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散文

请欣赏八月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八月散文1:秋天的银杏树

文/代明

八月,浅黄的槐树花重又绽放,芍药、牡丹、玫瑰也二次露出她们娇美的容颜,再加之门前的两株紫薇树,开出细碎粉色的紫薇花,一嘟噜一嘟噜地,仿佛是要羁绊住匆匆过往的春夏繁景的脚步。可随着秋风刮得一阵紧似一阵,秋雨绵绵下个不停,草地结成奶皮样薄薄的一层秋霜,那恼人的秋天终归是要来了。

但秋季的景色也自有它的好处。且不提那爬满垣墙、燃烧似火的爬山虎,也不提那黄一簇、绿一簇的色彩斑斓的行道树,只说那秋季的空气就比往日更加清新,白云比往日更加美丽;湛蓝如洗的天空,也像是被神灵往上抬高了许多,让人也想随着它一齐往上走,去登山临水,去呼吸森林里的芬芳,去大声喊喝几句。肌肤此时已摆脱掉酷暑灼热的煎熬,全身都感觉从未有过的放松,就如同身后多长了两个翅膀,直欲乘空傲游,邀月同往。

秋天是醉人的,不用等到去远方登山临水,单是我们家去往前面商场的路上,那两排婆娑柔美的银杏树,就有迷人的无穷魅力。

她们的枝条是完全交错开的,如芭蕾舞演员在树上跳着交叉的炫舞;她们的叶片是扇面状的,象一张张幼儿肥厚可爱的小手,每当风来之时就兴奋地拍手相庆。银杏树的果实也是象熟透了的荔枝一样,圆圆的、浅黄的,密密麻麻结满在绿荫下,直叫人想跳起来,采摘了一粒放进嘴里。但有过路的人说:那原本不是给人做果子吃的,所谓银杏树结的白果,乃是当药材食用的。

当然,银杏树最美的季节还要算秋天。凉爽的秋风瑟瑟拂面,像一个无比神奇的魔法师,转瞬间便可以改变地上所有景色的容貌。原先还绿意葱笼的银杏树,短短几天,就被镀成了一片太阳光般耀眼的金黄;在她的树底下,也洒满金黄色的叶子,从远远望去,行人就如同走在一条金色的道路上。听着耳边响起“沙沙”悦耳的足音,眼中浏览不知比枫叶美丽多少倍的银杏叶,人就如行走在画卷中,行走在诗的意境里,那真是人生最惬意的一件事。

银杏树的叶子又不曾沾惹一丝杂色,是那种纯净的黄;她们的黄也不是一般的浅黄或者深黄,而是象一颗颗杏子那样的明黄,尤其是经太阳光一照,会发出金子般的色彩。银杏树的枝条也不象其它树那样,呈一边倒的姿态,而是交错生长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在枝权之间便露出很大的空隙,露出缥渺无垠的蓝天来。而每到此时,高远湛蓝的苍穹,如丝如缕的白云,和金黄色的银杏树叶就会相互映衬,相互炫美,就会愈益显出秋天特立独行的美景来。

银杏树可真不是一种普通平常的树啊!

秋天的银杏树

八月,浅黄的槐树花重又绽放,芍药、牡丹、玫瑰也二次露出她们娇美的容颜,再加之门前的两株紫薇树,开出细碎粉色的紫薇花,一嘟噜一嘟噜地,仿佛是要羁绊住匆匆过往的春夏繁景的脚步。可随着秋风刮得一阵紧似一阵,秋雨绵绵下个不停,草地结成奶皮样薄薄的一层秋霜,那恼人的秋天终归是要来了。

但秋季的景色也自有它的好处。且不提那爬满垣墙、燃烧似火的爬山虎,也不提那黄一簇、绿一簇的色彩斑斓的行道树,只说那秋季的空气就比往日更加清新,白云比往日更加美丽;湛蓝如洗的天空,也像是被神灵往上抬高了许多,让人也想随着它一齐往上走,去登山临水,去呼吸森林里的芬芳,去大声喊喝几句。肌肤此时已摆脱掉酷暑灼热的煎熬,全身都感觉从未有过的放松,就如同身后多长了两个翅膀,直欲乘空傲游,邀月同往。

秋天是醉人的,不用等到去远方登山临水,单是我们家去往前面商场的路上,那两排婆娑柔美的银杏树,就有迷人的无穷魅力。

她们的枝条是完全交错开的,如芭蕾舞演员在树上跳着交叉的炫舞;她们的叶片是扇面状的,象一张张幼儿肥厚可爱的小手,每当风来之时就兴奋地拍手相庆。银杏树的果实也是象熟透了的荔枝一样,圆圆的、浅黄的,密密麻麻结满在绿荫下,直叫人想跳起来,采摘了一粒放进嘴里。但有过路的人说:那原本不是给人做果子吃的,所谓银杏树结的白果,乃是当药材食用的。

当然,银杏树最美的季节还要算秋天。凉爽的秋风瑟瑟拂面,像一个无比神奇的魔法师,转瞬间便可以改变地上所有景色的容貌。原先还绿意葱笼的银杏树,短短几天,就被镀成了一片太阳光般耀眼的金黄;在她的树底下,也洒满金黄色的叶子,从远远望去,行人就如同走在一条金色的道路上。听着耳边响起“沙沙”悦耳的足音,眼中浏览不知比枫叶美丽多少倍的银杏叶,人就如行走在画卷中,行走在诗的意境里,那真是人生最惬意的一件事。

银杏树的叶子又不曾沾惹一丝杂色,是那种纯净的黄;她们的黄也不是一般的浅黄或者深黄,而是象一颗颗杏子那样的明黄,尤其是经太阳光一照,会发出金子般的色彩。银杏树的枝条也不象其它树那样,呈一边倒的姿态,而是交错生长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在枝权之间便露出很大的空隙,露出缥渺无垠的蓝天来。而每到此时,高远湛蓝的苍穹,如丝如缕的白云,和金黄色的银杏树叶就会相互映衬,相互炫美,就会愈益显出秋天特立独行的美景来。

银杏树可真不是一种普通平常的树啊!

八月散文2: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文/崔锡芳

月亮行在八月十六日的晚上,是傲慢的,这种傲慢中有几分自信与淡定,是那种超然的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八月十六,我早早吃了晚饭,匆匆去了元宝湖岸边。这时,月亮正巧爬出地平线,又大又圆,又鲜又亮,红色的眸子里含着露水般的清纯,似少女的微笑,面容打扮得楚楚动人,还有点含羞,我只瞅一眼,便惊呆了。

我站在湖边,选了个赏月最佳的位置,要尽情享受天上和水中两个月亮。夜有风,湖面的波纹起伏挺大,被风肢解成碎片的月亮,挣挣扎扎,浮浮沉沉。

抬头望去,随着月亮逐渐升高,我的心境也像花一样,渐次舒展。约十时许,风走了,走得很果断,湖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是个内向的人,总愿将心灵安在稳定的静谧处,魂魄放在真的、原本的姿势上,如眼前的湖,风平浪静的,这样就可以广接纳,深思考。其实,月亮何曾不一样呢,她的亿万年处世不也是遵循一条永恒不变的哲理吗?像成熟女性,善良而温和,恬然而安静,就是八月十六开得再大再圆,也不过像我们幸福生活的节目,是不停行进中的喜庆,平凡生存里的吉祥。大不像太阳那般张扬炫耀,高高在上,让人不可目瞩。天上月亮美,平静水里的也美。今夜月亮越升,越让我更加激动地仰望,类似圣地拜谒,聆听佛语禅说,很庄严认真的态度。

哎呀,大概是一尾顽皮的鲤鱼吧,可能因耐不得寂寞,突然在湖心月亮处跃出水面,一下子撕裂了湖里的宁静,乍听湖水,好似轻轻地喊了一声痛,细看湖面,疼痛也是幸福的,在她慈祥的面庞上,闪着激动的笑纹,如音符道道舒展着向周围蔓延,月亮坐在上边颤颤悠悠,很惬意、满足地歌唱。仿佛我的写作,累了时舒展一下手脚,又哼起一首欢快动情的唐诗,让思绪从一种状态换到另一种状态,给兴奋的大脑掺进一些从容轻松。

中秋节,月亮节,十五的月亮我在家看过了,十六的月亮我又在湖边看着,真是太激动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月亮,给世代人带来多少美好的憧憬。

八月散文3:八月的乡村

文/郑传省

一晃,时光老人的脚步就迈进了八月的门槛。在夏秋两季交替的接口,八月,到乡村去遛遛逛逛,你会心旷神怡,大有收获。

八月的乡村,大大小小的池塘是孩子们天然的游乐场。天气燥热,家里是呆不住的,一声吆喝,三五个孩子直奔村头的池塘,三下五去二,脱成光屁股猴儿,如同跳水的青蛙“噗通噗通”扎入水里,溅起一片片欢腾的水花。

八月的乡村,树木的叶子经过烈日的锻打都变成了深绿,房前屋后处处浓阴匝地,满眼绿意盎然。尽管骄阳高悬,树荫下却是一片清凉。吃过午饭,拎一张凉席,寻个枝叶繁茂的树下,铺开席子,伸开四肢往上面一躺,悠哉游哉地沉入甜甜的梦乡。当然,只要你心情好,还可以读点这样或那样的书,还可以听高高低低的树枝间传出的蝉鸣。蝉是夏季不知疲倦的歌手,它自然本色的鸣唱会让你产生无尽的梦幻和悠悠的情怀。

八月的空气已有些湿润,路边的野草蓬蓬勃勃。一群羊边走边吃悠闲自在,两个老人边笑边聊跟在羊群的后边。这难道不是一幅风景画吗?恐怕画家看见了也不忍打扰。我不是诗人也不是画家,却想撕下一页稿纸,写上:“八月的乡村,被山水染绿,被秋风吹黄,美在这里静默,美在这里轻扬。”

天气不热,五谷不结。八月的早晨,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晴空万里,骄阳高悬,它辐射出无数道光芒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植物蓬勃向上,一刻不敢懈怠地向着成熟的秋天奔跑。汗水流下了,辛苦付出了,即将迎来了收获。你看,八月,地里的庄稼已像邻家的小女初长成:高高的玉米已经传过花粉,怀里的玉米棒子正在一天天变大;大豆的豆荚还瘪着,但假以时日,会饱满起来的;红薯最低调,它们趴在土里,正不声不响地长个儿。村里的果树上也是一派让人馋涎欲滴的景象:枣子压弯了树枝,梨子缀在青枝绿叶间,柿子像一个个小蒸馍,火红的石榴忍俊不禁,绽开了一道道裂纹,露出晶莹的红玛瑙似的的籽儿。“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你看,那身手敏捷的顽童不时爬到树上大饱口福,不亦乐乎。

八月,雨是寻常客,它隔三差五便来拜访一下乡村。清晨起来,趁着太过热情的太阳还没有探出头来,人们纷纷走向田里劳作。可是还没来得及锄掉几棵草,漫卷的乌云已从天边奔涌过来。扛起锄头挎着筐子赶紧往家跑,只跑到半路,大白点子雨便哔里叭啦地砸下来。人虽淋成了落汤鸡,然而心里是不恼的。八月,“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雨水是多么金贵啊,多下几场是最好不过的,那些庄稼正需要雨水的滋润呢。你看,那雨中肥硕的玉米叶啊,嫩绿鲜活的大豆啊,便在雨点声中嘻嘻哈哈欢笑着,承受着八月的雨水慷慨淋漓的洗礼。

哦,八月的乡村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是一曲蓬勃欢快的歌,是一首昂扬奋发的诗。

八月散文4:暖柿子

文/刘文波

“七月的核桃,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烂赶集。”白露节过后,树上的柿子就熟了。一颗一颗点缀在还泛着绿意的叶子里,像灯盏,像宝石,更像是欲说还休的新娘子的眼睛,让你看不够,馋不够。寻常人家的小院里,一棵柿子树站在屋前,就像屋内屋外勤俭持家的农妇,踏踏实实过日子,充盈又饱满,让人有说不出的尘世里的安稳与祥和。

柿子不比寻常的苹果、梨,可以生着吃,柿子是要“暖”的。这是让孩子们既爱又急的地方。

还青里泛黄的柿子就可以摘下来,准备暖了,而这个活儿往往是奶奶的。在柿子采摘下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们姐弟俩总会发现枕边几个红柿子,将自己的梦染得甜甜的,我们知道奶奶已经将柿子暖好了。

然而,我们看不到暖柿子的辛苦。在一个个我们沉沉睡去的深夜里,奶奶却在窸窸窣窣地守着炉子,烧水,添水,像伺候新生的孩子一样暖柿子。灯影里,奶奶佝偻的身影晃动着,覆盖了整个空空荡荡熏黑了的天棚,就像一块甜蜜的饴糖,不停地擦拭着我们清苦的生活和单调的梦境。奶奶用皲裂干枯的手不停地调试着盆里的水温,一遍又一遍为冷去的柿子换着热水,打通着一条重返阳光和甜蜜的道路。

吃着不再发涩,清脆甘醇的柿子,懵懂的我们却没有读懂奶奶那红肿的眼睛里漾着满满笑意。

妈妈说,懒人吃不了柿子。而我们的童年却被香甜芳醇的柿子填充着,回味悠长。

后来,奶奶去世了,柿子树也朽枯了,那些曾经的甜蜜美好一下子随风而去。对于柿子树的干枯,我没有一点惋惜,我知道,那是冥冥之中,老天在眷顾着操劳一生的奶奶,让她的天国里也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柿子树,让她有吃不尽的好吃的柿子,福泽后生。

而那些留存在味蕾中的甜蜜苦涩的回忆,如同一棵树,一头是深扎地下的黑暗树根,连着苦涩;另一头则是阳光里的枝头,累累硕果。我们是枝头的果子,奶奶是盘曲的树根。

暖柿子的过程就像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当褪去青涩火气,才能拥有甘甜芳醇。

一颗柿子总是慢慢成熟的。

柿子是寓意吉祥的水果。年画里,总少不了“柿柿如意”柿子,种下一棵柿子树,就是让事事如意的美好祈愿如枝头的柿子一样甘美。在日本,柿子又叫“孝果”,因为即使柿子熟透了也一直挂在枝头不落下来,像孩子一样不离开母亲的怀抱。

深秋里,天气转凉,柿叶落尽了,还留在柿子枝头上的柿子就像暗夜里渐次点亮的灯笼,能够照亮这个温暖的秋天。

八月散文5:奇特险峻仙人崖

文/周琪

在金秋八月游麦积山无疑是一件美事。我和爸爸来到了麦积山五大景区之一的仙人崖。

刚进入仙人崖,目之所及只有一色青翠的草和星星点点的白色雏菊,清清的溪水在两岸的草丛中漫流,给这无边的绿毯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山脚的炎暑早已消失不见,迎面送来的只有清凉。

坐着观光车顺着公路一路向上,树木渐渐多了起来,也到达了真正的目的地。我们先游的是仙人崖三崖之一的西崖。石质台阶蜿蜒向上,高低不平。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之间,山上的松树翠色欲流,很是清新,每一棵大树都极其粗大,只是一些伸出的枝叶就可以遮住整个过道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细碎的日影。山林中蝈蝈的叫声不绝于耳,伴着喜鹊和黄鹂的鸣叫,恰如一场绝妙的音乐会。小松鼠也在林间嬉戏,一听见踩踏石板的脚步声,便探出头来张望,甚至用那黝黑发亮的小眼睛与你对视,丝毫不怕人。我们享受着林间美景,完全不觉得吃力,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

站在山顶,眼前又出现了另外一番景象:这山崖是这样的奇,壁面上形状各异、凹凸不平,而又色彩斑斓,彩线纵横交叉,斑斑点点,组成各种形状,让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山崖又是如此的险,它向前凸出,空隙里矗立着一座座庙宇,让人担心它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沿着石崖向对岸的丹霞方山望去,山顶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没有了遮蔽,阳光的照耀使山峰上的叶片反射着亮光,而整体又是朦朦胧胧,像巨大的透绿屏风一样,让人赏心悦目。向下俯视,除了绿色,再没有任何杂色。林海波涛,汹涌起伏,一浪低过一浪,那气势壮阔极了。

大饱眼福之后,我们又顺着台阶,伴着鸟语花香,迎着微风,奔向另一个景区!

八月散文6:八月的农家院

文/宜苏子

小院有棵枣树。枣树之冠盖过了院子半个天空。红彤彤的枣子家丁繁盛,子子孙孙彼此挤眉弄眼,热闹非凡。孩子们早就忍不住了,一竿子捅去,哗哗啦啦砸下一场红玛瑙雨来。颗颗红枣疙疙瘩瘩饱满莹润,让人心生喜欢。抹一把土,“咔嚓”一声咬去,脆生生甜丝丝,新鲜之气浸润了口腔,立时肺腑清爽无限。

秋收正紧,农人正赶着节气的脚步撷取果实。昔日空旷的小院丰盈充实起来。天空上方的鸟雀审时度势,随时准备俯冲而下,企图不劳而获。地面上狗呀猫呀耷首伏地如狼儿假寐,却不肯放过任何动静。妇女除了做饭之外,要把芝麻捆倒过来,一抖擞,细小的芝麻粒儿哗啦哗啦落下一堆儿。谷穗一个一个铰下来,用棒子锤打脱糠。玉米挨个儿褪去苞衣,拧成朵儿挂起。破损的红薯挑出来,剥去泥土清洗干净磨碎做淀粉,匀称完好的则码在一处等下窖冬藏。一样一样的活计凑着手,一刻都不能闲着。

忙碌时节总嫌天短。一转眼,红日“咕咚”一下就跌到山的那边去了,再一抬眼,一弯冰轮挂在树梢。山村小院的夜晚凉凉的,静静的,带着几分禅意。这时候,那些随藤蔓带回家来的蝈蝈,墙角的蛐蛐儿,开始上演盛大的音乐会。《诗经》中说:“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总觉得这些身掖一把乐器的草虫,是从上古时代一路弹唱而来的,带着古典之风,把整个秋天小院的静谧气氛,鼓荡得如痴如醉,如诗如画!

八月散文7:八月落花

文/孔太老师

是落花无情,还是流水有意,冥冥之中大地开冻,料峭春寒暖意复苏,落叶纷纷飘长谷,独伫相思空等人,看落花,思飘零,心有阵痛骨凉透彻。

独依窗棂,寒月靠近,惆怅漫步似琴音。抬头怅然凝视夜空,眼薄如羽翼,心空似鼓浪,只有花香在心灵叩门。思绪在浅唱低鸣,安静且落寞。猛然一朵伤痕累累的花,蹒跚在眼中,摔倒在视线的伤口,无血,只有沧然的白,艰难揣息。依然在眷恋那曾栖息的枝头,憔悴干黄的身子,摇曳于风中。只有如青筋的纹路,清晰得让人心痛怜惜不已,看着落花衰败的发际,揪心如焚。

那是一株八月有情,八月有雨的花,在心潮暗流忧伤的时候,不经意中我带回了家。本非爱花人,但却驻迷离,花来了,人去了,心中依然温暖如昔。每日清晨看花的娇艳,品花的纯香,与花的细语,缠绵花中那清散出来的孤单。黄昏来临,暮霭而来,花在窗前静静等候那熟悉的足迹。那朵花,其实我还真叫不出它的名字,只知道,它绽放的时刻,香气溢人,涂抹了孤寂。

花开得很静,犹如晨光开启黑暗的门,我也在生活的窘迫里,荡然着麻木不仁。

花在等待中,有了伤痕。也许是我未曾过多关注花的滋养,抑或是花并不适应我窗前的那束光芒。花在孤独寂寞甚确长长的期待中,漠视了我的忽略,心酸着慢慢枯萎。那怜悯的余光,在我匆忙的脚步中,哀鸣着但未得到心的挽留。花在衰颓着,我却没有在意那流逝的泪痕。

花曾流泪,花也曾哭泣。雨来时节,花开不了那扇避雨的门,满是伤满是痛,依然只有雨的汹涌。雾的迷茫,在花的四周彷徨,花是那么多的孤立无助,花是那么多的迷惘忧愁。花的泪,花的痛,仅有路过的清风稍作停顿,可谁解它那心里残存的痛楚?落花留香,梦中沁鼻,落花的呼唤声声切切,梦生痛,心流血。

八月的花,八月的伤,八月花开花落都在瞬间。

八月的雨,八月的泪,八月涨潮心湿连连。

八月的花开得让人毫无提防,八月的伤痛得措手不及,八月的泪潮湿文字,八月的雨,打落了心的花期。

落花有情,落花也有痛,悔不跌,无怨由,朝朝思暮暮想,愁肠滚落花,孤心穷落泊。

八月散文8:八月,流星依旧

文/陌影疏涵

美丽的流星划过寂静的夜空,留下了流星过后的一片璀璨,继而又是天籁般的寂静。八月,流星依旧。

--题记

美丽的流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瞬间的美丽,更是经久的感动。八月,流星依旧。

很多时候,情走远了,爱消失了,可那份美丽如流星般依旧,还是耐人寻味和值得追寻曾经那份美丽的。很多人说,流星给人的不仅是份美丽,更多的是来自瞬间的感动和震撼。谁也没有想到,那颗流星划过天际,然后消失在夜空之时会这样的短暂,又是这样的骇人美丽。

我说,有时我们的爱情离去时也就像流星那样,瞬间消失在了我们的人生航标中。流星瞬间的消逝,就让我们学会对于这份逝去的美丽不再有期待,要期待的也是下份属于流星的美丽。

八月的美,是耐人寻味的;八月的美,是让人刻骨铭心的。

八月,有着唤醒我们童年的知了,有着让我们执迷于浪漫中的萤火虫,也有着让寂静的夜空在璀璨之后归于宁静的流星。

知了的声声叫夏,惊扰的夏的美,也增添了夏的一份美。在知了的声声叫夏里,叫醒了所有迷茫在爱情里的人们,不再一味的让爱情搁浅在了那浅滩,都想到了用切身的实际行动来推开爱的波澜。

无疾而终是爱的死穴,但也是另一段爱的开始。

萤火虫漫飞的夜空,静寂而又浪漫,所有人都会追着萤火虫奔跑,因为想追逐着这份美不断前行。但是,很多时候跑着跑着就迷茫在了夜空下,萤火虫在扇动着翅膀飞了会,就消失在了那夜空下,让人迷恋又让人无可奈何。在爱情里,我们很多人就如喜欢萤火虫般扑朔迷离,最后没能找到属于爱情的方向。

流星的美,又和萤火虫稍有不同,它一眼就能让人看到了结果。它是在所有的唯美里,让人看着这份美丽的消失的,不再徒留期待和遐想。流星消失在天际之时,也是这份美丽在夜空下殆尽之时。或许,流星的美是让我们久留在内心苦苦思味的,它在夜空是属于瞬间,但是在所有人的心里便是永恒。

八月,我在所有的困惑里送走了一段马拉松般时间长的爱情,在和这份爱情的决绝时,最终我发现自己用流星消逝天空的那般短暂,把这段无疾而终又纠缠不休的爱情送走了。我曾经以为这段爱情会成为我生命的永恒,最后我发现这一切无非是我一个人的痴心念想。

当一切都很明白的呈现时,我就用看流星般的心境看着这段爱情远去,不再苦苦为难自己,不再让自己作茧自缚。当发现自己用最美的年华作茧自缚时,那时的身心是被抽空了般的轻。好在八月有美丽的流星划过天际,让我带着泪眼看着这份美丽消逝在夜空。最终,我愿意放手,不再执着于自我的纠缠里,不能成为经典的永恒,曾经美丽过,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切身安慰。

时常,我寂寥无助时,我望着静寂的夜空告诉自己:八月,流星依旧,美丽依旧。

很多时候,当生活给不了我们需要的那份美丽时,我们就自己给自己去营造那份美丽,不让自己永远在经久里哀怨和落寞。或许,流星最美丽的也就是璀璨那刻之后的经久永恒,那是人世间最经典的唯美。

八月,流星依旧,畅想依旧,憧憬依旧,美丽依旧。

八月散文9:八月秋清浅,若禅静如莲

文/田间布衣

一个人,静静坐在村外莲池畔,默默看着池中那一朵一朵凋谢的莲花,悄悄落在莲叶上,有一种薄凉的美。

仿佛只是眨眼之间,时序就已到了秋天。风中透射出的凉意,是秋天独有的那种——萧索、干净、清爽,让心微醉,却也神伤。

我喜欢秋天,这并不是因为我对秋天有着怎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只是喜欢它那种寂寥的苍凉,神伤的静美,萧瑟的况味而已。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秋天的风景应该是最美的,一种沁凉的美;一种清冷的美;一种沧桑的美。

落日晚照,倦鸟背负满天的云霞归林,黄昏的色调渐浓。村中袅袅飘散的炊烟,在召唤着四处贪玩的孩子。此时,一切的劳碌都平息下来,所有的纷扰都隐退而去,四周只剩下一片广漠的空灵、恬静、飘逸、清冷的韵味在回荡,似水般缠绵,如丝般柔润。

看着池中的莲,我凝神不语,许多古人咏莲的诗句从脑海中纷至沓来——屈原曾在《离骚》中幻想着莲“集芙蓉以为裳”。曹植在《洛神赋》里曾用莲来形容他心中的洛神“迫而繁之,灼若芙蓉出绿波。”白居易则描绘了莲不枝不蔓,不容亵玩的品格“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周敦颐亦赞美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或取其清新,或取其高雅,或取其娇艳,留下了这么多秀丽如画的佳句诗篇,我一介无名布衣,面对此莲,还能说什么?

眼前,我看到的只是满池败花残叶。尽管它还飘散着一丝余香的冷韵,但在秋天的凉意中却真实的透露着消瘦与颓废。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莲,应该是有佛性禅意的花。它应该比任何的花,都要灵逸静美。因为,我曾欣赏过它繁华时所蕴含的诗意。

一池清水一池莲,

莲叶泼墨花艳潋。

一枝出水骨沁香,

蜻蜓飞来舞清然。

那一朵朵随风轻轻摇曳的莲花,舞着诗意的清韵,姗然于我的眼眸。它那纯净的花色,一如处子的眼神;它那飘香的呓语,散发着均匀的呼吸;飘荡在水间,遗落在池畔。它那宁静安恬的姿态,透露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气韵,飘逸高洁的的情怀,那样幽静温婉,一如一位怀着一段莲花心事的女子,在苍茫岁月的薄凉中,静静聆听远方一缕清净的梵音,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惊扰和猥亵。

而今,它虽然是莲残梗枯,但我记得——它曾经翠绿如墨的叶,诗意的为我撑过一把遮凉的伞。清雅的花,温润芬芳过我的寂寞流年。

我知道莲的心事——它是不需要我任何的怜悯与馈赠,也不需要我用任何世俗的方式来祭奠它锦瑟年华的昨天。因为,只有清风与碧水,才最懂它,才能给的起它想要的永远!它的一生,无心惊扰谁的红尘佳梦,只是独自静静地开,悄悄地谢,无关冷与暖,无关风和雨,只是守着一份清静的岑寂,结一段禅意的夙愿。

这一刻,我独坐池畔,揣一段如莲的心事,静静聆听莲心一空一节的声声慢,在这八月清浅的初秋,共清风明月识字,与草木尘埃说禅。

纷繁尘世,众花喧哗,谁是红尘里最安静的一朵?

2014-8-17

八月散文10:七夕漫语

文/陈频

“金七月,银八月。”老百姓都这么说。

七月的田野,稻穗灌浆,绿豆摇铃,辣椒缀红,葡萄挂紫,到处洋溢着一派丰收景象。

七月的天空分外明净,堆在天空上的云彩白的如素,紫的若绸,层层叠叠,瞬息万变。所以,孩子们有了七月看巧云的习俗。

美丽的田野,明净的天空,确实为七夕偷窥牛郎织女相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早早地在扁豆棚里、葡萄架下,用高粱叶、葵花叶铺成一片绿茵。华月初上,一群女孩兜着花生,捧着莲子,揣着香瓜,悄悄地钻到里面。没有嬉闹,只有细语。坐着的,用双臂在背后支撑着身体;趴下的,用两手紧托着腮帮。坐的趴的,全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天空,尤其是那横亘在蓝天上的天河。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能够看到牛郎挑着儿女,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那一瞬动人的场面。

除此之外,女孩们还另有心愿。一是因为织女有一双巧手,浆纱、织布,无所不能,而今带来瓜果,又虔诚地膜拜,只希望将来自己也会巧妙起来。七巧,乞巧也。二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女孩,希望织女保佑,将来能够找到一个如意郎君。一切的一切,全都变成了潜台词。大家必须保持肃静,总害怕惊动了牛郎织女这一刻值千金的相会。

真是奇怪,七月七的晚上,往往是晴空变脸,顷刻间涌来几朵乌云,遮住了银河,蒙住了月亮,顿时,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善良的人们认为,那是上苍有意地将他俩的相会由幕前转至幕后;至于那雨,肯定是牛郎织女相会时洒下的泪滴。

孩子们不需回家避雨,大家都知道,马上就会雨过天晴。流眼泪,只是一会儿。

合肥人对七月七,好像多了一份感情。五月端午节为孩子们佩戴的饰物——桃木短剑等,似乎就是为了七月七搭鹊桥,提前做好的物质准备。

七月七的清晨,年轻的母亲们从孩子的项上、手腕上,解下这些用红丝线串着的“宝物”。搭着梯子,放在高高的围墙上,好让喜鹊叼着,去天河上架桥。

这一独特的做法,引起了我的兴趣,查阅了不少的民俗资料,为合肥仅有。合肥人善良又多情。

说来也巧,我的大孙女就出生在七月初七。那时儿子媳妇尚在两地工作,过着牛郎织女式的生活。儿子让我给孙女起名字,我不假思索地说,乳名叫作巧巧,学名称作丝雨。如此命名,我想儿子和媳妇一定会明白我的心思。所幸的是,他俩终于调到了一起。

而今身居闹市,高楼挡去了月色,街灯淹没了星光,很难再看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的迷人画面。不过,走在灯光亦如银河的大街上,总可以看到一对对伉俪、一双双情侣,相依相偎,窃窃私语,不知怎么心中就会有说不出的惬意。

八月散文11:崀山之旅

文/邹雨晗

八月,我们“宝庆童星夏令营”全体营员们来到了崀山。百闻不如一见,两天的游玩让我们兴奋不已,深深感受到“崀山山水赛桂林”这一美誉的确名不虚传。

鬼斧神工——辣椒峰与骆驼峰

正午时分,我们到达辣椒峰景区,那些原本因坐车感到疲惫的同学精神为之一振。走下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栩栩如生的大辣椒。它拔地而起,把辣椒尖直直地插入地下,俗称“钻地仙椒”,这一形容也是绝了。更妙的是,石身略显赤红色,石顶有少许植被,恰似辣椒的蒂,它傲然挺立,千年如一日,真是形似神更似呀。

赏完辣椒峰,我们便开始攀爬骆驼峰。早就透过车窗看到那匹驰骋的大骆驼了,它由四座石峰组成,结构分明,错落有致,与那辣椒峰遥遥相对,好一只想吃辣椒的骆驼呀!我们今天就是要爬过它的两座驼峰。爬到山腰时只见四周山壁挺拔巍峨。又爬了许久,有些同学体力不支,便休息了会,我们以为接近山顶了,再走会儿,竟发现还有一段险梯。众人咬了咬牙,鼓足劲往上爬,终于到了顶峰。清风徐徐吹来,群山在我脚下,令人心旷神怡。我惦起脚,闭上眼,展开双臂,感受这一切。“造化钟神秀”,辣椒峰与骆驼峰的美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鬼斧神工。

时光隧道——天下第一巷

早就对“天一巷”向往不已,这次终于能够亲身体会它的神奇了。两石山几乎紧紧贴在一起了,中间是一道窄窄的石梯小路,只见旁边的石壁上刻着五个字——天下第一巷。就是这了,我兴奋地冲了进去,发现光线越来越暗,两边都是石壁,怪吓人的,同学们也都停止了谈笑。

走了几分钟感觉走了好几千米,越往里越静,水珠滴下都听得一清二楚,越来越潮湿,越来越阴暗,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油然而生。还好有导游在前面指引,要不我一定吓得进退两难。走了十几分钟,光线渐强,缝隙渐宽,终于走到了头。我靠在石壁上深深地吸了两口气,头顶上是一片浓浓的绿荫,真是美妙。出来的感觉更是奇妙,仿佛穿过黑暗的时空隧道,一下子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登高望远——八角寨

八角寨我早已来过一次,它给我的感觉便是雄伟壮观,但这一次却不单单如此。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攀登,我们已精疲力竭,汗流浃背。但总算到了顶峰,站在那里,俯视群峰,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只见群山皆在脚下,群山带着点点翠绿簇拥着这里,座座山峰就像头头鲸鱼把头露出水面。山间有些许雾气,但太轻太薄,薄得像蜻蜓的翅膀;似有似无,更像织女用最轻最薄的蚕丝织出的最轻最薄的白纱巾。只可惜,天气太晴朗,这次没看到壮观无比的鲸鱼闹海。

快乐的时光总会觉得很短暂,从八角寨下来,已是第二天中午了。但我们还是抓紧时间来到最后一站——将军石,这可是崀山一绝。这座近百米高的石柱果真像一位威武、英勇的将军守卫在夫夷江边。

匆匆离开将军石,吃过午饭,我们踏上了归途。望着窗外的青山绿水,我满心的不舍,真期待再次游崀山!

八月散文12:不甘寂寞

文/陈姓名人

时间一晃就到了八月,还没来得及细数一段掌纹,心就已踏上了奔波的旅程。砥砺意志,开始运筹着另一处,拼搏一份崭新的人生,百无聊赖的日子,不到一个月就以厌烦。开始在忙忙碌碌的时光里沸腾。只要心中的信仰不变,生活就会有方向,有微笑。

有休闲即有冲动,前方的道路虽茫茫无限,也无理由就此停止,这不是好男人所为,既然已经抉择就要风雨兼程,就不顾挥泪离别。学会和过去说句再见,学会和未来打声招呼。一切都己过去,而一切又都不会回来。那些留在岁月里的浮华和躁动都己过去,而那些镂刻在心间的信念和希望却不会过去。在流逝的时光里,卸下矫揉造作的包袱,带着希望明媚出发。

对未来不抱太多的奢望,而对生活要充满希望。哪怕得到的结果差,强,难以各尽人意,哪怕付出与回报截然相反,不苛求,不抱怨,只求问心无愧。我是一个不信命的人,但我相信命总是坎坷的。虽说与世无争,但仍需不畏前行,不是每一次牡丹的盛开都会有赏花的路人踏马而过。要活的雍容华贵,就要学得会寂寞花开。

岁月的流逝,过往云烟的消散。再美的时光,也终逃不过别离时的依依。不要太多的臆测未来,就算努力换来的无非又是一次泪落,或心肠的刻骨。当我不相信命,我相信一切都会有个定数,只要自己以尽力过,胜败又何仿。也应了佛教里的谶语,事物都会有自己的劫数,不论因果,都会在生命里轮回。是你的,即便离开了,她也会回来。倘若不是你的,无论你怎么规劝,无论你怎么挽留,该离开的还会离开。常常在抱怨又何益,自己早该明白命运的劫数,如果自己不努力就永远不能实现,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不信命,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是种不实际的态度,过于狂傲。你不去尝试,不去挑战,全凭自己的一方猜测,就完全诡辩出什么是自己的,什么又不是自己的。这样的决定是否太过武断,是否太过草率,一切应试过才知。

人要学会自信和坦然,当也要明白自己的自身价值,自知自明。何必执拗自己为了一个顽固的信念。倘若这是心中那个不灭的信仰,那个永远不失风范的微笑。在万水千山走尽的崖头,发现心中不灭的梦想依旧遥遥无期时,往往都在怨愤为什么会是这样。后来还不是相信了命运的安排,我不信命并不代表我不为命运去奔逐,不为心中那个不灭的信仰奋斗,来相信命,不去拼搏而失去方向。

许多时候我也在抱怨命运,为什么我想要的总与目标背驰千里。与世无争,不计较付出,更不和别人决高下,我一直相信一个事实,只要你做了,就一定会有人知道,也许转瞬即世人全晓,也许数年沧桑后才会有人提起。同是为了心中不灭的信仰,成功那会有早晚。

学会把事情看淡,这样积压在心头的重担才会减轻重量。也许命里有时终需要,命里无时莫强求,做好本分的自己,不顾未来的道路荆棘,不顾未来的风雪沧桑,宽下心去迎接每一个机会。命运的轮回需要更多的挑战,把信奉在心中的不灭的信仰镂进血液,让这份执着随血液流进每一处细胞。

学会忘掉过去,过去再美再辉煌,终究代表的是过去的自己。下一刻的自己是否还会像过往一样,不得而知,命运不会自有安排,我相信,只要格守自己信念,命运终会辉煌。过好每一分钟,才会有饱满的信仰去迎接明日的挑战。信仰的方向不灭,纵有困难万千,亦会微笑涟漪如水。默默回味过去的时光,细细体味人生的真谛。再大的信仰也不过是过好每一寸时光,成败未定,命运有轮回。我相信这一切会有奇迹。

不要揣测我是否继续前行,更不要思索我是否还会留恋。注定的命运是我逃不过的宿命,我已经看淡了,我始终相信未来的一切都会很好,所以不闻不问,不思不语,时间才是最好的验证,心中的那个不灭的信仰亘古不变,微笑才会洋溢出原有的味道。看淡一切,看淡你我,信心自定未来。我去或不去,你来或不来,就当做是我宿命里的安排,无须煩恼。

看/ 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我又何必为难自己,不为自己重新采排,展现一下自己风采。

2013.8.23.

八月散文13:秋游射水岩

文/蒋双捌

八月二十五日,入秋已经是第十九天了,天气还是酷热难当,我一早就约上老同学和两个外甥去游巡田乡的射水岩。

骑行到巡田柳山,沿小溪前驰三公里左右,就进入了一条逼仄的大峡谷中。久居小镇的发小和外甥惊叹于这溪水的清亮,更诧异于山岭的陡峭和竹木的茂密。骑行到绝壁下,我们就下车步行了。

小路隐藏在小溪边的茅草杂木之中,不仔细辨认,根本就看不出这是路,只能凭感觉这里曾经有人经过。我手拿荆条走在前面,不时挥打着地面,以便于惊走隐藏的蛇虫。

大外甥是本地人,一路向我们介绍着这里的风物。在大山之外,确实暑热难耐,而在这大山深处,两边是高耸的山岭,行走时虽热汗淋漓,但溪水的清冽和峰回路转的新奇,让我们在赏心悦目中享受着身心的愉悦。

小外甥眼尖,远远看见一束白练悬挂于陡峭的绝壁之上。听不见飞瀑的声响,心里猜测着那飞瀑不是很大。但远远望去,那葱茏的山坳里,山岚腾升中,让人分明感到丝丝的凉意。于是,我们加快了前行的脚步。

转过一个山脚,爬过几个长满青苔的大石头,那飞珠溅玉的射水岩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这射水岩其实就是一个小瀑布,但见一股山泉从五十多米高的悬崖上直射而下,飞珠溅玉间,到半空化成了一阵雨雾岚气。它不给人以气势磅礴的壮观,倒是给人以小家碧玉般的温顺。水滴的声响,恰似一个清纯的少女在含羞吟唱着思恋的情歌,和着野鸟清脆的鸣叫。那悠远而绵长的韵调,令人沉醉在无限遐想的爱恋的意境中。

四周是宁静而又深邃的竹木,头顶有山鹰在悠闲地翱翔。虽然时将近午,太阳却还没能照到瀑前。再看瀑底,是一湾清亮的、只有十几个平方的小水潭。那潭水的清澈,恰似一个天真无暇的女子,令人不忍去搅动她的洁净。而我突发奇想,觉得在山外我们很难找到这种户外淋浴的去处了,于是冒着亵渎般的心态,决定去拥抱这难得的清凉——这建议自然得到了两个外甥的积极响应。于是,脱鞋去衣,扑进了潭水里。

这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啊!我把身子浸入水里,睁开眼睛一看,潭底光怪陆离的石头因为水被搅动而摇曳着。细小的游鱼并不畏惧我们的打搅,不时游到我们的身上咬着,那种麻痒的感觉我小时候在自家门口的池塘里游泳的时候才有过,不曾想到了知天命之年,我还能“老夫聊发少年狂”般的重新体念这渐渐远去的童趣!

靠里面是飞流直下的水帘,我们把头伸进水帘,屏住呼吸任凭飞瀑的击打。身心感受着这纯洁的荡涤,再静躺水面仰望着蓝天白云,静听着瀑响鸟鸣,于物我两忘间,玩味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精妙,我感觉与这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八月散文14:老家

文/陈帮德

去年农历八月十五,我有幸陪同唐世文老先生回竹山村。竹山村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不似其名,没有成片成片的竹子,土生土长着属于这里的植物,乡亲们质朴无华。

红色的乡土长着许多的苦楝树,一旦初春时节,小花挂满枝头,清清淡淡的微香乘风潜入寻常百姓家,那时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唐老先生是位和蔼可亲,非常乐观的人,尽管历尽沧桑,依旧可见军人气质。他1956年参军,当时只有18岁。回故乡的次数少之又少。这一次重踏故乡,竟已白发苍苍,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唐老先生说:梦中每走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唐老先生对故乡的思念一天比一天深,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逐渐老去,那种要回家的感情变得更加迫切。这一位身处异地的老者魂牵梦绕的故土,就在大海的那端,隔着海。

当唐老先生双脚站在这里时,已是感慨万千,千回百转。迟到的一声:我回来了,故乡,老家。在路边偶遇几个小孩,小孩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互相低语询问:那位老爷爷是谁?为什么来这里?来这里干什么呢?好奇的话语都被风吹进我们的耳朵里。我回头看着唐老先生,笑而不语。唐老先生和蔼地笑了笑,回应孩子们那稚嫩的询问,亲切地说道:这里也是我的村子,当然是回家啦。

这时,一位老妪拄着拐杖走了过来,眯着眼睛细细地看着唐老先生好一会,才微抬手指着唐老先生问:你是唐世文?是我们村18岁时就去参军的那个唐世文?唐老先生重重地点头:是,我就是。老妪用手轻轻捂嘴,有些哽咽:那么多年过去了,还以为你不再回来了。今日又回来,实在是太好了!两位老人侃侃而谈,互相问好,道一声彼此安好。这份最美好的情感,在心里酝酿了半个世纪,那些脱口而出的话语,抵不住内心的翻腾。唐老先生说:久别重逢,已是圆满,就如这八月十五的月亮。

在他的概念里,老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一个埋葬他亲人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他的故土。于是,他理解了为何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守着一片土地不肯离开的原因了,这是他的家,他的根。这里埋葬着他的亲人,他的血液里流淌着这块土地的土质。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诗人崔颢一千多年前发出的那一声感叹,是每个身处异乡的人们内心的声音,镌刻在灵魂深处永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是一位久离故土之人,一生都解不开的情结。

故土,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灵魂扎根的地方,肉体可以消失,而灵魂是不能无根的啊!故土,与生俱有的根,植于热情质朴的红土乡,是一辈子也拔不出来根!故乡种植着游子的根,乡情是每个远走他乡的心灵最温暖的归宿,因为家乡养育并放飞了每个人生最美好时代的单纯的梦想,那时,那地,那人,是我们心底永不褪色的记忆。

八月散文15:心香一炷祭轩辕

文/诗意的酒徒

八月中旬一个细雨霏霏的清晨,我们市委党校赴延安考察团结束了在西安的考察,又从西安出发,沿西铜高速公路北上,首先去黄陵县桥山,拜谒中华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我们前往拜谒的轩辕黄帝,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他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部落首领,他征服其他部落,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肇造了中华民族的最初雏形。黄帝是我国农业、畜牧业生产的创始人,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古籍称“黄帝定百物之名”、“凡技术皆自轩辕始”,他成为神人合一的中华民族祖先形象,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对轩辕黄帝的祭祀,萌发于先秦,宏扬于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即便是十六国南北朝西夏辽金亦未曾间断。祭祀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桥山黄帝陵早已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是全体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的心灵皈依之地。

汽车过了渭河渐渐进入黄土高原。想象中的黄土高原到处是裸露的黄土,沟沟豁豁一片苍黄,但是,车窗外,蒙蒙烟雨中,沿途山山峁峁一派葱茏。在淮水之滨闷热了一个夏季,来到黄土高原,竟遇到初秋的第一场雨,竟是这般凉爽、惬意,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黄土高原的植被竟如此丰茂,满眼青翠,偶尔在哪一片山洼里还会出现一湾绿水,一片果园,几幢农舍,恍如江南景色,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看来建设生态文明再造秀美山川已见到显着效果。

进入黄帝陵景区,小雨仍然不紧不慢地下着,环顾四周群山苍茫。轩辕庙北依桥山,南临沮水,气势恢宏。轩辕庙前广场用一块块巨大的鹅卵石铺砌,鹅卵石之间有绒绒青草缀缝。入口广场与桥北广场之间是庙前印池。传说黄帝经常在此刷洗玉玺大印,故名印池。对面即为黄帝置印的印台山。印池为改建桥山和印台山之间的沮河古道而成,有300多亩水面,四周绿树环绕,池水清澈,碧波荡漾,为黄帝陵平添了些许灵秀之气。印池上的轩辕桥用花岗岩石料构成,粗犷而古朴。轩辕桥南北两端有花岗岩望柱。过了轩辕桥,我们考察团一行以轩辕庙山门和龙尾道为背景拍摄了集体照,然后便三三两两地踏上龙尾道,直奔轩辕庙山门而去。

轩辕庙山门为五间廓庑式花岗岩建筑,门额上镌刻着“轩辕庙”三个鎏金大字,为原国民党山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1938年清明祭陵时所题。庙院里古柏参天,游人如织,到处是晃动的雨伞和雨披。导游小姐们举着三角旗,各自招呼着自己的一拨团员,在一个个景点跟前不停地解说着。轩辕庙里生长着十几棵千年古柏,其中一棵古柏传说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树龄已有五千多年。这棵柏树高约二十米,树干围长十米,虬枝苍劲,柏叶青青。我不禁暗暗称奇,好大一棵古树啊,经历了五千年风霜雨雪,依然高举着苍翠的枝叶,守望着这片黄天厚土!一种敬畏之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我特意请少良为我在树下照了一张像。

穿过绿荫映照的庭院,来到诚心亭。诚心亭面阔五间,黑瓦红柱,檐下居中位置,悬挂一个横匾,上书 “诚心亭”。抱柱亭联是“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所谓诚心亭,意为所有前来祭祀的官员人等,至此可稍事休息,整理衣帽,静心静面,方可进入正殿祭祀。再北边是碑亭,也是面阔五间,黑瓦红柱,描梁画栋。抱柱亭联是“上下五千年,纵横三万里”。亭内立有孙中山、毛泽东祭黄帝陵文手迹碑刻,还有蒋介石、邓小平手迹碑刻。

过了碑亭,又见一棵高大的古柏树,名为“汉武挂甲柏”。传说汉武帝西征回师时在此休息,曾把盔甲挂在这棵柏树上,因此而得名。导游绘声绘色,指指点点,说是因汉武帝在树上挂甲,树身上便留下甲胄的印迹,有如不愈的伤痕,每年春天都会溢出亮晶晶的松油,耐人寻味。我仔细观看,怎么也看不出甲胄的印迹。传奇嘛,导游姑妄言之,我就姑妄听之吧。

轩辕庙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歇山顶,黑瓦红柱,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门楣匾额“人文初祖”是同盟会元老、国民党高级将领程潜于抗战初期祭陵时所书。当是时日寇侵占东北华北,国共两党都派代表恭祭黄帝陵。国民党“中央祭文”序称:“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四日民族扫墓之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追忆先民功烈,欲使来者知所绍述,以焕发我民族精神,特派代表致祭于我开国始祖轩辕黄帝之陵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特派代表林伯渠致祭黄帝陵,毛泽东亲自撰写祭文,祭文写道:“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派代表,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关头,国共两党为激发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救亡公祭黄帝陵,表明了要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神圣国土的坚强决心,同时也表明了黄帝这位人文始祖深刻而巨大的民族感召力。

殿前巨大的铜香炉里香火旺盛,烟雾缭绕。趋前拜谒的人进进出出,川流不息。我虔诚地祭起一炷心香,走进轩辕大殿。殿内供奉着放线型石雕黄帝像,高近四米,宽三米多。雕像的石料为整块墨玉,重十多吨。黄帝沉稳站立,步履向东又回首望西,抬臂扬手,冠带简朴,着装无华。我在黄帝石像前三鞠躬,谨致敬天法祖之仪。

祭祀大殿位于轩辕庙中轴线的最北边,坐落在三层石台之上。大殿呈正方形,三十六根直径一点二米的花岗岩石柱古朴而沉稳。祭祀大殿四面无墙,顶上有一个巨大的露天圆孔,造型新颖,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祭祀大殿用石十多万吨,大气磅礴,是国内罕见的典型石磊殿堂建筑。大殿中央耸立着高三点九米、重十二吨的轩辕黄帝浮雕像,雕像的背后镌刻着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石像前有纹饰精美的青铜祭器。殿前广场可容纳5000人同时祭祀。

轩辕庙东侧为碑廊。存有历代珍贵碑石四十多方,其中有宋仁宗嘉佑六年奉旨栽植松柏的记事碑,有元泰定二年禁伐黄帝陵树木的圣旨碑,有明太祖洪武四年祭黄帝陵御制祝文碑,有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祭黄帝陵碑,有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派代表团带上他亲自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前来桥山祭奠轩辕黄帝的记事碑,等等。

轩辕庙西侧是一个独立的院落。有贵宾接待室,文物陈列室。陈列室里陈列着该地出土的一些文物和一些书画作品等。

走出轩辕庙,我们又分乘电瓶车前往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桥山之巅。山上松柏参天,郁郁葱葱。沿石板路拾阶而上,到功德坛开始进入陵道。功德坛为方形高坛,上面矗立着黄帝功德碑,碑上的浮雕画描绘歌颂了黄帝的丰功伟绩。经过石阙、牌坊,进入陵园大门。一单檐歇山顶祭亭呈现眼前,黑瓦红柱,飞檐翘角。祭亭里置放着供桌、香炉,祭台,殿中矗立一方高大的龟驮碑,碑上镌刻着郭沫若手书“黄帝陵”三个行书大字,笔力遒劲洒脱。

祭亭后面就是轩辕黄帝的陵冢。陵冢前还有一方青砖黑瓦砌造的墓碑,上题 “桥山龙驭”,它告诉我们,此地是黄帝驾龙升天之处。史书记载,黄帝活了118岁,有一年他出巡河南,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催促下,黄帝又跨上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留下了黄帝的衣冠。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桥山龙驭”的传奇,也是黄帝陵的由来。

毛毛细雨依然下个不停,陵区里到处都是前来寻根祭祖的人。我和同行的少良、丁昆二位同仁在黄帝陵前的祭亭里,行跪拜叩首大礼,这一拜,终于实现了一个炎黄子孙谒陵祭祖的夙愿。我们又来到大铜钟跟前,每人撞钟三次,钟声柔和而悠远,但愿这钟声如愿祈来华夏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安康幸福。我们缓缓地绕陵一周,以寄托缅怀先祖之情。黄帝陵封土有三米多高,封土上生长着几棵粗细不一的小柏树,环冢砌以青砖花墙。放眼整个陵园,外有红墙护卫,园内青砖铺地,古柏森森,苍翠欲滴,整个陵园显得古朴,肃穆而典雅。

黄帝陵正南,陵园围墙以外,有一个二十多米高的土台,台上生长着苍松翠柏,有曲折回环的石阶通向台顶。土台跟前一个砖砌的碑上标明是“汉武仙台”。《汉书》记载,元封元年汉武帝勒兵十八万,北征朔方凯旋,祭祀黄帝,筑台祈仙,而成汉武仙台。台上游人很多,我们没有上去,就匆匆下山了。

细雨绵绵,秋风飒飒。旅游大巴轻轻滑动,载着我们渐行渐远。回首桥山,郁郁葱葱,烟雨苍茫。桥山啊,你是一座神圣的山,在你山巅的苍松翠柏间,蟠曲着中华民族的根脉,蕴育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魂。桥山啊,你是一座献祭的山,千百年来,祭扫黄帝陵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庄严典礼。现在每年国家都要举行公祭活动,民祭活动也愈加隆重。桥山啊,你是一座文明的山,向来有着“慎终追远”伦理情怀和祖宗崇拜文化心理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千里迢迢纷至沓来,寻根祭祖,凭吊怀古,桥山已成为社会人际团结的文化纽带。

伟哉,桥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