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信念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信念散文1:信念无敌
文/顾羽昕
“读一本好书,像交一个益友。”我十分喜欢读书,喜欢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最近,我迷恋上了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系列小说,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个黑色的下午》。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突然听见一声惊天动地的声响,地面剧烈地晃动,啊,地震了!这次地震把笑猫一家五口都震散了,笑猫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孩子和虎皮猫。一路上,笑猫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它始终坚信,自己的家人就在不远处。于是,它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全家终于团聚了!
读了这本书,我就想起了自己学游泳的情景。当我第一次看到许多同龄人能在泳池中像鱼儿一样自由地游来游去时,我是多么地羡慕呀!可刚把头闷进水里,没到一秒钟,我就受不了了,在水中无法呼吸,太难受了!此时,我真想逃得远远的。可当我听到池中一阵阵欢声笑语时,心中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鼓舞着我:顾羽昕,千万不要放弃!别人能做到的事,你肯定也能行!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通过我的努力,最终我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在水中快乐地游着。
是呀,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像书中的笑猫一样,心中永存信念。因为,信念是通往成功的大门!
信念散文2:吃是一种教养
文/杨熹文
我对吃有种很顽固的信念,觉得这种人类最本能的行为,也包含着深刻的智慧。
读书的时候,一个炎热无风的夏天,班里几个女生一起买了半个西瓜解暑。坐在寝室里,几个人浑身汗涔涔,拿着勺子互相推让,“你吃吧”“你先吃吧”……于是我们几个女生客气地绕开西瓜中间的部分,贴着西瓜皮挖着发白的果肉,这时一个女生一边从西瓜正中间挖去一大块,一边和我们这些彼此推让的女生说:“你们都傻,其实西瓜中间最甜!”我看着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从此对她再无好感。
后来上班,每天午餐和一些同事坐在一起吃饭,经常交换食物,谁带了新口味的饼干,谁做的炒饭带多了,大家都愿意互相分享。一位护食的男同事每次把自己的饭吃得飞快,然后眼睛紧紧盯着别人的筷子,口水都要掉进我们的饭盒里,还要假惺惺地问上一句:“你这个饭一定特别好吃吧?”每到这时就会有人不情愿地把食物分给他。有一次我早上准备匆忙,只把前一晚剩下的一小点晚饭带做午餐,其中有两块小小的烤土豆,男同事的眼睛掉进我的饭碗里,最后忍不住说:“给我一块行吗?我就是想尝尝味道。”我把土豆全部给了他,整个午后饥肠辘辘,后来听他和别人吹牛,自己每个月都要买一件阿玛尼的衣服,从此再没有交集。
有一次和一群朋友去旅行,同行一个男生的女朋友总是嚷嚷饿,对吃饭比旅行更有兴致,每到一个目的地,先挑自己喜欢的餐馆,把点菜权霸占在自己手里,点超过自己胃口很多倍的饭菜。吃饭期间,不是“这个面做得太咸”,就是“没有家里做的好吃”,胃口不对的东西,向前一推,不再吃一口,像个任性的小朋友。每次离开餐馆,桌子上都剩下一堆食物,动了一筷子的面条,白花花的米饭,几个吃不完的包子,统统留在身后,让人看了忍不住心疼。后来我们结束旅行的那一天,以火锅作为告别餐,席间姑娘把酱料洒得到处都是,霸着一盘鸡翅把细碎的小骨头吐了半张桌子,学生模样的服务生来收拾桌子的时候,姑娘正兴高采烈地忙着和别人讲笑话,她的男朋友也笑得正欢,我拿卫生纸把鸡骨头扫进盘子里递给服务生,心里却泛起一阵恶心。
我是一个特别爱吃的人,很多记忆中的好时光都在餐桌上度过,小时候热爱妈包的韭菜盒子,炖的酸菜粉条,爸做的锅包肉、炸酱面。我一直在意吃的内容,却渐渐发现,吃不仅是一种文化,更可以成为一种修养。餐桌上,吃这种简单的行为,呈现着多种态度,有些人吃相粗野,有些人吃饭优雅,有些人吃独食,有些人喜分享,有些人不顾礼节,有些人处处周全……作家林清玄在描写一篇有关食物的文章中说道:“人总是选着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而我觉得,不仅仅是吃的内容,吃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格,这种人格,就是教养。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恩格尔系数总是很高,爸妈对我的教育大多和食物有关,特别直白。记忆中小时候的某一天,妈还在厨房里做最后一道菜,饿极了的我就拿起饭碗自顾自地吃起来,爸严厉地教训我:“放下碗,***还没上桌呢。”自此和别人吃饭,都要等到饭菜全部上桌,每个人都坐到餐桌边才肯动筷。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我和爸妈去奶奶家,我看着摆在桌子上的糖果和零食,贪婪地不停塞进嘴里,妈凑到我跟前,非常严肃地说:“不要像什么都没吃过一样。”自此知道,不管走到哪里,在谁的面前吃东西,都要吃得适度,吃得体面。中学时朋友来家里做客,妈做好晚餐,席间妈一边告诉朋友“就当这是自己家”,一边在餐桌上对我说:“快给你朋友多夹点吃的。”
这些有关吃的朴实道理,让之后的我不管走多远,都一直记在了心里。出国以后,我在很多小餐馆里打过工,观察过很多人的吃相。有些人吃饭讲求排场,明知道吃不完也要点到满桌,往往临走时桌子上还剩着几盘只动了几筷子的饭菜,宁可浪费也不打包,一点都不觉得心疼;有些人吃饭怕吃亏,每样菜上来之后,必定先夹上一大口,整个就餐期间眼睛都是带光的,生怕自己有什么比别人少吃了一点点;有些人吃饭不顾其他人,霸着菜单只点自己喜欢的食物;有些人吃饭脏兮兮,把整张桌子都沾上酱汁和饮料;有些人吃饭带着一股骄傲情绪,喜好无缘无故地支使服务生,走的时候还要打个饱嗝吐在你脸上……
那个时候,我和一起租房的小姑娘私交甚好,她还没经历过恋爱的滋味,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和一个追求她很久的小伙子出去约会。她一双清澈的眼睛眨巴眨巴,问我:“怎么才能知道他是不是个好人呀?”
我条件反射地说:“这还不简单?我在餐馆干了那么久,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他吃顿饭吧。但凡那些能够在餐桌上帮你拉椅子,能照顾你的胃口,不厌其烦地问你‘有没有忌口的食物?’‘鱼是喜欢糖醋的还是清蒸的?’吃饭的时候不忘先往你饭碗里夹肉的,也能够在吃过之后把桌面稍微清理一下的,这样的男生,把这套餐桌学问用在生活里,我不相信他能坏到哪里去。但那种吃饭专挑自己喜欢的,不管不顾你感受的,把桌子搞得像灾难现场似的,就别想了,能把一顿饭吃糟的,大概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
后来姑娘去和小伙子约会,回来时垂头丧气,不用问也知道进展并不顺利。她递给我两个热气腾腾的打包盒,对我说:“姐,还没吃饭吧,我给你打包了个炒饭和酸辣汤。”
我始终相信,一个在吃上讲求道德的人,骨子里一定也有个高尚的灵魂,因为吃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严肃到,很多时候它在不经意间,就毫不留情地显示了你的教养。
信念散文3:信念让人高飞
文/邓馨
有一个石头在深山里寂寞地躺了很久。他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当他把这个梦想告诉同伴时,引来的却是同伴们的嘲笑,什么叫做异想天开?这就是啊,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但是,这些嘲讽并未打消石头高飞的信念,他一直在等待时机。直到有一天,一只大鹏鸟从他头上飞过,他呼唤大鹏鸟,把自己的愿望告诉了大鹏鸟,希望大鹏鸟能帮他实现,大鹏鸟答应了,便用自己坚硬的翅膀击山,一时间天摇地动。一声巨响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高空,就在飞的那一刹那,石头会心地笑了。但是不久后,他又从空中摔了下来,仍旧变成当初的模样,落在起初的地方,大鹏鸟问:“你后悔吗?”“不,我不后悔,我已经经历了我的同伴所未体验过的事情。”石头说。
是啊,因为有信念,石头实现了自己异想天开的梦想,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有理想,人人都想要成功,但结果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坚定信念成功了,有的人缺乏信念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有的人甚至因为磨难的打击而永远跌倒在征途中。生活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始终要离开父母的避风港去扬帆远航,再大的风浪冰霜,再多的坎坷磨难,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独自去承担。
可曾见过傲立峭壁的孤松,在严寒中依然保持本色,依然富有生机,因为它心里有坚强不屈的信念;可曾见过独立风雪的腊梅,在冰冷中依然充满火热,依然独秀枝头,因为它心里有对春天的渴望;可曾见过翩翩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中双翼为何如此轻盈,如此矫健,因为它坚信自己一定能看到破茧而出的光辉的那一刻。
信念,是一滴水,足以让大海翻滚;是一棵草,会让青山永存;是一只飞鸟,足以给天空带来希望。信念是黎明的曙光,清新、自然,充满生机;是渐落的夕阳,优美、宁静;是平和的月光,皎洁、明亮、引人入胜。成长的路上,虽然风雨莫测,但带着梦想高飞,心里平添了一份自信、一份顽强、一份必胜的决心,挫折是人生路上的风雨,坚定自己的信念,经历风雨的洗礼,我们才能留下生命的痕迹,才会见到雨后七色的彩虹。
信念散文4:当爱与信念同行
文/廉海军
中央电视台的《开门大吉》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之一,每一期我都必看无疑。12月7日,节目开始,我又坐在电视机前,享受着节目带来的欢娱。
第三位参与者是一位银发苍苍的老太太,名叫李英,来自安徽省宿州市,是一位医药公司的退休职工。
当小尼问她为什么来到这个舞台的时候,她说:“我来到《开门大吉》是为了找回失踪八年的儿子。我不是为了钱。”我一听,这老太太真是与众不同,别人都是为了实现家庭梦想,希望在这个舞台上得到一笔可观的资助,而她的家庭梦想却是为了找儿子。新鲜!
第一首歌很简单,老人一下子就猜对了,是毛阿敏的《乡恋》。歌曲结束,主持人小尼又把寻子的话题拉了回来:“儿子当时为什么离家出走?”
“儿子叫王昆鹏,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他离开时28岁,现在36岁。因炒股欠债,被逼债投河,获救后,我决定送他到外地打工。”老太太一脸的平静,“儿子的初衷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好些。我一个人抚养他和姐姐,将他们培养成大学生。儿子人缘很好,否则也借不来十六个人的钱!”哦,看到这儿,我才恍然大悟。
小尼问及照片时,老太太平静地回答:“带来啦!我走到哪儿,就带到哪儿。只要他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好好的,我就满足了。”
“您坚信,他还活得好好的。这是支撑您最大的动力,对不对?”
“对。”老太太干脆地回答。
“面对镜头,您想跟儿子说些什么?”
“儿子,通过我和你姐的努力,七十五万零五百已经还完了。你放心地回来吧。不管你在全国的哪个地方,有什么难处,你都要和我通个音信。母子连心呢!你知道吗?”看着老太太泣不成声的样子,我想:这么庞大的数目,老太太是怎么还上的?“把老伴留给我的房子卖了八万六千块钱,给儿子结婚用的婚房抵了十五万,退休金将近四万,这样加在一起,一共二十三万八。”
“那剩下的钱又是怎么还的呢?”
“我还有一个女儿。女儿女婿把他们买房的钱都给我了。”老太太停顿了一下,“还有十七万二千五百元的缺口还不上。家里什么都卖完了,我就住在过去的储藏室里。我努力在餐馆、医院里打工,……后来我腿摔伤了,眼睛不好,人家都不要我了。我就自己学着做杂粮窝窝头,到大排档天天熬到半夜去卖。哪怕挣一毛,五毛,一块,积少成多,慢慢还了七年多。有人说我傻:说你还能活几年?你又不知道儿子在哪儿?你还要拼死拼活地去还账?为什么要拼死拼活?我们不能做恶人,天理在这儿: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尽管不是我借的,但是我儿子借的。我要遵循老祖宗的训言,把这个事情善始善终,直到还完。”
多伟大的母爱啊!面对如此巨大的困境,老太太没有沮丧,没有埋怨,更没有推卸责任,而是用坚强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债务,用点滴的汗水与道德的坚守去化解困难的大山。
谈到弟弟,姐姐说,弟弟不是个坏孩子,弟弟做这件事的初衷是好的。他是个善良的人,也是一个孝顺的人。有一次母亲节,弟弟刚工作,他没有钱买礼物,就给母亲跪下磕了三个头。谈到母亲,女儿感到特别心疼,无数次让她到自己家里来,但母亲却要守在那个地方,坚持要给儿子留着一扇门。
看到这儿,我在想,在成长的道路上,谁都难免有离家出走的经历,但是我没有办法想像,一个曾经孝顺的儿子,会舍弃自己的母亲和家人,离家八年之久!我想质问儿子:你在想些什么?你在干吗?你为什么一直不回家?你欠了债,不去面对,却选择逃避。你凭什么要把这份痛苦强加在柔弱的母亲身上?你不应该,更没有资格这样做!
当小尼问到最坏的境遇时,老太太平静地回答:“不敢想。他在外面漂泊了七八年,不可预料的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但是不想去想。”
小尼又问:“如果他真的回来,你打他吗?”
老太太平静地回答:“喜悦超过惩罚。”
多伟大的母亲!外表的柔弱掩盖不住您内心的坚强,平静的表情里蕴藏着多么深沉的母爱啊!都说母爱如海,这话一点也不假,即使母亲遭受了多大的磨难和委屈,但在爱与亲情面前都会迎刃而解。宽厚与包容是化解世间一切障碍的良药啊!
抹平脸颊上的泪溪,安抚心头的潮涌,我在想:没有对儿子的爱,没有对儿子善良人格的信任,李英大姐是不会代子偿债的。没有对天理和道德的坚守,一位风烛残年的母亲是不可能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和痛苦而坚持了八年之久的!
从这位母亲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当爱与信念同行,人,就会走得更远,更持久!
信念散文5:岱鳌山,一座山的信念
文/唐海林
“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地走过来,请你们歇歇脚啊,暂时停下来”,第一次登上岱鳌,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记得那时候,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班主任钱小华老师带着我们到郊外春游,第一次爬山,就是故乡的岱鳌山。
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奇峰怪石突兀叠起。缓缓攀登,当山脚的仰望变成触手可摸的喜悦,登上山的顶峰,那一刻,最美的遇见就是你,一个童真少年心目中最神奇的山峰,大美岱鳌山。
很久很久以前,耳熟能详许多关于岱鳌山的传说。相传岱鳌山在远古时期本是东海的尾梢,后来随着地壳变动,栖息在海滩上的一头巨鳌便演化成了大别山的余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急需移山填海,岱鳌山因神化成,却岿然不动。秦始皇大怒,挥动神鞭,猛抽三下,给岱鳌山抽出了三个缺口。第一个叫大凹口,又名大化口;第二个叫小凹口;第三个是杨眉山口。然而,岱鳌山依旧神定气闲,不动分毫。以至于后世便有了“三鞭赶不动岱鳌山”的神话传说。
三鞭过后,秦始皇的江山气数便彻底殆尽了,暴力的秦王朝也因此寿终正寝,不达三世,后人于是便有了“事不过三”的醒世警言。
这种悠远的民间传说,不一定真实,但是,却代表了民意。当时,秦始皇虽然没能迁移走岱鏊山,那三鞭却也将一脉相连的岱鏊山,从此分成三截。大凹口东,山分二峰,一高一矮,形如竹笋,钻天而立,其高的一峰叫龙王顶,海拔270米,峰巅有龙王寺,虽历经劫难,但是至今香火延绵不绝。山峰南麓立一组奇异巨石,三石列在一轴上,前似老翁,中似花轿上坐一绝色美女,后似一老态龙钟老妇。传说是海龙王的十小姐出嫁时漂海到此,因为留恋此地的山水自然风光,民风淳朴、遂不愿前行,陪嫁的一男一女是两位善良的夫妻,拗不过倔强的公主,只得驻足,化身为石,挺身相护至今。
因此,那前面的形似老翁的巨石被当地人唤做石公,后面状如老妇的巨石自然叫做石婆,中间那花轿里端坐的便是故事的主角石小姐了。一座山,因为这美丽的神话传说,此峰也被当地人称为石小姐山。
第二次攀登岱鳌山,那时候,我正在乐桥中学读书。早先,听妈妈说石小姐驻在此山,如果她要从此地出嫁,东海龙王三太子便会亲自前来迎娶。腾云驾雾的龙王三太子一来,我们这一代就会变成一片汪洋大海。为了保这一代百姓的平安,为了这里万物苍生的和谐与幸福,玉帝下圣旨给雷公雷母菩萨,每到阴雨天便电闪雷鸣,击打石小姐的头部,阻止她因为寂寞、或者因为爱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登山那天,恰巧是阴天。我们一大帮同学相互簇拥,听一位向导绘声绘色地说,他曾亲眼目睹雷公雷母菩萨在电闪雷鸣中将石小姐的头像击落;但是,一到晴天,她的头像却又奇迹般地长好如初。
类似这样的神话,在岱鳌俯首比比皆是。相传:海龙王在迎娶石小姐出嫁前夕,龙王夫妇曾经为她陪嫁了许多金银珠宝,这些财宝装在上百个定亲的嫁妆箱内,它们同石小姐一样遗留在此山,只是一般寻常人是无法寻找到它。这山上有一种茅草长了十八个节,传闻谁要能采摘到这种茅草,对上嫁妆箱上的锁眼,那么这些装满金银珠宝的百宝箱箱就会自动开启。久远的传说,虽已无从考证,但是,它却将岱鳌山涂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那一次登上岱鳌山,我没有遇见传说中那个诱人的百宝箱,到是和许多同学们一样,捡到掩藏在石缝中间许多许多的鹅卵石、贝壳以及螺蛳壳,这些,足以证明说明一切。风化挥不去印在崖石上的痕迹,它就是这座山由沧海变成山峰的有力证据。
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站在龙王顶上,极目远眺,只见云海翻滚,烟波飘渺、玉宇琼楼,亦幻亦真,难怪一直以来,岱鳌山在外界有“皖江小桂林”之称的美誉。
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关于山中藏宝还有另外一个传说。相传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路过此地,把无数财宝藏在山上一个很隐蔽的山洞里,这些金银珠宝价值无法计算。早些年,听闻有些幸运的当地山民曾经捡到过太平军散落的银块、碎金,但是至今无人找得到那个深藏宝藏的洞穴。
这种千年的期盼,每一个来岱鳌山的游客,都期望能够捡到一把开启财富与幸运的钥匙。无数关于岱鳌山神话与宝藏的传说,让这座山充满神秘与梦幻般的色彩。历史的大气与厚重,景物的朴素与迷离,让故乡的岱鳌山逐渐为后人景仰,渐渐名扬天下。
或许,这些神话传说与民间轶闻,仅仅是老百姓期望过上幸福生活的一种梦想。那些广为流传探宝、寻宝的故事背后,是一个地方不甘平淡,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致富胆略。这种精神,与地域文化一脉相承。岱鳌山是一座“宝山”,据科学勘测:岱鳌山底下埋藏丰富的矿产资源,椐科学考证它是我国目前勘测量最大的铁矿床之一,可供开采100年以上。
——原来,岱鳌山真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藏宝之地!
这块风水宝地,大美岱鳌不仅这边风景独好,还在于,这里还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诞生地。作为老桐城派的余脉,岱鳌山把枞阳、桐城与庐江县乐桥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这里的天地万物自然浸染上一种大美而不言的意境。
两次岱鳌山之行,让我的记忆日久弥新。此后,我再也没有登临过岱鳌山,去亲身体验手捧山泉水,笑看风云、唇齿留香,与同学、友人步行于山间竹林的那种欢畅。甚至,一直也没有机会陪伴信佛的母亲,沿着小径步入丛林掩映、梵音袅袅的三贞庵,到雄伟的大雄宝殿敬上一炷香……
那满山的雨雾,飘逸着无边的空灵;朵朵红艳的杜鹃,还有奇峰罗列、林壑幽美,远观如同鳖首的山体,多么像一幅天然的条屏,它它们静静地屹立在丘陵地带的小镇,就这样一睡千年。我深爱着这里的每一颗小草,每一块顽石,甚至,是每一种动物,它们那么富有灵性的,仿佛若有所思: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把合适开启的钥匙。
岱鳌山,一座山的信念——许多回忆,伴我无数春夏秋冬。心心相惜,是故乡四季纯美的风土人情;心心相印,是练就一双隐形的翅膀,锻造一把打开心灵梦想的钥匙……
信念散文6:信念的力量
文/鲁先圣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叫姜村。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要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们没有不知道姜村的,人们会说,就是那个出大学生的村子。久而久之。人们不叫姜村了,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姜村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个年级一个班。以前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只要与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人们说,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大学了。
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问,都在思索。是姜村的水土好吗?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秘诀吗?还是别的什么?
假如你去问姜村的人。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因为他们对于秘密似乎也一无所知。
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家;有的孩说,老师说,将来我能成音乐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
不久,家长们又发现,他们的孩于与以前不大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材料了。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孩子也都变得十分自觉。因为他们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恶习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家长们很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他们让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可是这个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前程,不会预测其它的。
这个老师年龄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学生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授的嘱托: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
我的几个好朋友就是从姜村走出来的,他们说,他们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对于这个秘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们这些人又都自觉地坚守起了这个秘密。
听说完这个故事,我始终在被这位可敬的老师感动着。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呢?他通过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这些幼小孩子的心灵里栽种了信念啊!
信念散文7: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文/孟诗雨
自从我学习了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文中的主人公谈迁坚定的信念让我非常地敬佩。
文中,明末清初的一位史学家谈迁花了20多年写了一部400多万字的《国榷》,就在文稿即将付印时被小偷偷走了。谈迁起初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但他遭此厄运后并没有被厄运打垮,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下决心重写。谈迁又经过几年的走访搜集和写作,终于再次写出了一部更加详实精彩的新《国榷》。
读到这里,我不禁被谈迁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感动,也不由想起了自己。有一次我做数学作业,有一道题目不会做,思考了好一会儿,还是做不出,我就把它放在一边,不再思考。现在想来感觉很不对,谈迁遇到那么大的挫折都毫不气馁,而我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选择逃避,如果以后遇到更大的困难,还是一味地逃避吗?我们不应该向困难低头,要勇往直前。
我们只要不被厄运打垮,希望之光就会永远存在。只要坚守将厄运打垮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成功。我们应该学习谈迁,学习他坚定的信念。
谈迁,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信念散文8:坚定信念才能创造奇迹
文/陈心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海伦·凯勒小姐的自传。
海伦·凯勒是一个盲聋哑人,我本来以为盲聋哑人不会创造什么奇迹,更不会完成学业,直到我看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只要你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残疾人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甚至可以像海伦那样创造奇迹!
这本书还让我知道了原来我们眼前这片光明、耳边这些声音都是那么的可贵!对我们来说或许这些光和声都不值一提,可它们对那些盲人、聋人却像剧毒解药般的珍贵,所以我决定:珍惜光明和声响。
马克·吐温先生曾经说——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给这个无望的世界带来希望。
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海伦坚定的信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了我们: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和一个坚定的信念,就能创造奇迹!
信念散文9:信念书写人生
文/周家海
随着时光的流逝,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砺,就很少能被什么事情感动了。最近,我在整理旧书报时,一则已成旧事的新闻跃入了眼帘,一位不幸的法国人和他幸运地创作出了一本书的故事,仍然能够令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这位令人尊敬、值得称道的法国人名叫多米尼克·博比,从事过记者的职业,因罹患脑血管疾病而全身瘫痪。可怜的博比既不能吃,也不能动,更不能说话,仅仅剩下一只左眼可以睁开闭上,若不是头脑正常思维清楚,他简直就成了一个废人。然而,博比却不是一个孬种,他毅然开始了一场不啻于“上天揽月”的艰难征战。于是,那只唯一的左眼就成了“我的黑牢惟一通风口,潜水衣的惟一气窗”。由此,博比开始了极其困苦的创作历程,写作成为了支撑其继续生存下去的惟一精神支柱。每一天,他依靠助手给他念字母表,当遇到了一个需要的字母时,他的左眼就会不同寻常地眨动一下;不用言语,助手就会记下这个字母。如此这般,博比用眨眼睛的方式写下了一个个单词,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段落,直至一本书。
博比所写的书名叫《潜水衣与蝴蝶》。博比写书的故事撼人心魄,感人至深。我惊讶于人类个体生命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且热爱生命和生活,以及因为有了信念所能产生的巨大能量。博比用信念书写人生的故事发人深思,即便是身体孱弱得象一根被风吹灭的蜡烛,但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将生命的头颅高高昂起,生命所蕴藏着的创造的火焰,终将点燃生命,照亮人生。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只要拥有顽强的生命和坚定的信念,只要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奇迹就会发生……
信念散文10:只要心中有信念
文/李青青
一翻开《苦儿流浪记》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一气看完后,觉得回味无穷。
书中的主人公雷米,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但不幸的是,他刚出生两个多月就被他那狠心的伯父扔在了路边。不久,一对贫穷的夫妇收养了他。雷米13岁时养父把他卖给了一个卖艺的老人。雷米跟着卖艺的老人经历了很多艰辛,直到老人死去。期间,雷米认识了一个小伙伴,小伙伴样样精通,他们靠卖艺赚了些钱后,雷米就买了几头奶牛带回家乡。后来,雷米又遭到伯父手下人的暗杀,逃脱后终于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
书中的雷米遭遇种种不幸,但他却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因为他的心中永远有着这样的信念:一定要找到亲生父母。
雷米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想想看,在生活中,有些人连小小的困难都不能克服。比如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有些同学就把笔一丢不做了;学习比较深奥的知识,常常自我暗示:我本来就不是学这个的料。如果这样的小困难就把我们吓跑了,又能学到什么本领呢?我学轮滑的时候,因为老是不能掌握平衡,就很想放弃。但转念一想,既然我当初选择了学轮滑,那就要学好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克服。于是,我不怕摔跤,坚持了下来。有一次甚至摔破了皮,血流不止,也没想过放弃。就这样,我的轮滑技术不断提高,还被学校推荐参加苏州市的轮滑比赛,并且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像雷米那样,心中有信念,勇于克服重重困难,那我们就都能获得成功。
信念散文11:信与信念
文/叠嶂雪峰
郭建斌散文随笔
时节已入秋,窗外飘起寂寞的雨。不是在借秋事之阑珊而发凄迷的感叹,也不是在口角春风地为自己的情绪添加让人觉得可以慰藉的色彩。只是希望能从这寂寞的雨丝中找到一些记忆的端倪,或许只有这样,思绪在这个季节才不会迷失方向。
由于手机的普及,所以许许多多问候的降临都取代了古老而又传统的书信。以至于今日得信,倍觉感激与兴奋。信自一位别兹五载的学友,满满的三页纸,刚劲的标楷体,流畅的语言组合如风般掠过我的心房,久久地漾着涟漪。只是因为季节的缘故,即使在南方也能感觉到有丝丝的凉意。
睹物便可思人,触景必然生情。我是一个悲伤的孩子,但在颠沛流离的人生路上,我很感谢学友在远方的那份牵引让我的脚步在飘泊中少了的踉跄。
学友目前在长沙执教,过去在学校我们有着五载的室友历史,不同的是他后来上了大学,而我则在十八岁那年便告别了柳月洞箫的江南水乡,千里迢迢地漂泊到了深圳。初到的日子里,我经常将打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寄语笔尖下蓝色的液体跃然于纸上,然后托绿色使者把它带给远方的学友,学友同样也经常以相同的方式告诉我校园里的一些奇闻轶事。或许是受学友对大学生活的描述过于美好的缘故,以至于自己经常在梦中去到那座美丽的殿堂,每次醒来,辄绝黯然失神。我曾将自己的这些心情与感思写给学友,学友则回信告诉我,步入社会才算是真正踏入大学的门。我并不把这句话当作安慰,所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我能做到尽情地去追求和感悟……那时候书信成了我们最好的交流工具,我们彼此由衷地鼓励对方、祝福对方。
在幕鼓晨钟的轮转时序中守候生活,数载只是一晃间,今日读信,方觉“林花谢了春红,岁月太匆匆”的真实与残酷。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和学友中断联系,但不联系并不就代表遗忘。果不然,在这个秋天,以这种传统而又熟悉的方式我们又续弦了。
“还在写作吧?心在梦就在,但愿出书的日子为期不会太远,祝成功!”这是学友在这封信里的最后一句话。于我,很美好但更多的何尝不是一种沉重?
离缪斯女神的门究竟还有多远?我曾多少次在心里这样问。不甘心那殷情响着旋律的时光总在键盘上随着心灵的那份赤诚一起付诸东流,也从未怀揣过末雨绸缪的心态在每一个激情澎湃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叩响缪斯那扇尘封的门。但始终没有人能听到我敲门的声音。然而逝者如斯,逃避又能奈何?有时候也想跟自己说不要一味地去追求远古的神话,能为自己的心灵隽永一点慰藉也算得上是一种享受?万物也许都存在着庇瑕,所以为梦活着的人要学会懂得去包容。
夜幕降临,窗外仍下着雨,我渐渐地感觉到凉意越来越浓了,我似乎分不清这凉凉的感觉是来自肌肤还是源于心底。“心在梦就在……”我默念着这句似祝福又更像期望的话一遍又一遍。
夜阑入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湘西秋景怡人,好一个金黄的收获季节。
晨曦醒来,窗外竟已繁星点点,下了一天一夜的雨,总算又迎来晴空。回忆梦境,多想让自己盈满的感动与惆怅能释放在故乡那片落红满地的悉土。
我还能为生活写更长的诗吗?但愿点点的繁星就是答案,也但愿这种梦幻在心里永远是一份别样的守望。
信念散文1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文/杨佳玮
我轻轻合上《云上的绿叶》这本书,也与书中那一首首耐人寻味的诗歌告别了。但书中那诗歌里的种种道理却已在我心中生了根,永远也抹不去了。脑子里像放电影一般,呈现出一幕幕景象。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金色的海螺》这首诗歌。
《金色的海螺》主要讲了一个孤儿少年为了和蓝海女仙——海螺永远地生活在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三番五次地去求海螺的母亲——海神娘娘的故事。当我读到:黑暗怒吼:“你还不死心,我要把你困死在海洋里。”暴风狂喊:“你还不死心,我要把你的船只撕碎。”少年坚定地说:“不还我的海螺,我要把水晶宫砸成小块块。”我为少年身处恶劣的环境而担忧,但也被他的大胆与坚定所感动。当我读到海神娘娘大声赞叹少年的勇敢和无畏时,我为少年的成功倍感高兴。由此可见,一个人想取得成功,就要有胆量和勇气,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碰到荆棘与坎坷,也难免会遭遇狂风与暴雨。这些艰难险阻就宛如砺石,它能磨练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更加坚强,更加成熟。只要我们有勇气,有信心,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信念散文13:刮不倒的信念
文/孙成栋
“轻轻地走近你/让温暖为你洒满阳光/慢慢地靠近你/让抚慰为你擦去忧伤/紧紧地贴近你/让真情为你化去冰霜……”
露正重,夜已央,可我没有丝毫睡意。聆听着一曲专为阜宁射阳灾区而唱的励志歌曲《和你在一起》,生命的滩涂上似有无边的潮水在扑打。纵是七尺男儿,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溅湿了心扉与眼帘。
窗外,一弯下弦月悬挂在广袤的天幕上。尽管没有月中时那样圆满、皎洁,她却依然坚挺着瘦削的、残缺的身躯,将脉脉的柔辉无私地洒向大地。但愿,这乳汁一样细腻温婉的月色,能流向灾区的每一个角落,带去千千万万同胞的挂念、关切与问候。
这几天里,无论我们的步履多么急促、心情多么忐忑、思绪多么纷乱,都始终不曾动摇对灾区的信心。每一天,灾区的一点一滴都牵动着每个人最敏感的神经;每一天,每一颗焦虑的心都化作一朵祥云,飞向伤痕累累的灾区;每一天,都有无数束热切的目光投向绵延逶迤的黄河古道、射阳河,祈望灾区的父老乡亲能早日走出伤痛、告别梦魇,带着对未来的祝福迈向新生的晨曦。
“灾区是一个时刻会令人眼睛湿润的地方……”这是一位朋友从救灾一线给我发来的短信。这些天来,每到夜阑人静时分,朋友都会以膝盖为书桌记下当日的一个个片段。马不停蹄的救援队、日夜穿梭的物资车、紧张忙碌的志愿者,废墟间的绿叶、荒野上的呼唤、风雨中的旗帜、暗夜里的灯光、帐篷里的书声、墙缝间的栀子花……在朋友的笔下,这里的一切都洋溢着不竭的生机、涌动着不屈的潮汐、传递着不灭的期冀。电话中,朋友沙哑着声音告诉我,在救灾现场,每天他都被无数的人和事感动着、震撼着、激励着,那一幕幕情景、一段段故事、一个个瞬间,无不让他体会到灾难中的信念坚守与人间温情,领略到一种战胜灾难、走过灾难、沉淀灾难、超越灾难的丰沛力量。
在龙卷风发生的那一刻,让65个孩子躲过一劫,自己却受了伤的幼儿园园长;在后续救援力量到来之前,徒手搬开石板、钢筋、碎砖等杂物,从废墟里救出4名伤者,指甲鲜血淋漓的民警;凌晨3点多赶到临时捐款点捐款,并安慰受伤小朋友不要害怕的失去双臂的女孩;帮留守儿童通过微信联系上远方的父母,使孩子露出灾后第一抹笑容的心理咨询师;从盒饭里省下鸡大腿,给受灾儿童“打牙祭”的消防战士;奋战通宵,只休息不到一个小时的新闻记者……
这一个个人物鲜活在朋友的日记里,也屹立在我的心原上。这个“群英谱”,更是在灾难面前,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爱重于山、情深于海、义高于天的骨肉亲情的一个缩影。她使我坚信,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十三亿,就会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我告诉朋友,在后方,感人肺腑的人和事同样多。面对这场巨大的灾害,每一个在各自岗位上努力耕耘、默默奉献的人,都没有忘记那些灾区同胞,都在用实际行动为灾区祈福、为逝者默哀,向灾民献出浓浓的真情和温暖,帮助他们共渡难关、回归安宁。一分钱一份情,一滴血一颗心,一件物一片意,这每一点每一滴爱意都将化成一缕缕阳光,融成一场场春雨,汇成一股股暖流,给灾难中的人们以无限的力量!
是的,灾难之中的阜宁射阳,不孤独、不孱弱、不绝望,正是因为在她的身后,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在奔涌。这是信念的力量、希望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是国家的力量、民族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是的,灾难之中的阜宁射阳,不气馁、不萎靡、不凄清,正是因为在她的心头,有一条条爱的长河在流淌。这种爱叫做舍身忘己,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这种爱叫做无私奉献,在平凡生活中默默地、无条件地付出;这种爱叫做助人为乐,在他人困厄之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些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爱,共同撑起的是一方永远湛蓝的天空。
这些天来,我们一次次通过各种媒体,或是深入灾区现场,了解灾民的境况。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灾民们的坚韧、达观、淳朴与知足——尽管,他们的家园被夷为平地,亲人不幸遇难,失去了太多太多;尽管,他们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一道坎儿,身心都在流血。那些黝黑而憔悴的脸上,没有留下过多过深的泪痕,写在眉宇间的,更多的是一份坚毅、一份感恩。哪怕是一顿热饭,一杯热茶,一件暖衣、一声安慰、一句鼓励……都能激起他们对温馨世界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珍惜、对灿烂明天的憧憬、对人间真情的感激。
阜宁射阳,愿你早日重回优雅、重回安祥。阜宁射阳,这个梦想一定会实现。因为,刮得倒的是房屋,刮不倒的是信念。因为,有爱与你长相伴……
信念散文14:信念与意志带我们走出苦难
文/龚乐韬
一个孤儿就像是大海里的一叶孤舟,任凭风吹浪打,没有灯塔指引,更没有避风港可以停泊。他,就是《苦儿流浪记》中的主人公——雷米。
雷米是英国某世袭贵族家的长子。在他六个月大的时候,他的叔叔为了霸占他父亲的财产,偷偷地将他抱走,丢弃在巴黎的路上。养母巴伯兰将他捡回了家,养到八岁后,狠心的养父瞒着养母将他卖给了江湖艺人维泰利斯。
从此,雷米便跟随维泰利斯浪迹天涯,经历了无数的痛苦。他曾经在漫天风雪的森林中受到野狼的袭击,遇到过矿井洪水的侵袭,忍受过无数的饥寒交迫,甚至几乎冻死在花农家门口……然而,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雷米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念。凭着顽强的意志力,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并且揭穿了叔父的阴谋,过上了全家团聚的好日子。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无论谁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就会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信念散文15:像海一样的湖
文/卜寸丹
这是纵情的水,这是信念的水。她这么阔大,充满力量。她让我安静下来,再也不想去任何地方。此前,坐在车上,经过沅江、赤山、白沙大桥、茅草街大桥、城市小镇凌乱的街景,一座简陋的教堂、渔塘、沟渠,最后在锦大渔村前坪停下来时,我都没有想停顿的意思。直到吃过晚饭,绕到宾馆旁边的水泥观景台上,我才安稳下来。这片像海一样的湖竟使我顿生眷恋。独坐湖边的秋千上。秋千架是铜制的,秋千椅却是用简朴的原木打制。
月色丰饶,近处的水面明晃晃的,可极目望去,却是灰蒙蒙的一片苍茫,分不清云天。昨晚,我那些才情峻拔气骨豪宕的兄长、老师,围坐在5米外的木制小亭里饮酒畅叙,任风驰骋,任江湖流传,那是繁复生活中何等惬意的小憩呵。才过一夜,那欢畅的情景那细微的情绪却感觉已如刀刻。湖水不断拍击着堤岸。我陷入冥想中,因为我所经历的每一个日子,我开始更真切地热爱这个世界。岸边延伸着灌木荒草,白天你可能会发现一些败落的气象,不用走近或拨开草丛,你都可看见腐烂的叶尖或根部。现在,它们躲在夜色里,高蹈的生活似乎已离它们很远。夜鸟高颂。这些物事如此平凡,但我知道,只要偷偷想想,我的热泪就会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