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细节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细节散文1:关爱学生,从细节做起
文/范莹洁
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千里之堤而言,蚁穴便是细节。这样的细节常常因其细,而让人不屑一顾;因其小,而让人掉以轻心。但就是这些细枝末节,往往会关系成败,决定大局。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抑或是无心的一句话语,可能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学生,他上课经常走神,考试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一次,我偶然在他的作业里发现了一处亮点,便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褒扬的语句。在后来的课堂中,他一改往日自由散漫的态度,认真思考问题,细心写下笔记,并在随后的期末考试中收获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好成绩。还有另一位学生,自习课举手问我题目,我开始给他讲解。讲解过程中,他时常附和,表示听懂了。讲完后,我让他自己讲解一遍,他却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我忽然明白,学生也是顾及脸面的,问题一遍听不懂再问一遍就觉得丢人,所以即便没听懂也要装作听懂了。我便悉心开导他,让他明白问问题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听不懂再问绝不丢人。果然,学生敞开了心扉,在后来的讲解过程中,他总是直言不讳,有不懂的地方立刻向我提出,问题也迎刃而解。通过这些事例,我开始十分注意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细节,发现最后总能让我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精彩与感动。
提问时,使自己的语气委婉柔和,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写板书时,把字写得工整端正,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不会面对潦草的字迹摸不着头脑。制作课件时,加入一些声情并茂的元素,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有精彩回答时,第一时间给予鼓励,鼓个掌,点个赞,让学生知道这是对认真思考的回报,自信心和积极性自然大增。教学中的细节无处不在,关注细节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关爱学生,从细节做起。
细节散文2:细节生活
文/夏她她
三五好友聚餐,有人发问:“你们信不信,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有些人炒鸡蛋前不搅拌,直接打到锅里和西红柿一起炒,鸡蛋细碎无形;而另一种人,要用搅蛋器搅拌鸡蛋,鸡蛋炒出来蓬松软滑,炒好鸡蛋装盘,把西红柿炒到火候差不多的时候,再加入鸡蛋一起炒,后盛出锅。
一种做法特别容易,另一种稍微费事,讲究细节,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台湾作家、美食家蔡颖卿说过:亲手照顾的生活,有一种平实稳固的味道。
我的外婆是一位端庄秀丽的老人,如今她已经故去多年。我对她的想念从未改变,她对我性情的影响也从未变移,日升月落,光阴如水,一些小小的细节,让我似乎懂了更多。
童年在外婆宽敞的院落中嬉戏玩耍,这个季节,是听不懂的伤感二胡,是小电视机传出西游记的片头音,是我站在长满蚂蚱菜花的院子里,看着树上结满丰硕的果实,瞬间成人,帘卷西风。
母亲小时候不喜欢吃西红柿的皮,每次吃到嘴里都会吐出来。姥姥炒西红柿之前,总会用热水先把皮烫掉,多年以来形成了这个习惯。2005年以后,姥姥身体状况不佳,几乎不能下地走路,妈妈接过来悉心照料,药亲尝,饭吹凉,饭菜变换各种花样。姥姥年纪大了脑子有点糊涂,经常忘记自己吃了什么,但有一点,她好像变成了母亲小时候的样子,吃西红柿不吃皮。
妈妈有一次来我家,我也炒了这个菜,为了图省事,我没有给西红柿去皮。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勾起了妈妈的回忆。妈妈对我说,给你姥姥做西红柿都是去掉皮,她咽不下去,容易卡在嗓子眼里。未成家之前的我,吃什么食物都是坐享其成,并未太在意细节,我在心里默默的想,以后如果再给妈妈炒这个菜,一定要事先去皮。
一道简单的工序,凝结了外婆和母亲两辈人的爱。有趣的是,我发现,我两岁的女儿也不喜欢吃西红柿的皮,吃到嘴里会把皮吐出来。如今,我给女儿做西红柿的时候也是事先去皮,我再也没有觉得这道工序麻烦。我以热情生活的身影,投递美好讯息,希望女儿备受爱的滋养。
一个菜,串联起了外婆、母亲、我和女儿,连结着四代人的温情。有一些细节背后,影射的是我们对于情义的牢记,对于内心的坚持。生活,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守护。
细节散文3:青春的细节
文/罗嫣然
现实绑架了梦想,青春被贱价出卖;生活扑面而来,梦想流离失所。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倔强,我们的执着,还剩下多少?
——题记
小时候,孩子气地梦想着以后要做画家、歌唱家、宇航员……幻想着长大后要和最爱的人一起住在大大的房子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都曾见到过梦想的模样,我们都曾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以青春为筹码一步步向前走。无数次,我们以为就要接近梦想,或者至少,我们在梦想的路上,可当各种打击以“社会”和“现实”的名头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多想像《老男孩》里的“筷子兄弟”一样去拼搏一把,但我们没有,所以我们看着《老男孩》看着似曾相识的过往,痛哭流涕,像个孩子。
那些被冠以“青春”、“梦想”和“爱情”字眼的东西,就算简单到粗糙,也足够矫情到让我们流泪:因为那些都是我们共同的梦,因为那些都是我们失去的梦。
但是,面对成长,面对现实,那些甜美的梦想渐渐破碎,消失不见。大大的梦想被“现实”称为不现实,小小的梦想被“现实”称为没追求。
梦想,梦想是什么?梦想在哪里?我们越来越迷茫,不知所措。
当一道亮光划过天际,最后一颗星星坠落之后,城市的边缘开始泛起微蓝色的寒光。每天忙碌的生活就此开始。朦胧间,刺耳的闹钟惊醒奇怪的梦魇。疲惫的身体带着梦想再次奔赴走过无数次的站台,踏上每天必经的路途。
我不知道这个城市里潜伏着多少个蚁族,每天清晨匆忙赶往公交站台的身影里似乎都有自己的影子。他们在公交车上几乎被挤成相片的时候,还在担心今天会不会上班迟到。他们辛勤地工作着,忙碌并快乐着,努力为自己的梦想拼搏着,坚强地生活在社会的夹层。每张写满迷茫和失落的面孔似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一幕辛酸的打工史,他们面带微笑而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吃苦耐劳,却每个月只能领到一小叠只能解决温饱的工资,他们怀揣梦想却被压缩得面目全非,他们敢于接受挑战是因为始终有着最质朴的信念在心里。
青春的转角处,划下一道耀眼的伤痕,记录着生命运行的轨迹。浓密的睫毛下隐藏着一双双幽深的眼眸,在黑暗的夜空下释放着真实的自我。现实的残酷,梦想的执着,多少个年轻的生命在夜幕下彷徨煎熬,而此刻又有多少颗坚强的心和我一起颤抖。住在地下室的日子是灰暗的,不分白天黑夜的空间更像蚁穴,走在潮湿的地面上似乎可以挤出水。敞开的宿舍门进进出出了多少个游子,徘徊在街头的身影风尘仆仆,这里成了他们临时的落脚点,生活用品凌乱地摆放着,一台电脑是唯一和外界沟通的桥梁,隔着窗帘的阳光洒了满地温暖,却给不了生活在负一层甚至负二层的蚁族一点暖意。
无处安放的青春,无法释怀的梦想,站在城市的边缘,回望走过的路。一路艰辛,一路漂泊,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始终带着未曾放弃的梦想,执着地一路前行。
阳春三月,柳醉花迷。梦想再一次冲破黑暗,挣扎在心底的梦在这个时节想要释放出来感受春天的温暖,街头忙碌的行人中又多了一群这样的年轻人。为梦想,为生存,一路奔波,奋斗,不曾言弃。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无限的苦闷中放弃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一辈子陷在了不甘心的残酷现实里。
梦想与现实,我们该怎样去把握,梦想在现实面前已经被压缩得失去原形,青春也随着时光的流逝渐行渐远。有人说年轻就是本钱,迷茫是个常态。是的,对于我自己而言,17岁,青春的高峰期,我还年轻,我的青春依然还在,我的梦想依然清晰。匆匆的学习生活中,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为了自己的梦想,不能再等待,不能再被动,不能再在得过且过的状态下过日子。要努力靠近梦想,青春有限,也许未来并不完全如愿,也没人能预知未来,那又何妨,我只明白此刻不努力,未来就真的连一点梦想的痕迹都没有了,谁也不想未来的生活充满了遗憾。
青春不失梦想,紧握手中的梦想,执着地前行,终有一天,我们会抵达梦想的彼岸。
细节散文4:细节带来的伤害
文/刘超
一位开出租车的朋友,将乘客遗失在车上的钱包归还给了失主,钱包里有两万多元现金。许多人认为他傻,因为失主并没记下他的车牌号码,他可以将这笔钱留下来。而朋友却耽搁了几天的出车时间,去报社、到电视台公布招领启事寻找失主。钱包递到失主手里时,朋友却寒心了,他认为自己确实很傻。
失主打开钱包后,将里面的钱数了三遍。“硬是当着众人的面数了三遍。”朋友委屈地说,“数一遍也就可以了,数了三遍,还拿着钱对着阳光照照,我当时尴尬得无地自容,难道我会抽出几张或者换几张假币进去?那样我又何必去还?”
钱数三遍,也许是失主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或者是一种习惯。钱,数过三遍准确无误了,可是,这个动作附带的信息,却是对拾金不昧者的不信任、不领情,无疑是一种情感伤害。
母亲打电话给儿子。儿子接到电话张口就问“有事吗”,这是他接电话的习惯。母亲却有些伤感,反问道:“没事就不能打电话吗?你不打电话过来,是因为你忙;我打电话给你,还一定要因为什么事吗?”
儿子哑口无言,怔怔地握着话筒,后悔了。他应该问问母亲生活得怎样,身体可好,对于年迈的母亲而言,孩子没有表达牵挂,却丢过来一句冷冰冰的“有事吗”,显然将母亲的心深深地伤害了。
每一个细节都有深长的意味和指向,每一个动作背后都隐含着一种逻辑。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忽视了不恰当的细节带给他人的伤害。“天使在想象中,魔鬼在细节里”,别让那些无心却伤人的细枝末节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细节散文5:那些温暖的细节
文/陈晓辉
生活不是鲜衣怒马,不是起伏跌宕,不是在朋友圈发柔光照片称岁月静好,不是跑到丽江拍拍拍,更不是在欧洲买买买……都不是。
真正关乎生活本质的,必然是那些琐碎温暖的细节。
朋友毕业后做了“北漂”,和男朋友领了结婚证一起住进北京狭小的地下室。我们都担心她在异乡的困顿,趁出差忙完公事去看她,没想到她把9平方米的空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床上方狭小的透光处,居然架了一块搁板,上面放了一盆绿油油的绿植。朋友得意地说:“别人不要的,我就捡回来了,那时候叶子都黄了,同事都说养不活。你看,现在不是绿绿的?”
我忽然就放心了。狭小的地下室,因为一盆不花钱的绿植,褪去了困顿的色彩,生长出生活的希望。
前段时间又出差到北京,她已经买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我们坐在她家不大不小的客厅里,从当年的同学聊到老家的房价,从某位娱乐明星出轨聊到当晚吃什么。我忽然想起当年那盆绿植,朋友说:“后来长得太大,搬家不方便,就送给房东了。”顿了顿,她又说:“当年很辛苦,现在也没有大富大贵。但我觉得,住地下室未必不是好日子,住别墅也不可能万事顺心。生活,心安就好。”
一盆小小的绿植,见证生活的细节,温暖地生长。
曾经读过一个小故事。二战过后,欧洲某城市满目疮痍,到处是被炸弹毁掉的房屋,居民缺水和食物,孩子无法上学,但记者在一间残损的小屋里,发现在女主人破烂的桌子上,插着一枝橙色的鹤望兰。女主人说,那是她出去找水时发现了采回来的,养在瓶子里。“这座城市还有希望。”记者这样写。
如果有一天,生活被破坏成可悲可叹的人世,我会坚持寻找那些背后的细节,并且以花朵、以宽容、以坚持、以欢笑、以泪水,一一记录,一一对这世界作细微的注脚。
同事离婚后独自带着孩子,但她读《诗经》,学画画,还抽空去报了一个古筝班。上次在街上遇到她,她带着孩子,带着大袋子,还有小铁锹,母女俩一脸灿烂地说去挖泥养荷花——生活的细节,让日子如此丰盈。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我说:“给我一些细节,我就可以相信人性,我就可以找到星光,我就可以勇敢地拥抱这深不可测的命运。”
细节散文6:感动来自细节
文/朱明霞
很多时候,感动只是在一瞬间,一直觉得:感动,不需要时间的准备,不需要刻意的营造,也许仅仅只是你的一句话,也许仅仅只是你的一个小细节,却让人感动一时,温暖一世。
那一天,在午餐过后,我正带着孩子们散步,突然陆言豪小朋友“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连忙走过去,问:“怎么啦,豪豪,怎么突然哭了呢?”
豪豪只是一个劲地哭,一边哭一边喊疼,怎么回事?没有摔跤,又没有碰到哪儿,怎么会疼呢?这时站在豪豪旁边的凯凯看见他哭得这么难过,有点害怕了,用胆怯而无辜的语言对我说:“他走得太慢了,我就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我没有用力。”不会啊,豪豪平时是一个顽皮而好动的孩子,跟同伴间的推推挤挤是常有的事,今天怎么会哭得这么厉害呢?我轻轻拉过孩子,正想仔细寻问,孩子哭得更厉害了,还大呼疼,我连忙放手,轻轻掀开孩子衣领,只见一块拇指大的地方已经破皮了,还渗着血,我一看吓了一跳,连忙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一边哭一边说:“是昨天在家里吃晚饭的时候,不小心被菜烫的。”“那奶奶带你去消毒了吗?”“没有,奶奶还没来得及。”我仔细观察孩子的伤处,伤口只是用一张餐巾纸包着,旁边贴着创可贴,可是由于上午孩子的活动,餐巾纸已经移到了别处,只有创口贴还贴在离伤口不远的皮肤上,这样不行,万一伤口感染怎么办,这样什么也不包,孩子的衣服容易摩擦到伤口上,更会增加孩子的疼痛,我连忙把孩子带到幼儿园的保健室,请保健老师对豪豪的伤口进行了简单的消毒,然后又给他用纱布包上。豪豪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平时是奶奶在带豪豪,这么大年纪还带着一个这么调皮的孙子,真的有点力不从心,我怕奶奶不知道伤口的一些护理常识,于是,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注意事项,到了放学的时候,告诉了豪豪奶奶,同时也提醒她最好带孩子去看一下医生,豪豪的奶奶听了,连忙说谢谢,谢谢我的工作做得这么的细心,谢谢我对孩子的关心,被她这么一说,我倒不好意思了,其实,我为孩子做的只是一些很平常的事而已,但是从豪豪奶奶的脸上看到的却是让我们为之感动的真诚和谢意,那一刻,我的心里真的充满了快乐,那一刻,让我明白,其实感动往往只是来自一个瞬间。很多时候,我们举手之劳的表达就能感动别人。
感动,来自瞬间,教育,最好来自身边的点滴感动,人需要感动,不一定要惊心动魄,更多的却来自细节,来自瞬间,因为真切,才更有意义。
细节散文7:有一些细节能够感动你
文/朱凌
出差途中见到这样一对父女,父亲又黑又丑,女儿长得很是好看。火车站南来北往的人很多,父女俩坐在那里,不怎么说话。天很冷,大厅里的空调好像坏了,这时,我看见父亲将外套搭在了女儿的身上,自己却冷得直搓手。
小区楼下有一位婆婆,有太阳的日子里,总喜欢坐在门口晒太阳。婆婆很老了,老得满脸的皱纹都堆了起来。可她只要是看到楼下有抱小孩的妇女,便会站起来,让给别人坐。
外出去邮局取稿费,当排队排到我时,才发现汇款单后面的有一项内容没填。这时,后面的人开始催了,如果再等,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柜台里的女孩笑着说:“没事,我先帮你兑,等闲下来时,我来帮你填。”
和男友外出约会,每次送我回来时,他总喜欢走在靠马路的一边。一旦有车经过,他势必会拉紧我的手,当车经过后,便会放开。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此时想想,却让人回味无穷。
这样一些细节,身处其中的时候,并不觉得怎样。可是当你想起时,却有着些许感动。这份感动,来自于关爱我们的人对我们所付出的爱,让我们每每回想起来,便会感动不已。
在那之后,我尝试着也去用这样的细节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将一份关爱,传递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让自己也能够成为值得别人怀念的人,让他们在想起的时候,也能够会心地一笑。
细节散文8:令人难忘的细节
文/付萍
老师啊!我已离你而去,开始进入了我的高中生活,尽管这里的教室比以前更宽敞明亮了,这里的校园比以前更广阔了,这里的生活比以前更为多彩斑斓了,但我挚爱着的母校和老师们是不会被淡忘的。
在我读初一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学农基地割芍子,由于同学使用镰刀时不小心,竟把镰刀“割”到我的膝盖上了。
那时,我一脸的痛苦,眼泪连同膝盖上鲜红的血流了出来,班主任见状,立即送我去医院。
一路上都是她亲切的问候声。“疼得厉害吗?你再忍耐一下,马上就到医院了。”她的关心,仿佛止痛药一样,让我的疼痛感减轻了许多。
在别人看来,这很正常啊,不就一句话,有多稀罕啊。可是,我却很幸福,至少让我明白,老师是关心我的。
到了医院后,伤口处的肉都已经鼓了出来,太可怕了。紧接着,医生开始用生理盐水为我清洗伤口,眼下这情景,我疼得“嗷嗷”直叫。老师在一旁扶着我:“忍着点痛,一会就好了。”但那感觉,有谁能体会到呢?伤口处有许多的气泡往上冒,实在疼痛的厉害!
更痛苦的还在后面哩。医生拿了一根又弯又长的大针,穿好线,在我的膝盖上缝了起来。痛苦的感觉,已使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反抗,我泪流满面,挣扎了起来,大喊着:“老师,可不可以不缝了?”
老师看到我在反抗与挣扎,她使劲地抱着我,让我无法动弹。“坚持住,很快就缝好了。”终于,痛苦在我苦苦地挣扎和喊叫声、哭泣声中结束了。此时的我,已哭成了一个“泪人”。可是老师依旧紧紧地抱着我,让我在痛苦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老师还用纸巾擦着我脸上的泪水。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老师不关注的学生。但我此时此刻才明白,老师是挺在乎和关心我的。
之后,老师把我送到了学校又笑着离去。
尽管许多情节我都已经淡忘了,但老师你紧紧地抱着我的那一幕,已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烙印,且常在我的脑海中上映。
老师,你的学生永远敬你爱你,在此为您献上深情的祝福。
细节散文9:恩爱在细节里
文/兰卓
有个朋友经常在空间里大秀夫妻恩爱,比如他们旅游的甜蜜照,一起下厨时互相喂美食,在大众场合下的热吻……某天,我们毫无前兆地突然得知,他们劳燕分飞了。
有次下班途中,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个女人在给自己的老公打电话,讨论的是晚上吃什么样的饺子,首先是素的还是荤的,然后是馅里的肉占几成。这样的细致,相信一般的男人早就耐不住性子了,可能会这样说:“随便吧”、“你看着办吧”。
恋爱或爱情,激情过后就是这些琐碎得再也不能琐碎的事。但是,这个女人不紧不慢地为吃饺子和老公不温不火交流近10分钟,说得津津有味,有商有量,我不得不佩服这对夫妻的默契。期间,他们没有一句甜言蜜语,我有点嫉妒电话另一头的那个男人,他一定有一个质地不错的婚姻。这个女人算不上摩登,也算不上白富美,是那种混迹人群里不起眼的女人,衣着普通,但面色平和,举止自若。
我有个表哥,因小儿麻痹症左腿瘸了,靠自学成才在一所职业大学任教授,一个小家碧玉般的女学生向他求爱后,两人喜结良缘,成为学校的一大美谈。两人外出或散步时,不像一般的夫妻牵手而行,她总是走在他身后,往往要保持一两步的距离,如果路不好走,她就上前去扶住他。
我们说起这个细节时,表嫂一脸羞涩,表哥一脸幸福:没有天天牵手,也很幸福。我们没有见过两人吵过架。表嫂说,他说什么,她都觉得好,有道理。她要做什么,他都支持,就算有不同意见,也是商量着来。听他们说话,有一种温润的松弛感。
可能有人觉得他们说的都是一些小事,谈得来算不得什么。可如果换一种心态来交谈,就算这样的小事都可能跑偏。我们常见的家庭生活场景,仅仅因为一句话不对路,夫妻就大翻陈年旧账,如仇人一般,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令旁观者都要替他们捏一把汗。
任何小细节都能变成大伤害,除非两个人都有一颗互相不耐烦的心。任何小细节能是大恩爱的自然流露,唯有被感情浸透了整个生活,才可能会有每一刻的心平气和。
外出旅游上车后,大家都累了,一个老奶奶疲惫地靠在老爷爷的肩头,他只是本能地护住她的脸。我们看惯了婚礼上的恩爱、结婚照上的甜蜜、众人“怂恿”下的热吻,反而觉得这对老夫妻平淡表情下的温度真实可贵——爱,是一种本能。
俗话说三足鼎立最稳定,而婚姻本质上只有两个人,就如最不稳定的自行车,要维系和谐向前,必须有一股向前的合力。是人前秀恩爱还是发自内心的脉脉温情,需要从每天、每一次交谈、每一件小事中细细来体会,这一个个片段就构成了一个冷暖自知的婚姻。
细节散文10:读书利于养生
文/任惠敏
养生的细节很多,别忘了还有读书。凡成大事者,都是读书的力行者。
可是现在有些年轻人忽略了这一点,也许是原于生命中还有许多时间可供安排。
前几日乘坐火车从东北返回大连,一节车厢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低头翻动手机,看来手机里的各种游戏及娱乐项目确实能吸引国人的眼球。
手机多风景也煞风景。
“不进则退”,这几个字越来越变为现实。如今电脑、手机的普及让人有了提笔忘字的感觉。许多汉字只能认识,写起来已那么生疏。
养生的方法很多,有药补,食补,还有锻炼等等。时间一长,人们忘却了思考,一个劲地陶冶在如何才能长寿的幻境之中。
什么是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古人是怎样养生的呢?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年时,血色未定,戒之在色。长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到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提倡的是心理健康,他教育他的弟子们要胸襟开阔,不要患得患失。“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也是他的座右铭。
如今有的人忽视了这些,一个劲地提出得以长寿要利用药补和食补。
养生的秘诀一半在生活当中,一半在书籍当中,不信就试试看。
在水一方,那是在书一方,有位佳人,那是读书的佳人。
读什么样的书,得根据自己需求,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我不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我也不祈求别人胸怀我。世界给我一小块地方可以存放我就行,再留一块地方存书,我一定要这样地与书活在一起。
我喜欢读中华民族的文学,尤其喜欢读古典诗词,那种意境带给我的想象就像峰峰叠翠的山峦,任凭我想象的翅膀驰骋纵横。
我不贪睡,这是养生的最好习惯,因为书籍在召唤我。有时喜欢小声嗫嚅着,一本书从早上到晚上能读完,嘴唇念得滚烫,我用舌头舔着双唇,久久不舍得收回。我和书一同清晨又一同黄昏,书是我灵魂的朋友。我与书一起战胜了孤独,战胜了狭隘,战胜了数不清的寂寞……
我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有修养才读书,我读书是为了养生的需要,因为一个人要健康,首先得精神健康。“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读书不费精神,读书能长精神。
养生的食品很多,但大多只是生长在一个季节里,比如:山药、小米、萝卜,还有北方的水果也是按照季节生长的。四季荣枯,唯书不枯。
蔡元培老先生书室有联:都无做官志,唯有读书声。他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部长,他辞官不做,到北大任校长,做学问,与书结伴。一旦我们建立起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平心静气地面对自己的先人,那就可以和悠远的历史接脉,滋养健全的道德,学会安顿自己的身心。
书籍能把烦忧带走,我常常会出现无名状的烦恼,每当那时我就把目光转移到书上,读进去以后,一行一行的文字就变成了一排排小舟,带我慢慢渡出烦恼。我愿意相信,彼岸是美好的。养生要得是心安,读了书,才学会了心的安宁。
有种光亮,是从书里涌出来的,它和太阳的光辉交织在一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即便花朵谢了,树叶谢了,它的光芒永恒,一直伸向远方。在它的照耀下,看蓝天、看白云、看雁群……都好。真想告诉她们,我都爱。
木头能搭一座桥,石板能搭一座桥,其实书也能搭一座桥,那边连着最美丽的地方,阳光浩荡,玫瑰漫天,那真是一个能让人们身心愉悦的好地方。
养生的食品要有所选择,读书的内容也要有所选择。你能读多高尚的书,你的内心就有多高尚。
书籍是一张养生的车票,有了它可以穿越悠长的雨巷,可以翻越人生路上的皑皑白雪,还可以走一遭世界。
和书在一起斗转星移,知这物件的好处,就把持住了。
细节散文11:细节,是一面镜子
文/毛甫玫
1
前段时间,我家楼下单元门坏了,各种各样的“牛皮癣”广告便如无缝不钻的苍蝇般蜂拥而至。我常常为防盗门上被粘贴的乌七八糟、形色各异的广告贴而气恼,何止是广告贴啊,有人甚至用黑色或红色的印章类的东西把广告词横七竖八地印在家门两侧的白色墙壁上,严重破坏了居家环境,令我心疼不已。
请问始作俑者,这里是我家,你知道世界上还有个词语叫“尊重”吗?……我一面咬牙切齿,一面费力去清除这些污浊不堪的东西。
刷刷刷,一张张可恶的牛皮癣广告在我的怨愤声里变成了碎末。
这时,我发现了一个拇指肚大小的椭圆形的广告贴,印刷很精美,像一粒小小的纽扣嵌在门的右上方,恰好成了一个不错的装饰和点缀。我眼前一亮,甚至站定欣赏起来。当然更打动我的是它被安放的位置,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刚刚好。我似乎看到了张贴者小心翼翼的动作和表情,看到了这一生活小细节的有心和用心,还有细节深处力透纸背的两个字——尊重。
最终,这个广告贴成了唯一的“幸存者”被我留了下来,而且,今年的居家保洁我就选的这一家。
很多时候,细节就是一面镜子,会照出你的人格,也会让你赢得机会。如果你是一个懂得尊重别人,为别人着想的人,就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2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端倪”,我喜欢品味生活中的细节,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抹真诚的微笑,一句暖心的问候,都散发着动人的光辉,成为我平凡生活中经久的收藏。
那一个夏日的清晨,收拾碗筷时,忽然听见楼下有喊声,一声又一声,持续不断,却听不太真切。我索性探出头去,原来是一位喷洒农药的工人,他仰着脸,把两只手围成一个喇叭状,浑厚的男中音在清晨的空气中跳跃。
“关窗,关窗——要喷农药啦——”,
不由心头一暖,目光在他身上停驻良久。他有些苍老的年纪,花白的头发,不远处有一辆装载农药罐的拖拉机停在了路边。正值盛夏,太阳一大早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炙热难耐。他在小院的甬道上来来回回,边走边喊。
一个老人,顶着烈日,仰着脸,扯起嗓子,发出自己的最强音,为的是不让农药随风飘进居民家中。小区虽是多层楼房,但要保证各楼层的住户都听见,还是得费些力气的。
其实,这并不是他的工作本职,他的职责只是往树叶上喷洒农药。烈日下,此刻的他,原来在费力地做着一件份外之事。
敬畏这样的细节,因为它是生活中的至美,很微小,却满目葱茏!这样的细节,看在眼里,是风景;刻在心里,就是阳光。
3
今年春天,母亲生病住院时,我经常出入西海岸医院。医院附近客流量特别大,地理位置所限,门口的马路只有斑马线,没有红绿灯。行人要过马路穿越车水马龙,一般是自发凑等,结伴通过。
那天下午,下着雨,人又不多,我站在街头,看渐急渐大的雨线在眼前滑落,雨伞显得娇弱起来。想穿过马路去对面坐车,无奈车流不息,像一场公路拉力赛,你追我赶。瞅准一个空隙,我抬腿迈起了步子,可走到路中间,来往的车辆却突然增加了,一时让我心慌意乱、举步维艰。
为我停下的,是一辆真情巴士公交车。没有刺耳的喇叭声,一切显得那么从容。隔着车窗,只见司机师傅向我摆手,示意我快速通过。
我受宠若惊地穿过了马路,感怀中眺望客车优雅的背影,无语,却温暖。
“善人者,人亦善之”。很多时候,真正让人长存心底的感动并不是什么大善义举,而是一个个细微处的关爱。我们的生活由千千万万个细节组成,细节是生活的细胞,是众生之间的一面镜子。愿更多的人能关注这面“细节”之镜,愿更多的心灵能在这面镜子前收获春和景明,收获清澈美好。
细节散文12:六月,荷塘的细节
文/北大荒耕夫
六月,一望无际的荷塘。
一阵阵风吹来,掠过一株株身姿高挑,亭亭玉立的荷花,掠走一路花香。
闻香识佳人。红蜻蜓款款飞来,伫立在荷蕾尖尖角上小憩,垂下双翅,做着美梦;娇小的蓝色豆娘,双双对对,在碧绿的荷叶上缠绵;蜜蜂儿兀自在盛开的荷花蕊里钻来钻去,弄得浑身是花粉,才匆匆飞去,又匆匆飞回;最是不安分的麻雀,叽叽喳喳,毫不懂得怜香惜玉,你争我夺,肆意践踏,弄疼了花,弄落了瓣,闹得蜂飞鱼跳;还是燕子多情,穿过柳帘,贴着涟漪碧水,捕捉飞虫,悄无声息,演绎默默地爱;一只甲虫殒命在荷叶上一滴水珠里,像极了亿万年后的一粒琥珀,它们的故事也许就这样被封存,流传,供人类猜想。
莲底几只小锦鲤游了过来,一只翠鸟箭一般的射入水中,激起一圈圈涟漪;刹那间,飞回柳树枝梢,叼着一条小鱼,扑棱扑棱翅膀,翘翘尾巴,抖落一身水珠。
不料想,翠鸟惊扰了邻居,一只刚刚爬出树洞的星水牛,还没有做好飞翔的准备,一个筋斗惊落下来。它在空中做了一个前滚翻,优雅的滑翔到一朵莲蓬上。黑色的星水牛身上星星点点的白色斑点,云隙透出一缕阳光,阳光下星天牛闪烁着黑缎子般的光泽,摇动着长长的触须,在空气中探寻。探寻什么呢,是荷的清香吗?
柳荫深处,两只蝉处惊不乱,各栖息在一个枝,声声相接,清音悠远,蝉韵清澈。细细想来,蝉蜕变于泥土中,莲荷开于污浊处,所以蝉与荷气息一定是相通的。蝉深情的鸣唱,夏朝,催荷花开露中;秋暮,促月色照无眠。
我一个人站在一泓湖水满湖莲荷边,头顶一支硕大的荷叶,清香袭来。我痴痴地望着,碧水翠叶上面悬浮的星星点点的粉红、洁白,雾蒙蒙的水汽中,宛如国画大师笔下的水墨粉彩画,在生机勃勃的环境中豁然展开。我怦然心动,举起照相机,拍下荷塘的细节,剪裁成彩色的诗笺,寄给你,问询灵犀相通的朋友:蝴蝶呢?!
细节散文13:走过春天的蚂蚁
文/小小麦子
一
泪水是圆的,细节很疼痛,一只沉于思考的蚂蚁必将离开。因为春天是多么短暂,不可预知,即使来临,然后又悄然无声地走远。
永远匍匐在地,面朝黄土,背负青天,蚂蚁的四蹄是多么的刚健有力,弛骋于大地,像一缕激扬的旋律在宽广的音域回肠荡气。
二
有些事情与风花雪月并无关联,却一样刻骨铭心。
在春天,蚂蚁曾为一只折翅的蜜蜂悲伤过,为找不到妈妈的蝌蚪哭泣过;曾将耳朵贴在老树上,偷听过地下小松鼠的悄悄话;曾坐在小溪畔,也将自己的心事装在小纸船上,漂向远方。
三
经历千载的生命一定是非凡的,譬如蚂蚁。
蚂蚁走过田野,一如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忙碌的乡亲,裸露着古铜色的脊背,一生努力地耕作生息。不知有多少汗珠凝成饱满的五谷?有多少泪水结成闪烁的繁星?
霜雨洗却一路风尘,在春天与未来之间,那些青草的气息,以及野草莓甘甜的汁液,沿着蚂蚁渐渐衰老的身体,顺流而下。蚂蚁总追逐凄美的意境,遗留一段悲壮的史诗。
四
梦中的花朵,要在春天开放。蚂蚁终将走远,只留下这个春天,让万物阅读岁月的精华,让生灵学会勤劳和善良。
可当夏日的晨钟敲碎蚂蚁那沉醉的故乡时,风依次抚摸流水、落日和白云。
一桩平凡的生活细节,像一只手,抓住上升的炊烟。
于是,蚂蚁感恩地说:“如果我两手空空就好了,我可以用一株庄稼的语言,去接近土地、阳光和水。”
五
烟雨里,藏着舞倦了的红颜,杏花终将凋零于土地。
走过春天,蚂蚁在黎明惊醒,破碎成哀艳的痕迹。
天涯太远,蚂蚁要用多少光阴才能走到?
从此,蚂蚁远涉八千里路云和月,寻找那生命的轮回。
细节散文14:成败与细节
文/夏生荷
苏舜钦是北宋庆历年间当朝宰相杜衍的女婿,平日里负责监管各地方行政机构驻京办事处,他和另外十多位在京的高官,一起强力支持着岳父和范仲淹等人联手推行的改革,与反对改革的保守派们作着不懈斗争,并眼看着就要取得胜利。
这年中秋,苏舜钦想犒劳一下志同道合的改革同仁们,顺便给他们鼓鼓劲,于是便把他们都邀请到官衙内聚餐,聚餐的费用大部分是苏舜钦自掏腰包的,一小部分则是官衙卖掉的废文纸所得来的钱。
不料,这却给保守派留下了口实,一直以来,保守派都想把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们从高位上拉下来,并赶出京城。但一直苦于找不到机会,这次终于有了。原来,北宋法律规定,官衙的废纸属于公家财产,如卖掉,所得的钱必须充公,归国有。如私自挪为他用,则触犯了法律,应受到惩处。
保守派就此轮番上奏宋仁宗,大肆渲染苏舜钦违法违纪,要求一定要严办此事,以正视听。无奈之下,仁宗只好按律办事,将苏舜钦和参加聚会的人全贬到外地,且永不得回京城。范仲淹、杜衍等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同样被降职外调,改革派自此一落千丈,再也没能东山再起,一场志在必得的改革也因此不了了之。
毁掉千里之堤的,往往不是什么洪水巨浪,而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小蚁穴,因此,越是想成大事者,越要多关注局部的小细节,特别是那些对自己不利的细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