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婆婆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婆婆散文1:相聚就是缘
文/刘乙苏
在婆婆和媳妇的生活里,不会全是和风细雨,有时也会夹杂一些闪电雷鸣。如朋友,似母女般的婆媳之情当然会让人倍感幸福,但有时也真的会像俗话说的那样“蔓菁当不了秋白梨,媳妇成不了亲闺女”。然而,无论如何,那种浓浓的亲情却是永恒不变的。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实。
俺就两个儿,这心里有个啥话儿,就想给媳妇们念叨念叨——
我们都是女人,有着酷似雷同的经历。要生儿育女,要为自己的爹娘、公婆养老送终,还要为自己孩子的孩子倾心倾情。我们是这个家族的几个外来户,也是这个家族的核心成员,所以,过多的耳鬓厮磨,每天的锅碗瓢盆儿,让我们成为天底下最为亲密的联合者,这种幸运今生才有,相聚就是缘。
想想我们婆媳携手并肩,风风雨雨走过的路,像是无意中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全混到一块儿去了。
我们有过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曾经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在无数次车流人海中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媳妇歪歪扭扭一路穿过,上班路上丢下我们一串串开心的笑声;我们有过母女般的纯真和依恋,曾经甩掉多少不眠之夜,促膝长谈,将那么多悄悄私语轻轻压在枕边;我们也有过婆媳间的小疙瘩,解不开时就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由此我曾写下未敢露面的半篇文章,题为《朋友、闺女和媳妇》。说真的,在我心里你们就是我的闺女。无论你们将多么尖刻的话递给我,我都毫不在意,因为:一个孩子一个性儿,一个麦子一道缝儿,没有哪个母亲会记恨自己的孩子。
在婆婆眼里,媳妇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她记录着阴晴圆缺,也播报着喜怒哀乐,婆婆的心常随着媳妇的节拍而跳动,这难道真的是一种共鸣?说实话,这婆婆是最好糊弄的一个人,只要给一点点好就会满足,那怕几句暖心的话也会让她心花怒放,高兴得找不着北。我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媳妇们给买的,每次她们买了衣服我都会高兴好几天。外出有事总爱穿媳妇给买的衣服,穿在身上那是一种心情,想想心里都暖和。有时她们也“淘”我,这时我就想着媳妇几百元给买的蛋白粉,自己有病住院媳妇一趟趟往医院送饭,又是买吃又是买穿的,心里一件一件记着她们的好,所以从不生气,无论付出多少都乐意。
交流和沟通是婆媳处好关系的良师益友。婆婆心里想的啥,盼的啥,怕的又是啥,我这里索性傻婆婆倒布袋,连底儿也端了。
其实这婆婆呀心里装的全是家庭和孩子。想着一家人能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盼着孩子们都过得好,长出息,有个好前程;盼望家丁兴旺,后代聪慧,齐心协力经营一个红红火火的家。为这做老人的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婆婆也有怕的事儿:怕家庭闹矛盾,怕孩子们不能和睦相处;怕妯娌不和,将婆婆夹在中间唱起了“墙头记”;原本不是问题也就成了大问题,还没觉出有什么错却成了大错误;遇到了知情达理的好媳妇,那是婆婆前世修来的福;遇到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公婆也好,媳妇们反倒听话又孝顺;如遇到一个手里有几个臭钱,自己却成天舍不得吃舍不得花,一切为了孩子们。这样的婆婆可就倒了霉了,偏了这个,向了那个,你就是把心掏出来,媳妇也会说婆婆没什么可信度,全家人跟着怨声载道,渐渐地心中产生隔膜,还会“三人成虎”。
婆婆有时也会犯错,不该说的话说了,伤着了媳妇;本来有些事不该那么做的却做了,惹得媳妇心里不高兴,还容易产生误会;遇着我这样心直口快的人,说话更是无遮无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婆婆绝不是有意的,是无意中办了错事,媳妇得谅解。
婆媳应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因为她们在一块儿时间长,交道多,容易相碰,也容易亲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时间会让我们不断握手言和,也会让我们不断修正自己。
细想想有啥呢?人这一辈子区区几十年,能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就好。要高兴就得无私,就得大度,无私是人生快乐的法宝,大度是让人左右逢源的财富,所以我们都要做无私大度之人。对他人这样,对家人更是如此。一个连家人都不爱的人能去无私大度地对待他人吗?我坚信,我聪明又善良的媳妇们一定会与婆婆一起,共同经营好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
我还想谈谈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特别是母亲。母爱是这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骨肉亲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一定会传导给孩子。一般而言,没有阳光的父母就不会有阳光的孩子。为了孩子,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他们的童年教育,因为只要错过就无可挽回。
媳妇们能把孩子交给我去管,非常感谢,这是你们对我的最大信任。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婆朝夕有两颗童心陪伴,顿觉自己年轻了许多。紧张之余却充满了欢乐,租住的小屋里到处都是关不住的童趣。
然而,我的压力又非常之大,不怕累,就怕管不好。我没有管理孩子的经验,又是隔代教养,免不了会有代沟。
年轻时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也为了图心静,我把儿子扔给婆婆和丈夫,那时根本没有想到孩子该多么重要。结果儿子们养成许多坏毛病,延误孩子一生。孩子的童年缺乏母爱是不幸的,我不想媳妇们重犯我当年的错误。
当然,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细节入手,从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方面下大工夫。这就需要我们婆媳之间多沟通,要表里如一,因为每个礼拜孙子要与父母住两日,我们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要教育孩子勤奋简朴,不能讲享受,讲名牌儿,要牢牢记住一句话:能吃苦方能立业。现在的孩子又少,我们没有实验的机会。
已是风烛残年,却有童心相伴。如能胜任培养和教育孙子们的任务,也不枉活一世。因为女人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孩子,果真如此,我将不胜感激我的孩子们,不仅给了我弥补过失的机会,也给了我人生的圆满。
语重心长谈了这么多,我觉得婆媳之间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有的只是沟通和理解,是相互的关心和体谅。只有这样,我们的心才能贴得更紧,关系更融洽,更亲密,生活更幸福。
我还是那句话:
平安就是福,相聚就是缘。
婆婆散文2:婆婆教我“过日子”
文/晓瑜
刚结婚那阵,我着实是不会过日子的。
不懂得节俭,不懂得持家。
常常的,我会和三五好友出门逛街。商场和繁华的大街,总会留下我们的足迹。这还不够过瘾,心血来潮时,还会飞往上海、广州等地,一定要买到自己喜欢的衣物。
或许,多数女人会是这样的吧。那时候,面对婆婆的担忧和不安,我常常如此安慰自己。
随着年龄的渐长,也会觉得,其实,那样的不懂节俭、不会持家,真是不应该呀。
好在婆婆和老公都很包容豁达,并未因了我的不懂节俭、不会持家而和我闹出这样那样的家庭矛盾。
婆婆总是细心的,一些凡俗的日子,也皆会在她的手中,开成朵朵芬香、情趣的花儿。
比如,婆婆于饮食,就是极有情趣的。很普通的蔬菜,也总会在她的细心和巧手中,成为一盘盘令人垂涎欲滴、色泽美好的花来。
一个周日,我懒懒地起床。婆婆说,一起出去买菜吧。一小时后,采买回来的各样蔬菜,婆婆很快就让它们进入了各自唯美的状态。而我,则只配在一旁给她打下手。然而,我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好,毕竟,婆婆是个极好的厨娘。而我,也真是该和她学几手了!
一些旧且过时的衣服,本是要扔掉的。然而,婆婆却坚持留下了它们。
有年暑假,婆婆和几岁的女儿一起做手工。而她们做手工的材料,竟然就是我想要扔掉的那些旧衣服。一把剪刀、几根针线、几件旧且过时的衣服,竟然很快就在她的手下变成了十分可爱诱人的物件。于是,家中的墙壁上,会挂上几幅极具艺术气息的布贴画。甚或连厨房的电饭煲、豆浆机,也都会穿上一件分外俏丽合身的衣裳。婆婆见我怔怔地细看,便笑着说:“给它们穿上件合体的花衣裳,省得做菜时被油烟熏染……”
婆婆有一个记账本。上面写着买菜花了多少钱,买米买油买面花了多少钱……最初,我看到婆婆每天都非常认真地记录着她每一天的开销,只觉得好笑。然而后来,我竟然在她的熏染下,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时光如流水般淌过。而我,却也渐渐变得成熟懂事。至少,我在婆婆的熏染下,终于学会了“过日子”。
每天下班,我会为家人做上几个拿手的好菜,并且,那几道菜总会不断地翻着花样。每每看到家人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心里,怎一个美字了得!
一些旧且过时的衣服,我也会合理地利用。洗衣机、电风扇甚或空调的罩子,我都用它们做成。姐妹们来家中做客,看到时,总要夸赞一番。而彼时,我的心里,则蓄满了感激。——如果不是婆婆,我哪能做出这样实用又好看的罩子呢?
闲暇时,也会去翻看自己的那个记账本。呃,这个月,花了多少钱,一目了然。花得多了,那么,下个月,就省着点。
“过日子,得细水长流、未雨绸缪呀!”这是婆婆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
我牢记这句话,并且将它付诸以行动。用心地把日子过成一朵花,一首歌,一道景,一种愉悦灿烂的心境。
家里有位勤俭持家的好婆婆,这日子多是安好祥和的。我家正如此。今天,婆婆虽然已年迈,而我要永远感谢她,是她,在过去的岁月中,一点点,一点点地教会了我——过好每一天的日子。
婆婆散文3:小资婆婆考驾照
文/刘丽华
婆婆以前是个标准的宅女,却很小资,她会电脑,会玩“偷菜”、“抢车位”的游戏。可自从公公买了一辆二手车,婆婆就“出宅”了,而且很不安分,坐副驾驶座上的她扬言要考驾照,那“抢车位”是动真格的了。
婆婆“奔六”的年龄了,这颗玩心却得到了公公的大力支持。公公说:“老婆子,你学会开车也好,到时咱俩外出旅游你就可替替我的手啦。”哟,听听,二老还有自驾车外游计划呢。
与婆婆一同去驾校报名的还有一位阿姨,原来,他们夫妇与公婆有个约定,趁着身子硬朗,要一同去他们当年插队的知青点看看,他们是中国第一批知青。于是,两位拧成一股绳准备“考驾”战斗。
先是体检关,二位都没有色盲和弱视,顺利过关;然后考交规,也争气,都考了80多分;到了桩考,学倒桩,真难为了婆婆,手脚总是步调不一,一松离合器,就忘了挂挡,挂了挡,就不记得松手刹了。车被倒得直打哆嗦,想啊,在车身不足两拳头距离的格子里进退,没高超技巧怎行?好在婆婆不气馁,坚持苦练半个月后,终于通过了桩考。训练期间,公公总是陪在左右,每早老两口在教练场的食堂里吃着小米粥拌咸菜,说那种感觉如重温当年知青点的日子。说得我们晚辈都很羡慕这对恩爱了半辈子的知青伴侣。
接下来是路考,据说训练得胸有成竹的婆婆,一驾上那辆没有方向盘助力器的破车,心里就没底了,结果开得轮胎散架,滚下了单边桥……看得公公心惊肉跳,当然,坐副驾驶座上的是久经沙场的考官,最后力挽狂澜。经过长达半年的奋战,婆婆与阿姨大器晚成,一一通过了单边、双边、井盖儿、坡儿起、立交桥、铁道等路面的考试,成了“本本一族”。
上周,四位老人结伴自驾游去了知青点,婆婆电话反馈,说一路车开得很顺当,多亏考官严格把关,没给丝毫的照顾和通融。
婆婆散文4:做婆婆的孩子
文/王子华
和老公结婚后,我三天两头的便会往娘家跑,终于老妈忍不住发话了:“你到底是结了婚的人,干嘛总不在自己家呆?”我听了也很委屈,谁不愿意在自己家呆呢?可我那婆婆对我是左看不顺眼右看不顺眼,我还不如不出现在她眼前,两个人都清静。
“你还记得你结婚的时候我对你说过的话吗?”老妈问我。我当然记得,因为老妈别的都没说,只说了一句:婚后要当婆婆的孩子。我自认为对婆婆很尊敬,但婆婆就是看我不顺眼,我只好采取惹不起就躲的政策。
“如果是我骂你几句,你会躲吗?”老妈问我,我摇头,从小到大老妈也没少骂我,我如果躲的话只有离家出走了。可是婆婆……难道我真的要像对老妈那样和她相处吗?想想都有些害怕,我和老妈成天撒娇卖痴地,能和婆婆这样吗?
最后是老妈把我赶回家的,临走前还让我怎么对她的就怎么对婆婆。
回到家,婆婆开门便没好脸呢,嘟囔着:“不回来吃饭也不提前说一声。”我一愣,照以往的脾气我就算不扭身走人,也会躲进房间生闷气,可今天我想了想,却挽住婆婆的胳膊撒娇道:“妈,我给华子打电话的时候让他跟您说一声,他可能是工作忙忘了跟您说了,对不起啊,您就原谅我吧。”婆婆见我这样,也不好再拉着脸。
后来,我又小心翼翼地试了几次,比方说买的衣服婆婆嫌贵了,我就故作委屈地说:“妈,我买得虽然贵,但我不会多买的,您就心疼心疼我嘛。”或者婆婆嫌我不会做饭,我一边厚脸皮地吃着婆婆做的饭菜,一边嘴上抹蜜:“妈,您做的菜这么好吃,您看我被您养得这么胖了,还是忍不住想吃。”婆婆虽然几次嗔怪我嘴太甜,但最后还是乐呵呵的。
渐渐,我和婆婆在一起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婆婆每年换季的衣服都是我买的,生病了也是我照顾,就像对待亲妈一样,而婆婆虽然有的时候还是会嘴碎,但对我和老公的态度是一样的,一样地斥责,一样地关心。而回娘家的目的也变成了单纯地看看老妈。
婆婆散文5:隔壁的婆婆
文/刘东华
我家楼上,住着一对小夫妻。他们是大学同学,据说女孩子原本是大城市的,为了和爱人在一起,才来到我们这个小县城。他俩都在一家医疗机构工作。
我曾去过他们家,他们的居家环境装饰得很有品位,温馨又雅致。当然,他们也把握着邻里之间的分寸,平时和我们这些“土着”们少有往来,楼梯间遇到,仅限于点头微笑,算是一种礼貌性的友善。我可以理解这个女孩从大城市来到这小地方的种种不习惯,他们改变不了大环境,自然会努力营造自己的小天地。
小夫妻很快有了孩子,因为要带孩子、做饭、收拾家务,还要忙事业,家中需要帮手,男方的母亲开始经常来小住一阵子。这个婆婆年龄并不大,也就50岁出头,走路风风火火,沿着楼梯上楼,脚步总是砸得楼梯山响。
婆婆很勤快,每天一大早,就开门出去倒垃圾、买菜,回来再做早饭,叫儿子、儿媳起床上班,饭后她又送孙女上幼儿园……但婆婆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捡垃圾。她每次都会把捡到的饮料瓶、旧书报顺便带上楼,攒够一定数量再一起拿去卖。这一点尤其让儿媳不能接受。虽然儿媳是有文化、有涵养的人,但时间久了,她也难免牢骚满腹。渐渐地,我们便能听到儿媳妇不经意间向左邻右舍埋怨婆婆、数落婆婆的种种不是。比如婆婆不注意公众环境,在楼梯间那么大声地喧哗;她在家不讲卫生,家里的毛巾从来不分擦脸、洗脚,不管谁的毛巾,拿来就用;还有喂孩子吃饭,她总是用汤匙直接放在舌头上舔,然后再喂给孩子……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不禁想,这做儿媳的,尽管有文化,也不能脱俗。
我因为跟这婆婆年龄相仿,经常见面也就熟了,偶尔会聊聊天,讲讲今年农村收成如何,最近天气如何,等等。一天中午,我出门回来,在楼道上看到这婆婆,一个人坐在台阶上看风景。我便打招呼:“一个人坐着干啥,都秋凉了,这么坐着不怕凉啊?”她答:“儿媳妇昨天加班很晚,回来补觉。我怕在家吵着她,等她睡醒了,我再回家。”
又一次,我在书房,听到婆婆在楼下和邻居女人聊天。她们在说独生子女夫妻可以申请二孩的政策。邻居女人说:“你家儿媳妇是独生子女,还不赶快让她申请再要个孩子?你好抱孙子啊。”那婆婆大着嗓门说:“孩子的事,我才不多嘴呢。女人家生个孩子,怪受罪的,一个孩子也挺好。”听听,这乡下的婆婆并不迂腐啊,还是很会心疼儿媳妇的。真希望她儿媳妇也能听到呢。
婆婆散文6:婆婆的低碳生活
文/王凤
“低碳”这个词还没有流行的时候,我家已经低碳生活我先行了。喜欢逛街又喜欢淘宝买衣服的我,久而久之就觉得家里闲置的衣服太多了。扔掉吧,质量很好又没有穿过几次。不扔吧占地方又心烦,送人吧样式又老旧了。左右为难时婆婆她老人家发话了:“丢掉多浪费,我留着。”我正纳闷婆婆怎么处理这些衣服时,一件样式新颖结实耐用的围裙展现在我眼前。衣服的前身和后身改成围裙的前片,袖子一转身成了围裙新成员。为了我装手机方便,衣服的口袋顺势点缀在围裙上。现在我即使做着饭也可以随时接打手机了,较之市场卖的围裙既经济又实惠。
婆婆DIY一发不可收拾,质地厚的旧衣服做成椅子垫、冬天穿的拖鞋;质地较薄的旧衣服裁成家电罩、遮阳套袖。再装饰上旧衣服上的蕾丝边,嘿,要多时尚有多时尚。
婆婆不但自己低碳生活,还带动了一大批低碳粉丝。周围的邻居们都纷纷到婆婆这里取经,家家都把旧衣服变废为宝,人人都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了。
婆婆散文7:婆婆摔伤之后
文/那琰
我和男朋友确定恋爱关系后,压根也没想到双方家长都坚决反对。
在***妈的眼里,他们家那么富裕的家境,那么优秀的儿子,竟然找到我这个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经济条件远不如他家的媳妇,她决不能勉强地成全我们。而在我妈看来,好像是我家在巴结他家,担心结婚后我非受气不可,所以她决不能同意这门婚姻。很显然,双方家长反对的理由,无非是“门不当,户不对”。
尽管家长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对,却不能影响我们的感情发展,最后还是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平静也很幸福。我妈家虽说离婆婆家很近,可两家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没有任何往来。我既要经常看望我妈,尽些孝心,也要经常去看望婆婆,表达表达心意。女儿也被夹在中间,有时到外婆家住上几天后,又得到奶奶家住几天。我和女儿在婆婆面前不提我妈,在我妈面前不提婆婆,这样的日子我觉得过得很累。
去年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婆婆突然摔倒住进了医院。因为我早晨答应当晚到我妈家,怕我妈担心着急,便打电话告诉我妈这件事。我妈问明婆婆的摔伤情况,在哪一家医院住院后便挂断了电话。
不一会儿,我妈赶到了医院。别说婆婆,就连我也没想到我妈能来看望她。婆婆一脸惊讶的表情,说:“你,你怎么能来呢?”“出了这么大的事,我怎么能不来呢?”我妈接着对我、我先生还有我公公说:“你们都回去吧,我是做家政服务工作的,时间自己说了算,伺候人我又是把好手,我陪伴亲家母,你们就一百个放心吧!但有一点,谁也不要提‘钱’这个字,我一分钱也不会要,如果要钱,那我们还算什么亲家呢?”
听我妈这么一说,大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看到婆婆流泪了。我替婆婆擦干眼泪,说:“有我妈陪伴您,您的病一定好得很快。”
半个月后,婆婆病愈出院了。第二天,婆婆买了水果到我妈家表示谢意。我妈做了好几个拿手菜,留婆婆在家吃午饭,两人边吃边谈,脸上都笑开了一朵花。
从那以后,婆婆时不时会给我妈打电话问长问短,说起来没完没了,从不吝惜电话费。妈妈和婆婆十几年的疙瘩解开了,婆婆真的把我当成了她的贴心小棉袄,我们的生活越发其乐融融。
婆婆散文8:婆婆
文/何萍
我是婆婆的外地儿媳妇,生活环境和习惯的不同曾让我非常苦恼,但相处多年以后,婆婆已成为我生活的好榜样。
婚后第二年,儿子的降生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欢乐,但谁来伺候月子?我的母亲身体不好,买菜看孩子的活干不了。丈夫身在部队,公务繁忙。重担只能落在婆婆身上。
婆婆接到消息,二活没说,放弃家里的农活,安排好公公的饮食起居,便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丹东。
婆婆不太善于表达,但做事勤快仔细。她按照山东老家的风俗——炖猪蹄汤、鸽子汤,煮鸡蛋,熬小米粥给我吃,可惜这些大油水的补品我享受不了,闻到味儿都要呕吐,后来我就发起“大小姐”脾气,索性不吃。后来,我列好菜谱让婆婆照着菜单到市场采购,怎奈婆婆身在异乡,出门就分不清东西南北,用她自己的话讲,活脱脱一个“睁眼瞎”,任性的我丝毫不考虑这些,不知让婆婆跑了多少冤枉路,费尽多少口舌才买回我需要的东西,达到目的后我才安顿下来。
一天晚上,我起夜,看到婆婆的房间亮着灯,从门缝里看去,只见婆婆一手扶着老花镜,一手翻着一本书在看,她这是在看什么?怀着好奇心我凑上前去,婆婆手里拿着一本《月子食谱》,原来婆婆在照着食谱给我做饭呀,真是难为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村老太太了。我的心头猛地一震,她劳累了一天,不顾自己的腿疼病,也不计较白天所受的委屈,依然这样默默地关怀、无私地付出,我在反思自己对婆婆的要求是不是过分了!此后,不论婆婆做得何种口味的饭,我都连连称赞。婆婆看在眼里,自然乐在心里。
2005年,我随部队转业的丈夫回到平度,从此我正式成为尚家疃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婆婆对我的到来表示十二分的热情,但我的心,始终和她有些距离,无法真正融入这个家庭。婆婆非常能干,天天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乐此不疲,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婆婆非常有心,每逢我生日,早上一睁开眼准能吃到她亲手煮的“长寿面”;婆婆非常偏心,我们夫妻间一有口角,不问缘由她第一个批评的总是“儿子不好”,虽然有时也深知是自己无理取闹引发的矛盾;婆婆的关怀无微不至,无论我们夫妻俩谁出门,她总要亲自准备并检查随身物品带齐了没有,送到家门口还不忘一再叮嘱“路上小心”……相处越久,越能从生活点滴中发现婆婆的好。婆婆不容易,养活三个孩子,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每一桩事都有婆婆的参与,每一个过程都渗透着婆婆浓浓的舐犊之情,我的“大小姐”作风也在婆婆的影响下荡然无存。
渡过生活的困难期,日子逐渐好转。婆婆为人宽厚大度,不计个人得失,街坊邻居也愿和婆婆聊家常,倘若谁家出现婆媳矛盾,也愿到婆婆面前倾诉一番,婆婆总是尽己所能去撮合一下。村中有个叔叔,家里人口多,日子困难,婆婆总会给他送些旧衣服过去,有时还给他些零花钱。用婆婆自己的话说:“家口多了,开支自然就大了,谁家没个难处?大家都帮衬着日子就会好起来的。”蓦然我发现婆婆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哲学家,淳朴的话语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也发现婆婆慢慢变老了,为了这个家,两鬓增添了无数的白发,说话也开始“絮叨”起来,我深知婆婆需要我们照顾了,我要承担起照顾这个家的责任,我细心照料婆婆的生活起居,陪她聊天,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活。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蒲公英公益组织”,尽己所能帮助一些社会上有困难的人。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来平度已近十年,如今,每当我帮助了一个人,看到他渴望的目光和感谢的眼神时,我心中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便油然而生,内心充盈着自豪与满足。看到婆婆还在为家人为乡邻热心地忙碌着,真想跟她说一声:“妈,您休息吧,让我来。”
婆婆散文9:浅浅的犁痕
文/安泽絮
婆婆在田间耕种了一辈子,黄牛拉着铁犁耕出过多少沟沟壑壑。但纵多少沟壑纵横,只待阳光温暖地拥抱,春风轻柔地抚触,雨露又丝丝扣入她的心田,那沟壑又浅淡了。
我只见过婆婆一面,还是在很小的时候。
那时候爷爷已经过世了,婆婆也早已经不再耕地,婆婆每日的事情就是拿出一个小册子,每日记录些东西,婆婆也曾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带我去田间地头看那些浅浅的犁痕,婆婆说那是那一辈子才有的记忆,她与爷爷就是在一起做知青的日子里相识的,那田间的犁痕是她永远忘不了的酸楚与甘甜。
母亲说我的文笔如婆婆一般,宁静而自然,没有太过愁苦哀怨,亦没有太多张扬恣肆。而只有我知道那是因为,我虽未与婆婆有过多少交集,但心意却如婆婆一般,在不同的时空交织相容,在这万般无奈、欲望横流的世间,默默犁种着我们的田地。
婆婆人生里的最后几年,一直都在写着他们的故事,那一代人在苦难贫困间摸爬滚打,在家国动荡中惺惺相惜,那些渴望归依、渴望停驻的灵魂终有了归宿。
婆婆一直在写书,那书名直到婆婆去世的时候才定下来。在婆婆迷离之际,家人侍候左右,婆婆早已不能讲话,昏迷不清,最后兴许是回光返照,婆婆低低得说了一声“就按你说的,书就叫'浅浅的犁痕'……”,这番话说完,婆婆就撒手人寰了。
家人哭的一塌糊涂,庆幸的是,婆婆终于和爷爷团聚了。而弥留之际,婆婆定是看到了爷爷来接她,告诉她那书名——浅浅的犁痕,然后牵起她的手,一起再回顾了这一生,回望罢,一生曲折又能如何,再深的犁痕也变得浅浅淡淡,回今生以淡淡的微笑,爱恨情仇、曲折坎坷都已模糊,最后这路还有你陪我到尽头,淡然、悠然。
是否记得,那些下乡做知青的日子,你我眉目秋波黯淡了田间的泥垢,那低到尘埃里的仰慕与恭敬,在田间地头,许多知青耕种劳作,一日日身边的人换了又换,可是只是那触目的一瞬,你就早已认定了我,我也早已认定了你。那时候多少的苦难与曲折,多亏有你伴我左右。
田间早已不用牛犁耕作了,那浅浅的犁痕所代表的一代人的爱恨也消散了,先进带来了便利与富足,却也带去了那日日、朝朝、暮暮的思念与企盼,变快的不仅是种粮的速度,还有相爱、守候与分别的甜腻与酸苦。
犁痕浅了,浅了,爱恨却淡了。
婆婆散文10:最爱婆婆饭菜香
文/张凤翔
中午回家吃饭,老公一个劲地夸餐桌上的黄豆酱好吃,问是哪位亲戚送的。我说是婆婆自己做的,曾经亲眼看到她把封在坛子里的酱搬到太阳底下晒过。因为太阳晒过,所以才留的时间长;因为有太阳的味道,所以才会这么香的。
老公一个劲的夸,老妈越老越能干了。我对婆婆说,因为爱吃你做的饭菜,所以我们总不愿在外吃饭;因为你做的饭菜太香,所以我总也减不了肥。
婆婆笑哈哈地说,你们就爱夸人,粗茶淡饭的,夸得人羞死了。我望着婆婆低下头的脸,竟发现像少女一样羞赧。
婆婆刚进城时,公公老抱怨跟婆婆生活在一起,一生没吃个好饭菜。其实婆婆不是不会做饭菜,是她太节俭,不舍得买好菜。
儿子上初中时,我刚调进机关,因工作忙,让婆婆给儿子做饭。婆婆常常买别人卖剩的便宜菜,儿子不爱吃。有一次,老公见桌上没有可口的下饭菜,儿子呆呆地望着不动一筷,老公生气地对婆婆说:“你看你做的什么饭菜,你儿子都不吃,叫我儿子怎么吃?”屋檐水往下流,各爱各的儿。
儿子上大学后,我向老公建议,我们两人不是你有应酬就是我要下乡,经常不在家吃饭,做的饭菜吃的少,浪费的多,太可惜了,要不还是跟爸妈一起吃吧,这样他们也热闹些。老公同意了,婆婆也满口答应,又担心地说,我做的饭菜不好吃,只怕你们吃不惯,我说我最好养,什么都吃。
自从我们跟婆婆一起吃饭后,婆婆每天都挖空心思做好吃的,她把做饭当成一种职业。经常向别人讨教经验,到处与人交流心得体会。而且每天跟着老年朋友一起听健康讲座,然后回家在餐桌上讲给我们听,哪些菜是酸性,哪些菜是碱性,荤素该怎么搭配,道理一套一套的。我心里暗暗佩服。
只要我们在家,每顿饭都有个七盆八碟的,色香味俱全,望着就会馋涎欲滴。如苕粉圆子,本是一道土菜,但婆婆做法很创新,有特色。她先把苕粉加花生米烫好,不干不稀的,再切成块,然后用辣椒加腊肉一起炒,满屋飘香。我吃遍了所有的大小餐馆,还没有谁比婆婆的做得更好吃。单是婆婆亲手腌制的时令小菜,如萝卜干、生姜、腐乳、黄豆酱就很下饭。
爱如阳光。婆婆为我们做饭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她把对我们的爱全部揉进了饭菜里。爱是最好的调料,感恩我的婆婆,喜欢婆婆做的带有爱的味道的饭菜。
婆婆散文11:子与鱼
文/沈晓昕
婆婆以前是个乡下人,熬了几十年,把孩子都抚养成人,虽说未必人人都是个人才,但终究个个衣食无忧。邻居说,你可以享享福了。是可以享享福了,我们不再让她种园子,谁还需要她园子里的一把韭菜,几条黄瓜呢。被剥夺了种地权利的婆婆常常表现出一种六神无主的惶惑,终究在远离家的一处荒地,婆婆又偷偷地开始了她的种植事业,邻居说她真是个受罪的料,可自从又种上了地,婆婆的脸又开成了一朵金丝菊。
公公是个耳朵失聪的老人,一年要定一千多元的报纸杂志,一年到头看着报纸,写着少有人读的文章。隔壁老头打麻将的声响,肆虐地渲染着麻将给人的快乐,老头们都笑话他的迂,可老人家看报纸、写废话还是忙得不亦乐乎。
妯娌喜欢逛街,每到周末,便急匆匆地料理完家务,到街上领略城市的精彩,并不是每回都有漂亮的衣物带回来,婆婆说,逛啥子,跑断两条腿,不知图什么。但我看见,每次从街上回来,妯娌一脸的眉飞色舞却从没有更改,说起时尚潮流,滔滔不绝。
我喜欢看书,周末时,蜷在沙发上,想想思思,心里感慨一下或是惆怅一下,倒也觉得很快乐。但别人说,你的生活真单调。
当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关于子知否鱼之乐,有过一场很有名的口水战。今天,人们还是会为此喋喋不休,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当事人说三道四,其实要我说,子非鱼自然不知鱼之乐否。冷暖自知,只要不对别人造成不良影响,咱一边歇着去,由得人家自己乐乎,哪怕自娱自乐。
婆婆散文12:婆婆的新计划
文/李宝莲
那天下午,去婆婆家送东西,见她正在做饭,一看时间才三点半。
“妈,做饭这么早,有什么事情不是?”我问。
“没啥事情。早吃饭,早歇着。”
几天不见,婆婆拉着我的手,有说不完的话。她说,村西头二奶奶又住院了,可遭罪了,这次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东边三叔还不到五十岁,就犯了三次脑血栓,现在还没醒过来,他家儿子在外打工,这也回来了,多耽误挣钱呢。这年头,人吃的饭好,可得病也多,得了病,自己受罪,孩子赔罪,还是填不满的穷窟窿。
“我和你爸干不动累活,也挣不了钱了。俺俩合计了,往后,俺的任务就是尽量不生病,不给你们添麻烦。就先做好吃饭、休息这两件事吧。”婆婆说。怪不得婆婆做饭这么早呢。
其实,打年轻的时候起,公婆就是出名的节俭勤快人,常常天不明就起床下地干活,天黑透了才回家,不管是田里的庄稼还家里的牲口,我们家都是全村的标杆。如今,公婆都七十多岁了还种着八九亩田,不但不向儿女要吃花,还供应四家人吃麦子。去年底,他们才在儿女们的坚持下,才把两头牛卖掉,剩下两头猪养着吃吃剩饭剩菜。去年冬天冷得早,他们不舍得生火炉,也不舍得耗电,都是早早上床休息,出太阳了才起床,一个冬天才用了20元的电费。
公婆一辈子勤俭持家,年轻时,凭自己的力量积攒财富,供四个孩子读了大学。现在孩子们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或创业有成。毋庸置疑,这是老人对儿女的爱的表现。年老时,保持好的生活状态,维持健康的身体,不给儿女添麻烦,这也是对儿女的爱啊。
我想到了我自己。今年女儿升入大学,前几天刚刚开学。送走女儿,像有人硬从我怀中抢走孩子一样痛苦,我难过得吃不下饭,身体很快垮下来。难道,我要给孩子一个生病的妈妈吗?难到让孩子为妈妈的健康挂心,是爱孩子的表现吗?显然,这不是我的本意,那么为了孩子,我得“装作”不想她,我得过好自己的生活。
安静地过好自己的日子,不给孩子添麻烦,这是朴素的、母爱的另一种方式。
婆婆散文13:心如莲花开
文/陈喜联
一心向善的婆婆没有读过书,然而,对她,我总会不由地肃然起敬。
很多年前一个春天,我们还住在乡下,婆婆从卖小鸡的商贩那里赊了几只鸡。走村串巷的小贩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大约是赊去的小鸡要保证一半以上是母鸡才全额付款,到了夏天再挨家挨户来收钱。火辣辣的夏季,小贩没有来;天高云淡的秋天,小贩还是没有来;一直到过年,小贩也没见个人影。婆婆整整念叨了大半年,“你们说,小贩怎么不来?会不会出什么事了?”过一阵子,婆婆又自言自语:“我们家赊了10只鸡,6只公鸡,4只母鸡。你们帮我记住啊,我记性差。”
第二年春天,鸡贩子终于又来卖小鸡,他闷闷不乐地说有一回跌到河里,账本泡烂了,无凭无据的,只能自己吃亏了。婆婆立马掏钱说:“我去年捉了10只鸡,6只母鸡,4只公鸡,全额付。”我扯住她的手说,“妈,不对吧,母鸡明明只有4只。”婆婆瞪了我一眼,“怎么会错?我记得很清楚。”婆婆带头付了钱,村上但凡赊小鸡的,也都跟着把钱付清了。鸡贩子激动得差点掉眼泪,千恩万谢地走了。
后来,婆婆说:“你以为我真的糊涂了呀?我是看他不容易,又是个老实人,小本生意哪里禁得起这么折腾,帮得上的时候就帮帮别人。”
有一次,婆婆打的去医院探望病人,回来后一夜没有睡好。原来,她从出租车上下来,竟然忘记给钱了。她长吁短叹:“你们不知道那个司机有多好,一口一个‘阿姨’,还特意把车开到最里面。我下车,他跑过来帮我开门。我走进病房才想起没给钱,赶紧跑下去,哪里还有车呀。我在下车的地方站了10分钟想等他回来,结果,还是没等到。你们说,我怎么这么糊涂呢?”
我赶紧安慰她:“不过十几块钱,兴许司机师傅见你慈眉善目的,又跟你聊得投缘,就故意免收了呢。”
婆婆为这事自责了好些天,后来每次上街,她都把20元钱放在衣服口袋里,只要有出租车经过,就会仔细打量一下,时刻准备补上那十几元车钱。
婆婆心如莲花,宽厚待人,一生如此。她的善就如点点灯火,温暖明亮。今年,婆婆70岁了,春节那天,她笑眯眯地切着蛋糕,安详恬然。
婆婆散文14:婆婆
文/何萍
我是婆婆的外地儿媳妇,生活环境和习惯的不同曾让我非常苦恼,但相处多年以后,婆婆已成为我生活的好榜样。
婚后第二年,儿子的降生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欢乐,但谁来伺候月子?我的母亲身体不好,买菜看孩子的活干不了。丈夫身在部队,公务繁忙。重担只能落在婆婆身上。
婆婆接到消息,二活没说,放弃家里的农活,安排好公公的饮食起居,便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丹东。
婆婆不太善于表达,但做事勤快仔细。她按照山东老家的风俗——炖猪蹄汤、鸽子汤,煮鸡蛋,熬小米粥给我吃,可惜这些大油水的补品我享受不了,闻到味儿都要呕吐,后来我就发起“大小姐”脾气,索性不吃。后来,我列好菜谱让婆婆照着菜单到市场采购,怎奈婆婆身在异乡,出门就分不清东西南北,用她自己的话讲,活脱脱一个“睁眼瞎”,任性的我丝毫不考虑这些,不知让婆婆跑了多少冤枉路,费尽多少口舌才买回我需要的东西,达到目的后我才安顿下来。
一天晚上,我起夜,看到婆婆的房间亮着灯,从门缝里看去,只见婆婆一手扶着老花镜,一手翻着一本书在看,她这是在看什么?怀着好奇心我凑上前去,婆婆手里拿着一本《月子食谱》,原来婆婆在照着食谱给我做饭呀,真是难为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村老太太了。我的心头猛地一震,她劳累了一天,不顾自己的腿疼病,也不计较白天所受的委屈,依然这样默默地关怀、无私地付出,我在反思自己对婆婆的要求是不是过分了!此后,不论婆婆做得何种口味的饭,我都连连称赞。婆婆看在眼里,自然乐在心里。
2005年,我随部队转业的丈夫回到平度,从此我正式成为尚家疃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婆婆对我的到来表示十二分的热情,但我的心,始终和她有些距离,无法真正融入这个家庭。婆婆非常能干,天天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乐此不疲,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婆婆非常有心,每逢我生日,早上一睁开眼准能吃到她亲手煮的“长寿面”;婆婆非常偏心,我们夫妻间一有口角,不问缘由她第一个批评的总是“儿子不好”,虽然有时也深知是自己无理取闹引发的矛盾;婆婆的关怀无微不至,无论我们夫妻俩谁出门,她总要亲自准备并检查随身物品带齐了没有,送到家门口还不忘一再叮嘱“路上小心”……相处越久,越能从生活点滴中发现婆婆的好。婆婆不容易,养活三个孩子,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每一桩事都有婆婆的参与,每一个过程都渗透着婆婆浓浓的舐犊之情,我的“大小姐”
作风也在婆婆的影响下荡然无存。
渡过生活的困难期,日子逐渐好转。婆婆为人宽厚大度,不计个人得失,街坊邻居也愿和婆婆聊家常,倘若谁家出现婆媳矛盾,也愿到婆婆面前倾诉一番,婆婆总是尽己所能去撮合一下。村中有个叔叔,家里人口多,日子困难,婆婆总会给他送些旧衣服过去,有时还给他些零花钱。用婆婆自己的话说:“家口多了,开支自然就大了,谁家没个难处?大家都帮衬着日子就会好起来的。”蓦然我发现婆婆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哲学家,淳朴的话语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也发现婆婆慢慢变老了,为了这个家,两鬓增添了无数的白发,说话也开始“絮叨”起来,我深知婆婆需要我们照顾了,我要承担起照顾这个家的责任,我细心照料婆婆的生活起居,陪她聊天,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活。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蒲公英公益组织”,尽己所能帮助一些社会上有困难的人。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来平度已近十年,如今,每当我帮助了一个人,看到他渴望的目光和感谢的眼神时,我心中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便油然而生,内心充盈着自豪与满足。看到婆婆还在为家人为乡邻热心地忙碌着,真想跟她说一声:“妈,您休息吧,让我来。”
婆婆散文15:婆婆……
文/赵春燕
下午休半天,在家里看郭德纲的相声却不能同时缓解无聊和闷热,打电话蹭老公的车回到了离城五里的老家。
村里确实凉快,就是蚊子特别多。晚饭时候,和左邻右舍们同坐在大门口的石桌旁吃饭,嘭天南海北,甚欢。婆婆从家里拿出一盘蚊香,放石桌上点燃后,蚊香移到了我坐的这个角上,我的心里……
婆婆总是这么优待我,上次是拿艾草编成驱蚊,放在我的跟前。上上次回去,晚饭桌上端出一碗瓜子花生,是村上办喜事家给的,听儿子说,这是婆婆特意为我攒的,我的心里……
婆婆总是优待我,记得刚结婚的时候,我每周回去一次,一进门,婆婆就会冲好一碗红糖水,那水冲到碗里打着漩,和碗底不能即时融化的红糖块,一直留在我的脑子里。也许在别人看来,这都是些小事,可是对我而言,我在意了,真的。
二十多年来,每每和老公吵架,我不舍得说一个婆婆的不好,甚至于大姑子挑衅,我都考虑到婆婆的好,不管大姑子怎么想,我不能气着我婆婆,***。
不是每个婆婆,都会在你上班回来,跑着给你掀门帘,倒水,无怨无悔地给你看孩子做饭,而且这一做就是十几年。
我常想,我有何德何能让婆婆如此对我?有人说,装的,装这么多年?仔细分析过,婆婆是那种对谁都好,看啥都好的人,从不和谁生气红脸。即便是输完液的一个玻璃瓶,她都会擦得干干净净的放好。这世上很少有她嫌弃的人和事。文邹邹的说,婆婆是那种,真正心地单纯善待世界的人。能和她有缘相处,是福报。富贵也许是福报,被爱被在乎无疑是更大的福报。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我珍惜福报,这福就一直在。这几年,母亲在我这里住的日子,因为有婆婆的帮忙,我才不用请假。冬天的早上,婆婆做的小米饭,她会把我的饭放到窗口凉一凉,等我去吃的时候刚刚好,我的心里……
谢谢您,我亲爱的婆婆,谢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好!我一定会学着您的样子,将这种纯朴善良的高尚品德传承下去。
婆婆散文16:婆婆丁
文/王也丹
八岁那年,我得了腮腺炎。当时村里人管腮腺炎叫“起炸腮”。这叫法颇为形象,我的右腮肿得老高,真跟炸开了似的。母亲到乡医院开了点消炎药后,因忙着生产队的春耕就再也无暇顾及我了。我一个人在家里,头昏脑涨,坐卧难安。
姥姥来了,见我如此模样,便踮着一双小脚,到地里挖了一篮野菜回来,洗净,放在“蒜臼子”里捣成泥,敷在我的脸上。绿泥黏,却不稠,凉凉的,有股淡淡的清香。为了避免绿泥流进脖子,姥姥拿张白纸贴在了我的半边脸上。镜子里,本就已经吓人的一张脸,这下变得更加恐怖。
我问姥姥给我敷的什么?姥姥说:婆婆丁。
婆婆丁就以这样的姿态走进了我的记忆。那些日子,姥姥每天都会捣“泥”。脸上的绿泥干了就让我洗掉,然后重新敷上,一天数遍。哪会儿见到我,我都像舞台上的小丑一般。我不敢出去见人,又怀疑姥姥的土方子,对姥姥时有埋怨。
姥姥说,偏方治大病,别瞧不起这婆婆丁。
我没法。丑是丑了点,但感觉凉凉的绿泥敷到脸上还是缓解了疼痛。大约一周后,我脸上的肿真的消了。
姥姥带我到地里去挖婆婆丁。姥姥说:瞅瞅是啥菜让你止了疼。
春天,野菜繁盛,品类众多,有的能人食,有的只能喂牲畜,而我当时只认得苦荬菜。野地里,各种各样的野菜已舒展而出,静悄悄地伏在地上,左一抹深绿,右一片浅黄。大地的画布上开始五彩缤纷了。
姥姥指着地上的小黄花说,那就是婆婆丁。
小黄花开得小巧而羞涩,有点类似于山上的小野菊,只是比小野菊还黄得耀眼鲜亮。花朵下面的叶片细而长,有锯齿,像翠绿的小羽毛。姥姥告诉我,开花的婆婆丁有点老了,要挖还没开花的,嫩,好吃,她前几日挖的都是没开花的婆婆丁。
我低头寻找。许多星星点点的黄,仿佛整片土地都是婆婆丁的天下。瘦小的姥姥蹲在那里,平日里梳得光滑的发髻被风吹得有些凌乱。她挖起一棵婆婆丁,指着眼前那片黄说,婆婆丁比别的野菜好活,婆婆丁老了以后,黄花就变成了白毛球,白毛球是婆婆丁的孩子,风一吹就散了,到处飞,落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
我和姥姥挖了许多嫩绿的婆婆丁。这回姥姥没有用它捣泥,而是洗净,用开水焯了一遍,又放到凉水里浸泡一会儿。那天的饭桌上,我第一次吃到了凉拌婆婆丁。桌上还有新鲜的,和苦荬菜一起,蘸酱吃。我尝了尝,有点甜味,不像苦荬菜那么苦。
因为姥姥,那年的四月和五月,婆婆丁成了饭桌上的常客。婆婆丁菜粥、婆婆丁饽饽、炒婆婆丁、婆婆丁汤……也因为姥姥,我又认识了好几种野菜。姥姥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困难时这些野菜能救人命,是恩人,必须要识得。
在那个饥馑的年代,我和许多人一样,最想吃的是肉,没人喜欢吃野菜。
姥姥还挖回许多婆婆丁花。她把小黄花放进洗脸盆里泡着,用泡过的水洗手洗脸。
长大后,我才知道,婆婆丁,学名叫蒲公英,不仅仅是野菜,还是一味中草药,能清热解毒。蒲公英花有祛皱美容作用。而蒲公英花语的意思是:停不了的爱。
后来,有一天,看电影《巴山夜雨》,听到里面那首插曲:“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我突然就悲伤起来。我想起了婆婆丁,想起了姥姥。此时,我已有能力孝敬姥姥,可姥姥,已离开我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