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重阳节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重阳节文章1:洛浦秋色
文/屈天智
重阳节那天,我到洛浦公园赏秋。
时令虽属深秋,园内却无草木摇落的萧瑟之气。但见枫叶如丹,银杏叶明黄,李子叶泛紫,香樟叶透出点点猩红,映衬着四季常青的绿篱竹丛,呈现秋光胜春朝的怡人景象。
园内游人如织,仔细观之,多数是耄耋老人,成双成对,相互搀扶,或行或坐。沐浴着深秋暖人的阳光,欣赏着园内的景致,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欢度属于老人的节日。
当经过园中广场时,灿然如金的菊圃边,席地坐着一对身着戎装的军人夫妇,透过老花镜,在念诵毛主席《采桑子·重阳》的词。表情严肃认真,当念到“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时,两人的脸上,同时浮现出自豪的神情。胸前佩戴的奖章告诉我,他们有着不平凡的军旅生涯。
洛水边,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荫下,好几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在讲述着他们与这岸边柳的故事。原来,他们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从上海、长春、北京等地奔赴中原,支援洛阳建设的老工人。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洛阳工业还不发达,他们来洛后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少困难。为了表示扎根洛阳的决心,到洛河滩参加植树活动时,他们特地在近水岸边,栽下了一棵棵柳树,称为扎根柳。
公园的椅凳上,花圃边,喷泉旁,堤岸处,不时传来老人们舒心的笑声。我想,这满园的老人,每一位都有着献身建设新洛阳的动人故事。面对今天洛浦的如画秋色,他们怎能不发出由衷的欢笑声呢?!
九九重阳,大自然呈现胜似春光的绚烂秋色,多么美好。但我觉得,比洛浦秋色更加美好的,是满园老人心中,被成就感、幸福感滋润着的风景。
洛浦秋色,风景这边独好!
重阳节文章2:九九重阳节
文/邓仲祥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尊敬老辈,天经地义。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湿润了多少观众的眼睛,震撼了多少游子的心灵,说出了天下多少父母的心里话。一首歌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强烈共鸣?这是因为这首歌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最普遍的真挚情感,回应着人民群众对传统美德的呼唤。我不想把他们叫老人,我喜欢叫他们前辈。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来临之际,除了道声好外,我不禁思绪万千……
“尊老爱幼”之说是谁提出来的,不曾考究,但皆知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一词怎么解释?约定俗成的一些内涵,如供养尊敬父母。从大的范围来说,“尊老”实为“孝敬老人”。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尊敬别人的老人。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老有所终”,形成了尊敬老人的良好家庭道德传统。谁不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谁就会被世人唾骂为“缺德”,情节严重的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尊敬老人,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战国时期高居宰相之位的吕不韦曾写了一篇修身处世的文章——《孝是万事的纲纪》。文中提到:“人君孝顺,那名声光彩荣耀,可以让臣下信服而听从,天下都称誉。人君孝顺,臣就会忠心侍奉君王,做官清廉,面对危难而死节。士人民众孝顺,就会勤勉耕种,保国功战都坚定,不会败北。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要求,万事的纲纪。”君王尚且能以身作则,百姓效仿,自然可知。
纵观古今,我国有许多孝子孝孙的故事流芳后世。如在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有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何哭泣?”伯愈回答:“往常打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这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忱,
母棰轻重甚关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
顿起心酸泪湿襟。
是啊!人间情,最深数亲情。亲情是母亲油灯下熬白的双鬓,亲情是父亲肩头扛着的行李。暮色中那一双祈盼的眼睛,盛满的全是思念的泪水;千里外那几声轻轻的叮咛,串起的都是牵挂的音符。亲情啊,她是孟郊诗中的“慈母线”,她是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她是焦波镜头中的“我的父亲母亲”。万物会随时间而模糊,可深刻在亲人皱纹里的亲情却不会模糊;万事会随空间而淡忘,可烙印在亲人老茧中的亲情却不会淡忘。
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人是高尚的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家庭是温暖的家庭,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是文明向上的社会。让我们一起加入尊敬前辈的行列吧!让一个个小小的好习惯支撑起闪光的美德;让一个个默默的美德支撑起深厚的修养;让我们用深刻的思想这一撇和坚实的行动这一捺,共同支撑起不俗不凡的“人”字。再次愿天下所有的前辈笑颜常驻!
重阳节文章3:又是一年重阳节
又是一年重阳节
“父母的伟大,就是从不需要报答。”一首歌是如此真诚的这样唱着,却道出了远离父母亲的我心境的酸楚与无奈,想想即将来临的重阳节(又名老年节)和老妈老爸生日的临近,异地的我能做的仅仅是给父母亲邮寄一点钱和打一个电话外,其他什么都干不了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么多年,老妈和老爸一直都是牵肠挂肚的想着天各一方的五个子女——我们这几个我认为是没心没肺的孩子。我们五姊妹分别在福州,广州,成都和攀枝花以及老家各一个,让两老常常是担心着这个,又担心着那个。七十多岁了还没有真正的停下来休息。年青的我们也从来就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二老想过,两老真的需要些什么?这么几十年了,几姊妹从没相约过同时回去看看二老。“孩子小,不方便,工作忙,走不开。”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借口。没想到这一推托就是十多二十年。唉!真没想到,已为人父为人母的兄弟姐妹们就是如此报答父母亲的生养之恩。
如今我们的孩子们也渐渐长大了,大侄女川北医学院毕业后也已上班了。可作为子女的我们没有任何一人提出同时回家看看父母亲。偶尔我回去看他们时向父母说出这件事,两老总是说:“不用,我们身体都还好,还能照顾好自己,用不着回来看,你们自己好好的把家弄好,把孩子培养出来,让他们成为有用之人就是对我们两老的报答,不要担心我们。”听了这话的我也只能眼含热泪的点了点头,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单位,回到了自己的家。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父母总是如此的在电话里面向我这样说着。已在异地定居几十年的我也总是在电话的这端耐心的听着。虽然,打一通长途电话一般都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我总会认真的听着电话那端两老向我说着院子里和亲朋好友的趣事,烦事与伤心事。许多时候都能听见两老为一件事的好与歹争吵着,我就在电话这端相互劝说着。说到高兴时,两老也会“呵呵”的朗朗的笑着,让我在这边也放下心来,爽朗的笑声告诉我父母心情还可以,身体也还很健朗的这个信息。许多时候两老还会为取他们俩谁的工资多少,怎么用争吵一番,好像一天不吵架就不知要干什么似的,其他的姊妹就很烦俩老吵架。可我却觉得,两老吵吵是好事,说明他们俩精神头还很好,蛮有精神的,告知我他们健康没有问题。他们不吵对我来说才是坏事,能吵精神好才是他们健康的标志,如今我是这样认为的。
现在又一个重阳节即将来到了,二老的生日也到了,遥远的我只能祝福他们身体健康,顺心如意!希望我们为子女的尽心尽力地去报答父母亲,多陪陪他们,聊聊天,拉拉家常。因为父母不需要我们用钱去报答,只想听我们说说话,和我们聊聊家常,常回家看看吧!
重阳节文章4:人树四季 ——写在重阳节的日子里
文/小不点儿
人老树也老,人老一年,树也老一年。只要是生命的物体,年年如此,世世如故。
白露刚过,秋风骤起,细雨濛濛,今日重阳,天空的云层灰蒙蒙的,阳光躲在云里几天不见出来。我家后窗的那颗石榴树,在秋风里摇拽。摆来愰去,好像在向我们述说什么……
我坐在屋内再次看着窗外那颗即将卸装的石榴树,在秋日里有了一丝丝凉意的秋风里,心里不由得向她述说:石榴树,深秋了,寒冬即临,你辛苦了一年。春夏时,你满身的火红花朵,插在墨绿色的叶中,尽显了你一年中最美丽的光影时刻,你把美丽带给了我们,在我家窗外绽放了一片的春光和灿烂。那时,我躺在临窗的小床上,看着你充满朝气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发的身姿。就像我的青少年时代,朝气蓬勃。每片叶子泛着墨绿色的油光,每朵花就像一个小喇叭,对着天空不停的绽放、吹奏。整颗树不知疲倦地向上生长。一转眼,秋冬来临,你将脱去绿色的衣装,在秋风的吹拂下,叶片掉落的一片也不剩,风一刮,残叶到处飞扬,被人们踩在脚下,深深地陷入泥土里成了肥料。或是被人们清扫到垃圾桶里结束了生命的全部。你的枝干光秃秃地站在那里,是你一年中最不惹人喜爱的时候。你的全身一点生机也没有,光秃秃的树杆在我家窗后撑着,就连你的肤色也不美观,灰土土的没有了光泽。道是骨感十足,这又似我的老年时光。青春已去,耄耋将至。在大自然的风景里再也没有了像你春日里的那缕春光明媚的容貌。头发由青丝变霜白,脸上布满了核桃皮般的皱纹,哭楚的不成样子。脑海里道是多了不少人生的感悟和惆怅。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这里你我又是多么的相似。
石榴树好像听懂了我的述说,在那秋风里不停地摇动着身姿,树叶在一阵风的吹动下,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她好像回答了我什么,主人: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年年如此,春来发枝,夏来展容,秋来凋落,冬来傲雪。树木也有春夏秋冬的一年四季,就如同人类也有幼、少、青、壮、老的几个阶段一样。人有幼年的成长,青壮年的成熟,老年衰败的四季人生。在这个星球上谁能避开这个大自然固有的规律呢?只要是生命的物种,都有生生息息,春发夏长秋谢冬去的自然现象呀!
我视乎听懂了石榴树的回答,感觉悟到什么,把这种现象做为一种人树的共有规律,在天地间轮回,各显其能,各存其处,各留芬芳。
人树都这样,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大自然的规律无法抗拒,无法改变,我们只能去适应。人老了不再去思念青少年时的往事儿,光鲜亮丽只是一季,人生四季的酸甜苦辣才是一生。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使命和责任。幼年是青年的储备,青壮年是老年的过度,老年必将是隐灭的开始,之后必将是又一轮人生的轮回和再现。人树都这样,我们还有什么遗憾的呢?我也不知这是不是我在重阳节里悟到的有关人生的灼见。
岁岁重阳,明岁再重阳,愿我家窗外的那颗石榴树明年春暖花开时,又是一树枝繁叶茂火红满树的春光。又一轮四季更迭的绽放开在我家的窗外。
公历2021/10/14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重阳节文章5:年老之福
文/曹诗涵 庄秩豪
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来临之际,我们想和大家谈谈年老之福。
不久前,我们在语文老师的组织下观看了一场“国际大学生群英辩论会”,中国和新加坡的辩手就“长寿是福”与“长寿非福”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众所周知,长寿是福是自古以来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但新加坡国立大学代表队指出,据他们调查,中国城镇中50%以上的老人都是空巢老人,长寿带来的是孤独而非幸福,加之现代社会生存竞争与压力很大,老人长寿在他们看来实在不是福分。看完辩论赛,同学们议论纷纷,在这个社会中,长寿是灾而非福了吗?带着这个疑问,中秋假期,我们响应政教处探访孤寡老人的倡议,两个班的部分同学来到了崇德坊小区,探望那里的两户空巢老人,聆听他们的感受。
下车后,迎接我们的是社区的张主任,假期中,她依然在社区奔走服务。她一边热情地为我们介绍社区老人的生活情况,一边带着我们走进一个很旧的院子。
我们拜访的第一家,两位老人都年近九十,但是精气神都很好。我们送上了水果糕点,代表我们小小的心意。在狭小的客厅中找了小凳子坐下,我们与爷爷奶奶拉起了家常。爷爷奶奶说,他们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买菜做饭都费力,幸好社区有食堂,饭菜也不贵,口味很适合老年人,不少老人都选择了到社区食堂就餐。享受着社区的便利,他们也尽自己所能当起社区“志愿者”,帮主任挨家挨户收水电费,积极地参加各种社区活动。老两口儿还自豪地送我们每人两本他们联手写的书,一本叫《灞水春秋》,另一本叫《长安商人》,都讲的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故事。两位老人带给我们的真切感受是:人不怕老,要老有所为才是真正的幸福;社区的完善服务,也增加了老人的幸福指数。
接着,张主任带我们走进了第二家。爷爷在门口热情地与我们握手,奶奶则坐在沙发上。爷爷介绍说,奶奶双目失明,自己便成了奶奶的“拐杖”,经常牵着奶奶的手散步。“他牵着我散步的情景,都成了一道风景线。”曾经当过语文老师的奶奶幸福地感慨道。两位老人也已是耄耋之年,他们相濡以沫,让我真正的理解到了什么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然都退休了,老两口儿依然老有所为:他们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免费为院子里的孩子辅导功课。奶奶说,社区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家里各种事情常常有志愿者来帮忙,他们也要回报社区。奶奶会唱歌、弹钢琴,爷爷会唱戏。说着,爷爷就来了一首《苏武牧羊》,奶奶也唱了一首《少先队员队歌》,爷爷奶奶的乐观感染并感动着我们。
走出崇德坊小区,我们心里找到了小小的安慰,这里的空巢老人乐观而幸福。但与张主任进一步的交流中得知,崇德坊小区是较为成熟的社区示范岗,这样的社区在我市还只有极少数,大多数社区服务还不甚完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们的生活未必能及时得到来自社区的帮助。
这让我想起了新闻中的几则报道:2014年4月1日,昆明市两老人在家中死亡,十余天后才被发现;下雨天,老人在小区跌倒20分钟,没有人扶,呼吸不畅导致死亡。在我的老家,汉中勉县,每次回家便总能望见隔壁的老人,他的老伴来到城里照顾孙子,只有他一人留在家里独守空巢,儿女只在假期抽时间回来一两天,所以一个人在家很是孤独,每天只能看看电视,与自己的老朋友打打牌,方便面是他的家常便饭。有些老人虽然和儿女住在一起,但仅仅充当了保姆的角色,洗衣做饭,任劳任怨,却还被媳、孙厌恶。更有甚者儿女拒绝赡养父母,七八十岁的老人独居在外无人照料。我们必须看到,还有很多老人的生活的确并不幸福!
今天,我们在这里呼吁,请大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身边的老人吧!从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起,对他们多几句问候,少一些埋怨;常回去聚聚,我们的探望是他们最大的慰藉!让我们重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不要让老人跌倒无人扶的悲剧屡屡发生;让我们加入到社区志愿者的行列中去,用我们的青春温暖孤寡老人的心房!
老人之福,在于健康,在于儿女,在于社会,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举手之劳,让我们为身边的老人奉上绵薄之力,祝愿他们安享晚年,幸福长寿!
重阳节文章6:重阳节赏重阳联
文/琳瑶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住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吟咏重阳节的妙联,时值重阳,品赏“重阳”联,也别有一番情趣。
据说明朝有姓张、姓王的两个才子,他俩常作对互娱,一年重阳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那姓张的才子触景生情,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王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名。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均为描绘自然景象,以天寒对日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浑然天成,别有一番情趣。
相传,明代大画家文征明有一年重阳节,路上遇见一书生,那书生吟一上联要求作对,联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文征明不假思索而出下联:“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痕,堪称妙对,难怪那书生击掌赞叹不已。
清代对联大师纪晓岚曾为清高宗八十大寿撰一寿联,联云:“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上联中的“十八公”,隐“松”字,为寿征;“介寿”,助寿;下联中的“九重”,指帝王的居所;“重九节”,又名“重阳节”,即清高宗寿日正逢重九节;“称觞”,举杯祝酒。联中巧妙地将“八十”和“十八”、“九重”和“重九”互换,信手拈来,奇巧绝妙,妙趣横生。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少年,才学过人,一年之内,端午节前应童子试,重阳节后应乡试,两次都顺利通过。有人撰联以示庆贺,联云:“端午以前,犹是夫人自称曰;重阳而后,居然君子不以言。”此联初看起来难以理解,其实,上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季氏》里的“夫人自称曰童子”,并隐去了“童子”;下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卫灵公》里的“君子不以言举人”,并隐去了“举人”。这样,就明白此联的意义——端午前你还是童生,重阳节后,你便成了举人。此联联语贴切,独具匠心。
从前,随州一祝氏财主请一个先生为其儿子祝小叶当塾师,并承诺每年七夕为先生加几个荤菜。祝财主平时十分吝啬,一连多年,祝财主都没有兑现承诺。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祝小叶作对道:“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祝小叶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祝财主又失信,先生再传学生祝小叶作对道:“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祝财主见了,又代其子对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节,客舍依然冷清,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祝财主在旁听了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得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祝财主自知理亏,于是悻悻离去。
重阳节文章7:龟山谣
文/刘鹏程
重阳节,黄冈市公安局组织离退休干部赴麻城龟山风景区游览,所见所闻,让我惊叹不已,触景生情,作古风《龟山谣》以记。
龟山坐落麻城中,山体高大气象雄。东接天堂紫气带,西连天台万壑松。南揽白云呼黄鹤,北望北辰制太空。春来杂花争艳丽,冠军当数映山红。夏季生态特茂盛,绿海涌波荡天风。秋日风景美如画,苍翠山色饰红枫。
冬天景象更奇美,雪拥“三友”傲苍穹。龟山雄美天赋就,而今人巧夺天工。盘山公路通山巅,百转千回景不同。高山索道徐上下,游人笑语闹天宫。最奇高山杜鹃园,重阳花朵仍彤彤。龟山谣、唱不尽,年年岁岁翻个新。欣逢盛世龟山人,无限风光无限情。
重阳节文章8:尊老宴
文/王守仁
今年重阳节那天,在孟津县城黄河路聚缘大酒店,举办了一场由百余位75岁以上老人参加的“尊老宴”。举办这个宴会的人叫王素芳。
王素芳何许人?她原是白鹤镇桐乐村的一位基层干部。1961年她结婚之后,先后担任村妇联主任、副支书、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
桐乐村原来是个穷山村,王素芳带领大家艰苦奋斗几十年,打水井、垒石坝、造良田、平土地、修公路,曾两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12年,王素芳退职了。但她闲不住,带领4个子女在县城办了3家餐饮企业,最大的一家就是聚缘大酒店。酒店办成了,王素芳却不当老板,而是当了一个“打工婆”,工作是负责蒸馍,每月领1000元工资。另外,酒店里的废酒瓶呀烂纸箱呀,也归王素芳支配,她想过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2018年春节前,桐乐村的副支书王玉南来县城办事,王素芳问及乡亲们的生活情况,王玉南说:“总的来讲,多数人家过上了好日子,但仍有一些‘窟窿户’,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比较贫困。”
王素芳坐不住了,吃肉也不香了,觉也睡不着了。她决定春节前回家看看。
她算了一笔账,她领到的1万多元工资,除去花销,加上一年卖破烂的收入,还有万把块钱。她决定用这些钱买成物品,为乡亲们过年添点儿喜庆。跟儿女们一商量,大家都举双手赞成。
2018年1月30日,雪住冰消,王素芳带着儿孙,拉着太空被、食用油和烧鸡等慰问品,看望了全村34户人家和白鹤镇敬老院的48名老人。
也就是在这一次回村慰问中,村里有的老人念叨,一辈子没有去过县城,没有进过酒店。这让王素芳陷入了沉思。
转眼快到了重阳节,王素芳想趁这个节日,把村里75岁以上的老人请到县城,让大家转转看看,中午在酒店吃顿饭。她的这一想法,得到儿女们一致拥护:“不管来多少老人,这顿饭,我们包了。”
重阳节那天上午,桐乐村100多名老人,在儿女们的护送下,兴高采烈地来到聚缘大酒店。王素芳及儿女们站在酒店大门口,热情相迎,并给他们一一戴上大红花。81岁老人周俊峰握着王素芳的手说:“你可真会想,今天让我开眼了,县城拾掇得这么好,酒店开得这么大。我长了见识,值啦!”
席间,老人们喜笑颜开。王素芳挨桌为他们夹菜、敬酒,一派其乐融融的祥和气氛。
重阳节文章9:回乡看外婆
文/张辉祥
去年重阳节,我回了一趟乡下,看看外婆。
外婆静静的坐在躺椅上,很和蔼,但更苍老。那张黝黑而清瘦的脸上,皱纹沟壑起伏,生活的沧桑和坎坷将外婆凝固成一尊雕塑,长久地静默着……
我轻轻地走过去,在旁边叫了一声外婆。
外婆转过头,看见了我。但没有一点激动与惊喜,目光呆滞。我的心忽然凉下来,不知道为何她没有露出布满皱纹的笑容。我依旧喊:“外婆。”外婆却突然放声抽泣着说:“你们怎么也不回来瞧瞧我,你不知道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你们啊!”
我陪外婆坐在洒满阳光的院坝里,舅舅们都外出务工了,偌大的小院没有一点声音,令人窒息。已有些寒意的秋风吹动着老屋顶上的野草沙沙着响。外婆的目光时不时地扫视着老屋的一砖一瓦,我知道这是她和外公一生的心血,这破败的房屋,也许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栖息地。
孤独,突然涌上心头。一个老人的孤独更能使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我仔细地聆听着她心灵深处的独白,哪怕一字一词。外婆表情有些激动,脸色也红润起来,她说:“那时候多么好啊,我一个人带着你们一大群,肩扛手牵的,都是我的孩子。看着你们在沟渠田间撒了欢地乱跑,我真是开心,可是如今却没有几个在身边了。”随着语调的舒缓,外婆的神情又萎靡下来,“你看看,要不是你来陪我,这个重阳就是我孤人一个,找个唠嗑的人都没有。”外婆说着说着,眼睛就闭上打起了盹,不久便进入记忆的梦乡。时空在这一刻停滞,让人感到世界的宁静。
孤独难耐,年轻人常常会去找朋友玩或一个人逛街打发掉时光,而那些留守的老人呢?有个说话的人是多么重要啊,可是却常常被我们粗心忽视。有些事情,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理解。真的,当我们理解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今年,我还要回乡陪外婆过重阳节,亲情既是最“廉价”的,也是无价的。或许,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对外婆来说远比给一大堆保健品,一桌子美味佳肴,一叠金钱来得温馨。这个重阳节,我要在乡下多陪外婆住几天,满足她的唯一期盼,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儿女们的期盼!为父母长辈们尽孝是一种行动,作为儿女千万别错过了他们健在的光阴,要记住尽孝请趁早!
重阳节文章10:重阳节杂感
文/刘秀清
农历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每年此时,人们登高远眺,观赏菊花,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庆丰收、祈长寿、饮宴祝健,这些重阳习俗已相传两千余年。
虽然重阳节时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然而早晚的秋风中已寒意渐显,因此,此时的登高秋游就有着“辞青”的浓郁意味,是秋寒至、阳气衰,人们“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即将减少外出活动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登高远眺、啸咏骋怀之后,人们的胸臆里就有了足够的灿烂阳光应对即将到来的漫长严冬。同样,常在此时举行的祭祖与敬老崇孝活动,也会为老人们带来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温暖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面临自我调整与绝望的冲突。人们晚年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饱满的感情与世辞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这时,自我调整有助于他们接受自我、承认现实,获得并形成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以超然的态度对待晚年的生活,以及面对死亡。重阳节以及我国传统的敬老习俗,有助于让老人为自己的一生作出肯定的评价,产生幸福感和完善感,安度幸福的晚年。
人们祈望长寿,愿意敬老、爱老,帮助老人们在脆弱的心理期发展满足感和完善感。而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会看到老人们那种自发自觉的超脱的智慧,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辉和巨大的魅力。新近就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讲述褚时健74岁还在坐牢,84岁成为亿万富翁的人生经历。褚时健192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的家庭,1955年,27岁时担任了云南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31岁时被打成右派下放农场劳动改造。1979年接手玉溪卷烟厂任厂长。经过褚时健和他的团队18年的努力,把当年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为国家创税收991亿元。走到人生巅峰时,1999年,褚时健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后改判有期徒刑17年),这时,褚时健已经71岁。三年后,褚时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在狱中几次晕倒,被保外就医。经过几个月的调理后,褚时健上了哀牢山种田,后来承包了2400亩的荒地种橙子。这时,他74岁。褚时健用努力和汗水把荒山变成果园,几年后,他种的冰糖脐橙一采摘就运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效益惊人。如今,这位已经87岁的老人,经过评估,身家又已过亿。在很多人胆战心惊与对死亡的恐惧作战的时候,在很多人悔恨浮生虚度的时候,褚时健在最辉煌时跌倒,而就在这样的经历之后,他却又一次创造出神话!感谢有这样的老人,感谢无数位这样的老人,用他们的淡定、从容、坚韧、乐观,让我们,见证了人性与生命的奇迹和辉煌。
重阳节文章11:奶奶过年
文/司葆华
我们村不过重阳节,仪式化的尊老敬老集中在大年初一这天。大伙儿早早吃过饺子,便三五成群到长辈那里拜年。
奶奶是村里年纪最长的寿星,拜年的乡亲们来了,她那平时显得空荡的屋子,一时变得很挤。每年的热闹喜兴,都叫她过后好长时间念念不忘。奶奶是个喜欢热闹的人,离过年还有很久,她就开始计算日子了,心情的迫切,一点儿不亚于同样盼望过年的孩子。
在三十晚上,奶奶要早早睡下。换作平时,电视里的戏曲节目能让她熬到深更半夜。而在除夕夜,就是春晚都没法让她提起兴致,叫一家人笑翻的小品,她却感到味同嚼蜡。奶奶严格安排作息,确保充足睡眠,一切为了第二天大伙儿过来拜年。
初一早上,我们总是很早吃完饺子。奶奶不愿意人家拜年的都来了,一家人还端着饭碗磨蹭。初一的这顿饺子,奶奶一定坚持要给她盛上一碗。年纪不饶人,对付实实在在的一碗饺子,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满足她的要求,我们往往给她多盛一些汤汤水水,凑满一碗。锅里唯一的“糖心”饺子哪个能有幸吃到,这一年便福星高照,好运相伴。没有“悬念”,每年奶奶都能吃到“糖心”饺子。
吃了“糖心”饺子的奶奶,心情不错,显得更加精神矍铄。一拨一拨拜年的人来了,屋子里欢声笑语。奶奶几乎能准确无误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还能开玩笑地叫出人家多年不喊的乳名。大伙儿自然要问到她的饮食起居,对于还能不能吃一碗饺子的问题,得到的自然是奶奶肯定的回答。于是大伙儿纷纷说:饭量好就身体好,您老人家百岁不老!
重阳节文章12:给父母一个深情的拥抱
文/郭元鹏
每到重阳节的时候,为人子女者都在想着该给父母送上什么样的礼物。每年的这个时候,其实能够给父母的礼物,也都是难以出新的,不是吃吃喝喝,就是美丽衣服,有的儿女还会赠送给父母金银首饰、时尚手机。应该说,这都是对父母爱的表达。可是,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实,他们在意的不是吃喝,在意的不是服装,在意的不是金钱,在意的是情感。哪怕,儿女们是空着手回家的,他们也是乐意的。重阳节的意义,应该在于感恩情怀的舒展,应该在于理解父母的浓情。
最近几天,江苏南京开展的“爱的抱抱”火爆了,这是布置给儿女的一份特别的亲情作业:扫二维码打开 H5, 拍一张拥抱长辈的照片,写下一句给他们的祝福。让整个朋友圈都暖起来吧!
“爱的抱抱”,其倡导为人子女者给父母一个拥抱,把“拥抱爹妈”的照片发布到朋友圈里,让大家共同感受“爱的抱抱”的温暖。这样的活动意义非凡。
去年重阳节的时候,有媒体开展了一项调查:重阳节到了,你愿意给父母说出“我爱你”吗?结果,有超过60%的市民表示,不会说出“我爱你”。一个原因是,都是一家人,没有必要用“我爱你”的形式表达;一个原因是,确实说不出口,感到不好意思。在关于是不是会回家和父母一起过重阳节的时候,超过70%的市民表示“没有时间”,但是已经将礼品准备好了。这其实也是重阳节的尴尬,也是重阳节失去了本真。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经常给我们温暖的拥抱。我们哭了,父母会把我们揽在怀里;我们冷了,父母会把我们揽在怀里;我们困了,父母也会把我们揽在怀里。那个时候,父母的怀抱就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在红尘滚滚里,在步履匆匆里,你是否还会怀念“父母的怀抱”?如今,我们长大了,我们成家了,我们立业了,我们应该回报给父母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个重阳节,让我们放下“不好意思”,放下“工作繁忙”,放下“礼物为重”,去给父母一个深情的拥抱。
让人们充分了解重阳节这一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理念,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才是最该做的事情。
让“抱抱爹妈”成为重阳节的亲情好作业。
重阳节文章13:重阳节的梦
文/似水流年似流水
梦里我还在为难、纠结。和他商量,确切地说,是乞求。让他同意晚两天回四川。除了我想和亲人多呆两天以外,还有个惊喜:爷爷要从新疆回来了!
知道这个消息,我依稀感觉梦里的自己也懵了!爷爷不是去世多年了吗?我甚至记不清了他的模样。可是,他却要再度和我们重逢。这样,奶奶也不会那么孤单了。我的心里被惊喜、意外和期盼包围着。一面期待着见到爷爷,一面却担心会不会因为多请几天假惹领导不高兴。
最终,在那个梦里,我没有见到我亲爱的爷爷。
在童年的记忆里,他经常偏袒妹妹来吼我。幼儿园的那个暑假,我的手指挤断了,他每天三次,踩着小三轮带我去村卫生室打针。上小学了,他会在路口等待那个三队的卖豆芽家的男孩,吓唬他,只为我以后不再被欺负。后来,爸爸在公路西盖了房子,十一二岁的我逐渐开始依赖爸爸妈妈,他便在每个周五的晚上,踩着小三轮送我和妹妹到新家去,然后再一个人摸黑回家。那时路过我们村的205国道才开始修。爷爷会说,窨井盖里有流浪汉和披头散发的疯子女人。以至于现在,我每次路过那段公路,都会不自觉地去瞅窨井盖,也很自然地想起我的爷爷。
爷爷在我高三那年去世了。我还没来及懂事,没来及孝敬他老人家。我以为那次住院是他每年住那几次里再平常不过的一次了。因为他和妈妈的关系不是很好,那次去医院看他,我和妹妹甚至还带着点不耐烦的情绪。走过场似的,呆了几分钟便走了。谁曾想到,那一次竟是永别?!
话说回来,每次梦到爷爷,总觉得爷爷是在托梦给我,让我多问候奶奶。怎么办呢?四川离江苏有1688公里远,我爱莫能助,只能电话问候,无力再做其他。
今年四月回江苏的时候,我和奶奶闲聊。聊到她的第一次婚姻和她的第一个孩子:我的大伯。奶奶年轻的时候,是地主家庶出的小姐,只有个姐姐,没有兄弟。她的第一次婚姻,嫁给了当地最年轻帅气,又有学问的公子哥。那时全部的人都认为那个男人会金榜题名。只是我奶奶还没有等来他金榜题名,在生下大伯几个月后,那男人却和别的女人好上了。无奈,奶奶办了离婚。只是离婚还没有离家,因为年轻的她没有去处。便在前夫的别院里带着几个月大的幼子,独自生活了三年。在同一个屋檐下,看着自己曾经的丈夫和别的女人……后来,奶奶遇上了我爷爷。爷爷待大伯如亲生的一般。
在我的印象里,爸爸和他同母异父的哥哥关系一直很好。
哎,还写些什么呢?奶奶八十多岁了,我想对她好,身隔千山万水,却没有多少机会和时间。她也一直担心千里之外的我。总开导我,不必死守现在的工作。回家了,一样有饭吃,有钱挣……
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希望奶奶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我回到她的身边。但愿我还有时间在她身边尽孝!
祝愿天下的老年人健康快乐!
重阳节文章14:敬老是重阳节的核心
文/老高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的佳话;今有陈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润人胸襟的故事。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老年人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基本上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之目标。
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养老还存在的短板。中国老年人口体量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根据联合国对于老龄化社会的最新定义,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则是中国的养老模式和观念与老龄化现状的矛盾: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滞后;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组成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尚未形成;国内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等。
客观公正地说,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国的养老模式,应该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所以,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正能量,是每个有良知的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为老年朋友,只要身体素质还不错,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就不能整天闲着,要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某些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参与-些社会活动和生产技术指导。这是一种积极、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让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敬老是重阳节的核心。我相信,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大背景下,广大老年朋友定会“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
西昌市川兴小学:高立祥
西昌市川兴镇焦家村六组六号
作者简介:高立祥,西昌市川兴小学退休教师。在各种报刊、网站发表作品400余篇,40余万字,是凉山州、西昌市两级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