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美术幼儿活动方案(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幼儿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和含义。
2、 能利用格子画的特点去设计物品。
3、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 白纸,蜡笔,黑色构线笔
2、 蒙德里安的名画(课件制作)
3、 爵士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的特点。
1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提问:你们看见了图画上有什么?哪些颜色构成?
2. 出示第二幅作品纽约城市
,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说说它与第一幅作品的区别。提问:这幅画上有什么呢?它与第一幅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 出示第三幅作品《构图C》,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色块,说说它与上面几幅作品的区别。提问:这幅画上又有什么呢?它与前面两幅画有什么区别呢?
二、简单了解作品的作者。
1、你们知道刚才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谁画的吗
三、想像蒙德里安作品的含义
1、你们还想不想看看画家的作品呀?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
2、提问:你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你感觉画家他在画什么呢?
这幅画的'名字叫做《百老汇的爵士乐》你们知道什么叫爵士乐吗?
3、欣赏音乐《爵士乐》。
4、简单小结:画家蒙德里安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出了百老汇中的音乐。
四、了解作者绘画风格的运用
欣赏作者的其他一些作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和格子有关的东西,你看到哪些东西呢?播放图片,幼儿欣赏
五、幼儿设计格子画
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德里安的作品,那我们学一学蒙德里安的风格,绘画一幅美丽的格子画
美术幼儿活动方案 篇2
一、设计思路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四.欣赏作品。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幼
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感恩的心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的城市有很多的清洁工为我们大家服务
2.把分开的心形图画粘贴起来,
3. 用感恩的心情去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1. 收集有关清洁工的录相。
2. 剪刀、画笔、油画棒、纸。
3. 歌曲《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现在我们先来看一段录相”
“录相看完了,谁能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啊?”
幼:清洁工在扫地,在打扫卫生,在检垃圾。
师:那你们想一想,要是没有这些清洁工阿姨,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啊?
幼:很脏,垃圾很多
师:清洁工阿姨,叔叔为了保持我们城市的清洁,非常辛苦。我们大家都很感谢他们,那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该送给他们什么礼物来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感谢呢?
幼:花、贺卡
2. 示范、讲解做贺卡的方法
师:有的小朋友说啊,可以做贺卡送给他们,那我们今天就来做贺卡,好不好啊?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张老师已经做好了几张贺卡,你们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教师操作,把几张卡粘在一起,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个更好看的像灯笼一样的贺卡了!
师:恩,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待会你们做的时候可以和老师做一样的,也可以做不样的,我要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比较能干,可以做出不样的?
3. 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4. 展示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说出一句感恩的话。
【范例】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横线、竖线交叉形成的效果,能大胆编制自己喜欢的网,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疏密;
2、 能绘画出几种基本的网状图形;
活动准备:
自制图片 宣纸 毛笔 颜料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做小鱼游动作,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配乐)
二、 出示图画
1、 师:(1)从前有个捕鱼人,他非常厉害,他捕了好多好多的鱼。看!(出示图片)他为什么他能抓到这么多的鱼呢?(捕鱼人用网抓鱼)这些鱼能不能从网里跑出来?为什么?他的网怎么织的?怎么样的?(观察网的特点,认识横竖线交叉的编织方法)为什么能牢牢网住鱼不会跑掉呢?(注意观察网眼的疏密)
2、 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张图上,有没有发现鱼是不是
都被抓到了?(一条鱼跑得出来,说明编织时注意控制网眼大小)
3、 教师补画
三、 颜色匹配
1、 师:这个捕鱼人很聪明,你们看看他是用什么颜色的线织网的?那他捕到的鱼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理解“好朋友颜色”,这样鱼不容易辨别)
2、 教师 出示蓝色鱼示范编网
四、 创编鱼网
1、 师:除了这样的编织方法编网,还可以怎么编?你还见过
其他的网吗?是怎么样的?
2、 尝试让若干幼儿讲述、表现创编的鱼网
3、 幼儿操作练习编网
师:现在请你们也做一个小小捕鱼能手,去编织一张和别人不同
的鱼网,看谁捕的最多最能干!出发!
五、 评价活动
1、 展示幼儿作品
师:捕鱼人都很累了,我们现在来休息一下!看看今天是不是大 丰收?有没有都网住鱼呢?(观察幼儿编织的网有没有注意疏密和颜色,最主要肯定不同编织方法的网)你觉得谁的网编织的最好?
2、 戏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也大丰收了,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拿回去吃鱼大
餐吧~!好吗?
活动延伸: 继续创编不同的网
美术剪贴“温暖的家”
活动目标:
1、根据幼儿美术活动能力的差异,让幼儿选择一或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操作活动。要求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使用剪刀,进行剪贴活动。
2、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常规,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精神,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把剪刀、透明胶、双面胶、胶水、作业纸。
2、各种废旧物品。树叶、花瓣、小纸片、报纸、挂历纸、塑料玩具、碎布片、花生
美术幼儿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绘画能力的基础上,画出人物的简单动态。
2、能够大胆表现各种不同的人物。
活动准备: 1.纸、笔;
2.示范画(草地上有各种人在做不同的事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看一看,这些人在做什么?
小结:我们从人们的动作上看出来了他们在做什么,原来不同的动作表示了不同的意思。
二.学习动态的人的`画法:
请小朋友做模特来做一个动作:
根据模特的动作来分析:哪些部位是前面的,哪些部位是中间的,哪些部位是被遮挡的最后面的。
小结:我们的身体、四肢他们原本是固定在这里的,可是摆放的位置不同,动作就发生了改变,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就发生了改变。
1.老师示范:
(比如:走在路上打招呼的人:
画画要从头画起,先画头发,再画脸,然后是身体,这个时候要注意手的位置,不同动作手臂的位置不同哦。前面的手臂先画,接着是中间的衣服,然后是后面被挡住的另一个手臂,想好它举起来的时候是在哪里的,然后画上去,遇到脸就跳开,接着画下去,最后添上手。)
小结:画画的时候要注意遮挡的部位,要先画前面的,再画中间的,最后画后面的。
2.幼儿尝试:
鼓励个别幼儿尝试画简单的人物动态。
(针对幼儿绘画的情况,及时纠正或者肯定)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小朋友们在草地上有的在跑步,有的玩球,玩的很开心,那在草地上还可以做什么?
(比如:玩跳绳,那就给你画的人手中拿着一根绳子;做游戏的话,就把这些人围成一个圈等等。)
三.展览、欣赏各自的作品:
说一说你画的人他们都在做什么事情。
美术幼儿活动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张扬幼儿艺术个性。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艺术兴趣,提高幼儿绘画能力。
2、展示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成果以及指导教师与幼儿的.绘画才能。
三、参加对象
全园大、中、小班幼儿。
四、作品要求
1、内容、题材不限。
2、绘画形式可以是水彩画、水粉画、蜡笔画、刮蜡画、粘贴画等。(幼儿园提供每位幼儿绘画所需的一切原材料)
3、纸张规格为8开纸,或4开纸,背后右下角写明作品题目。
五、活动时间安排:
1、11月1日——11月25日,准备阶段。各班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绘画活动。
2、11月27日 ——11月29日各年级段进行绘画制作。大班于29日上午10点在操场进行现场绘画,矿电台来录像。 3、11月30日各班上交幼儿绘画作品。
4、12月3日由评委评出获奖作品。
六、评奖方式
1、评委:由园长、支书、各班班主任担任。
2、奖项设计:评出 大班获奖16幅;中班获奖16幅;小班获奖18幅。(获奖幼儿颁发奖状一张,奖励辅导老师每幅/10元。)
3、评比标准:富有童趣,大胆构图,内容丰富,画面饱满、均衡,色彩协调、明快,形象清晰、完整,能表现出一定的意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七、幼儿作品展示
获奖作品经过装饰后展示在幼儿园楼梯、过道、墙壁上,让家长们欣赏。
超化煤矿幼儿园
20xx年11月
美术幼儿活动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用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2、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长辈。
3、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活动准备:
棒棒糖图片、实物棒棒糖、彩泥、吸管。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我的家人。
2、教师和幼儿讲解长走活动的目的并给幼儿分配小任务。
基本部分:
(一)
1、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棒棒糖的图片。
2、幼儿讨论有什么味的棒棒糖并研究如何制作棒棒糖。
(二)
1、幼儿选取自己喜欢颜色的彩泥。
2、把不同颜色的彩泥分别搓成细条。
3、将搓好的`彩泥细条一圈圈的卷起来。
(三)
把做好的棒棒糖一侧插上吸管进行展示。
结束部分:
琪琪小朋友所做的棒棒糖,颜色搭配合理,操作方法准确。而且在颜色的选择上具有自己的想法。
活动延伸:
小朋友把自己所做的棒棒糖送给家人做礼物。
美术幼儿活动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培养幼儿对刮画的兴趣。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培养其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一张刮画用的蜡纸。(用较硬的纸上涂上一层各种颜色的蜡笔, 再用深色如棕色、黑色、或深兰色等涂上覆覆盖住底色。
2、 各种刮画工具, 如竹签、刀片、小勺、螺丝刀、叉子及各种形状的齿状积木、旧梳子等。
3、老师刮画范画一张, 已涂好的蜡纸一张, 刮画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刮画工具, 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这些叉子、竹筷和小刀 他们有什么用处呢?除了你们说的用处之外, 他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2、尝试活动。
请幼儿用各种工具在已涂好的画纸上试刮一下。 看看能画出一些什么图案。
3、老师总结各种工具可以刮出不同的`美丽的线条和图案。
4、老师示范刮画长颈鹿。
用竹签刮出一个圆, 圆下有两条线, 又是一个椭圆, 下面是四条柱子, 刮出眼睛和嘴巴、耳朵, 身上有色块,
用小刀块,脖子上的皮毛用梳子刮,长颈鹿见到小朋友十分高兴, 就唱起了歌, 用叉子刮出波浪状的五线谱。
5、出示范画 请幼儿看一看、讲一讲, 老师用什么工具, 刮出了什么?
6、幼儿刮画:请小朋友用各种工具来刮一张画吧。
7、总结:重点表扬大胆作画的幼儿。
这么多美丽的刮画作品, 我们来把它布置成一个刮画作品展, 请别的班级的小朋友也来参观吧。
美术幼儿活动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利用图案画装饰花瓶,巩固对称、均等、中心花、边花、角花等概念。
2、发展乐于设计乐于创作,热爱绘画的学习品质。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废旧挂历纸剪成的.花瓶纸型。根据幼儿要求提供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工人叔叔烧出—批白色花瓶,但现在外贸出口需要把它们变成花卉的,请小朋友来装饰一下,要求设计要精美,图案要细致,有中心花、边花和角花。
2、幼儿可以说说自己准备用什么工具,画什么图案,达到小组内互相启发的目的。
3、自己动手,绘制花瓶。
活动建议:
活动前教师找一只用图案画形式装饰的工艺花瓶,请幼儿欣赏。
美术幼儿活动方案 篇8
设计意图:
点彩派是19世纪80年代法国兴起的新印象画派。一些画家尝试用原色色点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我将点彩画引入幼儿园的美术活动,让幼儿通过点点画画进行表现表达,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力、创造力。
在“美丽的斑点鱼”活动中,我注重让幼儿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帮助幼儿积累有关点的多种排列和组合的经验,使幼儿从中吸纳一些元素,从而完成从模仿到重组到再创造的过程。
第一个活动环节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斑点鱼的局部,发现点从简单到复杂、从黑白到彩色的变化组合,以引起幼儿对点变线和面的兴趣。
第二个活动环节是继续引导幼儿欣赏鱼身上各种用点组成的图案,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点的排列和组合方式,丰富他们的经验,扩大他们的视野,为后面的创作作好铺垫。
第三个活动环节是鼓励幼儿运用丰富、有趣的材料自主创作。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使他们体验再创造的乐趣。
目标:
1.感受点的变化美、图案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点画小鱼的不同花纹。
2.体验点彩活动的乐趣。
准备:
1.里面装有点彩大鱼的彩色袋(用粉色卡纸制作,根据里面藏着的点彩大鱼身上的图案,剪出三个大小适宜的口子,并把它们做成可以自由打开的小门)。
2.点彩鱼幻灯片,用浅色卡纸剪成的鱼若干,由各色各样的点组成的简单图案若干。
3.幼儿分组,每组的操作材料为:记号笔、油画棒、棉签、胡萝卜、黄瓜横切面、打孔机打出的彩色圆纸片、颜料、糨糊。
4.《水族馆》的音乐,CD机。
过程:
一、初步感受点彩画由点成面的造型和用色特点
1.出示彩色袋,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神奇的魔术袋,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
2.逐一打开魔术袋上的小门,引导幼儿观察点彩大鱼的局部,发现图案是由许多点组成的,感受其造型和用色特点。
(1)教师打开第一扇小门,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你看到什么?这些点点组成了什么图案?
幼:许多点点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圆。
(2)教师打开第二扇小门,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感受点的造型变化。
师:这次你看见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
幼:像块三角形的饼干。
幼:我觉得像宝塔。
师:仔细观察一下有几个三角形?都一样大吗?是由什么变出来的呢?
幼:下面有一个大三角形,中间有一个小一点的三角形,上面还有一个更小的三角形。它们都是用点变出来的。
师:小点点们一个挨着一个排着三角形的队伍,三个三角形叠起来就像一个宝塔。
(3)教师请幼儿打开第三扇小门,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点的造型和色彩变化。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打开最后一扇小门,看看这次的点点、图案和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有几种颜色的点点。你最喜欢里面的什么颜色。
幼:是美丽的小花。有红色、绿色、黄色,很多颜色。
师:小点点们穿上了五彩花衣裳,变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
3.欣赏由各色各样的点组成的图案,进一步感受点彩画的色彩美和图案美。
师:小点点们真能干,你猜它们还会变成什么呢?
(教师出示由各色点点组成的图案,如由黄瓜横切面蘸颜料点成的大圆点,由各种大小的点组成的长方形、椭圆形以及香蕉、草莓、小兔头、钥匙、勺子等图案,以引导幼儿欣赏,拓展视野。)
(析:该环节按照由易到难、由黑白到彩色的顺序,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欣赏中逐步发现点的大小、色彩、造型的变化,为后面的创作作好准备。)
二、寻找大鱼身上由点组成的图案
1.出示完整的“鱼妈妈”,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由点组成的图案。
师:神奇的魔术袋里到底藏着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你们听到“芝麻芝麻关门吧”就闭上眼睛,听到“芝麻芝麻开门吧”就睁开眼睛。)
师:原来是美丽的鱼妈妈。鱼妈妈身上有许多什么?
师:鱼妈妈身上有许多小点点,她是一条美丽的斑点鱼。现在要请你们找一找,斑点鱼妈妈身上有没有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由点点组成的图案?
幼:我看到了三角形。
幼:我看到了大圆和小花。
幼:我还看到了一根香蕉。
师:原来我们刚才看到的圆、三角形、小花,都是鱼妈妈身上的图案。
2.播放幻灯片,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点彩鱼,进一步感知点的色彩美和图案美。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点点在美丽的鱼身上还变出了什么?(边播放幻灯片边和幼儿一起欣赏。)
幼:变成了一串气球。
幼:变成了弯弯的线。
师(小结):小点点们可真神奇啊,能变成鱼身上的各色各样的美丽花纹。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组成各种图案。
师:如果请你用点点来变一变,会变出什么呢?
幼:我想用小点点变出小海星。
幼:我想用小点点变一颗大大的爱心。
幼:我会变出草莓。
幼:我想变出一朵花。
(请幼儿徒手跟随教师变一变。)
师(小结):你们有的用点点变出了小海星,有的用点点变出了爱心,有的用点点变出了草莓,还有的用点点变出了美丽的花,点点们可喜欢和小朋友玩这个“变变变”的游戏了。
(析:这是该活动的难点。教师在引导幼儿边欣赏边交流的同时,要强化幼儿对图案造型的感受,否则幼儿有可能因过于关注色彩变化,而忘记用不同大小的点去表现各种造型,从而影响幼儿对点彩风格的体验和表达。)
三、尝试创作点彩画
1.引出鱼宝宝,交代任务。
师:今天鱼妈妈还带着它的宝宝一起来到我们班。她想请你们也用大大小小的五颜六色的点给鱼宝宝变出各种美丽的花纹。你想帮鱼宝宝用点点变出什么好看的花纹呢?
幼:我想变出太阳/我想变出三角形/我想变出蝴蝶。
2.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棉签、颜料、记号笔、油画棒、黄瓜、胡萝卜、彩色圆点、糨糊等材料。你们可以尝试一下,看看怎么用它们变出点点和美丽的花纹来。
3.在《水族馆》的音乐声中,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
四、展示和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评价作品。
师:你最喜欢哪条鱼宝宝?为什么?×××用点点组成了什么图案?用了什么颜色?
2.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鱼宝宝哪里最漂亮,和别人的鱼宝宝相比在图案和色彩方面有什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