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南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江南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江南的文章1:醉在西塘

文/齐辉

邢台日报朋友去了一趟江南古镇西塘,回来后夸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西塘的美,西塘的柔,西塘的小吃和阁楼……她的赞不绝口,让我对这个江南小镇产生了些许向往。

行程紧凑而有序,既没有火急火燎的赶点,也没有让人心焦的等待。一个多小时的空中航行后,改乘高铁驶往嘉善南站。透过列车的窗户,放眼望去,满眼的热带花木郁郁葱葱,碧绿的荷田成方连片。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一座青石铺就的石拱小桥承载着现代和古朴,既将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元素明显地隔离开来,又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桥这头人声鼎沸、车流如龙、门市饭店、钢筋水泥;桥那头微风扶柳、小桥流水、亭台阁楼、粉墙黑瓦;一桥之隔,宛若两个世界。一对年轻的夫妇接待了我们,女似邻家小妹,男像隔壁小哥。像是多年的好友前来接站,没有一丝利益的味道,更多的是欣喜、亲切和期盼。在女孩的引领下,我们终于走进了梦中的西塘。像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撩起了面纱,让人眼前一亮。廊棚苍老,弄堂幽深,拱桥相连,绿柳成茵,一条逶迤曲折的河道穿镇而过,让人仿佛置身久远的时代……好一个安静祥和、悠闲自在的人间仙境!

河岸边窄窄的小路,弯弯曲曲将我们带到了下榻的客栈——圣堂兰馨阁。清一色的木质结构,雕花的门窗,古色古香的桌几,玲珑剔透的茶具,临水的是木质的美人靠。那份古朴、清新和带给心灵的放松是不可多得的。离开客栈,沿着长而窄的里弄,一路慢慢走过,两旁全是古朴的民居和临水客栈。门口青竹滴翠,朵花千层,院内茶道禅意,金鱼戏水。风雅颂、晚香亭、怡红阁、栖塘小筑、醉江南、清雅阁、风月轩……光是那些客栈的名字就足够让人回味。

暮色薄纱,傍晚的西塘,华灯初上;远眺水乡,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在薄雾的晕染下恰如一幅淡彩的宣纸画。远处,古戏楼里韵味悠长的越剧穿透时空,演员用情专注,自得其乐;观客隔水相望,像欣赏一幅华丽的手工苏绣。那韵味真叫一个美。走进临水小店“西塘人家”,活蹦乱跳的鲜活小龙虾、脆嫩入味的油闷茭白、滑嫩可口的素烧菱角、新鲜美味的清炒马兰头、鲜咸酥软的鱼香小茄子、地道的梅干菜扣肉和老鸭馄饨煲……让你过足了舌尖之瘾。餐后,喝着江南的糯米和青梅小酒,听着悠扬细腻的江南小曲,那惬意真是到了极致。墙上悬挂的照片中,跳跃穿梭于白墙黛瓦之间,飞速狂奔在烟雨长廊之间的汤姆克鲁斯,把西塘的美景,随同《谍中谍3》一起带给了全世界。

夜幕降临,两侧客栈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站在桥上,向远处眺望,蜿蜒悠长的古河道像京剧旦角的水袖甩撒出去;河道两旁造型古朴的廊棚绵延不断;一色的墨瓦盖顶重重叠叠,连为一体;河面上乌篷船儿悠悠,俨然一派古风犹存的情调。对面桥身拱形的半圆与河中的倒影相互映衬,形成一个整圆。喜欢摄影的朋友一个个架起相机,选好角度,在“咔嚓”声中,将这人间极美定格于画面。

古镇,让人没有睡意,生怕错过了她的美。晨中的西塘,没有阳光,一片阴雨祥和静谧。走在弄里的小路上,踏着青石板发出清脆的脚步声,仿佛穿越时空。除了鸟鸣、流水、风扶垂柳、红鱼摆尾,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难得的静。鸟瞰全镇,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入影,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恍然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走累了,河道两旁的茶楼客栈随处可见,你可在这里读书饮茶休息,一本好书,一杯香茗,情由境生,境由茶来。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几日时光,一闪而过。古朴的小镇,没有丝毫商业氛围和现代痕迹。夜,灯红酒绿,热闹非凡;昼,细雨蒙蒙,朴素幽静。水墨江南,浮光掠影,梦留廊桥,人醉西塘。

关于江南的文章2:记浙江南浔古镇游

文/王敬礼

前几天去江南旅游,游览了浙江的南浔古镇。此镇位于浙江北部,毗邻江苏,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游览此古镇,能体验到浓郁的古代文化和古老的建筑艺术。

走进南浔古镇,你会看到古迹众多,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独具江南风情的明清古建筑群。真可谓石桥粉墙乌瓦,小桥流水人家;中西合璧佳景,绮丽风光俱佳。

步入了小莲庄。便见园内绿枝繁茂,各类建筑别树一帜,内外两园风貌各异。外园是一占地十余亩的荷花池,因其形似挂瓢,人们称之为“挂瓢池”;漫步池畔,风荷袅袅,顿感觉心静气爽。沿池碑刻长廊曲径蜿蜒,留有不少名人佳作。池畔掩映的西洋建筑“东升阁”,则给人一种异国风情之味。那“净香诗窟”构思独特,厅内房顶一呈升状,一现斗状, 故称“升斗厅”。随后又来到扇亭、退修小榭、掩醉轩、养性德斋等景点,但见这些古建筑不但设计独特,且还各有出典。

最具特色的景点要数“嘉业藏书楼”了,此楼缘于末代皇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而得名, 整个建筑呈中西合壁风格。进入正门,只见左边是一荷叶形的莲池,沿池环绕着由太湖石堆垒而成形似12生肖的假山。最引人逗趣的是那3米多高的“啸石”,上前凑近石上小孔,使劲一吹,便如虎啸般声振全园,游人纷纷上前,欲欲而试。藏书楼为回廊式的两层楼房,中间的大天井如同一个大球场,四边由7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此楼创始人为刘镛之孙刘承干,历时20年费银30万两所造,藏书60万卷。刘还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书200余种。这些藏书和雕版现在已捐给国家,成了国家文化宝库中珍贵藏品。

南浔古镇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仅宋、明、清三朝统计,有进士41名、京官56名、州县官57名。近、现代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80多名。

游南浔古镇,收获颇丰,很多游客感叹:到此一游,不虚此行。

关于江南的文章3:回首一眸江南梦

文/许新栋

对于没有越过长江以南的北方人,江南,永远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词语、一个“空水共氤氲”的梦。

这个梦,在江南的春、江南的雨、江南的农田、江南的山山水水、江南的古镇、石桥、古道驿站……

印象江南,“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江南,是“眼若霜鹘齿玉冰”的处子,一溪流水让她温柔婉约、满眼碧绿让她悠雅静谧,一山一水,无一不透露着她的钟灵毓秀、美奂绝伦,正是这灵秀,美丽了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意境、涵养了江南人的聪颖与睿智。隐隐青山、悠悠绿水是大自然对她的钟爱和造化,让她浸润在烟雨朦胧、悠远绵长的美丽画图中。

当一缕温润的春风吹过,冰河开冻,万物复苏,江南岸绿,一夜之间,春天仿佛来到了这儿,满眼碧绿,一派生机勃勃。人勤春早,田间地头已出现了人们忙碌的身影,辛勤耕作着这物阜民丰的鱼米之乡,犹如画卷中。“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绵绵春雨飘满在江南的上空,滋润着这片富饶肥沃之地,又如多情的画师挥毫泼墨般地作一幅写意水墨画,一片氤氲之气。江南的美丽从春天里款款走来。

江南的雨、山水、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无时不刻地魂牵梦绕于我的脑海里,每一处都是江南不可缺少的独特的文化。曾几何时,我多么想踏上长江以南的这块土地,想一览这儿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想张开双臂拥抱这里苍翠的青山,想俯身亲吻这里柔情的碧水……

江南的春天让人想起“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水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鞭吟过画桥西”的诗句;走在古镇的石街上,放眼小河与船只、帮岸与水阁,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情趣,看绿稠稠的河水,敦实的石桥镶嵌在水面上,岸上的绿柳,枝条随春风而摇摆;河面的乌蓬船,载着游客悠然而行,船娘“吱呀吱呀”地摇着橹,操着吴侬腔唱着江南小调,声音清脆和婉,韵致别生,悠悠荡荡的划进那柔婉的江南梦中。

江南古民居的风韵,美的可以入画,看那有着浓郁江南风情的青瓦顶白灰墙的房子,强烈的青白对比,让人感觉到江南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一座座一排排,或依河向周围辐射而建或倚山而建,石街与民居错综交叉,疏密相见,动静相宜,犹如酣畅淋漓的书法,浓墨重彩地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写意小品画。可以站在长长的石街巷的一头,跷首仰望遥远深邃的那头,从中感知古镇的宁静与沧桑、人文与历史,望古巷两侧的民居,触摸久经历史与风雨的墙壁、光滑的青石阶、大树底下的石磨……,任思绪在其间纷飞,感怀江南特有的文化积淀与民风民俗。

江南的雨,总是那样的细密、那样的柔情、那样的缠绵。静静坐于江南古镇一个古色古香的木质茶楼上,抱一本书,捧一杯散发着淡香的热茶,放眼茫茫细雨中,侧耳静听密密的雨声,品细腻如丝的江南,浸润在烟雨中的江南,又流动着别样的风采与神韵,只能让你用心去聆听、感知,不可触摸,一伸手便溶入到温润的江南烟雨中……;或是看那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的青衣女子,那青石板路,那长长的雨巷,那伊伊呀呀的吴侬软语,那紧锁的门扉,都让人心醉不已,好一个江南的意境,续着那未完的江南梦……

站在蒙蒙细雨里的大山脚下,看那秀丽的青山、静卧的奇峰、蜿蜒的绿水、如涛的竹海都笼罩在她那轻纱薄雾般的烟雨中,隐隐约约,伴随着不远山坳处袅袅的炊烟,让我知道自己置身于江南,却分不清哪儿是雨哪儿是烟。

江南的春雨细腻忧郁、缠绵绯恻,江南的女子不乏如此,更兼美丽多情、纯洁娇柔。娇小玲珑美丽可爱,一双清澈如水的明眸、甜甜的笑容、缠着几色头绳的黑发、水红的短袖上衣、及膝的七分裤,热情的性格,这样一个充满灵秀的江南女子一定会让你过目不忘,不然金大侠笔下又何出现那么多惊世美艳的江南女子呢。情感细腻的江南女子含蓄、温婉、迷蒙,却又带有一丝伤感的情调,有词为证:“洗梳罢,独椅望江楼,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又有“我盼阿哥回家乡”青梅竹马的情歌唱出心中的思念。

回首一眸,悠悠江南梦,若大南国,在一个早春,我背上行囊,独自彳亍在这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土地上,带着对江南的向往和思念,伴着一曲江南的歌……

关于江南的文章4:烟花三月落江南

文/悠远山歌

如果我可以遗忘,那一定不在雨季,如果我不能遗忘,那一定是我的天空还飘着雨,如果三月的雨饱含着无限深情,那么我愿撑一柄木油纸伞与你相逢在那个相遇的小巷。

——引思

三月斜雨又细风,

燕子翻飞穿桥洞;

小草舒展柔情意,

嫩柳万丝映河中。

在这个三月,总喜欢漫步在霏霏细雨中,喜欢看雨中的小草,喜欢看绿叶上的雨露,喜欢看清净的街面被雨水洗涤清亮的光滑。

喜欢烟雨中氤氲的蔓延,喜欢独自撑伞的感觉,喜欢雨轻轻柔柔飘进我的脸颊,喜欢丝丝细雨慢慢浸润我的肌肤,喜欢在薄纱柔软春雨中穿行。

说不清的,是自己喜欢,说得清的,是如诗如画的江南。喜雨成痴,心怀点滴。或许是家乡小时的青石板有我雨季走过的痕迹,也或是记忆的思念里无数次在小巷滴雨的屋檐下轻巧走过,亦或是雨燕衔泥在堂屋的屋檐垒成温馨的巢穴吧!

打小,我从江南走过,知道家乡属于江南,大后,我回到江南。再后来我愿在心深处把长江以南的地域潇湘定义在江南。

江南的雨花;透着朦胧的花香,一涤春雨拂洗着淡淡的桃花红,梨花白,杨柳青青江水悠,风吹花香惹人醉,疏流雨中到江南,落花千里铺满地,一宿梦开三月红。这景,这情,在无我风月的淡醉里撩开了烟雨三月的诗篇,似幻、似雾、似烟。你来过,就不会转身,你见过,就不会离去。

江南的小桥;古老青石小桥,千姿百态,优雅舒张,似乎它的骨子里透着亘古的气息,承袭着文化的底蕴,飘逸古朴的韵律,远远近近的距离跨着雨虹的曼妙弯弯曲曲延伸到相遇的邂逅。风吹雨斜,那对岸那一款盈巧的遇见,脚步停歇,是否在杨柳微雨中听着细碎的跫音?迷迷蒙蒙的烟雨中,多少人的寻觅停留在断桥那湿漉漉的记忆。

江南的庙宇;庙宇在三月的烟雾屹立,伴着晨钟敲响了传经筒的低吟,诵经殿的经文清脆远传,飘荡千年的祈愿。宗教的文化,佛教仁慈,儒家的思想,道家的哲学无不像春天的雨露淋湿着每一个走过江南人的心怀,包含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闻着香炉袅袅升起的香烟,我虔心祈祷,隽佑着情缘,三月的经殿暮声钟,风尘烟雨里你一定是那一个带着丁香一样的姑娘!

江南的小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在戴望舒的梦里水乡,在这个雨季的江南,斑驳的墙面上青苔长高了,依旧有无数的丁香姑娘撑一把伞从小巷的深处走来,在一方江南的雨季中水灵灵的带着太极的眼光。

烟花三月下江南,江南的乌蓬船,轻轻摇摇在湖光潋滟的细雨中穿行,在青青的荷叶里游荡,水榭篙长,滴滴雨打,细碎着柔柔的童话,延绵着三月雨的江南。

关于江南的文章5:故乡,江南忆

文/长离

又是一场菰蒲雨,淅淅沥沥地打在记忆的江南里,温柔而宁静。抚触着这镜花水月般的粉墙瓦黛,朱阁台榭,小桥流水,渔火江枫,一时间我竟分不清身在何方,今昔何昔了。

一路漂泊,萧瑟向北,风起凝露,雪落成霜。冰城在这个属于她的季节里却显得那样沉默,安详。仿佛在沉淀一个故事,一段忧伤。可任他如何静谧,如何淡然,我也依然无法忘却那个草长莺飞,烟雨蒙蒙的江南。或许,当一个人骨子里有了南方酥软浪漫的情调后,就再难接受那些格调雄浑的北国风情了吧。便如柳永写惯了“杨柳岸,晓风残月”式的伤情词曲后就难写出东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般壮美的句子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冰城良宵,倚栏望月,不禁怅然若失。想到昨日还是亭台楼阁,对酒当歌,如今却已不得不孤影翩翩,一骑红尘的时候,真有了那一朝春尽,沧海桑田的感觉了。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经意间便想起了蒋捷的这一首《一剪眉》。那淡淡的羁愁隔了千年竟和一个无名小卒如此契合,这不得不让我惊佩于造化的高绝,缘分的奇妙了。

窗外的雪花在暗夜之下悠然飘舞,瞬地落在了屋檐上,栏杆旁,地面中,然后又在时光的蹉跎中渐渐消融,最终化为雪水四处游散,变作无形。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路坎坷,华丽地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剧本,而后随着光阴的荏苒逐渐褪去一身的光洁华丽,剩下一张憔悴的容颜和一副枯槁的身体。最后为黄土所埋,皈依自然。思想至此,顿觉羁旅之愁乃人生必然。生命匆匆,聚散无常,喜怒哀乐本是生命常态,我又何苦呻吟不绝,徒乱心志呢?

可怀念总行吧!我怀念故乡的一条水草,一朵菊花,一棵松柏,一条小溪……纵使生死红尘看得如此透彻,我也难以免俗,难以将故乡的记忆抹去分毫啊!还记得哪些令人窒息的夏日,记得仲夏之夜树桠上令人烦闷的鸟鸣,记得秋日里让人伤感不已的血色残阳……如今我终于知道当年为什么会对它们如此憎恨恼怒了——那是因为爱,对故乡深切热忱的爱!经常听电视剧里的对白里说“恨得越深,爱得也就越深。”乍听时还觉得荒谬可笑,而现今异乡漂泊,思归念亲,才真正懂得了其中的含义。

飞去北方的雁呵,何时才能南归呢?那里才是你的家啊。我在心中默默地吟着这句词,也试图用心灵的温度去温暖上帝那颗敏感的心,让他明白一个游子远在天涯的寂寞和对归家的渴望。

一片冰心,搁满玉壶。难忘亲友,难忘故乡。是邪非邪,辗转难眠。痛哉快哉,忧思难解!

不知道远在千里的外婆还好吗,她还会习惯性的在半夜拖着伛偻的身躯去烧碗热面或做碗蛋炒饭给孙子吗,抑或会对着镜子像对着我一样絮絮叨叨念个不停吗?记得以前她常一边做饭一边开玩笑似的对我说:“多吃点饭吧。不知道你以后上了大学回来的时候是否还能吃到我做的饭呢。”说完她总回下意识地用一种恋恋不舍,恍惚迷离的眼神注视着我,迟迟不肯从她的视线中分离开来。当时看她这般情状我心中也是有些凄恻,但旋即又转好,不以为然起来了。可当下,在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飘荡的时候,我便自然地想到了她的那一头白发,想到了我们分离之后她形单影只,无人相伴的境遇,不由心中酸楚悲痛,无以复加。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多想让漫天的白雪将我的黑发一夜染白,换得外婆再多几年的岁月啊。

焚香半盏,对月追思,竟发现在故乡我错过了诸多的景,物,人,也错过了很多激情和感动。就如山村中阵阵袭来的稻香,夤夜里麦田中的声声虫唱,还有那灯影下促膝长谈的知己,阳光里笑语嫣然的嬉戏……一切的一切,宛如前尘的一梦,梦醒时分,方知情意深重,难以言表。

最近很喜欢听梁静茹的《不想睡》:宇宙中默默自转的星球,暝暝之中你要现在遇见我。我看过瞬间燃烧的花火,昙花一现之后悄悄的坠落。我醉过斟下冰凉的美酒,醒来以后还有你在陪着我……不想睡我要陪你一整夜,我要幸福地蜕变,天旋地转的完美。”她的声音空灵动听,歌词又写得真挚动人,让我的感慨喟叹仿佛有了歌的载体一般。所以在一开始我就义无返顾地喜欢上了这首歌。酒不醉人人自醉,听着这回旋婉转的歌,回味着那一句“我醉过斟下冰凉的美酒,醒来以后还有你在陪着我。”今夜,我似乎真的醉了,醉得泫然泪下,不知天上人间了。

“今夜的边城和往昔一样寂寞

荻花飞溅起失落

一并凋谢了子夜的歌

迟暮的风吻别了过去的梦

城门上搁满了沉默的枫

凄凉似你的笑”

这是一个寂寞的诗人写下的诗,诗句哀而不伤,充满美的情调,一如梦醒以后我现在的心境。而此刻,我的心便如那搁在城门上的枫,随风蹁跹,落叶归根。万物归于终结,一切都平静到“无语凝噎”。

只是冰城此夜,我彻悟的灵魂是否能真正淡忘故乡回忆的萧声,扼住时光怅惘的咽喉,恐怕会身不由己,化为未解之迷了。

关于江南的文章6:江南秋雨

文/谈笑在指尖

绵绵秋雨,将江南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烟雨江南”,这一词把雨天的江南刻画的入骨三分。的确,江南的雨下的总是如烟如纱,特别是秋天的蒙蒙细雨,下起来像一片总也化不开的雾把大地团团围住。当“飒飒”的秋风荡涤江南的天空时,如雾般的细雨便飘然而至,尘世间的一切顿时便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气中,眼前像拉开了一幕白色的纱布,隔远了三色相间的山峦,迷蒙着欲痴痴远望的双目。一直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对江南的秋雨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熟稔的风景颇能让人熟视无睹,而那变化不定的阵阵秋风秋雨,侧永远也是让人看不够的。雨点儿宛若轻飞曼舞的彩蝶,优雅翩跹地打着转儿,在一片窸窣声中悄然落地,瓦砾上,屋角边儿,林荫小道上全染满了一层乳白色的雨雾,当丝滑的雨丝在墨绿的竹叶上聚成水滴,顺着叶脉向下滚落时,地上的片片枯叶被润湿,干枯黄叶的丝丝叶脉清晰可见,构成了一幅幅很美的图,屋檐下的雨滴,更像是断了线的珠帘,一粒一粒,滴滴答答悄然落地,在落地的一刹间,还溅起一朵朵水花珠。

撑起一把伞,漫步于飘满毛毛细雨的林荫小道,体会一场秋雨的缠绵。小道两旁不知名的花草,在秋雨的洗礼下,变得更加清新雅致,几朵淡黄色的野菊,花瓣戴着颗颗雨珠,显得愈发的娇丽,宛如我朝思暮想的风雨丽人的倩影历历在目。雨丝连绵,也连绵着我不尽的思绪,不知道此时她那里是否也在下雨?在这寂静无言的秋景里,心头上的思念悄然在网织,真想把好多好多想说的话儿,化作一场缠绵的思雨,随着那雨水渗进泥土,渗流到江河里,流向爱念的远方,传进她的耳朵中。一阵多情的风儿舞动雨丝,吹开我手中紧握的雨伞,摇曳着雨中的树枝,吹断了落叶的回忆,却带来了一阵桂花浓郁还有点潮湿的幽香。岁月荏苒,时光总是过的很快,如今我只留下一间敞亮的心房,一边铭记,一边遗忘,一边回眸,一边品尝。蒙蒙细雨里,真想再拉着她的手,共剪一窗秋雨,依旧看着两人在一起的灿烂笑容;真想再拉着她的手,在她的眉间点上一点枫叶红,静听着心灵被清跃的雨声碰撞的温柔。

说起江南,很多人总喜欢把它和雨连在一起,自古以来更有许多文人对江南那淅淅沥沥、朦朦胧胧的雨大加赞喻,把它们比作牛毛,比作细针,比作梦纱,比作飞雪……又把秋雨分为细雨、烟雨、疏雨、霖雨……他们尽情地写雨,唱雨,吟雨,留下了许许多多江南雨的美好的诗句 。“霪雨霏霏”“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无一不是雨。在江南,遇到的秋雨,不会是暴雨,也很少是中雨,最常见的是烟雨。是轻轻的丝雨,是蒙蒙的烟雨,是绵绵的柔雨。“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这秋雨,是乐雨,如音如乐,不语静听,悦人心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秋雨,是花雨,有花香,有花艳,有花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秋雨,是滋润之雨,这种雨,滋润着泥土,滋润着生命,滋润着万物。

有雨的秋夜,幽深而宁静,坐在窗旁,听风听雨,直听到思念落心台的声音。此时,心中会有着一种“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的感受,同时还会生有一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缠绵,更有着一种体验“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柔,同时也会有“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无奈。将一些往事细细回味,只有感叹。流年如绵绵细雨,从指缝间悄悄滑过,听到的只有聚集后落地的叹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走在人生路上的我们,很快的就走过了童年的快乐,少年的纯真,青春的精彩,如今又怎能抗拒得了必经的中年,以及走向更加衰老的人生老年?在享受着光阴赐予美好的同时,必定要欣然接受岁月赠予的沧桑,在时光面前,人真的是无能为力的,那些远去的时光,真是有些美好又有些苍凉。或许,凡事顺其自然,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平平淡淡才是最好的生活方法和安排。秋褪去了春的浮华,隐去了夏的躁动,沉淀下来的应是一份天高云淡般的情怀。

一直生活在江南,总觉得江南的秋雨是有温度的,对它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古今也有很多人,在用不一样的心境去体验嘀嗒的雨,获得了不一样的心灵感触。“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杜牧梦想中的江南应是烟雨迷蒙,烟雨缭绕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灯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代蒋捷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直到寄居僧庐、鬓发星疏,风雨相随着他,却有着三重境界,虽一任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孟浩然在雨夜之后写下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感怀;“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少游则把雨和愁比到了一起,抒发着内心的忧愁;苏东坡遇雨触发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叹。“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白乐天则静静地傍在窗前,残灯背影里,手中高举一酌淡雅香醇的美酒,望着窗外蒙蒙细雨,时而微笑,时而默叹,时而低吟,一副悠闲自得的状态。呵呵,这江南的秋雨,怎么就会下的这么的美,如歌般在吟唱,如诗般细腻润畅,怎么会下的这么的让人动情呢,使人的内心呈现出一片清新,令人会有无尽的遐想。?

关于江南的文章7:下雪的日子

文/江晴

江南很少下雪,若预报有雪总是万众期待。年初这次霸王级的寒潮给江南带来少有的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也带来了一场很有规模的雪。

一夜之后,外面已然是另一个世界。阳台外的晾晒杆上均匀堆积着寸许厚的雪,毛茸茸软乎乎的,冲淡了不锈钢的冷与硬。屋顶,路面,静静泊着的大小车辆,全都覆盖在雪被之下。最美的莫过于那些树。常绿树密叶间盛开出朵朵琼花,花的白盖住了叶的绿;落叶树更具风姿,有的枝丫挺直,芳华绽放;有的柔梢披拂,素妆婀娜。若有阳光,这些玉树琼枝还不知掩映出怎样的美景。

雪,依旧在下。雪地里,有踏雪赏景的,有端着相机捕捉精彩镜头的,更有大人小孩堆雪人玩雪仗的。现在的雪人堆得可真漂亮,已不满足传统的一头一身子的葫芦状。瞧这个美少女雪人,椭圆脸型,端庄秀雅,堆雪人的姑娘还将自己的漂亮围巾给雪人围上,然后与她合影。最精致的莫过于一个公主雪人,波浪状披肩长发,曳地的长裙,就连裙上的斜纹状褶皱都制作得生动逼真。

眼前的公园,有高树有低花,有小桥有池水,有曲径有亭台。细密鹅黄的腊梅暗香浮动,形态各异的常绿叶不乏生机。这不能不让人感叹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建设完善了,不经意间就有置身苏州园林的感觉。

不知道那些在雪中欢笑奔跑的孩子长大后对这样的日子是否有特别的感受。在我的童年印象中,一场冬雪后檐下总有几尺长的冰棱,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泽,小小的我们仰着头,都希望能得到最长的那一根。为了避免碰头或突然掉落伤人,大人们常敲去门前的那一片,那些碎落的冰柱也能立刻成为我们俯身可得的玩具。记忆中的雪是那么厚,真的及膝深。有一次妈妈让我和妹妹去菜园砍棵包菜回来,我们兴高采烈地领命而去。菜园离家有两三百米,原先熟悉宽阔的路面已不复存在,只有先行者踩出的一条窄窄的雪沟。太窄了,我们走得摇摇晃晃。好在跌倒了也没关系,爬起来拍去身上的雪就是。雪地在我们脚下发出好听的咯吱咯吱声,积雪在阳光下格外洁白耀眼。一片白茫茫中,我们颇花了一番眼力才在这片菜园地找到属于自家的那一块。最后一小段路只能靠自己开辟。踩下去,费劲;拔出脚,还是费劲。第一次感到走路还有这么费劲的。白雪覆盖下看不到一颗菜的影子,我们凭着记忆,凭着包菜的高大身形还是准确找到了它。扒开雪,呀,里面好暖和。青绿的大包菜安安静静地立在雪被下,毫发未损呢。我们砍了一棵,按照妈妈的吩咐,把雪洞又堵上,防止冻坏其他包菜。

雪后也会捕鸟。闰土与迅哥儿捕鸟的方法我们也曾试过,只是从未有过收获,但我们真的抓住过斗胆进屋觅食的麻雀。鸟儿飞进屋后大门一关,慌乱中它只知往亮处飞,一次又一次撞在窗户玻璃上,很快就落入孩童之手。虽然最终以得到父母的一顿训然后放生作结,但想到平时无论如何也够不着的小鸟现在成为手中之物,还是有些成就感。不过,后来某次看到有人从田间旷野捡到几只冻死饿死的鸟,不由动了恻隐之心,再也不关飞进屋的麻雀了。

不管是从前清苦的岁月还是现在悠闲的时光,飞扬的雪花总能带给人们发自内心的快乐,那也许是“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童趣,也许是“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的美好愿景,也许是“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与不似都奇绝”的心动一刻……若此,即便遭遇四十年来最低温也从容——一场雪,也可温暖整个冬天。

关于江南的文章8:春到江南,烟雨朦胧

文/人生如絮

淅淅沥沥的春雨,依旧在窗外飘飞,整整一星期,世界沉浸在了一片迷蒙的水雾中,仿佛一幅若隐若现的水墨画在眼前升腾,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时而素净,时而明艳。随着雨滴的浮动,画面不停地变化着色泽,极其美丽,美在这烟雨朦胧的江南。

多情的春雨,给娇艳的江南批上了一层薄纱,使得玲珑的躯体更显迷人。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氤氲的水气中一路走来,带来了一地的新鲜与靓丽。地上,又泛起了一层新绿。起得早的小草,已身姿挺拔,全身冒着油亮的绿,彰显着自己的强壮。有些才探出小脑袋的,则在雨水的滋润下,蓬蓬勃勃地向上伸展着。绿色,还显得过于娇嫩,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指划破。一些叫不出名的小花,在花坛中开得正艳,黄的金灿灿,红的亮堂堂,还有优雅的紫,明亮的橙色也在眼前不停闪现。春天,向来是个色彩缤纷的季节,即使在这样多雨的早春,也阻止不了姹紫嫣红的到来。待到雨水过后,天气放晴,喝足了水分的植物们会争先恐后地抢着来闹春。世界,将成为一片花的海洋……

虽然,马路上,街角边,四处都泛起了潮湿的味道,雨水似乎要把整个城都滴碎,滴进每个人的心头。但,春雨温柔与清新的容颜轻盈赶走了一切。不管雨水怎样滴个不停,人们的内心依然喜悦,明朗。瞧!一些淘气的孩子,索性丢掉了手中的雨具,一头扎进了雨中,与小伙伴们尽情地嬉戏开来。有的热火朝天地打起了水仗,有的用双脚使劲地踩水,惹得水花四溅。孩子们银铃般清脆的笑声在雨中荡漾开来,似一朵朵鲜花怒放。奇怪的是,妈妈们都去哪儿了?平时只要自家孩子衣服穿少了就会唠叨个不停的妈妈,这会儿竟然放手不管了,任凭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肆意地淋雨,难道不怕孩子感冒生病吗?还是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凝固住了妈妈们正要追赶出来的脚步,不忍心去打破这雨中的喧闹与幸福?春雨,向来是柔情与善良的,她不会伤害到孩子只会用温柔的双手轻轻抚摸孩子的面颊,给孩子温暖的拥抱,用甜蜜的爱浸润孩子。

撑起雨伞,携着一颗孩子般欢喜的心,走进雨中。蒙蒙细雨,如一根根银色的细线悬挂在空中,落到伞上,细小的线头,钻进雨布中,一下子没了影儿,好调皮!细细的雨丝,在眼前不停飘飞,看似微弱,其实很密集,很快,外套就湿了一大片,只是雨水,还是浮于表面的浅,不必担心浸透到内层而受寒。于是依然宁静地一个人走路,徘徊在伞下,透过雨伞,悠然地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好似在欣赏一朵花开,聆听一曲动听的天籁之音。幽幽地行走在微雨中的感觉,总是分外的浪漫与诗意。可惜,我不是诗人,没法创作出动人的诗篇,只能将这雨中的静谧与祥和悄悄地刻上心头,独自静静地品读与回味。

一朵带雨露的月季,清冷浓香,淡逸而出,像夕阳中的彩霞,又像来自心灵深处的快乐如花绽放。如烟如梦,弥漫成特有的清香和纯美,无迹可寻的浪漫。泼墨一般的山水韵味,在氤氲模糊的意象周遭回绕。湿漉漉的田间小路,路边嫩绿的小草,仰着笑脸的迎春花。一种近似透明的愉悦,悄然朦胧了澄澈的双眸。

关于江南的文章9:枇杷

文/宫凤华

布谷鸣啭,江南的天色变成了鸭蛋青,饱满,柔和。乡下古旧而清凉的小院里,几株肥硕的枇杷树,身缀栀黄、槐黄的珠玑,斜倚墙头,筛风弄月,日子绵软且悠长。

早年间,母亲在庭院一隅栽种的枇杷树,今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初夏小院,蝉声如雨,空翠湿人衣。枇杷树张开四肢,努力伸展,浓阴如幄。叶片饱满瓷实,墨绿深蓝,经络分明。青绿的枇杷染成赭黄、橙黄、金黄,灿烂地微笑着,点燃了吉祥的村庄,淹没了宁谧的小院。

每到黄昏时分,暮色清凉而欢悦。一家人围坐在院里的桑木桌旁,剥食刚摘下的枇杷。枇杷黄灿灿,光洁如蜡。捏一枚入口,酸涩清甜的滋味堪称绝配,爆浆的果汁让味蕾陷入鲜美的沼泽中。乌亮的核子骨碌碌滚远,引得几只鸡雏竞相追逐,生趣盎然,自有一种写意风格。

喝着清凉黏稠玉米粥,撕嚼着祖母的涨浆饼,把酒话桑麻。枇杷入口初涩,继而酸甜,味蕾沦陷。枇杷的酸甜,本真、妥帖,有一股春水般的澄澈清芬,将夜色荡涤得通透且悠远。

小院的夏夜格外静美,氤氲着枇杷淡淡的香味。密密的枝叶滤着如水月色,是清简的素描。那份亲切、那份温馨,静静地弥漫开来,笛声一样清远。

枇杷结子须过四季,累累金黄得益于硕大叶片,藏着花,护着子,直到摘尽枇杷一树金。枇杷四季常青,霜寒时叶背着毛绒,花梗、花枝裹一层茸毛,新绽的碎白小花,也顶一篷棉絮。哪怕凄苦,也要肆意绽放,绝不沉沦。

半青半黄的枇杷色调分明,嚼起来酸溜溜的。熟透的枇杷,鼓胀似乳。轻叩,爆浆的果汁迅速浸透味蕾,酸甜的味道一路蔓延,在唇舌肺腑之间,缠绵不已。“浆流冰齿寒”,心里有清凉的泉水流过,空明悠远,弥漫柔软的乡愁。

枇杷黄熟了,弹指可破,经不起蹉跎,风一拨弄,簌簌跌落,如赶赴一场愁肠百结的相约。枇杷的酸甜,宛若女子怀抱琵琶,风韵流泻;宛若新湿苇滩,踩一脚渗出水来。

枇杷树下,藤椅清茗,竹影清风,读归有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忧伤如潮水般漫过。读苏轼“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体味俗世的清欢。读杨万里“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不禁踮脚聆听枇杷私语。读张岱“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枇杷身披月光,如覆残雪,冷艳凄绝。

有一年,我在苏州古镇徜徉。深巷处有恬静女子叫卖枇杷,声音清如山泉,双眸深如清塘。竹篮里的枇杷黄橙橙、红彤彤,如襁褓婴儿,粉嫩,静美。纤手弄枇杷,相得益彰,如妙手偶得的水墨小品。夕光濡染,晚风清凉,盘桓谛视,心生“枇杷晚翠,梧桐早凋”的惆怅。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水乡枇杷亮艳于庸常的平民生活里,姿态温婉清美,在清浅时光里,恣意安然,倚风自笑。枇杷苍黄,青苇萧萧,青秧飒飒,约二三布衣,老屋古院,品咂枇杷,咀嚼乡愁,不觉尘世渐远,岁月静好。

关于江南的文章10:豫园尖角

文/黄茨娅

豫园属于上海,是江南园林中的一颗明珠,明珠那么美,我是去看了的。

走进去,热热闹闹,亭院楼台挨挨挤挤,花花草草摇曳多姿,深秋的景色,自然与金黄落叶有关。可是,豫园的尖角,却不在金黄落叶的范畴之中。豫园人群一拨又一拨,到哪里去寻觅一个安静的视角?我停住了脚步,抬头仰望楼阁,有豫园尖角映入眼帘,那些尖角儿,都是细细的、弯弯的,有刚柔并济的美。

我想拍一张,举起相机的那一刻,很多豫园尖角被揽入镜头,它们一个个生龙活虎,翘起小尾巴的模样让人心动。说起豫园的尖角,其实也是园林亭院的瓦上风情,亭院四角的瓦上边缘,古人用心构思,便是飞檐翘角。

边走边看,也就得知了,豫园的尖角从明清而来,经历过风吹雨打,与园林一道,留下古香古色,让后来人欣赏。尖角是艺术的一支画笔,细长的,弯曲的,向上的,轮廓分明,有情有致,尖到极处,试与天公接轨。亭内的木质镂刻,与尖角朝夕相处,有时,尖角调皮地冲向园内的树枝,对接时喜气洋洋。嘿,建筑物尖角也是有情有意的。

行走在九曲桥上,抬头可见湖心亭。湖心亭,顾名思义,湖心之上,水上之亭,又有何意趣?湖心亭也是尖角林立,枣红色的木式楼上,尖角处处可见。尖角簇拥的正中之上,有一细小仙鹤直立观望,真是天外有天,尖上有尖。也好,把尖角建在这秀水楼亭之间,人们走过九曲桥,来到湖心亭上观赏风光,先是被湖心亭的尖角之美而深深吸引的。

有点意思,我在举起相机选拍豫园尖角的那一刻,发现身旁有一位高大的金发勾鼻子男人,看起来,他也是在选拍豫园的尖角。外国人和我一样,用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周围景点的细微之处。我拍一张,他拍一张,然后,他指指亭院上方那些尖角,做了个翘大拇指的手势,示意为之赞扬。我心领神会,微笑地点点头。连老外都喜欢上了豫园的尖角,足以可见豫园尖角扣人心弦。

去万花楼,那里有莺莺燕燕、翠翠红红。万花楼乃是花神阁的旧址,改建西园之后便称为“万花深处”。此处环境,幽幽静静。万花楼两层,尽是精雕细镂,抬头看,那绝色的尖角,把万花楼点缀得无比壮观。这里的尖角不一样,宽宽长长的楼层上,看上去,远端尖角倒像是一艘大的渔船。

其实,在豫园尖角的别处,还矗立着许多古代人物的雕像,屋上风情异彩纷呈。这些严谨的精雕细琢,绝对经得起时光的打磨。连三穗堂门前的小尖角,也被打造得精精致致。与豫园尖角大有一比的是豫园的龙墙,我在沉香阁里徘徊,一眼望见了白色的围墙。围墙上有龙,以瓦片组成的鳞,被装饰成墙体,龙头仰头长啸,龙须直上,那才是小尖角的不尽魅力。龙墙看上去飞腾横空,与豫园里的那些大小尖角遥相呼应。

更喜欢快楼的尖角,因为这亭阁建在东南一朵云状的湖山假石上。快楼两层,上层为“快楼”,下层为“延爽阁”。相比之下,快楼的尖角更细更弯更翘更迷人。

拨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在品味着豫园的大假山、玉玲珑、点春堂、得月楼、内园……不过,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应该还是那些尖角。豫园的尖角,那是繁华都市的一方园林美景。

关于江南的文章11:与春相伴

文/林江文

三月江南,桃红柳绿,点缀视野;春雨来临,滋润大地,铺展绿意;春日灿烂,温暖一时,感染心情;春色多彩,渲染氛围,惹人沉醉;在春天里,捎上感动,坦白眷恋,欢迎春的多姿多彩,与春沉醉在如诗如画的大自然里。——题记

【一】

三月江南,桃红柳绿。春风不时吹拂着,带着点点的微寒,停留在渴望温暖的脸上,吹过灵巧的手指。春的季节,花开缤纷,鸟语鸣叫,草长莺飞。微风里,春天带着迷蒙的烟雾,把小城笼罩在一片似梦非梦的氛围里。白雾弥漫在空中,告诉人们,神仙境界也不过如此。它润湿了光亮平坦的地面,别有一种滋味的春色在荡漾,在心灵潮湿的角落。

一个人静静地,与自在为伍。耳中听到有节奏又轻快的曲子,音乐的魅力在流淌,把我包围。我撇开尘世一切繁琐,放下手中一切的忙碌,只是举起笔来,叙写着文字,写下春的多情。在行动中,我投身于自然中,扑入春的怀抱,与春悄悄心语。在心底,我填入满腔柔情,挥洒一份悠然,感受一份淡然,静享一份无拘无束。在大自然春的美景中,抒情表意,不分朝夕,不论昼夜,与春和谐相处。

生长在这座小城里,我对环境也算熟悉不过。春天的气息令我醉在心里。工作上,学习里,闲暇时,我都时常与小城打交道,也对绵绵春雨百感交集。有时,我冒着风,顶着雨,沐浴在阳光里,在时光中,匆匆忙忙地来来往往,进进出出。

有时在赶时间,有一种急促的感觉。在更多的时间里,我静静地守着青春似的文字,把自己丢在诗词里,丢在散文里,丢在小说里。有时,创作把自己扔在了句子里,扔在了词组里。偶然地,思维与灵感独自相通,便执笔写下一份心情,表达一份情意,也梳理着对春的钟情。

【二】

春天撇开了一缕又一缕的愁绪。在闲情趣事里,我一个人热闹地寻找小城灿烂的空间,与小城赶上时代的步伐,带着春的希望起跑,追寻理想,走向明天,走向将来。

回想青春,年少张扬,我踏上车子,带上照相机,在感触中捕捉春漂亮的脸庞,携带着新鲜的空气,顶着蓝蓝的天空,拍下远处一层又一层的山峦,合着红花,合着绿意,也合着人的风景,拍下一份静好,拍下一份纯美。

在寻寻觅觅中,眼睛找寻着合适的地方,合适的人物,合适的景点,在短暂的瞬间中与春天留下记忆,把刹那的瞬间定格在长方形的框里,让一生珍藏,把春光守护,让自己投身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中。

【三】

思春的心绪回归心底,我坐在舒适的椅上,沏杯春茶,享受茶韵绵长,与春打交道,让春茶的芳香滞留在唇齿间,让茶的淡绿色装饰着渴望,慢慢地吮饮春茶的滋味。与春相伴,与茶相伴,不会感到孤独寂寞,而恰恰是一种放松,一种无拘无束,一种泰然自若。

曾经的蓝天,曾经的绿意,曾经的向往,都在心底储存。我背上行李,外出旅行。尽管有时只是独自一人,却也把对春的迷恋捎上,关爱春的色彩,品味春的有声有色。时光,如洪流般不可阻挡地前行。我们渐渐淡忘了季节的轮回,春夏秋冬的更替,让自己在如歌的岁月里,停留驻足。我感恩大自然的各种色调,尤其是春的素颜,更是多姿多彩,给生活披上了一层生命的外衣,盼春,思春,恋春,爱春,我不由自主地与春相伴。

抛开绵绵春雨有时带来的烦恼,暂时把“春雨绵绵不觉期”遗忘,游览着春的色泽,观赏着春的美丽,让心底涂上一抹绿意,让心底一抹花香飘荡。然后,我跟随着梦里,释放激情。在春天里,捎上感动,坦白眷恋,欢迎春的多姿多彩,与春沉醉在如诗如画的大自然里。让春浓缩真情蜜意,让春陪伴我。我醉在春中,与春一起走在漫漫人生路上。

关于江南的文章12:周庄游

文/JOJO的童话世界

周庄,是一个美丽的江南小镇,她是“中国第一水乡”。在我的印象里,她宛若一位温婉文静的女子,安静地睡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今年寒假,妈妈带我来到了这个美不胜收的小镇,再来一睹她的芳容。

经过一路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周庄。一下车,便见树木葱茏,空气也格外香甜。一段步行之后,我们进入了古镇周庄。顿时间,各种小桥、流水映入眼帘,古色古香的房屋颇有些许年代感,衬托着条条小河、座座小桥,令人目不暇接。它们是周庄的特点,美,就美在这三景的结合。

淙淙流淌的河水如同一条条青绿色的绸带,交错着,散落在小镇上。河面上不时泛起一道道淡淡的涟漪,给这份宁静添上了一点生气。总有那么几只木船划过,船上船夫的歌声回荡在小镇中。他再轻轻摇摇船桨,木船便又稳稳当当向前去了。条条小河交织在一块儿,像是谁在编织一块绣有美丽风景的布绢,手法娴熟。小河清澈无比,向下望去,好似可以见底。看到这清清的流水,路过的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周庄不仅有潺潺的流水,还有一座座年代久远的小桥。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是拱形的,形同半月,小巧玲珑;有的方方正正,坚不可摧,饱经风霜;还有的刻着各种各样的美丽花纹,显得玲珑别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造型独特的“双桥”。“双桥”由两座小桥组成,一座如同刚从河面上升起的明月,呈半圆形,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个“圆”;另一座桥的桥洞呈正方形状,交错横在半圆形桥头,两座桥相互辉映。远远望去,它似一把钥匙,开启了古镇周庄之古韵。因此,“双桥”也被称作是“钥匙桥”。回首望去,河流之上,仿佛有一条龙正跃于流水之间,令人咋舌。

周庄还有一座座古老的房屋,可谓“小桥流水人家”。黑瓦白墙,对比于城市的红墙绿瓦,让人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金碧辉煌的城市建筑与它们一比,也黯然失色。

古镇周庄风景如画,景色宜人,是休闲解压的好去处。它远近闻名,美不胜收,令人心醉。漫步在石砖铺设的条条小道上,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在我的记忆里,再也抹不去关于古镇周庄精彩的一页。

关于江南的文章13:汏面筋

文/钟穗

江南多水,种稻多于种麦,面粉在寻常情况下大多扮演着点心之类的角色,只有清水面筋是个例外。

清水面筋,在市场上又有油面筋和水面筋(也叫生麸)之分。一提到油面筋,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那大名鼎鼎的“无锡油面筋”,油面筋塞肉、油面筋炒素更是广为流传的家常菜。而同属一方风物的水面筋,却始终“养在深闺人未识”,能说出“汏(淘洗)面筋”是怎么回事的人,怕是少而又少了。但对于水乡人来说,只要一听到“水面筋”这三个字,除了味蕾的躁动外,相信记忆中,浮现更多的还是童年时家里汏面筋的场景。

夏日,是汏面筋的好时节。此时,正值新麦登场,加上村民们在经过一个季节的辛劳后,也需好好放松和宽慰一下,那么,就汏面筋吧。

先将从地里收上来的小麦,用石磨磨成面粉,筛去麸皮,用水和成面团后稍饧。这一步的水温控制至为关键,水温过高会烫死面筋,导致汏不出来。此外,为了保证面筋的韧性和弹性,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斤半面粉半勺盐)。饧好的面团,用一只竹淘箩盛了,浸于水缸中。接着,人便坐到板凳上,开始不紧不慢“叮咚叮咚”地洗汏起来。笔者小时候,常会陶醉于这简单的音乐,带着热望和憧憬,泼墨似的铺张在生活的底色上。

汏面筋,技术全赖漂洗时的手上功夫,不精于此道的初学者,常常在洗汏时,面团消失殆尽而手中却一无所获。待缸里的清水转为乳白色,桶底积了厚厚一层麸皮,原先松散的面团在手中渐抟成一块,雪白细腻的面筋便慢慢出来了。那面筋,既韧又黏,如橡皮筋般拉扯不断,很神奇。即所谓“铁有钢,面有筋”。

汏过面筋的这一缸白白的水,是不会轻易倒掉的。滗去水,沉淀后淅出的那一层素洁可喜的粉泥,可直接兑水煮来吃。加点糖,稠稠的呈半透明状,像极了一碗西湖藕粉,乡人谓之“黄浆”。这可是过去下午吃茶时,口角津津的美味。

刚汏出的面筋需饧一下,时间越长越好,最好隔夜就饧,目的是让面筋充分发酵,增加柔韧性,包馅时不会有破损。包水面筋就像包肉包子,剪一小块面筋,用手指轻轻一拉一展,成薄皮状,填入事先准备好的肉馅,新鲜的面筋塞肉就做好了。但有一点需注意,若在冬天,包之前最好用温水再泡一下面筋。

这款水面筋塞肉,嚼之有弹性,咬开有汤汁,倘在馅中掺入鸡茸和虾仁,便是名菜“三味圆”了。当然,最常见的吃法还是用来笃鸡汤。先把土鸡用砂锅炖个七八分熟,再下入面筋,待一只只如“宁波汤团”般的水面筋在沸汤中翻滚,异香扑鼻之际,这道江南人家常见的“鸡笃面筋”便可上桌了。

汤水澄清,面筋雪白,用调羹舀起一只面筋尝尝,那种原汁原味,集面筋、鸡汤与猪肉“三合一”的浓鲜,真是“连眉毛也要脱忒哉”。若是在笃汤时再放上三两段黄鳝,这道“龙凤面筋汤”更有天下珍馐尽在箸下之欢喜。

曾经听人说过,越是乡土的东西越是有特色,在饮食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今的市面上,面筋固然多见,旧味却是难寻。前阵子,笔者与朋友到某餐馆用餐,席间点了个面筋煲,那滋味实在是不讨喜。失望之余,禁不住又想起当年汏面筋的场景,就像是翻着一部老书,令人沉默无言,亦令人悠然神往。

关于江南的文章14:红丝伞

文/恩典

它撑开了江南雨雾,天地间就亮起日出的风景!它让我想到伟大如母,春蚕的一生。

几片桑叶上,它蠕动瘦小,多皱的身体。桑叶仿佛是美食,它贪心的啃吃,还发出甜丝丝的声响。引起我儿时的好奇,我从母亲野菜碗里夹起一片尝尝,哇!太苦了!苦得让我仰望妈妈流泪!

我最怕它不吃不喝,一动不动,死一般躺在桑叶上。任我呼它,唤它,都没有细微回声。我流着汗,漫山遍野去寻最鲜最嫩的桑叶,经常会脚划破,流着血扑向它!求它!它也不睁开小蓝花般的眼睛。

小春蚕与人类有血源?它的苦痛我为什么哭呢?

妈妈,它会活吗?

会呀!它心里有座宝库呢!

我记得它吐丝的声音,很柔美!如烟雨山水间飘浮在空中乡愁的笛声,牵魂引魄!又如岁月深处浮动在云间故乡的饮烟!更如刻进你骨子里,流进你血液中缝纫机声,汗滴声,脚步声。那声音如滚滚长江,我的童年梦就是波光中一条小鱼儿。

无数夜半,我会惊醒,看见生活的枝桠上,还辛苦地忙碌着一个身影!哦!春蚕!你为什么要象我母亲一样?满面慈光!满面汗水!你为什么象我母亲一样夜夜辛勤?如不眠的灯光,成为乡愁独特的风景!你为什么象我母亲一样吃苦?又把线儿一样的丝挂在嘴角,缝进我的记忆里?

梦,那是心的故乡?

睡梦中,我看见春蚕弓曲背脊,弯弯如月芽儿,一身晶莹!一身透亮!沉思在桌边,在那剪裁声中,小布头如浪花汇集,汇成长江般巨幅的布匹。剪裁声,缝纫机声缝成花瓣的衣裙。我们穿上变成小天鹅,变成小蝴蝶,会飞!会舞!

当我醒来,真的有件四季会变的魔衣等我!我却惊奇地发现,满面慈光,满面汗水,春蚕竞长着一张我母亲的脸!泪水育着我成长!

记得一次,佩带红领巾,急需一件白衬衣!我跑回家告诉好消息。却发现母亲病了,如春蚕般死一样躺在床上。我绝望地想哭!

那晚上,我睡得很不安,却还是进入梦中。

蒙胧中,我看见春蚕从死亡中苏醒,眨眨眼睛,仿佛想到很重要的事情,扶着桌子,拖着痛得不能落地红肿的脚,一步一步移到窗前,喘着粗气,几天几夜没进食的春蚕,竞让剪栽声,缝纫机声响起!那声音碾压记忆,好痛!

当一件白衬衣唤醒我时,我满满地泪水里,满面慈光,满面汗水,春蚕竞长出一张我母亲的脸!泪水育我成长!

黎明还没有敲响窗户,厨房里就响动脚步声,当锅碗声停止交响曲,热气腾腾的早餐会叫我,上学啦!

每年生日,绿色葱花面条下,会躲一枚鸡蛋!贫困的年代,那是令心激动的礼物!记忆里会飘来爱的香味!

可是每天醒来总是惊讶,满面慈光,满面汗水!春蚕为什么长出一张我母亲的脸?每一件衣服都偷走她的青春年华!每一碗食物中都有她的辛勒与汗水!白发成丝?这样的春蚕育大的中华民族怎不传承勤奋?怎不创造强盛?这样用忘我的爱育大的东方大地怎会不卓绝拼搏?怎会不开拓伟大梦想?

岁月远去,汗水之丝织出宝库?那是挂在枝头一轮故乡月!

三年前,黄昏秋雨中,一件桑叶般枯黄的羽衣,飘飘街头人流中,飞蛾!中国母亲!两个伟大的身影瞬间重叠成泣!

大地上,所有至美至善的生命,都是用情用丝完成一生的爱!吃尽苦,受尽磨难仍为我们的世界捧出日出一样火热的心!

那深情撑开,美丽的东方红丝伞呵!您慈母般的胸怀下,天下游子躲过多少岁月里的风风雨雨?躲边多少泪流满面的乡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