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的散文

请欣赏放假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放假的散文1:爱就说出来

文/廖天元

中秋放假回家,门卫大爷交给我一盒月饼。看留言,是原来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送来的,心里蓦然就升起热辣辣的感动。

其实好久没有和他联系了。刚开始分开,彼此还有一两个电话问候,但慢慢就不知不觉地疏远。很多时候我都感叹,人生就像是前行的火车,一段段,人来人往。在这站,我们相遇,下一站,挥手作别后就难再觅踪迹。有时候的“再见”,更多是美好的憧憬,甚至是自欺欺人。

但不见,不意味着不牵挂。我或者我们的致命弱点恰恰在于,虽然牵挂,虽然孤独,却不善或疏于表达,也不愿主动联系。

有件事我一直在反思剖析。

有一年中秋,我还在乡下教书,那时是个满世界想寻求关注想得到认可的年纪。我写下一个故事,说“我”下自习回寝室,看到窗前一束新摘的菊花,旁边放着一个手工制作的月饼,月饼下压着一张纸条,歪歪斜斜写着:老师,祝您中秋快乐!“从此,这缕馨香一直伴随着我,每当中秋,更加芬芳!”

这篇名为《一缕馨香》的豆腐块,先后发表在《教育导报》和《南充日报》上。校长看到了问我,真的有人给你送月饼?我笑,不回答。

这算得上一个小秘密……

我不明白当年出于什么写作目的,不过,现在我能清楚地听到此时的心跳:那绝对是因为深深的孤独,绝对是渴求得到他人甚至陌生人,哪怕是点滴的关爱!

想来有些“可怕”。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大多生活在异地,曾经在一起的玩伴渐行渐远。我读初中时那些一起住在教室的“老表”,读师范时坚不可摧的“三人组合”,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和朋友……一年到头,打电话的次数居然屈指可数,我们,除了把时间献给同事、献给亲人,更多还献给永远做不完的工作。

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陌生,聚散离合,在路上的我们无法避免。但我们内心,依然对彼此有种深深的牵挂和祝福,虽然我们没有表达。一旦见面,无拘无束地又说又跳,时光又回到最初的美好。

每个人的内心,或许都是柔软而孤独的。那么,趁我们还能表达,趁我们还有机会,用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个小礼物,让缺失的时空肆意连接,在每一个节日找到浓浓的暖意吧。

放假的散文2:母亲的麦田

文/任志鸿

上学的时候最盼着放假,而七月的暑假却有些纠结,让人既盼又怕。

因为麦子熟了。

母亲的麦田是需要人手的。孩子们不回来的时候,当教师的父亲自然也不放假。麦田里只有母亲孤军奋战的身影,母亲把腰弯下来,把自己藏在麦田里,她走路一阵风似的节奏在麦田里稍稍缓解了一些,但她依然很灵巧、能干,将军一样在麦田里挥汗如雨。凡是母亲经过的地方,一片麦秸驯服地倒下来,它们为母亲让出一片金黄的、泛着麦香的路。然而没倒下的麦子,挺着尖尖的麦芒,向母亲示威。母亲就急了,她把麦田当成家,不但在烈日下守着,月光下也寸步不离。

所以每到麦熟的时节,我们总是要赶回来帮家里拔麦收麦的。那一垄一垄的麦子,是母亲的血汗,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要把每一株麦穗都收回家,让每一捧麦粒都进了我们的粮仓,它们是母亲放养在田野里的孩子,到了七月,它跟我们享受同样的待遇——组团回家,然后喂养我们。一家人,对麦子的感情充满了敬畏,毕竟那高贵的白,那浓浓的香,曾是我们困难阶段垂涎三尺的奢侈品。

直到现在,每到七月,我们也依然相继回到母亲身边。我们是这个季节母亲收回的麦穗,籽粒饱满,麦香扑鼻,母亲总是很满意这一生的杰作,她用摔打在田里的汗水哺育了一片丰饶的精神麦田。

放假的散文3:豌豆饭

文/陶程程

“六一放假可赖床!”我心里这样想,可一大早,还是像往常一样早早地醒来了。妈妈却在耳边神秘地说:“今天我给程程解解馋,但前提是你必须把觉睡好!”

我一听妈妈这么一说,哪里还有睡意,一骨碌从被窝里钻出来,缠着妈妈问:“用什么给我解馋呀?”

妈妈说:“这是个秘密,只有睡醒后的孩子才有权知道!”我虽然还是想知道妈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但经妈妈这样一说,只好接着补睡。一觉睡到九点多,我一起来就听到妈妈说:“现在到了为儿子揭开秘密的时刻了!”我跟着妈妈来到厨房,只见妈妈打开热气腾腾的电蒸锅,一股香味扑面而来,等热气散发完,一碗豌豆饭出现在我眼前。“哇!那绿色的小顽童似的豆儿像是在雪地跳舞一样,加上我奶奶送来的熏香红腊肉,玛瑙似的红,玉石一样的白,翡翠似的绿……”我不停地赞叹,很想吃,但又舍不得吃……

“傻儿子,都几点了还不吃饭?难道看着也能解馋吗?”

“哈哈,妈妈,我真的要吃了啊,把你今天早上的作品一口吞了……”

“小心烫!”妈妈的“烫”字没说完,我已经烫着了嘴,吐出舌头咧着牙!

我似乎听到碗里的小精灵们都笑我是只会享受的“小馋猫”,不禁脸有些红了。

放假的散文4:麦积山

文/苟发徽

放假期间,我们一家去了天水麦积山。

麦积山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始创于十六国后秦时期,而后屡有修葺扩建,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到达景区当天,随着滚滚人流车流,不知不觉来到麦积山脚下,哇!麦积山好高啊!我爬得上去吗?心中感到有点害怕、紧张,正在这时候,我看见一位比我小的小朋友都在往上爬,就立刻有了勇气,心中暗想一定要爬上石窟最高处,于是加快脚步奋力向山顶爬去,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看到了“密如蜂房”的石窟、栩栩如生的佛像,有的在练功,有的在念经,还有的在打坐……非常雄伟,惟妙惟肖。

在凌空穿云的栈道上,经过一小时的攀爬,我们终于爬上了石窟最高处,我看到了哼哈二将把守的天庭大殿,站在大殿中间,放眼望去,麦积山群山环抱,树木茂盛,层峦叠嶂,葱茏无比!我想,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麦积烟雨”吧!

满眼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时间似乎也比平时过得快了许多,不一会,天空出现一丝晚霞,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穿过一个山洞,走在下山的台阶上,我总是一步步回望麦积山,只见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再见,美丽的麦积山!

放假的散文5:受伤的小麻雀

文/张思辰

清明节放假,我去妈妈工作的地方玩。

他们单位对面有一个院子,我带着弟弟在院子里面打羽毛球。我们打着打着,突然,从空中掉下了一个灰灰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只小麻雀。我轻轻地把它捧起来,仔细一看,小麻雀露出惊恐的目光。它的翅膀耷拉着,腿上正在流血。噢!原来它受伤了。

我赶紧和弟弟捧着麻雀往回跑。妈妈拿出一小瓶药,给它涂上,又用白布条把小麻雀的伤口包好。这时,小麻雀的目光变柔和了。我把它放在一个纸盒里,还在它面前放了一些饭。

第二天一起床,我就去看小麻雀,它精神好多了,可以一瘸一瘸地蹦跳,我高兴极了。

中午,我带着它到公园里玩。旁边有几个小孩,正准备用弹弓射麻雀,我非常愤怒,走上去说:“你们怎么可以伤害这些小鸟呢?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听到我这样说,那几个小孩赶忙说:“我们错了,再也不射了。”一眨眼,他们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看着手里受伤的麻雀,看着几个小孩消失的背影,我想,今后我一定还要保护小动物,不让它们受到伤害。

放假的散文6:留扇心窗给明月

文/韩景波

放假了,选择带上几本书回乡下老家读书度假的计划,因为那里有宁静,特别是,那里的夜晚有明亮的月光。

街市的夜空闪烁着灯光的明亮,繁华的夜色把生命埋进人尘的喧嚣中,“临月漫披卷”的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了。热闹的繁华原本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不太符合宁静简洁的阅读审美。况且,现在人劳碌的灵魂与疲惫的生命有时确实需要“临月漫披卷”的一种闲情的调适与滋润,不然,浮躁盈心,灵魂干旱,迟早,人是要出问题的。

从扫描笔到电子书,科技的发展让伏案读书成为一种奢侈。很多时候,今人无须效仿古人,在字里行间圈圈点点,寻章择句地为读书做笔记,只需扫描笔轻轻一划,记忆的芯片便自动将文字扫描进电脑。然而,电脑里汗牛充栋的图书馆,终究无法成为读书人心灵的储藏室,因为书籍在读书人心中储存的,不仅是书的本身,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翻烂了徐迟先生翻译的老版《瓦尔登湖》,我现在又买了高格翻译的新版本,还在读,就图品味它的清淡。平凹的作品我是碰到就买的,但我爱读的是他的散文作品,图品味他那独特的散文语言,当然,还有字里行间蕴含的哲意。我还偏爱董桥、林清玄那些“心灵鸡汤”式的人生小故事,读它总能给人一种蓦然的惊醒,让人智慧起来。除此,老庄、《菜根谭》、《增广贤文》之类的书也是我案头必备的书。是的,“读书不在多,知识未必是智慧。”因为知识只有与智力结合才能转化为智慧,也唯有智慧能让人从书中得到快乐,得到滋养生命,以及更好地为人生的一种启迪。

读过一回书,明月已中天,像天灯照耀,月辉盈天;偶有丝丝云彩陪伴,云飞似水波浪卷,衬着月儿船样游走,十分美丽。掩卷看天,又似在读书看画,让人遐想不禁。正出神间,电话铃声响起,接听竟是远在江西的一位文友打来的。他说他此时苦闷地徘徊在南昌的一条街上,为诸事烦扰,苦于无处躲逃。他问我在干什么,我告诉他,我在家乡夏天的月夜里读书呢。山月当窗,泉流入耳,树动风习习,凉润身心爽。文友不待听完我所说就羡慕得连连说:好!可他又问我:何处能有一窗明月?

是啊,“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在一个喧嚣的时代,在心间给明月留一扇窗,让月光抚摸案头的文字,温柔人心,那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慰藉。淡淡的月光,悠悠的书香,让心境从浮躁中走出来。这样,让月光和心光为灵魂探路,聆听来自生命和世界深处的声音,在享受美妙的同时,你的灵魂也会圣洁而坚强起来……

文友听我所说,久久不语,只有呼吸的气息传来……

放假的散文7:不愁过年

文/宋延明

快过年了,放假了,本该快快乐乐地玩几天,可对于像我这样家庭背景的人,孩子们都工作在千里之外的异乡,过年了,也是不到农历腊月二十七八不到家,这一堆家务,啥都得自己去考虑,都得自己亲历而为之,自己又哪敢休闲,又哪能快乐呢?

几天了,爱人不停地在我耳边嘟囔,这没买,那没买。她催我,要我陪她一块儿去赶集或者到城里去转转。她说,过年了,总得添一身新衣服。她还说,过年的干菜还都没有买呢,还要再添一些厨房用具等,她不停地说,让我数不清,也难记住有多少东西该置办了。

无奈时,想想自己烦,她也烦,也就叹息几声后,强装笑颜,对她说,这事你就别管了,一切我包圆。她瞪我两眼,说,能你不长了,你包圆,你咋包圆呢?我说,你都需要啥,给我写个表,我会让你满意的。

说归说,本来我那几句话自己以为是与她开玩笑的,不料,一晌儿后她还真把一张填写完整的表格拿给了我。上边写得很详细,包括我的衣服,她的衣服,孙子、孙女的衣服,大小尺寸都有。当然也包括其他一些必须购置的,什么糖果、瓜子、烟、酒呀,甚至还有两把竹筷子。我拿着清单,笑笑,摇摇头,只能随口道:“好吧,这任务即便上刀山下火海,我既然应允了,保证完成任务,放心吧。”

那天,我没事,一个电话把爱人的购物清单告诉了儿媳,儿媳在电话中很开心地笑着告诉我,小事一桩,要我两三天后在家接收这些物品就是了。当时,我想,哪有这样简单,儿媳也就是让我宽宽心罢了。

又过了两天,爱人见我没动静,便又唠叨上了,催我今天一定得陪她先去赶集。就在她唠叨间,一个电话打到了我的手机上,接听,是附近一家快递公司的,要我去取东西。

于是,我从两家快递公司取回了两包衣服,还有五家快递公司把东西送上了门。傍晚,我拿着爱人的购物清单一一对照,竟然一样也不少,全齐了。这时候,站在一旁看我清点物品的爱人开心地笑了,她说,你还真长能耐了哈,竟然会让人把东西替你买了送到家!我这一刻更是开心得不得了,随口应承道,那当然,那当然。不过,爱人也是个明白人,她说,你个老东西,又麻烦孩子们了吧?

不管爱人怎么埋怨,其实,看着需要的年货基本全齐了,我打心眼里高兴啊!看着乐得合不拢嘴的爱人,我说,这过年,咱又何须愁!

放假的散文8:清明,清明

文/彭意

清明节放假三天,我们几个驴友约好,先外出玩一天,后两天回老家祭祖。就在外出返程途中,我接到母亲的电话:二哥走了。

我呆了半天,才确信自己没有听错。于是,我开始试图计算二哥的年龄,却发现是徒劳。记忆中的一些往事,慢慢苏醒过来。

二哥是我叔伯房的姐夫哥。这个叔伯房的姐在我们这一辈是老大,但二哥在他们兄弟四个中排老二,所以我们一直叫二哥。

二哥又高又瘦,喜欢穿一身蓝布长袍。下颔很宽,轮廓分明,须发倔犟挺立,长得像鲁迅。我很小的时候,大姐带过我,所以我跟二哥很亲。

二哥当过兵,退伍后在县城附近的镇合作社当司务长,经常骑着载重自行车上街买东买西。我爱赶路,便常坐在自行车的大架上,遇见行人,便耀武扬威地摇响车铃。有一次,我的脚不小心卡进自行车轮子里,把二哥吓得不得了。他只要酒喝多了,一定会说起这件事,只是后来因病不能喝酒,才慢慢不再提了。

二哥爱喝酒,爱抽烟,经常醉酒。喝多后话特别多,鲇鱼涎一样,说什么“酒醉心下明”,却动不动就发酒疯。有一次喝醉了,从楼梯上滚下来,脸上缝了好几针。最近几年,二哥身体不好,烟酒都戒了。

母亲说,二哥是在祭祖路上走的。二哥心脏不好。去年年底,我去医院看望二哥,他说不了几句话,就上气不接下气,嘴巴一张一合,像离开了水的鱼儿。

祭祖本该是年轻儿孙的事,就二哥的年龄和身体,是不可以走山路的。但二哥的儿子在上海打工,回来一趟,实在不易。这个早已做爹的二哥,一定是怕他的老大人们节日里孤单,怪罪后人,就嘴巴一张一合的上山了。谁知道,竟倒在山路上,不回了。

我的眼睛潮润了,我一定得回去送送他。

回到老家,我没有进家门,便径直去二哥家。不料,二哥家门锁了。一问,已去了殡仪馆。

听老人们说,人死在外面,是不能进家门的。二哥家的几个兄弟都说没有地安葬,于是就抬到殡仪馆。

二哥一向很少回家祭祖,这次大概是想叶落归根。然而,叶落了,却未归根。

来到殡仪馆,大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说起事情经过。

二哥近几天身体好些,便主动邀大姐回老家祭祖。出门前,想到家里没人,便把退休证、低保卡和工资折等,用塑料袋包好,随身带着。上山祭祖时,把塑料袋挂在一棵松树上,下山时忘记带,走到半路才想起,便急着往山上赶。大姐走得慢些,等她赶上二哥时,二哥已倒在地上,走了。走时,身边没有一个人,只有那个装有退休证、低保卡和工资折的塑料袋挂在不远处的松树上。

原来,竟是那养命的东西要了二哥的命。

二哥静静地躺在冰棺里,他的儿子还在从上海回来的路上。二哥看上去很安详,胡子刮得很干净,盖着红色的绸缎被面,似乎比活着的时候还精神。

二哥一生节俭,很少见他穿新衣服,总是胡子拉碴的。晚年为补贴家用,也拣些破铜烂铁,卖几个钱给孙儿买纸笔。他在外从不多事,对家里人却十分严格。生活的不如意让他时常发脾气,如今大约是解脱了。

我点上一炉香,心里默默祈祷二哥一路走好。

从殡仪馆出来,下起了雨,我依旧决定上山祭祖。

祭完祖,雨下得更大了。雨水打在车玻璃上,纵横交错。CD里唱着汪峰的歌。我突然觉得,清明,是不是叫人清醒、叫人明白点什么呢?

啊,清明,清明。

放假的散文9:柿子

文/徐意锋

放假时,我把小伙伴都召集在了一起,打算做一次观察记录。

我们的第一个观察对象是柿子树。现在是秋天,正是柿子成熟的时候,这些柿子就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红,简直就是缩小的太阳,看了让人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一阵风吹来,枝头上的柿子摇摇欲坠,我连忙躲到一边,生怕这些柿子掉下来砸到我的脑袋。树叶也发出“沙沙沙”的笑声,不知是在嘲笑我胆儿小,还是调皮的风娃娃正在挠它们痒。

再看柿子树。柿子树长得异常茂盛,树干极粗,苍劲古拙,似苍龙腾飞,跟周围的枯枝败叶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我身旁的周晗一个“猴子上树”,不一会儿,几个又大又红,已经成熟的柿子便掉了下来,我眼疾手快,立马接住了柿子。剥开皮,咬上一口,简直是人间第一美味。“哈哈,我家柿子好吃吧!”周晗笑着说。

今天,我不仅观察到了柿子的可爱,还品尝到了它的美味。真是美好的一天!

放假的散文10:泥土里的芬芳

文/风儿

放假期间,我想在自己院子里不大的那块地上,种上些小菜。院子里,一个夏天,那个野草已经长满了,只要不在树荫的地方,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野草茂盛之极。天热的时候,根本不能在外边多呆一会儿,蚊子一定会咬你满身的包包。所以,只等着天稍微凉快点,下点雨,土松软了,先拔草再挖地平整,就可以撒上菜籽了。

就那么不大的一块地,我们利用空闲时间,也没有把它弄好。原来住进时先生在前院栽了两棵含笑,两棵桂花树,两个铁树;侧面栽了一棵大的桂花树,一个盆栽;在后院栽了一株棕榈树,两棵火龙果,两棵观赏桔,一棵枣树;四棵葡萄树分别位于前院和侧院。在后院我栽了一棵樱桃树苗,现在已经很大了,而且今年开了几朵花,结了一粒樱桃果,有天我带邻居去看,不曾想被小鸟吃了。只能寄希望于明年它花开满树樱桃串串。

我,喜欢樱花,所以,每当先生说,樱桃不结果,把树挖了算了,占地方。我都说,别坎,明年一定会结樱桃的!

有一年,一棵含笑也许因为施肥太多死了,一棵火龙果可能因为挪动也干枯了,现在一棵观赏桔已经挪到了前边,长得很茂盛,另一棵也是因为挪动后施肥不当树干枯了,但根部还活着,铁树无论水多水少,只要太阳,长的不错。那棵大的桂花树,都五六年了,树冠之大,树叶之茂盛,却也不见开花。我只是不断地期盼着。

那棵枣树还好,每年都结枣,虽然不多,但是,它是一种念想,让我怀想家乡的枣子,枣园林,枣香,想念父亲,想念母亲,还有童年的美好。

去年从老家带来一株核桃树,栽在了侧面,希望它长大结果。

侧面葡萄架下的美人蕉真是疯长,就像我栽的那一株薄荷,只要有水有阳光,它就到处蔓延。真不需要太多的呵护和伺候。

就这么点点的一块地,却没有像我的父亲那样把它打理好,也没有像兄弟姐妹他们那样,对土地里的一草一木给予足够的照料。我的父亲,我的兄弟姐妹,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土地,他们用深厚的情感料理着土地,土地还以他们丰硕的果实。我也一样,始终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敬意,对泥土香、草香、果实的香味有着深深的眷恋,因为那里有着父亲母亲的爱,有着兄弟姐妹的情,有着养育我的家乡水土的味道,就这样,我怀恋的是家乡的涓涓情,我永远割舍不掉的是父母的亲情,还有兄弟姐妹的手足情。

在这么大点的土地上,我播撒辛勤,播洒心情,收获一份闲暇,一份恬淡,一份快乐,一份紧紧怀想家乡,父亲母亲,怀想我童年的一切。

我分几次,才把那不大的一块地挖完,明天再挖一点点就可以了。

虽然,今天被蚊子咬了几口,不过,比夏天拔草的时候好多了,那时候,先在身上涂抹一遍花露水,然后去拔草,尽管这样,等拔完草后,身上还是要被蚊子叮上几十个红包,奇痒难耐。

写到这里,刚才挖地蚊子叮咬的红包已经消退了,也不痒了。

门外的太阳已经恋恋不舍地移到了水平线以下,只留着淡淡的红晕落在了屋檐,落在了树梢,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飞向了鸟巢。

夜幕快要降临了。

放假的散文11:慢吞吞的童太太

文/牛瀚渟

每逢我放假,父母总是仍然在忙,于是他们就把自理困难的我送到西郊的童太太家,请她帮忙照看我。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童太太这人吧,有个巨大的特点,那就是慢。童太太是位来自上世纪的上海人,做事秀气,可秀气归秀气,她也真的是慢!

每天早上,她八点出门去买菜,菜场就在小区旁边,她买菜的时间比我小学数学题中正常情况下的小明妈妈长了两倍。这事我没意见,菜场那么热闹,七大姑八大姨都有八卦,心猿意马一下子也很正常。买菜归来,她就一头扎进厨房,开始择菜,一把空心菜通常耗时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慢虽慢,但到中午十二点,一般也能做好几个菜,通常是一荤一素。煮米饭不算慢,因为主要是电饭煲来完成,唯一的人力环节淘米也慢不了多少。

有时,我躺在沙发上,侧耳听厨房里的动静,可实在想不来她是如何对一个空心菜细琢精雕两个小时的。

下午活儿少,她通常坐在沙发另一头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织毛衣是个熟练活儿,可对她来说,熟练了几十年的活,也无法提高速度。她眼睛一直盯着电视看,嘴巴微张,出神地看着,手上机械地织着,可依旧特别慢。右手的针戳进左边的孔,食指再挑着毛线从右边针尖绕过,再从孔里挑出来,这样才算一针。用时是长的,多长呢?《新闻联播》里读讣告的语速念上一句话,所花时间就差不多可以让童太太织一针了。我在沙发这边望去,觉得像在看1/5倍速的电影,只觉得濡湿的空气穿过电视低低的声音缓缓地在客厅流淌,淌到她身上,一停就是六十多年,再缓缓飘走,承载着她所有的岁月。

有时,她放下怎么都织不长的毛衣,开始吃水果,她先盯着果盘瞧上一阵子,很久后才拿起一个橘子,近距离接着瞧。又过了很久,她拿起一把小刀,怕橘子疼似的,缓缓地用刀在橘子皮上划出一道口子,又一道口子,再一道口子……如此把橘子皮划成六瓣。放下刀,缓缓地剥开,露出精巧的八瓣,细细欣赏一番。然后一条一条地摘下橘络,抛进垃圾桶,我从书间抬头瞄一眼,正巧看见这一幕,那橘络掉进桶的速度好像也格外慢,仿佛她处在一个重力加速度只有1/2G的空间,她被笼罩其中,以正常的速度活着,而我从外部看去,她做什么都异常缓慢。终于橘子剥好了,八瓣橘子光洁又赤裸地躺在橘皮中央,羞怯地抱作一团,臊得通体绯红。童太太满意一笑,用了三刻钟吃了五瓣,然后抬头,发现天色已晚,便留下橘子,去准备晚餐了。

童太太,也就是我奶奶,我爸***。她并不是老了才慢,而是从来就慢,并且以这种速度相夫教子,然后再教孙子,一如既往近七十年,可却没有因为慢耽误多少事,因为这世上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事需要赶着去完成呀。

慢吞吞的童太太偶尔也是快的,比如在一个学期过到3/4时,她就会买好我最爱吃的话梅、软糖、饼干,准备一个月后迎接我的到来。这感觉,就像急性子的我每次想念童太太时,都会慢吞吞地想上一两个小时,然后满意一笑,一边期待一边又去过自己急性子的小生活。

放假的散文12:说说清明放假安排那事

文/尘子易

快到清明节了,各大高校都收到了通知说四月二号到四号是放清明的假期时间,也就是星期一到星期三是放假时间。然而星期三才是清明节!星期四照常上课!据了解星期四星期五还不得请假。这样的决定实在是令我肃然起敬,深深地为你们这些高层决策者沉沉的默哀三分钟!

这个通知来得实在是有点出乎意料,让我猝不及防。我不得不说我被呛到了。这白开水喝起来还真的是有难度的。因为我怎么也没想到清明节和周末有什么基友关系,怎么就搞到一起了。

感觉像是走在大路上捡到到了一个蓝宝石一样不真实!没收到通知之前,以为周末不用上课,我往后推,往前推,把清明节放在中间,五天的时间,要怎么扫都够了。但是谁又想得到英明神武、聪明绝顶的决策者们来了一狠招---周末补课!让我们这些贪玩的学生好好在学校蹲在!别给社会再度添乱了,

他说了,时间只有三天,你们爱怎么扫是你们的事了。三天过后照常上课,这是教育指令!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们好!他也同时声明他也是爱国,热爱并弘扬中华优良传统!

这个想到到秃头才想出的绝好方案,都是为了学生!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他们说:“你们不理解我们这样做,我们可以接受这么淋漓的事实!因为我们是爱着你们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他们这样说,让我鼻泪横流,感动不已!

我想到这里,突然觉得高层决策者的几个头儿实在是太过伟大了。在此我深深地为这帮为国家未来蓝图绘画,劳心劳肺、呕心沥血的“伟人”们深深鞠躬并默哀三分钟!实在是太感动了,恨不得不致电中南海下达全国降半旗致敬。

说归说,言归正传,教育局下达这样的一个指令,实在是令人费解,也许本人比较愚钝,我这驴耳听不懂这么具备历史意义的决策。

高校,周末是没课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国际法规也规定清明节放假也是法定假日。

我实在想不出周末和清明节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么牵强的捏在一起,发生关系,实在是自然而然。这般高层机密我辈实在是无从得知。

但是说又说回来,也许这是一个头儿的决策吧。他说周末补清明节的课回来。星期一星期二给你们两天的时间用来回家,第三天才是清明节,所以第三天刚好可扫墓。实在是很好的想法。

也许,

他们考虑得实在是太远了,为了弘扬我中华的优良文化传统。足足给了我们两天的时间回去。你家在南海,你在黑龙江就读还是大西北就读,两天的时间足够回来了,更不用说较近地方的学生了。可以说这些头儿想法实在是统筹规划,深谋远虑了,想得实在是太远了。他们的眼光放得太高。不愧是领导级别的人物,写到这里有一种慕然崇拜这位伟人的冲动。不见他一面,实属终生遗憾!

但是我又不得不怀疑他大学的数学水分很多的事实。他的数学逻辑推演的也实在是太爱因斯坦式了。他说不超过十三个人读得懂《相对论》,是智力水平问题,你们不理解我的决策,就像你们都读不懂《相对论》一样。这样的数学推理,是很少见的。毕竟1+1≠2也是成立的。条件不同嘛!

说回来,如果他是考虑给我们两天回去的时间,星期三是清明节时间,单不说扫墓要几天,就单一天的时候,也可以理解,我们先不说扫墓要两天的时间,可能他的祖辈都埋在同一个地点,他从小就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成长,虽然是教授级人物还是情有可原的。但是说回来,回来不需要时间?

难道学生们的祖坟都埋在学校了?扫完墓了洗个手,就去上课吧,这样的解释实在是太滑稽可笑了。但是不是这样又怎么解释星期三扫墓,星期四就要上课?

搞学术的人,最重视的便是严谨态度。

这样一个漏洞,我也相信这么一个状元人物的领导不会想不到这点的。

想到了,又忽略了这点,这又作何解释呢?

最近翻到一则新闻说天津有人代理扫墓,哭十分钟三百块!可以全权代理一切扫墓流程。绝对放心想哭的时候哭不出来,他们是非常专业化的代理扫墓人员。代理至少三千,多的三万不下!

实在是一笔可观的数目。代理扫墓?我当初看到这则消息,我就傻眼了,这也太坑爹了!

本以为几十年过去了,国民素质会跟着上去,但是让我想起了巴黎歌剧院来北京演《茶花女》,有些观众就说了,这个茶女是个妓女啊!男主角也不是扫墓好东西。玛格丽特和阿芒,两个凑在一起,正好是一对卖淫嫖娼人员!要是小仲马在世,听了这种评价,一定要气疯。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是过去十几年了,总觉得中国人有点长进的——谁知还是没有长进。代理扫墓竟然也是异曲同工啊!,要是他们爸妈有灵,非跳起来陷死他不可。

代理扫墓?清明节放假日期安排?教育局的决定?他们三者三角恋?

三大黄金链条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啊?想到这里,后背有股寒气升起。

代理扫墓公司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教育界联手,合理的安排了这样一个合理的假期!

代理扫墓,这么高昂的资费,也只有那些日理万机的高层人士才会有这般实力啊,普通老百姓是没这条件享受这样的待遇的。

如果假想成立,那教育界、、、

说归说,出了这教室就不成立了,等一下扯到某某党,那就更不得了了。所以这样的解释笑笑就是了。比较他们三个搞不起基!

无论怎么样,这么英明的安排方案是我这愚人肯定是想不出来啊,实在是太敬佩这群元老了。

他们可以说,日期已经早就安排好的,没什么目的可言,是你们想多了。他们说:“法定三天假期,我们是要弘扬中华优良传统!”

但是想想这十几年来,中国应试教育又教出了什么样的人物。

据统计,犯罪率最高的人群竟然是党校出来的那群高智商生物!这样的结果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今天听着小学生学着老师严词义谨的喊到:“永远爱戴中国XX党,永远跟着XX党走!”尽管那些小朋友们还不知政治是什么玩意。

纯真的话语里,喊出了最伟大的名词!哥几个拿着相机笑了。

只是想想也许这群高层人物还真是这样一个想法,

他说回去一趟不容易,搭火车吧,追尾相撞要不就是掉下悬桥,搭汽车嘛、、、这个不想说啊,飞机连波兰总统都遭受机难,更何况你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更要杜绝山林失火的可能性啊!

考虑到全国上千万亿人民的具体行动会给交通、山林、环境、社会各个方面带来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

毕竟中国人太多了。随便每人一口水,都可以把日本岛给淹没啊。这么大的国家,从管理角度上来说是有一定的不可见性难度,春运般的拥挤是高层领导们很头大的事!为了不必要的损失,为了广大老百姓的利益,于是乎,他们安排了这样一个完美假期!

这假期方案真是精明的无与伦比!杜绝了一切可动摇的有生力量!一些想回不想回的,正在矛盾中徘徊的,看到这样一则消息,简直就是遇见救世主!一切回与不回的烦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远的地方,是无法回来的!这种舍远就近方案,避免了交通事故的高发,同时也避免了山林失火的可能性,比山林火灾发生率降到最低!毕竟那时解放军也要过清明节嘛!给你们乱来,国家还不乱套了!

笔者游到此处,已经对清明放假的安排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恨不得要为你们也立一个纪念碑!实在是崇拜到天上去了。见不了你们一面实属是我一生的遗憾!在此又为你们深深默哀三分钟!以表诚意。

放假的散文13:游中国国家馆

文/龚之昱

放假了,我们去上海世博园参观中国国家馆。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就到了中国国家馆脚下,排队时,我发现来看国家馆的人很多,我终于知道什么叫“摩肩接踵”了。

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我们终于进入了中国国家馆。一进馆,我就觉得那里面又大又漂亮。在底层的墙壁上有很多古文字背景和照片,阅读这些资料,我知道了建造中国国家馆的过程。

我们排着队上了一部电梯,这部电梯很像火车,因为它的两边有窗户,窗户外边的景色是往前的。到了第十二层,我们观看了着名导演陆川拍摄的短片《历程》,参观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家居变化,还看到了《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很长的画卷,画面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物,有骑毛驴的,划船的,开店的……我们不光能看到画上的人在动,还能听到一些人说话的声音和河水流淌的水声。我觉得很神奇。后来,听了介绍才知道,这原来是将投影和动画技术相结合做出的效果。《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非常丰富,真不愧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啊!

看完《清明上河图》,我们来到了儿童画展区,那里有几十幅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画。这些画都是对世博会的祝福。

看完画展,我们踏上了“寻觅之旅”。在这里,我们坐着小火车,看到了古代的拱桥、斗拱和房子,还有现代的钢索斜拉桥、高楼大厦,真像是穿越了时空。

最后,我们进入了“低碳之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风力发电机、太阳能板、微藻制油;学会了如何低碳生活;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中国国家馆里充满了科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文明与发展,我感到很骄傲。

放假的散文14:日照之海

文/张艺涵

今年放假,我有幸去了日照,圆了我的大海梦。

我们长途跋涉,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美丽的阳光之城——日照。日照这座城市干净漂亮、环境优美,但我最向往的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当导游说穿过广场就可到海边时,我格外兴奋,迫不及待地冲下大巴,狂奔而去。

穿过人群跑到海边,我一下子被眼前的迷人风景给惊呆了:蔚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远处一片朦胧,天和水巧妙地交织在一起,都分不清是天还是水了。这简直太梦幻了!我就像在做一个美丽的梦,我特别享受这样的梦!

在海浪声中,我也急切地跑进海里踩踩水。沙子软绵绵的,海水冰冰的,海风凉凉的。我尽情地享受着这夏日的清凉,一个个浪打过来,把我的短裤都溅湿了,但我并没有觉得扫兴,反而更乐,笑得更加放肆,没有了女孩子的矜持。霎时,一个浪花溅到我的嘴里,我尝了一下,咸咸的,我想这就是海的味道吧!

我们又坐了帆船、快艇,感受了海的壮阔;出海捕鱼,感受了海洋生物的奇妙。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日照,离开了日照的海。回家路上,我的脑海只有一幅画——美丽的日照之海。

放假的散文15:回乡琐记

文/沟里来客

新年放假三天的时间结束了,我也一大早坐车离开了父母,又回到了原点开始明天的生活。不知咋的,每次回家以后,我总想把父母的一些事情用文字记下来。如果不记下来,总感到哪里不舒服,好像缺少了什么。平时在单位在家里也有一些生活琐事,其实这些多得很,但我懒得记下来。我明知在单位的那些你吹我捧的,互相无聊的调侃,只能引来阵阵欢笑罢了。有些只可看,但又不能评价的“政事儿“让你乏味,哪有去动笔的欲望呢。在家里老婆孩子平淡无奇的生活可以是波澜不惊呀。唯有父母的平凡故事值得我去用笨拙的文字记下来,它也许碰撞、激起我生命中最柔软的东西————爱!我深知父母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尤其是老父亲的眼睛几乎已经看不见了。父母的离去是迟早的事。当他们不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打开我的博客或QQ空间,看一看我写的父母的美丽故事;想一想父母的艰辛的过去;忆一忆父母离去的背影,那也许是给我心灵上唯一的慰藉吧。

昨天母亲知道我不能再住了,下午就开始准备我需要拿的东西。因为我们姊妹四家都在县城,所以母亲把拿的东西也分成四份。糕面、豆面、莜面、茶面、葱……整整齐齐地平均装在小袋子里,用绳子结结实实地扎紧袋子口子,又装在大袋子里,整整三大袋,母亲为这忙乎了一下午。晚上我在看电视,母亲整理我的行李,生怕我丢下什么东西,其实除了牙刷手机背包也没什么行李。接着又准备我的第二天的早饭,就连柴、炭都准备的好好的,生怕耽误了我的行程,因为乡里只有这趟公交车。睡觉前母亲又安顿了我很多很多的话,路上注意安全呀,要多穿衣服呀,此时我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了。

今天母亲6点准时起床给我做饭,其实公交8 点才发车,早的很。吃完饭,母亲从柜子里拿出7500元让我拿着,我死活也不拿,母亲把钱放在我的包里。我说,你们老了放下三二千花方便吧,母亲勉强抽了两张50元又把所有的钱放在我的包里。这些钱是父母的血汗钱。今年春天母亲用5000元买了一头牛,辛辛苦苦喂了一年,前几天才卖了,挣了2500元。今年暑假我回去看见老父母亲天天给牛割野草吃,担井水喝。尤其是老父亲,他尽管眼睛看不见了,还是背着绳子,拿着镰刀摸着去房前屋后的草地上割草 ,以便减轻妈妈的负担。冬天我虽然不在,但也知道他们天天起早贪黑地照料牛,最担心的是天下大雪,又担心贼把牛偷走。现在卖了牛说实在的我真松了一口气。我知道父母都老了,又是农民,没有退休金,这7500元是他们的养老金。一路上,我的包好像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贵重,生怕丢了似的,下午我就去银行给他们存了。

8点钟公交发车了,母亲帮我把东西放在公交上,又叮嘱我要安全,不要把东西丢了,我说丢不了。母亲下了公交,车开了。我说,妈————你回去吧!我在车厢内迅速站起来想看看母亲,可惜车窗上冰冻的霜花挡住了我的视线。公交车走了很长一段路,总感到母亲在我身后还望着我。

在这数九寒天的北方隆冬里,大地丢掉了绿色,我却不能丢。因为爱比绿色更重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