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理教育方案

笔构网

2025-03-28方案

请欣赏父母心理教育方案(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心理教育方案 篇1

一、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二、班会准备:

调查问卷、课件制作、开展方法:讨论法,说说、议议。

三、班会程序:

1、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真实填写。

A亲密B比较紧张C疏远和一般。

2、根据课前统计情况,

师: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四、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师: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师: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学生发言)

师: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五、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事例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六、从自身找原因

师: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学生发言)

七、小组活动

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

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

说一说,拥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学说说自己父母。

八、与父母交流

师:我们要应和父母多一点交流。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学生发言)

1、老师说说自己与父母孩子交流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交流的情况。

3、选出一些写得比较好的“给父母的一封信”,请同学读出来,并把父母的回信也读出。

小结:由此可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那我们就该主动走近父母。

九、走近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主动承担家务;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遇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

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并经常给予赞美。

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多倾听父母的话;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5、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

十、布置作业

1、做一个表格,列举父母工作之余为家庭做了什么事,花多少时间?

2、给父母送一张卡片,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3、平常多为父母倒杯水或分担一些家务。

父母心理教育方案 篇2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平时为你的付出,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2、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

活动过程:

一、背诗导入

1、同学们,母爱是最伟大的,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就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会背吗?一起背一背。

二、回顾亲情的温暖

1、说说你的父母每天从早到晚要为你做哪些事?

2、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遭遇疾病和挫折时,父母为之付出血汗的故事。

三、交流回报亲情的方式

1、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含辛茹苦,青丝一天天的变成了白发。我们怎样让疲惫的父母露出笑脸呢?

2、学生发言

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讲讲笑话、做做饭等。

3、学生讲自己的孝道故事。

4、听了这些故事,你想说什么?

四、发出号召

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实际行动感谢我们的父母。同学们对父母的爱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行动中,并且升华成一种习惯,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感恩我们的父母。

五、读一读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父母心理教育方案 篇3

教育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知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3、能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收集中国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

2、调查学生孝敬父母的情况。

3、准备有关的音像教材。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在生活中,父母的手永远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身体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母的爱是夏日里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冬天里温暖的火;父母的爱是我们生病时候一杯温热的水;父母的爱是我们健康时候一个放心的笑。

在古代,诗人孟郊这样歌颂我们的'妈妈(幻灯片:慈母手中线)。

2、听《小乌鸦爱妈妈》歌曲,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3、(出示画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主持人小结:陈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新四军代理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兼政委,是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后,他担任了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你们知道吗,他还是孝敬父母的大孝子呢!那么,他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呢?请xx同学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听《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过渡:同学们,像这样孝敬父母的事例,你还听说过吗?

三、列举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

出示幻灯讲故事:《卧冰求鲤》、《黄香温席》……

主持人小结: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呢?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可人们总是深情地赞美他们,还把他们编进了书本,流芳百世。

四、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观看妈妈分娩时的录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主持人小结:同学们,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供我们上学,供我们穿衣,供我们吃饭,还把好吃的自己不舍的吃,留给我们。父母为了养育我们不知牺牲了多少时间和心血,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和财力。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孝敬父母、尊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我们应该做的。

父母心理教育方案 篇4

一、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二、班会准备

调查问卷、课件制作、开展方法:讨论法,说说、议议。

三、班会程序

1、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真实填写。

A亲密B比较紧张C疏远和一般。

2、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师: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四、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师: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师: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学生发言)

师: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五、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事例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六、从自身找原因

师: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学生发言)

七、小组活动

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

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

说一说,拥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学说说自己父母。

八、与父母交流

师:我们要应和父母多一点交流。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学生发言)

1、老师说说自己与父母孩子交流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交流的情况。

3、选出一些写得比较好的“给父母的一封信”,请同学读出来,并把父母的回信也读出。

小结:由此可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那我们就该主动走近父母。

九、走近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主动承担家务;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遇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

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并经常给予赞美。

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多倾听父母的话;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5、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

父母心理教育方案 篇5

一、导入:

现在的你们是不是对自己、对身边的异性产生了一些兴趣,开始关注青春期有关方面的问题呢?呵呵,不用害羞,我首先保证我尊重大家的隐私,若我后面提问的问题有涉及你们的隐私,你们有权利拒绝回答。好,现在我们来个“姿势调整”——你们准备好了,敞开心扉和我聊聊“青春期”的问题了吗?准备好的同学可以把双臂张开,做开放的姿势,没作好的同学,可以双手环抱地抱在胸前,当你们觉得你们准备好了,在张开双臂,让我知道你们的态度,谢谢!

二、活动过程:

讨论:

1、你对异性有朦胧的喜欢吗?有过喜欢的人吗?

2、你已经“恋爱”或正在“恋爱”吗?

3、你想现在“恋爱”吗?

4、你支持“恋爱”吗?若现在有个很符合你的要求的人说喜欢你,你会和他(她)成为男、女朋友吗?

5、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异性的侵害吗?

(由于担心学生的隐私性被同学知道而避免回答,所以在小讨论调查中采用特殊的坐姿:一手放在桌上,头趴着,另一手放在头上,大家听指导语表决意见,直到我拍掌,大家才能一起抬头!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三、知识点评:

1、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

(1)性抵触期。在青春发育之初,有一段较短的时期,青少年总想远远避开异性,以少女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主要与生理因素有关。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使青少年对自身所发生的剧变感到茫然与害羞,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疏远,部分人甚至对异性反感。此期间持续1年左右。

(2)仰慕长者期。在青春发育中期,男女青少年常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在体育、文艺、学识以及外貌上特别出众着(多数是同性或异性的年长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鸣,仰慕爱戴、心向往之,而且尽量模仿这些长者的言谈举动,以至入迷。

(3)向往异性期。在青春发育后期,随着性发育的渐趋成熟,青年人常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常有变换。

(4)恋爱期。青春发育完成已达成年阶段,青年把友情集中寄予自己钟情的一个异性身上,彼此常在一起,情投意合,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帮助,生活中互相照顾体贴,憧憬婚后的美满生活,并开始为组织未来的家庭做准备工作。这时的青年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减少。女青年常充满浪漫的幻想,向往被爱,易于多愁善感,男青年则有强烈爱别人的欲望,从而得到独立感的满足,他们的心情往往较兴奋。

2、异性效应:

如某班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孩子你争我抢,狼吞虎咽,一桌菜吃个精光。女孩子在嘻笑打闹中,把一桌菜也很快地报销了,杯盘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情景大为改观,男孩子你谦我让,大有君子之风度,女孩子温文尔雅,大有淑女之风范。由于“异性效应”,男孩往往为此激励自己,成绩优异,谈吐文明礼貌,举止潇洒自如,服饰整洁大方,富于勇敢探索精神,具有豁达的胸怀和男子汉的气质。女孩子也不知不觉地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学习刻苦努力,举止优美大方,待人温文尔雅,言谈风趣,富有修养。

3、异性交往的意义

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这是因为两性在情感特点是有差异,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扩、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

最后,个性方面。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我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我们的个性,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保加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男人真正的力量是带一点女性温柔色彩的刚毅。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于是,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尽管健康的两性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诸多的好处,我们也要把握好两性交往的尺度,防止“过”与“不及”。

4、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人外表像个迷人的小帅哥,但交往中会发现他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顶呱呱,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我们十分需要的。

再次,交友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苗头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

5、青春期心理的一般特征:

(1)性心理的朦胧性和神秘感。青少年的性心理起初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基本上还是一种生理急剧变化带来的本能作用,好象鬼使神差似地对异性发生兴趣、好感与爱慕,但是这种xx的萌动,似乎披着一层朦胧的轻纱,其中不少男女青年并不了解多少有关性的知识,只是对性有较浓厚的神秘感。这时他(她)们对异性的兴趣、好感和爱慕,主要由于异性的吸引,正是在此基础上,在朦胧纷乱的心理变化中,性意识会逐渐强烈和成熟起来。

(2)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青春期心理上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闭锁性和强烈的求理解性,这也导致了他们性心理外显方式的文饰性。一方面他们十分重视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与评价,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得拘谨、羞涩和冷淡;他们内心对某异性很感兴趣,但表面上却又有意无意地表现得好像无动于衷,不屑一顾,或作出回避的样子;他们有时表现得十分讨厌那种男女亲昵的动作,但有时实际上又很希望自己能体验体验……这些矛盾心理的表现,使他(她)们往往产生种种冲突与苦恼。

(3)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性能量最旺盛的时期。但由于这时不少青年的心理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固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加上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弱,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动荡不安。现实生活丰富多采,五花八门的性信息,不良的影视镜头,黄色的淫秽书刊,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性解放”和“性自由”的思想影响,极易使个别青年的性意识受到错误的强化而沉醉于谈情说爱之中,甚至发生性过失,性犯罪。与此相反,另一部分青年由于性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升华而导致过分的压抑,有少数人还可能以扭曲的方式、变态行为表现出来,如“厕所文学”、同性恋、窥视或恋物等。

(4)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青春期的性心理由于不同的性别也有明显的差异。在对异性感情的流露上,男性表现得较为明显和热烈,女性表现得含蓄和深沉;在内心体验上,男性更多的是新奇、喜悦和神秘,女性则常常是惊慌、羞涩和不知所措;在表达方式上,男性一般较主动,女性往往采取暗示的方式

父母心理教育方案 篇6

一、活动主题

《感恩父母》

二、活动理念

初中生正经历着身心巨变,他们与家庭父母关系也不同往昔,学生更多的是想从家长的唠叨、干预、限制中解放出来,划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而父母基于对子女期望,导致对子女的过分的关心和约束,所以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不愿意跟父母讲心里话,不听从父母话,甚至顶嘴吵架,于是亲子的爱随着冲突增多,代沟的加深而疏远、淡化。此次活动课程是为使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而设计的。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情景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2.引导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会处理亲子矛盾冲突,让学生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4.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感恩之心,付诸于生活实践;

5.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认知,以保证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健康的情绪。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了》】

同学们,你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你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你们的到来。从你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你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你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但是当我们走进了青春期,你是否感觉到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二)互动交谈:

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父母做过的做让你感动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2.最近一次和父母发生冲突甚至吵架是什么时候,为何事而吵?

让学生先思考,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

(三)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1.一位苦恼的女儿写给父母的信。(学生朗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会觉得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不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而且,他们总是苛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们之间的代沟了!我现在和父母之间,只要一谈学习,就犹如电闪雷鸣!之后便会换来狂风暴雨,可是从不见彩虹的出现!

2.一筹莫展的母亲写给女儿的信。(学生朗读)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她上初中后到现在,与我的交谈逐渐少了,问她学校的事,就是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是年仅15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她的心里想什么?我只好猜,有时偷偷去了解她。有一次,我趁女儿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琼瑶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可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架。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我的心隐隐作痛。

3.引出问题:马克·吐温的说:“当我7岁时,我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你认为马克·吐温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你有和他一样的感受吗?你和你爸爸妈妈之间是否也存在着不可逾越的代沟呢?(让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适当发表意见。)

4.引出问题:其实我们与父母的冲突的产生主要是在于双方是否相互理解,很多同学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那么你们真正了解、真正理解你的父母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自己的父母,看看你了解你的父母吗?(出示黑板)爸爸/妈妈的生日爸爸/妈妈最爱吃的水果爸爸/妈妈最爱吃的菜爸爸/妈妈最爱看的电视节目爸爸/妈妈的爱好爸爸/妈妈最高兴的事爸爸/妈妈最担心的事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请同学们分析自己的答案,如果你连父母这样一些基本信息都不了解,谈什么理解?你还有没有资格抱怨父母不理解你们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5.观看视频——公益广告《感恩父母感恩教育》老师小结:邻居阿姨给了你一个篮球,你会感激不尽;同学帮你拣起掉在地上的书,你也会说谢谢。可是父母给了我们多少东西?为我们做了多少事情?你有过感激的时候吗?你说过一声谢谢吗?也许从来就没说过,只因为父母与我们太熟悉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已让我们习惯了,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人需要我们感激,我们应有一颗感恩的心,而父母是我们最需要理解和感恩的人。

6.歌曲《天亮了》给我们的感悟:

下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天亮了》,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学生回答)(PPT展示《天亮了创作背景》)(创作背景:1999年10月3日10时20分左右,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中饭。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平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10多分钟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离开了人世……事故造成35名乘客死伤,其中14人死亡,死者中年龄最大的只有40岁,最小的才7岁。经调查,事故的发生是设计上有严重缺陷的缆车超载造成的。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父母的爱!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她以这个令人震撼的事件并以小孩的口吻,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并经过多方联系,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

(四)总结:

同学们,自出生起,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喂的每一口饭、教我们学走路、陪我们学说话;为我们的学习操了多少心?为我们的每一次晚回家担了多少惊?受了多少怕?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杯水,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起来制定自己的感恩计划,想想我们可以为父母做哪些事?接下来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大家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感恩计划。

最后大家齐唱歌曲《念亲恩》结束活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