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的文章

请欣赏往事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往事的文章1:一支钢笔

文/潘志红

岁月远去了,但许多往事还镌刻在记忆深处的长卷上,就像那支褪了色的钢笔,记录着曾经的往昔……

那年冬天,我上小学四年级,书包里唯一的一支钢笔,是修了多次的。笔尖有点歪,写字粗细不匀,有时还渗墨水。班里有个叫玉虎的男生,有一支自来水钢笔,书写特别流畅,是他家在城里工作的亲戚送给他的,我们都很羡慕。这样的笔我在乡新华书店见到过,很贵的,要两块多钱。我也想买一支,但我不能跟妈妈要,因为这笔昂贵的费用,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开支,我要自己攒钱。

老家的湾地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每年的冬天,粮食归仓草归垛,大人们开始在冷水里砍苇子。苇子是盖房、编席的好材料,很多外地人都会到村子里收购。星期日,我拿着镰刀和绳子,跟在大人们的后面,捡拾落下的苇子。走在湿冷的苇地,刀子般的寒风吹得面颊生疼,腿脚麻木,手上也冻裂开一道道口子,深得都能看见殷红的肉了。那是怎样钻心的疼啊!但是我不能怕,咬牙坚持着。一个苇季下来,我拾的苇子卖了三块钱,这足够我买心仪的钢笔了。我开心地笑了,把钱数了一遍又一遍,并小心翼翼地用小手帕包裹了一层又一层,我想等到星期日就去买钢笔。

夜晚,躺在床上,我兴奋得睡不着,第二天上学钢笔忘记了打墨水,年轻的班主任成建老师把他的钢笔借给了我。这是崭新的红色自来水钢笔,笔套是不锈钢的,笔尖纤细匀称,在纸上轻轻一划,十分流利。真是好笔!我很快写完了作业,放学却忘记还给老师,我把笔放进了书包。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同学边走边玩,突然一不小心我被小石子绊了一跤,同学笑得前仰后合。晚上回到家拿过书包准备复习功课,发现书包被墨水染成一片蓝色,我心里一惊,打开书包老师的钢笔在卡口处断成了两截!我被吓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是我不能告诉妈妈,怕她担心着急。

第二天,刚好是星期日,我和一位要好的伙伴,冒着严寒,步行十多里乡间小路,来到乡新华书店,挑选了一支和老师那支一样的钢笔,花了两元七角钱买下了。星期一上学时我把新买的钢笔吸满了墨水还给老师,成建老师点点头接过放在左上衣的口袋里,我松了一口气。我还会想法子为自己攒钱买钢笔的。

下午,我刚到教室,成建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前,把我上午还给他的钢笔放到我的课桌上,对我说:“还是你留着用吧,好笔才能写好字。”“老师,这是你的,我,我不能要……”我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成建老师微笑着指指自己的口袋说:“我这还有一支呢!好了,就这样了。”说完他向门外走去。望着他的背影,我泪眼迷糊。握着这支沉甸甸的钢笔,从此我认认真真端端正正书写着人生的每一笔。

许多年以后,每次回到老家,我都会去茫茫的芦苇地,寻找童年最温暖最难忘的记忆……

往事的文章2:往事氤氲如烟,寂然前行

文/离岛晴空

深情的怀旧,原是美好的恍惚,记得的也是幸福,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繁花盛开。

——题记

雁过无痕,岁月无声,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的流动,流年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丝雨露,趁我们不备时深入灵魂深处,纠集我们的一切的情感体验,在我们寂寞时发起一轮轮的攻击,锥心的疼,刺骨的痛。我仰望苍穹,凝视着蓝天,扪心自问。

问天天不语,问水依东流。清晨时分,我贪婪地呼吸着这混杂着昨日雨滴残香的空气,静默无言。鸟儿欢快地叫着,似在诉说着鸟类家族里的欢乐颂,又像在吐露着对夏天的欢鸣。这鸟儿,像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生灵,自顾自地雀跃着,感染着我,激动着我,让我窃喜,让我爱怜。

山如黛,绵亘起伏,草木茂盛,庄稼旺盛。那些树,层层叠叠地铺染开来,轻薄的烟雾笼罩在上方,更添了一丝灵气,一丝动感,深绿、浅绿、翠绿、苍绿、浓绿,无论远近,都恍若神仙女子降临人间,传递着清晨的信号,在我眼眸里印衬着植物的活力,自然的魅力。

我展开了一抹笑颜。一天之计在于晨,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曾几何时,我以为美,无处可寻,如今,却发现,美,无处不在。一双发现了美的眼睛,一颗感知万物的心灵,就能拥有自然,与美有约。

窗内,只是独处小屋,限制自由;窗外,却是无限美景,让人留恋。打开窗户看世界,美好尽收眼底。

蓦然回首,阳台的茉莉花开得正艳。仿佛是初见,白色的花瓣,透亮的水珠,娇嫩可人。只记得刚搬到这里时,就在阳台外放了这一盆茉莉。光阴流转,没想到这茉莉花,这素婉的女子,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依旧静静地开,簌簌地落……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若人生只如初见,像这初见茉莉一样,把忧伤的美丽定格在回忆中。也许,哪天转身离去,留下了一个清丽的背影,转身的背后,诉说着昨日的温存。也许,在江南雨巷,在烟雨画桥,在某个特定的地方,目光倾泻在你的身上,亘古而绵长。

年少的意气风发,最初的梦想和记忆,在时间的浸润下渐渐磨灭,一见如故的亲切,海誓山盟的诺言,留下的,也许只是一个销魂的背影。曾经的过往,幸福地相处,憧憬着灿烂的未来。璀璨的阳光,都没有挡住你的笑靥;漫天的星辰,都在你面前黯然失色。我的世界,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

而如今,一切都物是人非,景依旧,人不在。

风雨数载,同舟共济,相互扶持,追忆那曾经,温暖我的回忆。许多既定的开始都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孰是孰非,似梦似幻,难以预测。似水的年华,终究因现实的无奈,让我们分道扬镳,然,痛过笑过,方知情之深,思之重,你在我心中的位置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独自苦笑着命运的安排。谁是谁的守候,谁是谁的思念,又有谁,能天长地久?如若终是过客,成为陌路人,何必苍老了年华,空虚了等待?

一切都会过去,三千浮华,不过是手里一捧朱沙……

追忆的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留下曾经的惊艳、倾情,忘怀所有的伤怀、纠缠。潮声潮灭,缘起缘伏,人生能有几何,此时不博何时博?

回忆是一杯苦酒,酒醉人自疼。人生如此,浮生如斯,静对安好。背起行囊,戴着太阳帽,对着第一缕拂晓,扬起自信的风帆。

自己心疼自己,自己坚强上路。人生路上,抒写着自己的笔墨,绘画着自己的图画,守护好自己的世界,不在受伤。往事氤氲如烟,我选择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寂然前行……

往事的文章3:网事但随风……

文/水一方

尘缘不是梦,往事但随风…

——云水心语

记不清多久,与文字为伴了,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我的心醉了,笔间跳跃的音符是心之神往。浸透墨香的文字写满了心语,这一夜,又一次悄悄推开自己的心扉。

也记不清多少日子,习惯夜阑人静时,敞开心扉,放飞思绪,文字携着我的情感游弋苍穹,飞跃天际。笔内纸间宣泄自己的彷徨与孤助,字里行间充满了期翼,期翼一份心灵的宁静,渴望心灵的皈依。

当冬日的寒冷渐渐吹散,春天的色泽在眼前隐隐若现,我却异常感觉彻骨,今晚北国的夜冷的刺骨,我知道是心地涌出从未有过的悲凉。在这个初春的季节,我丝毫感觉不到春的脉脉温情,漫漫长夜,一盏青灯陪伴,墙上映照的影子,是我的壁上挚友,在影子的世界里,我倾诉衷肠。

曾经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留下一份真实的情感,为爱我在午夜的黑暗里带着思念奔走,为爱我忍受着咫尺天涯的痛楚,为爱我忍受疲惫只期望能与你再一次深情的回眸。

此时,心却很痛,你且浓趋淡的解释诠释你的苍白,荧屏后面,你是否看到一张疲惫憔悴的面容,一颗敏感易碎流泪的心???你是否能体会一个女人的真实与幽怨,你为什么不选择静默,你可以用善意打开心结,将我眉间的忧愁摘下,但你为什么毫无犹豫选择真实,把我扔进了现实。此时,悲伤的表情无需演绎,刻骨的失落替代了曾经动荡不安的内心,我渐渐醒悟,女人是用生命点缀爱情,男人是用爱情点缀生命,感情的付出原本不对等。

今夜无眠,又一次沉浸在古韵盎然《溪行桃花源》中,境与心谐,伴随浩瀚的酸楚,一再肆意起伏, 也许流浪的心,注定只能属于天涯,属于遥远的天边;漂泊的心又一次带着简单的行囊,开始了精神徒步,岁月的跋涉。

尘缘不是梦,往事但随风。今夜我会把沧桑揣在怀里,今夜我会带着爱离开。

往事的文章4:往事如歌

文/Snowing

这是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水果牌手机即将推出7。各种新鲜事物喷薄而出。但是一些旧的东西总是镌刻着那时的记忆。旧的首饰,旧的衣物。曾经的地方,熟悉的气味及食物,以及耳朵早就习惯的曲调和声音。也许我是一个恋旧的人;也许是我的日子太平淡无新奇吧。

我这个人记忆力不好,除非可以记住一些事情,否则就像演员走了一次过场,具体情节任务都记不大得。然而一些飘荡着歌声的时光我总记得,歌曲带我回到过去的平淡却又难忘的日子。

比如,每次听到罗大佑的《童年》,我都会想起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有一次冬天傍晚,下班后我挤进路边一家热气腾腾的麻辣烫店,里面唱着歌。我正吃着的时候,扬声器里唱到了这首童年,我瞬间如同触电,一阵热流,我想起了那时候的简单快乐,那时候的无忧无虑。我记得当时那个唱歌很好听并且眉尾上扬的男生,他在一个放学大家都散去后,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这首童年的歌词,当然他写字很好看,有些许的英气。当然当时是我和一个女生一起央求他写的。因为那时我们班上没有人会唱这首歌,更没有人知道歌词。我觉得那样单纯的年代很美很静。

还有,钢琴曲(秋日私语),那是在爸爸的一间破旧休息室里听得,那时我读高中,中午去爸爸单位吃饭,爸爸在炒股,股市频道会间歇播放一些钢琴曲,其中就有这首。那时候我头发很短,衣服很简朴,从不思考未来,也很少与男生交流,甚至还不知道上完高中时要考大学的,我傻乎乎的简单的甚至有点愚钝。

还有,任贤齐的歌,张雨生的歌。依旧是高中。我旁边的一个瘦高男生好像对我有意思,便经常搞个收音机唱他们的歌,我记得他在我旁边不远处唱“对面的女生看过来”,我当时镇定自若,后来主动远离他,并且不再跟他讨论难题。那时候妈妈一直唠叨,千万别谈恋爱。而我又出奇的听话。后来复读时候我竟然跟他一班,但我们仍然一句话都没说。

还有那首(披着羊皮的狼),那时我在读大学,无意中认识了一个网友,好像是他推荐我听的这首歌。我们聊的很开心,网聊了半年多,有点网恋的味道了。后来暑假他让我去北京找他,我没有应许。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我只是记住了这首歌。

还有,小红莓音乐团的歌,我会想起后来认识的一个五六不着调的人。

往事如歌。歌声里的记忆往事。

不同的往事如不同的歌。

同样一首歌,之于众生,也是不同的难以忘怀吧!

往事的文章5:往事堪回首

文/刘丰歌

常言道:往事如烟。如烟的往事即使在记忆的磁盘中被岁月冲洗得一片模糊,也总有一些震撼灵魂的往事深深刻在心灵的深处,如一杯陈年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得醇香浓郁,回味悠长。

近年来,在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情愫中,总把自己曾认为十八年炼狱之苦的农村生活视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次梦回故乡,接受父亲的教训,聆听母亲的叮咛,与乡亲们围坐在火塘边品茶拉家常,与儿时的伙伴原野放歌,水中嬉戏,用柳笛吹奏出一曲曲欢快的音符。

然而三十年前的我与现在的心情却相去甚远。当我站在故乡的山梁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十八岁的少年心中郁结的是满腹惆怅迷惘之情,是对自己前途的茫然与无奈。

那时我时常身背画夹,四处写生,疯狂痴迷于笔情墨趣之间,处处表现出与农家少年格格不入的生存状态,以至父老乡亲视我为异端。

父亲见我高考落榜,对我跳出农门不再抱有任何奢望,便逼迫我跟他学习收割打碾等农村十八般技艺。我十八岁稚嫩的肩膀实在承受不了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每当我干活回家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时,母亲总是坐在我身边抚摸着我消瘦的脸庞黯然神伤。

脾气暴躁的父亲见我一天不会干活,只会涂抹他认为不能当衣穿不能当饭吃的画时,便用他认为最有力的语言武器刺伤我脆弱的自尊。以至后来我终于拿到入伍通知书参军离开家乡时,丝毫没有对家乡的依依惜别之情,只想早日飞出家乡飞到我梦中的伊甸园。

我没有眼泪,没有忧伤,告别家人后就在欢送我的锣鼓声中沿家门口之字形的山路,迈着自认为成人以来最潇洒坚实的步履,向我人生的转折点走去。我不知当时自己为什么那样狠心,我想一定是被内心深处那份暂时逃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冷漠目光抽打的欢愉所陶醉,以至平时对我相当严厉的父亲坚持要送我到县城时我也再三推辞。我只想一个人就这样静静地走,内心了无牵挂。

到部队后,我才真正体验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军人,一点也不比在家干农活轻松,其紧张与苦累更是超出我的想象。记得刚到部队第三天,早晨出操便开始长跑。虽然我在家上中学时每天得往返七八里山路,对一般性的长跑自认为还能应付,但由于到部队后受高原气候环境影响,我的体力仍远远不能适应部队超强度的训练。沿盘山公路还未跑到目的地一半左右的路程,我就累得气喘呼吁,汗流浃背,被战友们甩出老远一截距离。当我咬紧牙关连滚带爬赶到目的地时,看到先跑到的战友们一双双眼睛默默地看着我,真恨不能像《封神演义》中的土行孙那样从土中遁去。

谁知这还只是军营生活的开始,接下来的日子更是一天比一天紧张,每天早晨人还在梦乡中便被起床哨音惊醒,急匆匆穿上衣服便迎着呼啸的寒风练长跑,走队列,站军姿……回来后洗漱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就要赶快整理好被褥,利用饭前时间加小操。直到开饭的哨音响起,才能列队进饭堂吃饭。吃饭后仅有几分钟时间上厕所,接着又是一天的训练。晚饭后还要被班长带着加小操,复习正课时学的军事动作。睡觉后又害怕搞紧急集合,脑子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每天晚上都是穿着绒衣绒裤睡觉,连袜子都不敢脱。特别是全副武装五公里越野,跑到最后仅凭着身体本能的惯性向前挪动,脚下稍有东西阻挡,就可能一跤摔倒在地。返回军营放下背包,人也变成了一摊烂泥,身上穿的背心、衬衣、绒衣都被汗水渗透,甚至连棉袄也会被汗水渗湿。几天下来,腿像灌了铅,浑身酸痛无比。超强度的体能训练加上头昏、恶心、流鼻血、嗓子痛等诸多高原反应,致使许多新战友病倒在床,我也未能幸免。躺在病床上,看到有的战友偷偷流泪,我的情绪也十分低落,当初对军营的那种神秘感消失殆尽,便产生了回家的念头。在一次全副武装的五公里越野后便和几个心有同感的新战友私下合计打报告要求提前退役。

就在这时,新训队排长似乎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在当天晚饭列队集合时对我们说,如果你们不是男人,那就打背包回家当少爷去,如果你们是男人,就练好过硬的本领,当一名合格的军人。老实说,排长的话很损,但震撼力却很强。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堂堂五尺男儿不被人认可为男人,那是奇耻大辱啊!也许是劝将不如激将吧!虽然我内心对排长产生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怨恨,但这怨恨产生的强大动力却催生着生命中的激情如火如荼般喷发了出来。尽管十月的黄土高坡地冻天寒,呵气成霜,我还是强忍着诸多高原反应,认真体验班长教的每一个军事动作,经常半夜偷偷起床到操场练习白天操课时学习的内容。一次练卧姿装子弹时左手不小心被刺刀划破,鲜血不停渗出,我仍咬紧牙关坚持训练;练倒功时,双肘摔得肿胀掉皮,我仍一遍一遍地反复体会动作要领,直到动作标准规范。

由于我表现出色,新训结束时受到嘉奖。分到中队不久,我就被支队选送到总队参加电影放映员培训班,后来又被调到总队文化站专门从事电影放映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我发奋补习文化知识,当兵第二年,就考上了军校。

我清楚地记得从军校放第一个寒假回到家中时,父亲因我有了“出息”而特别高兴。大年初三那天,他让母亲和几位嫂子做了几桌饭菜,特地请来村里的几位亲戚朋友到家庆贺。那天父亲只喝了几杯酒便出现醉意。酒醉后的父亲老泪纵横,拉着我的手说,他当初之所以严厉要求我学习农家本领,就是为了让我适应农村的生存环境,将来成家立业才能过上好日子,不被人看笑话。父亲的良苦用心我终于明白了,对父亲的误会也烟消云散。

光阴似箭,一晃已数十年过去,我从一个农家少年成长为一名军队团职干部,父亲也去世了多年。在多少个夜晚,回首往事,冷静思索,越来越感到父亲严厉的训斥,排长狠心的指责,都是催我奋进的良药,逼我成才的动力,我还有什么理由耿耿于怀呢?

往事的文章6:九月,我以云淡风轻落笔

文/齐改利

有人说,往事能下酒,那么回忆,便是一场忘我的宿醉。

扬起手中的岁月,细长,绵软,却透着一股莫名的薄凉与忧伤,仿若陈年的一袭锦衣,

再艳丽的色彩,也抵挡不过时光烙下的风痕,而我,亦找不回当年欢喜明媚的眼神。

窗外的风景,已然在偷偷改换着模样。有风,透过窗隙,轻巧地落在我的脸上,脖颈。夜,微凉。

手捧一盏清茶,闭眼,让那幽微的清香慢慢沁入我的心怀,

我只要,静静地盘坐在一个独我的世界里,用心,去描画我心仪的九月。

(二)

九月,我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去仰视你呢?花开只一瞬,香已弥漫心间。

在你面前,我只是一个贪婪却手足无措的孩子,固执地想要采撷你所有的美丽,再细细地把你珍藏,

却被一种来自灵魂的高昂声音所震慑:真正的美,

是只存在于一颗善良而敏感的心里,存在于所有值得美去依托的物事里。

我不得不抽回我冰凉的手,再一次用心地把你聆听。我听到了镰刀收获幸福的喜悦,

听到了秋菊迎风摇曳的优雅,听到了秋虫悠长的低吟,听到了云出深林的飘逸。

(三)

不觉间已是月到中秋,连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浓浓的饼香,亲友的祝福,家人的问候,

对于月的遥想,都融进了一坛浓得化不开的酒里。

一些往事,一些故人,也趁势悄悄地滑过记忆的河,走来了。

心里,此刻被塞得满满的,随意地捡起一个碎片,因为隔着太多时光的影,疼痛的早已淡去,

喜悦的也已平复,一切,只如一江秋水般,沉静,清冷,熠熠地泛着光辉。

我的心地,也如九月的庄稼地,积存了太多的渴望与记忆,是到删繁就简的时候了。

(四)

从来不曾细细地欣赏过菊,却被老家门前那几株不知名的菊花所打动,那鲜亮的黄色和橘色的花瓣,

那细长又稀疏的花枝,花开得那么高昂炫耀,有种盛气凌人的孤傲,

枝叶因为稀疏而显得特别的舒展,大有仙女凌空舞袖的肆意。或许,这也是秋给予我们的一种启示吧!

人生,不能太挤,不能太密。生活的脚步,慢一点才能尽享随意的快乐,人生的追求,

缓一点才能尽得生命的真谛。观云,两三朵即可,太多则心疲。

知己,三两个足够,太多,心会拥堵。

(五)

九月,我一直想要,为你绘一幅壮丽的画卷,为你赋一首清雅的诗篇,

只是,笨拙的双手,总也触碰不到你心灵的乐音,我只怕,一不留神,错绘了你的容颜。

九月,我一直在寻找,寻找你印在岁月里的纹痕,我看见,山色愈发苍莽,

韵致愈发厚重,我听见,水流愈显深幽,风声愈加紧促。

九月,是秋气渐浓,秋色纷繁的时刻,万物,都将在沉稳中走向成熟,等待着,

收获一年的期盼,一年的耕耘,生命的乐音,逐渐步入内敛幽深,而又丰盈厚重的境地。

(六)

九月,收拢起所有的忧伤与不安,就在风轻云淡处落笔,舍去所有的缀饰与纷繁,

细细地把生命的底色涂抹,一抹心事素白,那是云自舒卷的辽远与清逸;

一抹眸底幽凉,那是万木萧瑟的气度与从容;一抹眉弯浅笑,那是生命底蕴的解读与描绘。

九月,打捞起所有的清浅与浮动,就在真纯质朴处落墨,舍去所有的虚华与假饰,

静静地把一腔心事剖解,一怀心绪婉转,那是季节轮回里的颤音微凉;

一抔心事淡远,那是褪尽浮华后的素心若雪,一缕暗香沁骨,那是素淡年华里的锦绣日月摇曳生姿。

往事的文章7:雪花飘飘,往事悠悠

文/何红雨

2016年1月12日早晨出门,看到了白色的落雪。

彼时,我仰头看天,依旧是微黑的,但有细小的雪花在飞落,它们安静地落在了我的面庞上,像是这个早晨给我的最好亲吻。

伸出手来,想要接到一些雪花,然而,却最多只是有着雪花静落掌心的感动罢了。

雪是在夜里悄然飞落的。

那时候,已临近午夜,我在睡前又看了一眼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说,真好,2016年的第一场雪终于来了!

也有朋友在祈望第二天能够看到一派的白雪皑皑。

连续的雾霾天气,使人郁闷压抑,终于落下的这场雪,虽然不大,但是却已然令人满足。

这座城市中几乎所有的人,今晨都拍摄了落雪。

朋友圈今天被刷爆的风景依然会是“雪”。

看着窗外的飞雪,看着友人们拍摄的雪景,记忆仍旧会牵扯我回到久远的童年。

想起那样的冬天。是寒冷的,白雪纷扬,走在雪中,人会被鹅毛大雪包围,不一会,就会变成了雪人儿。不过,亦是种乐事趣事。小孩子们并不会怕冷,总是在雪地中嬉戏。用手去抓地面上的积雪,还有张开嘴巴要吃雪的。是纷飞的素白的雪花飞落到了张开的嘴巴中,亦是将揉成雪球的雪儿吃进嘴中……那时候,出门走在雪中,似乎,连妈妈亲手做给我的那双红色灯芯绒的棉窝窝也要灌进冰雪了……

妈妈总会大声唤我。

我听到妈妈的呼唤,就会乖乖地回家,虽然在回家的时候,心中仍旧有不舍,但是,毕竟会因了对妈妈的爱而很快地回家。

妈妈那时会替我扫去头上、身上的雪花。也用疼惜的口吻说,这么冷,跑出去会冻着的……

一个并不大的土炕,会被妈妈烧得很热。于是,一家人都会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围坐在热炕上。我和哥哥总是不会安分的。伸出小手,悄悄地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然后,从捅破了的窗纸处看飞扬的雪花。妈妈看到了我们的淘气,但并不会再多说一句,只是依旧微笑着忙着她手中的活计。

男孩子总在雪天更加地不安分。

哥哥总会在雪天带着我捕捉麻雀。很常见的那种捕法。将一只竹筛子用小木棍支撑起来,小木棍上系有一根细细的绳子,谷米撒在竹筛子下面,然后躲在一边等待麻雀的偷食。这样的捕法,亦总会有效,总会有那么几只笨笨的麻雀会中计被我们捕捉到。

捕捉到的麻雀会被哥哥串在一根细铁丝上,然后放进炉膛的火中烤熟。

麻雀肉并不好吃,然而,幼时,却会在落雪的时候,成为我和哥哥的唯一肉食。

不由想起有年早春,去翠华山游玩,竟在山下一户人家见到了油炸的麻雀肉。出于好奇我点了一盘,大约8只麻雀很丑陋的趴伏在白色的洁净瓷盘中。看着它们,我忽然心生怜悯和感伤,并没有吃一口,就匆匆起身离开了。

随着年岁的渐长,会越来越懂得爱护动植物。于肉食,总是会有排斥的心理。不忍心去吃了,并且,也总是劝说亲友们远离肉食。

做菜时候,极少使用调味品,只放入适量的精盐,偶然会放点香醋或是酱油。觉得这样就很好了,烹制出来的菜蔬色泽艳丽,味道鲜美。是呀是呀,这正是食材本身的味道。

有年春节,去舅舅家拜年,天空中飞着鹅毛的大雪。

姐姐领着哥哥和我,一起边走边唱。虽然寒冷,但是却分外快乐。

到达的时候,我们都已经成了雪人儿。

舅妈跑出来迎接,用自制的刷子扫去我们身上的落雪,又笑着给我们吃糖果,还有她亲自烹炸的撒子……屋子里炉火生得很旺,大家说说笑笑,很有过节的气氛。

舅妈那年离开的时候,恰好也是落雪的时节。

在我去看舅妈最后一眼的时候,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眶。彼时,她静静地躺在棺材中,面容慈祥而静美……那刻,我亦是想起了那些她为我们扫去身上落雪的情景。她的绵软温和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畔,然而,她确是永远永远地走了,走了……

雪的记忆,很美好,也很温暖。但偶尔,亦会氤氲出几许感伤。

就像这个雪天,我在欣赏美丽雪景的时候,仍会忽然想起我那逝去多年的舅妈,以及那些逝去了的流光往事,而,眼泪亦会悄悄然——漫出我的眼眶……

往事的文章8:印在心灵底片上的往事

文/鲁絮

我的军旅人生,是与张家界别离的八载春秋。关于我,有人调侃,家乡之忆,日报一份,我却未曾解释。张家界,我家乡,刻骨铭心,无可置疑。

永远不会忘却,我的年轮转至第十九圈,曾远赴他乡求学的我,被分配到家乡一个偏远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计划生育工作。此后春夏秋冬流淌,我目睹不视,除了老老实实“干活”,就是老老实实“写写画画”打发业余时间。以致突然一天,我被领导请到办公室,要求“写好画活新闻”,颇感受宠若惊。

接下来两年时光,我废寝忘食地写,如痴似醉地画,然而始终没能达成领导意愿,一丁点儿都没有。掐指算来,我向张家界日报至少投稿五十余篇,都有去无回,音讯全无。

手足无措之际,我无意中得知大中专毕业生入伍年龄截止到二十一周岁。如果是特招,入伍后直接是军官,如果不是特招,入伍后是普通士兵,但可在部队里考军校,上军校后就是军官,我禁不住怦然心动,急切找到局领导说想去当兵,不特招也想去。如果当年不去,就超龄永远没机会了。

于是,经过单位同意,通过层层政治审查和体检,我成了武警部队一名新兵。入伍那天下着雨,大家来给我送行,惋惜声毫不掩饰。

我表面装作若无其事,心里却有些怅然,放弃乡镇工作,不顾干部身份,选择当普通士兵,只因爷爷当过兵,爸爸当过兵,使我立志考上国防大学,当军官,建功在军营。还有,我从小就梦想当优秀的军旅作家。

为争到部队后的第一口气,刚进新兵连,我就暂时把心与张家界隔绝,企望整个新兵连都不再有家乡之忆。尽管,很是舍不得那份日报。

然而,新兵连刚过半,家乡竟对我丢了“重磅炸弹”。我的原单位以当兵后没能参加“机构改革考试”为由将我下岗,并停发一切福利待遇。我妈妈多方奔波无果,无奈之下去张家界日报寻求帮助,一位记者听完她的诉说,写了一篇报道,结果引起了我的原单位和所在部队高度重视。经协调,原单位承诺我复员后继续上班,并补发已取消的福利待遇。

收到妈妈邮寄的“一份日报”是个周末,张家界三个字随即脑海缠绕,家乡之忆更是清晰如昨。擦了擦眼睛,我不顾一切地找到指导员,请求不去看“周末一场”的电影,想独自在集体宿舍里“写写画画”。出乎意料,指导员满口答应,压根儿没搬出部队统一组织,没有特殊情况不准请假的理由。

又一个星期过去,指导员告诉我,新兵连已推荐我参加支队演讲比赛。我倍受鼓舞,结果获得了一等奖。又没多久,新兵连召开训练动员大会,指定我代表全体新兵上主席台表决心,接着推荐我参加了支队组织的新闻报道员培训班,还把我调入新兵连担任“代理文书”,这是我入伍后“第一个职务”。

新兵连结束,我被分配到支队公勤中队担任文书。我特意把那份日报做成小纸片,抄录54项日常工作在上面空白处,随身携带,逐项实施。我还特意用那张小纸片“记载不经意间冒出的文字”,很快,我“作家”的名声传扬开来。

紧接着,支队选派我参加总队放映员培训班,当时一个支队(团级单位)才一个名额。培训班开业典礼,总队文化站长给每个学员一分钟时间自我介绍,我当场朗诵了一首即兴创作的“放映员之歌”。培训班结束,我被调入了总队文化站,主要从事办公室、放映工作,兼新闻报道。

站长私下里透露选调我主要理由是我在公勤中队表现不错,在培训班表现也不错,还用“歌”介绍自己,是培训班有史以来“第一兵”。站长破例允许我每天晚上看书或者“写写画画”到深夜,但不能影响其他战友休息,不影响我第二天工作,还特批我每个周末都可以请假去书店逛逛。

站长明确告诉我,光在部队得到认可远远不够,还得在地方报刊证明自己。于是,我开始向国家和省级刊物投稿,可都有去无回,音讯全无。终于,我“胆怯”了,开始对“写写画画”敬而远之。

一天上午,站长和我聊到家乡,我下意识掏出军衣口袋里的小纸片,心陡然疯狂颤抖,真是不应该,怎么能,怎么就忘记了张家界呢?

当天下午,我立马给张家界日报邮寄了几篇“大作”,但走出邮局刹那,我却有了些莫名的后悔!

没出几天,我竟收到了副刊部编辑老师的长途电话,顿感温暖如春。就这样,我终于与张家界日报开始了亲密接触。

可以说,张家界日报帮我突破了“创作瓶颈”,我从此开始在张家界日报,也开始在省级,甚至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站长很高兴,鼓励我参加了警校考试,结果名落孙山。那次警校也是我唯一一次考,此后我就超龄了。

见我没考上警校有些惆怅,站长就说军官没当成,当士官照样建功在军营。只要干好本职工作、严格军事训练、完成临时任务和努力体育锻炼,坚持自学和创作,大胆投稿,定能当优秀军旅作家。

站长特意拿着我的“张家界日报”,直接向总队政治部主任做了汇报。首长听后也很高兴,希望我写歌词,特别是写军歌歌词,弘扬“军队主旋律”。从此,我又开始创作歌词,军歌为主、民歌为辅。

一次,我和战友们聊天猛夸家乡,结果引发了“张家界到底有什么好”的大争吵,我就写了《魂牵梦绕吊脚楼》作回答。《魂牵梦绕吊脚楼》先发表在张家界日报,后经符玮谱曲,制作成了音乐MV,反响很大。

为此,我荣立了个人三等功,被总队评为学习成才标兵。然而,一些战友却认为我“不务正业”。

恰逢武警部队举办技能竞赛,每个省级单位组建一个代表队,队员三名。全国分为十二个赛区,每个赛区先竞赛,获团体一等奖的代表队进入总决赛。总队立即组建代表队,指定我担任一号队员。

随即,我撇着劲儿烧掉所有“张家界日报”,专心参赛,终获得赛区知识竞赛第一名,团体一等奖,顶着“最大黑马”的光环进入总决赛,又获得团体三等奖。庆功会结束,我偷偷大哭了一场,为别人,更为自己。

出乎意料,张家界日报竟对远在他乡,置身警营的我进行了专访。该报道之后,我接到了许多祝贺和肯定,其中还有我的原单位。瞬间,我的记忆再次为家乡“系拴”。

我的年轮转至第二十九圈,我终于主动要求复员,正常回归家乡。这一次,我有幸留在了原单位机关工作,又被推荐参加学习,成了张家界日报通讯员。万分欣喜,又诚惶诚恐,我暗暗要求自己对得起那份日报。

成为通讯员不到半年,我已在张家界日报发表新闻报道二十余篇,还上过几次头版,但深知都是编辑老师默默“为我做嫁衣”。我心虽镌刻下“诗言志,歌咏情,文贴近苍生”的自勉,可再次回归家乡,注定不仅仅是重新开始,从头再来。

游子远行,除夕必归,这是命,我不信,却认!其实,每一次家乡之忆,我都热泪盈眶,直把一份日报浸湿。

往事的文章9:在老照片里追寻往事

文/陈剑

下午整理父亲生前的照片,总感觉老人家没有远行,还在我们身边,还豪情满怀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或笑吟吟地述说着什么。

整整一下午,我都在父亲的照片中游走、端详、追寻,好似在重温他老人家坎坷的一生,在品读他淡泊宁静的心境,在回顾一段沧桑巨变的历史。随着一张张照片在我面前铺展开来,万千个思绪,飞回到往昔。拍摄于1977年1月8日的那张黑白照片,是我们家第一次“大团圆”,那时我们都在农村居住。当时家里只有7口人,小侄女才几个月大,如今她已经快40岁了。

2012年的国庆节,我们家拍摄了第二张全家福,在北京打拼的、在承德工作的、在天津定居的、在武汉居住的、在原籍留守的,全家22口人都聚拢一起,也是他老人家与我们最后的“团聚”。那时,父亲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一年多病痛的折磨,让他愈发苍老、疲惫、羸弱,眉宇间写着那种与病魔抗争的毅力与顽强。

父亲与母亲极少合影,在专业照相馆的合影一张也没有。我在整理父亲的遗作时,向母亲要他们结婚时的合影,母亲苦笑一下:那时哪兴这个?他们最早的合影是1974年的夏天拍照的。背景中横斜出去的是枣树的枝桠,土围墙、土房子、鸡舍、正在啄食的母鸡清晰可见,处处都是农家小院的特征。

父亲还有几张特写,那是2007年的秋天,我邀请一位摄影师为他拍摄艺术照,就在堂屋的门前,由里向外拍照,全是自然光。那是一个下午,阳光斜洒在外面,清新柔和,父亲表情丰富、乐观,他对这几张照片很满意。

父亲在位时,虽很敬业,但也没有大的建树,甚至,连个值得炫耀的闪光点也不曾有过,倒是退休后,让人们刮目相看了。他在县“老年书法协会”、“老龄委”等团体均有兼职。工作面很宽,管得事很多,收集素材,整理资料,编写讲稿。还自编了百余条人生格言,思想健康,语言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并邀请10多名老年书友用各种书体写成条幅,到各校轮流展览。所到之处,观者如云,许多学生还写了观后感。他多次出席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会,被授予省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让父亲忙碌的还不止这些,父亲选取老年书友书画作品,辑印成册,从谋划、筹款、遴选、校对、写序,都是他一个人,不仅把家里搞得像个书画院,还带来了严重的“三高”(水费、电费、电话费),虽三高不减,但他乐此不疲。父亲还有一大爱好,笔不停:练习书法的笔不停,写文章的笔也不停。他与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老了仍是笔耕不缀,回忆录、散文、诗歌、随笔无一不是他心迹的流露。

4个小时,我一动不动,在每张照片前浏览、注视、回味。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有一个难忘的故事;一沓照片就集中了父亲一生的历程,甚至记录了一个时代。厚厚的几本相册,就是一部没有文字的档案,记录着父亲一生的起起落落,刻印着老人家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夜幕降临,凉风乍起,柔和的灯光照射在泛黄的相片上。慈爱的父亲,既在眼前,也已远行,只留下了旧日情怀,留给我满腹哀伤:父亲走了,真的走了,永远地走了!

往事的文章10:童年往事

文/楼铭

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而我的童年往事就像海里的贝壳一样数不胜数。

那一天,我在家闲得无聊,正在这时候,一股诱人的柿子香飘了过来。突然,一个绝妙的主意在我的脑海里油然而生。我赶忙拿了一个大篮子,带着我们“冒险小虎队”专用的口哨来到路边,空旷的四周响起尖锐的哨声。随着哨声,小伙伴好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很快围拢在我的身边,用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说:“小队长,今天我们又要到哪里去冒险呢?”“今天呢——”我故意拖长语调,“我们来进行摘柿子活动!”“好!”小队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大伙儿早已迫不及待,直冲到大树下,我像一只敏捷的猴子,一骨碌爬了上去。小芳把我的篮子递给我,我摘下柿子放在篮子里,可是我这个“小队长”实在忍不住了,摘了一只马上就剥皮吃。呀!这柿子这么甜呀!我解了馋才带领伙伴们开始正式“工作”。

但是,没过多久,柿子树的主人张阿姨回来了。我们见情况不妙,撒腿就跑,可还是被张阿姨抓到了。张阿姨怒气冲冲地说:“偷东西是吧?我现在就去告诉你们的父母!”我们听了张阿姨的话后,个个眼角挂着泪水,向她求饶道:“阿姨,我们再也不会了,求你不要告诉我们的父母!”

张阿姨见我们知道错了,便说:“下次可不要了哦!等明年柿子熟了,我叫大家一起来吃!这些就送给你们吧!”我们兴高采烈地说:“谢谢张阿姨!”

摘柿子,让我度过了深受启发的一天。这件事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童年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往事的文章11:往事的酒,醉了多少人的心扉

文/>冷梅清竹

一个人,在这个五月的初夏,在温暖的阳光里,轻举往事的酒杯,杯中倒映出斑斑点点的蓝天白云,往事,揉碎在里面,有苦有甜,我将往事一饮而尽,刹那醉了心扉。

往事,是多少人的梦,穿过平仄的光阴,载着几许哀愁与喜悦,透过时间的缝隙,悄悄漫过我们的心扉,似水流年中的心事碎了一地,酒杯碎,心扉醉,眼迷离,意朦胧。

往事的酒杯,盛着我们过去的酸甜苦辣,兜兜转转,不曾在我们的脑海里隐去,一首歌,一个回忆,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在每一个我们经过的驿站,都绽放出或悲或喜的光华来。

我轻扣往事的门扉,轻启往事的锁,那里面,有被我深藏着的曾经的喜忧哀乐,如秋风吹起的落叶,虽沉淀着泛黄的回忆,却要随风起舞,为即将陨去的生命高唱礼赞的挽歌。

往事如酒,时间越久越醇美,就连泛着黄连般苦涩的记忆,都变的沉香而悠远。

时过境迁,我们站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去思虑过往,总在悲伤与落寞中发现时间久酿的美,幡然悔悟,于每一个生命的路口。

即便曾经幼稚,曾经无知,曾经莽撞,曾经懵懂,都是年华里一首首青春无悔的恋歌,它们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厚重,有了它们在我们生涯中的悸动,我们才有了以后的黯然哑笑,才有了以后的怅然一叹,才有了对生命的感悟和留恋。

即便曾经为爱,伤的体无完肤,可我们依然会感谢那段经历。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伤过,所以安静;因为感动过,所以懂得真情;因为年月增长,所以看淡了一切;因为看淡了一切,我们才会静静守候属于自己的心灵一隅。

失去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和爱,懂得了越是平凡的东西,越会在平淡的岁月中孕育出沧桑的美来。

我们走过的路,不时被相继而来的车辆卷起漫天灰尘,不时地被狂风暴雨流沙所蹂躏,但是,我们总能在崎岖泥泞中,看见希望的曙光,然后一路奋进,趟过艰难险滩,越过千山万水,去寻找自己心中蓝色的梦。

久远的时间过去,我们回首过往,会发现,若是没有那种绝处逢生的体验,便不会懂得珍惜,不会懂得爱和被爱。

沧桑,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生活体验,若是你正在路上,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让内心的痛再深刻一点,这些体验,会让你的生命,在暮阳西斜时达到涅盘的高度境界。

往事,是生活的沉淀,是风雨过后的宁静,我们静思冥想,听风雨敲打着窗棂,发出细碎的声响。

看清风吹过灶堂,掀起一阵呛人的烟灰。

看雨过四季,时而轻柔时而狂暴。

看天上云儿浅薄如沙,厚重如尘,伸手揽过四季风情,反手入杯,沉淀成酿,世间只有这种酒,能让你一喝就醉,哭中带笑,笑中含苦,绵绵延延到心扉。

就着往事干杯,我们泪眼回望,爱过,刻骨,痛过,心碎,即便伤口还流着血,身体很疲惫,还要把那一切付流水,生活总是要向前,步伐总是要更加坚定。

往事的酒,并不都如烟,并不都随风,回味中的酸涩和甜苦,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即便往事不堪回首,却依然是我们生命中的历程,且行且珍惜,且行且回味。

流年飘零的花絮,流年沉淀的爱恨情仇,流年的随遇而安和奋进,流年痛过的哭和泪,都聚集在往事的酒杯,我们端起酒杯,一干而尽,千般滋味,万般体会,欲说换休,唯有醉了心扉……

往事的文章12:去一次乡村,回忆一段往事!

文/温玉婷

我总也不喜欢乡村的生活。因为,我早已厌倦了、恐惧了!

出生在乡村,童年在乡村,少年在乡村。我对乡村的生活记忆犹新,那一望无际的麦田、脚踝深的冬雪、寂寥无声的黑夜,永远刻在了我的内心深处。

肯定有人会说我忘本。其实,不是忘本,是不愿再次去经历那种悲伤和辛苦。

十二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原有的温馨生活天崩地裂。母亲为了生计奔波在外,留下我和九岁的弟弟相依生活。

那样的日子不堪回忆。

每到冬季,雪非常的厚,夜也特别的长,四周一片寂静。偶尔,不知什么声音从夜空划过,总会让我毛骨悚然。其实,我从来不相信鬼神之说,但那时候我信了,总觉得在漆黑的夜里,有无数个妖魔鬼怪萦绕在院子的每个角落。

夜晚从不会封了炉子里的火,因为母亲说过,她不在家的时候,千万别封火,万一封不好,中了煤烟怎么是好?所以,我也就不封火了。这样,每到早晨,炉火早已熄灭,拖着瑟瑟着身体,再燃了柴禾重新生火炉。那时候愚笨,生火找不到窍门,总要烟熏火燎地浪费好长时间。

厨房里的馒头总是冰凉的,我切的土豆丝总是那么粗,咸了淡了总是一点点从头学起。久了,什么就都会了。

摸着黑从床上爬起来,叫了弟弟一同到厨房。因为,一个人从不敢在黑夜的院子里独行。

生火,然后洗几颗土豆或白菜。八十年代乡村的冬季,菜蔬总是单调的。土豆丝切的快和指头一般粗了,但也无碍,炒熟吃了,同样解决温饱。留一些菜给弟弟中午放学吃,我则自带一些中午在学校吃。我上中学,较远,中午是回不去的,弟弟小学,中午回家吃饭。

思绪忽然又漂移在了夏天。

那一年,夏天特别的热,小麦似乎成熟的早,还没等到母亲回家,别人家的麦子已经收割了大半。我和弟弟急了,找出镰刀,不会磨刀刃,就拿着钝刃镰刀去麦田里收割。

麦田一望无际,太阳炽热难耐。蹲在田地里,把自己瘦小的身体深藏在麦浪里,一镰一镰生疏地收割。不会打麦腰(捆绑小麦的绳子),三番五次地、很不美观地总会捆绑上。每次直起腰来,总觉得麦田望不到边,永远那么长,没有尽头。

思绪又漂移到那年乡村的戏台。

离村子十里地的公社唱大戏,我和弟弟也想去,可弟弟的裤子太旧了。找出父亲曾经的一条裤子,拆了,然后裁小了一点,把里面翻新在外面,用家里的一台老缝纫机做了。不会做裤兜就不做,只要外表看起来是新裤子就成了。烧起火炉架上老式的铁熨斗,把裤子熨烫的平平整整。戏院里的同村人看见了都夸我手巧,其实,我那是无奈,也是自尊,不想让别人瞧不起没爸的孩子。

曾经有一年冬季,母亲特忙,顾不上回家准备棉衣,我和弟弟冷的实在受不了,就自己把旧棉衣拆洗了,然后又把旧棉絮填充进去原样缝好了穿。虽不均匀细致,但也能保暖。

罢了罢了,回忆的匣子我不想轻易打开,那里面的酸楚太多了,那里面的凄凉也太多了!我不想去点燃回忆的火把!

从此,便特别厌倦乡村的生活!走进乡村,便会勾起我童年的那一幕幕荒凉。

如今,我再也不想去触摸,触摸乡村那深到脚踝的积雪、无际的麦田、漆黑的夜晚,还有那永不褪色的、厚重的回忆!

往事的文章13:麦场往事

文/张素燕

昨天给父亲打电话,问老家的麦子收了没有,父亲说就等着机子过来,一两天的事儿。今天上午回老家,地里只剩下一片黄岑岑的麦茬。父亲说,现在的麦天有啥过呀,联合收割机一过去,麦粒就出来了,哪像以前啊,过个麦天,得忙上半个月二十天的,真的能累死人。

父亲的话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忙碌的打场时节。

首先是矼场。临麦前,在自家地头割掉还不太熟的麦子,腾出半亩来地儿做麦场。先往麦场地上泼水,浸湿场地,再铺上往年的麦秸秆,然后用石碾滚反复轧场地,让地面发挺发硬,以便于以后轧场,晾晒麦子。

然后是收割麦子。场地做好了,麦子鼓着饱涨的麦穗笑弯了腰。天刚刚亮,便看到忙碌的身影在地里弯着腰,弓着背,挥舞着镰刀割麦子。之所以选早晨收割,一是因为凉快,二是麦穗不炸,不抛洒粮食。一个人一天能割半亩来地吧。割得差不多时,把两把麦秸秆拧在一起,撑开,把割好的麦子放上去,打成捆,便成了一个个的麦个儿,然后用排子车把这些麦个儿拉到场地去。

接下来,就到了打场的时候了。先把麦子解捆儿摊开,尽量均匀地铺在场地上,晾晒有两三个小时左右,再把麦子从底下翻过来,间隔一小时左右,翻个两三遍。午饭后,就开始轧场了。用带有石碾滚的拖拉机轧上个两三遍,把麦粒都轧出来。然后开始翻场,起场。人们顶着炙热的太阳,流着豆大的汗珠,个个脸红得像关公。女人们用毛巾包住头,挽起裤腿,忙里偷闲时,拿起一把蒲扇,猛扇几下;男人们则只穿一条短裤,裸露着黝黑发红的上身,脖子上搭着一条湿毛巾,时不时地擦去脸上滴答的汗水。只见人们用叉挑麦秸秆起场,把剩下的没有轧净的麦秸秆再抖擞几遍,然后把麦秸秆堆成垛,有方形的有圆形的,既可用来作纸,也可以用来烧火做饭。场地上留下的麦粒和麦糠又被堆成东西走向的麦堆,因为多为南北风,这样便于迎风扬场。用木椠摙起一堆麦子,高高地顺风扬起来,风儿把麦糠飘走,只剩下干净的麦粒,如此反复多遍后,干净的麦粒就可以装进提前准备好的编织袋里了。

现在依然还记得,天色已黑,人们都还在忙碌着。我们家的麦子正在装袋儿。我那时还小,帮不上什么忙,就倚靠在装好麦子的编织袋上,数天上的星星。一颗、二颗、三颗……唉,怎么数不完呢?天上到底有多少星星啊?就在那时,浩瀚无垠的天空给了我无限的遐想: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在跟我说话,她会不会掉下来?天空为什么那么大,那么黑,而且是圆形的……我哼着小曲,漫无目的地蹦蹦跳跳,看着一袋又一袋装好的麦子,拍手叫好。

过个麦天,把人累得直不起腰来。只记得,大人们来不及在家里吃饭,送饭便成了我们小孩子的任务。用一个手提篮子,里面放上娘提前蒸好的馒头,有时还有大油饼,再加上娘提前炒好的一盒菜,还有家里腌的老咸菜,如咸萝卜,咸菜疙瘩,咸蒜等。有时还装上一大瓶米汤。把这些东西用毛巾盖住。提到地里时,饭还热着呢!我们还负责送水。用一个大白塑料壶,装满白开水,有时,还往里面放点桔子粉。桔红色的水,看着就诱人,喝到嘴里那个甜劲儿,就更不用说了。还记得,用手蘸点儿桔子粉偷吃,那种感觉太爽了,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是我到现在为止吃到的最甜的东西了!

“回来了,叔叔。麦子收完了?”姐姐跟邻居王叔打招呼,把正沉浸在麦场往事的我拉了回来。

“噢,好了。不用我们动手,这麦天就过完了!”王叔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过去的打场让人劳累又难忘,现在的麦收让人轻松又快乐。忆苦思甜,今非昔比。

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满老百姓的生活!

往事的文章14:动了神经,痛了心绪

文/刘飚

往事如风,网事如风。风一样的你,正从我的视线中渐渐远去,远去,没有丝毫的消息,我压抑着我的回忆。然而,牵挂从不曾远去,每当想你的时候,又从那心底深处腾腾而起,动了我的神经,痛了我的心绪。

明天,是个值得开心的日子。可我在想,你是否也快乐地庆祝?每一个节日,我都在努力地为着一些人、一些事打上文字的印迹,以记录我对这些人和事的经历以及珍视珍惜这些友谊。人生虽短,可依旧值得铭记,尤其这些深深的情意,是那样难以磨灭。

一直以来,不曾为你写上文字,那是因为你说,就这样深深地放在心里,这份情谊,不会离弃。记着你的影子,留着你的相片,尽管这样,但真的害怕,哪一天你真的无声无息。我记得你说,在这里,我是你的唯一。这个唯一,放在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有想过自己要做一个最真诚待人,却没想过要成谁的唯一。而你,把我当做最可以依赖的网友,最信赖的网上一人,那么,这个唯一,难道不让我深深感动吗?

很久了,没看见你,心里的疑虑越来越深,我的心慌也越来越急。就算你是那样坦然,你是那样的努力,可我的感觉里,是我自己,有着深深的忧郁。惋惜,心痛,这样一个你,青春的靓丽,却被妖魔折磨得苦不堪言,娇小的你,在房间里楚楚怜立,相顾之间,不见你的笑脸,骨子里透出来的冷静,感觉里有一种窒息。是的,多么不容易,一个小女子,坚强撑起心中的梦想,用尽身子里每一点热力,努力,更努力。在我的眼里,你是娇小的身躯,不,应该说是伟大的奇迹。

挑战,一个又一个,你毫不退缩。兼职,一份又一份,你没有放弃。你向往我的田园生活,因为你也曾经从山里走了出去。你想着自己的母亲,好想多陪陪亲人,恋着家里的酸菜,念着家里的山水。可你却生活在闹市里,看着人山人海,怕着人人相挤,无处静立。西湖断桥残雪,在你的眼里,远不及家乡山水的美丽,因为那里每天都是那么拥挤,那种气息,不是你所需要的。

你告诉我,这么大,这么一生,你没有谈过爱情,也不知道初恋甚至爱情的滋味。你向往浪漫,可是你不能,也不敢,因为你没时间,你要赶时间,尽力为家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一些可能。爱情需要全身心付出,而且只爱一个,爱的彻底,爱的专一。于是你不能,也不敢去爱了,那是这辈子的一种奢望,只能放在心里,让自己就此平淡的老去,离去。我们曾谈到责任,是的,爱还需要责任。你认可我的博爱,还肯定我的家庭责任之说。博爱并非爱情,而是要爱他人,爱自然,爱生活,爱身边的一切。

你说,你的孩子叫念念,她是那么离不开你。你还说孩子体弱,像你。你还怕孩子也如你一般,从小就受尽折磨。为了孩子,你倾其一切,为了生活,你奋力拼搏。尽管,你的身边,你的爱人,你的亲友,一如既往地爱你支持你,但也限制你,你感动的同时也满是压抑。什么时候还能像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的飞翔,开心的歌唱?在心底里千万次呐喊,却抵不住现实生活的残酷,你依旧只能坚忍地面对,却看不到那出笼的希望。

念念是个阳光的孩子,乖巧,可爱,也不乏淘气,我一直认为她秉承妈妈的阳光。可是,尽管她那么阳光,可你说她老爱哭鼻子。而且,我几乎看不到你的阳光。就算其实你本来很阳光,但也许是生命的重担压得你少了灿烂的微笑。记得在我面前,你只笑过两次。虽然无比灿烂,但转瞬即逝。也许在没有经历的人看来,就像我,感觉应该并不断地告诉你要开心,要笑对这一切。但转念一想,若是自己,是否也还能如你这般坦然和安静?

在极珍贵的视频里,念念见过我,似乎还见过我的孩子。你告诉她叔叔也有个孩子,那个姐姐叫雯雯。于是,在去年,念念给雯雯姐姐寄来印着巴拉小魔仙图案的四个橡皮擦,你说这是她的心意。多懂事的孩子,那是因为有一个优秀的妈妈。我孩子接到礼物时候很高兴,我说是念念妹妹给你的,你看人家比你棒多了,孩子乐呵呵地脸红了。我们是朋友,或许,我们没能真正地在某时某地见面、握手,甚至坐在一起交谈,哪怕就那么片刻的时间。但都在心里希望,朋友真诚永远,更希望孩子们能在心里有一个朋友的概念,朋友的影子。

很久没有你的消息,我的心在悬浮着。这年过来两个月了,一直看不到你有蛛丝马迹的活动。莫非,心底里的那个不希望的事,已经发生了?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一定不相信!只盼着,有你的喜讯,在三月的日子,能迎面吹来。明天是属于你们的节日,我想过妈妈,想过妻子,想过其他好朋友,但我没想着为她们写点什么。这么久,一直想的,就是觉得要为你记下我们之间的一点东西。于是,我敲开键盘,写下了这么一点文字。

三月八日,愿你开心幸福!在以后更长的日子,愿你一切安好!不管怎样,答应我,一定安好!

往事的文章15:砍柴往事

文/田青

离家久了,儿时的许多经历和往事,常常会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刻骨铭心。而童年记忆最深的是上山砍柴的日子,有苦有甜,有酸有辣,有笑有泪,点点滴滴难以忘怀。每每想起,总有一种要把这段经历写出来的冲动。于是,在周末这个静谧的夜晚,那一幕幕砍柴的往事,在我轻轻敲打键盘的响声中,缓缓的流淌出来……

我的童年生长的湘南古村久安背,那时既没有煤,也没有电。一大家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多人,做饭得大锅做,炒菜得大锅炒,煮猪潲得大锅煮,每到冬天还得烧火取暖。所以,我的记忆中,柴火是粮食之外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种田和砍柴是那个时候一年到头最重要的,也是干得最多的两件农活,贯穿于农家的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每当农忙过后,砍柴便排上了家家户户的日程。每天清晨吃过早饭,家家门前磨刀霍霍。男男女女腰间别着柴刀,肩上扛着柴担,浩浩荡荡向大山进发。

我们有时跟着大人去,但更多的时候是小伙伴们结伴而去。常言道:“少年不知愁。”砍柴的路上,我们一边走一边聊,一路上叽叽喳喳,总有讲不完的话题。说笑声、打闹声、歌唱声不绝于耳,在山谷间久久回荡。想起来,那时砍柴虽然万分艰辛和劳累,但却十分快乐。

到了山上,极目远眺,群山连绵起伏,耸入云端,近处清晰可辨,层层叠叠,流云泻动;远方渐渐模糊起来,雾气缭绕,若隐若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

“哎——哎——哎——”大家站在山坳上,放开嗓子,面向大山畅快淋漓大喊起来,幽长清脆的回音在山上久久回荡。鸟儿惊恐地飞出树林,飞向远方。

苍茫群山间,一群孩子四处散开,各自钻入柴草丛中,一下子就看不到了人影。绿树掩映间只有此起彼伏的“噼里啪啦”的砍柴声和同伴们不时大声的招呼声,除此之外就是山风的吹拂声,或溪涧的流水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回荡在空寂的群山之间,显得是那样美妙悦耳。

一两小时后,估计砍得差不多的时候,开始捆柴。大家把东一堆、西一堆的柴收拢到一块稍微平坦的地方,先将藤条放好,接着把一根根柴往上堆砌起来,再把藤条的一端扭揉成一个扣子,另一端穿过扣子,然后用脚踩住扣子使劲往前蹬,双手紧抓藤条旋转到一定程度后插入柴中,这才算把柴捆好。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一般来说,走下坡路开始还好,时间长了,就会腿脚发软,腿肚发胀。肩膀上的柴,压得人气喘吁吁,汗流满身。回家的途中总要歇上几次,歇肩一般都选择平整的地方,或是有泉水的地方,放下柴担或“咕嘟咕嘟”喝上几口凉水,或躺在草坪上闭目养神。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山下河里痛快淋漓的洗上一个澡,直到太阳落山后才回家。

儿时砍柴,我走遍了家乡的山山岭岭,坡坡坎坎,同时也见证了大山的春夏秋冬。

春天来了,那如烟似梦的春雨笼罩着家乡的山山岭岭。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山上的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被春雨染得娇嫩欲滴。竹林里,笋芽儿早已破土而出,裹着毛茸茸的笋壳茁壮成长。

冬天来了,当冰雪覆盖大地的时候,家乡的山山岭岭到处呈现出一片洁白,仿佛变成了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山里的景色很美,山峦起伏的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有时,我们躺在雪地里,看着那纷纷扬扬的雪花静静地飘落着,轻轻落在树枝上,山林丘陵洼地被包裹在晶莹剔透的白雪中。

砍柴的日子是快乐的,可扯笋子、捡蘑菇、掏鸟蛋、采花摘果、洗澡游泳。最喜欢夏秋两季上山砍柴,这时山上有山楂、山泡、杨梅、枇杷等野果,其味或酸或甜、或苦或涩,在那个十分贫穷的日子里,对于我们这些小孩来说,可算得上是“山珍海味”了。我们吃得满嘴流汁,回家时还要装满口袋,或系在柴担上挑回家。当然,有些胆大的同伴,还会跑到生产队的地上偷挖红薯、花生吃。

农家的一日三餐,烧的都是柴。那时,家里一般都有两个灶台,一个用于做饭炒菜烧水,一个用于煮潲喂猪。灶台是土灶,用三块砖头撑起,上面架着锅头,用柴量很大,也很浪费,因此每家每户都要砍下大量的柴火。谁家的房前屋后堆放的柴多,就说明这一家人勤劳,脸上自然也有光彩。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帮母亲烧火了,母亲在灶上煮饭炒菜,我在灶下添柴加火。冬天烧火还算是一种享受,在灶前可以得到温暖。夏日就不行了,烧火煮一顿饭下来,全身大汗淋漓。最头痛的就是下雨天烧火做饭了,除了柴堆中间的柴是干的外,外面的全是湿的,有时擦掉半盒火柴也点不燃,好不容易点燃了,灶膛里浓烟滚滚,呛得人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直咳嗽。

那一串串通红的火苗在灶膛里跳跃,它烧红了岁月,映红了我的童年,也点燃了农家生活的希望。至今,每当我想起烧火的情景,就好像看见了柴火在灶膛熊熊燃烧的火焰,听见了柴火“乒哩乓啦”的燃烧声,闻到了散发出炊烟味道的饭菜香味;就好像看见了家家门前的一堆堆柴火,看见了那抱柴火的村姑村嫂熟悉的身影;就好像看见户户的房顶上,升起的一缕缕,悠悠然然、飘飘洒洒的袅袅炊烟。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柴火堆,是我童年漫长冬季里不尽的温暖,是画在乡村的风景,它镌刻着人间岁月的沧桑,见证着农耕文明的印痕,也在我心里留下永久而又难以忘怀的念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