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怡人夏至面

笔构网

2023-06-25文/魏青锋情感

四时有序,夏至已至。夏至的“至”不是到来,而是“极致”的意思。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中写道:“昼晷已云极,宵漏至此长。”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

夏至一般在农历五月中下旬,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最短。过了夏至,白天逐渐缩短,黑夜慢慢变长,所以我国民间一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这一天,也是北半球酷暑的开始,以夏至为起点,气温将逐步攀升,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将要来临了,民间有谚云“夏至不过不热”。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将夏至时节描述为“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其意在说,所有生命在夏至日,生长到了极点,是一年中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但因夏季雨量充沛,丰收的农作物极易因为存储不当,发生霉变和病虫害。因此为了禳灾避难,保佑粮食丰产丰收,古人会在夏至日这天举行盛大的典礼,来祭祖祈福。

从周朝开始,在夏至日的祭祀仪式中,新麦被添加到众多的祭祀物品中。等祭祀仪式完结后,百姓们就开始吃新麦子做成的面条,既有尝新的意思,又有取面条的细长寓意夏至长昼之意。

而且,夏至不久就开始入伏,很多地方把夏至面也叫作“入伏面”。夏至面均为新麦磨成的新面粉制作,营养成分高,口感甚佳,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夏暑饮食,发展到现在,吃夏至面渐渐成为一种民间习俗。

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齐民要术》中记载有一种冷淘面,是一碗浇上冷肉汤的揪面片。唐代曾流传一种“槐叶冷淘”的凉面做法,以面粉和槐叶汁水等调和,切成饼、条、丝等不同形状,沸水煮熟,过冷水后加调料食用。杜甫专门写过一首《槐叶冷淘》的诗篇:“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苏轼的《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中也曾提及它。清朝钱谦益的《谢德州张太守送酒》诗云:“香翻乳酒倾云液,油点槐淘泻玉盘。”诗中“槐淘”即为“槐叶冷淘”。

记得小时候,每年夏至,母亲都要做凉面给我们吃。其实凉面的制作并不复杂:先把两三个鸡蛋打在面粉里,拌着鸡蛋的面粉有筋道,过水后当凉面食用口味清新爽滑。随后母亲揉面,再把揉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纱布盖着醒面,待到面团醒得光滑细腻,就可以尽力擀薄。然后迂回折叠,为防止粘连,每一层都要撒上面粉,最后一刀一刀紧密切下,轻轻抓起一把面条往上一扬,顿时一案板铺开的细面条像花朵一样层层绽放。

面条随即入锅,水开三沸后,母亲用笊篱捞出,再倒入旁边早已准备好的清冽井水中,两三分钟,旋即捞出沥干,面条丝丝溜滑,清爽诱人。食用时拌入熟豆芽、黄瓜丝、豇豆和葱花、姜丝、蒜蓉等调料,一碗看着让人食欲满满的夏至凉面就做好了。

时至今日,想起那一碗凉面还是口舌生津。首先,双手接触到瓷碗的冰凉,夏日的燥热开始锐减;随后是醇浓麦香和蔬菜、调料的香味不断萦绕唇齿之间。入口爽滑,柔韧耐嚼,不停地吸进嘴里,立刻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酣畅淋漓的凉意。

美味怡人夏至面,食用时那种透心凉的感觉不仅消暑降温,而且还驱散了心中的浮躁。炎炎夏日,多吃凉面还可以消乏解渴,健胃消食,益处多多。

大家都在看