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有感

笔构网

2025-04-24读后感

请欣赏《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有感(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有感 篇1

这个暑假,爸爸为我买了一整套沈石溪老师的动物小说集。《第七条猎狗》、《狼王梦》、《最后的獒王》《雪山神豹》等等。我刚刚读完《最后一头战象》。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在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人们组织起来,骑着威风凛凛的大象。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跟日本鬼子来了一场大会战。经过惊天动地的战斗,日本鬼子大败,他们赔上很多尸体,但参加战斗的战象也死了很多头。战争过后,人们把这些英雄的战象埋在一起,叫“百象冢”。在清理战场的过程中,有人发现一头战象还活着,它叫嘎羧,大家就治好了它的病,把它带回了村子,从不让它干活,养着它。后来,战象自己感到死神要降临了,便找到自己的象鞍,独自走进“百象冢”,将自己掩埋。有两个跟踪、想挖它象牙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也打消了念头,悄悄地走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嗄羧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和大家共度了26个春夏秋冬,对于嗄羧的死,村寨的人都非常难过、悲伤。读完《最后一头战象》后,让我感到嗄羧象我们人类一样,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有灵性的大象。我要学习的是它的勇敢与忠诚,这种品质甚至感动了想挖它象牙的人!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有感 篇2

我非常喜欢看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最近,我读了他写的《最后一头战象》。

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曼广弄寨插队时,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羧。沈石溪与嘎羧成了朋友。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来,养象人波农丁认为它快要死了。嘎羧向波农丁要回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了象鞍。在和寨子告别后,嘎羧独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波农丁和沈石溪消消地跟在后面,他们想随着嘎羧找到象冢,拣象牙去卖钱。但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头当年在抗战中死去的战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战友们永远地聚在一起。波农丁和沈石溪没有去拿坑中的象牙。他们把坑填实后就回到了寨子。

看完文章,我觉得嘎羧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波农丁和沈石溪。可是连大象都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很多人却忘了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他们只知道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好处,贪婪使他们任意地杀死大象,现在西双版纳只有一百五十多只野生大象了。和嘎羧相比,这些人根本不配做人。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伟大,让我知道可以从大象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善待这些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抛去贪婪的想法,共同保护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有感 篇3

我读完了妈妈给我买的《最后一头战象》,躺在床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作者和象﹑野猪以及熊的故事,每一则故事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动物朋友那强烈的爱。但,对我影响最大的则是书中关于棕熊的`故事。

作者和向导强巴在野外做完了动物勘察后回到观察站时,偶然发现了一只小熊崽便把它带了回去,还给小熊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丽丽”。没想到丽丽刚睁开眼睛时看到的是作者那张和蔼的脸,就把作者当成了自己的母亲,整天和作者形影不离。一天晚上,熊妈妈冒着大雨来寻找它的孩子,他们就只好将丽丽还给了母熊。不管母熊对丽丽付出多少母爱,丽丽就是对它的母亲不理不睬,于是,母熊对作者产生了一股怒火,甚至在作者去河边洗澡也要对他进行袭击。

一次母熊和丽丽遭到了雪豹的袭击,母熊奋不顾身保护自己的孩子,经过一场血肉搏斗,雪豹死了,但母熊的肚皮也被咬开了,肠子都漏了出来,生命危在旦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母熊在观察站找到了作者,并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丽丽托付给了作者,作者对母熊的恨,顿时如春光融化积雪烟消云散了。最终,母熊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只伟大的母熊尽到了以为母亲应该尽到的责任,并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人类,动物世界里的爱不比我们人类的少,母爱是伟大的,任何人都无法让母爱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母熊虽然死了,但她对孩子的爱将永远闪亮在我们的心里。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有感 篇4

我们学了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它的主要内容是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20多年后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于是重披战甲,来到昔日的战场——打洛江边,缅怀往事,最后来到百象冢,庄严归去的感人故事。

课文主要分为三段,第一段讲的是:象兵在打洛江畔与日寇激战,有八十多头战象阵亡,嘎羧是唯一幸存下来的.战象。第二段讲的是:人们救了嘎羧并饲养他饿,直至它与村民告别。第三段讲的是:嘎羧辞世前到战场缅怀往事,凭吊战场后悄然辞世。

“老人和小孩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这句话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它是一头重情义的战象。它知恩图报,对村民恋恋不舍的情怀。而它缅怀战场的举动,更让人对它肃然起敬。大自然中的生物对我们多么的重要啊!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关心野生动物,给它们留一片生存的天地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有感 篇5

它曾经是威风凛凛的战象,如今却成了有残疾的战象,不过这应该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八十多头战象,就它一头存活下来,它就是——嗄羧,也是最后一头战象。嗄羧不仅是战象,还是功臣,受到了村民们的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桶泉水。

有一天,嗄羧把打仗时穿的象鞍重新穿了上去,去了百象冢……

这是一头多么有灵气的战象啊!临死前没有到遥远而又神秘的`祖先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挖了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葬在了一起。作为一头老战象,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读了这本书,我才认识到了一头有灵气的战象。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的内心有多么大的对金钱的欲望。不过这两个人还是有些许良知的,最终没有去把象牙捡去卖。

这本书写出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我会永远记住这头战象——嗄羧。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有感 篇6

读了愤怒的象群这篇故事,让我懂得了:象群也是一个整体,如果有人伤害了其中的一只象,象群就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报复我们。故事里的岩温扁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愿望,去杀害和自己村寨和睦相处的`友好“邻居”遭到了象群的报复。动物是我们人的好朋友,不能伤害它们,要保护它们,你帮了动物,动物也会帮你的。

我从《野猪跳板》体会到,野猪真聪明呀,竟会想到让人来做它的跳板,让它逃离陷阱,逃脱苦海。野猪的模仿能力很强,故事的作者只做了两次,它就学会了。哎!作者遇到一头这样聪明的野猪,我很是替他担心呀!

《最后一头战象》一本书,竟能把象,熊,猪三种动物写的栩栩如生,活蹦乱跳,好像动物们就在我眼前似的。我从中学会了许多道理:人和动物是朋友,人离不开动物,动物离不开人,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有感 篇7

最近,我们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已经五十多岁的嘎羧沈突然非常精神起来,向波农丁要回象鞍。在和寨子告别后,嘎羧独自上路。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回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头当年在抗战中死去的战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战友们永远地聚在一起。

读过这篇课文后,我被打动了,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象竟有如此灵感,它都知道忠诚和责任是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能体会到,它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

书真的是既神奇又伟大,竟然让我知道可以从大象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抛去贪婪的想法,共同保护友情和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有感 篇8

在这个寒假里,读完了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真心被那些勇敢、聪明、庄严、无所畏惧、可歌可泣的动物们敬佩。不过在这本书中,最让我值得思考的,莫过于《野猪囚犯》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林中的一个奇遇:一群野猪成了一只老虎的囚犯,老虎像狱卒一样看管着囚犯一样的野猪,出现机会,野猪们却不逃跑,而在它们遇到一只想要抢夺野猪的'一只金钱豹时,旁观的作者突发奇想,揭开了野猪为何不逃跑的谜团——这群野猪认为跟在老虎身边,虽然同样被吃,但死亡率明显降低,种族的生存才更重要。

这篇文章十分值得我们思考,假如,我们是其中一只野猪,抱着一时的安全,气球下一个被吃的不是自己,这种想法固然不对,人生就应该去拼搏;而如果就群体而言呢,每一头野猪为了种族的安全,选择了这一条道路,与其每天都会有两三个同伴牺牲,不如跟着老虎,既减少种族的灭亡率,又不至于整天提心吊胆,这毕竟是一条可选的道路。

动物们都是以护种群为先的,如果让我们选择,必定会为难,毕竟我们是充满高智商的人类,个人和群体,你会选哪个?安逸的生活与拼搏的人生,你又会选哪个?也许这就是残酷的人生,生存的挑战。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有感 篇9

寒假期间,我读了不少的书,其中对《最后一头战象》的感受最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沈石溪,书中讲了一头叫嘎羧的老战象在临死前找到了“百象冢”,并将自己埋葬在那里的.故事。

象是一种很有灵气的动物,而且非常的强壮,所以人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驯服它,用它来打仗,即使在丛林里,它也可以算得上是“丛林之王”。没有一只动物敢进攻一头成年的公象,连孟加拉虎也要退避三舍。

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大象一直有一个天敌——老鼠。说如果老鼠钻进大象的鼻子或耳朵里,大象就没戏唱了,还因此把斗兽棋的规则设成“老鼠制大象”。事实上,大象的听觉与嗅觉都非常灵敏,几乎可以预知老鼠的到来,只要它用鼻子一打,老鼠就会被拍成肉饼,即使真的有老鼠爬进了它的鼻子里,它只要一呼气,老鼠就会被吹到十万八千里之外。所以,我认为“大象怕老鼠”的说法不成立。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有感 篇10

以前我总认为动物不如人类聪明,但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个故事后,我发现动物的感情不比人类差。

这个故事讲述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它放弃了去大象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重披象鞍,来到埋葬自己战友的“百象冢”旁挖了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

这是一头怀旧的战象。我想它一定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记记战友们。

这是一头“纯洁”的战象。它心里藏的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是善良的比乡亲们,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宁静。

这也是一头“忠诚”的战象。因为它临死前还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的和平,不再有战争。

这本书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动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怀,我们人类又应该怎样做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