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过后,南方多数地区开始初雪霜冻,而侗家人也迎来了"吃冬"的到来,侗族特有的节日——"侗年".
侗族人认为,秋天过后,一切农耕事务已经完毕,辛苦劳作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因此,有些地方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春的岁首,有的地方则视为旧年的终末。在这被认为是旧岁已去,新年就要到来,禾谷满仓,禽畜满圈之时,要举行送旧迎新庆祝仪式。
这个节日被称为侗年。
侗族有"吃冻"的习俗。每年立冬以后,天气渐冷,侗族同胞便选择一个好日子放塘抓鱼。头天晚上,用酸菜或酸水煮鱼,加上鱼香草、小茴香、生姜、豆腐等佐料,熬成鱼汤,放置在冷天里自然降温,经过一夜冷却后鱼汤结成鱼冻,就变成味道特别鲜爽的美食。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男女老少更换新装,人们或杀猪宰羊,或杀鸡杀鸭,打糯米糍粑,邀请亲朋好友到家做客,出嫁的女儿,出远门的家庭成员都要赶回家过节。并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用"冻菜"祭祀到住地立寨安家的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使大家平平安安地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天。这天寨上还举行赛芦笙、唱侗戏、多耶、对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热闹非凡。
"吃冬"以吃鱼冻为主,其他美酒佳肴也应有尽有,酸鱼酸肉是侗族"吃冬"必不可少的美食。在侗家几乎家家都有酸坛,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餐桌上少不了酸鱼酸肉,有时一桌全是酸食,不用生火也能待客,因此侗家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圈(不稳)"之说。过去侗家人田垌里大多都种糯禾,因而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以糯米饭为主食。糯米饭含脂肪多,柔韧性大,不易消化,而酸食可以增加胃酸,帮助消化,日长月久,酸食便成了侗民的生活伴侣。
侗族各地过侗年的时间先后不一,但大多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初十。过去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传说每到十一月"吃冬"的这天,侗王杨再思的十个儿子都想请他吃饭,只好轮流排队,老大初一,老二初二,如此类推,所以杨家有杨初一,杨初二,杨初三至杨初十之分。因为杨家过节十分热闹,后来人们互相仿效,过杨节的人逐渐多起来,形成了大众的节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各地侗族代表开会商定,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2018年5月,新修订的《龙胜各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获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条例的第53条规定: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族的侗年节,放假1天。
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载体,侗年这一节日已经演变成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侗年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