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查报告(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查报告 篇1
一、全镇基本情况
辖区村委学校26所,教学点3个,总占地面积253.298亩,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约43041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45276平方米。2017年春季学期在校生人数为6925人,在职教师人数297人,学校布局合理,校园环境改善很大,据统计目前各校校园墙体、楼道粉刷、美化总面积13703平方米,投入资金共102.556万元。功能区域布局规划清晰,设置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保健)室、计算机室、体育器材室等,全镇本学期装修功能室90间,总面积5787平方米,投入资金共43.4万元。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其中科学仪器品种总数4272种,数量55134件;体育卫生音乐美术器材品种数1231种,数量8695件;图书74481册;配置班班通等多媒体61套;计算机261台。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普及义务教育职责,努力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全镇共有28个村委,近三年所有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村委学校和教学点总共209个班级,不分重点班、快慢班和尖子班,但还有黄村、武留、中心校本校3所学校个别班级学生人数超额(原则每班不得超过45人),存在大班额现象。
(二)师资水平:
全镇核定编制数352人,在校教职工297人,教师缺额人数人。专任教师人,其中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22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76.1%,学历要求已达标。
(三)办学条件: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生均6.57平方米,基本达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与达标相差76736平方米。
(2)现有功能室共124间,与达标相差58间专用功能教室。科学仪器欠缺1968种,数量59232件;体育卫生音乐美术器材欠缺1172种,数量6854件。
(3)学校图书室中共有74481余册,生均10.84册。与达标相差138500册。
(4)全镇学校有办公用计算机218台,有计算机教室一间,学生用计算机43台,全部计算机宽带上网,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达标相差775台。
三、存在问题
1、整个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推进进度缓慢,有部分学校没能设置齐全所需功能室,需要等待新建教学楼项目或装修项目;
2、教师配备存在结构性不足,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教师奇缺。
3、教学设施设备缺口大;
4、相关档案材料不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1、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工作,加快推进步伐。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
2、加大学科教师公开招聘宣传力度,优化教师结构。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颁行的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做到镇内基本均衡。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三风”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
5、在抓硬件达标的同时,完善工作档案材料收集。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在今年市均衡教育达标验收中完成各项任务。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查报告 篇2
本年度市政府重点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已全部完成,就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3月中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对惠民县、阳信县进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评估验收,核查了两个县20xx-20xx年的教育经费帐表,实地抽查了惠民县46所中小学、阳信县37所中小学。3月底,两个县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上报了申请验收的相关材料并通过审核。沾化区于5月下旬通过了省级复查。阳信县、惠民县于6月下旬接受了省级督导评估,8月中旬通过了省级复查。
11月14日-1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组,对我省今年申报验收的10个市的21个县(市、区),进行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督导组共分为7个小组,其中,第三小组一行4人,对我市沾化区、阳信县、惠民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期间,检查组分别听取了三个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脱稿工作汇报,就财政投入、校长教师交流、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工作质询;查阅了相关的档案、资料和账册,召开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等4个方面的座谈会。分组实地抽检了9所初中,10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个教学点共26所学校,重点核查了有关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校际间均衡状况以及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工作情况等,并开展了公众满意度网上问卷调查。督导组对我市三个县区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指出:今年以来,县区对照市级、省级督导检查指出的问题,严格按照标准,大力进行整改,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11月18日上午,国家督导检查组在济南向省政府和受检市和县反馈了督导检查意见,反馈会上,我市三县区有六项工作受到了表扬:
1、努力拓展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学校;
2、实施平安校车工程;
3、校园天网工程;
4、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三名”工程;
5、体育2+1工程;
6、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存在大班额问题,部分学校占地面积不足,教学用房面积不足;
2、运动场地建设相对薄弱,部分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不足,学校运动场地材质偏低。
3、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主要是音、体、美、外语及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
4、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和生活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在两个月内将整改情况上报国务院督导委员会。督导检查组认为,我省本次申报的21个县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至此,我市全面完成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目标,所有县区已全部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实现了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堂红”。
20xx年,全省17个市已有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莱芜7个市所属县(市、区)全面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通过这次督导检查,滨州、泰安、东营、淄博、临沂五个市全面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进入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第二方阵。还有德州、聊城、菏泽、枣庄、济宁五市23个县区没有通过国家认定。
下一步,我们打算从三个方面抓好这项工作:
一是明确认识,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国家的验收,只是认定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只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均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到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到20xx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必须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达到高位均衡发展目标。没有高位均衡发展,我市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会在全省落伍。
二是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均衡。对国家验收组提出的问题要盯住不放,抓好整改落实,继续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努力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加强办学条件建设。党委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足额征收两项教育附加,并及时拨付教育使用;落实土地出让收益计提10%用于教育的政策。结合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足球进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同时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专任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均衡的最终目的是教育质量的均衡,只有质量的均衡,才能保证少年儿童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满堂红”目标之后,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推进高位均衡发展上来,按照“抬高底部、缩小差距、丰富内涵、提升质量”的思路,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大气魄谋划教育发展,大投入保障教育发展,大氛围推动教育发展”,构建“政府办、部门助、学校抓、社会评”的教育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城乡同步、服务均等、力促公平、质量引领、社会满意”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良好态势,努力做到教育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查报告 篇3
一、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通过调整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统一城乡学校布局、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推广名校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教师流动等举措,实现了城乡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基本一致,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基本一致,教师专业水平大致相当,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高,同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基本接近的目标,全市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早在20××年,我市所有县(市、区)就已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是全省最早实现“满堂红”的地级市,标志着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度居全省前列。
二、推动举措
1.城乡学校老师轮岗交流
近年来,我市又大力推动城乡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已经实现了轮岗交流的市域和学校全覆盖,教师流动试点得到刘延东副总理两次批示,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2.全力推进学校新一轮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达标比率直接影响各县(市、区)教育现代化的创建,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所以xxx市人民政府、xxx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创建工作,近两年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撤并民工子弟学校、撤并非法托幼机构、新建公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比率,经过全方位的努力,我市20××年又有14所学校通过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认定,使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比率升至93%,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零返校工程
我市坚持以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划区招生”原则,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每年颁布文件,规范招生工作,例如20××年下发了《关于做好xxx市本级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x教基〔20××〕59号),主要工作原则是:坚持阳光招生和零择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坚持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坚持控制起始年级班额。并坚持信息公开制度,所有学校必须将预录取名单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报各县(市、区)教育局备案再予以录取。
4.加强督导检查工作
为了督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所辖区域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教育局多次组织专家组就有关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督查。例如:
20××年上半年,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41号)和《xxx市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x政办发〔20××〕120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市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了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开展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视程度、政策措施、规划实施、经费投入、无证幼儿园整治、内涵提升和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的情况,x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项督查,专家组人员在市政府王伟荣副秘书长和教育局周建新局长的带领下,听取了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的工作情况汇报,查阅了台账资料,就有关数据进行了核实与了解并实地查看了两到三个乡镇的一些幼儿园,在汇总各方面材料的基础上,专家组撰写了督查反馈报告,报告中肯定了取得的成绩,也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20××年上半年,为全面了解《xxx市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x教基〔20××〕111号)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市各级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挖掘和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和育人功能。x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四个督查组,于四月中旬开始对各县(市、区)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督查组听取了各县(市、区)教育(文体)局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台账,随机抽查了21所初中学校,并通过学生座谈、家长电话征询,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建议。并形成了详细的书面督导报告。
三、其他说明
教育部关于《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6号)是今年4月19日印发的,7月28日我省发文《xxx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请认定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有关工作的通知》(x政教督办[20××]18号)布置此项工作,我市正积极动员推进此项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正在开展自查、整改和创建工作,首批将与12月31日前申报。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查报告 篇4
根据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通知》(甘教督〔20xx〕6号)的要求,我县严格对照评估内容.指标要求和工作程序,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查自评,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全县总面积4425平方公里,辖7镇2乡,136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1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万人,农村人口12.9万人。近年来,高台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宏伟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做大做靓宜居宜游”的部署要求,立足高台“一山一水一湿地”的自然属性,聚焦“宜居宜游宜创业”的战略基点,紧紧围绕“坚持一条主线.打造两张名片.突出三项重点.走好四条路子.注重五个结合.推进‘六县’建设”的工作部署,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家园.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开放开发的创业家园.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园.安定团结的和谐家园,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54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6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11元。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取向,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布局结构调整,“两基”水平全面提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县现有中小学23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专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7所;共有幼儿园63所。在校学生18537人,其中高台一中3679人,职业中专2055人,初级中学5682人,小学7121人;在园幼儿3549人。有教职工1910人,其中专任教师1840人。教育系统先后获得“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单位”.“全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情况
(一)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省定办学标准要求
根据《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对照《甘肃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指标体系》4个方面46项指标进行评估,全县4所初中和17所完全小学均达到省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综合达标率为100%,符合申报“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前提条件。学校规模和班数.校舍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所.装备和图书.教师配置等5大项.12个核心指标达标情况详见下表。
(二)小学.初中校际均衡差异系数分别达到要求
根据《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进行评估。经测算:我县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差异系数分别为0.28和0.16,分别小于规定指标0.65和0.55,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指标达标情况详见下表。
(三)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认真对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标准(试行)》,我县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从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4个A级指标.15个B级指标和29个C级指标逐条进行自查,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定评估标准,自查自评得分为99.7分。指标达标情况详见下表。
1.入学机会2个B级指标4个C级指标全部达到标准。
(1)我县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全县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城区6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20xx年,我县共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76人(小学404人.初中172人),占学生总数的4.43%,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达100%。在校就读期间,学籍管理.评优奖励.“两免一补”等方面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2)大力促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高台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结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了教体局.团县委.妇联.少工委等部门密切配合的服务体系,实行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和普查登记制度,创建了市级“留守儿童之家”8个。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3)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特殊教育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方案》,与基础教育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使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保障了三残儿童少年入学权力。20xx年我县共有随班就读适龄儿童少年129人(其中女生51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6.3%。全县建有高标准随班就读资源室3个,保证了随班就读教育质量。
(4)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我县从20xx年开始,按照高于省定标准的要求将高中招生计划指标下达到各初级中学,确保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
(5)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积极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对困难家庭学生做到“应助尽助”。近三年,累计发放“两免一补”资金745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1422万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各级财政资金742万元,享受“营养餐”学生达12366人(次)。
2.保障机制3个B级指标8个C级指标全部达到标准。
(1)我县将义务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高台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xx-20xx)》及《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乡镇.部门目标责任制.监督和问责等机制,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步骤.措施.落实的路线图,形成了教育资源向农村或薄弱学校倾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2)我县将义务教育经费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实行经费单列,按照“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要求,依法建立经费投入机制,调整经费支出结构,使财政拨款首先保证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的需要。20xx-20xx年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率分别为19.4%.23.5%.15.3%,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为14.7%.16.8%.12.2%,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幅度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20xx-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分别为6548元.8426元.10891元;20xx-20xx年教师人均工资逐年增长,分别为40678元.45616元.50546元;20xx-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学生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670元.738元.879元和843元.964元.1102元;20xx-20xx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法定要求,分别为4.84%.4.93%.4.98%。20xx-20xx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9.1%.19.7%.20.0%。20xx年,国家和省上确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为1080万元,所占比例达57.26%,高于国家和省定标准7.26个百分点。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附加41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271万元,及时足额从土地出让收益金.地方政府留成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公益金中计提教育发展资金118.32万元,全部用于教育。
(3)我县根据全县教育事业“xx”规划的总体思路,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以缩小县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距为目标,科学优化全县教育资源配置,制定出台了《高台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高台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专项资金。20xx年,计划投资160多万元,着力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通铺和取暖设施落后的现状;财政预算60万元,解决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从业人员工资问题。城区规模学校按一定比例向农村倾斜公用经费,保证了农村边远薄弱学校的正常运转和适度发展。至目前,全县21所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
3.教师队伍4个B级指标7个C级指标全部达到标准。
(1)我县自20xx年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按照“不劳不得.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制定了《高台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县财政优先保障经费,对艰苦边远的农村学校给予适当倾斜,逐步完善了教师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20xx年绩效工资每人每月365元,20xx年1月调整为500元,20xx年9月调整为600元;在基础性绩效工资中设立农村学校教师补贴,将全县农村中小学按地域划分为三类,一类学校每人每月30元,二类学校每人每月80元,三类学校每人每月100元。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津贴政策落实到位,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2)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现有教职工1077人,其中专任教师1054人,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比为97.86%,其中小学为98.98%.初中为96.48%。足额配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师学科结构合理,任职资格合格率达100%,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98.5%,全县小学.初中生师比分别为12︰1.11.8︰1,小学.初中各学科教师配备达到规定要求,小学.初中生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分别为0.06人.0.05人。
(3)出台了《高台县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师支教援教工作的意见》,实行城区与农村学校对口帮扶,县域内教师.校长定期轮岗交流和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通过利益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或教学点工作。每年选派城区.城郊50名年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1年的支教服务。根据《张掖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20xx-20xx)》,足额拨付教师培训经费,按规定组织完成了教师5年一个周期360学时的培训任务,教师.校长培训学时和合格率均为100%。
4.质量与管理6个B级指标10个C级指标全部达到标准。
(1)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课程和学科课程标准,课程.课时充分保证。地方课程全面落实.校本课程多样开发.综合实践课程逐步深入.特色学校规模创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2)认真落实省市教育部门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台县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违规办班补课的暂行规定》.《高台县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等文件,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和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就近入学政策,实行“阳光分班”,不设重点班或实验班。小学平均班额为23.1人,其中城区小学38.2人,乡镇中心小学16.1人;初中平均班额为46.2人,其中城区中学46.7人,乡镇中学41.1人,中小学班额符合规定要求。加强常规管理,严格控制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禁止双休日组织学生集体上课.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定期对学生作业量情况进行督查,学生课业负担适中。
(3)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执行双向承包责任制.学生巩固责任制.“四率”指标不达标一票否决制,强化依法控辍.管理控辍.减负控辍.劝学控辍.救助控辍.特教控辍等多项措施,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无辍学现象;初中学生年辍学率0.18%,严格控制在1%以内;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8%。中小学“四率”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颁标准。
(4)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了《高台县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98%以上,学业成绩合格率小学达100%,初中达98%以上。图书.实验.音体美.电化教育等设施设备按标准足额配备,小学科学.初中理化生标准实验室建设齐全,实验开出率97%以上,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全面落实《学生体育工作条例》和“体育.艺术2+1项目”普及活动,全力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建立体质状况监测制度,根据《国家学生和体质健康标准》,每学年对中小学生进行一次测试,小学体质健康及格率达98.31%,初中体质健康及格率达98.62%。
(5)坚持“以人为本,重在预防”的方针,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市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办法,制定下发了《高台县中小学校车安全工程实施方案》.《高台县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高台县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公安.文广.卫生.交通.食药监等部门积极参与校园.校车.食品安全管理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工作,将安全任务目标细化到基层.分解到人头,保证了学校安全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连续多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高
根据《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和工作程序,积极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群众意见建议。下发问卷616份,收回有效问卷589份,综合满意度达98.2%,其中学生家长有效调查问卷314份,满意度98.12%。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六个不动摇”,依法保障均衡发展
1.教育工作优先研究不动摇。健全完善了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坚持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优先议教.定期议教,形成了县级领导联系学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中小学创新管理.学校布局调整.加强教师人事管理等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20xx年,县上成立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责任.监督和问责制度,将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纳入乡镇.部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细化责任分工.明确任务.形成合力,保障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
2.教育事业优先规划不动摇。县委.县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了《高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xx-20xx)》《高台县教育事业“xx”发展规划(20xx-20xx)》《高台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20xx-20xx)》《高台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xx-20xx)》《高台县20xx年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高台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和《高台县迎接省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目标和方向,有效推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进程。
3.教育经费优先拨付不动摇。严格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和投入机制,在安排财政资金时,优先向教育倾斜,全面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xx-20xx年,全县教育财政性拨款分别为15345万元.18953万元.21851万元;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分别为1162万元.1164万元.1196万元;足额拨付教师培训经费,20xx-20xx年,分别拨付教师培训经费80万元.128万元.228万元。
4.教育项目优先安排不动摇。坚持把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均衡化发展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加快农村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三年来,共投资1.67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高台二中.高台三中.西街小学.东苑幼儿园等31个重点项目,新(扩)建校舍面积68844平方米,累计消除危房11297平方米,全县C.D级危房全部消除。
5.师资力量优先补充不动摇。近三年,我县通过实施省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计划.公开招考.签约引进等方式,新增教师166人,为农村薄弱学校引进重点院校本科毕业生71名。在干部选拔任用时,优先考虑配备教育干部,先后为教体系统配备县级干部2人.科级干部83人,教师队伍不断加强。
6.教育问题优先解决不动摇。针对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县上四大班子从不同层面深入开展调研,在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高台县第三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方案》。针对校园新建或扩建中存在的用地问题,按照教育用地优先的原则,先后为高台二中.西街小学等无偿划拨土地199.8亩。针对家长最关心的安全问题,深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校车安全计划,足额配套县级财政资金,配备生活管理教师24名,校医14名,专兼职保安46名。20xx-20xx学年,对义务教育阶段2347名寄宿学生周末上下学乘车补助空驶费31.5万元。同时,严格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食品卫生监管.校外托管学生管理,努力把工作做到极限,措施延伸到极致,确保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以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科学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推进均衡发展
1.科学实施布局调整工程。坚持适度集中.扩大规模.优化资源.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采取相对集中办学.适度收缩校点.扩大办学规模.实施寄宿制管理等措施,审慎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至目前,全县共撤并初级中学6所.小学48所.改制教学点25所,形成4所初中,3所城区小学.8所乡镇中心小学.6所农村完全小学和42个教学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
2.积极实施学前教育工程。坚持从规划.政策.资金.项目四个方面,突出重点,强化保障,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来,共投资3355万元,新建东苑.骆驼城镇中心.南苑.新坝镇河西坝4所幼儿园,改扩建南华镇中心.巷道镇正远中心.合黎镇中心等8所幼儿园,新扩建园舍面积13676平方米,有效缓解了城区幼教资源短缺,提高了农村学前教育水平。
3.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把项目建设作为提升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定出台了《高台县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抓住薄弱学校改造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项目,不断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近三年,共完成建设项目8个,新建.改扩建校舍11974平方米。
4.实施城镇教育资源建设工程。根据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和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愿望日益迫切的实际,在县城有计划地新建.扩建了一批标准化的中小学.幼儿园,解决城镇化建设中入学(园)难.班额大等问题。三年来,共投资13426.2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52069平方米,完成了西街小学.高台二中.东苑幼儿园.解放街小学教学楼.解放街小学师生餐厅.城关初中师生餐厅等建设项目。
5.实施教育技术装备工程。三年来,累计投入教育设备购置资金1700多万元。目前,全县中小学师机比达到1.2︰1,生机比达到7.5︰1。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有红外一体机模式“班班通”185个,电子白板模式“班班通”130个,其他班级均实现了电视加电脑模式的“班班通”,覆盖率达100%,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实现光纤宽带上网。所有寄宿制中小学建立了校医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三档标准的卫生器材,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程度明显提高。
6.实施教师安居建设工程。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实现义务作文团乡.区域间均衡发展,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安排财政.城建.国土.人社等部门现场办公.实地考察,积极新建教师周转宿舍。20xx年50套乡镇教师周转宿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以师资配置为关键,坚持“三个注重”,强力助推均衡发展
一是坚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加强师德教育.教师管理和考评,树立培育典型,促进教育队伍形象的提升。
二是坚持注重提高校长.教师的业务素质。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学历提升工作的意见》,按照比例足额拨付教师培训经费,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考核和评价机制,组织实施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认真组织开展“送教下乡”.名师传帮带“1﹢1”.教学大比武等活动,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教育理念新.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近三年,累计培训教师达5431人次。已有202名教师成长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各中小学校长均持证上岗。
三是坚持注重教师结构调整。先后出台了《高台县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高台县教师人事管理办法》《高台县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师支教援教工作的意见》,实行了“双村”教师选调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机制,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
(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五项”改革,高位推进均衡发展
1.深化教育试点项目改革。一是深化高效课堂试点项目改革。把“构建中小学高效课堂模式试点”项目和我县“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并轨实施,按照“分层构建.整体推进”的高效课堂建设思路,确定了高台三中.西街小学等8所试点项目学校。尝试实施“三段六环”.“一引二导三思”高效课堂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试点项目改革。把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作为全县教学实践层面的重要项目来抓。严格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原则,以城关初中.国庆小学等5所项目试点校为龙头,建立城乡校本研发联合体,实行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的运行机制,20xx年全市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示范县创建试点项目全面完成。
2.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积极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制定了《高台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高台县关于规范使用..的通知》,建立和完善了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主要依据的招生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
3.深化德育教育体制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地方教育资源开发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加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育人网络,不断创新“双报到.三反馈”德育实践等活动形式,大力推行“问题学生导师制”等德育品牌活动,突出学生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精心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兴趣小组等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4.深化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制定出台了《高台县推进农村中小学“一校多区”管理模式实施方案》,撤销了原乡(镇)学区建制,实行中心小学校长负责制,以中心校为依托,将附近薄弱学校或教学点进行合并,实行“中心带动,一校多区”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做到了“四个加强”(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强内涵发展.加强品质提升),促进了“四个均衡”(师资配置均衡.管理水平均衡.办学条件均衡.教育质量均衡),农村学校规模化效益逐步凸现,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深化教育内涵式发展改革。一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以“体育.艺术2+1”项目普及活动为抓手,积极实施快乐校园和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制定了《高台县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了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123”活动,做到了“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有特长”,打造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认可度的特色学校。
20xx年,共创建国家级体育活动优秀学校2所.艺术教育特色校2所.阳光体育示范校1所,高台三中.城关初中.国庆小学.西街小学等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省市级各类特色校的评估验收。二是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出台《高台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推动学校阳光体育特色化.规范化发展,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保障了城乡适龄少年儿童享受公平.优质义务教育的权力,基本达到了省定标准。但与省.市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尽管全县教师按编制已达到要求,但农村学校音乐.体育.艺术等学科专业教师和专业的幼儿教师短缺,尚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学校取暖设施.运动场地有待改造。今后,我县将以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细化工作任务,努力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查报告 篇5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学校总面积17342 m,建筑面积7790m,生均面积12.8m,绿化面积1500m;普通教室15个,专用教室8个,功能室2个;篮球场地2个,田径、足球、排球、羽毛球场地各1个;我校是六年一贯制学校,目前有5个年级(1—5年级)现有专任教师45人,学历达标率100%,现有学生644人;学校图书室藏书16861册,生均26.15册。
二、学校专项督导自查情况:
为全面贯彻落实德州督导室《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德教督〔20xx〕1号)精神,使学校尽快建立正常的教育和教学秩序。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杨成秋校长任组长,执行校长齐凯任副组长,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处等科室负责人及年级主任任组员的专项督导领导小组,做到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从控辍、落实课程、联盟建设、教师配备、大班额及招生收费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检查,现将开学工作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义务教育控辍情况
我校高度重视“控辍”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执行校长齐凯为组长,教导处、德育处及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控辍”工作小组,把控制学生流失、辍学工作目标具体分解到个人。为确保责任目标工作的落实,我校与各班班主任签订了辍保学责任状,建立了家访记录、月报告台账,定期核实在校生数。为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期初,各级将本级各班学生人数上报校教导处,并将学生相关信息制表存档。学生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家长姓名、身份、电话及家庭住址、班别等。同时,我校扎实做好贫困生、后进生的帮扶转化工作和学籍管理,建立了扶贫助学工作制度,对立档贫困生的就学状态、受资助等情况密切跟踪,让学生感到了学校的关爱,确保不使一个学生因贫困和学习落后而辍学。目前,我校学生辍学率为零。
为确保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我校学期初建立了残疾儿童台帐,对各班残疾儿童残疾情况和人数进行清查。制定了旨在通过送教到家、随班就读等形式保障残疾儿童就学的保学措施。经清查,我校不存在残疾儿童就学情况。
(二)课程方案落实情况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开设的要求,做到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我校课程设置1-2年级音乐课、美术课每周各2节,体育课每周4节,地方课程每周2节;3-5年级音乐课、美术课每周各2节,体育课每周3节,地方课程每周2节。各年级课程安排符合国家、省、市的课程开设要求。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严格按学校作息时间执行。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同时,学校为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兴趣、需要和特长的个性化发展,组织开设了乐高、轮滑、武术、舞蹈、合唱、航模、装饰画、泥塑、文学等兴趣社团16个,对社团辅导教师、活动时间和地点精心组织安排,确保了活动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小学科教师配备情况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和《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普及计划》等文件要求,足额配备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目前,我校15个班共配备音乐教师2名,美术老师2名,体育教师3名,信息技术教师1名。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均衡编班教学,切实保障了学生受教育权利。
(四)大班额及招生收费情况
我校按照全省消除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划片招生的规定,规范学生入学手续、实行阳光招生。目前,我校15个班共有学生644人,最大班额52人,最小班额38人,平均每班42人,我校消除大班额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在收费方面,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和收费标准,并及时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我校严格按照国家、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规定,组织本辖区内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并按上级部门规定办理入学手续,并由学校管理员(景风林老师)统一建立学生学籍档案存档。学生入学后,我校按照男、女生比例相对均衡原则下进行常态分班,没有以重点班、非重点班、特色班、实验班等名义编设教学班,没有按学生的成绩高低进行分班和名次排队、不组织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进行分班,确保学生在校享受人人平等、公平的原则。
通过自查,我校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到规范办学行为的意义重大。我校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认真开展工作,无任何违规行为,但与上级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还存有差距。今后我们将会按上级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查报告 篇6
本年度市政府重点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已全部完成,就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3月中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对惠民县、阳信县进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评估验收,核查了两个县20xx-20xx年的教育经费帐表,实地抽查了惠民县46所中小学、阳信县37所中小学。3月底,两个县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上报了申请验收的相关材料并通过审核。沾化区于5月下旬通过了省级复查。阳信县、惠民县于6月下旬接受了省级督导评估,8月中旬通过了省级复查。
11月14日-1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组,对我省今年申报验收的10个市的21个县(市、区),进行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督导组共分为7个小组,其中,第三小组一行4人,对我市沾化区、阳信县、惠民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期间,检查组分别听取了三个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脱稿工作汇报,就财政投入、校长教师交流、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工作质询;查阅了相关的档案、资料和账册,召开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等4个方面的座谈会。分组实地抽检了9所初中,10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个教学点共26所学校,重点核查了有关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校际间均衡状况以及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工作情况等,并开展了公众满意度网上问卷调查。督导组对我市三个县区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指出:今年以来,县区对照市级、省级督导检查指出的问题,严格按照标准,大力进行整改,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11月18日上午,国家督导检查组在济南向省政府和受检市和县反馈了督导检查意见,反馈会上,我市三县区有六项工作受到了表扬:1、努力拓展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学校;2、实施平安校车工程;3、校园天网工程;4、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三名”工程;5、体育2+1工程;6、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1.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存在大班额问题,部分学校占地面积不足,教学用房面积不足;2、运动场地建设相对薄弱,部分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不足,学校运动场地材质偏低。3、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主要是音、体、美、外语及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4、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和生活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在两个月内将整改情况上报国务院督导委员会。督导检查组认为,我省本次申报的21个县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至此,我市全面完成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目标,所有县区已全部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实现了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堂红”。
20xx年,全省17个市已有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莱芜7个市所属县(市、区)全面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通过这次督导检查,滨州、泰安、东营、淄博、临沂五个市全面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进入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第二方阵。还有德州、聊城、菏泽、枣庄、济宁五市23个县区没有通过国家认定。
下一步,我们打算从三个方面抓好这项工作:
一是明确认识,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国家的验收,只是认定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只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均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到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到20xx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必须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达到高位均衡发展目标。没有高位均衡发展,我市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会在全省落伍。
二是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均衡。对国家验收组提出的问题要盯住不放,抓好整改落实,继续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努力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加强办学条件建设。党委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足额征收两项教育附加,并及时拨付教育使用;落实土地出让收益计提10%用于教育的政策。结合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足球进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同时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专任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均衡的最终目的是教育质量的均衡,只有质量的均衡,才能保证少年儿童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满堂红”目标之后,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推进高位均衡发展上来,按照“抬高底部、缩小差距、丰富内涵、提升质量”的思路,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大气魄谋划教育发展,大投入保障教育发展,大氛围推动教育发展”,构建“政府办、部门助、学校抓、社会评”的教育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城乡同步、服务均等、力促公平、质量引领、社会满意”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良好态势,努力做到教育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