚们送来的灯笼里,挑上一个自己喜欢的样式。一般动物样式的多一些,还有莲花、荷花的等等,个个都很精致漂亮。然后,便是闹着母亲做晚饭,吃了饭好去县里看花灯,县城离得并不远,大概六里地吧。
母亲出出进进地开始忙碌晚饭了,我则忙着去摘土崖边那束早开的迎春花。我羡慕它们许久了,鲜艳、金黄的花朵,轻轻吐着嫩黄的花蕊,像似俏皮、娇柔、可爱的女孩的笑脸,亮丽明媚,让人感到春天的温暖。淡淡的清香,一缕一缕地直扑鼻翼,清心爽肺,又让人闻到春天的味道。我痴痴地陶醉在这醉人的花香里,仿佛自己也变成一朵迎春花了。
梅儿,吃饭喽——母亲开始呼唤我了,浓重的乡音携着温暖的春风,如唱秦腔一样悦耳动听。那声音柔柔的,尾音拖得长长的。像袅袅的炊烟般,久久萦绕在村子的上空,也永留在我记忆深处。吃好饭,母亲给我一个红灯笼。不容置否地说:“今晚你就挑这个!”我说喜欢那个盏龙形的灯笼,母亲脸色一沉:“本命年挑个红的,图个吉利。”我忽然想起了,母亲缝在我腰间的那块红布。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吧!
那晚,我跟随母亲,挑着红灯笼,逛遍县城的每条花灯街。但见,满目五颜六色的花灯争相斗艳着,如五彩斑斓的彩带,飘浮在热闹繁华的街道上。又像流动的彩虹似的,变换着美丽的色彩。把个县城的夜景渲染到了极致。轻柔的月光,把人们的喜悦和欢笑声轻轻地荡起,抬浮在淡淡的云中,和星星一起共舞。母亲的笑脸映照在炫目的彩色光环里,犹如街边的那一盏艳丽的花灯,格外好看。
我的红灯笼一直亮着,由于,母亲给我准备了充足的蜡烛。母亲说红红光在,喜气就在。红红的喜气伴随我,度过那个难忘的元宵夜,也伴随着母亲那浓浓的爱,呵护着我慢慢长大。
如今,我离开了故乡,元宵节又来了,满街红红艳艳的大红灯笼,让我倍感温馨温暖。而面对电话那端的母亲,却又是热泪满面,无言以对。母亲切切地嘱咐着,又到本命年了,还要挑一个大的红灯笼啊,可不能断了咱这红红的喜气呀!我知道,这红红火火的喜气里,饱含着母亲那深沉、博大的爱,那红红的光影,一直护佑着我前行身影。
故乡的花灯闪烁起来了,我的灯笼也亮了,那红红的光影里,我仿佛看见朝思暮想的母亲那盈盈的笑脸。
故乡的红灯笼哟……
初春的文章9:那年,那个季节
文/zhiyun198927
那一年,初春,春寒料峭的天气让这里的一切显色萧条许多,置身于微弱的温暖春光里,享受初春的来之不易。往年的小草也怀念此时的季节,窜出小脑袋大口地呼吸着春天的气息。这样的季节也许不够美丽,但是足以让万物有信心继续成长。
一声春雷炸醒了沉睡的万物,一场春雨带着暖意洒遍了这片热土,春风拂面,惬意而又诗意。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泛着淡淡的青绿,冰冻的土层在阳光的照射下星光闪闪,青黄色的大地在这片温暖的春光中渐渐湿润了,恰似一位硕大的毛笔绘就的一幅国画。远处的高山泛着淡淡的青绿,也许,本该属于这个季节中出现的一些东西未曾出现?或许,生命的序曲就应该从这里开始谱写。
那一年,初夏,湛蓝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白云,万里苍穹中不时划过一只苍鹰,惊叫的一声响彻万里,消失在深蓝色的荧幕里。安静的古都村落沐浴在清澈的阳光里,恬静而美丽。此时,没有了鸡叫声,狗吠声,也没有舞厅里的DI动感音乐声。找一片葱绿的白杨树林子,独自坐在数年堆积的落叶里,享受着不时从林间流过的清风,欣赏着头顶树叶演奏的白杨赞歌。沉浸在对这一切的满足中,也许,有时候生命也需要休憩。
天空不再湛蓝了,白杨树叶不再歌唱了,地面的小草耷拉着脑袋疲惫不堪,河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此刻,仿佛世间万物都归于平静。乌云布满了整个天空,不透一丝阳光,说不上万籁俱寂,也只能表现这种场景。一声响雷,响彻云霄,乌黑的云朵下面一道金黄色的闪电仿佛将要这片乌云劈开。紧接着,接二连三的雷声敲醒了沉睡的雨神,嚎啕大哭的天空不顾这个季节的农田,倾斜而下。大地上升腾出一股热气,这个万物犹如沐浴桑拿,给大地降温。也许,生命中的那种偶然总是不经意间的出现。
那一年,初秋,一朵朵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散步,微凉的秋风放飞了蒲公英希望。天空仿佛也感觉到了高处不胜寒,慢慢地贴近大地。枝头的喜鹊对林间飞舞的落叶不停招手,陪伴自己这个季节的朋友就这样说再见了,看着自己渐渐裸露的鸟巢暗自叹息。凉飕飕的秋风让这个季节多了一份冷清。深秋的清晨依然有那片裸露的白杨林子吗?
绵绵的秋雨,针织般地在水天相接的空间里斜织着。打着青色的油纸伞走在古镇歪歪斜斜的青石街道上,想想那让人向往的一米阳光,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旁边擦肩而过的情侣感动着。闲暇时总还会惦记着玉龙雪山的雪什么时候能融化呢?有时候不经意想起来遥远的西双版纳凉爽的竹楼,梦境中多少次依然清晰的那片古都村落,是否依然在那天的秋雨里安静的吸收着天地的精华?
那一年,寒冬,阴霾的天空如同一间巨大的冷藏室,冒着轻轻的冷气。急匆匆地走在飘满落叶的街道,吹过的寒风不禁让人打一个寒颤。赶紧收紧衣领,双手抱怀,感叹这样冷的天气还不如那十年前的那个冬季。
纷纷扬扬的雪花飘了整整一个夜晚,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在这个洁白的世界上,洁白的炊烟仿佛要与这个无暇的世界融为一体。天地相接的地方仍旧能看到那缕久违的炊烟。干枯的树枝上裹着厚厚的棉被,这个冬季的他们是最温暖的。踩着吱吱的雪地上,感受这个季节最美的雪景时,被不时从枝头上传来的咔嚓声。生命中,原来也会有这样一刻会不堪一击!
那一年,那个春天?那一年,那个盛夏?那一年,那个深秋?那一年,那个寒冬?是否还会回来?
那一年,那个季节,永远是那个属于记忆中的季节!
初春的文章10:初春的早晨
文/李运昌
初春,乡下的早晨,依然十分宁静。我家的小黄狗,在院子里偶尔狂吠几声。春节这一个又一个夜晚,除了辞旧岁的爆竹声响,就是狗的吠声伴我度过的。狗是我们家忠实的宠物,无论我何时带着浑身的疲惫回来,它总是抬头举目望着我,仿佛能读懂我回来干什么一样,它十分亲切地围着我,摇动着尾巴,用舌尖轻轻抵我的裤管。这一时刻,我藏于内心深处的酸甜苦辣咸,就被这一条黄狗舔舐了去。所谓的心酸,感受不到酸了;所谓生活的苦辣,也感受不到个中滋味了。狗的嗅觉,狗的触觉,狗的一切灵性,就这样软化了我僵化的心肠。
初春的早晨,固然美丽,美在没有阳光的妩媚,却有很久不曾相会的雪了。雪是天气送给人们的颜色,它的味道冷冷的,不夹杂一点人的体温,却在人的眼里,又显得那么的纯洁。雪的习性,性喜飞扬,飞飞扬扬,下个不停。是雪,它给我们这一个古老的村落增添了色彩。
昨天的雪,飞扬了一个下午,它容不得人们视觉的品味,落地面就溶化了。它融化的速度,不亚于日月的轮回,容不得他人过多遐想,就不见雪的踪迹。雪化成了水,却不曾结成冰霜,这是地表温度送给雪的温暖。雪是天与地之间这般默契“传情”的纽带,它不带一丝丝体温,降落到这一个村落,就这样被大地拥抱。我是怎么踩着雪水渲染的街道回来,怎么弄脏了鞋子、裤管,仿佛早晨醒来,皆然不知晓了。
虽是早晨,不闻鸟叫,是雪的到来,惊退了鸟的歌唱吗?
狗的吠声,起起伏伏,嘎然静止。忽而从屋子外面传来扫雪的声音。我缩头在被窝里,在想父亲,想父亲的一切过往。父亲啊,我的父亲,您年轻的时候,看到我,从来没有笑过。现在,您老了,脊背已经有点弯了,脸上却多了笑容。
这几天,这几个月,这两三年,我时常回来。我在家乡县城医院发展了药品业务,为的是可以常回来照顾父母亲。虽然我时常回来,可是我儿时的性情,依然没有改变,热爱和朋友在一起。我就像是一只流浪猫,时常不回家吃饭,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儿时的我,就是这样吃百家饭长大的。如今的妻子,时常说我脸皮厚,吃饭也不知道回家来。我想也是,儿时的习惯,一辈子也改不掉了。可是,父亲年轻时的习性,已经改变了。他过去的岁月里,从来不关心我是否吃饭,或者饥饿着肚皮,满世界乱跑,抑或是在哪里。现在不一样了,也许是父亲默认了我的成长,他看在眼里,暖在心底,每当吃饭的时候,他不管午时,或者晚上,总是能给我打一个电话,呼唤我回去,让我回家吃饭。变了,变了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了,我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父亲,他也有所改变了。他从一位沉默寡言的父亲,变得可以和我说几句话,虽然他话语不多,却总是含着衣食丰足的笑容,可以从细微之处关心我了。每当接到父亲催我回去吃饭的电话,虽然我不能按时回去,心里总是暖暖的,是一种期待了几十年的暖流在我内心涌动。
春天的早晨,如往日一样可爱,我想不到什么豪言壮语,就这样不紧不慢的活着,应对着岁月变迁的节奏。我倾听着父亲在院子里扫雪的声响,感悟着父亲过往的一切,悄然从舒适的被窝里钻出来,伸一个懒腰,穿衣起床,朝屋外走,却不小心碰到了瓶子,发出一声叮当的声响。瓶子,是我床头儿挂的吊瓶,这是村里的大夫给我输液的瓶子。昨天晚上,从朋友家里回来,感到头脑昏沉,拿出血压计测量,嘿!高压一八零,低压一一零,输液吧!我静静的躺在床上,实在不想惊扰父母亲了,是儿时一起长大的伙伴帮我喊来大夫治疗,是朋友倍伴着输液。这是昨夜的小插曲。当时朋友笑谈,伙计,你有病了,说一句心里话,我很想这样陪着你,因为这二十多年,我欠你的人情太多了,总是没有机会表示谢意。我面对重情义的朋友,笑一笑,想说的话,没有说出口,因疾病而保持了沉默。其实,我想对他说,我要好好的活着,好好的活下去。我若偏瘫在床,上有老下有小的,这生活怎么过啊!我病倒了,父母亲的福气要弱化了。我的两位兄弟,他们远在苏州谋生,生活依然艰辛,怎么能尽到做儿子的义务!唯独一个妹妹,远嫁他乡了,回来一次很不方便!
我深深明白,近十年的高血压疾病,都是读书和写作给我换来的。病情的复发和一次次的加重,出乎我的意外,我再也不能大意了。疾病和死亡,虽然无法逃避,但是我不想现在就视死如归,我要面对未竟的事业,我要对父母亲尽够我的孝心和义务,我要让父母亲颐养天年!
这一个春节的前夕,我是在医院度过的,父母亲不知道,我在外发病输液期间,是怎么放弃住院,是怎么拖着病体忙业务的。我是药商,药商除了赚钱,我总是以为,还要承担一种责任。我不送药,医院就会断货,断货了,很多住院病人就无药可用。为了送药,为了挣钱,为了治病救人,早晨驾车,在送药的路上,高血压病情加重了,那一时刻,我没有想到,120救护车,他们来的会那么快。他们是五分钟的速度赶到的。大夫给我量血压、服药、输液,过程紧凑。住院的过程,实在不想惊动家乡的父母亲,我什么也没有说。说了,我害怕父母亲心酸。
早晨的天气,满眼是雪的天地,有点寒冷。我需要休息,更需要锻炼。我深刻明白,想干的一切事情,需要一个好身体,没有好的身体,天地之间的一切,都会失去意义。我走到屋外,望着扫雪的父亲,没有说什么。父亲停下扫雪,关心地问我的病情。我说,没什么,已经好了。父亲的心情,似乎很沉重。说几句让我休息和按时吃药的话,又低头扫雪了。我望着院子里的积雪,望着父亲弯腰扫雪的背影,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儿,又不想说了。现在的我,却成了父亲年轻时的缩影。
这美丽可爱的早晨,因为有了雪的存在,仿佛蕴含着温馨的情调。我不是摄影家,却有了摄影家的情怀。
我折身回到屋子,拿起相机,走上楼顶。这一个早晨,有了雪,就有了我的兴致。我迫不及待地拍下眼前的村庄和房舍。雪中美丽的村景,就这样定格在我的相机里。之后,我下楼和父亲打一声招呼说,吃饭时不要打电话了,我想到外面走一走。父亲再次停下扫雪,温和地笑着说:“中,我不打电话了,天气很冷,你要早点回来吃饭。”
我面对父亲,没有说什么,任凭脚下的积雪“咯吱”响着,欣喜地朝门外走去。
初春的文章11:采春气
文/王祖文
每次初春回故乡,我都喜欢独自一个人到故乡的山头上走一走、转一转,采集采集春气。
故乡的气候比关中冷一些,春气来的相对晚一些。但这不妨碍我采春气。
采春气是非常愉悦的一件事情。清晨起来,全当锻炼。一个人悄悄地走出院落,顺着对面的山梁,走呀走,当走到最高处的时候,全村的村容村貌一览无余,就连邻村的地貌也映入眼帘,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顿时涌现出来。
这个时候,你随手在向阳的泛绿意的小草地方伸去,手向下挖,草根裸露出来,呈现鲜嫩的状态。你用嘴嚼一节,一股淡淡的草香向灵魂深处传递开去。
随手抚摸柳树枝,外表依然是那样坚硬,但是内里已经开始柔软起来,舒酥起来,已经将大地的春气吸纳起来,一点一点地展现起来。
乡村的村民向来是勤快的。家家户户冒开了炊烟,勤快的农人已经下地开始送肥,有的开始清理玉米葵花的残余根茬。有的喂猪,有的开始放牛,有的人家打开放戏机播放陕北民歌。
远处的山顶上,看到了晨练的人。我在猜想:他一定是一位干部,起码在县城工作的干部。因为农人一般没有这样的习惯,也没有这样的雅致,更没有这样的闲暇时间。这人锻炼是一方面,大概和我差不多采集春气是另一方面的目的。
极目远望,附近的山地上,邻村的土地大多闲置起来,被蒿草占据。本村的一些土地也被闲置起来。无论是闲置的土地,还是没有闲置的土地,我都想亲自用我的双脚走一走。幼小的时候,我走过这里每一块土地。有的是因为耕种走过,有的是因为拔草走过。有的土地我已经久违了。至少40年没有走过了。但人就是这样怪:我喜欢在这样的山地上走一走,我走在这里比走在西安、北京、纽约最繁华的街道舒服。
我都搞不清楚:我为什么爱在这样的山地是独自走一走?说我爱这块土地太笼统,说我喜欢这块土地是不是有些太矫情呢?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走在这样的山地上,我能重新找回好多失去的感觉,找回好多失去的东西。在这里我不仅能采集到春气,更主要的是能采集到吸纳到自己最需要的地气。是的,在城里待久了,人即使置身春天,人恰恰少了地气。少了地气,即使采集到春气又有多少价值呢?
在这山地上,我碰见了89岁的编织艺人三爷。他上山来割编筐子所需要的条子。他腰腿灵活,没有毛病,干活灵便,上山下山自如。他一年在农闲时间编200多只筐子,我曾经将他的事迹发表在省报上。他说他在北京城转了一趟。外国人见了他纷纷围裹上来要和他合影,要给他照相。引的众多路人围观,让他在北京的繁华街头好逛不成。他成了北京街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就在这山地上琢磨:北京城的俊男靓女、北京城的外国人为什么喜欢和三爷合影照相?表面原因:89岁的陕北老人,围裹羊肚子手巾的陕北老人,走路一路小跑的陕北老人,在他们看来,这是难得的乡间味道乡间色彩乡间元素最重最浓的老人,北京城平时基本见不到这样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他们稀罕,所以他们穷追不舍啊!三爷说这些人和他合影为他照相已经让他烦了,但是他不好意思拒绝啊!
其实,这不也是外国人都市人在三爷身上采春气吗?这是一种精神的春气,这是一种心灵的春气,这是一种靠常年劳动修养成的春气,这是一种健康的春气,这是一种没有过度物欲化的春气,这是原生态的没有污染的春气!越是发达的地方,越是现代化的人们越需要这样的春气。不是吗?有本事你活到89岁,就地像三爷一样跑几圈让大家看看,且不说上山劳动下山编织了。
三爷就是乡村土地上最好的春气,在这寒冷的山地里,和他交流,就是采集最好的春气。我感到了太美的愉悦,太多的收获。
这样的采春气,连做梦都在进行着、快乐着。
初春的文章12:初春的痕
文/淡月扫花冢
今年的冬天很冷,直到春节气温还在零下几度。每日缩在空调房里,除了简单的三餐,基本不出来。
春节过后,腊梅的消息蓦然出现在各个聊天群里,有图有诗,让人瞬间想起关于梅花的种种传说。我也喜欢腊梅,崇尚着腊梅花的“凌寒独自开”的傲然,奈何居于乡下,乡人庭院和乡间田野难以看到梅花的倩影。
诗社里,诗友们传上来很多梅花的篇章,显示着经济大潮之下人们内心深处对精神家园的建构。
然而,我却写不出一句。前几年为了应付,也写过几首梅花的诗词,可是,那毕竟不是我眼中的梅花,更不代表我对初春的情愫。文人墨客笔尖歌之咏之的迎春使者,初春形象的代表,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与我而言,苏北的初春还是那么冷。
广漠的原野上一望无际的仍然是浅浅的麦苗,公路两旁的杨树还是呈现灰黑的颜色,干瘦的枝条在空中犹如枯槁的老人徒然望着苍穹。树梢上的鸟巢稳稳地坐在枝杈间,更增添了苍凉和萧条。
这就是我眼中的初春,它和几个月来的冬天一样,空寂落寞。
当城市里的人在低吟浅咏腊梅迎春的消息时,我的乡间,春天何在?
我走上了平时常走的路。这是一条才修了一年的公路,路两边有绿化带,或许这里有梅花的消息?然而,放眼望去,没有那鲜亮的一抹惊颤,或许它会隐藏在冬青和桃枝之间?放慢脚步,我仔细审视着每一个枝条。忽然,枝条上的一个个凸起的芽苞似乎在酝酿着一股劲儿,彷佛立即就会绽开,那灰黑的芽苞的尖上,已经是绿色的了!然而,这是桃花呢。梅花虽不在,桃蕾切迎春。我的心中忽然诗意大发。无意间向田野远处望去,那戟似的杨树枝条上飘起了一层绿烟!原来,春天不仅只偏爱城市公园,它并未忘记乡村的田野。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其枝。”明天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了吧。
初春郊外闲步
闲步小村道,依然寂历郊。
草枯桃蕾闭,麦浅暖风寥。
矮屋隔荆道,疏杨支雀巢。
夕阳回首望,枝上绿烟飘。
初春的文章13:巧救小燕子
文/魏家豪
这是一个初春的清晨,院墙旁的杏花泛出一片粉红,粉嫩粉嫩的杏花绽开了笑脸。柳树展开了嫩绿的叶子,在舒爽的春风中伸着懒腰,随风轻轻摇晃着。
小红一觉醒来,神清气爽,看着窗前的美景不由啧啧称赞,她情不自禁地冲到门外,只见远处几片松树疏疏朗朗,门前的潺潺溪流清澈见底,溪旁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小红已经沉醉在这迷人的景色中。
忽然,“喳喳”的声音打破了小红的陶醉,小红转头一看,原来在屋檐下有一窝小燕子,它们在叽叽喳喳地嬉戏着。小红正专心致志地倾听着小燕子们的合唱时,却见到一只窝边的小燕突然掉了下来。
小红的心一紧,还没来得及奔向小燕,她就发出了“啊”的一声惊呼!原来是隔壁那只好吃懒做的大花猫也发现了跌落的小燕!大花猫自然不会放过这“天上掉下的馅饼”,只见它蹑手蹑脚地朝着小燕走去。
眼看着小燕危在旦夕,小红便动了怜悯之心,她捡起身边的一根树枝向小燕跑去。大花猫见小红站在小燕旁边保护着小燕,便不敢轻举妄动了,大花猫眼睛滴溜溜地转着,似乎在打着什么坏主意。见大花猫不再靠近,小红刚松了一口气,却又被突然跳起扑向小燕的的大花猫吓了一跳!她赶忙拿起树枝驱赶大花猫,大花猫倒挺机灵,身子一扭,落在了小燕不远处。
看着对小燕虎视眈眈的大花猫,小红心里很是着急,但也没有办法赶走大花猫。大花猫在不远的地方不停地试探着,想趁小红不注意把这“天上掉下的馅饼”吃到口里。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小红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小红开始东张西望,看起来满不在乎的样子,大花猫以为小红没有注意它,就放心地向小燕扑去。小红心想:“哈哈,笨花猫,你上当啦!”于是小红“手起棒落”,树枝打在了大花猫的屁股上,大花猫一声怪叫,一溜烟跑得没了影。
小红轻轻捧起小燕,找了爸爸来帮忙,将小燕放回它温暖的家中。屋檐下的小燕们叽叽喳喳的叫唤着,似乎是在对小红说:“谢谢你,谢谢你。”小红看着小燕们绽开了笑脸。
初春的文章14:春雨中的期盼
文/赵凤宝
庚子初春,天空似乎每天都是灰暗阴霾,自情人节那天下了一场大雪过后,这是第二次降水了。虽然降水量不算大,但,这可是春雨,一首出自于,明。解缙的打油诗道出了春雨的美与滑稽《春雨》:“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到解学士,笑坏一群牛。”以及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春雨一滴滑如油。”可见春雨之贵。
庚子年这个春天,绝对会永记心田。因为,不知道究竟是谁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那些嗜血的恶魔,蚕食着人们的肌体。人们居在家中一月有余,每天只能依靠在窗前,看着窗外一成不变的风景。无数个梦,在这里升起又落下,看着窗外那熟悉的风景,居然没有一丝丝的心动。时间真是个无情的东西,它会让曾经美好的画面,变的这般的冷冷清清淡然平静。
这个世界有太多值得珍惜和拥有的,盼望着雨过天晴,火红的太阳驱散阴霾鬼魅,南去的燕雀安然归巢,世人安享温馨的天伦。
晨起的天空阴霾沉重,让人们的心情也变得莫名的伤感,雨,越下越大,雨声让人们乱了心境。虽然,初春有些磨难而我们也不要一味的难过,请相信,终有一天会雨过天晴,火红的太阳东升西落,驱散阴霾降服恶魔,还给人们一个清新明朗的大千世界。
借助丝丝的春雨之情,坐于案前,清茶加淡酒,清新怅然,窗外细雨蒙蒙的诱惑,倾心回眸,望着一柄油纸伞在游动,那走过的岁月,那芬芳的年华,当饮尽最后一滴酒,却发现早已醉眼朦胧。但是,头脑却依然清醒,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往事如梦如烟而岁月却如风搁浅。有谁会明白这一刻的忧愁是下一刻的幸福,今天的阴霾细雨,却是明天的姹紫嫣红。
一个人静心聆听丝丝细雨,看云卷云舒,听风吹联动,品酒色春红。风依然那么凉,雨依然那么冷,庚子初春,虽然有些无奈,也充满了忧郁和悲哀,可我们的生活,却像是一首诗歌,唯美和浪漫,春雨,缠绵交织着,悦耳的风铃,演奏着未来幸福生活的乐章。心中期盼逆行者们安然归来,渴望温馨祥和的世界重新归来。
初春的文章15:找寻、三月阳春
文/感殇
罗山初春觅苍翠,感闻芬芳忘时回。骄阳随风轻拂拭,伴香一缕欲找寻。一年一度一轮回,但待共谁与争春。
—— 题记
江南的早春,总是带着丝丝寒气,尤其是在阴雨朦胧的时刻。一连数日的阴雨天,总让人感觉压抑。然而,明媚的阳光在阴雨数日后悄然爬上,数日来的阴霾随之一扫而光,心情也随之豁然了。
漫步于山间小道,感受春雨洗涤后泥土的清新。沐浴在融融的阳光下,倾情于大自然,抓一把空气,嗅一嗅春的味道,无限惬意的沉醉在林里山涧。
伴随这早春的一缕阳光,和两室友相邀一起去踏青,感受春的味道,山脚地里金黄的油菜花,像是感召春的召唤般随和煦的春风阵阵摇曳。像是在向人们诉说这里正接受春的洗礼,破土而出的绿芽儿正在吐放清新。
我们一路往山上而去,尽情的享受这四时更替所带来的美。美——放眼这山间绝对算得上,这里虽没有百花齐放的艳丽,也不是皑皑白雪里寒梅一点红的冷艳,但这里这一片绿绿茵茵、生气怏然的美,却也是别有一番情调,这种美相比于百花齐放、寒梅冷艳,却也显得毫不逊色。
然而这时这山里的一切,似乎只属于我们几人,放眼望去,只能看到郁郁葱葱的丛林,是那么的青翠、那么的宁静、那么的了无人迹。也许是现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过于忙碌了,或许是互联网的诱惑远胜于这初春山间丛林的翠绿,又或许是其他的原因,故而才会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也会了无人迹。可惜了世人无福消受这初春的美,却被我们贪婪的独享着。
一直以来,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这种亲近大自然、习惯和大自然融于一体的人。早春午后的阳光,总是暖融融的,融化了寒冬、融化了万物,也融化了压抑的人们。这时候要是你在这里,你只要闭上双眼,张开双手,多做几下深呼吸,你便能感觉到犹如身在云端,整个身心都清爽了,要是这时能在放开嗓子喊上两嗓子,那么这种感觉更是神清气爽、沁人心脾,这应该就是春的味道吧!
在这种情形下总是会让人忘记时间。一阵春风吹来,使我不禁打个寒颤,纵使依旧春光无限。我和同行室友玩笑说“早春的风总让人有身处寒冬的感觉,而冬天的阳光却有着春的味道”,说完后我们都笑了。看看时间,也然过了四点,是时候打道回府了。
重重的来几次深呼吸,再一次感受春的味道,纵然有太多的不舍,也得挥手作别这片苍翠。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些人、一些事,到了别离的时候,你也只能转身离去,而这些人、这些事早已注定和我们只有一个交集,相交过了,我们就得回归自己的轨迹。
一路往回,心情倍觉清爽。我想:明天仍会是一个好天气!
初春的文章16:春日杞芽香
文/陈树庆
初春三月,河坡田岸,枸杞冒出了盈盈的绿,带着浓郁的香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应时鲜蔬,丰美了百姓的口福,也飘香了诗韵画意、文化典籍。
枸杞春天萌发出的柔嫩叶芽,亦称枸杞尖、枸杞菜、枸杞头、枸杞苗,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春野三鲜”(荠菜、马兰头、枸杞头),民间亦有“春日杞芽似人参”之说。作为一种春天食用的上好野菜,采摘枸杞枝条的嫩尖嫩叶,带回家拌着吃,朴实自然而又不失高雅之气。
在我的家乡,枸杞都是野生的。到河坡田岸走走,鲜嫩的枸杞芽一掐一大把,采摘下来的嫩芽清香扑鼻,带回家洗净、用开水焯一下,沥干水,加盐,油等佐料,一盘拌枸杞芽上桌,不觉喉头大动。枸杞芽鲜嫩好吃,采摘不是那么简单,野生的枸杞枝条上带着尖利的小刺,枸杞芽生长在枝条的小刺旁边,采摘一不小心被刺,扎得手上流血,痛得掉眼泪。当枸杞芽被我们小心翼翼采摘掉,枝条会变得浑身光秃秃的,赤裸在春风中摇动着显得很是可怜。然而在一场春雨的滋润下,光秃秃的枝条上很快长出青绿色的嫩芽来,而且是日长夜大。民间传说枸杞茎是神仙的拐杖。道书中说,“千年枸杞,其根形如犬状者,方士称西王母杖”,白居易有“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夜吠声”的诗句。说明了枸杞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枸杞芽作为一种美味时令蔬菜,自古以来备受欢迎。以枸杞芽为食,其历史甚为古远。《诗经·小雅·北山》云:“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唐代诗人刘禹锡《诵地仙》诗写道:“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现代历史学家郭沫若爱吃枸杞开花前的嫩尖,特意在北京居住的院子里,种植着枸杞。他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凉菜,将枸杞嫩尖洗净,略焯一下,加入盐、醋、香油等调料,凉拌;一种是热菜:用葱、姜、蒜炝锅,放入枸杞嫩尖,烹少许料酒,清炒。有时候,郭沫若还把焯枸杞嫩尖的水也要喝掉。
枸杞芽因是青绿之菜,素炒素拌做汤,各有千秋。素拌是将枸杞芽在开水中一烫,再将各种佐料倒入菜中,做汤色彩鲜美味道清香。或将焯过水的枸杞芽切碎,拌上蛋糊,加盐调味,烫面做皮,卷成螺丝转儿,擀薄,抹上菜籽油,摊入电饼铛,十分钟就熟了,口感酥软,味道很鲜。还有一种是腌制,把嫩枸杞芽洗净,放上糖、醋、味精和少许盐后装入坛中,盖口密封,一星期后可食用。无论油炒、凉拌、腌制的枸杞芽,都色泽碧绿,清香宜人,鲜美可口。南宋养生手册《奉亲养老书》还载有一种做法,是用枸杞芽煮粥:枸杞芽半斤洗净,不焯水,直接切碎,配粳米二斤同煮,煮熟以后,用葱白、姜丝、食盐和香油调味,熬出来的米粥又香又滑,白粥里点缀着细碎的青绿,卖相甚佳。
枸杞芽之味,在于纯天然、原生态,它的营养价值胜过人工种植的蔬菜,而枸杞芽入诗,更增添了其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