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教师留守儿童心得体会(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篇1
这次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吉林省延边地区“留守儿童关爱教师”省级培训珲春班,我能为有这次学习机会而庆幸,能够结识这么多的优秀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师,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在一起交流学习。
听了几位教授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听了延边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系朴今海教授的讲座《朝鲜跨国人口流动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大连民族学院朴婷姬教授的讲座《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两位教授的讲座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课间休息时间还认识了几位新朋友,有和龙市松下坪小学的马岩老师,和龙头道小学的刘桂云老师,还有珲春六小的郎春红老师,珲春六小的郑艳秋老师以及三家子学校的赵凤霞老师,课间我们还经常进行交流,讨论,使学习生活即充实又快乐。
通过听了朴今海教授的讲座《朝鲜跨国人口流动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我们了解了延边朝鲜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延边地区朝鲜留守儿童教育与监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影响,最后是应该采取哪些对策与建议。而朴婷姬教授的讲座《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让我们在认识留守儿童问题上又拓宽了思路,朝鲜留守儿童总体上心理是健康的,大部分留守儿童能够在逆境中积极成长,这是从积极心理学方面认识的,但是问题也是存在的,不是留守儿童,问题也是同样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转换视角,转变观念,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不要将留守儿童问题化,这样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对待留守儿童的问题应该区别对待,个性问题个别解决,不能一概而论,留守儿童整体上心理是孤独的,需要特别关爱。
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想要给他们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
我们要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他们进行教育。
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心态,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篇2
现在在多数学生都是热爱学习,积极上进的,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致使成绩不理想,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教育,只凭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效果不是很明显,还是要求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合作,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通过家访,我觉得目前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1、家庭教育的差异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电影,整宿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在家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很多家长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忽视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以上只是个人在家访工作中的一点点感受。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这项工程配套还不太完善:过分依赖于学校,家庭教育失效甚至缺失,社会环境又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急需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合作。
教师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篇3
这次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吉林省延边地区“留守儿童关爱教师”省级培训珲春班,我能为有这次学习机会而庆幸,能够结识这么多的优秀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师,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在一起交流学习。
听了几位教授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听了延边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系朴今海教授的讲座《朝鲜跨国人口流动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大连民族学院朴婷姬教授的讲座《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两位教授的讲座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课间休息时间还认识了几位新朋友,有和龙市松下坪小学的马岩老师,和龙头道小学的刘桂云老师,还有珲春六小的'郎春红老师,珲春六小的郑艳秋老师以及三家子学校的赵凤霞老师,课间我们还经常进行交流,讨论,使学习生活即充实又快乐。
通过听了朴今海教授的讲座《朝鲜跨国人口流动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我们了解了延边朝鲜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延边地区朝鲜留守儿童教育与监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影响,最后是应该采取哪些对策与建议。而朴婷姬教授的讲座《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让我们在认识留守儿童问题上又拓宽了思路,朝鲜留守儿童总体上心理是健康的,大部分留守儿童能够在逆境中积极成长,这是从积极心理学方面认识的,但是问题也是存在的,不是留守儿童,问题也是同样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转换视角,转变观念,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不要将留守儿童问题化,这样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对待留守儿童的问题应该区别对待,个性问题个别解决,不能一概而论,留守儿童整体上心理是孤独的,需要特别关爱。
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想要给他们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
我们要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他们进行教育。
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心态,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篇4
这次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吉林省延边地区“留守儿童关爱教师”省级培训珲春班,我能为有这次学习机会而庆幸,能够结识这么多的优秀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师,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在一起交流学习。
听了几位教授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听了延边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系朴今海教授的讲座《朝鲜跨国人口流动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大连民族学院朴婷姬教授的讲座《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两位教授的讲座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课间休息时间还认识了几位新朋友,有和龙市松下坪小学的马岩老师,和龙头道小学的刘桂云老师,还有珲春六小的郎春红老师,珲春六小的郑艳秋老师以及三家子学校的赵凤霞老师,课间我们还经常进行交流,讨论,使学习生活即充实又快乐。
通过听了朴今海教授的讲座《朝鲜跨国人口流动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我们了解了延边朝鲜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延边地区朝鲜留守儿童教育与监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影响,最后是应该采取哪些对策与建议。而朴婷姬教授的讲座《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让我们在认识留守儿童问题上又拓宽了思路,朝鲜留守儿童总体上心理是健康的`,大部分留守儿童能够在逆境中积极成长,这是从积极心理学方面认识的,但是问题也是存在的,不是留守儿童,问题也是同样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转换视角,转变观念,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不要将留守儿童问题化,这样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对待留守儿童的问题应该区别对待,个性问题个别解决,不能一概而论,留守儿童整体上心理是孤独的,需要特别关爱。
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想要给他们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
我们要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他们进行教育。
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心态,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篇5
21世纪,是经济蓬勃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打工浪潮似潮水般涌来,人们纷纷远走他乡,造成农村“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外出打工”的现实状况,孩子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缺少家庭教育的环境。从此,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们,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已经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那么,怎样让这些“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呢?
一、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些儿童离开父母后,就产生了亲情离散的孤独感,常使他们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注意力。这时,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这些儿童在学校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并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将合理调整其心理状态,积极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关爱,拥有爱心的班主任才能让学生信任,让孩子亲切。于是,我给予那些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无论课内外,我用自己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我们班xx父母去广州打工,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她的卫生习惯很差,班上有些同学不愿意和她坐同桌,在一年级时她经常尿裤子,她特别胆小,又不善言谈。我把她叫到房间里,给她洗了头发,她当时脸上露出了笑容,幸福的笑容。因为爷爷奶奶也不识字,给她没法辅导,再加之她的速度慢,我就利用吃过午饭这段时间,辅导她做作业,讲她没听懂的知识。渐渐的,她在课堂上也能大胆回答问题,同学们对她的看法也改变了,也愿意和她玩耍、和她交流了,她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帮助,渐渐便对同学、老师、学校产生向往和信任感,淡化思念父母所带来的痛苦,并陶醉在快乐和幸福之中,
二、 构建新的家庭教育环境
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学生有的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有的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有的和亲戚朋友住在一起,导致家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儿童十分溺爱,造成儿童放荡不羁,亲戚朋友,面对他人的儿童,管也难,不管也难,造成教育空档,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儿童能养成良好习惯,得到健康发展,只要能做到不出大的问题就已经不错了。因此,我便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此外,我还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受到亲情和关爱,懂得尊重和感恩。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快乐成长平台
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我班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献爱心募捐活动,演讲比赛、班级之星评选等。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来自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过儿童节时,让留守儿童通过画画、做手工、表演等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坚毅。对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亲情都无法替代的,我教育他们利用电话,架设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并把它转化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载体。我做到定期和儿童父母联系,向他们直接反映儿童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让他们虽在千里之外,也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并能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之中。与他们协商务必每月和儿童通一次电话,向儿童直接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向上,让儿童亲耳听到远方父母教诲,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一直关爱着自己,父母就在自己的身边,让他们知道不再孤独,产生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减少和预防他们不良行为的发生。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学校的“感恩书信”活动,给父母写一封信,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介绍学校中愉快的事情以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沟通和父母之间的感情,而且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了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不断升华。
总之,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教师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篇6
留守儿童已经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那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有爱心、耐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班主任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我班有个学生父母在外打工,他经常迟到,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唯唯是喏,转身又我行我素。后来,我给他买学习用具,找他谈心;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组织同学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逃课了。俗话说:精诚所到金石为开。班主任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持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走进他们心里,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二、关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希望在物质上弥补和满足孩子,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办有图书角、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
三、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法制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总之,作为班主任老师既要做留守儿童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教师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篇7
这次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吉林省延边地区“留守儿童关爱教师”省级培训珲春班,我能为有这次学习机会而庆幸,能够结识这么多的优秀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师,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在一起交流学习。
听了几位教授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听了延边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系朴今海教授的讲座《朝鲜跨国人口流动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大连民族学院朴婷姬教授的讲座《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两位教授的讲座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课间休息时间还认识了几位新朋友,有和龙市松下坪小学的马岩老师,和龙头道小学的刘桂云老师,还有珲春六小的郎春红老师,珲春六小的郑艳秋老师以及三家子学校的赵凤霞老师,课间我们还经常进行交流,讨论,使学习生活即充实又快乐。
通过听了朴今海教授的讲座《朝鲜跨国人口流动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我们了解了延边朝鲜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延边地区朝鲜留守儿童教育与监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影响,最后是应该采取哪些对策与建议。而朴婷姬教授的讲座《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让我们在认识留守儿童问题上又拓宽了思路,朝鲜留守儿童总体上心理是健康的,大部分留守儿童能够在逆境中积极成长,这是从积极心理学方面认识的,但是问题也是存在的,不是留守儿童,问题也是同样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转换视角,转变观念,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不要将留守儿童问题化,这样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对待留守儿童的问题应该区别对待,个性问题个别解决,不能一概而论,留守儿童整体上心理是孤独的,需要特别关爱。
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想要给他们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
我们要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他们进行教育。
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心态,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篇8
现在在多数学生都是热爱学习,积极上进的,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致使成绩不理想,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教育,只凭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效果不是很明显,还是要求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合作,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通过家访,我觉得目前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1、家庭教育的差异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电影,整宿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在家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很多家长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忽视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以上只是个人在家访工作中的一点点感受。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这项工程配套还不太完善:过分依赖于学校,家庭教育失效甚至缺失,社会环境又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急需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