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散文

请欣赏自然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自然的散文1:有一种美丽叫自然

文/性淡如菊

有一种美丽叫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化妆的最高境界是素颜,美丽的最高境界是天然。

何为自然,三国魏王弼《老子注·五章》:“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自然又曰自尔,亦曰法尔,任运天然。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自然就是天然,非人为的。是因果有定,得失随缘。

自然就象一块晶莹剔透的玉,天然雕琢,质朴高雅;自然就象刚出清水的芙蓉花,高洁明媚,毫无修饰,给人清新脱俗、赏心悦目的感觉。自然是一米阳光,可以给人无限温暖;自然是一阵清风,可以给人无限清凉;自然是一缕月色,可以给人无限的冷艳。自然是蓝天高远缘无雨,白云出岫本无心。自然是青山绿水平常事,落花飞蝶随时见。自然是清纯可爱的小姑娘在田野里奔跑,率真质朴的小伙子在小河里沐浴。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可爱,是人的本性。生下来时,人人都是可爱的。那粉嘟嘟的脸,胖呼呼的手,短而粗的腿,人见人爱。儿童的心是纯真的,善良的,想哭就苦,想笑就笑,率真,率性。童言无忌,总说真话,那是真的不染尘埃,天真无暇。现实中皇帝的新装,只有儿童的心才发现得了。人生本来就很简单,本来就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洒脱地来,洒脱地走,原是生活的本真,没必要为名利财富呕心沥血,没必要被名缰利锁套一辈子。

自然,生命是为本真的纯粹;自然,是一颗赤子之心历经尘世纷扰却依然能出淤泥而不染。每一个人生来就是自然的,大自然就是自然的本色。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喜欢到一些没有人开发或者人为雕琢过的景点去欣赏纯大自然的风光。只有自然的东西,我觉得它才是最美的,最贴近生活的,最让人感动的。兴起而去,兴尽则返,不需要任何事物的约束。天空高远,草原辽阔,田野空旷,大海浩瀚,高山峻峭,雪峰神圣。草儿碧绿,花儿娇艳,古树苍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一切都如此美好动人。溪水潺潺,曲折自然;野花野草,没有人采;村姑山妹,纯朴美丽……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界总是以万千的姿态呈现给我们,让我们体会无尽的真美;而现实中,带给我们惊艳和感动的总是那些不加装饰,不假雕琢,流露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的事物。

顺其自然,不要强求,有些时候,顺其自然便是一种人生的洒脱。无论貌美还是丑陋,只要他保持本色,返璞归真。保持自己那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就是真我。

王维的诗是自然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没有华丽的修辞,没有刻意地雕琢。

怀素的字是自然的。笔法随性,如白云出岫,自在,洒脱;如清风拂水,灵动,飘逸。

渊明的品格是自然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田园,超然物外,洒脱随性。

诗仙的飘逸是自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飘逸,豪迈,洒脱,那份醉意带着太白最本真的锐气,最自然的美丽。

辽阔的草原是自然的。一望无际的草海,自由自在的云朵,自生自灭的野花,悠然闲适的羊群······美得纯粹而生动,没有一丝人工的痕迹,原始天然、宁静祥和、清新安逸。

浩瀚的沙漠是自然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的沙海,无边的寂静,没有人烟的污染,没有世俗的尘埃,一切都那么静,那么天然。静得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天然的只有上帝的足迹。

野外绽放的野花是自然的。人迹罕至的深谷,无人攀登的悬崖是自然的。几丛小野花静静地开放,不在意有没有人观赏,不在意尘世喧嚣的浮华。只把阳光融进心灵,只把风雨融进生命里,在寂然里绽放最美的刹那······

自然的散文2:夏日丝瓜

文/伍中正

久居乡村,自然对村庄的一些瓜菜有所牵挂,有所念想。丝瓜也不例外。

丝瓜是村庄普通的一种瓜菜,它用藤、叶、丝瓜告诉我它的形状、气味和用途。丝瓜也是我熟悉的一个名词。这个名词,我用心打量,并用心爱着,在夏天,在其他的日子。

在我的家乡,丝瓜是家家户户必栽的藤菜,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懒婆娘不用兴菜园,一株丝瓜吃半年。这句谚语足见丝瓜结瓜多,结瓜期长。仔细算,从春天丝瓜秧苗探出头来,再到夏天打蕊开花结瓜,一直结瓜到秋天,一株丝瓜穿越了三个季节。因此,那些不愿在菜园子伺弄蔬菜的女人,只要栽上一株丝瓜,就能解决夏、秋吃菜的问题。我所在的屋场上,还真有这样的女人,平时,她们不愿在菜园子种下伏菜秋菜,倒是种上一株两株丝瓜,那些拼命结着的丝瓜,让懒女人又有了更懒的由头。

在我的眼中,往往一根木桩,一段草绳,就把丝瓜的脖颈引向了夏天。我发现,丝瓜藤生长的方向就是夏天的方向。我还发现,丝瓜藤的依附性很强。丝瓜藤最喜欢沿藤架、树木跑,它的触须只要粘着啥东西,就迅速地占领。如果没有东西依附,丝瓜藤就满地跑。那些藤上长出的丝瓜遇到蚂蚁或者青虫叮咬,便长不成气候,烂掉了。

一路行走在藤架上、树木上丝瓜藤当阳、透风,结瓜也多。那几年,我家的丝瓜藤爬到屋头一棵高大榆树上,满树的丝瓜藤散开,藤上的丝瓜结了一根又一根。如果不走近榆树,倒认不出榆树了。那些丝瓜吃不完,也没全部摘下来,到晚秋,不知不觉,树上的老丝瓜臃肿沧桑,明显地多了起来。

有时候,丝瓜藤爬上树,长出的丝瓜不好收摘。过去,我常常用一把锋利的划镰绑扎在一根长长的竹篙上。握着竹篙,找准丝瓜的瓜蒂,然后轻轻一划,丝瓜就割掉了。那些割下的丝瓜弄不好摔在地上,摔断身子,露出里面白白的瓜肉。摔伤身子的,还从里面流出丝瓜的汁液来。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丝瓜的眼泪?

我打小时候就喜欢看丝瓜藤开花结瓜。印象中,丝瓜花呈黄色,花朵算比较大的。我经常拿黄瓜的花跟它比。它们的花色非常相近,只是,黄瓜的花朵明显的没有丝瓜的花朵大。在丝瓜藤上,我还发现一个事实,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瓜。有些丝瓜花是空花,不结瓜。空花开过几天,就蔫了落了。暗暗地,我替那些就那么走了一遭的空花惋惜。除了看花之外,我还经常走到丝瓜花下,特意去闻闻丝瓜花的味道。闻过很多次,闻过很多丝瓜花,倒是没有闻出特别的香味来。

我的家园里,经常就能看到丝瓜生长的场景,安静地生长,安静地度着夏天。常常是水嫩翠绿的藤叶,对夏天充满好奇。它修长、曼妙的身子,随一条草绳缠绵而去。我常看见,夏天在丝瓜上走动的身影。

暴雨是夏天的常客。一场暴雨来,整个丝瓜藤上就是一个水世界。水在花上流,水在藤上流,水在瓜上流。夏天的光阴也随之一寸寸流去。我常听见,夏天在丝瓜上说话的形态。

丝瓜藤朝前张望,又不时回首。转眼,从最初出发的藤老了,一些丝瓜就老了。再转眼,一些丝瓜就进入了秋天。

我就是那个牵挂丝瓜的人,在秋天的家园,看那些丝瓜无语走远,走远。

自然的散文3:夏日已过,秋日已来

文/Dake

睡到自然醒,突然变得奢侈起来。熬夜写文章,也被生物钟控制的找不到曾经的感觉。静静的环境却被窗外的犬吠,蝉鸣,打铁的声音搅拌的有旋律。

我家离铁路很近,常常能听见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并不觉得它是吵闹的声音,或许我已经习惯。

夏日已经过去,秋天刚刚来临,潮湿炎热的风也变得干燥有些凉意,树上的蝉还在努力的叫着,它们清楚的知道,过段时间它们不会出现在这个秋天,我们只好再等下一个夏日。

秋天是一个伤感的节气,刚刚进入秋天的一场雨,让我想到去年的深秋,晚饭过后,我踏着落叶和雨水行走在去教室的路上,那时我在创作《生命之蛋》这幅画,如今已被他人买走,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卖过最正式的一幅画,但这只是曾经,如今我在绘画上还是一个失败者。

由于工作的原因,绘画创作变得很少,却从未停止过思考,这一点我想比画面更重要。

每天都要翻几页书,记不住所看的内容,也要过一下眼瘾,希望那种一时的快感也是有用的。

走在马路上,我望着每一个陌生人,在想他们与我之间的关系,也在想我为何会以人类的形式出生在这个地方?

据说地球上的所有事物都拥有着磁场,包括你和我在内,难道这颗星球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磁场在作怪吗?因为磁场我出现在这里,和大量的陌生人擦肩而过?不知道造物主建造这个世界的程序与标准,但我知道既然存在就有属于他的价值,有时总会想到“生老病死”里的“老,病,死”,我已经在进行“生”的过程,“生”便不再多想,而 “老”了之后,怕想的太美好,现实给予我一个残酷,对于“病”呢,我是不希望出现的,那“死”呢,多希望是没有痛苦的轻轻而去,但有太多人说,没有痛苦的死亡是生前修炼的好,谁知道这真真假假。

生命与爱情这是两件伟大的事情,我很少谈及男女之间的爱情。

属于我和她的爱情故事,想一想真的可以写成一本精彩的小说,但我不愿意多谈我和她的故事,这是属于我们两个人的。

其实每一对男女的爱情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哪怕结局是不欢而散,但是人生也拥有了这美丽的一笔,无论你找的是一个混蛋男人,还是一个你驾驭不了的风骚女子,既然在一起,就要共同的营造属于两个人的二人世界,哪怕分手也要分出两个人共有的个性。

男女之间的爱情,每一对都不一样,但每一对都是最美丽的,哪怕看似凄凉,那也是凄凉的美,只属于你和他两个人。

好好珍惜这个叫“人生”的生活。

自然的散文4:护绿

文/孟志薇

社会是肉体的世界,自然是灵魂的世界。大自然是一朵易变的云,永远是一样的,然而又从来不是一样。它将同一个思想铸成无数的形式,正如一个诗人将一个寓意写成二十个寓言。大自然赋予的知识多么甜蜜,而我们却常以理智干扰,把美好的形象歪曲——我们常在剖析中将其扼死。

树木是大地写在天空中的诗,土壤使树木束缚于土地,作为培植的酬报,孕育出无垠的绿洲,成为土地上的美景,给大地带来生机。然而这美丽是暂时的,原本美丽的绿洲已变成漆黑的废墟;鲜红的花朵,嫩绿的小草,妩媚的叶子一瞬间全变成焦黑的碎片。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人类的粗心大意,没有强烈的防火意识,到森林里游玩时把火种带入山林,造成了多姿的树木遭受熊熊烈火的焚烧。

大自然的新绿是黄金,而这天然姿色最薄命;大自然的嫩叶是朵花,这好景可只是一刹那,随时可能烟消云散。自然从来不开玩笑,她总是严肃的、认真的,她总是正确的;而缺点和错误总是属于人类,不知你是否想到有时自己做了一件对于你看来是一件很小的事,却使世间的万物受到很大的伤害,你可曾为你的行为感到一点点的内疚,有时我们能做到的事为什么不尽力做好呢?人是一种活动的植物,他们像树一样,从空气中得到大部分的营养。假如你就是这棵树,当你无辜的被焚烧的时候,你有何感想。所有大地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作为人类,我们应该保护万物,让一点点的小绿发展成为许许多多的大绿,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无论以前怎样,现在怎样,过去又该怎样,我们都应珍惜每一次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不再让植被受伤,将小绿变为大绿,一起保护这纯朴的绿、希望的绿、生机的绿。

自然的散文5:滩声悠悠韵千年

文/尹文策

自然世界奇丽风光依赖的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景色优美的泉湖镇建伟村萝卜滩就得益于美丽的清花河。发源于衡祁交界处炎山的清花河潺潺流径丘陵地貌的山山坳坳,进入双江口后,在这小盆地上咆哮奔驰,冲积而成就了萝卜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萝卜滩两千多年前水草丰茂,牧童笛声韵江水,风吹草低见牛羊。河旁杨柳袅袅,水鸟成群,微风起,水波粼粼光闪闪,杨柳依依漫歌舞;笛声至,鸟群寻欢翱河面,呼朋引伴声悠扬,好一派田园风光,好一陇宜居耕的田野沃土,“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洞天福地的萝卜滩,歌舞升平的美境,终究被奴隶主玷污,他们将敢于反抗的奴隶从千里之外充军至萝卜滩,以酷刑损其斗志,以侮辱损其精神,以饥饿劳其筋骨,以残杀夺其生命。萝卜滩头哀鸿遍野,湿地沃土血渗变红,牧童笛声寻不见,狼嚎虎嗥惊滩头,这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萝卜滩的悲惨遭遇。

可歌可泣的奴隶们是勇敢勤劳的,也是聪明睿智的,一代又一代在腥风血雨中生活的奴隶创造了清花河文化,他们在滩的四周开挖土窑,烧制瓷器,精致而优美,锃亮而光华,“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萝卜滩见证了千百年来的风云变幻,见证了奴隶们创造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证人。

人类历史就是这样,善人创造历史,恶人毁灭文明。“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奴隶主所到之处,万物凋谢,民不聊生,萝卜滩头地一片荒凉,春种一粒粟,秋收百颗籽,满陇是良田,农夫也饿死。萝卜滩也同全国各地一样,经历历史变革的阵痛。但萝卜滩似乎比别处幸运。一日,一只小舢板载着一人逆河而上,他来到萝卜滩,撒下一片种子,不久滩头就长出绿油油的萝卜叶,泥土里结出一个一个硕肥的萝卜,这萝卜便成了滩头人们充饥的食物。人们还在萝卜地里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萝卜,它长于土面的部分挺拔,长于土内的萝卜硕大而红润,俨然一尊神似的,远远地就可以让人们发现。人们这才明白,那撒播种子的就是神仙,于是便尊这个萝卜为萝卜神,每年都为这个萝卜系上红布条,用木板做成小舢板,放于清花河,让萝卜神形归原处。

人们为了纪念萝卜神,便将这滩头取名了萝卜滩。

清花河出萝卜滩后,地势平坦,河面变宽,白帆穿梭,通江达海,百舸争流,水运繁忙,下游的宋桥、新桥等商埠应运而生,船至萝卜滩御货换舢板,一般型号船只终止于萝卜滩,滩头的茶楼洒肆,日夜繁荣,上货卸货,人声鼎沸,货棚货场星落其布,白天劳工号子,船工号子似交响乐曲,此起彼伏,豪气冲天;晚上舟中渔火,滩上灯火连成一片,似繁星闪闪,点缀滩头夜景。在那唯有水路运输的时代,萝卜滩无疑是黄金之滩,多元文化之滩,南来北往之滩,“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爱两三人”,萝卜滩就是一幅美丽的江村生活图画。人们纷纷从这里走向世界,外人也纷纷慕名来此处定居,人口的交流提高人的素质,人的迁徒带来外部世界的先进文化和农耕。优越的条件辐射滩头四周,先进的农耕富饶四周的人们,清花河沿岸气候常热,田禾丰足,水旺商业,风俗富饶。

明朝中叶,官马大道的兴建,陆路交通的兴起,渐渐把水路交通逼出历史舞台,历年船队乱扔垃圾,河道难于疏浚,水运自身也渐渐淡出历史舞台,萝卜滩的镀金外衣被萧条的风雨渐渐剥落。

昔日的繁华被冷露所替代,昔日的笙筲歌舞被刺耳的秋虫声所淹没。“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萝卜滩“无可奈何花落去”,在一片凄凉寂煞中冷落下去,终于难逃兴衰交替的规律。兴旺水运交通成就萝卜滩,水道堵塞的没落运输衰败了萝卜滩。

兴衰萝卜滩并未淡出人们的心境,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人们常吟着白居易的诗句,希望滩头再现昔日风光,希望清水河道再度白帆遮天蔽日,往来船只渔歌互答。然而,这希望因火车长鸣、汽车奔驰的交通工具优胜水路运输工具而破灭,人们一腔热情空怀志。而萝卜滩萝卜神永远眷恋着萝卜滩。解放前,滩头水浸水漫,交通极为不便,人们出行受阻,经济发展也遭遇瓶颈,当时一周姓富裕人家善心大发,从大老远地方运来麻色条石,在滩上修建一条长长的石桥,方便人行。意想不到的是,这户周姓人家竟中年得子,人们纷纷赞为萝卜神送子,并为乡邻所乐颂。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萝卜滩旧地开新花,老树发新芽,建伟村支两委修筑跨越河滩石拱桥,修筑了穿越萝卜滩的公路,各种车辆穿梭行走,又使滩头显现当年万马奔驰的气象,河边耸立着别墅,气势宏伟,花红树绿,散发着新农村的芳香。

春风吹又生,萝卜滩的美好时代也定将重新显现。

自然的散文6:自然灾难预测机

文/程相涵

最近我们学了《地震中的撑起》一课,课文主要讲了土耳其的一位母亲在地震中用自己的双臂为女儿撑起了一片空间,苦撑了两天后她的女儿还是离开了人世的故事。一幅幅催人泪下的画面,一次次生死离别的痛苦在我的脑海里闪过,我想,能不能发明一种预测自然灾难的机器呢?

我的思绪飞向了2025年,那时的我,已是一名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发明了许多机器,我最得意的发明就是神奇的“自然灾难预测机”。

它是一大一小两个盒子,里面有两个微型机器人在工作,监测功能非常强大。表面有六个警示灯,分别是地震预警灯、海啸预警灯、火山喷发预警灯、暴风预警灯、酸雨预警灯、陨石撞击预警灯。这些灯平时是绿色的,如果有哪个地方将要发生灾难,灯就会提前十天变红,并发出“嘟嘟”的声音。管理人员按一下那发红的灯,就会看到一个3D大屏幕,屏幕上是一幅世界地图,哪里将要发生灾难,那里就会变红,灾难中心地带就会变成紫色,工作人员可立即通知人们尽快撤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有了我的“自然灾难预测机”,人类在面对自然灾难时就会做到科学应对,减少伤害。愿我们的社会,永远充满和平,安定和幸福。

自然的散文7:真灵

带孩子旅游,到了庙里,自然要烧炷香。

孩子也装模作样拿着香,下跪,磕头,许愿。那认真的模样煞是好笑,在庙里管事的一个老和尚也微笑看着。愿许完了,孩子拍拍手出来,呆呆看着我。

我问:“啥事?”

孩子摇摇头。

我拉着他走,他对我说:“爸爸,你等一下。”我不知道孩子要干什么。于是我在台阶上坐下来,取出矿泉水喝了起来。我问孩子口渴不渴。孩子点点头。我把水递给他,他又摇摇头。

这下我不明白了。再次问他为什么不要水。孩子轻轻地说:“爸爸,我问个问题,冰激凌什么时候才能送来?”

我摸不着头脑,我说冰激凌不能多吃,我也没有答应你买冰激凌。

孩子苦着脸不说话。我拉着孩子往景区外走,到了广场上,太阳很热。我看着孩子满脸是汗的样子,想了想,还是花了十元钱给他买了一块冰激凌。我对他说:“今天只能吃一块,不能再要了。”

孩子喜笑颜开不停地点头,而且高兴地说:“哎呀,这里的菩萨真是灵啊!”

我不知孩子何出此言,孩子说:“爸爸,我刚才在庙里向菩萨许了一个愿,就是想吃一根冰激凌。你看,才一会儿,我就吃上了。”

自然的散文8:华山与武林人

文/芳草怡人

提起华山,自然让人联想起金庸小说里的华山论剑,那种剑拔弩张的气势,那种登高望远的情怀,那种英雄豪杰的大无畏气概,便耀然眼前!

怀着对华山的无限向往与深深崇拜,我来到了华山之巅。

坐在索道上,华山雄浑粗犷、险峻陡峭的画面尽收眼底。四周群山环抱,天空万里无云,笔直的山峰直插天际。山上没有尘土,也没有绿荫,仅在石缝处稀疏的点缀零零星星的小草,一座座直戳戳、光秃秃、白花花、赤裸裸的山峰伫立面前。山似刀劈,壁如剑削,巍然伫立,刚直不阿。

此情此景,不禁惊叹金庸,把华山和武林高手融合一体,是何等的高明!那山的性格,山的体魄,山的情怀,不正是武林人的性格,武林人的气魄,武林人的情怀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都引人入胜,但它们显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个性,只有华山的险峻与爽直,才是对武林人最好的诠释。站在华山之顶,“当今世界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与博大胸怀便了然于心,这正是武林人所想要的情怀!

来到华山论剑处,仿佛看见当年武林人在此翻云覆雨,奋力搏杀;听着山底松涛怒吼,仿佛听见武林人气壮山河的呐喊声;攀爬悬崖峭壁,仿佛看见武林人飞檐走壁的敏捷身姿;遥望碧云蓝天,又仿佛感受到了武林人的壮志凌云与男儿情怀。华山因了武林人而倍显雄浑与亲切,武林人因了华山而彰显高大与伟岸。

“环境造就人”!不错的,自古华山一条道,一条道走到黑,是对武林人一生的最好表白。武林人,凭着对中华武术的执着追求,身处大山,与世隔绝,辛苦磨砺,吞噬独孤,云游四海,寻觅高手,以求达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最高境界。华山没有遮掩,就像武林人一样的坦荡与耿直;华山没有纷扰,就像武林人一样的执着与坚韧。华山有的,只有刚直不阿与坚韧不拔,只有默默无闻与雄浑博大。武林人在这里修炼,在这里成长。磨练着自己的意志,打磨着自己的性格,修炼着武林人的品德,练就一身高超的武艺与一付铮铮铁骨。经年累月,一个江湖硬汉,一个武林高手就会展现于众人眼前。

岁月如梭,大浪淘沙,多少英雄人物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英雄气概,像华山一样,伴日月长存,与山河同在!

自然的散文9:让美好的自然留驻长久的文学意义

文/王剑冰

在我们庸常的认知里,自然当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原始状况下的生态。然而实际上我们遇到的自然,是经过人类改变了的自然,比如绿化荒山,开挖河流,修建庙宇等。

按说,自然与文学是两个范畴,但是自然往往催生文学。文学不像自然,属于一种客观存在,文学是一种感情借助文字激发的主观实践。自然所释放出的美感与伟力,往往成为文学的主要体现形式。一个喜欢文字享用文字的人,面对各种各样神奇而神迷的自然美,不可能只陷于惊叹而不使这种惊叹进入文字。这样,自然与文学就亲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人们对自然的热爱,最初的表达或就是歌舞,而那些歌语应该属于文学的范畴。有了文字,记载下来便是文学。文学与自然的关系同生活一样紧密。历史上留下的名篇《岳阳楼记》《石钟山记》《游保禅山记》《永州八记》等,多与自然有关。他们把自然同人生结合在一起,生发自己的性情与感悟。

我们知道,北魏后期的郦道元所作《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山川自然的着作,其含量和影响已远远超出原本的《水经》,我们不仅可借研究当时的自然和经济状况,更是将其看成一部优美生动的文学范本。“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样的语言随处可见。

到了明末,又有一个人在高山大野间穿梭不停,他的行为没有功利性,甚至没有什么目的。对了,这个人就是与自然超前深入接触的徐霞客,人们称他为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我曾经很艰难地爬上了江西的武功山,应该说这么多年过去,上山的路发生了很大变化,起码修整得很好了。到了山上我知道,当年徐霞客是在春节期间登上了武功山,那个时候,已经有爆竹了,爆竹声声还是没有阻挡住徐霞客的意志,想起来不由由心底发出敬佩。那么,我们又想了,如果只是探行而没有笔记,徐霞客就只是停留在了探险和旅行的层面上,然而徐霞客却带有了更为具体的自觉性,这个自觉性即是将那些脚步留驻长久的文学意义,历四十年,写下二百六十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尽管多有遗失,唯余六十余万字,我们仍称其为“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着,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我们看《游天台山日记》中记载的旅行,画面感极强:“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脚,逼身而过,神魄为动……”其游记中如何行,如何宿,如何观,都很细致,而这种细致不是流水账的细致,而是文学的细致。表明徐霞客始终有一种文学的任性。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同样如此,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将他在东方的所见所闻记录在案,比如他写当时中国各地发现了一种黑石。这种黑石像木炭一样容易燃烧,火焰比木材还要好,甚至可以整夜不灭。一经燃烧,就会发出很大的热量。他写国内并不缺少树木,不过因为居民众多,灶也特别多,加上人们沐浴又勤,所以木材的供给会感觉不足,但是这种石头却可以大量地获取,而且十分廉价。这就是对于当时中国实用煤的记载。还比如他对麦菲里王国在山谷中寻找金刚石的描写,都十分细腻生动。马可?波罗文字中的极富文学色彩的表达,使他成为无数踏堪中国的知名者。

如果我们后来看不到《徐霞客游记》《马可?波罗游记》,我们或许不知道他们究竟去了什么地方,与多少自然地理有过亲密接触,也无从知道当时自然的模样。一个人拥有了文学的能力,他所进行的事情会很好地展现出来。

当然,这且不是“主流”文学家所为,我所说的主流文学家应该是属于李白、王维、苏轼、欧阳修、柳宗元之类,他们更为自觉地亲密自然,将文学与自己的生活氛围紧密结合,心态坦然于自然景观,使文学与景象互映互彩,并放大思想的光芒。

当今,现代社会与田园生活的矛盾日益凸显,人们已经将回归自然作为了一种精神与生活的追求,你发现没有,当我们有时离自然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顺着一部文学书籍回归自然的故乡,哪怕那个故乡并非我们真正的故土,比如《瓦尔登湖》,我们会沉淫其中,或会忘掉文学的表层,直接进入自然的深处。会思想的梭罗,在一百年前就为我们订做了一份文学的营养大餐。

由此可见,自然与文学,实在是一个好话题,文学是离不开生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离不开自然境物,文学同样离不开自然境物。值得强调的问题是,我们以文字的方式展示或描写自然,应该切记“文学”二字,否则便失离了我们的主题。我觉得,我所强调的,是现在越来越多地以游记形式出现的文本。对于自然间的游走,现在是越来越方便了,也就不免有一些文字出来,但是这些文字不一定是文学,文字的表现形式和结构方式或使其成为艰涩枯燥的流水账,或成为情浓意切的灵魂之舞。将景与人相衬,将自然与社会相映,融入境遇与人生的哲性思考的文字,才可称为文学的宾客。自觉地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展示生命体验和精神追索的文字,是成熟的理性的文字。

自然是不断变化的,我去周庄时,周庄早已经不是沈万三时期的周庄,它的沈厅曾经作为了一个手工业作坊,而张厅也成为一个众多住户的大杂院。它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改变才为今天的模样。我所描述的,是以文学的目光和感情同一个古老周庄的对接,实际上那个真实若隐若晦,感觉也若即若离。所以我认为,本真的自然是稀少的,我们眼中的自然只是当下的一种现状。以文学之心还原其本原,以文学之笔保留其现状已很不易。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有文学的一份责任,尤其是现代发展进程中,由于不负责任的开采、拆迁等行为,使得我们生存的自然与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文学更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表现审美。我曾经去过黄河柳园口,那是一个秋天,远远看去,黄水齐天而来,像漂涌着千万个坟头,那种壮观,让你想到,在这样的水中,多少人物、多少世纪都被埋没其中。然而又过去二十年,我再去看的时候,柳园口已经水流细细,没有了大波大涌。不禁让人感怀。我在今年六月去了一次淮河险工之地三河尖,三河尖是三条水系相交的地方,地势独特。人们依水而居,既能借助水又能利用田,风景很美,周围有很集中的集镇,供销社什么的都有。但是怎么就变得成了河水泛滥之地了呢?这次去,那些街市都消失了,高树间是破败的砖石。渺渺天地间,只有一群群的坟头,孤立在那里,倒像是静止的水浪。曾经热闹的生活景象,只留在想象中了。是什么使得原来的生态改变了模样?历史并没有走多远。所以我想,我们文学的积极意义,还应该展现其维护、引导、矫正的立场,以使我们现在的自然有一个人类理想的本原面貌。

自然的散文10:从自然中学哲理

文/周倩

走进自然,享有无限风光;亲近自然,领悟生命真谛;师法自然;感悟人生道理。

草的哲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草的坚强。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只有那青翠可人的绿外套;没有百合的亭亭玉立,没有玫瑰的阿娜多娇,只有默默的无人知晓。这是草告诉我要在平凡中做人,在坚强中长大。“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草告诉我要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毅力。

叶的哲理

叶,朴实自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叶的无私奉献精神。“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这是叶的坚持,虽然干了,依旧红艳。同时,也是叶教会我坚强、执着。更重要的是,它也教会我在平凡中生活,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一片叶就是一个整体,叶虽落了,但是它已经把所有的一切给了别人。同时,叶子飘落离开大树,也是向人一样离开母体。一样的叶子终究要离开大树,一样的人也要适应社会。

竹的哲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是竹子告诉我的执着,坚韧不拔。他让我懂得只要执着不变,下一站就是我要的天堂。同时,竹更显得清雅。陶渊明“识迷途其为远,觉今是而昨非,”竹傲然挺拔,他告诉我做人是要堂堂正正,挺直腰杆。竹一节一节地生长,又教会我人生的进步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师法自然,从自然中感悟真谛,从自然中学习人生道理。

自然的散文11:且听风吟

文/潘玉毅

自然万物,造化万千,有时亦如人一般。人能读书识字,舞文弄墨,自然万物同样也可以,只不过以不同的形态呈现而已。万物之中,风就是一个很好的歌者和诗人。不论是和风拂面,还是狂风大作,皆充满了诗意。当然,这一切全看风的心情,心情好时,它一天能作成千上万首诗;心情不好时,你盼着望着,它就是一字不吐,让你干着急。

这个世界,人也许势利,但风不会。贫贱与富贵对于风来说并无差别,它不会因为你钱多就给你多作几首诗,也不会因为你潦倒就给你少吟一段词。

正是风这种无所羁绊的性格,让它写诗的时候可以兼有多种风格,婉约处,如杨柳岸,晓风残月;豪迈处,似大江边,惊涛拍岸。与此对应的,人们领略到的情绪也是不同的。春日里,东风一曲,大地回暖,草木复苏,此时的诗是温暖的;夏日里,艳阳高照,风吹过,让人昏昏欲睡,此时的诗是炙热的;秋日里,凉风爽飒,落木萧疏,此时的诗有着萧然意境;待冬天北风一起,山野回声呼号而过,此时的诗是肃穆的。而人们的心情则随着风吟声不停变换——“美人虹影,下缀虬幡;少女风吟,遥喧凤铎。”

风的才情,着实打动了太多的人、事、景、物。听风低吟的时候,桃花开了,鳜鱼肥了,杨柳绿了,荷塘的水也满了;听风低吟的时候,秋叶红了,黄花落了,月影稀了,连远山的妆容也变了模样。听风低吟,人们身上的烟火气也会少上一些。

《晋书·张翰传》里有一段文字颇得意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得了秋风写的一首诗,想起了家乡的鲈鱼莼羹,连官都不要做了,这张翰不愧“真名士”之名。

诗词的佳处,还在于有人唱和。知风者,雨是也。上一刻风才做的诗,下一刻,雨便将它唱了出来。从“柳絮池塘淡淡风”到“梧桐叶上潇潇雨”,从“斜风细雨不须归”到“秋风秋雨愁杀人”,风雨的交织,宛如知己的契阔。

听着雨深情款款地吟诵风作的诗,晨间的露珠情不自禁地自草叶间滑落下来,池塘里的鲢鱼、草鱼纷纷跃出水面一睹风采,就连慵懒傲娇的狸花猫,也自阁楼跑到堂前听雨打窗帷风打纱。

而我们,什么都不必做,只需静静地坐在老树下、书斋里、山顶上,听风的吟啸,如一声声耳语和嘱托,心情便得十分自在。当风落在人身上时,闭着眼睛也能感觉得到。

夜深花睡,留一目望月,留一耳听风,不啻美妙!

自然的散文12:九月,秋思

文/陌上花开

午后,在一场浅梦里自然醒来,三、四点钟的光景。

不急着起身,任由隔帘的光线轻轻浅浅的射进来,那位置刚好抵达我的胸口。暖暖的,心底里倏地一下就涌出一些柔软来。

继续微闭了眼睛,重温刚才的梦境,只记得一个遥远的背影,还有一个熟悉的微笑。头有些痛,我在努力的打捞记忆。时间真的是太无情,细数时光,不过是刚刚两年的光景,就已经模糊成背影,也只能借助梦来生成。轻轻地就有湿湿的液体涌出眼角,刚好我听到了窗外风过的声音,哗啦啦的风舞动叶子的声音,随即就有缕缕花香飘进屋来,与风一起。

拉开帘,透过薄薄的纱窗,便撞见满眼的花开,绽放在大片大片的鹅掌型的绿叶间,柔柔淡淡的黄,不张扬,也不妩媚。那是丝瓜的花,一种秋凉后徐徐开放的花蕾,生在墙头上,长在角落里,风来,暗香流动,风过,满地芬芳。

这是父亲的院子,四合院式的老房子,院中两棵石榴树,很强势的遮了半个院落。好在靠近南墙的地方有一小块空地,是母亲生前的自留地,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小小的空间也是别有一番韵致的。丝瓜是不会侵占土地的,它把自己的一袭风景挂在红色的砖墙上。越是秋凉的时候,丝瓜越是生命旺盛的时候。白天,光线强的时候,满墙的绿色摇曳,像极了一潭瀑布,随风起舞;下午光线渐弱,藏在绿叶间的那些花苞便次第开放了,绿叶黄花,是一种极美的视觉盛宴。

也总在这样的时光里,母亲喜欢坐在院子里,看满墙的花开,脸上便会荡漾出幸福的涟漪。母亲因为身体的原因,很少出门,所以院子里的风景,尤其浅秋时分墙头这流动的一帘绿色,便成为母亲眼里最美的风景画。她总是很满足的微笑着,也许那就是她的梦,生在绿叶上,长在花蕊里,安然亦恬淡。

风撩起帘裾,眨眼的瞬间,一朵花悄悄地落了,无声无息。

梦醒了,母亲的背影渐趋渐远,而母亲的笑,那么熟悉,一如昨天,与满院的花香依然氤氲在秋风里。

九月,是母亲离开我的月份,我的秋天因了母爱的徒然坍塌一度极尽萧条,太多的失落,太多的伤感洗劫了我的天空。我完美的人生出现了最大的缺口,而且这种缺失是用任何情感都无法再继续缝补的。我像一只迷路的羔羊,徘徊着,迷茫着,走丢了前进的方向,如若不能亲身经历,就不会懂得那种无以言表的痛的滋味。

亲情是与生俱来的,从我们呱呱落地脱离母体的那一刻起,我们便享有,不用刻意去追寻,去维系;母爱更是伟大无私的,母亲赋予我们生命,教会我们行走,耗尽自己一生的爱为我们照明,取暖。有一种生活叫做习惯,我们习惯了母爱的无私给予,习惯了亲情的一路呵护。也总在这种忘形的恣意中,懒散了自己,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收藏,甚至幼稚的认为世上真有永远一说。

人生就是这样的的苛刻,生命更是如此的脆弱。有时来不及懂得就失去了。母亲倾其一生为我种下繁华三千,却不能陪我一起享受采摘的幸福,只留给我无尽的痛与憾。亲情的逝去,是心灵深处无法愈合的伤口,总会在一些日子里自动裂开,痛有多深也许只有自己知道。

人总是要长大的,也总在经历中成长,更会在失去后懂得。我用三十几年的光阴酿制一份亲情,总以为时光会恩赐于我,认为亲情是无限长的,可以任由我汲取挖掘,却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回馈与报答。殊不知,爱与被爱是双方的,都要付出,仿佛我还来不及学会付出,学会给予,母爱就悄然陨落了,就像这秋风中的丝瓜花,只留汩汩余香在风里,在梦里。

生活就是这般如此吧,它赋予你什么,终究会让你失去什么,没有什么可以永恒,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用心珍惜,珍惜当下,珍惜现在。人生总不能极尽完美,或多或少都会有缺憾,我们可以缅怀过去,却不可以沉沦于过去,一味地把自己埋在忧伤里,让自己永远活在失去里。因为明天还在,阳光还在,花香还在。虽然母爱已逝,但母亲给我留下了明天的阳光,我没有理由不再去珍惜。那就让自己走出来,擦干泪水,抹去悲伤,去迎接崭新的明天。把爱轻轻地种在心底,用心过好每一天,努力握住每一缕属于自己的阳光,尽情享受每一场花开的美丽。虽然不能再打捞起昨天,让母爱继续,至少我没有愧对每一缕阳光的问候与赐予。

两年了,母亲离开我整整两年了,秋风又起,虽然眼角依然有一些晶莹涌动,但我已学会放下,学会忘记,放下那些阴晦的影子,忘记那些忧伤的过往,只把一些花开的美好填充进记忆,努力地让梦也开出花的香来。一如这个有梦的午后,秋风徐来,阳光正好,我嗅到了花香和母爱的味道……

自然的散文13:万物生

文/贝里珍珠

夜空浩淼,将一种自然之“道”,蕴集,彰显。

这是一股无法抵抗的神秘力量,存在于无形,将尘世与苍穹联通。那迅速落往大地的雨露、种子、以及恩慈……迅速地长成人间的模样。

大地还以万物生。

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动物、植物、人类的身躯,都在同一时刻迸发出独有的气韵,将生长裸呈在太阳的中心,即使消隐也无法遮蔽这瞬息的美妙,在生长里消逝,在消逝里生长。

神说:“不要恐惧死亡,死亡既是永生!”

听,用心倾听,万物生长的声音,不正是天与地合奏的交响乐:松涛滚滚、浪花奔涌、蝴蝶振翅、植物拔节、和人类呼吸的声音……

这是生命的礼赞,这也是生命的救赎。

烟雨蒙蒙,姹紫嫣红,万物深处,诠释着生命的力量——永恒!

小既是大。

一粒种子、一泓水源、一簇星火,一声婴啼,都在传递这人间的生命,大自然延伸向远方的生息。

万物生。

自然的散文14:诗意人生

文/赵婧

带着对自然的仰慕,《唐诗三百首》邀我共赏山水之气,携着对灵魂的敬畏,《唐诗三百首》陪我共唱云天之歌,怀着对思念的遐想,《唐诗三百首》伴我共品风月之韵,吟诵着华夏经典,品悟着三百唐诗,我诗意地前行……

轻轻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上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岩石上飘荡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一颗颗细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撞击在石壁上,继而荡起圈圈涟漪,诗意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缓缓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韩昌黎一起放歌云天之上。韩昌黎是尘埃里一朵不败的圣洁之花,他铭记着:“达则兼济天下”,冒死劝谏宪宗不迎佛骨入京,却忘了“独善其身”,最终被贬潮州。这八千里的潮州路,走亡了爱女,走短了春秋,走白了双鬓,却没有走灭他忠贞不渝的赤胆忠心!在潮州,他兴教育,修水利,竟让这潮州的山水尽姓了韩。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悟如此忠诚的云天之歌。

静静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商隐一起长眠风月之中。“直到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是他的痴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他的感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他的祈愿,“春心若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他的不羁。那缕坚贞的信念,那份美好的情愫,在历史的尘埃中弥漫成了永恒的缠绵缱绻。

我读《唐诗三百首》,看人生三千景,悟世间五千情……

自然的散文15:自自然然的一生

文/任惠敏

我写作的时候,很专心,就像眼前只有一条路,这条路将其它的路堵住了,惟它维系着我的脚步。实际上我不写作的时候做任何事情也是这样,比如洗衣服我不能一边洗衣一边做饭。比如看书,我不能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

我从来没有刻意阻止这种习惯,就让它顺其自然了。

露珠儿静静的我专注着看它的笑容,树叶儿微动着,我专注地看它不同的纹络。

在旧居的时候有一次我在桌子上放了一大叠硬纸,我想学着编一个菠萝。

厨房里有一盘下午做好的黄花鱼,那盘鱼被邻居家的大猫吃了,还把盘子舔得干干净净。它是从走廊的窗户跳进来的,我竟没有发觉。又一想,还好,幸亏我没看见,因为我最怕猫,它肉乎乎的总是眯着眼看人,像个流氓。

还有一次我在家接电话,门铃响了好半天我还以为电话里多了一种音乐呢,姐姐进来后说一天到晚就是一根筋。

更超出一切的是我对朋友的专一,凡是交过的朋友,我都希望能够长期地交往下去,对待朋友我像对待亲人一样,时间长了如果没有联系我做什么都没有心思。我喜欢心地善良、厚道、不斤斤计较的人。我对朋友的情义就像一盘盘巨大的磁带,每天在上面缠着我的爱,时时转动。

人生多种多样,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自自然然便是真。

记得小时候我就是这样的性格,语文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理想。当时我特别爱吃冰棍,就写了一篇题为长大以后我要卖冰棍的作文。我把冰棍好吃得程度刻画得入木三分。老师表扬我写得生动,只是这个理想没什么出息。

记得许多年以后我工作了,有了点成绩后我去看望老师,送上了几本我写的书,并轻轻地签上我的小名,老师把我拥在怀里说:好学生。

我十分热爱自己的职业,我从不会与世争、与人争,它是那么自然地来到我身边。当然这是我每天蘸着血液在写作的结果。多少年来我每天与浪漫在一起,与甘苦在一起,与狂风暴雨在一起,我多像一个没有结局的人,然而我爱。

我的家也是这样,家中虽然较干净,但是我习惯把随时用的东西放在随时能见到的地方,这样就凌乱一些,但是我很方便。阳光照在枣红色的家具和地板上,影子全是我:蓬头垢面的我、睡裙拖地的我、懒洋洋卷在床上喝果汁的是我。

另外我还有一个习惯:我睡觉认床。冬天大床上有一床藕荷色的天鹅绒被,夏天床上有一条粉红色毛巾被,我从来不叠它们。它们软软地摊在床上,时时刻刻在为我享用。离开我的床,睡觉是很麻烦的。

我喜欢看白云在天空悠然地飘荡。喜欢看星星自然地灭了亮了。喜欢看你真实的哭了笑了。其实自然有一种大众定律:真实之所在。

我行走在真实的路上,幸福,疼,温暖,苦,我都愿意自自然然对待。

自然的散文16:美

文/曹矞

美啊,美啊,这就是美啊!

这是纯自然的美,大自然缔造的美,让人不得不惊讶叫好,叫人不能不感叹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仿佛是下凡仙女,美的天使,美的化身!单从那优美舞动的舞姿来看,这个美丽的女孩,她是多么活泼可爱,多么健美有力,多么富有个性!

你瞧,她面容何其娇美,身段何其婀娜,姿态何其优雅。

那美丽的身体后倾,脸面后仰,似乎仰视着天空。如此一来,美胸突出,滚圆丰满的乳房高耸,乳头显明。那坚挺的乳房,像是两座双乳山拔地而起。不仅十分性感,非常之美,而且极富于想象力。

那左手高高直直地举起,右手屈肘托着后仰的头,修长的秀发紧贴着后背。那腰身多婀娜,弯曲成倒着的“V”;臀部优美别致,百褶绿裙自然散开。

她的整个造型相当绝美妙极,舞姿异常优美动人,像刚刚表演了一场激情四射的舞蹈之后,戛然而止,突然定格在一刹那间,亮出那个有力有型、干练精彩的收束姿势。

谁能料想如此美妙绝伦的她,竟然是一棵树?!至于树身上些许斑驳的树癍,它丝毫不会影响她浑身上下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

然而,她的确是一棵树,一棵榔树,不同凡响的树。那是一棵匪夷所思的树,一棵让人浮想联翩的树,一棵不禁拍手叫绝的树!

啊,这是自然的美,大自然的杰作,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如果说维纳斯雕像是残缺的美,那么此棵树雕则是健全之美;如果说维纳斯雕像展现了西方女性的靓丽,那么此棵树雕尽显东方女人的神韵。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罗丹的一句名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有一双明亮的慧眼,就能够发现并欣赏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