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散文

请欣赏结缘散文(精选1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结缘散文1:我和书结缘

文/杨会勤

我喜欢读书。记得小时候,我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就是父亲送给我的一本小画册《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简单的插图,简单的故事,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属于我的书,从此与书结缘。那时候还不认识字,每天只是一遍遍地翻看,书就这样深深地印进了脑海里。

在那个年代,课外书是缺乏的,幸好我有两个哥哥,他们学过的语文书就成了我的课外书,还有一本本的小人书陪我度过了美好岁月。

后来我考上了学,学校里七层图书大楼成了我的最爱,第一次感到看书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课外时间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楼,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借书换书再借书,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书——武侠的、通俗的、古今中外名着……能想到的看到的书都借来翻阅。读书成了我学生时代最深的记忆。

现在每天和儿子一起读书成了生活中的乐趣。儿子小时候,每天睡觉前,我会给儿子读故事书。这些故事书是我小时候想读而没有读到的,后来等有条件买书读书的时候,我已经过了读童话的年龄了。因为有了儿子,我重新读起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重温《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和王子》的故事,在读书中远离了尘世间的纷纷扰扰,重新走进了童话世界。

儿子一天天长大,能自己读书了。于是角色转换——儿子读书,我听书。听儿子用稚嫩的声音为我读《小蝌蚪找妈妈》、《三只小猪》,读李白的《静夜思》,读骆宾王的《咏鹅》……日子在读书声中一天天滑过,读的书也越来越多。每天当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后,我和儿子会每人一本书,静静地沉醉在书的海洋中,享受着这温馨的时光。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在这全民阅读的时刻,让我们都来阅读,都来与书结缘,与书为伴。

结缘散文2:捉鱼之乐

文/远行客

生在水之湄,于是就与鱼结缘。鱼是我童年记忆中斑斓的一页。

鱼,水中精灵。你在岸畔观望,是徒叹奈何的。但我常深入它的领地,攫得它白嫩柔滑的身子归。小时的我很调皮,一旦放假,瞅得父母外出,我就溜到门前的河里,除了将小小的身子交给阔大的河波,让河水荡涤我的污垢和身上的燥热,就是和鱼作伴,和它嬉戏。鱼在我眼里就是山上草、树上果子,尽管它游动身影进出我的视界,可以在我的前后左右晃荡身影,但我如果决定捕捉它,它的“大限”也就不远了。捉鱼需凭借工具,这种工具很简单,可就地取材,如竹棍。手拄竹棍,当然不是戳它,那太愚蠢了,你的棍子能撵到它的身影?它的身子是风,是一道闪电,你的棍子是人的脚步,永远落在后面,永远慢几拍。而是虚张声势捣地,东杵一下,西杵一下,让它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东躲西藏,也就极大消耗着体力,也就气喘吁吁,最后精疲力竭停驻身子躲藏在一块石的后面,它认为平安无事,人的眼睛发见不了它,实际它自欺欺人,我是看见它整个身子瑟瑟发抖。我轻轻弯腰,就轻易攥在手心。它至死都不明白,它是被自己累死的。当然是针对那些花鳍的鱼,就是老迈的一族,鳍常闪着晚霞的颜色。如果你对那些小鱼、年轻力壮的鱼使这些伎俩,就是吃力不讨好了。可以围堰。就是在流水湍急的浅滩,用鹅卵石垒起几道石堰,合拢,上下游各留一方豁口,然后一旁静候。当鱼解除警惕,堂而皇之地入住石堰时,你可悄然过去,迅疾堵实豁口,鱼就成瓮中之鳖了。尽管此时已警觉,但所有的挣扎都是徒然的,都是在围堰中演出的一场闹剧。你可在石堰的各个稀疏处加填石块,让水流不能随意流进来,这时你可用手或脸盆奋力地舀水往外泼。不多时,鱼就蹦跳身影在唱着最后的挽歌。还有就是徒手,在石缝中摸鱼。桥洞或是洗衣埠都是鱼的清凉阁,鱼常将它们的休憩地安置于此。伸手小心翼翼探进去。注意一定要悠着,不能莽撞。否则猝然间一容易伤手,石的锋利棱角是不讲究仁慈的,另外万一快速伸进间一下拔不出来,你可就遇大麻烦了。欲速则不达。缓缓探摸间,一不易惊动机灵的鱼们,否则它们风一样从你手边滑过,一切都是白费;二可随时调整方向。石洞是相连的,大洞里套着小洞,你可逐个摸过去,一个不落。鱼有时也是狡猾的,明知自己无路可逃,它干脆不逃,就停驻在你手前不远的地方,坐等你的草草收兵。这时你千万不能气馁,和它耗着,静堵着洞口,张着手。这时一切风平浪静,鱼往往就以为风雷已过,春天已来了,大摇大摆出来,刚好撞在枪口上,你轻合手掌,鱼就成了囊中之物了。当然收获是大多时,鲶鱼、鳊鱼常让你喜上眉梢。但也有尴尬时,主要是捕错对象。你感觉手上滑润润,肯定是鱼错不了,哪知拧出来,却是细长的物——蛇,吓得你赶忙丢得远远的,赶紧逃离这片水域,以致好长时间都不敢涉足这片水或是在石洞中摸鱼,心有余悸。当然过了一阵,又重操旧业。渔趣还是吸引着你。

筛子捞鱼也很有趣。那时我家开了一爿水作坊,豆筛是很好的捕鱼工具。静静地将筛子放在离水面约一尺的地方,然后在筛中搁一刀肉,轻柔地摆动,肉香就随波弥散,油花就随流波荡,鱼就麇集而来。鱼开始是试探的,在筛边逡巡,后一两尾斗胆进来,没事,后面跟风而来。等它们都放松警惕,蓦然起筛,要快、要准,鱼就乱花飞溅在筛中。一般都有十来条,很过瘾。

捉鱼最酣畅淋漓的要算是网鱼了。小小洞眼的渔网撒在阔大深幽的水里,所有的鱼都可能是我的囊中之物。一人网鱼,可事先将网撒在比较平缓的水域。然后棍棒或是石块搅浑这片水,让水天翻地覆,鱼就四处逃窜,鱼就不时撞在网上。等你收网,就是白花花的一片,在阳光下如碎银。还有就是顺流而淌,需两个人所为,一人牵住渔网的一端。所有流经的水域鱼就很少有漏网。

捉鱼现在如帆随时间的河流飘远,只在记忆中温习。但虽隔着近三十年的烟云,但那些细节、那些场景还是鲜活在我脑中,让我每每口舌生津。

结缘散文3:且去吃茶

文/江北土著

与茶结缘二十有年,还是不懂茶。时常牛饮,俗得要命。

最初,常有浙江或者福建的茶叶贩子,挑着茶叶一路喊着卖。那会我在苏北一个县城里讨生活,办公室里上年纪的同事,都是老茶客,会叫住茶叶贩子,询价、杀价,借机揩一点油。也就在他们的一次次教导下,粗粗认识毛峰龙井六安瓜片……

那会是单身汉,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挥霍,于是试着读一点书。尽管居处简陋,但不缺明月清风。穷,讲究不起,拿宽口的搪瓷缸子,泡单位发的劳保茶。里面间或夹一点茉莉花,泡开来,斗室内清幽的香气氤氲,一窗明月半床书,觉得人生也不是说的那般苍白。半生嗜茶,由此滥觞。

几年后寄居江南,正是茶叶故乡,开始接触各种茶。古代文人感喟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读来颇有点自我标榜的味道。我对看山看水不那么在意,倒是读书喝茶这两样事不舍得丢下。南京的薛老师常说大早上,要把茶喝通了才有精神工作。所谓喝通了,其实就是喝舒服了,神清气爽。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的名句,这份悠游闲适,很像假日里晨光已起时饮茶的感觉。

二十年来,名山大川没去过几处,各地的绿茶尝过不少。有一次去山东开会,一行人在济南城里逛了半夜,旭日初升时刻走到李清照纪念馆,有人推荐了当地的“日照青”,泡一杯,有香气,很解乏。想九百年前,李清照和赵明诚赌书泼茶时,也许正是这“日照青”,忽然心情大好。

这几年安吉白茶炒得很凶,价钱也不便宜。其实我更中意溧阳的白茶,以及与我咫尺之遥的虞山白茶。溧阳白茶的芽叶相对肥壮,不似安吉白茶有所谓金镶碧鞘,内裹银箭。两者滋味也有分别,前者清香,后者栗香。此分别,当有静心细品,方能略微感知。常熟虞山因为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破山寺后禅院》而名垂千古,禅房花木,曲径通幽。虞山产茶,名气不是特别响,但是好。近些年,虞山产的剑毫,外形扁平、翠绿披毫,泡水后叶形似剑,根根竖直,香气浓郁,汤色清而耐冲泡,十冲不脱桂香,后劲绵柔高长,很有品格。茶叶如友人,虞山茶是素友,有君子风。

泡在杯中,能竖直如剑的茶还有太湖翠竹、峨眉雪芽、竹叶青、君山银针等等,各有其妙。有一种茶与我堪称布衣之交,霍山黄芽。安徽有诸多名茶,我偏爱两种,一是舒城小兰花。这名字好,古龙的“楚留香”系列中有一本叫《午夜兰花》,我当初品到舒城小兰花时,着实喜欢,初泡如兰花绽放,亦有清香,口感鲜爽而茶汤明净。后有友赠霍山黄芽,也是不错,耐泡,尾无涩味,又因其价不贵,每年过了夏天,手边茶叶渐无时,我常买黄芽回来,味平性温,经秋冬而不失春意。

有一年碰巧杭州有会,朋友相聚梅家坞,正是清明时节,晚上相约品新龙井。那是最好的一次龙井会,眼前一笑皆知己,举座全无碍目人。一杯新茶,三五知己,随意漫谈,颇显雅人深致。有朋友爱茶,只喜龙井。我或许口味较重,觉得虽有其香,却不耐泡,加上其价日高,与我渐行渐远。和龙井有一比的是苏州碧螺春。碧螺春与皇家有渊源,唐末宋初即为贡品,据说其名为康熙皇帝所赐。碧螺春,除了品其香,其冲泡过程也有兴味,看叶芽徐徐舒展,上下翻飞,清香袭来,渐至馥郁,端的是好!多地绿茶,入口苦,回味涩,碧螺春饮后有回甜之感,所谓齿颊留香,当如是。心中无事的晴好春日,一杯明前碧螺春,真能叫人百骸俱舒。只是碧螺春也有一弊,三泡之后,茶味几无。

2009年春,有朋友送我“浮梁仙芝”。浮梁茶,白居易写过、汤显祖说过、杨贵妃夸过,据说“仙芝”之名就是唐玄宗所赐。该茶有所谓“形美、色艳、香郁、味醇”四誉。淡黄色的茶汤明亮,茶叶形状如松针,边有白毫,而色泽翠绿。浮梁茶有兰花之香,入口醇厚。那年春天多风多雨,艳阳天久候不至。那盒茶,让我感念许久。或许对器物的认知,更在人心。

结缘散文4:“仙”花报春

文/胡月强

与水仙结缘有许多个年头了,每到春节,我家的水仙花如期盛开,幸福的小家也变得有几许典雅,透着温馨。

初买来的水仙,样子丑陋,外表粗糙干巴巴的,状如洋葱头,没有一点生机,只有头顶那丁点嫩嫩的黄芽,才勉强昭示着其还有生命力。水仙花的生活简单而朴素,性情低调,平和淑静,不娇贵,好侍弄,只需一皿清水、几颗鹅卵石就恣意绽放在百花凋零、草木萧瑟的寒冬里,灿烂在喜庆的节日里。

腊月过半,年味渐渐变浓,丑陋的“洋葱头”开始抽出嫩黄的新芽,然后慢慢地变绿,缓缓地成长,渐渐地舒展,长至扎许,恰似盘栽的蒜苗,翠绿鲜润,绿得让人心醉,绿得让人心旷神怡。我小心翼翼地给她换水晒太阳,乐悠悠殷勤侍弄。春节到了,只见她身材苗条,一袭绿妆,神采奕奕,生气勃勃。窜出的花茎,亭亭玉立,顶着花蕾,出落得楚楚动人。突然爆竹一阵脆响,惊得她头上一下子炸开五朵鲜花。洁白、素雅的花瓣,毛茸茸、金灿灿的花蕊,顷刻间客厅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并不殷实的小家春意盎然,洋溢着祥和、温馨的气息,将节日的喜庆烘托得更加热烈,愈加丰富多彩。

暗香幽幽、绿意盈盈、花朵灿灿的水仙花,深得人们喜爱,历代文人墨客为这吉祥花题诗作画。

我栽养水仙数年来,特留意其风韵和品格:她一身冰肌玉骨,碧绿剔透,暗香袭人,超然立于清水玉石之上,看似柔弱纤细,却敢斗寒傲霜,以一介微不足道的生命之躯,和严冬岁寒抗争,坚贞之气可同菊花,劲节之气不亚于梅花;她安于凡俗的日子,不在意人们的视线,不理会人们的褒与贬,不以花小而自馁,不以绿弱而自嫌,不以香微而自惭形秽,任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坚守着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淡泊心境,倔强地彰显着自己的存在,宁静地生长,悄然地绽放在红彤彤的年景里。

一袭绿妆纤纤,一缕清香幽幽,一身正气凛凛,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越是花事冷落的时候,她却携着春光悄悄来临……

我爱斗寒报春、清水相伴的水仙花!

结缘散文5:结缘《吃水不忘挖井人》

文/老高

题记:《吃水不忘挖井人》自1952年至今都是小学语文教材。这篇红色革命故事讲述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帮助乡亲们挖水井,解决了吃水困难。解放后,乡亲们在井边立碑,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和崇敬之情。我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我学过、多次教过这篇课文,与之深深结缘。

上世纪70年代初。

“叮铃叮铃”,老师摇响了上课铃声。大家急急忙忙地跑进教室。年轻的女老师左手拿着摇铃,右手拿着课本,也随着同学们走进教室。

老师环视着大家,教室里安静下来。

老师慷慨激昂地喊:“起立。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

全班同学站起来,面向毛主席画像齐声高呼:毛主席万岁!

老师捋了捋她的齐耳短发,举起右手做宣誓状,激情澎湃地高呼:“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

大家高呼: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

老师稍微平缓了自己的情绪,“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吃水不忘挖井人7个大字。

“请大家翻开课本,跟着我朗读这篇课文。”老师拿起书,面对大家。

我们打开课本,跟着老师朗读。“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

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教着,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

我心里升腾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老师放下课本,用略微有些沙哑的声音对我们说:“伟大领袖毛主席十分关心群众生活。现在,让我们一起高唱《东方红》这首伟大的革命歌曲,来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吧!”

我们用足吃奶的力劲高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宏亮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一间孤零零的小平房,坐落在河滩荒地上。二十几个年龄参差的孩子,快乐地嬉戏追逐。这就是我任教的学校,一个条件艰苦、交通不便,被人戏称为“小台湾”的乡村小学教学点。

我走进教室看看钟,上课时间到了。于是,我走到教室门口,从衣兜里掏出口哨,用力吹起来。“嘟嘟嘟”的口哨声将那些沉浸在快乐游戏中的学生赶回教室。

“同学们。安静了。”我望着那些因为课间疯耍而兴奋不已、浑身冒汗,正在用课本扇风,不停交头接耳的学生,不禁皱了皱眉头。

“上课了!”我盯着那些如小鸟般叽叽喳喳的学生,提高了声音。

教室里安静下来。

我在用土坯垫着的简易黑板上,用力写下:吃水不忘挖井人7个大字。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用教鞭指着黑板上的课题领读。

“吃水不忘挖井人。”同学们齐声诵读。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微笑着问。

同学们茫然地盯着我。

“我们是不是都吃村里的井水?”我启发提问。

“是!”也许这个问题很简单,同学们来了精神,用足吃奶的力气高喊,长长的尾音在教室里缭绕。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就是我们每天从井里取水上来饮用,享受劳动成果,但是不能忘记挖井的人。”我简略解释。

“哦!”他们长长地回应,作恍然大悟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主席帮助乡亲们挖水井,为他们解决吃水问题的课文。”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我领读。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同学们齐声诵读。

我一遍又一遍地教着,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

熟读课文后,我乘机启发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比喻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好处,不忘记它的由来,不忘记当初创造成果的人,一句话,不忘记根本。”

我走下讲台,来到到同学们中间。“就拿老师来说,如果没有父母的培养,没有党和政府恢复高考,我就不能考上师范校,也就没有机会成为你们的老师,所以,我要感谢父母,感谢党和政府。”我进一步启发大家。

“老师,我知道了。”一只只小手举起来,“我能吃饱饭,穿上新衣服,也要感谢父母。”

“我家买了电视机、沙发,也要感谢父母。”

同学们纷纷回答。

“大家的回答都很对。但是,”我回到讲台前,“前几年你们能够吃饱饭,家里有电视机、沙发吗?”

“没有!”同学们低下头,小声回答。

“所以,”我略显激动地说:“如果没有包产到户的好政策,我们就不能过上好日子。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

2021年3月25日。

昨天,我拿到了退休证,今天是我最后一次走上讲台。从明天开始,我40年的教师生涯就要结束了。

我走进教室,心情有点激动。我打开电脑、调出课件,投放到电子白板上。

考虑到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我首先用幻灯片对毛主席进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

为了让大家理解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把画面定格在乡亲们为了吃水,挑着担子,来回走上很远的路,才能担回水的场景。画面是神奇的,大家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开始嬉笑的表情没有了,脸上的表情变了。

“同学们,乡亲们为了吃水苦不苦、累不累?”

“苦--累--”,同学们齐声回答。

我又调出一张画面:一个不大的水塘,杂草丛生,池水污浊。

“这样的水脏不脏,能不能吃?”我启发提问。

“脏--不能吃!”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样的脏水当然不能吃。”我播放课件视频,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观看。

“毛主席太好了,乡亲们太苦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感慨。

“老师,他们为什么不用自来水呢?”一个扎着羊角小辫的小朋友举手发问,“我家用自来水,只要拧一拧龙头就行了,多方便呀!”

我因势利导,“那时候条件艰苦,连饭都吃不饱,哪有自来水?”

我进一步启发同学们:“你们的好生活是谁带来的?”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带来的。”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好生活又是谁带来的?”我继续提问。

“这--?”同学们茫然了。

我趁热打铁,“同学们,大家的好生活都是毛主席、共产党、人民政府带来的。所以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想到明天就要离开这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我的情绪有点激动。我对大家说:“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怀吧!”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

后记:《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红色故事,是培养学生“红色基因”,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教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让祖国的下一代结缘“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全靠共产党”的红色理念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西昌市川兴小学:高立祥

四川省西昌市川兴镇焦家村6组6号

电话:13458770086

作者简介:高立祥,退休小学教师,西昌市、凉山州两级作协会员,发表作品400余篇40余万字。

结缘散文6:与“快乐”结缘

文/眷恋着

【与“快乐”结缘】

网海茫茫,人生海海,我们与生命中的每个人的遇见,都需要缘分,是缘分让我们隔屏交心,是缘分让我们从陌生到相识、相知、相惜。我珍惜生命中每份友谊,我希望友谊能永恒长久。

【一】

轻轻的一句问候,你好吗?看着这一句简单的却浓缩着你最深的挂念的问候,我只是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我很好啊!你再一遍的问:真的好吗?我的心狠狠的怔住了,而后,心里有一股酸楚的感觉袭来,是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好久没有人问我过得好吗。一下子情绪低落到谷底,想想这样一路走走停停,云里来风里去,一个人无怨无悔。总是坚强的擦干眼泪眼泪告诉自己不准哭,我只想要一份最温暖的理解而已。快乐,你总是这样问肠子里、骨子里、内心里,让一颗原本平静的心再起阵阵涟漪,一圈一圈的荡漾开来。你是最懂我最了解我的网络姐姐,无论多久没联络,牵挂总是萦绕在心头,我们有着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我感染着你的一颦一笑,你牵动着我的喜怒哀乐。一句轻轻的、柔柔的、暖暖的问候,如和风细雨般沁人心脾。

【二】

我们也时而斗嘴,晚上,我幽幽的问你:我们怎么会认识的?你说鬼才知道怎么会与你认识!哼,你就爱和我斗嘴,不是说我像个小孩子就是骂我是笨蛋,你知道我最不喜欢人家把我当小孩子了,不过我知道你是那般疼爱我的。其实我知道你肯定记得我们为何相识,那是一个无意间点击,我在手机美文看到你给一篇文章的评论,你的评论很特别,我就进去你的空间留了言,然后你点击我的心灵港湾,我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深的伤感,你说不能再看我的文了,不想再看一遍留一次泪了。我被你的用心感动了,真的,你如此用心在感受我字里行间的酸甜苦辣。

晚上,点击你那个优雅的头像,像往常一样谈谈心。我问:美女姐,你可好?

你疑惑的反问:为何这样问?

我说:一直都是我在诉说我自己,无论好与不好,你全盘接受,我从来没问过你好与不好,我很自私。

你又来一句:小孩子长大了?然后接着说:我叫快乐,所以我一直都很快乐,没有不好过。

快乐姐,一直以来都是我在说我的苦与乐,很少问问你好不好,我太自私了,无论你心情如何,你总是乐着我的乐、痛着我的痛、苦着我的苦。你心态一直很好,我知道你是想给我一个做姐姐的榜样,要知道心态再好再乐观的人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

【三】

依然记得你在银屏那端说:等我退休了第一个时间就去看你。我很期待,我在幻想我们会以何种场面相逢,是在机场?是在火车站?是在川流不息的街口?无论是怎样的一种相逢都是喜悦的。

也依然记得我们会在聊的尽兴时,感慨万千。我说如若我们是生活中朋友就好了,我们一定一起逛街一起喝咖啡一起谈心。每每想起,总让人嘴角上扬、如沐春风、心旷神怡。每一个美好的期待在心中生根,发芽,开出了一朵朵灿烂的花儿。

【四】

这份难得的友谊在我纤长的指尖顾盼生姿,炫烂着情深与缘长;在我淡淡的文字里低吟浅唱,跳跃着美丽的音符;在我深深的内心里绽放光芒,照射着我前行的方向。

结缘散文7:茶,让心灵回家

文/彼岸蒹葭

我与茶结缘久矣。小时候,我常常蹭父亲的茶喝。他是个老茶客,口味重,有个专用的搪瓷茶盅,很大,茶叶放得多,喝起来很浓,又涩又苦,像喝中药,但是,很解渴。

真正喝茶是在三十岁后。人世变故,有一段时间常常失眠。漫长漆黑的夜里,睡意全无,索性披衣起床。捧住一杯新沏的绿茶,突然对茶的美好有了醍醐灌顶般的顿悟。一杯茶像一汪净水,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一撮茶叶如一群小鱼,浅翔于水,与你对视,安慰你,倾听你,也向你讲述它的故事。

从此,再放不下手中的茶杯。一次次,烧水、温杯、投茶、注水、出汤……茶在沸水中复活,茶色、茶香、茶味,美好的境界次第呈现。最奇妙的是,在品饮中,饮者的心逐渐沉静下来——这是一种超越,还是另一种抵达?人生最难得是静。《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一杯茶汤观身心,茶汤里投影出的,其实是饮者的心。很多时候,人总是习惯于从外部世界寻求答案,以期说服自己,但往往无功而返。这时,通过一盏茶汤反观内心,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个人内心混乱,茶汤自然焦躁寡味;如果内心清净祥和,茶汤自然芬芳香甜。品茶实为品心。

喝茶,是让心灵回家。修行的法门八万四千,这难道不是其中的方便法门?

结缘散文8:结缘卵石路

文/银笙

卵石路有什么好写的?说长嘛不到30米,说宽嘛没超过1米,而且掩映在竹林摇曳的生态谷中。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已磨得发光,红色的、黑色的、青色的、赭色的……密密地排列着,真像是色彩斑斓的五彩路。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机缘,有时会在不经意中突然降临。与卵石路结缘起于我的老朋友王兵。好多次我在生态谷的林荫路上散步时,就看到他壮硕的身影在卵石路上蹒跚,自以为那路太短,走不出散步的潇洒而没有在意。前一向老妻突然查出血压偏高,要不要服用降压药正举棋不定。也许是第六感觉让我向他发问:“那路太短,你走着不嫌麻烦?”

王兵笑着说:“你可别小看,这路能降血压。”“真的?”“这还能骗你!我原来血压110到160,吃了一段降压药都不行,走了一年多石子路,现在不仅扔掉了西药,血压也全都正常了。”

老王和我虽然不在一个单位,但一起拼搏过近十年时光。这次,多年信任的老王又给我点开了窍。

退休后割舍了滚滚红尘的诸多诱惑,似乎只剩下健康是唯一的追求。我吃了十多年的降压药,稍一疏忽,血压就反弹。针灸专家说,人的脚底板是全身穴位的集聚处,通过石子路经常按摩,可疏通经络、延缓衰老,自然可逐步降压、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从第二天起,我买回了薄底的布鞋,就实施起了“卵石路疗法”。开始走时,脚底板硌的生疼,双胯有些酸困,脚背紧绷绷的有些难受……想想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故事,这些不适简直不值一提。

清晨,送孙子上学后即踅到竹林中迎着朝阳疾步行走;晚饭后,又携老妻在晚霞中一起上阵。沐浴着阵阵清风,聆听着鸟雀鸣噪,深吸一口饱含花香、草香的空气,身心顿时松弛下来。有时是入夜时分,幢幢高楼的诸多窗户透出温馨的灯光,一颗颗卵石发出幽幽的光,脚步摩擦着珍珠般的卵石,颇有情趣。那天,古城下起今年的第一场雪,雪花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娉娉婷婷飘然而下,又夹杂着似有似无的细雨,我撑起一把伞仍去散步。积存的雪把小径两边的竹枝压弯了腰,仿佛给卵石刷上了油,伞上不时发出沙、沙、沙的声响,脚下时不时来一个趔趄,惹得高枝上的细雪簌簌飘落,于是更小心、更专注,那氛围、那情调使人忘却了周围的存在,沉浸在一种奇妙的境界中。

走!坚持走。10天、20天……说来也怪,不长时间,我的不适消退了、步履轻盈了,老妻的血压也开始下降了。真是天赐洪福!卵石路与我结了缘,与健康、与生命紧紧捆绑在一起,我信心倍增,如果坚持一年、两年……那会是什么结果呢?一天不走心里就感到空落落的。细一想,几十年的过往岁月,何尝不是在走卵石路啊。

结缘散文9:2015,让我与文字结缘

文/李亮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经意从指缝间溜走。当时光之手温柔地拂过最后一张日历,我的心忽然生出某种浅浅的留恋,留恋这即将逝去的2015。2015,让我与文字结缘。

在偶然的一个机会里,我上网浏览武穴论坛,看到论坛上有一个武穴女子读书会。初见的一刹那,宛若看到茫茫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在这个嘈杂喧嚣、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居然还有这样一方心灵的净土,真的很难得!于是,想也不想便申请加入QQ群,由此结识了一大批爱好文学的朋友。从此,我的生活仿佛被打开了另一扇窗,阳光一下子扑面而来。置身这样一个书香四溢的平台中,感同身受,埋藏在我心底的文学梦被渐渐唤醒了,我又拿起笔,以手写心,抒发我的喜怒哀乐,记录我生命中每一个精彩与感动的瞬间。在朋友们的鼓励与帮助下,短短半年时间,我在当地报刊和微信平台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虽然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成绩,但对我而言却不同寻常,因为文字给我曾经荒芜的心灵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开始写作以来,朋友圈中有鼓励欣赏的,有善意提醒的,也有直言不讳指出不足的,每当听到赞美的声音难免沾沾自喜,听到批评的声音又似乎信心不足,曾一度陷入矛盾之中。一位作家朋友告诉我,一个真正的写者应该听得进去各方面的声音,包括批评和挑剔,有批评才会进步,甜言蜜语只会让人停滞不前。一位读者朋友告诉我,写文章是给大众人群看的,不是给同行看的,只要文字优美,能接地气,读者喜欢就行。于是思索再三,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无论是一般读者还是专业文字工作者,无论是欣赏还是批评,因为出发点和文化层次不同,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是太正常不过了。我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不要太被外界的声音左右,进而迷失了自己。

感谢文学,让我的生命更加丰盈与多彩。杨绛说:“人生最妙曼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如今,我的这一份从容与安静,恰恰是文字赋予的。感谢文学,让我结识了那么多优秀的爱好文学的朋友,他(她)们给予我热情的关怀与帮助,如同冬日的阳光,时刻温暖着一个初学写作人的心扉。和他(她)们走在一起是缘分,和他(她)们一起在走是幸福!

结缘散文10:书缘深深

文/巴山

今生能与书结缘,实乃我人生之大幸。

早年当学生时就喜欢读书。因家里穷,我懂事早,知道农家孩子只有读好书才有出路。读好书便成了我年少时唯一的志向。因成绩常居班级榜首,我便被许多人称许为“是一块读书的料”。

师范毕业后,我又从事与书密切相关的职业——教书。知道我的学生中有许多是与我当年一样的农家孩子,因此教好书便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材也不断改版翻新。为了跟上时代,把书教得更好,教书之余我还得继续读书。我教的是语文,为吸取更丰富的营养,无论古代的、现当代的,无论中国的、外国的,也无论过去读过的、没读过的,凡是与语言文学有关的书我都广泛阅读,象春蚕嚼食桑叶一样不知疲倦地吞咽。茶余饭后,夜深人静,当人们聚集酒桌牌桌、沉迷歌厅舞厅的时候,我却手捧书卷,尽情享受着读书的苦与乐。久而久之,我便有一种奇妙的发现:每逢遭遇苦恼与烦闷时,只要我打开心爱的书籍,闻着那散发油墨的清香,心头的块垒便自动消融化解了。

十多年前,由于身居偏远乡下,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供我读的书很有限。为了满足自己的读书欲,我只好自己掏钱买书。每进一回城,啥事可以不管不顾,但进书店是雷打不动的。一摞摞的书被我象驮骡一样搬进了狭小的学校宿舍。我的斗室内除了一床一桌一椅外全是书,粗略估算,少说也有好几千册。这样数量的个人藏书在城里也少见,在乡下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于是,慕名来借书的人多了。开始我还乐意,可后来我发现,借出去的书竟有好些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可我偏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后来,我只好硬着头皮在竹制书架上写着:借书者勿来!人是得罪了不少,但总算保住了我的命根——书。

书读多了,手也开始痒起来了。于是,教书、读书之余我也东施效频地涂鸦起来。嗨,还真没想到,几年过去了,还有了点小收获:不仅有几百篇“豆腐块”在全国各大报刊露脸,自己写的3本书也堂而皇之被我摆上了书架。

因书教得不赖,写书也有了点小名气,几年前,我便因此而混进了城,在县文化馆作一名文学创作干部,干起了以写书为业的行当。

城里条件好多了,单位旁边就有藏书几十万册的图书馆,尤其这些年,网上阅读多了,各类电子图书也应有尽有,但我仍喜欢那带有浓浓墨香的纸质书。只要一上街,我还会忍不住要往新华书店里钻,尽管书价越来越高,但进去一趟总也不甘心空手出来……

与书耳鬓厮磨了半生,虽阅读的境界尚浅,但读书的情结历久弥深。

因对书的特殊嗜好,也让我的家人深受熏染。一到周末、节假日,读书就成了我们家一道特别的风景。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家庭生活、陶冶了我们一家人的情趣,同时也成就了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教书的妻子因此成了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儿子上小学时便发表多篇习作;而我,这几年又先后写出了七、八本书。为此,2014年,我们家获得了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的称号。

结缘散文11:书缘

文/刘乙苏

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让我与书结缘。

记得那年我十三岁。文化大革命如狂风骤雨,卷走了我美好稚嫩的梦想。上中农家庭出身的我,突然间“小班长”被撤,红领巾上缴,昔日特要好的小伙伴儿也一个个离我而去。在那“惟成分论”的年代里,我像一只被抛弃荒野的小鹿,在漫无边际的大山里徘徊;又似丢失江心的一叶扁舟,在茫然的大海中任凭风浪颠簸。孤独和沉闷吞噬着我一颗幼小的心。从此,我开始去书中拾趣、去书中觅友、去书中找回丢失了的自己。

没钱买书就借书看,本村借完了就到外村去借,自家没有就到亲戚家去借。当时,到处宣传的是“读书无用论”,没有谁能告诉我该学什么、怎样去学。即使这样,我仍被毛泽东、鲁迅、雷锋、王杰等政治思想感染着,被许许多多的故事吸引着,被一本本小说迷着。自此,书中的人笑我也笑,书中的人哭我也陪着掉泪。我已经与书结下不解之缘。

一件件读书趣事,至今想起仍历历在目。

我从小跟奶奶作伴睡,一盏不足半尺高的小油灯是我最好的伙伴儿。由于家境贫寒,我经常为看书熬油惹父母生气,被他们骂作“熬干灯”。可书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是我心灵的寄托,我不可一日无书。

那时,我最怕听到奶奶窗外的脚步声,因为父母就住在奶奶窗外的胡同里。每天晚上,只要听到窗外开大门的声音,我就“噗”的一声将灯吹灭,直到听到父母“咣当”一声关了大门才又把灯点着。后来我干脆用旧床单把窗子遮起来,将油灯塞进桌子上放着的两个瓦缸中间。窗外看不到灯光,我便少了许多责骂。

忆起小时候纺棉花的事,更让人啼笑皆非。

那时,乡下人都穿粗布衣,我们家七口人,每年得纺好多好多棉线,我得帮着母亲纺一个冬天的棉花才够用。嗜书如命的我,怎么也放不下那一串串迷人的故事。好在我纺棉花技术“高”,一般纺十几个花卷才断一次线。我索性将书放在锭子一侧,油灯挨书和锭子成三角形,纺起线来根本不用看锭子。就这样,一边纺线一边看书。只要纺车“嗡嗡”响,哪管线粗和线细!线穗要下锭子了,我把书一合放在一边,抽出又细又匀的线缠裹着线穗的表皮。母亲看着放在瓦缸里整齐又漂亮的线穗,高兴地逢人便夸“俺可要穿洋布啦,俺闺女纺的线又细又匀”我在一边不吭声,心里窃窃地笑。到了第二年正月,线穗要上拐子了,一下子露了“馅儿”,粗一截细一截雀儿腿一样的棉线被扯出来。

转眼已过花甲之年,想想与书相伴的日日夜夜,又怎能不让我庆幸愉悦、感慨万千呢!

无论快乐还是烦恼、无论热烈还是孤寂、无论成功还是失意,书都陪我一起走过。有书的夜是多情的,繁繁点点的星空是炙热的,那圆的或弯的月是亲的。每当油灯的昏黄与皎洁的月光融在一起时,每当看书看累了伸着懒腰望着窗外,看到透过桐叶而散落于小院儿的片片碎银时,我总是深深地陶醉于这份宁静。

我常常想起金庸的一句至理明言:“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的确,书给我带来一生的欢乐,它是我毕生的挚友。

结缘散文12:猫缘

文/寇俊杰

我家与猫结缘,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刚能吃饱肚子的时候。

那年冬天,外面刮着刺骨的寒风,父亲要外出办事,打开院门,看到一只花猫奄奄一息地躺在门口。因为要办的事很急,父亲就没理它,可刚走几步,花猫“喵喵”地叫了两声,父亲的心软了,停下脚步,扭头看到了花猫那双满是依恋的眼神。父亲本不喜欢小动物,但他还是把猫抱到灶台上,给它盖了一层棉絮,还掰了半个馒头喂它。猫狼吞虎咽几下就吃光了。父亲又喂了它一些,端来了热水让它喝。大约过了半晌工夫,猫才缓过劲儿来,开始在屋里活动。

母亲说:“猫没事了,还是把它放了吧?现在的日子刚刚好过,家里孩子又多,多一张嘴就多一口饭啊!”父亲说:“这是只无家可归的猫,要是放出去,肯定不是冻死就是饿死。”“可养了它,孩子们恐怕就吃不饱了。”母亲叹了一口气。“没事,我们牙缝里多少省点儿就够它吃的了。”父亲说着,就找来铁锨,在灶台的下面挖了一个洞,里面放上破棉絮、玉米苞叶,一个温暖而舒适的猫窝就成了。父亲因为这件事,耽误了一上午时间。

从此,这只猫就在我们家住下来。那时人们都穷,连老鼠也很少有,父亲每次吃饭,就给猫留一些,猫反而渐渐胖起来,而且过了几年,还生了一窝可爱的小猫。那时家家都过得好了,所以小猫一满月,亲戚朋友争着要。可是只过了一年,老猫就因为吃了被药死的老鼠死了。看着猫僵硬的尸体,一向坚强的父亲竟老泪纵横。

后来我参加工作,住在单位的平房里,厂里有野猫跑过,我就在窗台下放些剩菜剩饭。我没时间去养它们,但听到猫吃食的声音,我的心里还是很高兴。等猫吃完走了,我就再放一些,所以,总是有三三两两的猫到我这儿来,可我从不打搅它们,让它们来去自由。

转眼间,女儿上小学了。她很喜欢小猫,可是我们住的房子小,还是高层,没有条件养,我们就给她买了小鸡。有一天,女儿带着小鸡在楼下玩儿,一只白色的野猫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来,一下就把小鸡叼走了。女儿这下可受不了了,当时就大哭起来。从此,女儿一看到猫就恨得咬牙切齿,特别是看到白色的野猫,她总会从地上捡个石子,愤怒地向野猫扔去。尽管我们解释说这只猫肯定不是吃小鸡的猫,可女儿却说:“我以后再也不喜欢猫了。”

从此,我家与猫也就渐渐无缘了。

结缘散文13:围棋伴我成长

文/展开

与围棋结缘,缘于妈妈的自作主张。可如今,它却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成了我成长大道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记得我八岁那年,妈妈帮我去少年宫报了围棋学习班。说实话,妈妈这种做法让我很反感,她根本就没有考虑我内心的感受,可是我又没办法拒绝,谁叫她是我妈妈呢。

开始学习围棋时,我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反正就是几颗棋子,应付一下好了。可能真是跟围棋有缘,我胡乱下下居然十回有八回赢。老师觉得我很有天赋,帮我找了个已经获得一段的对手下围棋。

开始下棋了,首先对方让我吃了几颗棋子。我心里想,一个一段对手,连我都下不过。我正在窃喜时,突然对方下了一步好棋,扭转了局势,天哪,居然通吃。就这么一步棋,把我打得落花流水,使我满盘皆输。老师对我摇了摇头,满脸严肃地走开了。

事后我想想,都是因为我的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从那时起,我就决定要好好学习。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在与对手无数次的对弈中,我的棋艺突飞猛进。一转眼,就到了我定段的时候了。

那天,我早早地就来到了比赛场地,做好了充分应战的准备,对二段,我是志在必得。定段一共要进行六轮比赛,六轮中如果赢了五局就能升二段。比赛开始了,前面四局有惊无险,我很幸运都赢了。只要赢了第五局,我就稳操胜券了。可天有不测风云,在稳占上风的情形下,因为我下错了一颗棋,结果一下子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反而被对方占了上风,结果我输了。

回想整个学围棋的过程,我突然明白,成长不是和下围棋一样吗?既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山路。但只要你冷静下来,好好思考,努力一把,不就走过了吗?围棋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更加坦然地面对成长!

让“千古无重局”的围棋陪伴着我成长,去构造一盘属于我自己的人生棋局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